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全文》,由网络作家“朱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朱棣”的创作能力,可以将朱棣徐妙云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内容介绍:坏消息:我穿越了好消息:穿越成爽文男主,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老朱更劲爆:“贬为庶人!逐出族谱!给他十亩地,一间泥坯屋!子承父业,给咱做农民去!”……我,农民Judy!开局十亩地……......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全文》精彩片段
小院。
杏树下。
朱棣摆弄着犁。
前世,往上数两代就是泥腿子,小时候回农村,见过犁,见过耕地。
甚至还跟在耕牛、骡子后面,可劲儿撒欢玩过。
但明朝的农具,和他见过的农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就比如这犁!
不说全部铁的吧。
至少翻土的铲头,犁铲总该弄个铁的吧?
而眼前的犁铲,是用坚固的榆木做成的,外面包了一层薄薄的铁皮。
就是包铁皮,也不是整个犁铲都包裹。
只在边缘包了一圈。
看着打磨掉锈迹,变光滑,可怜巴巴的一小圈铁皮,朱棣摇了摇头,起身同时,嘀咕道:“生产力太落后了。”
如果有一把好犁,再加上大黄。
会耕种的好把式,一天少说也能翻耕四五亩地。
十亩田,最多三天就能耕完!
现在嘛……
难说喽!
可能得十天时间吧。
毕竟,他本身就是个二把刀。
摆好犁,转身回屋。
小屋有了新气象。
添了新家具。
窗前,摆放着一张崭新的桌子。
是朱棣前些天亲手打造的。
闲暇时间,他们可以坐在这里读书。
徐妙云坐在桌边,低着头,认真用白泥在一件衣服上画下一条线,听到动静,唇角浮现点点笑意,头也不抬,询问:“都准备好了?”
“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朱棣边洗手边笑道,同时转头看去……
随即,眉头微皱……
下一秒,手也顾不上擦了,箭步走过去,伸出湿漉漉的手,握住徐妙云手腕,“这件衣服,你好像很喜欢,怎么要剪了?”
徐妙云笑着抬头,“我也要准备呀,我这些衣服,平日在家里穿还行。”
“可不适合下地干活穿。”
出嫁带来的衣服中,除了嫁衣外。
凡是裙摆拖着地面的裙子,都没带。
不适用!
带来的裙子没问题,可上身长衫及膝,还是太长,地里干农活不方便。
得改成短衫。
像村里婶子们,短衫配裙子。
“之前挖野菜时,我向二婶儿请教了如何耕地。”
“二婶儿说,初学耕作,你在后面掌着犁的方向,我在前面牵着大黄,会更轻松容易些。”
朱棣笑了,这些他当然知道,他家往上数两代就是泥腿子。
取下徐妙云手中剪刀,笑道:“农村这点活不难,我自己摸索摸索,很快就能掌握。”
“咱们家总共也就十亩地,用不着你下地。”
“那不行!”徐妙云十分固执道:“我们是一体的,既然要做农民,田里的活,我就要学会,都交给你一人,你吃不消。”
“而且,都让你做,村里乡亲就会说,四郎家的大丫,到底是个娇滴滴的大小姐。”
“我可不想成为,乡亲们口中的懒婆娘!”
噗!
认真说完,她率先就忍不住笑了。
含笑的眼神,却格外坚定固执。
四郎家的大丫、懒婆娘?
朱棣也被逗笑了,同时很头疼,从含笑,却格外固执坚定的眼神,他就知道,想说服,有难度……
“这种赔本的买卖我可不做!”
徐妙云不解看着,“赔本?”
朱棣掰着手指头,笑道:“首先,你是我的妻子,我的女人,其次,还是个大美女对不对?”
抿唇忍笑,徐妙云含羞瞪了眼……
“你跟我下地干活,变成二婶儿、四婶儿那样的黄脸婆,我的损失太大了!”
“赔本买卖,不干不干,坚决不能干!”
连连摇头说完,又凑到徐妙云耳边,也不知,低笑说了些什么。
只见不等说完,徐妙云就俏脸通红,虚握着手,含羞作势,要打人……
笑着握住徐妙云的手,朱棣郑重道:“说实话,我没想到,被贬为庶民后,你会自己把自己嫁过来。”
……
“家里的事情也很多。”
“你每天要洗衣做饭,还要喂小蠢货,足够了!”
这是他的真心话。
徐妙云抬头……
脸上羞红还未褪去,看着朱棣,认真道:“家里这些事情,我抽空就能做完,村里谁家女人,不洗衣做饭?不喂家禽?”
“下地干活绝对不行!”
这种亏血本的赔本买卖,他绝不干!
把美娇妻变成黄脸婆,还少赚了力量点。
怎么算,都是血亏!
