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恒李春涛的女频言情小说《刘恒李春涛结局免费阅读森林宝藏番外》,由网络作家“刘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二天,刘恒早早地就起床了。有点兴奋。那是自然的。45年前的事,还需要他点点滴滴地回忆起来,昨晚,雨晴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异样,和过去的刘恒有很大的不同。她在担心刘恒是不是被打成了后遗症,要不,他怎么和过去不同呢?女人是很敏感的,他突然变得有些陌生。刘恒倒是没有在乎,再说,他也没有太在意雨晴的怀疑,人家小别胜新婚,他们可是分别了45年啊!他在努力回忆45年前的事。触景生情,还是能够唤回来一些记忆的。他坐在榕树根上,晨风清凉舒适。今天是星期天。“刘恒,今天是突击队烧荒的日子,你怎么还不去?”身后,传来妻子雨晴的声音。“突击队?烧荒?”刘恒惊问。这才想起来,自己是营部的突击队员,又称敢死队。经常要利用星期天加班,干累活,脏活。烧荒这种危险事...
《刘恒李春涛结局免费阅读森林宝藏番外》精彩片段
第二天,刘恒早早地就起床了。
有点兴奋。
那是自然的。
45年前的事,还需要他点点滴滴地回忆起来,昨晚,雨晴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异样,和过去的刘恒有很大的不同。
她在担心刘恒是不是被打成了后遗症,要不,他怎么和过去不同呢?
女人是很敏感的,他突然变得有些陌生。
刘恒倒是没有在乎,再说,他也没有太在意雨晴的怀疑,人家小别胜新婚,他们可是分别了45年啊!
他在努力回忆45年前的事。
触景生情,还是能够唤回来一些记忆的。
他坐在榕树根上,晨风清凉舒适。
今天是星期天。
“刘恒,今天是突击队烧荒的日子,你怎么还不去?”身后,传来妻子雨晴的声音。
“突击队?烧荒?”刘恒惊问。
这才想起来,自己是营部的突击队员,又称敢死队。经常要利用星期天加班,干累活,脏活。
烧荒这种危险事,一般都会交给突击队完成。
开辟橡胶林,就要砍伐和焚烧原始森林,烧荒这活很危险,山火一旦失控,连逃生的路都找不到。
见妻子在问,刘恒犹豫了几秒钟,然后用坚定的决心,摇了摇头,“不去了。”
“不去了?”
雨晴有些惊讶,一贯积极上进的丈夫,这是怎么啦?
刘恒微微一笑。他的笑容很诡异,也很灿烂,“我决定,退出!”
“什么,你退出突击队?这怎么可以!”雨晴几乎是尖叫,太令人恐惧了。
“我现在的心智,已经不年轻了,这种事不适合我。”刘恒一副看透人生的神态。
“你才25岁!”雨晴震惊中带着不安和恐惧。
“嘿嘿。25岁不年轻了,当兵都不要25岁的!”
刘恒说得决绝。
他没有做先进的原动力了,过去,他要努力,争取早日回城,既然已经决定留在这里了,那么,这先进让给别人吧。
七十年代的农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有来自内地支边的农民,还有解放战争留下来的南下干部。
支边人是不走的了,那群干部也已经定居,也不走了,只有那群知青,都是要回去的,他们的未来,还在城里,他们要有好的表现,这样才有机会优先回城。
刘恒已经决心留在农场,当然没有必要做积极分子了。
雨晴更没有理由要求刘恒应该怎么做,因为,他参加突击队,她也总是提心吊胆,在大森林里烧荒非常危险,每次烧荒都要烧死不少的动物,七分场还烧死过几个职工。
现在刘恒要退出,雨晴自然高兴。
但是,
“你得找个正当理由,不能说退出就退出吧?”雨晴提醒他。
刘恒略微沉思了一会,说:“我到卫生所陈骥如开个疾病诊断书。”
雨晴有些担心,说:“不好吧,为难别人啊。”
刘恒笑着说:“没关系,我不会让他为难的。”
雨晴也不好坚持,说:“你去试试吧。如果他为难的话,你不要霸蛮。”
刘恒说:“现在,我就去把这件事办了。”
说完,起身,朝卫生所方向走去。
农场有农场医院,分场有卫生所,卫生所里有两个医生兼护士,还兼药师,别看他们职位并不高,但是,他们的实际地位却是不低的,开病假条,拿药,要点酒精,棉签,都得他们两个点头。
卫生所在分场场部后面。
从九队到卫生所,要经过两座小山。
一座是很多年前就开发成橡胶林了,一排排,一层层的橡胶林给人希望和未来。建国以来,人家卡脖子,我们工业最缺乏的一种战略物资就是天然橡胶!
