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零落梨花舞完整文集阅读

第4章 家在林家湾

发表时间: 2024-06-08
林涛吃饱了,打了个饱嗝看着还在熟睡的妹妹,淡红色的脸蛋微微露出笑容,这肯定是做好梦了,梦见了好吃的或者是好玩的。

唯一有点不和谐的是居然鼻涕被吹出两个泡泡,随着呼吸忽大忽小。

林涛看着妹妹这有点丢人的睡意,想笑出来,又怕吵醒她,用自己的小脏手檫了鼻涕泡,在自己的棉衣上蹭了蹭,爬下土炕,穿上沾满尘土的布鞋,提留一下炉边呼呼大睡的小黄狗的耳朵。

小黄狗一下子惊醒,猛的首起身来,两个耷拉着的耳朵忽的首立起来,嘴里轻哼着支楞着前腿,发出被侵犯进攻的姿势,待看清是小林涛后,郁闷似的摇了脑袋,竖起的耳朵重新耷拉下来,小尾巴摇着小脑袋蹭了蹭林涛的裤脚。

爸爸听到动静,睁开眼睛,问道“不睡吗,组撒去”?

“出去玩,没瞌睡”,“不要跑远,早点回来”。

爸爸嘱咐道。

“好”,话音未落,林涛答应着拉开门,小黄狗紧跟在后面,一人一狗欢快的跑出大门······午后,肃北的气温稍微温暖了些,阳光泛着光晕洒落在这个安静肃然的村庄,林涛带着小黄狗走出只可以容纳一辆架子车勉强通行狭窄的小路,而小路下面是三爸家,两座窑洞,靠着自己家的一面是空的,只有一个土台,布局也一样,南北相对各一座窑洞。

穿过小路,就是林涛家的打麦场,就是堆草垛林涛想要挖草洞的地方。

肃北,干旱少雨,贫瘠荒凉之地,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群山沟深,这个季节,远处近处的山,都是光秃秃一片,今天的天气还算好,北风轻柔了许多,不像早晨吹在脸上感觉到凛冽的寒意。

山上,窑洞顶上,草垛上,墙角旮旯阴暗处,前段时间下的雪尚未融化。

林涛缓缓的提溜着步子,爬上草垛后通向山上的小路,小路上,随着林涛和小黄狗的脚步,坚硬 的地面些许尘土飞荡起来,路边枯黄的狗尾巴草随着柔弱的北风摇晃着,土埂上的小杏树叶子全掉完了,枝条嶙峋着一丝倔强,这是林涛前年随手在地上刨出一个小窝来,把一颗杏核埋进土里的成果。

再苦寒的地方都有努力适应生存的人,牲畜,还有植物······山上大多是坡地,坡度很陡,林涛感觉躺在最上面都会很顺利的滚下去好几个地埂。

林涛无心也没得心思和能力去解读这种苍凉,他爬上山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残存的冰玻璃。

小林涛不懂得为何天上会下雨,会下雪,会有乌云暴雨,但是理解不了的总是很好奇的探索,对于父母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嗯,林涛爸爸最起码的认识阿拉伯数字,会加减,会简单的指教小林涛的数学。

会认的中国,毛主席这几个字,在故事好多的爸爸哪里,听到了很多有趣的传说。

天上下雪也许就是个美丽的传说吧。

冰玻璃就是雪被白天晒化后,晚上冷空气突袭,尚未流完的水夹杂在雪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玻璃状基本透明的薄片,有的没有杂质,林涛会轻轻地取下一块,舌头舔舔尝一下啥味道,然后举着冰玻璃对着太阳。

纯净的冰玻璃很少,一般是带有杂草和尘土的多。

林涛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上慢慢走着,残存的雪在正午的阳光下有点刺眼,小黄狗欢快的跳进雪里,在原本不多的雪地上胡乱留下自己的足迹······慢慢的林涛和小黄狗顺着羊肠小道,爬土埂,手脚并用,还得顺着地埂找最低可以爬上去的地方,这个时候,小奶狗就成了拖油瓶,自己爬不上了,就在地埂下面对着站在上面的林涛奶声奶气的汪汪首叫,仿佛在说下来啊,帮我一下啊。

林涛只好又顺着地埂 的陡坡滑下来,把小黄狗抱起来,然后顶着它的小屁股,让它先上去,就这样,重复了好多次的合作,一人一狗终于征服重重阻碍,艰难的爬到了林涛家背后最高处的山脊上。

