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陆武庸刘安民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作品北洋!》,由网络作家“过韶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北洋!》,是作者“过韶关”写的小说,主角是陆武庸刘安民。本书精彩片段:黑夜,漆黑一般的夜晚笼罩在那片大地上,无数人在深夜中痛苦的挣扎。在那个没有一点点星光的夜晚,只能如盲人般在漆黑中摸索,一点点的前进,就像溺水的人会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无数的声音只能化为一句:北洋!北洋!...
《完整作品北洋!》精彩片段
“西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周围的太监忙忙碌碌的收拾东西,这次一去,天津这处院子还不知哪年才能回来。
镇江懒得见这些鸡飞狗跳,在院子里的槐树下,沏了一壶茶,随手拿了本书就读了起来。
“贝勒爷,这可是大不吉的话。
咱们马上就要启程了,说这些可不太好。”
王师傅领着几个师傅走进庭院。
他们这些贝勒府的老人,拖家带口的也都跟着镇江上京去,还有那一千来个从牛录里选出来的精壮小伙。
镇江看见躲在最后的魏师傅,无奈的笑了笑。
自从上次两句话不合,叫人轰走了魏师傅,这小老头便一首称病不愿意来教课。
到现在也该是缓一缓这关系了。
“魏师傅,你也这么看?”
被镇江点到的魏师傅,本身眼神飘虚,生气着贝勒爷竟然不尊师道。
可生气归生气,终究是免不了爱护之心。
“咱们贝勒府,是飞黄腾达还是要见识一下干戈,这般干系全在贝勒爷一人。
不过这未曾出门就念什么丧歌,的确不详。
要说起这为什么是丧歌,就不得不说………”镇江见魏师傅要在这给自己补上他告病时落下的课,不由得一阵头大。
但为了给这个老头一个台阶下,也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听着。
“好了,好了。”
多亏了王师傅知道这个小贝勒爷是个什么性子,让魏师傅讲了半刻钟后就赶紧站出来打圆场。
“我看咱们这一队人马着实是不少,光马车就三十多辆。
路上贼人又多,贝勒爷应该早做打算。”
“没事,那什么美利坚国的大鼻子布鲁克要跟着咱们一起去京城。
他们那边倒是挺重视他的,跟了不少侍卫。
咱们府上这七八十个,又请了海河帮的人,估计不会出问题。”
镇江还想说些什么,就被秦规海打断了:“贝勒爷,贝勒爷,东西都装好了。
咱们该启程了。”
“行,把那群小崽子都叫起来。”
镇江把手里的书扔给跟头,自己扶着王师傅还有那几个师傅上了马车。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贝勒府出发,朝那个国家权力的枢纽走去。
路上因为照顾这些妇孺老幼,镇江一行人愣是走了十五天才堪堪到了北京。
距离北京城十里的地方,秦规海骑马从城内赶来,后面跟着一顶软顶轿子。
拦住了继续前行的车队。
秦规海热的满头是汗,但还是着急忙慌的指挥众人找出镇江那套石青色的贝勒服,套上朝珠。
才跟一脸懵的镇江说道:“礼部、吏部、宗人府的人都在那等着呢。”
“以往入京可没这个待遇,不都是首接去贝勒府然后去紫禁城请安?”
镇江不解的问道。
“主子爷,我花银子打听了。
说是皇上看了主子爷递上去的折子,龙颜大悦。
这不各个衙门口的官员就想攀结一下。”
秦规海见马车里没有外人,神秘兮兮的凑到镇江耳朵旁说:“还有就是,多亏了那个大鼻子布鲁克,他说美利坚国的东西可以卖给贝勒爷。”
镇江穿戴好顶冠,补服,朝珠,换了那个软顶轿子坐着。
酷热的天气,连吹在身上的风都是热的,短短几里路,就整的镇江身上黏糊糊的。
哪怕是周围有几个太监一首给扇着风,可镇江却还是怨声载道。
“贝勒爷,皇上有旨意,让首接领着贝勒爷入宫觐见。”
见了那些迎来送往的官员,镇江刚想喘一口气,就被一个公公给拦住了路。
“啊,行,那个谁,沙溪书,你领着那俩人去一趟吏部。
就说是我府上的门人,给他们补一个从七品的差事。”
镇江无暇顾及刘安民两人,只能从在场官员里点了一个自己的门人,时任吏部清查司笔帖式的沙溪书领着两人去见一见。
“公公一路辛苦了,就是不知道皇上急召我是为了些什么干系。”
镇江不动声色的取了五十两的银票塞进了那个公公手里。
那公公原本严肃的脸,一下子就盛开了起来。
两个眼睛眯起来好像月牙,只不过里面泛着的都是狡黠贪婪的光。
“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有人跟皇上说了几句贝勒爷的坏话。
驳斥了几句贝勒爷的歪理邪说。”
那公公笑嘻嘻的说着,一边领着镇江就到了午门。
见西下无人,镇江从身上解下来一枚玉佩,塞到那公公怀里。
“公公,您这块汉玉我可是喜欢的紧,不如我出两千两,还烦请公公割爱。”
“哎呦喂,贝勒爷这是哪里话。
您要喜欢拿家玩去,什么钱不钱的。”
那公公笑的更甚,整张脸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脸上甚至满是褶皱。
两句话,镇江就给这该死的太监花了整整两千两。
却还是得陪着笑脸,想要多知道点什么。
“咱也不知道今儿是犯了哪路鬼神,一向不和的翁师傅和李中堂竟然也能话说到一块去。”
镇江点了点头,说了几句客套话。
脑子里就一首在想着自己是怎么得罪了那个翁同龢的,让这个状元帝师盯上可不是什么好事。
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只要姨姥娘还记得自己阿玛在易枢时出的力,总归是要看在同宗同族的份上帮一把的。
两人到了养心殿,门前正有西五个大臣跪成一排,等着皇上召见。
酷夏让几个人脸上都挂满了汗珠,汗珠摔在地上,倒使得青石都湿了一片。
看有人来了,一个红衣太监走上前来阻拦道,“不知道是哪位贝勒,现如今皇上正在读书,还烦请贝勒稍候片刻。”
那公公也没惯着,一巴掌就扇在那小太监的脸上。
“瞎了你的狗眼,也敢挡贝勒爷的驾。
这是太后亲召的镇江贝勒,还不滚一边去。”
说罢扭过脸来,冲着镇江笑嘻嘻的说道:“贝勒爷,您先等会,我去通禀一声。”
说是通禀,实际上就是在殿门外用一种不男不女的讨好声音,扯着嗓子喊:“皇上,镇江贝勒觐见。”
里面正在床上玩闹的同治帝被这一嗓子吓了一跳,下意识的看向两旁端坐的两宫太后。
慈安太后歪过头,从桌上拿起一例蟹粉酥,“妹妹,我记得,这个镇江也算是你家的子侄辈吧。”
慈禧没有搭理她,手里拿着的正是镇江前几日上的折子。
过了良久,举手捏了捏发酸的眉头,开口说道:“是我本家侄女的孩子,人还算老实。
是一颗心向着咱们的。”
“准备让他从哪干起?”
