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是订了礼部尚书家千金,可惜祝府一出事便被退了亲,多年来一直无人说媒。
祝二公子明明文韬武略,名声却不佳。
只因他武力强悍,战场之上斩敌万千,落了凶神名号。
本就不好说亲,祝府出了事,更没人愿意触这个霉头。
而祝三公子生在边疆,长于侯府落寞时,传至京中只一句武夫莽撞。
然而皇帝要我嫁的偏偏是这一位。
这次轮到母亲抚着胸口唉声叹气。
年近四十的美人,未见迟暮之相。
一双美目浸了盈盈泪光,柔润白肤衬着红唇微张,连叹气都叫人分外怜惜。
父亲就这样看着,眉头紧皱着思索,迟迟才道出一句 “起码,枝枝婚事有了着落。”
长姐手指握紧剑柄,眸光飘向远处,没搭话。
倒是母亲微红着眼眶说 “有道理,祝三与枝枝倒也算良缘”
父亲点点头,面色沉重的看向我问 “枝枝可愿意嫁去朔北?”
环顾四周,没见到长姐和母亲有搭腔的意思。
我只好提了个并不相关的问题 “祝三公子可是好人?”
父亲没再回话,倒像是陷入沉思当中。
母亲亦然。
长姐亦然。
我暗自垂头落寞,心中感叹。
看来这祝家不止身处苦寒之地,这小公子也未必是良人,那我可得多带些嫁妆,照顾好自己。
三、
因着身娇体弱,我平时消遣并不多,茶点铺子算是我的心头好。
只今日出门时,大抵是没看黄历。
“姜二妹妹,可要多带些京中之物。
这边关苦寒,妹妹身娇体弱,莫要折在那里。”
一身粉裙的女子,昂着头温柔开口,可这话里话外满是刻薄。
在她讽刺声中,我转过头,看清了来者几人后,安然行礼。
大衡建朝便重视礼制,纵然闻宛白失礼,可我姜家不能。
皇帝赐婚那日,还颁了两道圣旨。
工部侍郎之女成清露赐婚永康王府世子,吏部尚书之女闻宛白入宫。
这三桩婚事排在一起,怎么看,都是我的最差。
也难怪闻宛白盛气凌人,毕竟在外人看来,她可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那武将可是莽撞粗糙之人,可怜姜二妹妹,也不知能不能受的住战场带回的那一身血气。”
闻宛白的眼中,满是幸灾乐祸的笑意。
一旁的几位世家千金,听至此处,有人跟着轻笑,也有人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
“多谢闻姐姐为我忧心。”
我面上乖巧,依旧安然的回着话。
她的话虽难听,倒也是实话。
然,既要出嫁,我何必挣这口舌之快?
边关虽苦,可母亲也曾说过,宫中并非福地洞天。
人各有命罢了。
似是料到我不与她争锋,闻宛白眼中笑意更甚 “姜二妹妹这般少语守礼,可断没有你长姐当街斩马的风范。
可惜了你们姐妹,怎都是这般姻缘?”
眉心一跳,我这才听出她语中意味。
原来这一身凌厉,是冲着长姐来的。
闻赵两家交好,她怕是早就想为赵家出口气。
可,我没错,我长姐更没错。
“是不及闻姐姐命好,得旨入宫。
圣上正值壮年,与姐姐甚是相配。
宫中诸位娘娘亦是贤良淑德,想必姐姐日后定然青云直上,志得意满。
闻姐姐好福气。”
一口气说完这许多话,着实费了我不少力。
可遇上闻宛白这样不守礼的,好好说话只怕防不住她出声打断。
毕竟圣上日暮西山,皇后与贵妃为储君之位斗的满朝皆知。
“姜寻枝!
你好大的!
......”话未尽,声却消。
她大概想说的是,我好大的胆子?
可闻小姐还未入宫,这句话她说我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