“不过……”朱棣脑海灵光一闪,激动道:“有件事很适合你!”
“乡亲们,对咱们很不错。”
“村里的孩子也不少,三四十个。”
“这些小东西,成天不是下河摸鱼,就是上树摸鸟蛋。”
“要不,你给他们当先生,教他们识文断字。”
“作为交换,让杨八叔他们教我耕地,如何?”
当先生?
徐妙云有些犹豫,不自信,“我一个女子,能当先生?”
“怎么不能!你可是女诸生!”朱棣十分自信笑道,说着,抓起徐妙云的手:“走,我们现在就去召集乡亲们。”
“你不自信,那就问一问乡亲们的意见!”
“看他们,信不信你!”
……
公祠。
土桥村是一个安置村。
没有大姓,也没有大地主,士绅。
公祠也是以前,一位本地大户人家的祠堂,战乱中,这户人家败亡。
新村建立后。
祠堂就成了公祠。
里面祭祀的不是各家祖宗,是龙王之类的神仙。
村里祈雨之类的祭祀活动,就在公祠进行。
朱棣把乡亲招呼到公祠,说明目的后,余光瞥了眼,略微有些紧张的徐妙云,笑问:“各位叔伯婶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愿不愿意让我家大丫,给你们家孩子当先生。”
话音尚未落下,乡亲们就激动起身,惊喜交加大声响应。
“愿意!太愿意了!”
“四郎,你不是骗俺们吧?”
“俺……俺娃也能识文断字吗?”
“四郎家大丫可是书香门第,或许咱们娃娃,将来还能考个功名呢!”
“四郎、大丫,你们就是俺家的恩人,俺娃将来要是能考个功名,俺让他一辈子记得你们的恩情!”
……
朱棣笑着转头,眼神示意:你看。
乡亲们都看着呢!徐妙云把头侧向另一边,唇角却不由微扬,泛起点点笑意。
“大家安静!”朱棣笑着抬手,祠堂内瞬间安静后,继续说道:“既然要办咱们土桥村学塾。”
“我们就要有上学的地方。”
“我看,公祠就可以利用起来。”
“不过,得修补一下屋顶,打造桌椅,打造练字使用的沙盘。”
“需要咱们一起动手……”
不等话说完,乡亲们纷纷笑着大声回应。
“四郎,大丫,这些事情就交给俺们!”
“对,你们负责指挥就行,这点活,天黑前就能做完!”
……
这一天,整个土桥村热火朝天。
大人们忙碌着,打造桌凳、沙盘、修补公祠屋顶,孩子们嬉笑穿梭在大人中间。
于此同时。
一只信鸽,带着朱棣、徐妙云要在土桥村办学堂的消息。
悄无声息飞出村子……
田里。
朱棣在后面掌着犁把手,杨八叔背手走在前面,和大黄的脑袋齐平。
大黄闹脾气时,杨八叔就可以第一时间抓住缰绳。
在大黄的牵引下,犁铲深深插入泥土中,向前挺进……
啪!
某刻,朱棣突然抽了个鞭花,听到响动,杨八叔紧张转身:“四郎,可不敢!”
说着,抓住缰绳,控制大黄停下来。
紧张跑到后面。
仔细检查大黄臀部同时,语重心长说道:“四郎,大黄也是第一次耕地,也需要慢慢练习。”
“就算是老耕牛,也不能打。”
“咱们农民家庭,有一头耕牛,可得拿出爱惜自己婆娘的态度。”
“干农活时,不要急躁,不能全由着咱们的心情,要懂得配合,耕牛配合咱们,咱们也得配合耕牛。”
……
耐心认真听杨八叔唠叨完,朱棣才笑道:“八叔,我没打,我察觉大黄一个劲儿往左偏,我在它左侧打了个空鞭花,是提醒它。”
“这么训练,往后我打空鞭花提醒,它就知道该怎么走了。”
大黄这家伙,虽然能吃能喝,还有点蠢。
可到底是他搬到土桥村小家后的第一个成员。
怎么可能打它呢。
杨八叔听后,不由竖起了大拇指,“到底是读过书的,学的快,想的也快,这个法子,八叔还没教你呢!”
说着,杨八叔轻轻拍了拍大黄屁股。
大黄再次不紧不慢,牵引着犁向前。
杨八叔没有去前面,和朱棣并排走着,观察朱棣掌犁的动作。
不停点头,口中感慨念叨:“俺当年跟着俺爹学耕地,学了两年,俺爹才满意。”
“俺当时连左右都搞不懂,俺爹让俺按着犁把手往左偏,俺稀里糊涂就往右,把俺爹气的!黑着脸,拿着根棍子不停抽俺,他越打,俺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搞不清左右。”
“还是你们读过书的人聪明,学东西,又好又快。”
……
朱棣默默听杨八叔感慨,笑道:“八叔,咱们办了学堂,等六娃学了知识后,也可以像我一样,学的又快又好。”
杨六娃,杨八叔的长子。
年龄也不大,才十岁。
杨八叔窘黑的脸,顿时灿烂笑了,“可不!俺和你婶子,昨晚一夜没睡……”
“你娃瞎想啥呢!”杨八叔察觉朱棣憋笑盯着看,立刻知道朱棣想歪了,“俺们是因为六娃他们有机会读书,高兴的!”