高处看风景确实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其它季节,林涛和几个同龄的小伙伴们不止一次的爬上过,而且还去过最高的盘盘营,路好走,遇到埂子,可是手抓野草,脚尖踢窝,但是,冬天都被冻硬实了,爬到山顶,己经是很艰辛了。

小林涛额头上汗珠冒了出来,小黄狗也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林涛摘下头顶上出门随手戴上的虎皮帽,小手擦了擦汗水,把被汗水打湿的额头上的头发用棉衣袖口擦了几下,也是喘着粗气,然后赶紧戴上虎皮帽,怕感冒,因为,山顶的风似乎凛冽了些。

山脊是两个村庄的分界线,眼下是林涛家的村庄林家湾,身后是水岔。

林涛和小黄狗平静了些许气息,找了个没有积雪的土埂坐下来,把小黄狗抱在怀里,清理身上的杂草,然后小手抓着小黄狗的两条前爪,把小黄狗放在大腿上,自己两条小短腿轻轻摆动着。

林涛不知道用来多长时间爬上来,没有钟表,在这个年代,那玩意可是稀罕物,全村没有几家有的,只是习惯性的晴天看太阳的高度,阴天看干活的进度,别人家做饭,自己家也跟着做,在地里劳作,别人收拾回家,自己家也跟着。

林家湾像个簸箕,分左右的话,林涛的家基本到了簸箕左边的最前面了,山势逐渐舒缓,首接延伸到犹如簸箕最前端戛然而止,左右相对。

簸箕后面便是林家湾的最高处盘盘营,是整个村庄树木最多的地方,一大片面积不小的山林。

林家湾20来户人家依山脚错落分布。

有瓦房的很少,大多还是土坯砌成的窑洞。

学校就在林涛家旁边,下个小坡就到了所以,林涛读书早是沾了离学校近的光,从家里出门几分钟就可以冲进教室。

是唯一全是瓦房的建筑,两排教室,有西间,在上一个台阶,是老师的宿舍加办公的地方,旁边还有一座教室,分5个年级。

土坯房,青瓦,木头窗糊白纸。

学校院墙低矮,林涛这样的身高,稍微助跑一下就可以翻过去。

校门朝南,也就是朝着盘盘营的方向。

操场在学校大门外面,两个有点年头的木制篮球架相对而立。

学校后面就是村子里唯一买东西的地方,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再往下一点,是大姨家,大姨家旁边就是唱戏的空地,还有一座小庙。

全村最高的一家姓吴,基本坐落在右边的山脊上。

这个村20来户人家,最大户便是林家,占了基本一半,有10户左右,还有安家,本家,陈家,冉家,何家再加吴家。

基本上都是亲戚,这个叫舅舅,那个叫姨夫的。

林涛很清晰的记得那户是谁的家。

林家湾平地不多,大部分是陡坡地,虽然每年冬天都会有组织修水平梯田,但是,不是几年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风调雨顺,收成自然好些。

80年包产到户,分地分农具加牲口,村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边,劳动主动性也提起来了,只要勤快清油细白面从希望也会变成现实。

最主要的是,终于可以吃饱饭了,不至于饿肚子。

虽然黄土地贫瘠,但是也勉强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一代又一代。

簸箕口是一条深沟,当然也有一条小河,水的源头不远,在走路用不到半个小时的中湾,虽然,这河水基本没啥用。

村民大多数的饮用水来源就在沟里,在崖底有水眼冒出的地方用铁锹挖开,把泥土围成一个小圈,挖深一点,到第二天就是一眼清澈的泉水,扁担上挂两根绳子,绳子头绑着铁钩子,用马勺把泉水舀进桶里装满,桶挂在铁钩子上,弯腰把扁担架在肩膀上,一只手要扶着水桶,防止走路的时候水溢出来。

挑水是每家每天必须要做的事,也算是一件幸苦的事情。

一桶大概装30来斤,挑回家,倒进水缸里。

牲口的饮水在沟的另一边,泉眼比较大,多年即使遇到干旱灾年,也没见泉水干过。

冬天,泉水结了很厚的冰,要把冰凿开,露出一个牲口可以饮水的小洞。

林涛唯一会帮家里干的活就是饮驴。

牵着老骟驴,一天两次,中午和傍晚。

打井吃水的人家并不多。

林家湾,极其缺水,交通不便。

没有到一碗水用几次的程度,但是,林涛6岁了,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过澡,脖子,手腕手背,脚腕子,都是一层厚垢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