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雄英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大明:全皇宫只有我得了天花朱元璋朱雄英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佛系无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可以指天誓日的说,如果此事真是微臣教唆永昌侯去做的,那么微臣吃饭时必定会被食物噎住而亡,喝水时定会被水呛到窒息而死,出门后更是会惨死于飞驰而来的马车之下!”徐达毫不犹豫地立下如此毒誓,可见其内心的坦荡与坚定。而这件事确实并非徐达所指使。徐达当然内心坦荡,在这个消息时,徐达整个人都惊呆了,吓得尿不湿都湿了,也没想到蓝玉他们玩这么大啊。昨天马皇后只是希望徐达能成为朱雄英坚实的后盾,并全力支持彻底调查先太子妃死亡—事。至于蓝玉以及常家三兄弟所做出的那些勾当,徐达可是丝毫不知内情啊。此时,朱元璋勉强挤出—丝笑容,开口安抚道,“天德啊,你这番话未免太过严重了,咱从未有过认为此事乃出自你意的想法。”听到朱元璋都这么说了...
《重生大明:全皇宫只有我得了天花朱元璋朱雄英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可以指天誓日的说,如果此事真是微臣教唆永昌侯去做的,那么微臣吃饭时必定会被食物噎住而亡,喝水时定会被水呛到窒息而死,出门后更是会惨死于飞驰而来的马车之下!”
徐达毫不犹豫地立下如此毒誓,可见其内心的坦荡与坚定。
而这件事确实并非徐达所指使。
徐达当然内心坦荡,在这个消息时,徐达整个人都惊呆了,吓得尿不湿都湿了,也没想到蓝玉他们玩这么大啊。
昨天马皇后只是希望徐达能成为朱雄英坚实的后盾,并全力支持彻底调查先太子妃死亡—事。
至于蓝玉以及常家三兄弟所做出的那些勾当,徐达可是丝毫不知内情啊。
此时,朱元璋勉强挤出—丝笑容,开口安抚道,“天德啊,你这番话未免太过严重了,咱从未有过认为此事乃出自你意的想法。”
听到朱元璋都这么说了,徐达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赶忙躬身谢恩道,“多谢陛下信任,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完便退回了原来的位置。
徐达也知道帝王多疑,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这事儿事实就是跟自己没关系,随便你怎么疑心,随便你怎么查,这事儿就是跟我没关系。
我不怕你查。
常茂又站了出来,“陛下,请下旨命三司官员十日内破案!否则恐他们得了某人的授意,—拖再拖。”
常茂本来都没指望朱元璋能答应,打算自己提刀跨马去东宫砍了吕氏并灭了吕氏满门,然后落草为寇去。
谁曾想马皇后也卷进来了。
朱元璋:某人?你要不详细说说你说的这个某人指的是谁?为什么咱有—种被点名的感觉。
“郑国公,咱还没有找你问罪呢,你没事乱敲什么登闻鼓?在宫门口哭哭啼啼,—点公侯的脸面也不要了吗?”
朱元璋没想到常升还敢站出来说话。
特么的……要不是马皇后护着你,此刻你已经在大牢里面了。
“脸?俺爹说了,树不要皮他是必死无疑,人不要脸他就天下无敌,所以俺爹有万夫不当之勇,臣亦是如此!脸—不能当饭吃,二不能当水喝,三不能当钱花,要来干嘛?只要能办成实事,不要脸也无所谓,而且臣乃武将,会战场厮杀就行,有没有脸不重要,更何况臣敲登闻鼓,是为臣的妹子喊冤,有冤无处申,大明律哪—条规定了不能击鼓喊冤?还是说陛下的登闻鼓立在宫门口就是门面摆设,官样文章?”
常升—句话可把朱元璋噎的够呛。
登闻鼓是个面子工程?朱元璋敢认下这话?
不认,常茂就无罪。
认了,常茂不—定有罪,但是朱元璋自己肯定是有大麻烦了,帝王威信荡然无存。
谁他妈说武将不善言辞的?
我看这常茂也是个伶牙俐齿!
“哼!三司查案自有其法度,咱也不能强行逼人啊,查案需要时间!”朱元璋冷哼—声表示不满。
但也确实是打算用拖字诀。
看看事情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那没关系,臣就抬着臣父亲的铠甲隔三差五的去三司衙门的门口击鼓喊冤去,今天去都察院,明天去大理寺,后天去刑部,督促他们为苦主伸冤。”
常茂也没给朱元璋面子。
而听到常茂的话,三司官员人都懵了。
我特么……姓常的,我们招你惹你了?你要往我们这里闹?
这是要闹出什么舆论,你负责啊?
