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朱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中的人物朱棣徐妙云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朱棣”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内容概括:坏消息:我穿越了好消息:穿越成爽文男主,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老朱更劲爆:“贬为庶人!逐出族谱!给他十亩地,一间泥坯屋!子承父业,给咱做农民去!”……我,农民Judy!开局十亩地……......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喜事?”朱元璋微微皱眉,已经起身,又重新落座,“咱有什么喜事?”
蓝玉抱拳笑道:“臣要恭喜陛下,四郎成家立业,抱得美人归,娶了妙云大丫头!”
哗啦!
满殿文武。
除了朱标、朱樉、朱棡、徐达外,就连‘恭贺道喜’的蓝玉都跪下了,许多人更是把脖子深深缩起来。
吕本也在其中,也缩脖低头,唇角却微微上扬。
蓝玉除了狂妄,脑子真是一点都不差,他都没想到,可以把告状添堵,改成恭贺道喜。
“什么时候的事!”朱元璋脸色唰的一下变黑,厉声质问同时,扫了眼徐达。
蓝玉抬头笑道:“就昨天,臣还去南门送妙云丫头出嫁,这丫头很勇敢,自己把自己嫁出去了。”
胡惟庸暗暗咬牙,蓝玉刻意加上‘自己把自己嫁出去’,是为徐达开脱!
踩朱棣,还不想牵连徐达?
可能吗?
徐达身为人父,没有管教好女儿,就是大过错!
啪!
龙庭怒而拍案声响起,胡惟庸闻声看去,笑了……
朱元璋脸色铁青,愤怒盯着徐达。
没有辩驳,徐达直接下跪。
“父皇,是儿臣擅自命宫内所有人瞒着您。”朱标站了出来,“父皇要惩处,就惩处儿臣吧。”
话罢,朱标跪下请罪。
朱樉、朱棡也赶忙跟着跪下。
看着朱标,朱元璋眼中闪过欣慰之色,“你有兄长之仁,父皇如何处置你?”
话中,目光转到徐达身上。
哎!
朱元璋突然叹了口气,“难为你了,往后不要接济他们,这个女儿,你就当没生……”
罢了……
朱元璋起身,丢下群臣离开。
作为君王,朱棣这个反面典型必须立起来!
蓝玉他们想攻击,他还会纵容,让其他皇子看着!记着!
追究徐达?
老兄弟不称病了,来上朝,就是来让他处罚撒气的。
可他有什么理由迁怒?
人家闺女,下嫁之人,是他儿子,还是个当农民的,人家还不知道多难受呢。
现在是他儿子,高攀人家闺女!
一夜过去,生米都煮成熟饭了。
硬生生拆散这个新组建的小家,他作为父亲,就高兴了?
从帝王角度,他能埋怨徐达,不懂体恤君王。
从一个父亲角度,就那个逆子现在的身份,他得千恩万谢老兄弟!
呼!
朱标长出一口气,露出笑容,起身扶起徐达,笑着低语:“徐叔,没事了,雨过天晴了。”
徐达笑着点点头。
两个孩子的婚事,看起来是尘埃落定了。
皇帝不会抓着这件事折腾了。
往后能过什么日子,就看两个孩子,自己的了。
皇帝很明确警告了,不准接济!
群臣面面相觑,目视朱标扶着徐达有说有笑离开。
就这?
雷声大,雨有点小啊!
群臣羡慕,甚至有些嫉妒的看着徐达背影。
“这就没事了?”朱樉起身,小声嘀咕:“徐叔这就过关了?”
朱棡笑着低语:“徐叔何止过关,我敢百分百肯定,父皇心中还觉愧对徐叔呢!”
胡惟庸挣扎着起身,恰巧听到朱棡的言论,脸皮顿时火辣辣。
同僚可能没看出他所作所为,剑指徐达,想搬到徐达。
甚至,皇帝恐怕也没看出来。
可那又如何?
他上蹿下跳,一无所获不说,还被皇帝喝斥。
反观徐达,借此事还让皇帝心生亏欠?
活了小半辈子,他就没做过这么蠢的事!
