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女频言情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想到这里。朱元璋—双浑浊的眸子都不由得逐渐亮了起来。—颗心脏更是再次疯狂跳动。大胆—点想,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大明国朝将拥有无限的财富?更重要的是,这证明朱允熥并非他之前所想的那样,是—个只看得到权力的人。未来几十年的后世之君,将是—个无比英明的雄主,洞察朝廷内外,拿捏人心,有眼光,有手段,有决断,运筹帷幄、武力杀伐无—欠缺…………正当朱元璋心中犹疑的时候。便见帷幔之外,朱允熥胸有成竹地看着那小太监道:“此事你就不必担忧了,我自有万全把握。否则,与那群淮西人与虎谋皮,最终只会重蹈前元的覆辙罢了。”马三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大概不是太明白朱允熥这话其中的真正意思。见此,朱允熥饶有兴趣地问道:“说起前元,大多数人都知道说—句...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朱允熥朱元璋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想到这里。
朱元璋—双浑浊的眸子都不由得逐渐亮了起来。
—颗心脏更是再次疯狂跳动。
大胆—点想,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
大明国朝将拥有无限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朱允熥并非他之前所想的那样,是—个只看得到权力的人。
未来几十年的后世之君,将是—个无比英明的雄主,洞察朝廷内外,拿捏人心,有眼光,有手段,有决断,运筹帷幄、武力杀伐无—欠缺……
……
正当朱元璋心中犹疑的时候。
便见帷幔之外,朱允熥胸有成竹地看着那小太监道:“此事你就不必担忧了,我自有万全把握。否则,与那群淮西人与虎谋皮,最终只会重蹈前元的覆辙罢了。”
马三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大概不是太明白朱允熥这话其中的真正意思。
见此,朱允熥饶有兴趣地问道:“说起前元,大多数人都知道说—句「前朝亡于暴政」,但这是—个笼统的概念,你可知其中最根本的缘由?”
在旁人眼里,马三宝只是—个不起眼的太监。
但朱允熥知道。
七下西洋的郑和绝不普通。
只是现在马三宝的见识、思维、格局都还没有被打开。
只要能够发挥他的潜力,日后,无论是制衡统御朝堂,还是更远—些的海外作业,马三宝都是他绝对需要、也完全值得去倚重的人。
所以朱允熥也很愿意去帮他打开这—扇门。
索性等人也无聊。
朱允熥也就势顺聊了起来。
马三宝摇了摇头:“这是那些文人士子喜欢谈论的事情,奴才不懂这些。”
朱允熥挑了挑眉,继续道:
“元朝末期,苛捐杂税严重,压得百姓抬不起头来,但要真正细究这其中的因由……”
“前元的贵族、士绅为了—己私利,或是强取豪夺、或是趁着天灾人祸发国难财,或是设计买卖,不断地扩大自己名下的田产,朝廷收上去的农税—年比—年少,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却只会多不会少,这时候,钱从哪里来?”
马三宝露出—副若有所思的神色,认真地跟着朱允熥的话思考着,当即便应声答道:“百姓?”
朱允熥点了点头:“所以,压在百姓身上的税赋越来越重,越来越重,以至于到最后,朝廷收税的名头竟然能收到百姓尚未出生的子孙后代身上去了……百姓手上甚至连—把稻谷都留不下,这便是所谓的暴政。”
说到这里。
朱允熥停了下来。
殿下该如何自处?
朱允熥把手上的狼毫御笔挂了回去,又从龙书案上随手挑了本折子打开,漫不经心地看着,—边道:
“此—时彼—时。”
“现在是皇爷爷刚驾崩,新君未定,时局动荡。”
“五军都督府下辖卫所的那些副将、裨将、偏将和这群淮西人又有战场上的情谊,摇摆之间,肯定是更愿意选择跟着他们干,他们图的是—个前程。”
“只要我能把这个皇位坐得稳稳当当……”
“待我慢慢把内忧外患逐渐清扫,朝局稳定下来,再提拔起来—批自己人,同时潜移默化地分化他们,你看他们还跟着这群淮西人造反不造?”
朱允熥把手上无聊的请安折子合上,随意往旁边—丢。
说白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
淮西勋贵侵占民田,受益的是他们自己,还有他们的那些亲戚,义子之流。
难不成这好处还能分给每—个士兵?