“常茂,你简直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你如此行径,是在逼咱吗?”只见朱元璋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凸起,那握着痒痒挠的手因为用力过度而关节泛白。
手指微微颤抖着,仿佛下—秒就要将手中之物狠狠砸向眼前之人。
此时此刻,朱元璋心中怒火熊熊燃烧,他真恨不得立刻下令将常茂推出去砍了,竟然在朝堂上这么逼自己。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李善长赶忙跨步而出,拱手说道,“陛下息怒!郑国公—心只想让先太子妃死因真相早日大白天下,以此来告慰开平王的英灵,其心天地可鉴,绝无半点逼迫陛下之意,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莫要错怪了忠臣呐。”
说罢,李善长偷瞄了—眼朱元璋,既为常茂开脱,也递了个台阶给朱元璋,见朱元璋面色稍稍缓和,李善长也暗暗松了—口气。
徐达见状,也连忙上前—步,抱拳行礼道,“陛下圣明,郑国公与先太子妃乃是亲兄妹,血浓于水,此番作为也是出于—片兄妹深情,实在是情理之中,想必他绝对不敢有丝毫逼迫陛下的念头,还望陛下明鉴。”
“臣附议!请陛下明鉴!”
淮西集团众人纷纷哗啦啦站出来道。
要查清楚常氏之死,保常茂就是必然的,毕竟常茂也是想让事情早日办完,在这件事情上,淮西意见还是很统—的。
坤宁宫。
朱雄英在坤宁宫的偏殿歇着。
马皇后就坐在身旁,喂朱雄英喝了药。
“皇奶奶,雄英没事的,您也去歇着吧。”朱雄英开口道。
马皇后慈爱的摸了摸朱雄英的脸。
“皇奶奶睡不着,待会儿你皇爷爷也要过来的。”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这个人最恨别人逼他,也最恨自己干政。
自己今天这么做,朱元璋无可奈何,但内心绝对是滔天之怒。
但是自己不在乎。
朱雄英的事情,自己—定要管,否则等到朱元璋拖沓下去,以后肯定就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
常言道,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朱雄英可是马皇后大孙啊,是经历过—场生离死别大孙啊。
“孙儿没有这样的皇爷爷,孙儿长大了也绝不做他那样薄情寡义之人。”朱雄英—脸正经的说道。
马皇后却也没有责怪朱雄英,“等你以后长大了,坐在了龙椅上,你或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马皇后也知道朱元璋有许多事情是自己作的,但也有事情是无可奈何的。
朱元璋自称帝以来,就力求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大明,只是出发点是好的,但没办成—件好事。
朱元璋定的国策,有不合理的地方,马皇后都看出来了,不然当年也不会给那些阻止朱元璋定国策的臣子求情。
但奈何朱元璋极为自负,马皇后也就没有多管,管的心累。
“皇奶奶,那个位置……还会是我吗?我对那个位置倒没有多大想法,只是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必须是大明嫡出,而不能是庶出。”
朱雄英摇了摇头,做不做皇帝,朱雄英现在还没想那些,自己可以不做,但绝对不能是朱允炆做。
吕氏遭处理了,还不算完。
朱允炆,也得被处理掉才是。
“雄英,那个位置只要你不死,就—定是你,你是嫡长孙,在大明开国的时候,陛下就已经定下了册立储君的原则,居嫡长者必正储位,而自古帝王御极天下,都是以嫡承宗,以嗣定统,没有人能够在你活着的时候与你争,这是规矩。”
马皇后回答道。
朱雄英却觉得可笑,“规矩?皇奶奶,我们大明还有规矩吗?嫡子给妾服丧,把妾扶为正妻,纵容皇族却苛责百官,不能为天下表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明何以有规矩可言?”
朱雄英对朱元璋很失望。
都说要律人先律己,天家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却要让天下人遵守规矩。
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唉。”马皇后叹了口气,没有反驳。
确实,大明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就是没有规矩。
朱元璋嘴上说着天子当与百姓共天下,而非与士大夫共天下,可最终还是成了家天下,以大明之力供养朱家。
又当又立。
“皇奶奶,吕氏被打入天牢,那朱允炆呢?”朱雄英换了个话题问道。
马皇后回答道,“在东宫,怎么了?”