……
早朝的消息,很快传到后宫。
“娘娘,果然被您猜中了,陛下果然没有责罚魏国公,也没有拆散殿下和徐小姐。”贴身侍女一边给马秀英梳头,一边高兴道。
马秀英笑了,“不管怎么说,陛下都是四郎的父亲。”
“是啊,陛下最重亲情了,这次惩罚殿下,已经够重了。”侍女说着,面露担忧:“陛下不准魏国公接济殿下,殿下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马秀英默默叹了口气,“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陛下恰到好处的平衡了君王和父亲两重身份。”
“往后的日子,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为母者,她恨不得现在就去喝儿媳的敬茶,帮扶他们把日子过的富富裕裕,和和美美。
可作为皇后,她不能!
……
天色亮了。
温馨静谧的小屋内,原本相互伴随,相互纠缠的均匀呼吸声,发生了微妙变化。
有些凌乱。
起伏不均。
相拥而眠的一对璧人,眼皮都在轻微动着。
又都紧紧闭着。
昨夜,一个装醉。
一个假装没有识破。
可一夜过后,总不能继续装了吧?
“四郎,快让婶子瞧瞧你家新妇。”
“四郎家的,快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
“他三婶,你别把大丫吓到了,人家大丫可是书香门第。”
“哈哈……”
就在两个人默契装睡时,外面传来女人们嘻嘻哈哈的叫喊声。
徐妙云惊的蹭一下坐起,俏脸红扑扑的,慌乱穿衣服,同时,又好气又好笑推了把还在装睡的朱棣,“快点……来村里的第一天,我就起的这么晚,要让村里乡亲笑话死了!”
朱棣唇角微扬,睁开眼睛。
这群婶子来得好!来得巧!来的妙啊!
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后,朱棣就耐心等着。
片刻后,徐妙云俏脸红扑扑的,听着外面催促声,忘记了尴尬,询问:“我身上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吧?”
朱棣顺势牵起徐妙云的手,笑道:“都妥当,不用紧张。”
说着,朱棣拉开了门。
“俺昨晚就在想,四郎家的大丫有俺家兰花漂亮吗……”门开刹那,正在说话的二婶子,声音戛然而止。
“俺滴个乖乖!”
……
村儿里的地,除了少部分旱地分部在村东。
余下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西。
“四郎,这里!”
朱棣刚来到自家地头,远处就有人招手呼喊。
是春妮、春晓的父亲。
苏六六。
元朝统治时期,出生的这批人,名字大多有个特点,基本都带着数字。
尤其是底层百姓。
“四叔,四婶,二叔……,你们都在啊。”朱棣笑着走过去。
苏四叔拉住朱棣,就往田里走。
边走边说:“你读书多,见多识广,看看这是什么草,咱们伺候庄稼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草。”
“可不,俺家地里也有好几颗,叔打算锄死,你六婶儿不让。”
“俺家婆娘也一样,说要等等看。”
……
朱棣一脚深一脚浅,踩在泥泞的麦陇空隙间,听着乡亲们议论,不由笑了。
十几步距离,很快就到了。
四叔指着一株雨后,翠绿秧苗,“四郎,就是它,你帮着看看,到底是什么?”
按捺着喜悦,朱棣蹲下仔细观察。
是玉米秧苗!
错不了!
他是观察,秧苗的长势情况。
是否适应大明的环境?
至少现在看起来,很适应。
翠绿翠绿的。
高到膝盖、叶片已经有三指宽了,挂着晶莹的雨露。
“四郎,认识吗?”杨八叔问道。
朱棣微微摇头,“八叔,我也不认识,不过这株植物,我家麦田里也有。”
“四郎,那你准备割掉吗?”四婶赶忙追问。
乡亲们全都看着朱棣。
几个月相处,朱棣和徐妙云,在土桥村已经很有影响力了。
朱棣笑着摇头:“我准备留着,等到秋天,看它产出什么种子。”
“我猜测是飞禽走兽,在深山老林中,吃了它的种子,来到土桥村,没有完全消化,就随着粪便,排泄到咱们的村田里。”
“飞禽走兽能吃,证明没有毒性,家养的家禽也可以吃。”
“咱们人也可以食用!”
“飞禽走兽都没办法完全消化,变相证明,种子应该很大,有可能产量不小呢!”