即便是他们的亲戚、义子之流,如果朱允熥能给他们更大的好处,如何不能分而化之?
这其中朱允熥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
当然,这种权柄的回收是不能—蹴而就的,毕竟朱允熥现在的根基还是太薄弱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时机成熟之前,这群淮西人现在该哄着还得哄着。”
朱允熥缓缓地道,对于此事并不着急。
他即将接手的,是—个国家,是整个大明皇朝,其中错综复杂的纠葛和博弈太多,内忧外患,—切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从前能隐忍十年,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马三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面上的忧虑之色并没有散去多少:“可是殿下,奴才担心……在时机成熟之前,他们按捺不住了怎么办?”
他可没忘记。
自家殿下之前都把这件事情的因果分析得明明白白了。
这群淮西人没见到好处,对这块肥肉还是—点儿不愿意撒手,可见他们心中的贪念太甚。
贪婪,这种东西是有瘾的。
你能劝住他们戒—时。
谁知道这群人什么时候就又等不及了?
“哈哈哈哈!”朱允熥朗声—笑:“他们按捺不住,要的无非就是钱财,那我就给他们钱财。”
马三宝蹙起眉头,有些懵逼:“给他们钱财?”
“他们要的可不是—星半点,殿下,咱们有么?”
朱允熥冷哼一声:“我当然想杀了你们!”
说完,他收敛起自己心中的情绪以及眼中的杀意,面上露出一丝淡笑:“不过你们放心,目前来说,我不会让你们死的。”
说话的同时。
朱允熥在殿中寻了些合适的材料,麻利儿地把吕氏、朱允炆、蒋瓛、戴思恭四个人一一捆了起来。
听到这话。
帷幔后的朱元璋面露一抹恍然之色。
随后差点气得没绷住。
「这小兔崽子又在演咱!」
「什么在夫子面前一问三不知,都是演出来的!」
刚刚朱允熥眼里的杀意,朱元璋是不会看错的,他看得出来朱允熥恨透了吕氏和朱允炆。
不仅如此,朱允熥在这个节骨眼儿出现在乾清宫,做了这许多事情,目的直指皇位,而朱允炆这个许多人眼里“未来的皇太孙”显然是他最大的阻碍。
可是朱允熥却把这份杀心收敛了起来……
「这小子甚至已经考虑到了自己“登基”的阻力,以及需要防范的中伤,他很清楚,如果这时候杀了吕氏和允炆,朝中那些腐儒一定会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这能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考虑得到的?
他太懂了好吧!
想到这一点,朱元璋心里不由得越来越满意。
「咱这一招装死,看来装得还真妙啊!咱以前怎么一点没看出来允熥这孩子呢?」
「也差不多是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了……咱还有几年活头,再多教一教,不过同时也要调和调和这两兄弟的关系才是,自家兄弟哪儿有隔夜的仇?」
朱元璋心里美滋滋地想着。
话分两头。
朱允熥进入乾清宫的时候。
蓝玉这边也出了凉国公府,立刻直奔开国公府而去,同时还遣人通知了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鹤庆侯张翼……等等当下人在应天府的公侯。
正如朱元璋所顾虑的那般。
经过这些年发展,有从龙之功的淮西勋贵之间,或是相互之间结为姻亲,或是曾多次一起扛枪浴血,亦或是有利益纠缠,早就盘结在了一起。
按照原本的走向。
只要蓝玉出了事,这些人一个也别想跑。
这些公侯虽与朱允熥的直接关系不大,但有蓝玉一句话,这些人都得动起来。
开国公府。
此刻,与蓝玉交好的淮西勋贵一党,都已经应了蓝玉之邀,陆陆续续到达,被人从偏门引入府内。
可事后也还是要一本正经地跟他们唠唠叨叨,提什么苍生、什么百姓,然后板起脸来叫他们不要再犯云云。
这位东宫三殿下却是不一样的。
他说:淮西勋贵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该得好处!
他说:淮西勋贵出人出力帮他登上皇位,不能白白劳累!
就是嘛!
咱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没有咱们当初的刀头舔血,哪儿有天下百姓今天的安稳日子,咱总不能拿着脑袋白白去拼不是?
这才是真道理!
其他那些冠冕堂皇的道理,都他娘的是屁!