“啥也没干,就是高兴的睡不着!”
“八叔,我可什么都没说,是你自己想歪了。”
杨八叔笑着瞪了眼,追问道:“四郎,八叔这种泥腿子生的娃,能考取功名吗?”
“俺不是怀疑大丫的能力,俺是怕他们不是读书的料,八叔家,祖宗十八代就没有一个读书人!”
“只要肯努力,就有机会。”朱棣笑着回答:“即便考不上功名,读书识字后,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可不!”杨八叔高兴咧嘴乐道:“不过俺还是希望,俺家六娃和九娃能考上功名。”
“别像俺这样,以前活不下去了造反,现在能活下去了,又只能刨土种地,其他啥也不会。”
朱棣笑笑。
十年寒窗,一朝高中,成为人上人,几乎是每个时代,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
类似于谦那种,读书做官不为当人上人。
而是想让天下没有‘人上人’的读书人,凤毛麟角。
“四郎,你肚子里有墨水,你给六娃、九娃取个名字吧,他们往后读书,得有个正式名字。”杨八叔打断了朱棣的思绪。
略作沉吟,朱棣笑道:“六娃叫杨东旭,九娃叫杨东升怎么样?旭就是太阳,两个孩子的名字,寓意他们的人生以及你们家往后的日子,如同日头一样,蒸蒸日上。”
“也希望,东旭、东升将来考取功名后,就像日头一样,多想一想,咱们这些农民。”
“如何?”
“好!”八叔高兴的手舞足蹈,“四郎,你一个人能吗?”
“能。”
“那俺先回家一趟,把你给取得新名字,告诉你婶子!”
话音未落,杨八叔就已经迫不及待折身往家跑。
走远了,隐约还能听到杨八叔不停念叨着,杨东旭、杨东升。
朱棣笑了笑。
抬头,看向在远处路边停靠的三架马车。
冲着马车笑笑。
啪!
对着空气舞了个鞭花,低声笑骂:“大黄,我娘在看着呢!你可别给我掉链子,让她回家后还为我操心!”
哞!
大黄似乎听懂了,哞了一声,加快速度,沿着犁沟,走的又直又快。
……
“哇!四哥好厉害,邻居走了,他一个人都可以耕地!”
“父皇不是说,耕地很难吗?”
“肯定是四哥比父皇厉害,父皇觉得很难的事情,对四哥来说很简单!”
……
后面两架马车内,朱橚、朱柏等人看着朱棣,驾轻就熟,舞着鞭花,轻松耕地,不由连连惊呼。
噗!
最前面的马车内,马秀英听着孩子们崇拜的惊呼声,不由被逗笑了。
笑着,红红的眼窝内,泪水却控制不住滚落。
她心疼!
“娘娘,要不要和殿下说几句话?”毛骧坐在车辕,听着车厢内压抑的哭泣声,于心不忍,小声询问。
同时下定决心,不汇报,帮忙瞒着!
闻言,马秀英微微错愕,随即摇头,“不见了,见了我难受,四郎看我难受,还得安慰我。”
“他们小夫妻过的高兴,也能适应农村日子,我就放心了。”
“回吧。”
毛骧应了一声,佩服的看了眼朱棣,挥动马鞭……
三架马车启动,渐渐走远。
吁!
朱棣控制大黄停下来,整了整衣服,冲着马车离开的方向,郑重一拜。
“母后!”
“母后,快看!”
“快看四哥!”
……
马车启动后,马秀英就不敢再回头,忽闻后面孩子们呼喊,忙撩起帘子,探头向后看。
眼鼻发酸,眼泪不停滚落,忍不住,伸出手冲朱棣挥手。
后面,朱棣起身看到后,笑着招手。
……
午后。
马秀英返回皇宫,虽然很低调,但回宫的消息,还是第一时间被翘首以盼的朝臣得知。
“皇后娘娘回来了!”
“不知皇子们,有没有被朱四郎的苦难和狼狈,吓傻?”
“毛骧已经去了御书房,应该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最新消息,皇子皇女的母妃,也已经赶往皇后娘娘宫院了。”
……
六部官员,凑在一起窃窃议论同时,眼巴巴盯着御书房和马秀英寝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