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学中,诸葛亮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治国之道、兵法谋略、为人处世的道理。
他的言辞犀利而又富有感染力,听众们无不为之折服。
渐渐地,“卧龙”的名号不胫而走。
人们都说,琅琊阳都有一位名为诸葛亮的“卧龙”,他虽未出仕,却已有经天纬地之才。
这名声不仅在民间传颂,也引起了一些权贵和诸侯的注意。
他们纷纷派出使者,试图拉拢诸葛亮为自己效力。
然而,诸葛亮深知这些人的目的并非真正为了天下苍生,因此一一婉拒。
此时的诸葛亮,依然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他在等待着一个真正能够让他施展抱负、拯救天下的机会。
第六章风云际会的抉择
随着“卧龙”诸葛亮的声名远扬,各方势力对他的关注愈发密切。
这一天,琅琊阳都迎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他们分别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势力。
一位是来自北方的袁绍使者,袁绍坐拥大片疆土,兵强马壮,是当时颇具实力的诸侯之一。
使者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和袁绍的亲笔书信,信中对诸葛亮的才华大加赞赏,并承诺若诸葛亮愿意辅佐袁绍,必将给予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另一位使者则来自江东的孙氏家族,此时的孙氏正在江东逐渐崛起,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使者向诸葛亮描绘了孙氏家族的雄心壮志和广阔前景,力邀他前往江东,共创大业。
面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诸葛亮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这一抉择将关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能否实现,也关乎天下苍生的命运。
袁绍虽然势力强大,但他刚愎自用,内部矛盾重重。
诸葛亮担心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施展自己的才能,更难以实现拯救天下的宏愿。
而孙氏家族虽然充满活力,但江东局势复杂,发展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在经过多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