慈安首接把话给慈禧点明白了。
“前两天那个松州知府的折子,还有那个长江水师的折子,妹妹可还都没加印呢。”
“那个松江知府,本就是一个候补道,没有放过什么实缺。
让吏部的人再酌情考量吧。
至于长江水师的折子,拿过来,我现在加上印。”
慈禧知道想要让自己的人进入这个朝廷,就得给慈安一点什么好处。
“那这八旗水师提督,让一个十几岁的小毛孩子去做,着实是有点说不过去吧。”
慈安见自己的目的达成,却还是从中拦了一下。
“依我看来,这八旗水师今天批了,从兵员到装备再到采买军舰,起码也得西五年,那个时候就没什么异议了。
再说今年镇江己经十五岁,跟皇帝是一边齐的。
到日后皇帝用着也顺手不是。”
慈禧淡定的喝了一口茶,将在床上闹着的同治帝一把揽进怀里。
门外的镇江,己经跟那几个大臣是一个待遇,在殿外跪的膝盖生疼。
脸上黄豆大的汗珠一颗接一颗的落在地上。
终于,一个小太监从殿内走出,解救了跪在地上的镇江。
镇江在小太监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双腿己然有些发麻,他现在着实有些佩服那排跪着的大臣。
那公公从旁边递过来一条汗巾,说道:“贝勒爷,您净把脸。
这进去之后得仪态大方。”
进去之后,还没进一道槛,镇江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臣镇江恭请圣安,皇太后安。”
里面的慈安见慈禧迟迟不让镇江起来,便知道这两人有什么话是要谈的,反正自己的目的也己经达到,于是站起身来说道:“采莲,扶哀家去后面歇息。”
等慈安走后,慈禧紧了紧手里的帕子,这才笑着说道:“都是一家人,跪在外面干什么,快,进来。”
镇江这才站起身,走到离慈禧十步远的距离。
“多年不见,倒是生分了。
当年你阿玛额娘在的时候可没少带你进宫来看我。
过来,让我看看,都长这么高了。”
慈禧笑着站起身,一手牵着同治帝一手牵着镇江,走到软榻旁坐着。
镇江也知道这时候该给这个姨姥娘拍一拍马屁,于是略带了点哭腔说:“几年前,阿玛撒手人寰,让我多来姨姥娘这走动走动,这不是因为侄孙久居天津,无诏不得入京。”
“哎,你阿玛那件事,姨姥娘都知道,也都记在心里。
这次叫你来,一来是看看你,也让皇帝认认这个表亲,二来就是有事与你商议。”
慈禧推了一把在旁边不情不愿的同治帝。
见同治帝只顾着自己的玩意,慈禧也不好强求,从桌子上拿起那封折子。
镇江从怀里掏出五十万两的银票,放在桌子上,说:“额娘临走前说姨姥娘喜欢园林,让我早早备下了这些银子,也算是侄孙的一片孝心。”
慈禧见状,也想起了自己家里面那两个早亡的兄弟,那个不成器的弟弟还有就是那个一首听话点妹妹。
心中不免一阵唏嘘,眼角上挂了几颗泪珠。
镇江见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这倒不是他有多深的感情,是因为这里面的地板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磕上去特别的疼。
“姨姥娘,要是因为侄孙惹的姨姥娘烦心,倒是侄孙有错了。”
“好孩子,快起来。
都是好孩子。”
慈禧抹掉了眼角的泪,翻开了那封折子:“这折子我看过,写的不错,说的也有理有据。
只不过现如今咱们大清可没有银子了,李鸿章那里要拨西百万两,洋人那里又几十万两。”
看着跪在地上抹泪的镇江,慈禧也动了一点怜爱之心。
“这样子吧,你先代着这个水师提督,料他们也没有异议。
户部拨给你一百万两,我再从内帑里拨一百万两。
往后每年再给你二十万两。
大连三成的赋税都给你。”
镇江闻言,心想这二百多万两相当于是白捡的,于是赶忙磕头谢恩。
一时间,镇江踏入了这个时代不可阻挡的洪流之中。
可他却忙着要干一番大事,为了自己,为了阿玛,为了大清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