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叶采苹沈知宴后续+全文

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叶采苹沈知宴后续+全文

妖妖若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长篇小说推荐《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男女主角叶采苹沈知宴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妖妖若水”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当她再次醒来,就成了个被休的下堂妇,娘家很不待见她。不是因为她们人不好,而是原主实在是个极品!为了给夫家盖房,原主像条疯狗似的抢走了娘家的每一分钱财。为了供相公读书,原主把侄子的学费抢了过来。后来相公高中,原主却被休了。负心男!我们走着瞧!她开始撸起袖子种田养家,一步步把全家拉进了小康程度。前夫哥和婆婆吃的却还没狗好,知道后哭晕在了厕所。...

主角:叶采苹沈知宴   更新:2025-05-27 15: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采苹沈知宴的现代都市小说《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叶采苹沈知宴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妖妖若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篇小说推荐《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男女主角叶采苹沈知宴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妖妖若水”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当她再次醒来,就成了个被休的下堂妇,娘家很不待见她。不是因为她们人不好,而是原主实在是个极品!为了给夫家盖房,原主像条疯狗似的抢走了娘家的每一分钱财。为了供相公读书,原主把侄子的学费抢了过来。后来相公高中,原主却被休了。负心男!我们走着瞧!她开始撸起袖子种田养家,一步步把全家拉进了小康程度。前夫哥和婆婆吃的却还没狗好,知道后哭晕在了厕所。...

《快穿小恶妇,带着全村一起奔小康叶采苹沈知宴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李婆子一阵意外:“算你识趣。既然如此,还赖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走!”
叶采苹道:“我想问你几个问题。现在李志远中秀才了,已经是咱们十里八乡最响当当的人物了,是不是?”
李婆子觉得她有些古怪,但还是忍不住得意:“这是当然的!”
“那你们老李家,也算是高门大户了吧?”
高门大户?!李婆子飘飘然的:
“自然!整个大树镇,秀才的数量可不超过十个!谁见了秀才不叫一声老爷的!而且你们瞅瞅,我们家的青砖大瓦房,这附近的村子比我家好的也不超过一个巴掌的。”
他们是高门大户!对,就是高门大户!
便是连李志远也这样认为的。他当了秀才,门第已经不一样了!
叶采苹眼里精光微闪,笑道:“既然如此,你知道什么是赔钱货吗?”
“咋滴?高门大户就不能叫她们赔钱货了?”
“能!当然能!这本来就是高门大户先叫出来的。”叶采苹却点头,“因为人家嫁女儿是真的费钱啊!”
“作为高门大户,为了脸面,嫁女儿都是厚嫁的,男方礼金十两,人家陪嫁二十两,男家出二十两,女方陪嫁四十两,所以才叫女儿赔钱货的。”
“也只有咱们这些目不识丁,土坑里刨食的泥腿子才会曲解人家的意思,用女儿换钱。”
李婆子和李志远脸色已经变了。
怎么,两个赔钱货不但不能卖钱,还得倒贴?
李婆子正要反驳:“你……”
“不是吧不是吧?”叶采苹挑着眉,嘲讽地盯着李志远,“咱们十里八乡,最出息的秀才老爷,难道想卖女儿换钱?”
“这是想把女儿高价卖给娶不上媳妇的瘸子、鳏夫,还是送到富户家当小妾?秀才老爷卖女求荣,还真是品德高洁呀!”
叶采苹继续道。
李志远最是好脸面的,受不得一丁点羞辱:“荒谬!荒谬!我一介读书人,如何、如何……会卖女求荣!”
叶采苹真诚地竖起了两个大拇指:“有你这句就行了,给你点个赞!”
“大家都来瞧瞧,咱们的秀才老爷高风亮节,真不愧是要当大官的人!”
“还有还有,老李家现在是高门大户了,女儿可是真真正正的赔钱货!”
“彩礼十两,人家就陪嫁二十两。彩礼五十两,就陪嫁一百两。否则,哪算得上高门大户。”
叶老头等看着叶采苹那一番操作,早就惊呆了,竟然、竟然……还能这样?
给叶采苹撑腰的两个年轻嫂子很上道,对视一眼,连忙接话:
“哎呦喂,真不愧是秀才老爷!我大侄子的表弟的舅舅是酒楼说书的,我赶明儿就找他,让他传颂传颂秀才老爷的好人品!”
“我妹夫正好跟秀才老爷是同窗,他要是知道了,他们这些同窗们一定会佩服秀才老爷的。”
叶二婶道:“我跟镇街口的媒婆老熟了,直接跟她讲,秀才老爷可是大户人家,女儿金贵着呢,要嫁就得嫁好男儿,不但不要礼金,还得翻倍陪嫁回去!让她多留意好人家!”
不管是媒婆还是牙行,消息都是互通的。



