男女主角分别是高立轩张秀花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推介七零:获得金手指后,宝妈杀疯了》,由网络作家“田边小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七零:获得金手指后,宝妈杀疯了》是作者“田边小草”的倾心著作,高立轩张秀花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负责洗碗,有才追在张秀花后面问,粉条是怎么做出来的。张秀花一边洗红薯,一边把操作流程告诉他。其实红薯粉变成红薯粉条的流程很简单。难的是把红薯变红薯粉。这时候没有机器,全用手工擦,速度太慢。有才拿本子把流程记下。周盼娣和李小英两人过来给孩子们补课。瑶瑶也跟过去学习。张秀花见有才拿着小本子念念有词,“你今天还没功课?”有才......
《精品推介七零:获得金手指后,宝妈杀疯了》精彩片段
也不知是气候原因,还是怎么回事,出粉率没有她想像得那么高。大概七八斤才能出一斤红薯粉。
称完后,张秀花这才回答有才的问题,“可以做成粉条。”
有才一头雾水,“粉条是什么?”
张秀花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明天我把它弄成粉条做菜给你们吃。”
有才立时乐了,“好。”
张秀花催促他去洗作业,有才却摇头说没有作业。
张秀花也没当一回事,只以为老师有事,所以才没布置作业。
翌日孩子们去上学,张秀花就开始忙活做粉条。
她一个人不能做,所以她去找了周盼娣和李小英帮忙。
村里人都在晒红薯干,将红薯洗干净,切成片放到地里晾晒。晒干后收回家即可。
知青们也在忙活这事。
听到张秀花请她们帮忙,两人二话不说就跟过来了。
张秀花有现成的漏盘,将红薯加水调成糊状,然后放在漏盘里就会从孔洞出流出一条条线,这些线要放进开水锅里,等它全部飘起来后,又捞到冷水桶里降温,如此过三遍凉水,再放到架子上晾晒。
如果是南方的冬天,很适合做凉粉,白天晒干,晚上凉粉上冻结冰,第二天白天将冰晒掉,这个过程叫冻粉。
但是北方温差没这么大,达不到冻粉效果,出来的粉会容易碎。所以炖菜时,快熟时才放,然后迅速捞出来。
张秀花只晒了二十多斤的红薯粉,两人干了一上午就完成了。
张秀花留她们吃午饭。
两人想想还是答应了。
吃饭时,张秀花问他们要不要学怎么做粉条。这样她们回去也可以学着做。
周盼娣和李小英其实刚刚就想问,但她们不好意思,担心这是她的独家秘方。现在她主动说了,两人就没扭捏。
张秀花把流程说了一遍,得知要把红薯打成渣滓,两个人傻眼了,“这么麻烦?我们没有机子啊?”
张秀花颔首,“确实麻烦。”
最终两人还是决定放弃。
到了晚上,孩子们回来了。张秀花按照约定给孩子们做了今天刚弄的粉条。
为了口感更好,她还特地切了一斤猪肉,再加白菜进去,做成猪肉白菜粉丝汤。再加两颗辣椒,鲜香扑鼻,孩子们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好香啊。”
孩子们自发围成一个圈,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筷子夹菜。
张秀花怕他们为了抢菜争得你死我活,特地拿了小碗给他们每人盛一碗。
肥瘦相间的肉,因为炖得时间够久,入口即化,白菜颜色鲜亮翠绿,表皮沾着滚烫的汤汁,泛着隐隐的油光,粉丝爽滑筋道,呲溜一下,就吸进嘴里,肉汤鲜而不腻,汤汁油亮,又辣又爽,味道简直妙不可言。
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一个劲儿说“好吃”。
等吃完,瑶瑶和继林负责洗碗,有才追在张秀花后面问,粉条是怎么做出来的。
张秀花一边洗红薯,一边把操作流程告诉他。其实红薯粉变成红薯粉条的流程很简单。难的是把红薯变红薯粉。这时候没有机器,全用手工擦,速度太慢。
有才拿本子把流程记下。
周盼娣和李小英两人过来给孩子们补课。瑶瑶也跟过去学习。
张秀花见有才拿着小本子念念有词,“你今天还没功课?”
