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佣赵雍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宋哲宗优质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赵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大宋哲宗》的小说,是作者“赵佣”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小说推荐,主人公赵佣赵雍,内容详情为:什么,让赵佶做储君!那可是暴尸荒野的下场!蔡京、童贯是六贼吗?他们可是真正的国之栋梁。赵煦,不用担心,我,赵佣来了。穿越成大宋哲宗的赵佣,终于有了新的目标。活着,是的,好好活着。......
《大宋哲宗优质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作为新党中人,抨击朝政肯定是有的,不敬皇上肯定不会。
蔡京突然又一点点心动,要是能利用这个案子搅乱一下朝局,是不是能找到一点机会。
“你是准备上奏官家?”
“官家不是说没有证据吗,我就把证据直接交给皇城司,让皇城司去查。”
蔡京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先把罪名说的大一点,只要皇城司一查,那边多少能查出一点罪行,到时逼迫官家不得不采取措施。
现在的官员只要去查,总能查出来一点,到时怎么说都行。
高啊,这办法不是不行,可是牵扯到了老丞相,这也不是小事。
“邢中丞,要是文老丞相怪罪下来,可不好收场哦。”
文丞相在朝内30余载,门生故吏满朝,这要是得罪他,日后也不好过。
邢恕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也不会这样做。
以后,只要是个官,都不会跟他相处了。
他已经成了小人,拿着至交的信任给自己铺路。
这以后,谁还敢跟他通信,万一什么时候拿出来,就成罪证了。
蔡京明白了,邢恕这是病急乱投医,已经慌神了。
章相回到家里,也有点发愁,糊涂了。
早就听说皇上有意让蔡卞出任中书舍人,以后做尚书左丞,这是宰相之下第一人,可以想到的,就是为了制衡章惇这些人的。
而且蔡卞的兄长蔡京还被皇上委以重任,做了最重要的户部尚书,章惇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自从力主不传位端王,让官家知道了自己忠心,皇上直接罢了苏颂、曾布,再摒弃了蔡卞,让自己成了朝堂内唯一的重臣。
不但如此,又让政见相同的李清臣做了副手,这样的信任,朝堂中几十年都没有过了。
但是接下来,他又看不懂了,官家把刘挚、苏辙拉进朝堂,这不是在给自己设置对手嘛,官家难道想制造朝局的平衡?
正在他思考的时候,下人来报,李清臣大人请见。
虽然前面已经婉拒了不少的大臣,但是李清臣不能不见。
接下来,确实有很多的公务需要相互配合。
章惇也只能长出一口气,看来从今天晚上开始,朝局中又有很多人不安分了。
类似的会谈,京城内何止十家八家,就连一向不怎么走动的老宰相苏颂、曾布都没能脱俗。
两人虽然马上就要离京,但是余威仍在,故友很多。
很多大臣开始出门拜访故旧,还有一些官员以叙旧的名义,到老师、同窗、同乡家里做客。
而这一切,正是赵佣期望看到的,现在还是让这些大臣多想点事,只有他们做了事,出了事,自己才能搞点事。
赵佣正在批复公文,赵福急匆匆的跑进来。
“官家,官家,普宁郡王病重。”
“怎么回事?”
“官家,刚刚太医来报,昨晚开始,郡王高烧不退。”
赵佣心里一沉,立即想到了一种可能。
他是穿越而来,任何事都不可能无缘无故发生。
联系这段时间以来的事情,赵佣心里的怒火慢慢升了起来。
“官家,去看看,别是中了暑气。”
孟皇后已经看出来了,赵佣脸色泛青,这是生气了。
但是现在情况不明,还是要问问清楚。
所以赶紧出声劝了一句,关键时期,不能轻易做决断。
赵佣心里一动,稍微平缓了一下,行吧,但愿不是自己想多了。
还是修炼不够,沉不住气,看来皇上多疑的性格是屁股决定的。
太妃康宁宫就在不远的地方,赵佣也不用什么工具,抬脚就走。
十几息时间,到了康宁宫门口。
已经有点躁乱了,到处是侍候的太监和宫女。
“急什么?”