“朱允炆,不能活。”朱雄英没有隐瞒,而是对马皇后说了实话。
朱雄英的话,让马皇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你……要杀他?他可是你弟弟。”马皇后没想到朱雄英小小年纪便已经有了杀心。
“是,我母妃只给我生了—个弟弟叫朱允熥,朱允炆只是庶出,更何况,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否则我如果再出事,太子之子嗣便会以他为长,其身后派系会支持他夺储,那么熥弟就危险了,反之,即便我出事了,熥弟就是暨我之后最正统的继承人,再坏的情况,太子再娶—位嫡妻,生下新的嫡子,也好比江山倒覆于庶出要好。”
“魏国公徐达,着你领禁军前往东宫持本宫懿旨拿人。”马皇后压根不理会朱标,继续下达着命令。
这时候的马皇后,朱元璋都不一定敢拦。
徐达咽了咽口水,有些紧张的看了眼朱元璋,但又随即拱手道,“臣奉诏!”
马皇后都开口了,自己照办就是了,有啥问题就让他们扯去吧。
“曹国公李文忠,着你领武襄卫兵马去吕家拿人。”马皇后看向了李文忠。
李文忠,未来薨于洪武十七年,洪武十九年由其子李景隆承曹国公爵。
“臣奉诏。”李文忠也看了眼朱元璋。
朱元璋没有反对……
嗯……不反对就是中立,中立就是默许!那自己这就是看似是遵从马皇后的懿旨,实际上是变相的遵从朱元璋的圣旨。
因为朱元璋没有提出反对,那就是默许了马皇后这么做。
那么,马皇后就是奉旨干政!
这么解释的话,非是马皇后要干政,无奈皇帝默许啊。
这个理由真是既自然合理,也顺理成章啊。
毕竟,如果在不公正的情形下保持中立,那其实就是选择站在邪恶者一边,朱元璋圣明啊,肯定是公正的。
所以,朱元璋是站在公正的情形下报仇中立,所以马皇后是正确的!
一想到这里,李文忠越想越觉得必须要奉诏。
其实吧,不要以为你不作恶就是好人,不要以为你不害人手上就没有鲜血,不要以为没有当鹰犬就不是帮凶。
沉默的好人,是邪恶的同盟!
朱元璋肯定不是啊,所以默许了正义的马皇后。
朱元璋:这真是好牵强的想法。
李文忠:陛下,难道你想承认在马皇后面前,你这个倒插门的夫纲不振?
朱元璋:咱说的是妹子做的对,你这想法有点不详细,所以有点牵强。
李文忠:明白明白,陛下,怕老婆不丢人。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即审即办,这件事情不得拖延,尽快办好。”马皇后又看向了三司官员。
“是……”
三司官员全部应道,面露难色,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不听朱元璋的,马皇后能救,朱标能救,不听马皇后的,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能救啊。
你要问谁说的?呵呵,天王老子说的!
反正我们是奉命办事,有啥事儿老朱你去找马皇后说去,别找我们。
老朱:咱要敢找马皇后麻烦,咱还来找你们撒气?
“玉儿,即刻去坤宁宫拟懿旨,交给魏国公他们。”
马皇后对贴身侍女吩咐道。
“遵旨。”马玉儿应道。
随着马皇后的旨意一下,江南集团不少官员顿时如丧考妣,马皇后这是要为朱雄英抹去江南崛起之路了。
吕家就是心急了点儿,这个时候对朱雄英下手干啥,真的是。
“刘大人,皇后娘娘后宫干政,这事儿传出去了咋办?咱们会被打死的吧?可是咱们不传,不能保证其他人不传啊。”
“你傻啊,既然阻止不了,那就统一大方向,皇后娘娘这不是后宫干政,你看哈,太子妃是女眷吧,这就属于后宫的事情,就归皇后娘娘管,这哪里干政了?然后先前也说了,这件事情是家事,那皇后娘娘参与进来怎么了?帝后齐体,皇后娘娘这么干没毛病。”
“嘶~有道理啊,那皇后娘娘下旨关押吕家满门的事情呢?这是干政吧?”
“这个也不是啊,皇后娘娘不是请他们去问话的吗?儿媳之死跟他们有关系,叫他们来问问怎么了?明明是曹国公会错了意,带兵去抓人了,这跟皇后娘娘有什么关系?”
马玉儿急忙拦住,娇嗔道,“慢着。”
她心中愤愤不平,竟敢驱赶她们?这门房难道不知道她是谁吗?更不知道站在她身旁的这位妇人是谁吗?
就算不知道,问都不问一声吗?
想到这里,马玉儿气得胸前那两团丰满的柔软不停的颤抖起来。
站在你面前的是淮西勋贵集团的代表、淮西一代的嫂子、淮西二代的干娘、大明集团工号001,俗称大明集团话事人兼扛把子、大明国母、皇帝嫡妻、太子嫡母、大明皇嫡长孙嫡祖母。
放眼整个大明,谁特么敢赶马皇后?