为了橡胶,湘省等地的数万农民和干部从内地迁徙过来,成为边疆的新居民,接着,又是数万的知识青年来到了这片原始森林。
这座山,就是第一批开发成橡胶林的,去年已经正式割胶了。
另一座山还是原始森林,夜间一般没人敢走夜路。
刘恒正想多走走,熟悉一下45年前的环境,唤起一些记忆,而卫生院又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陈骥如,他是雨晴老家那边的人,与雨晴一家关系很好。
刘恒和雨晴的婚姻,也正是他做的媒人。
不回城这件事,得告诉他一声,免得他有顾虑。
这条通往分场场部的路,太熟悉了,即便是隔了45年,他依然清清楚楚记得。
来到第一个山头,到处都是菜碗口粗的橡胶树,它们已经在去年开始割胶。
这片橡胶林长得郁郁葱葱,墨绿色的橡胶树叶显得那样的健康和茂盛,笔直的树干上都有几寸长的疤痕,这是去年割胶留下的痕迹。
割胶的陶碗则倒扣在铁丝圈上。
现在还不是割胶的季节。
刘恒站在山岗,微风吹过,飒飒的树叶声伴随远处的百鸟齐鸣,一股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
前世,刘恒经常在梦中见到这种场景,每次,他都会惆怅好几天。
太刻骨铭心了。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
这片地,他与雨晴相识相爱。刘恒是橡胶苗圃的技术员。杨雨晴则是从景城中学毕业的初中生。
那年,刘恒才从上海来到三分场,他是高中毕业生,他20岁,雨晴18岁。
和刘恒一起来的上海知识青年,有的在分场场部工作,有的在学校当老师,只有他作为技术员分配在九队。
没有同学,没有同乡,更没有亲戚,刘恒是孤独的。
雨晴则是支边人的二代,父母都是湘省的农民,在九队,同龄人很少,即便是有,也没有读什么书,所以,她和刘恒成了好朋友。
都是花季年龄,自然,花前月下,渐渐有了感情。
这段时期是美好的。
雨晴,又白又嫩,绝对是队花,事实上也是三分场的三朵最美的鲜花之一。
后来,每天在阳光下暴晒,杨雨晴从红牡丹变成了黑牡丹,黑黝黝的,但是,在刘恒的眼里,她还是那么的好看。
现在隔了45年,再次站在这个山岗,刘恒忍不住驻足,他记得,50年前,他负责育苗,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他播下的种子,育苗,嫁接,培土,淋水,除草,他的汗水终于成了一片橡胶林。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爱情结晶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播下的种子。
一阵风吹过来,万棵橡胶树犹如海涛一样,发出好听的声音,刘恒站在最高处,高声喊道:“我回来了!刘恒我回来了!”
幸亏橡胶林里没有其他人,被人听见,一定会说刘恒疯了,说他因为老婆不同意他回城,疯了。
赵毅每年都要给在老家的父母寄两次钱,半年前给家里寄了20元钱,惹上祸了,大伯要借10块,三叔要借10块,刚好赵毅父亲准备买几方木材,给自己做一副棺材,没有借给兄弟,为此,吵了一架,兄弟互相都不讲话了,结了仇。
杨英把赵毅家的事说了一遍,接着说:“我也担心父母遇到这样的麻烦。上次父亲写信就说了,生产队李队长就借了两次了,两次都是5块,过了一年了都没有还。”
刘恒说:“给家里寄钱,根本没有办法保密,邮递员会讲。所以,一次不寄多了是对的。”
杨英又说:“哥,姐姐不是想当老师吗?我听说,赵毅在争取校长这个职位,你跟赵毅关系好,早点跟他讲一声。”
刘恒不知为什么,听到这消息后,心里有点难过。
为什么?
刘恒也找不到原因。
曹文化从外面进来,见刘恒在,知道是送钱来了,心里很感动,对刘恒说:“姐夫,太感谢了。借你家钱,还劳你送过来。哦,对了,哥,听说分场好几个人在竞争校长,你怎么不参加呢?”