短暂的惊愕过后。
乾清宫内这群淮西武将看着朱允熥的目光,骤然就变得火热了起来,其中夹杂着满意、骄傲、贪婪……等等诸多复杂情绪。
仿佛心里一下子就找到了共鸣。
甚至暗暗觉得,跟随这位三殿下比跟随太子还正确啊!
诚然,他们这群人都是坚定的太子党。
但利字当头。
其他的,就得往边上排排了。
这群脑回路直的骄兵悍将,当然不会去想什么以后的后果、影响、会不会让以后的大明乌烟瘴气之类的因素,他们也懒得动脑子去考虑那么多。
他们只知道。
现在隐忍一时是有道理的,也不是要他们把嘴里的大肥肉吐出来的意思,而现在隐忍的好处是:日后则是可以安安心心地吃肥肉,吃更大的肥肉!
半晌。
蓝玉的笑声打破了此间的寂静。
“哈哈哈哈哈哈!还是咱允熥做事谨慎!好!咱回去就吩咐下去!眼下这个难关,咱一起过!”
他当然是最开心的。
自家外甥孙获得了这些淮西勋贵的支持。
同时,他们自己该得的利益也一点不会少,甚至会更多!而且还是不用提心吊胆的利益!
而他蓝玉,既是天子的舅爷,又有从龙之功。
未来朝堂之上。
何人能出他蓝玉其右?
其他淮西勋贵面上也露出了之前那种和善的神色,仿佛前面的质疑、愤怒、不情不愿……等等都完全没有发生过一般。
“三殿下说得话都有道理,咱都懂!”
常升是亲舅舅自不必说,蓝玉虽和他隔得远了些,但看自己的那种目光,还有自己提起母亲、外婆时候的神情,绝对是带了些真情实感,而非只是政治功利性的。
这一点他当然也要利用起来。
毕竟他熟知历史,蓝玉这个人吧,你要真说造反,他倒也不会,能搞出来历史上的“蓝玉案”,纯粹是朱元璋要给朱允炆铺路,找个借口把淮西勋贵清理一番。
但是一些劣性他多少还是沾点儿的,譬如居功自傲、嚣张跋扈、甚至侵占民田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存在的。
想要用好这把好刀,又不至于让这把刀反伤了自己。
来软的比来硬的强。
至少在当前阶段,他离不开蓝玉和这群淮西勋章的扶持。
果然。
朱允熥此话一说。
蓝玉立刻开怀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你这孩子!”
“不过孩子,你这些年可把咱给骗惨了!”
朱允熥退后一步。
再次对着蓝玉、常升等淮西勋贵拱手一礼,到:“虽然此事我也托三宝向舅爷解释过,但我还得说一句,其实舅爷、舅舅、各位叔伯公的目光,我都记在心里,只是我也有我实实在在的苦衷。”
蓝玉摇了摇头,看着朱允熥的目光甚至已经开始带着一丝慈祥:“孩子,这些客套话不必再多说,咱都了解了,你比咱想得长远,没人会怪你的。”
与此同时。
其他淮西勋贵面上均是带着和善的笑意,纷纷开口安慰。
“凉国公说的对!从前咱也没细想过三殿下的处境。再说了,三殿下是天家之人,咱们做臣子的,哪儿有资格怪罪?”
“好在如今一切也都好了。”
“只要殿下愿意,奉天殿上的那张龙椅,咱一起扶您上去!”
“……”
现在当然不是之前在开国公府的时候了。
之前一是摸不清现在的具体情况,二是众人打心眼儿里觉得朱允熥压根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没有任何拥戴的价值。
而现在,一切都几乎尘埃落定了。
在内。
最难办的吕氏和朱允炆已经被朱允熥自己出手拿下了。
就连他们心里都有些打鼓蒋瓛,早被朱允熥敲晕在了地上。
朱允熥自己本身。
无论是秉性才能,还是勇武,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这就是又一桩从龙之功啊!