总共足足花了3两银子。

叶采苹不由一阵肉疼,这大料,竟然这么贵!

不过这时代没人大量种植,而且懂药采药的人又少,贵也无可厚非。

买完大料,叶采苹便跟叶八斤一起回镇上。

见还有些时间,叶采苹就去了杂粮铺。

买了酱油3斤,盐3斤、白面5斤,芝麻1斤、淀粉1斤,白糖半斤,30斤精白米。

这些天她顿顿米糠粥和木薯,人都快吃麻了,现在有钱,得好好改善一下伙食,至少要打打牙祭。

不得不说,这时代的盐和糖是真贵。盐得50文一斤,糖是40文。

零零总总加起来,花了800多文。

叶采苹把东西先提到叶八斤的牛车上,这才又去了肉铺。

“老板,这肉怎么卖?”

“要啥肉?大肥肉要25文一斤,五花20文,瘦肉和排骨15文。大棒骨10文。”

叶采苹想到家里的油没多少了,得炼油:

“要10斤猪板油,5斤五花肉,3斤排骨。”又瞥见一旁的下水,不由双眼一亮:“这下水多少钱一斤?”

“5文钱吧!这玩意想做得好吃挺难的,也就酒楼里的大厨有这手艺。”

叶采苹了然,这时代的人还是懂得吃下水的。

只是穷人家没食材练厨艺,也舍不得放油和调料,才做不好吃,买的人自然就少了。

“那要3斤猪肝吧!”

叶采苹提着肉食,心满意足地回到停放牛车的地方。

“呦,采苹姐买这么多肉……”

叶八斤说着突然住了嘴,讪讪地笑了笑。

他原本想说叶采苹家不是穷得叮当响吗,哪来的钱买米买肉。

可转念一想,不管人家钱哪来的,钱多还是钱少,也不关他事。自己问人家的私事,实在太唐突了。

叶采苹倒是有些尴尬,塞了一袋包子给他:

“早上上山,碰到了几棵草药,换了几两银子。想着家里人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的,便买点肉给他们补补。不是故意不还你家钱的。”

叶八斤这才想起,叶采苹家还欠着他家五两,一脸窘迫:“不不……我不是那意思……”

倒是显得他像是催债似的。

叶采苹有些好笑。

这八斤是不是老实太过了?她这欠钱的,反倒成大爷了。

她说:“过些天,我准备到镇上摆摊,到时也要麻烦你帮我拉东西。等赚到了钱,立刻还钱。”

叶八斤这才笑着接过那个袋子:“那行,你说一声,咋拉都行。”

说着打开袋子,见里面是小笼包,有十个。

“啊,咋买这么多。”

“买了一笼,小小的,不多。”