刘恒摇头。
前世,他就不是校长,连老师都不是。
他没有和别人竞争的打算,更没有通过做老师,做校长来改变命运。
“不过,做校长也有难度,里面的老师大多数是知青,又都是大城市来的人,见多识广,一般人擒不住。”
刘恒还是摇头,说:“这倒不是。我现在只希望自己身上的责任越小越好。我不想活得太累。”
杨英说:“哥,你说这话已经几次了,和你原来的性格不符啊。你是不是这次回城的事影响了你的情绪?”
刘恒看了妹妹一眼,心里说,是的,但是是正能量的。
刘恒对于自己死两次这件事耿耿于怀,他总觉得冥冥中有一股力量,难道自己前世在人生轨迹上出了错,老天给一次纠正的机会?
刘恒没有想太多,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既来之则安之吧,好好把握当今。
回到自己家,两个孩子围着自己要讲故事。
看着晓岚和小晓峰,刘恒摸着他们的头。
很多年了,这样摸着他们的头,那还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现在回想起来,甜甜的,酸酸的,还有一丝丝的苦。
是的,上辈子,对她俩,他是有愧疚的……
晓岚在农场割胶,一辈子太辛苦了,孙子这一代也没有一个考上大学,子承父业,继续割胶。
晓峰在农场医院做护士,也很辛苦。
作为做父亲的,最怕亏欠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女,宁愿自己少吃省用,也不能亏了儿女,现在重生了,刘恒还愧疚不已。
他抱着小晓峰,晓岚则坐在凳子上,讲了一个大灰狼的故事。
大灰狼的故事是可以讲几百年的,刘恒都不记得40多年前讲过这个故事没有。
雨晴在忙针线活。
这次刘恒采购了这么多的布料,并不代表今后布料短缺的问题解决了,在雨晴脑子里,今后几十年都还是会缺乏布料,这东西几千来都是紧缺的。
她在给刘恒的裤子打补丁。这次可以大方一些了,可以打了一个大补丁,并且是一个方方正正的补丁。
有补丁不丢人。
谁家不穿有补丁的衣裤?只是,补丁漂不漂亮,那就代表了谁家媳妇能不能干。
曾少华在门口喊了一声,“刘恒在家吗?”
刘恒开了门,说:“少华啊,有事吗?”
曾少华说:“我在家琢磨了一会,和老婆商量了,也想买两只鸡给小孩子玩,能告诉我哪里有鸡仔买吗?”
刘恒说:“曼掌寨子里就有鸡仔买。”
曾少华说:“我媳妇说,曼掌那边有人帮你送货来了?有什么好东西?”
刘恒吃了一惊,这婆娘眼睛贼溜,原以为人不知鬼不觉的,还是被她看见了。不过,也没啥关系,波罕那条线也不是只有自己知道,赖青云就知道。
告诉他也没关系。
“曼掌的头,波罕,你认识吗?他那里有货物买。不过,你别太张扬了,偷偷去,偷偷回,遇见分场的领导不好。”刘恒说。
“波罕?就是去年泼水节领头打架的那个波罕吗?据说,这人的傣拳很厉害,十个八个男人近不得他身。”曾少华说。
刘恒回忆40多年前的事,印象中根本就不记得有波罕这个人物,泼水节打架的事,那倒是记得,自己还去看过热闹。
傣族寨子之间打架,那可不是一般的凶煞,除了不用刀,其他的,逮着什么用什么,酒瓶,木棍,石头,也敢下手,那次打架头破血流的有几十个伤员。
曾少华又说:“今天桂清他们七八个人,把水坝截流了,你知道他们抓了多少鱼吗?300斤!”
刘恒听到这,脑子里“轰”的一声,可惜了,被人家抢先了。
曾少华走了,刘恒还在懊恼之中,这么好的机会,自己都已经有行动了,那天遇到鸡枞菌耽搁了几天,没想到还是被别人抓走了,300斤鱼,焙成鱼干,既可以做菜,也可以做零食吃,对蛋白的补充,那是上佳的物品。
可惜!
哎!
“什么事不高兴啊?”雨晴见刘恒一个人在那里发愣便问。
“可惜了水坝那些鱼,本来都是我们的。”刘恒说。
“你说可惜,我倒是觉得庆幸。我们的橄榄油不够吃,你搞这么多鱼回来,我们往后难道不吃油了?”雨晴说。
刘恒这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对呀,现在最缺的还是食用油。
哪里去搞食用油呢?