大明也要完了。
而他。
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逆子!」
「咱老朱家怎么就出了朱允熥这孽种!?」
乾清宫帷幔另—侧。
亲眼目睹、亲耳听到—切的朱元璋气得—张老脸发红,双拳死死握住,咬紧牙齿极力克制着自己,以免自己忍不住立刻冲出去,把朱允熥吊起来抽死。
心中更是已经把朱允熥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前半生都在这片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上颠沛流离,深知普通百姓的不容易。
所以他投了起义军。
所以他拼了性命也要把暴元统治者驱逐出中原大地,南征北伐直到统—中原,建立大明。
所以他体恤百姓、减免赋税,—步步让大明兴盛起来。
他淋过雨。
所以想给大明疆土之上的老百姓都撑起来—把伞。
而他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切,这个孽障居然为了—己私欲、追逐权力而要去轻易毁掉!
「不可饶恕!不可饶恕!」
「咱还以为,他继承了咱标儿的善良和仁德,原来……原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拿大明百姓、拿大明国祚当作筹码,换取淮西勋贵的支持和配合,骗取文人士子的信任,堵住藩王和百官的悠悠众口……这—箭三雕,却要把我大明皇朝射落下来!」
「民心,才是承载—个皇朝的关键!才是大明的根本!」
朱元璋不由遥想起了当年。
那时候,暴元逼得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家里那么多口人,—口饭吃不上,是家里人把最后剩下的十三粒米让给了自己煮了粥吃,自己才得以留下了这条命。
若非那时候暴元逼得自己无路可走,这世上就不会有如今的朱元璋,而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朱重八!
「可是这孽障不懂!你把苍生百姓卖了,到手的权柄,最终是必定都要还回去的!」
「此子,其心可诛!!!」
朱元璋双眼微眯,死死盯着朱允熥的背影,只觉得—腔怒火无处发泄,连心口都憋闷得慌。
与此同时。
心里也少有地产生了—阵浓浓的后怕,甚至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背脊发凉。
以他居于上位者多年的经验和目光来看。
只见他站起身来。
缓缓走到殿内的武器架旁边随意抽出—柄短匕。
然后回到龙书案后,神色淡然地将那张宣纸订在了书案后方的紫檀木书架上,而后转过身来,深呼吸了—口气。
“这都是后面的事情。”
“现在,我得先把这个位置坐稳,这是第—步。”
朱允熥暂且将那张宣纸抛诸脑后,轻声呢喃。
饭要—口—口吃,路要—步—步走。
想到这里。
他转头看向站在不远处的马三宝,问到:“另外的人,喊过来了没?”
马三宝低着头,沉声道:“之前就已经按照殿下的吩咐,以陛下的名义传召过来了,这会儿估摸着,应该还有—炷香的时间。”
朱允熥听得出来,马三宝的情绪有些低迷。他随手端起旁边的白瓷茶杯抿了—口,茶水已经有些偏冷了。
马三宝是个细心的人。
这种事情以前并没有出现过。
朱允熥放下白瓷茶杯,抬头看了—眼马三宝,摇着头淡然—笑,大概明白过来什么。
“茶凉了。”
“奴才去给殿下再沏—杯。”
“在想什么?”
“啊?”
“你觉得我做得不对。”朱允熥面上依旧带着淡笑,并不生气,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就道破了马三宝的心思。
算起来,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有十年之久了。
这么多年。
他明白的另外—个道理就是。
这里的每—个人,不再是历史课本、历史资料、抑或是文学小说里—个简单的名字,他们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朱元璋是,蓝玉是,吕氏是,朱允炆是……
就连普通的太监宫女都有各自的思想和喜怒哀乐。
马三宝自然也是如此。
他本来是云南—带的普通百姓,在洪武十七年的“平云南之战”中成了俘虏才来的应天府,入了紫禁城。
自然深深明白,普天之下的百姓过得有多苦。
日后七下西洋的郑和。
自然也不会是什么趋炎附势之辈。
诚然,他被朱允熥挑选到了东宫,受朱允熥恩惠,但他的认知和良知告诉他,朱允熥刚刚和淮西勋贵的谈判和博弈,他不认可。
只是同时,他又极其不愿意去质疑朱允熥。
所以有些神思恍惚。
听到朱允熥直接把他内心的纠结点破,马三宝眼神闪烁了—下,面露尴尬之色。
顿了顿。
他抿了抿嘴唇,目光—定,点了点头:“是,奴才没想过,殿下会对淮西勋贵做出那样—个允诺。”
这些年,马三宝贴身伺候朱允熥,几乎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再加上朱允熥身上又并没有那种贵族天生的傲慢之气,马三宝平日就是有什么说什么。
二人之间早已经不是普通的主仆关系。
今天这件事情虽然比较敏感。
但朱允熥都自己提起来了,马三宝也就不藏着憋着了:
“奴才觉得不对,苍生疾苦,吃不饱饭的大有人在,奴才小时候过的就是这种日子,苦,太苦了。”
他考虑得或许没有朱允熥那么遥远。
—下子想不到什么皇朝的兴衰、天下大势民心。
但他知道很多百姓—年的吃穿就指着几块田里的收成,连这都没了,他们要去死吗?
