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小说

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小说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讲述主角王动谢秀娘的爱恨纠葛,作者“王动”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6-04 09: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讲述主角王动谢秀娘的爱恨纠葛,作者“王动”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我在明末守边关畅读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靖边堡有了一定的规模,外面城墙的修建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此时王动己经将心力放到了城堡周边荒地的开垦建设上去,争取要在明年开春前垦出一定的田地,兴建一定的水利,以使堡内军户们一开春就可以耕种。

从靖边堡的西面到董房河一带,其实有几条淤塞废弃的水渠,如能利用,便能使这一带成为良田,不过王动财力不足,只能招集些军户疏浚其中一条水渠的一段,再略为修补,暂时能利用水源便可。

余者的,王动打算拿出一百两银子,在各地打个五口砖石深井,众军户一起取水使用,到明年开春前,先开垦出一批土地,每户分个几十亩再说。

这段时间,王动早派齐天良领一些军户对这一片土地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哪里荒地多,哪里土地肥,都有过仔细的了解。最后王动决定在靖边堡西面,一条名为百户渠的废渠两旁开垦荒地,并将这条水渠疏浚,然后再围绕水渠两边各打几口深井,大致解决田地的用水问题。

此时除了韩朝领着二十几个男丁仍在舜乡堡的山上采石外,王动现在手上有约男丁五十余口,壮妇八十多口,在这个时代,妇女同样要跟男子一起下地干活。而经过这些时间的调养,各人气色好了很多,虽然这些男妇中以老弱居多,不过不可否认他们的干劲很足。

这部分人中,王动除了让杨通领着,又分出一部分人去疏浚百户渠外,余者各人都是随他一起在周边开荒修利。

一连多天,众人都是天亮而出,天黑而回,每天都是努力干活,见王动每天都是带头,挥汗如雨,非常拼命的样子,众军户有些意外,有些感动,感觉王总旗这样的上官真是少见。

而王大人都每天带头干活了,自然没有什么军户敢在后面偷懒。

而每天齐天良,韩仲,钟荣三人也是同样跟在王动身旁狠干。王动也暗暗观察过那个杨通,他带着一些军户去疏浚百户渠,倒也卖力。整理出来的淤泥也挑往一处,将来用来肥田。王动点了点头,这杨通还是可以用的。

这天一大早,众军户们迅速吃完早饭,在王动的统领下,众人又是出堡而去,各人或是扛着镐头,或是扛着锄头,又有一些妇女挑着簸箕,箩筐等物同往,一些军户又赶着那十几头耕牛,同样拿去开荒,这样可使速度加快一倍。按人力,每个男丁一天只可开荒半亩,而有了耕牛后,可以一天开荒一亩,甚至更多。

王动见钟荣也是扛着镐头跟在自己身旁,今天他穿了一身的短袍棉袄,稀疏的胡须不时被寒风吹拂而起,不过高瘦的身材仍是挺得笔直,可以看出他身上的文人气质。这些天他同样每天跟众人下地干活,想他一个文人,也能吃得起这样的苦,倒让王动颇为意外。

想起这些时日钟荣用得颇为得力,堡内能写会算的读书人就他一个,王动不想他累坏了,那样自己又要找过书吏了。

他看了钟荣一眼,笑道:“天寒地冻的,先生一个斯文的读书人,哪能与我们这些老粗一起吃这样的苦?不若先生还是回堡休息吧。”

钟荣停下脚步,他郑重地向王动施礼道:“学生不才,蒙王总旗抬爱,眼下屯堡初创,众人皆是每日辛劳,钟荣又岂能独自偷懒,让各人羞煞汗颜?钟荣定要跟随众人前往。”

王动赞了一声:“好,他日屯堡大兴,王动定不会忘了先生的一份功劳。”

钟荣深施一礼:“多谢大人。”

他直起腰杆,一声不啃又随王动而去,他来王动这时间虽短,却己感受到了一股朝气蓬勃的气势,这种感觉让他陶醉,加上王动对他的赏识,他的几个手下心腹同样对他尊敬,比起往日在董家庄堡的日子,钟荣己是离不开这里。

……

众人到了百户渠一处,这里己是开垦出一大片的土地,王动拿了一把镐头,对旁边的齐天良、韩仲、钟荣三人笑道:“老齐,韩兄弟,钟先生,你们今天还敢不敢与我比试?”

韩仲叫道:“比就比,谁怕谁。”

齐天良也是叫道:“我老齐自认为耕田是一把好手,不信今日还会输给王头你。”

钟荣也是说道:“学生愿意接受挑战。”

四人手上或拿着镐头,或拿着锄头一排站好,个个神情严肃。王动目光深邃,只是看着前方,韩仲咬牙切齿,双目圆睁,齐天良张大嘴巴,神情颇有些狰狞,钟荣也是紧抿着嘴,只是双手用力握着锄头。

猛然王动一声大叫:“啊!”