波罕那里也没有食用油买。何况,那天赚的两百块钱,已经没了,还得想点办法赚点钱才行。
农场人对老营长是非常敬畏的,他的威信非常高。
三分场的人员组成,老营长带领他的部下是三分场的干部骨干,他们都是干部编制,也都是打过仗的,还有不少是立功受奖的。
许志远也是一个连长转业,做了九队的队长。
他是在渡长江时参军的,上场就是班长,立了功,得了二等军功章,并且升了排长,转干部了。
等打到边疆,他做了连长,后来做到了营副,转业时降半级,做了九连的连长,后来改为九队,他还是队长。
他是老营长的老部下,对老营长非常的敬畏。
现在,侄子回来诉苦,说刘恒欺负了他,不但不让他接管苗圃,还要打他。
许志远心里有气,但是,他真不敢去惹刘恒了。
老营长对刘恒好是有理由的,老营长前天去州上开会,获得奖励,他当然得感激刘恒。
他还不知道刘恒送油的事。
刚好,这个时候,分场来通知,各队队长到分场开会。
分油的事。
分油?
许志远也高兴,又有一批计划外物资来了,油这东西,太好了。
“小云,我要去分场场部开会去,我回来之前,你不要去惹刘恒。我估计呀,老营长不会同意我惹刘恒的。”许志远说。
“我不!叔叔,我就喜欢搞苗圃!”许小云很任性。
他认为叔叔的权力很大,他是很大的官,在渡长江战役中,叔叔是战斗英雄,在农场,还有他搞不定的人吗?
许志远很溺爱这个侄子,就说:“好吧,我让你管刘学军那片苗圃!”
许小云这才高兴起来。
此时,刘恒带着杨雨晴在回家的路上了,他还不知道人家的计划,如果他知道许小云要抢刘学军的苗圃,真的会吓了一跳,不是别的,而是,命运这东西难道是注定了吗?
本来,刘学军因为枯叶黄这个病而改变了命运,刘恒帮忙,他躲过了一劫,现在,许小云要他的苗圃,他的命运,不是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了吗?
这件事,到了下午,刘学军哭着找刘恒,他说许小云要刘学军那片苗圃的事。
刘恒愣了几十秒钟,虽然愤怒,但还是安慰他,说:“刘学军,你放心,我会帮你的。我知道你的情况,我会一直关注你。”
他说的情况,是前世。他不允许刘学军走过去的老路。
杨雨晴下午真的没有去上班,在家帮着刘恒把油分好。
刘恒改主意了,只给杨有才50斤油,大哥家多一个人,给60斤,妹妹杨英正怀孕,也给60斤,雨晴也同意,他也不怎么喜欢二哥杨有才,他有些盛气凌人。
给赖青云的50斤油,中午就送过去了,赖青云出工去了,没有回来,把他老婆何春花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一塌糊涂。
可以理解,他们一家7口人,缺油很严重,特别是三个孩子,没油炒的菜,他们经常是又哭又闹,还有严重的营养不良。
这50斤油,可以解决大问题!
赖青云的老爸苦着脸,拉了拉刘恒,拉到一旁说:“你莫见怪,我家媳妇神经病很严重,我们都被他折磨得想死。”
何春花当然没有神经病,刘恒都清楚,只是,她太典型了,一个典型的没文化的家庭妇女。
赖青云母亲也凑过来说:“你不知道,我们家青云迟早会死在她手里。我们家三个孩子也会被她打蠢。”
正说着,何春花过来了,说:“我们家三个孩子,让他们做你的干儿子,你就认了他们吧!我们家青云,卵用都没得,还是你行,孩子跟着你享享福,今后,你家闺女就嫁给他们,干儿子就变成亲儿子了,你也不亏了……”
受不了。
刘恒真受不了,赶紧找借口逃了。
逃出来后,回味刚才的话,我们家女儿嫁你们家?嘿嘿,做梦!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难怪姓赖,原来是癞蛤蟆一家。
刘恒逃回家里,对杨雨晴说了刚才的遭遇,雨晴笑道:“你还一直对我说,赖青云家老婆贤惠。”
刘恒疑惑地说:“我有说过吗?不可能吧?”
杨雨晴说:“怎么没有说过?你不是说何春花屁股大,又贤惠,又吃得苦吗?”
刘恒更不解,说:“屁股大与贤惠,吃得苦有什么逻辑关系?”