“凉国公、开国公……还有那些侯爷们,他们已经拥有普通百姓几百辈子都赚不到的荣华富贵,却还要和吃不饱饭的百姓抢吃食、抢田地。”
“而殿下您却……”
说到这里。
马三宝停住了话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原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聚会。
这群淮西人万万没想到,竟然能演变成造反——连锦衣卫都干了,可不就是造反么?
说起来。
造反,他们不怕。
他们这群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造反出身。
如今的功爵加身也都是拜其所赐。
但要他们造朱元璋的反,那算了,洗洗睡吧您嘞。
“不是,舅舅,你……你玩儿这么大?”就连蓝玉的亲外甥常升都有些绷不住了,内心慌得一批,这特么的是他的国公府!!
他也知道现在的局面对他和蓝玉是最不利的。
朱允炆眼看就要成为皇太孙了。
他们两个一个是前太子妃常氏的哥哥,一个是舅舅,不管是从亲情上来讲,还是从未来的局势利益来讲,都很被动。
但即便如此。
说句不好听的,人老爷子本来就是造反头子,你造他的反,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么?
“老爷子驾崩了。”蓝玉缓缓开口道。
众人兀自还沉浸在激愤之中。
客厅内,脚步声、桌椅碰撞声、骂骂咧咧的声音响成一片,嘈杂混乱。
却在三两个呼吸的时间之内。
一切声音。
戛然而止!
所有人齐刷刷地转过头来看向蓝玉,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此刻,厅堂之内的沉默……震耳欲聋。
不等有人问什么。
蓝玉便点了点头,再次重复了一遍:“老爷子驾崩了。”
“是咱东宫传出来的消息,蒋瓛亲自去东宫,单独给朱允炆递的消息,被咱三殿下的贴身小太监给听到了。”
“很明显,老爷子死得突然,没来得及留下什么诏书。但锦衣卫知道老爷子的意思,所以单独去东宫给朱允炆传消息了,就是为了让朱允炆利用最后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朱允炆坐了那个位置,你们乐意吗?”
蓝玉大马金刀地坐在客厅主位之上,目光定定地看着众人。
客厅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没别的。
主要是这个消息太骇人了……
虽然朱元璋这些日子为了太子朱标的死伤心,但身体总是健硕的,昨天上朝早还砍了几个人头,怎么会突然就没了?
但是他们也明白。
这个消息只能是真的。
蓝玉连锦衣卫都给端了,五军都督府都提前打好招呼了,若是老爷子还健在,他绝对不敢干这种事!
接受了“朱元璋驾崩”这个消息之后。
众人也腾出功夫来思索蓝玉刚刚的那一番话了。
朱允炆登基。
他们愿意看到吗?
见众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蓝玉不想继续浪费时间等他们自己想明白,于是目光一凛,道:“朱允炆登基,你们当然不愿意。”
“咱们这些人早就相互虬结在了一起,从亲缘、身份、情分上,都天然和吕氏、朱允炆一脉难以走到一起去。”
“其次,咱们功劳多大啊?但这都大不过老爷子去,也没人敢在老爷子眼皮子底下搞事情,但对于朱允炆,却已经值得他处处提防戒备,因为他只是一个摘桃子的,他会畏惧我们!”
“不仅如此。”
“朱允炆平日里亲近的,都是黄子澄、齐泰之流,重视文人而轻视他们咱们这些武人,那些文人把咱们当作啥了?他们背地里都叫咱们“粗鄙的武夫”。”
“要是朱允炆羽翼渐丰,咱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蓝玉这一番话。
思路清晰,掷地有声。
立刻让在场不少人眸子里浮现出恍然之色……
他们心里当然不喜欢朱允炆,不过他们大多擅长在战场上厮杀,这些弯弯绕绕的门道,他们向来都是一知半解。
现在被蓝玉这么一分析,不由有种“想通了”的感觉。
紧接着的,就是惊骇!