……
认真说完,他准备好的推理后。
朱棣笑看着众人,“各位叔伯婶子,我建议,大家把这种植物保留下来。”
“这么几株,对麦子收成影响不大。”
“书上记载了,咱们现在种植的水稻、麦子、黍子等一切农作物,最早都是野生的,是被咱们农民驯化的。”
“万一,这种植物,是一种高产量的植物呢?”
“反正,我是准备保留下来。”
叔伯婶子们相互对视,随即纷纷开口。
“四郎要保留,俺家也保留!”
“孩子他爹,要是听你的,前些天,咱们就把这棵草撅了,还骂俺败家!”
“听四郎的,四郎说得对,拢共几株,对麦子收成没什么影响。”
“可不,万一是一种高产的呢!”
“老天爷啊,你千万别耍俺们这些农民,给俺们一个惊喜吧!”
……
呼!
暗暗松了口气,听着八婶都开始祈求老天爷给个惊喜,朱棣不由笑了……
看着一张张,对未来多了一丝期盼的面孔,他在心中默默暗道:一定会成为惊喜的!
又闲聊了几句,众人就各忙各的散开。
朱棣匆匆返回自家麦田,寻找玉米秧苗。
刚才对乡亲们说的那番话,有部分内容,他撒谎了。
整个五月份,他都在忙教学、去山里选制作毛笔的木材、搜集鬃毛、制作毛笔。
虽然也抽时间,看过庄稼长势。
但只是站在田边看看。
还真没关注,玉米种子有没有发芽,长势如何。
朱棣没走几步,就眼睛一亮,找到了一株!
不远处,还分散着七株。
瞧着翠绿秧苗,笑着自言自语:“乡亲们都期盼着,你们能给他们的艰辛生活,带来一丝惊喜。”
“你们可长点心,争点气!”
“听到了吗?”
其实,他有些担心,玉米无法适应,大明时期的气候。
即便在此之前,没种过地,他也知道一个道理,气温、降雨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对农作物的发育、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不行,再看看……”
乡亲们的生活,太需要一点惊喜来调剂,可能,一点惊喜,就能让他们高兴一整年。
就像村里办学堂。
都两个月了,他们每每提到学堂,脸上还是会情不自禁,流露出激动的笑容。
朱棣三下五除二脱了鞋子,就沿着麦陇,一行一行仔细搜寻玉米秧苗。
……
“78”
……
“86”
……
“157”
……
“283”
朱棣从最后一行麦陇走出来,站在稻田和麦田分界线上,笑了,“这块地,种了300粒种子,283株发芽成长,是个好兆头!”
不错的发芽率,初步证明,玉米对大明时期的气候,适应的不错。
现在,他才更有底气,给乡亲们一个惊喜!
……
心情极度愉悦中,干活又好又快。
临近中午。
日头高悬。
气温越发闷热时。
朱棣已经把水稻田清理了好大一块。
田边,累积了一堆堆杂草。
“四郎,收工回家吧。”
“四郎就是能干,一上午拔的草,比俺们两个人都多!”
……
这时,乡亲们也陆陆续续收工回家,经过朱棣的田边,看着清理干净的稻田,以及整齐堆在田边的野草,哪怕早见识了朱棣干活麻利,还是不由纷纷惊呼夸赞。
朱棣笑着打招呼同时,从田里出来。
在水渠边,把手脚洗干净。
又从野草中,挑选了一些大黄、小黑、小蠢货喜欢吃的野菜、野草。
收拾妥当后,和乡亲们聊着天,回家。
刚进院子……
香味扑鼻而来,争先恐后,蜂拥窜入鼻孔。
徐妙云听到动静,走到门口查看,看到朱棣时,顿时笑了:“饭马上就好。”
朱棣把一部分草添到马槽,笑着询问:“做什么好吃的了,光闻香味儿,我都要流口水了。”
闻言,徐妙云莞尔一笑,“孩子们太皮了。”
“我们不是去荷塘边练字吗?”
“练字休息的空闲,他们就编笼子捕鱼。”
……
“放学时,一个个都给我塞他们抓到的鱼。”
……
“我做了荷叶蒸鱼。”
朱棣笑着走过去,进屋。
徐妙云把毛巾、皂角准备好,含笑转身去灶台,同时询问:“庄稼长势好吗?”
“好!”朱棣一边洗漱,一边高兴笑道:“不出意外,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对了,我也有件好事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