杨雨晴坏坏地笑了笑,说:“谁知道你说这话的逻辑关系?你问你自己吧。”
刘恒想了半天,记不起来了,“真的没说过。”
杨雨晴在刘恒身上拍了一下,说:“你那天夸我,就顺便夸了几句何春花,这么说,你那天仅仅是胡言乱语了?”
刘恒说:“我是怎么夸你的呀?”
杨雨晴娇羞地轻喝,“不准说了,你现在是越来越痞了,不知从哪里学坏的!”
刘恒真想不起来了,也许是前世那个刘恒吧。
不过,这话让刘恒有反应了,顺手就把杨雨晴搂在怀里……
几分钟后,杨雨晴轻轻推开了刘恒,“这是白天!”
刘恒笑了笑,看了看天上,估计了一下时间,还早,于是,刘恒说:“我发现后面那片黑莓差不多都熟透了,我去采摘一些给晓岚和晓峰吃。我记得,你也喜欢吃。”
杨雨晴说:“好吧,你去吧,我去把我家的油收一下。”
刘恒拿了一个脸盆,上面写着:“千万不要忘记……”
到了野生的黑莓丛前,刘恒自己都兴奋了,别说小孩子喜欢吃,自己不也喜欢吗?
刘恒先摘了几颗丢在自己的嘴里,甜甜的,微酸,口感很不错。
他把熟透了的自己吃了,有点硬度的采摘下来放进脸盆里。
最好吃的就是这种,9成5熟的,也特别符合小孩子的口味。
很多。
内地也有这种黑莓,但是,数量,根本没有办法和这里的比,摘100斤,轻轻松松。
热带雨林,土地肥沃得长什么都是肥美的,这片黑莓地,采摘几百斤都不是问题,只是,采多了也没意思。谁还能当饭吃?
热带雨林能吃的水果本来就多,吃多了会腻,现在这个季节水果还不是很多,到了雨季,那就不得了,最好吃的水果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个时候上市,芒果,菠萝,菠萝蜜,香蕉这些普通水果都是挂在树上熟,甜度很高,吃多了不想吃饭。
孩子们最喜欢到芒果树下捡芒果,风一吹,熟了的芒果下雨一样落下,孩子们既喜欢吃,更喜欢丰收的幸福感。
往往家里烂很多的芒果。
晓岚去年就参加了捡芒果的竞赛。只是她还小,更多的是爸爸替她捡的。
刘恒摘了小半脸盆黑莓,够吃了,再多也会吃剩下烂掉,正准备离开,突然,草丛里“噗嗤”一声,一直硕大的母鸡跑了出来,“咯哆咯哆”叫了起来。
刘恒走进一看,好多鸡蛋。
明白了,这是野鸡窝。
版纳雨林中的主要野鸡品种,和家养的鸡非常相似,放在一起,很难区别谁是野鸡,谁是家鸡。
刘恒心里一喜,这一窝,足足够10个鸡蛋,他拿了8个,留下两个,据说,禽类没有数字概念,留下两个,安抚它们,免得它们搬家。
家鸡可以生蛋,野鸡也可以生蛋,刘恒笑了,今后鸡蛋的来源又多了一个。
两个儿女晓岚和晓峰也回来了,她们在“托儿所”,有专职的保育员找看他们。
保育员是八大员之一,好职业,杨雨晴的妹妹杨英就在托儿所工作,照看七队的学龄前儿童。
“把蚊香找出来,好好的驱蚊,最近流行的发烧,是登革热,你们小心不要被蚊子咬了。”刘恒把这件事看得很重,三分场已经死了一个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雨晴并不知道登革热是什么病,但刘恒是三分场少有的来自上海的人,知道的自然多一些,她一般都会相信刘恒的话,找出烧了大半的蚊香出来。
“不够,你把我昨天从波罕那里买来的蚊香拿出来,多点一些,绝对不能被蚊子咬了。等会,我去通知玩得好的几个朋友,要他们也加强防范。哦,对了,还送点蚊香给妹妹他们。”
刘恒的蚊香不多,波罕那里本来就只有三盒,被他全部买了,现在分一盒给妹妹,赖青山家也得送半盒,不能看着他们生病呀。
真的是不多了。
不过,自治州应该会采取统一行动,进行消杀工作。
但必须熬过这几天才行。
雨晴开始做饭,昨晚那顿牛肉罐头到现在都回味无穷,刘恒说了,今晚再吃两盒,减半,总共才17盒牛肉罐头,还得省着吃。
晓岚争着要去搬柴火。
厨房后面劈好的木材整整齐齐,垒得比人高,她怀里抱着3根木材,帮妈妈生火做饭,小晓峰抱着小玩偶在一边玩。
“刘恒,你是说你前几天发烧是得了登革热病?”回过神的雨晴问。
“是的。”刘恒回答。
“上边来了通知了?”雨晴说。
“不是,是我说的。我们已经给州卫生局打了电话,过两天就会组织全州搞消杀,全体职工和老百姓都要参与灭蚊工作。”刘恒说。
雨晴紧皱着眉头,一脸的不同意,“你又不是医生,这不是瞎胡闹吗?还打电话到州卫生局,会批判你的。”
刘恒摇头,说:“我应该立功!怎么会批评我呢?”