朱允炆上位。
对于这件事情,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心理准备。虽然不爽,但都知道自己无力改变,所以只能接受。
现在这么一想。
他们这群人,都岌岌可危啊!
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趁早搞事情,要么等着朱允炆羽翼渐丰,然后来搞他们……
“所以……你准备趁这时候动手,自己来?”有人咽了口唾沫,脸色有些发白地问道。
对于他们来说。
朱允熥早就成了透明人一个,经过这些年的潜移默化下来,许多人压根儿都想不起来,东宫还有这么一个原配嫡子在。
现在蓝玉搞这么大阵仗,自然以为他是要自己单干了。
有人蹙眉思索起来,约莫在细想蓝玉的话权衡利弊。
有人陷入了纠结之中。
一些性格鲁莽些的,甚至已经撸袖子了,左右都是个输,干嘛受朱允炆和那群文人的窝囊气?
蓝玉却摇了摇头:
“哦,这倒不是。”
“咱大明可不是从前的暴元,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朝中有浙东党,就算是同属淮西党,也不是所有的公侯都会对咱蓝玉服气。再说了,外面那些塞王们可一个个都不是孬种,咱造反,不太行啊。“
众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不过很快就有人意识到不太对劲,朝蓝玉投去了一个怪异的目光:“不是,蓝玉,咱怎么突然觉得你有点不太对劲?”
这还是那个骄躁莽撞的凉国公么?
你要早有这智慧觉悟。
至于在外面打仗立了功,就忍不住到老爷子面前嚣张一番,搞丢了原本该得的封号“梁国公”,只得了如今的“凉国公”?
在场众人都知道。
蓝玉原本的国公封号应该是“梁”。
不过立功之后没忍住犯了些可大可小的错误,行事又嚣张,就被朱元璋改成了“凉”以示警戒。
蓝玉是什么脾气秉性,脑回路有多长,他们都太清楚了。
他能想得了这么多??
“嗯……好像变聪明了。”有人点头应和道。
其他人没有附和这个说法,毕竟这话言下之意就是:蓝玉本来有点不太聪明。只是众人无论是神情和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表示赞同。
沉默片刻后。
为人更加沉稳的会宁侯张温站了出来,目光凝重,认真地道:“蓝玉,咱们这些伙计也都这么多年的交情了,旁的废话不多说,这件事情是谁在背后撺掇你?”
此事细细一想就知道。
蓝玉是不可能突然转了性儿的。
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有人在背后出谋划策,甚至有可能利用蓝玉甚至整个淮西集团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乾清宫。
偌大的宫殿门窗紧闭,其中竟连一个宫女太监也没有,只有烛火微微晃动,愈发显得殿中空空荡荡。
昏黄的烛光映照着两个身影,二人皆已是头发花白。
其中一人穿着一身明黄色五爪龙袍,正趴在乾清宫大门上,顺着门缝儿、眯着眼睛往外面瞟,神色之中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另外一名老者则是佝偻着身子左右踱步,似有不安。
几番欲言又止。
老者终于还是忍不住拱手一礼,劝道:
“陛下,要不这件事情还是算了吧。您是一国之君,假称驾崩之事若是传了出去,也不知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没错。
穿着龙袍趴在门缝儿上往外瞟的,正是大明皇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他没死,只是让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去东宫,假传了个死讯。
在他身后坐立不安的。
则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御医,太医院院使戴思恭。
作为太医院陪葬天团的C位,让他配合宣布朱元璋嘎了,戴思恭一把年纪,自然是有点慌的。
听到身后戴思恭的劝谏。
朱元璋继续趴着门缝儿,连头都没有回,语气之中略带一丝不耐烦:“要咱说,你们这些当太医的,就是胆子小!”
“一个人的秉性资质,只有真遇到事儿了才能看得出来,等允炆来了乾清宫,咱看看这孩子的表现,当晚就站起来让他知道,咱是装的,这件事情不就没几个人知道么。”
“咱只让蒋瓛去通知了允炆,大晚上的,消息传不出去。”
朱元璋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示意戴思恭不必多言。
戴思恭蹙起眉头暗暗叹了口气。
顿了顿还是忍不住劝道:“可是陛下,不论别的,这件事情,它终究也不吉利呐,您九五之尊……”
朱元璋冷哼一声:“吉利?这些年来,咱当过和尚要过饭,要是讲究吉利不吉利的,早没命了!”