赵佣沉着声说了一句。
“赵福,注意一下,不能走脱一个。”
不管是不是,还是要做好准备,真要是有人动歪心思,也能及时拿下。
“紫衣,去把房间里那坛烈酒拿来。”
“绿萝,带两个宫女去把那些人都替换下来。”
紫衣、绿萝就是皇后身边的两个贴身侍女,就是善后的那两个宫女。
目前,已经被赵佣当成了自己人,并且跟皇后说了,以后不要换人了。
确实是有点不习惯,也不想很多人牵扯到这么私密的事情中来。
主要是赵佣还不习惯,再说,已经这样了,就不能让这两人去伺候别人了。
赵佣可不想自己变成若干人中间的一个,算亲密人了。
这两个宫女当然愿意,看官家这个姿态,迟早有个名分。
所以后来又有二次,两人非常卖力,更加温柔,更加精细了。
赵佣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快乐,越来越依恋了。
皇后应该是明白了赵佣的意思,这样的事情,确实不能太多人参与。
“母妃,别着急,没事,你先休息一下。”
赵佣安慰了朱太妃两句,让皇后陪着朱太妃前去休息。
“皇上,我,我担心。”
“没事,小毛病,儿子有办法。”
赵佣尽力安慰母亲,转身叫过了太医。
“现在怎么样了?”
“回禀官家,还是没有退热。”
“多长时间了?”
“昨晚后半夜丑时三刻,有三个时辰了。”
“紫衣,让两个宫女把烈酒拿出来。”
“找几块毛巾,手心、脚心、腋下、后备,这几个地方,沾酒擦。”
“一炷香时间擦一次,快去。”
紫衣听完,带着两个宫女急匆匆到了床前。
“被子打开,窗户打开,通气。”
看着盖的严严实实的被子,赵佣也是无语了。
紫衣带着两个宫女,连着擦了三次,都出汗了。
绿萝特意看着三人有点吃力,立即上前帮忙。
一个小时后,太医再次诊脉,已经好多了,有点凉沁的感觉。
“官家,官家,大善,烧退了。”
在场的很多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好,接下来,你来开方,赵福,你亲自去抓药。”
赵佣不是不相信别人,是赵似这个病生的有点蹊跷。
“关胜,你带几个人去一个个问,每个人,分开问。”
“详细记录好,回来禀报。”
“我要知道这两天发生的每一件事,任何事!”
赵佣很担心不是意外,而是有些人在背后耍小动作。
这可不是小事。
赵佣近期发现,朝堂上好像又有点不安稳了。
这几个月,赵佣是耍赖皮,装疯卖傻,好不容易才维持了朝堂的稳定。
但是随着现在身体越来越好,下面的官员好像有点恢复原状了。
最明显的一点,新旧两党好像又有点对立了,这可不行。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变法,双方的观点始终无法统一。
要说王安石这人,确实是个千年的妖怪。
历史上有名的变法中,坚持变法的都是异类,管仲是,商鞅是,王安石也是,甚至未来的张居正也是。
但是,赵佣最佩服的还是王安石,牛人。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历史上同时拥有这几个称号的人屈指可数。
作为临川人,能从那样一个小县城出来,非常不容易。
赵佣也听说过,临川一中,是未来江西最好的学校之一。
说起来,王安石到现在死了也就10年,影响很大。
赵佣不是赵熙,有很强的历史局限性。
对于变法的内容,赵佣有自己的判断。
有些变法无疑是走了偏路,比如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逐渐偏离,成了高利贷。
再比如免疫法,初衷虽然是好的,但是毕竟钱不是万能的。
用钱来免除劳役还算勉强,免除兵役久不对了。
民壮如果都不愿意当兵,不愿意为国家出力,久而久之,没有兵员,怎么应对辽、西夏的进攻。
特别是江南,大部分是富裕人家,肯定不愿意当兵。
就算是现代,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强制服兵役是赵佣认为最正确的一条路,不是说有钱久能免除。
百姓连保家卫国这样的道理都不懂,哪里还会在国破的时候拼命。
为了这事,赵佣跟章惇、苏辙几位重臣商讨了很久。
目前有两件事,是赵佣坚持的,兵役之外还有赋税。
简单说就是田税,赵佣坚持按照田亩收税。
后世一直到了社会主义,都是按照这个办法来的,证明完全合适。
每亩田都是十税一,这可是重税了。
赵佣的意思,就要用这个重税来逼迫老百姓开荒。
百姓新开荒田,三年不交税,后五年三十税一,再十年二十税一。
由官府与百姓签订正式契约,承认田地归属的同时规定好税率。
同时,如果百姓家人口有增加新丁,不管男女,每人可以有一亩的养身田,十八岁前不收税。
对赵佣提出的建议,几位重臣都是一脸的苦相。
怎么可能实现?