雨晴说:“你什么时候学医了?登革热病,听都没有听说过。你这不是瞎胡闹吗?”
刘恒笑道,“你放心,我说的,绝对是有依据的,不是瞎说。陈骥如所长也觉得我的诊断是对的,打电话是他要打的。哦,对了,赵俊逸赵校长回湖湘了,你说你想做小学教师,我争取一下,过去就是赵俊逸不同意,说你只有初中学历。其实,教师里面,还有几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不也在那里做教师吗?”
雨晴一边洗菜,一边听着。
杨雨晴身体比较单薄,在景城读完的初中,没有关系,回来后连保育员都没有当成,被安排在队上做普通工人,每天上山维护橡胶林,等这批橡胶树出胶了,还会要参加割胶。
割胶是最苦最累的活,早晨4点就要起床,要在太阳出山之前把胶割完,下午又要上山把胶收拢。
光是这4、5点钟起床,戴着头灯上山,那就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版纳早上4、5点钟,相当于内地的1、2点钟,早上8点太阳还才出来。
重点是,漆黑的夜晚上山,最怕遇见野兽,豹子、黑熊和野猪很常见,这些猛兽都不是在传说中,有人就遇见过。
十几公里外的三岔河下游,还有野象出没,那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新闻报道,已经有两个野象群体在那里落户了,总数有20多头。
当然,毒蛇,热带雨林中的蛇,可不是一般的多,大的有十几米长!
所以,杨雨晴不想干割胶这活,她想做老师。
现在有机会了。
赵俊逸对支边过来的湘省农民一直有偏见,认为他们没见识、没文化,和城里人比,差距不是一点点,所以,在学校里从支边群体中选出来的老师日子不好过。
杨雨晴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好看多了。
刘恒在厨房点燃了一根蚊香。从柴灶里拿出一根冒浓烟的柴火,送到卧室里,先用烟熏一下。
“刘恒,我想做老师的事,你几时跟老营长说?”雨晴在切菜了。
刘恒又进来了,“我今天见到了老营长,刚好赵俊逸在那里告辞。我走的时候,本想说这事,但是,我退出突击队这件事得先解决。我尽快解决你工作这件事。”
雨晴高兴地说:“那好啊!你也去做老师好么?”
刘恒说:“我倒是不想做老师,现在做育苗很轻松,有机会,优先你。我无所谓。”
他没有把队长要调换他工作的事告诉杨雨晴。
因为,刘恒相信自己有能力搞定队长。
杨雨晴听丈夫要先解决她的工作,忙说:“不不,这个不行,你是男的,一家之主,事业上你应该优先,做老师工资要高一些,你不能失去这个机会。再说,我还可以去争取做保育员。”
刘恒微微一笑,说:“割胶,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去做这事的。”
刘恒想好了,老营长对自己的印象似乎不错,要好好利用这个人,让雨晴脱离普工行列,自己倒是无所谓。
雨晴开始炒菜。
“你吃了饭去送蚊香还是送了回来吃饭?”雨晴问。
“吃了饭再去。”刘恒回到45年前,对雨晴妹妹家记忆犹新,但到底是几十年前的记忆,准不准确很难说。
再说,去了,也不可能不聊一会呀。
雨晴妹妹也是在老家出生的,她来版纳的年龄才3岁,今年才20岁,已经嫁人了。
前世,杨英一家还不错,在春城买了房,两个女儿都在春城工作,一个做高级工程师,一个做高级会计师,在春城,杨英主要是看护外孙和外孙女。
这是后话。
雨晴很能干,很快就炒了三个菜。
炒丝瓜,炒包菜,炒茄子。
平常,荤菜很少,每个星期食堂有一次吃肉的机会,用发的饭菜票去兑换,至于鸡、鸭、鱼,那只在过大节的时候才有。
猪肉来自于分场养猪场养的猪,整个三分场1千多户人家,只有一个养猪场,有4户人家8个职工负责养猪。
猪场那点猪肉,分到每一个人,那就少得可怜了,一个星期有点肉星子,要等过节的那一天,才可以海吃一顿。
看着家里的这几个菜,加上白米饭也是口感很差的早稻米,刘恒没有一点食欲。刘恒脑子里转的飞快,目前的任务很紧迫,刻不容缓。
改善生活!