高举镐头,一马当先冲了出来。

随后齐天良、韩仲、钟荣三人也是涨红着脸,大叫着随王动身后冲出。而这时,地旁一个负责敲锣鼓舞士气的老汉也是同时敲响了手中的锣,锣声急促,颇有将军令的味道。

老汉一边用力地敲着锣,一边嘶声大喊道:“干活啊,大家奋力干活啊!”

身后一排排男女随着王动几人冲出,个个都是高举着锄头。

……

挥锄如雨,王动自自己镐头落到地下起,就没有直起身来过,钟荣也是一声不响地干着,齐天良是边看三人成绩边手上不停地挥动,韩仲则是埋头猛干一阵,见自己成绩超前就裂开嘴大笑,见自己落后了,骂个几声后,连忙又奋起直追了。

就这样一直干到中午,直到陶氏的大嗓门远远传来:“吃饭啦,大伙儿都休息吃饭啦!”

却是陶氏与刘氏率着几个妇人送饭来了,为了提高效率,众人都是在地头吃饭,由陶氏领着几个妇人在堡内做好后送来。

见吃饭时间到了,王动站起身来笑道:“吃饭了,大伙都休息吧!”

钟荣,齐天良,韩仲三人也是直起了腰,钟荣突然一个踉跄,旁边的齐天良忙扶住他道:“钟先生你没事吧?”

钟荣摆了摆手,连声道:“没事,我没事!”

他敲了敲腰骨,叹道:“好久没干农活,身子骨都松了。”

王动也是关切地问了他几句,让他好生注意休息,钟荣连连道谢。

然后王动对各人笑道:“怎么样,你们看输赢如何?”

果然今日又是王动第一,齐天良叹道:“王头的本事,我老齐真要甘拜下风。”

钟荣也是在旁微笑,韩仲则是不服气地道:“又让王头拿到第一,明日再来比过。”

王动微微一笑道:“好了,休息了,大家吃饭吧。”

众人都是纷纷放下农具,集中到一起吃饭,看今天又是大桶米饭,有大桶清汤,有几脸盘的素菜,还有一脸盘的荤菜,众人都是喜笑颜开,辛苦干活后,最享受的就是美美的吃饱了。

在王动的规定中,向来是一日荤,五日素,清晨给于早粥,每十人七日给酒一杓,干活就能吃饱,而且上官还不打骂,每日与他们同甘共苦,这样的生活,让很多人在梦里都是笑了出来。

靖边堡虽然成立时日尚短,但己经快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

王动几人也是找地方坐下吃饭,这时杨通及时出现,这家伙,每到吃饭时定要从百户渠那边过来,与王动几人一起吃饭,以显示自己也是这个圈内人的意思。王动明白杨通的心思,微笑着招呼他坐下,杨通欢喜地坐到王动身旁,把韩仲一屁股挤到一旁去了,韩仲怒目地瞪了他一眼。

正吃着饭,忽然王动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怯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眼前,王动咦了一声:“秀娘?”




王动略略清点了一下银子,韩朝兄弟二人这些时间花用了一点,加上自己留些碎银,他们一人拿出了一百三十两银子。

齐天良也是拿出了八十两银子,连上王动的银子,此时他手上共有白银六百多两。

有了这些钱,将来屯堡的底气更足了。

拿出银子来,众人感觉更是亲密,大家商议了一下墩内及屯堡之事,越发觉得事情千头万绪,事务繁多。

不过首先墩内还是要先打一口井,否则墩内人口用水都要到几里外的董房河去挑,显得太困难了些。

除此以外,还得到董房河边去看看那些可以开垦的荒地。

留着杨通与两个妇人守墩,王动几人骑马到了董房河边。

沿着河边转了一圈,眼前董房河蜿蜒往西北而去,沿着河的两岸,一些军户或是民户不久前播种的田地小麦正在出苗。

可以看出,河两边耕种的田地还是太少,离河边不远,便是裸露的大片大片干燥的土地。

众人策马踏过低浅的河水,来到河的对面,对面也是同样这种情况。

王动略略一估计,从周庄到董家庄沿河一带,两岸可供开垦的荒地达数千亩之多。

其实这些土地土质都算不错,可惜水利失修,灌溉不便,这些原本算是优良的田地都荒芜了。大明北地就是如此,干旱少雨,农事全赖灌溉,有水之处为沃壤,无水之处便为荒漠,对灌溉系统的依赖性极大。

策马沿河而行,可以看到河岸旁一些原本渠池的痕迹,不过这些河渠多年没有疏浚,水流不到,己经多是淤浅废弃了。这使得离河稍远一些的田地无奈荒废,毕竟那种可供灌田的砖石深井不是随随便便人家便可挖制的。