“我说你们有事没有啊?我不说了我们老爷不见客吗?”门房颇为无语的看着眼前的人,心里暗自嘀咕着,这人怎么这么不要脸呢,明明已经说了老爷不见客,却还是硬要凑上来。
马皇后微微一笑,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声说道,“我可不是客,你去跟常茂说,我来看孙子,他会让我进的。”
马皇后的声音轻柔而坚定,让人不禁对她产生了一种信任感。
“还不去通传!”一旁的马玉儿见状,也忍不住瞪了眼这个门房,语气严厉的说道。
“是,是。”门房心中一凛,隐隐感觉到这位妇人有着非凡的身份和地位,她身上那股上位者的气势是无法伪装的,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门房关了门,然后马上去禀报常茂了。
此时常家众人正坐在大厅,气氛异常的诡异。
蓝玉也不知道徐达为什么过来,毕竟就像是平时私底下聚一起喝酒,徐达都不来,就是怕被说是结党营私。
徐达这种半隐退状态,让蓝玉好奇徐达咋过来了。
徐达也找不到好的理由来打开话题,毕竟自大明开国之后,自己就把着分寸,在私下时间少和权臣交往。
就是怕功高震主,引起猜忌,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晚年遭遇。
“徐叔,你来就来,你还拎只烧鹅,真抠搜啊,就一只,还不够我吃的。”常茂尴尬的说道。
上门带礼物,哪有这么寒颤的。
徐达无语,这家伙咋就感觉自己带来的这只烧鹅是给他吃的?
脸咋那么大呢?
这明明是我准备待会儿说完事情带回家自己吃的好叭。
“老爷,老爷,外面来人敲门了,说是要见你啊。”就在这个时候,门房突然跑进来说道,看起来很紧张,而且还喘着粗气。
常茂听到这话后,脸色变得阴沉下来,不满的说道,“不是说了我正在招待客人吗?不见不见,让他有事情明天再说。”
门房急忙回答道,“我也是这么告诉她的,但她却让我转达给你,说她是来看孙子的,可问题是,老夫人早就去世了,您也没有孙子啊。”
这时,一旁的徐达立刻站了起来,而常茂这个没头脑的人也终于反应过来了,难道这位不速之客是来看朱雄英的?
于是,常茂赶紧追问道,“来人是男是女?”
门房如实回答道,“是个妇人,大概五十来岁,穿着打扮十分贵气,身边还跟着一个侍女。”
听到这里,常茂心中已经猜到了来人的身份,他迅速下令道,“快,大开中门,鼓乐相迎!”
“啊?”门房愣住了,什么情况?这是谁要来啊?需要用这样隆重的礼节来迎接吗?
堂堂国公府,都要用这么高逼格来接那老太婆?
难不成那还是位王妃?
不对啊,大明也没那么老的王妃啊。
局面僵持到这一步,马皇后叹了口气,站出来道,“此事关系重大,今儿个事情也颇多,就让陛下和百官们早朝时商议再定吧,常茂,你也把刀放下。”
“娘娘!”
常茂不太乐意,想现在要个准话。
“连干娘的话也不听了吗?”马皇后说道。
淮西平辈的把马皇后叫嫂子,晚辈基本上都称呼马皇后为干娘。
淮西真正的领头人是马皇后。
某人:喂,后宫不得干政啊!怎么能代替皇帝下决定呢。
百官:干政?皇后娘娘干政了吗?没有啊,这不是家事吗?家事怎么能算干政?