别说儿女长高要营养,就是自己也过不得现在这种生活了。前世的生活虽然很卷很累,但天天过年一样的伙食,和现在比,那简直就是天上与地下的区别。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重生后第一道坎,刘恒心里很清楚,就是饮食!
尽快想办法把伙食标准提高。
“你身体还没恢复吗?没有口味?”雨晴看着刘恒根本就不想吃的样子,担心弟弟那一棍子打的,她小心翼翼地问。
“这菜,太难吃了。”刘恒说,但又意识到这话会伤雨晴,赶紧解释,“我不是说你炒菜的手艺,而是说每天都是素菜,天天吃这些,太没有意思了。”
雨晴疑惑地看着刘恒,“你……我们不是每天都吃这个吗?比我老家那边好了一百倍!我们老家那边每天吃红薯丝饭。刘恒,我们现在每天白米饭,你还嫌不好吃,你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杨雨晴老家,只有过节的几天能吃到真正的白米饭,其他时候都是红薯丝饭,遇到坏了的红薯丝,苦得要命。并且,即便是红薯丝饭,还不是每天都有得吃,更不能放开肚子吃,饿肚子,几乎每个人都有深入骨髓的记忆。
刘恒被批评了,一点也没生气,笑着说:“我们一家人啊,从今以后,要每天都有,不,每顿,是每顿都有荤菜吃。这是我设计的小目标,你们说好不好啊?”
晓岚高声回应:“好啊!我要吃肉肉!我要吃肉肉!”
夜深了。
刘恒还要回家。
老营长看着刘恒,“回去怕不怕?”
刘恒老实说:“您说呢?能不怕吗?”
老营长哈哈一笑,说:“放心,你是大功臣,我必须保证你安全回家。小李,你,还有你,你们三个带着枪,送刘恒回家!”
小李,小周,小王齐声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4个人,3条枪,胆子顿时就大了,加上喝了一些酒,一路上,几个人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打靶归来》。
歌声在原始森林里回荡。
唱着唱着,突然,刘恒歌声一转,唱起了前世的歌,“妹妹你大胆滴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头……”
三个小伙惊讶地看着刘恒,“你这是什么歌?”
刘恒哈哈一笑,没有回答,继续唱完,接着又换了一首《纤夫的爱》,几个小伙子目瞪口呆。
“这种歌你也敢?”小周问。
“这有什么不敢?我还会唱靡靡之音呢。”刘恒呵呵一笑,接着唱起了《何日君再来》和《舞女泪》。
“你真行。”小李是佩服极了,打死狼,已经让他们五体投地,现在还敢高声唱《何日君再来》。
“我真想做你这种人。”小李,小刘说。
一路上,刘恒仗着酒性,潇洒了一回。
刘恒并不知道,这3个人,就因为今晚的影响,他们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表现突出,这三个人都走在了浪潮的前头,一个成了香蕉大王,生意做到了国外;一个做了木材加工企业的老板,后来主要做家具,成了高档家具大王;另一个做了房地产老板。今晚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影响是深远的。
几里路,很快就走完了。
刘恒端着两碗狼肉,把雨晴和女儿叫醒,“起来吃好东西。”
雨晴一边吃,一边喝彩,“嗯,这味道真是美极了!”
晓岚和晓峰也是哇哇尖叫不已。
“这是狗肉吗?”雨晴问。
“狼肉。”刘恒说。
“喔,狼肉这样好吃呀。谁打的?”雨晴狼吞虎咽的,转眼就吃了大半。
“你吃完了我再告诉你。”刘恒说。
雨晴咯咯笑着,“难道这也是秘密吗?”