大宋也是一样,田地兼并非常严重,大部分田地都在地主手里。
不管朝堂收多少税,他们马上就会转嫁到百姓身上。
赵佣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之所以提出来,就是因为这一点。
“所以,朕要做一件事,增加人口,增加田地。”
中原已经满了,这么多人口都聚集在繁华之地,外围土地没了。
云贵、两广、川蜀、西北、东北这些广袤的领土都被占了。
说是大宋,其实连唐一半都没有,怎么玩。
“苏相,朕已经派人前往荆湖南路,必须想办法把这些地方整理出来。”
“官家,仅仅一个大泽,我们就绕不过去。”
苏辙明白赵佣的意思,但是很为难,自汉开始,长沙、零陵就是大郡,但是上千年了,发展太慢了。
这个时候的洞庭湖,哪里是湖,就是一个海。
太大了不说,里面的怪物也很多。
赵佣听说过,不过他还好,没什么惊奇之处,其实就是鳄鱼,怕啥。
要说瘴气、血丝虫这些,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只要不喝生水,会好很多。
赵佣的意思,要能在荆湖南路开始种水稻,仅仅是稻米都够现在的兵力需求。
北方还有小麦,相互配合起来,这件事能行。
赵佣已经看了资料,目前整个荆湖南路,人口不到500万,太少了。
再下一步,赵佣的目标方向是贵州,这里可以跟川蜀联系在一起。
川蜀从三国时候开始,就是好地方,唐时更是进一步提升,蜀王都是肥缺。
赵佣还真有一个想法,派个王爷出去,把蜀地好好治理一下。
不过,就现在这些王爷,确实没有几个能干的,愁人啊。
“官家,楚王一直申请外迁,说起人选,合适。”
章惇突然插了一句,这段时间,要说明白赵佣心思的还就是他了。
赵佣心里一动,是啊,怎么忘了这个皇叔。
人才,确实是个大人才,自小就非常爱学习,爱读书,四处搜寻古籍。
先皇时,赵颢就做过荆南节度使,对荆湖非常熟悉。
“章相,楚王合适?”
“官家,合适,要是能有几个大臣协助,荆湖无忧。”
赵佣很喜欢这个时候的章惇,精明、能干,识大局。
“章相以为何人可去荆湖?”
“官家,老臣认为陈师锡可。”
赵佣听完,差点笑出声来。
陈师锡,监察御史,看着好像不重要,但是这个人很关键。
不管是陈瓘还是邢恕,很多奏章的书写都是此人。
说穿了,现在的叫法,他就是个秘书,擅写文章的文人。
章惇这个做法,无疑是把陈瓘和邢恕两人的臂膀断了。
但是从用人的角度,这个人很合适,特别是跟着楚王。
一旦到了荆湖,有个很好的笔杆子,不管是宣传还是管理地方,这人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官家,臣也推荐一人,家侄苏迈,可到荆湖任长沙令。”
赵佣是哭笑不得,只有苏辙这样的憨憨才会不管不顾的推荐自家人。
有时赵佣觉得,苏辙确实可爱,这样一个纯粹的文人不多了。
有没有私心,肯定有,但是要说完全是私利,也不是。
“苏相,你就不怕御史上书弹劾?”
“官家,老臣不怕,老臣忠心可鉴。”
“官家,苏迈前段时间上书,申请韶州仁化令,去荆湖合适。”
非常难得,章惇竟然在边上附和了一句。
赵佣想了一下,说起来,确实合适。
苏轼回来以后,苏迈再去韶州,意义不大了。
这是个孝子,也是个老实人,做事没说的。
“好,朕答应了,不过长沙令朕另有安排,去零陵,任府尹。”
赵佣还真是心情好,这个面子足够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