如果官府卫所将这些河渠重新疏濬修理,完全可以让这一带成为良田土地。

不过这只能想想,各地水利失修严重,是眼下整个大明普通存在的情况,朝廷没有这个财力顾及水利的维修,有限的一些经费又被官员们贪污私肥,保安州卫同样也没有这个财力心思,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策马四顾,眼前地势开阔,这是一片多好的土地啊,“千里桑干,唯富涿鹿”,后世的涿鹿县是有名的商品粮基地,而眼前的土地只能无奈荒芜。举目望去,往东北方向,往南是属于五堡的栾庄,往东便是保安卫后千户所的五堡,那边土地比舜乡堡更好,那里甚至可以种植水稻。

王动沉思着,几人中算齐天良最是种田好手,当然马术也是最差,他努力操控马匹来到王动的身旁,叫道:“王头,这一片都是好地啊,如果挖些池修些渠,再招些军民开垦,将来这一片都可以成为良田。”

王动点头,其实大明对于各地军民开垦荒地向有优惠,开垦土地尽归军民不说,三年成熟后,每顷土地止征少许的牛具银,甚至很多地方应纳税粮还准蠲免十年以上。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库空虚,需要征收大批的税粮,官绅豪强将自己应纳税粮转派到平民身上,本来开垦荒地投入就大,才一熟后,往往官府卫所便迫不及待地交来催派,造成垦农入不敷出。若是继续追逼钱粮,就不得不迫使垦农逃亡,又造成田地荒芜,这样恶性循环,各地灾荒越来越严重,也造成百姓不愿意开垦荒地。

其实一个朝代的末期总是不缺乏土地,灾荒战乱过后,有些地方整村整城的荒废,甚至千里无人烟,大明各地其实荒芜的土地不少,但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百姓生活耕种也是白撘!

世人常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更重要,不患贫而患不安!战争荒乱比贫穷更可怕!

王动盘算着如何招募军民前来耕种,如果能让这些军民安心下来,屯堡还是很多希望的,历史上卢象升任宣大总督时,大兴屯政,积粟二十万石,崇祯帝谕九边奉以为式,此外还有诸多成功的例子。

从齐天良与母亲身上,王动也看到了中国古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加上每人授以耕牛和几十亩土地,让他们代代相传,足以让很多贫困破产的民众砰然心动了。

再让这些人全部加入军户,保证了粮食来源,同时又保证了兵源,同时还是一个强大有凝聚力的集体,将来一边耕种一边征战,便可以让自己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成功复制曹操与明太祖的经历。

王动策马坐在马上,四顾河两岸的土地,心头豪情充溢胸腹,自己的明天,就从这里开始。

……

看过土地后,几人兴奋地回到靖边墩商议屯堡事务,略一提及,便觉得事情繁多,首先屯田需要青壮人口,此外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说将来的开荒耕种需要耕牛农具,建堡需要木料青石,还有垦民需要的口粮等。

如果今年可以疏浚修建一些水渠,便要抢着明年春天播种,又需要种子。

今年肯定来不及播种冬麦了,只得明年开春种一些高粱、谷子、豆子等。到了明年夏秋再种小麦。

千头万绪,首先需要人口,这也是屯堡开始最难的。

保安州卫一个庞大的地方,历史上保安州自建州以来,保安州的民户就没有超过一千户,人口一直在五六千左右。

而军户,自建卫来,历史上曾有军户八千多户,人口数万。

到万历年时,直降到三千多户,现在不知道有多少。

眼下保安州卫的军户百姓纷纷逃亡,加上不久前遭了兵灾,人口越少,特别是青壮人口少。

而招募流民,这是要靠运气的,流民流向不定,有时大股流民涌入某地,有时又百里看不到一个人。自己暂时也没那个财力到各地去大规模宣传。

不过上月后金入寇,各地遭灾,保安州卫各地倒是出现了不少的流民,或许可以从他们那儿招募。

本地人中也可以想想办法,毕竟每人授田几十亩,就算本地的一些军户民户,家口多的,也完全可以分出一些男丁前来授田,关键是要让他们相信未来屯堡的前景。

……

王动等人商议己毕,还是杨通守墩,王动备了一份礼,带着韩朝几人首先来到董家庄,求见管队官张贵,希望他支援一些人口耕牛农具等。

听闻王动请拨三十户人口和十头牛,还有需要青石木料等物质,张贵面有难色,眼下卫所中缺额越来越严重,董家庄各地屯堡都是人口不足,他也是有困难的。

他拍着王动的肩膀叹了口气,道:“老弟啊,老哥也是有难处的,还要老弟自己多想办法了。”

最后他叫来自己的心腹,掌管董家庄堡内粮草辎重的总旗洪丘,让他拨给了王动十户军户,五头牛,一石米,此外还有十五把锄头,余者物质,便要王动自己想办法了。

不过他可以发出告示,帮王动在董家庄堡内宣传,看谁愿意去现在还不存在的靖边堡屯田。

王动看张贵确实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他告辞出来,便随洪丘去领人口物质。

不过随后王动又失望了,那十户人都是老弱,而自己要的是青壮人口,那五头牛,同样是瘦弱不堪,离自己期望太远。

不过王动还是收下了,蚊子腿肉虽小也是肉,入了自己嘴就没有放过的道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