刘恒笑而不语。
雨晴吃得差不多了,又问:“现在可以把秘密告诉我了吧?”
刘恒说:“我打的。”
雨晴脸色一沉,“你?”
刘恒哈哈一笑,说:“是我打的。你不信吧?”
雨晴这时候马上就花颜失色,“你?你遇到狼了?受伤没有?”
刘恒摇摇头,说:“遇到了一只独狼,被我用棍子敲瘫痪了,接着,我一顿乱打,打死了。”
雨晴吓着了,半天都惊恐不安。
两个小家伙则是兴奋不已,“爸爸打大灰狼了?”
刘恒说,“是的,爸爸打死了一头大灰狼,今后,森林里就没有大灰狼了,你们就不用害怕了。”
大灰狼是故事里的,也是农场现实中的,不允许小孩子接近森林,真的是担心遇到狼群。
狼群经常在三岔河上下游出没,他们虽然没有主动向人进攻过,但是,谈狼变色那也是真实的事。
九队就有几个人在河边见过狼群,最多一次有上百条成年狼。
雨晴有压力,她担心孩子,又开始担心丈夫了。
过去,她以为危险离自己很远,今晚的经历,她不得不为丈夫担心了。
一夜,睡得并不好,噩梦连连。
第二天,广播里传来通知,从今天开始,用一周时间进行消杀,农场用专车送来了杀虫剂,在有人居住的四周100米内范围内,都要打药。
打的药是敌敌畏和六六粉。
雨晴把两个孩子送到妹妹那里,由她托管,不让他们呼吸到农药味。
但不可能。
一个上午,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敌敌畏和六六粉的味道。
不过,这没关系,防止疫情的扩散更重要。
刘恒很有成就感。
自己的重生还是有意义的,才几天就完成了一项使命。
刘恒积极投入这份工作中,真不希望三分场再死人了,特别是怕自己的亲人染病。
消杀工作进行了一个星期,效果也立竿见影,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病例了,原来的病例大部分都出院了,只有3个人病情很重,被送往州医院抢救去了。
这件事告一段落。
刘恒和陈骥如所长都获得了奖状,成了英雄,两人都获得了一件背心,一个搪瓷脸盆,一个搪瓷杯子的奖励。
另外,全农场都开始了《学习刘恒,陈骥如先进事迹》的活动。
农场印发了刘恒和陈骥如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刘恒看着自己的先进材料,脸红了,这是我吗?
连同他撕了回城调令都成了道德模范。
至于退出突击队则只字未提。
英雄是没有缺点的。
好吧,活了一辈子的刘恒早就看透了,他也没有格外的兴奋,更没有得意忘形,他还是记得自己的使命。
“我们要养鸡。鸡蛋是孩子们最好的营养。”晚上,他对妻子雨晴说。
“分场规定了,只能养两只鸡,我们带头养,不会出问题吧?”雨晴担心。
“没事,不偷不抢,自己养鸡自己吃,有什么担心的?退一步讲,我是先进,大不了不做先进。”刘恒说。
“那行,我们偷偷再养几只。试试。”雨晴说。
“我明天再去一趟曼掌寨子,牛肉罐头吃光了,得进一点货。再捉几只小鸡回来。这几天忙着搞消杀,改善生活的事丢一边了。”刘恒说。
“这钱就这样吃掉?”对于这吃喝,雨晴还是有不同看法,但是,刘恒的态度很坚决,她想说服刘恒,“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思想是不是不对呢?留点钱,心里踏实。”
刘恒笑了,说:“你的想法当然是对的,存点钱,今后就踏实。可是,你没有看到未来,我比你看得清楚,我们现在根本就不要存什么钱,再过几年,这钱就会大贬值。”
雨晴说:“贬值?这种话,你不要在外面讲。哦,对了,有人说你在外面唱不健康的歌,你是哪里学来的?”
刘恒哈哈一笑说:“瞎编的,骗那几个青年。你别信他们,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哪里会唱不健康的歌?至少,我也得有学的地方啊!”
雨晴说:“那也是啊。”
刘恒说:“讲到钱的事,你放心,我会赚来的,你先拿100块钱给我,我明天再去采购点东西。”
雨晴惊骇地说:“100块?刘恒!你怎么突然变了?100块,你准备采购什么?
她真的是吓着了。
吓得不轻。
100块,这数子吓死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