有才头也不抬“嗯”了一声。
张秀花觉得这学校的老师也太不尽责了。有才上的是三年级,就算后世讲双减,这个年纪也该布置作业了。连着两天不布置作业,这不是不尽责是什么?
“就是太素净了。不适合结婚。”
张秀花心里一个咯噔,她昨晚光想着省事,却没想到这时候买布就是为了结婚。她应该把自己的被面给拆了,那上面是大红底绿花。但是现在也来不及了,于是就笑道,“这布可以直接扯衣服,做几身褂子绰绰有余。”
那大娘估计也是这么打算的,笑了笑,“给我来一床。”
张秀花笑了,直接拿了一份给她,然后问她要不要鞋子。
大娘问了下码数,38码,太小了,她撇了撇嘴。
张秀花也没纠结,大不了这鞋子就留着自己穿。
旁边有人道,“你这鞋子怎么只有38码的?”
“就两双。你看这面是皮的,里面是加绒的。冬天穿暖和着呢。”张秀花将鞋子亮出给他们亮,里面厚厚的毛。
这些大娘大婶子们都很心动,可就是尺码太小了。
“可以买给闺女穿。大姑娘了,相看人家,也得穿得体面些,才不会被婆家人欺负。”
她这话一出,还真有人心动。跟张秀花砍价,“八块一双,我就买了。”
张秀花直摇头,本来三百八买的鞋子,她卖十元就觉得在做亏本买卖。卖八块,还不如自己穿呢。
见她不肯,那大娘才咬咬牙买了。
等床单卖得差不多时,又有一位大娘相中这鞋子,爱惜得摸了摸,“这鞋子做工不错。哪来的?”
“大城市弄来的。”张秀花吹牛皮。
大娘点点头,最终还是决定买了。
付完钱刚准备离开,看到她还卖缝纫机,又折回来,“两百?”
“对!九成新。”张秀花将后面的袋子收起来,里面已经空了。只剩下缝纫机。
倒不是没人问过缝纫机,可是这时候买东西都得先看再挑。她只有一张木板,大家心里没底。
这大娘点了点头,“我家邻居女儿要出嫁,她之前还在攒工业票想买一台缝纫机给女儿作陪嫁。可是供销社一直没货。你有的话,可以去找她。”
张秀花心里一喜,问了地址就骑着自行车飞快离开这条巷子。
张秀花直接去大娘说的地方,机械厂家属院。这时候的工人很吃香,而机械厂又是其中最有钱那类。
她骑着自行车直奔目的地,怕门卫不让进,她特地把墨镜摘下,至于帽子和口罩,这个时候还是有许多人戴的,并不打眼。她上前敲了敲门,很快有人过来开门。
“你找谁?”
“我听说你家想要缝纫机?现在还要吗?我有一台缝纫机用不着,想转让。九成新。”
大娘往张秀花身后看了看,“东西呢?”
“我来问问情况。如果你要的话,我就回家取。那东西怪沉的。”张秀花满脸堆笑。
大娘一想也是,“行。你给运来吧。”
说定之后,张秀花骑着自行车离开家属院。
过了半小时,她的自行车就拖着缝纫机过来。还别说这东西真的很沉,几乎把车轮压扁了。
她将缝纫机的绳子解下来,大娘听到动静出来瞧,围着自行车左看右看。
的确有九成新。还是蝴蝶牌的,她稀罕地摸了摸,让她把东西卸下来,她试试。
张秀花教她怎么操作,大娘也不是笨人,拿了块碎布头,很快就缝出一条线。她心里满意,面上却不显,开始围着缝纫机挑刺,“到底是旧的。结婚都是买新的。”
张秀花也不生气,挑货才是买卖人,她笑道,“谁不想新的。但是缝纫机数量太少,尤其南方硬性指标,根本轮不上我们。这机子不用工业票,价格还实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