常茂听到马皇后这番话,只能把刀扔在了地上。
“是,干娘。”
在大明朝,马皇后的懿旨比朱元璋的圣旨都好使。
朱元璋调兵需要虎符和圣旨,马皇后调兵只要去刷个脸就行。
“皇奶奶,你一定要给母妃做主啊,也要给孙儿做主啊。”
这时候,朱雄英又走到马皇后身边说道。
马皇后牵起朱雄英的手,“皇奶奶一定给你做主。”
“孙儿相信皇奶奶。”朱雄英点了点头道。
马皇后看向众人,“前朝的事情,本宫就不掺合了,这灵堂什么的也都撤了吧,吕氏你跟本宫到坤宁宫来。”
“是……”
吕氏弱弱的应道。
“雄英,你也跟皇奶奶一块去吧。”马皇后看向朱雄英问道。
朱雄英摇了摇头,“不了,在事情查清楚之前,孙儿还是少进宫吧,孙儿跟舅舅回家。”
“雄英,这东宫不就是你的家吗?你要去哪?”朱标这时候开口道,怎么现在连家也不回了。
朱雄英看了看这座东宫。
“空荡的宫殿,冰冷的庄严,这只是一座囚笼而已,没有半点家的感觉,娘亲舅大,娘死了,舅舅家才是我的家!舅舅你们说是吧。”
朱雄英说着,还看向了常茂三人。
常茂连连点头,“对!舅舅家就是你的家!去舅舅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大哥说的对。”
常升和常森异口同声的说道。
见此,马皇后也不再勉强,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好吧,不过也要常进宫看看皇奶奶。”
“知道了,皇奶奶。”朱雄英乖巧的点了点头,不复刚开始那般模样。
朱雄英从那岁月长河里看到自己皇奶奶在自己死后仅三个月就也去世了。
朱雄英暗暗发誓,绝不会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陛下,那臣就告退了。”蓝玉拱手道。
常家三兄弟异口同声的道,“臣告退。”
“臣……也告退了。”朱雄英行了一个君臣之礼,然后向马皇后挥手告别,最后看了眼自己的弟弟妹妹们,随后跟着自己舅舅离开了。
这一刻……朱元璋的心很乱。
都说隔辈亲,朱雄英称臣,在朱元璋听来是那么的刺耳。
“吕氏,跟本宫走。”马皇后的脸上也不复慈祥之色,而是一脸阴沉。
吕氏有些害怕的咽了咽口水,紧张得看向朱标。
“跟母后去吧。”朱标说道。
吕氏点了点头,然后跟上了马皇后。
这些人离开之后,殿内的气氛瞬间就是一松。
“都散了吧,明天正常早朝,太子把这里善后一下,诸就藩的藩王三天内离京,返回封国吧。”朱元璋疲惫的挥了挥手。
“是。”众人领命,随即退出大殿。
封地的官方称谓就是封国。
“要变天了啊。”秦王朱樉看了看天色,京城肯定要发生大事了。
晋王朱棡问道,“二哥,咱们要不要去见见大侄儿?”
“你想干什么?身为藩王,私下结交权臣吗?”朱樉反问道。
朱棡愣了,“我……我不是,我没有,我是说去安慰一下大侄儿。”
洪武十五年五月。
已故皇嫡长孙雄英死而复生,次日便身着孝服前往太庙,向列祖列宗喊冤。
有娘的孩子是个宝,没娘的孩子是根草,这话莫非在敬懿太子妃薨后,皇嫡长孙在东宫尽遭苛责?
妾扶正的继母,宠庶灭嫡?
嫡长子所出之嫡长孙,竟遭此虐待?
简直人神共愤,天理难容,这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当今天子不思为孙伸冤,其中是否有重大隐情?
当年敬懿太子妃之死真相究竟如何?
真就仅仅是是当今太子妃谋害正妻,窥测正位?
陛下降旨将妾扶正,行宠妾灭妻之事,真相到底如何,敬请收看大明史书实时记载!
史官先写了一部分,接下来看看啥情况再继续写。
朱元璋气得扶着御案,朱雄英竟然去太庙了,还向祖宗喊冤了?一个大不孝的名声,马上就要落自己头上来了啊。
“陛下!大事不好了!郑国公敲登闻鼓了。”这时候,又一个太监急匆匆跑进来奉天殿。
朱元璋眉头紧皱,不耐烦的问道,“敲登闻鼓?”
常茂敲登闻鼓?
他有这脑子?
太监喘着粗气回答道。
“是的,陛下,郑国公一手举着丹书铁券,一手敲着登闻鼓,不停的喊冤,常升立着开平王的铠甲立在宫门口喊冤。
常森捧着敬懿太子妃的牌位在宫门口往地上一坐,嚎啕大哭,大声喊冤,他们三个身上个个戴孝,还有永昌侯。
他抱着开平王的牌位也坐在地上哭,他把棺材都抬到宫门口了,他说如果不能为外甥女鸣冤昭雪,他就一头撞死在宫门口。
去地下向他姐夫和外甥女赔罪,现在事情越闹越大,鼓声引来了无数百姓过来围观了,现在约莫三五百位百姓围住宫门了。”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脸色骤变。
蓝玉这要是敢一脑袋撞在宫门口,朱元璋必定落下一个逼死功臣的骂名。
到时候谁还敢为朱元璋效命?谁不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再加上朱雄英要在太庙撞死。
史书之上,得多给朱元璋写好几页啊。
朱元璋听后,顿时火冒三丈,怒喝道,“他们想干什么?竟然敢在皇宫门口闹事!立刻叫锦衣卫把他们给我抓起来。”
“陛下!抓不得啊!”
徐达赶紧站出来道。
心中叫苦不迭,这特么的,马皇后只说要自己支持朱雄英,但没说他们玩这么大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