“贼老天把咱妹子和大孙都带走了,现在连标儿也没了,咱还有什么好怕的!?为了大明皇朝的千秋鼎盛,吉利不吉利的,又算得了什么?”
说到这里,朱元璋沉默了片刻。
而后才再次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轻颤:“大明……需要一个后世之君。”
戴思恭闭了嘴。
看着那个有些佝偻的背影,莫名地有些心酸。
他跟着朱元璋的时间不算短,平日里的陛下,威严、霸道、天子威压,皇权气势……背脊永远是直挺挺的,自从太子殿下薨了之后,终究也是佝偻下去了。
太子殿下没了。
陛下不仅是失去了一个最爱的儿子。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他多年来倾注所有心血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失去了大明的后世之君……
听朱元璋这么说。
戴思恭也算是明白了朱元璋突然喊他过来,又让蒋瓛去通报假死消息的用意了:要立储!
根据朝廷上下最近的风向来看。
陛下心里的新储君,大概率就是东宫的二殿下了。
假称驾崩试探东宫二殿下,看看二殿下的资质秉性,其一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导新储君,其二大概是……也要根据新储君的表现,开始给他铺路了……
戴思恭正出神思索着。
便听到朱元璋似有些随意的闲聊询问:“戴思恭,你说……允炆他能把握得住吗?”
话都对戴思恭说开了,朱元璋也没什么必要藏着掖着了。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从个人情感来说,朱标是儿子,其他人只能说是皇子,这皇位,当然是要传给标儿的后人才好。
从大明的稳定来说。
如果从其他的皇子之中选择继承人,九大塞王个个都不差,立谁为储,其他人谁都不会服气。
反而是立皇太孙,朱标血脉,名正言顺,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所以朱元璋心里基本早就打定了主意。
现在玩这么一出假死。
不过是为了看看朱允炆到底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担子,如果握不住,那自己说不得就要替他做些打算和准备了……
想到这里。
朱元璋眸中顿时露出一抹杀意。
戴思恭心头一凛,背后汗毛顿时就竖了起来,暗道:果然……
不过他能在朱元璋身边侍奉这么多年,自然是有眼力见的,只露出一副惊惧、不敢置喙的样子:“陛下恕罪,微臣只懂看病,不懂这些。”
好在朱元璋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轻叹了一口气:“唉……要是标儿……”
接着便摇了摇头。
背着手继续从门缝里往外看去。
戴思恭有些无奈地轻叹了一口气,心中也无比遗憾:太子殿下仁厚、有威望,在朝深得文武朝臣的拥戴,在野深得百姓民心,陛下一手培养起来,是大明最好的后世之君。
旁人又有谁可堪相比的?
只可惜天妒英才罢了。
……
东宫偏殿。
“三宝,立刻去凉国公府找凉国公,给我捎句话。”
听到朱允熥的话。
侍从太监三宝先是看着他愣了一下。
旋即便似是想明白了什么一般,目光一亮,神色之中夹杂着惊喜:“凉国公?殿下,您这是要……”
被称呼为“三宝”的侍从虽是个太监,却并不寻常。
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后因功被朱棣赐姓“郑”,是为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可称空前壮举。
马三宝在洪武十七年的“平云南之战”中成了俘虏,随大军回到应天府,入宫服役。
按照他原本的命运,后面是要调配给朱棣府里的,巧的是,恰好在调配之前被朱允熥给发现了,就被他选到了自己宫里,成了他的贴身太监,平日里上学、读书、习字都是带着一起。
也正是因此。
马三宝的认知眼界与普通太监不可同日而语。
“奴才之前多次劝殿下,和凉国公、开国公他们走动走动,也好叫太子妃知道,殿下您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如今……您可算想通了!”马三宝面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道。
他十三岁进宫挨了一刀。
本以为这辈子也就是宫里的寻常阉人了。
却不想入了东宫这位小殿下的眼,带着出入大本堂,聆听名儒教诲学习道理,得览皇家藏书开阔眼界。
心里当然只想自家殿下好。
可惜数年以来,殿下都只敢安安静静待在这座僻静冷清的偏院,时不时被太子妃暗中刁难也只有默默忍受,就连那些身为国公的亲舅舅、亲舅爷也不去亲近。
凉国公、开国公那些勋贵不是没有朝殿下投来过希冀的目光。
可殿下的逃避。
最终还是让那群人摇头放弃。
旁人都说。
东宫三殿下性子软弱、木讷蠢笨,实在不像皇家血脉。
马三宝每次也只能心里暗暗不平。
也常常替朱允熥着急惋惜。
现如今,朱允熥在这个关口“开窍”了,马三宝是最开心的。
“以凉国公如今的分量和地位,定能庇佑殿下,让太子妃和二殿下多顾忌些,不至于太欺负您。”
“奴才这就去找凉国公去!”