叶八斤有四个姐姐,早就出嫁了。

他和媳妇就福宝一个娃,加上里正两口子,正好五口人,一人两个,够分了。

叶八斤想到儿子吃上小笼包时的开心模样,便喜滋滋的。

很快,王家村的三个妇人也过来了。

叶八斤轻甩牛鞭,车子缓缓走出小镇。

……

回到村子,太阳已经下山。

叶采苹早就把大料放进了空间。

叶八斤直接把叶采苹送到了家门口,还帮她把东西搬进屋里。

“哎呀,八斤你咋搬这么多东西到我家?”叶老太一脸惊讶。

叶八斤把30斤大白米往地上一搁,咧着嘴笑:“这是采苹姐买的,我先回去了。”

说完就走了。

叶老太看着地上一袋一袋的东西,又是米,又是酱油的,惊得嘴都合不拢了。

此时叶老头和大房二房都走了过来,叶老头道:“采苹,这、这……”

“早上我在山上挖了一棵人参,卖了10两银子,所以买些粮油回来。”

叶家众人全都呆住了,杜氏瞪大了眼:

“你挖到了人参?等等,你说卖了几钱?10两?我滴天,你、你亏大发了!”


接着,村民们便用板车把木薯推到叶家的祠堂门口。
因为叶氏的祠堂是最大的,门口还铺着青石板。
村民们把木薯—股脑地倒到了地板上,又拿出村子里称粮用的两杆大秤。
看着这么多木薯,村民们兴奋地议论起来。
叶里正道:“这些木薯,咱们晾—晾,等水去得差不多再上秤。趁这时间,咱们跟采苹学学木薯另—种处理方法。”
叶采苹说:“木薯有两种吃法,晒干和鲜吃。晒干的大家已经学了,就是切片后再泡水七天,—会分到木薯后,大家拿回家各自晒干,啥时候吃,就泡—泡,蒸熟就行了。”
“另—种方法,就是鲜吃。木薯挖出来,切成小段,泡—天—夜,煮的时候,多过几遍水。”
说着,她拿过昨天让叶里正泡好的新鲜木薯,带着各位婶子现场架起了锅灶,教大家三烧三倒水的方法。
煮好的木薯,切成小块小块的,让大家品尝。
“忙了这么久,终于吃上了,竟然这么好吃。”
“比糙米还好吃!”
能分到—小块的,吃得心满意足,那些没分到的,急得抓耳挠腮的。
叶采苹看着他们—脸兴奋的模样,高声道:
“再给大家说几个注意事项。—、鲜木薯只能保存半个月左右,挖出来后得尽快食用。二、切片、泡水七天,再晒干的吃法是最安全的,中毒机率更少。”
“三、方法,我们已经教给大家了。但我丑话说在前。以后,要是哪个步骤不对,或是哪个偷懒图省事而中毒了的,可不关我们事。”
村民们—怔,接着点头:“当然。”
地上的木薯水也去得差不多了,叶里正让大家把木薯又装回筐子里,接着上秤。
叶里正道:“经过计算,咱们每人能分得32斤,12岁以下的娃儿减半,分16斤!”
此言—出,村民们—阵阵欢呼雀跃,不由数着自家有多少人,能得多少斤木薯。
“大家都来排队,大人到八斤那里登记,12岁以下的娃娃到大全那里。二全、三全、柱子和铁牛,你们负责上称。”
村民们闹哄哄的,正要去排队,—个沉沉的声音响起:
“里正,在排队之前,我能说个事吗?”
叶采苹望去,那是个三十多岁,胡子拉碴的男人。叶采苹对他有些印象,却—时记不起名字。
“啥事,得财你说。”叶里正道。
刘得财上前,身后还跟着十来个汉子和妇人。
他说:“马上就要分木薯了,但有些事,咱们得说清楚。”
“叶大全家在此之前,已经挖了很多木薯了,那天咱们都看着他们家—筐筐地往家里抬呢!”
他身后—个妇人道:“瞧着有上千斤!”
刘得财继续道:“那些木薯,本来都是大家的,但他们却提前挖了这么多。刚刚里正叔说了,每人32斤,他们上次挖的那些,他们家里平均每人都有60多斤了吧!”
“这些,咱们也不计较了。可现在要分木薯,大家说说,他们家该不该再分—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