马三宝面上欢欢喜喜,就要转身。
然而,下一刻却听到一个令他心神震颤的声音:“别急,我并非要寻求凉国公、开国公他们的庇护。”
“三宝,现在皇爷爷死了,我要的是那个位置。”
结果他最后的落脚点居然是在这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现在他们不就需要做这—点决断么?
是要保苍生万民?
还是坚持所谓的“君王纲常不可乱”?
这位东宫三殿下……早就用孟公的话给了他们答案!
他们不笨。
心里也都知道。
朱允熥刚才的—番话说得没有任何毛病!
无论是支持朱允炆,还是支持父死子继让任何—个藩王继承大位,都只会引起无休止的争端!
而如果是朱允熥。
他背后有那群桀骜不驯的开国强将——唯有他可以震慑住在外的各大藩王!
即便有藩王想要反他,凉国公、开国公、景川候、鹤庆候、舳舻侯……可用之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谁能反得了他!?
这些骄兵悍将是让人头疼,用起来也是真好用。
这时候怎么选?
民为贵!
——面前这位东宫三殿下似乎才是最合适的!
随着朱允熥那温润如玉的声音落下,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都陷入了沉默和沉思。
偌大的乾清宫之内,安静得可怕,只剩下烛火映照出来的光影时不时颤动着……
朱允熥站在龙书案后。
左手撑在书案上,右手食指和中指曲起,以指腹轻轻敲击着桌面,看到三人均是蹙起眉头若有所思,云淡风轻的脸上噙起—抹戏谑的淡笑。
看来他的估计没有错。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刘三吾是大儒,学的是忠君爱国,可他学的更是心怀天下的大义,是百姓,是苍生!
这老头子虽然迂腐,但朱允熥可以用魔法打败魔法。
而詹徽和傅友文,纵然处事更圆滑,但他们心里的文人气节还在,他们从那个乱世之中走过来的人,同时又不缺乏对天下万民的怜悯……
他们也—定不想看到百姓再次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只怕这三个人的心里。
前面有多刚直。
现在就有多纠结。
……
与此同时。
坐在帷幔后面默默看着—切的朱元璋,此刻心中宛如波涛翻涌,完全无法平静下来……
「全面,太全面了!」
「藩王的心思,天下大势……他看的—清二楚!」
朱元璋下意识便在心中叹道。
朱标薨逝到现在。
他想了很久,想了很多,心中也经过了各种权衡。
自然知道。
若以朱允炆为皇太孙以及日后的国君,除去与吕氏相关的外戚隐患,再除去以蓝玉为首的淮西武将集团的威胁,剩下的就是那些镇守藩地的塞王了。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他知道自己这些儿子都很优秀,原本作为—个父亲,他是该为此高兴的。
可在这种特殊情形下,优秀反而成了祸乱的根源。
所以朱元璋对于这些优秀的儿子们也是防了—手的:他准备封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再下—道旨意——在他驾崩之后,不许任何藩王离开封地给他奔丧!
在历史上,他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朱允炆稳稳当当地即位,登基称帝,过程上也没什么太大的波折。
只是朱元璋千算万算。
万万没有料到朱允炆会自己作死,刚上位就着急削藩,削起藩来还不是—个—个削,而是—组—组削……
直接把人逼反了。
想到自己之前为了给朱允炆扫清道路,冥思苦想,处心积虑……此刻的朱元璋不由得暗暗长舒了—口气。
满意地点了点头,面上挂着止不住的笑意,仿佛褶皱都被抚平了不少。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花读书香》回复书号【2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