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袁绍公孙瓒番外笔趣阁

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袁绍公孙瓒番外笔趣阁

东汉末年分三国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是夜,济北国卢城。大堂之内,议事还在继续。在偏厅的荀彧,心中却愈发不安。“公子,有些不对劲。”随荀彧前来的侍者,看着门外戒备森严,低声道:“这些人好像是来监视咱们的,而且他们眼中还带着浓浓的敌意。”“勿要多言。”荀彧早就发现了这些,只是如今身处敌营,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行,贸然有所动作,定会自食恶果。他以前也不是没有见过黄巾。只是今天这一路走来,所见的黄巾,又与往常不同。以往的黄巾,除却士卒。各个如行尸走肉,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吸,浑身提不起几分气力。可今天看到的黄巾百姓。虽然同样是面黄肌瘦,但整体的精气神,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黄巾本就缺粮。”荀彧暗想道:“新任黄巾渠帅,却罗织人手,将粮食分与普通黄巾,要么其心怀大志,要么其人有赤子...

主角:袁绍公孙瓒   更新:2024-11-16 09: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袁绍公孙瓒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袁绍公孙瓒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东汉末年分三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是夜,济北国卢城。大堂之内,议事还在继续。在偏厅的荀彧,心中却愈发不安。“公子,有些不对劲。”随荀彧前来的侍者,看着门外戒备森严,低声道:“这些人好像是来监视咱们的,而且他们眼中还带着浓浓的敌意。”“勿要多言。”荀彧早就发现了这些,只是如今身处敌营,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行,贸然有所动作,定会自食恶果。他以前也不是没有见过黄巾。只是今天这一路走来,所见的黄巾,又与往常不同。以往的黄巾,除却士卒。各个如行尸走肉,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吸,浑身提不起几分气力。可今天看到的黄巾百姓。虽然同样是面黄肌瘦,但整体的精气神,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黄巾本就缺粮。”荀彧暗想道:“新任黄巾渠帅,却罗织人手,将粮食分与普通黄巾,要么其心怀大志,要么其人有赤子...

《三国:我黄巾之子,继承三十万大军:袁绍公孙瓒番外笔趣阁》精彩片段


是夜,济北国卢城。

大堂之内,议事还在继续。

在偏厅的荀彧,心中却愈发不安。

“公子,有些不对劲。”

随荀彧前来的侍者,看着门外戒备森严,低声道:“这些人好像是来监视咱们的,而且他们眼中还带着浓浓的敌意。”

“勿要多言。”

荀彧早就发现了这些,只是如今身处敌营,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行,贸然有所动作,定会自食恶果。

他以前也不是没有见过黄巾。

只是今天这一路走来,所见的黄巾,又与往常不同。

以往的黄巾,除却士卒。

各个如行尸走肉,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吸,浑身提不起几分气力。

可今天看到的黄巾百姓。

虽然同样是面黄肌瘦,但整体的精气神,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黄巾本就缺粮。”

荀彧暗想道:“新任黄巾渠帅,却罗织人手,将粮食分与普通黄巾,要么其心怀大志,要么其人有赤子之心。”

想到这里。

他将目光投向火光明亮的屋外,随后面色愈发难看,似想到了什么,面色猛地一白。

“不好!”

这两个字突然在他脑海中炸响。

旋即荀彧起身,朝室外而行,十余名侍者紧随其后。

“先生请留步!”

还没等荀彧踏出房门,一名黄巾将领手扶战刀,堵住了去路。

周围的黄巾士卒,也纷纷汇聚而来,将荀彧一行人堵在了偏厅之内。

“放肆!”

不待荀彧出言,跟随他的侍者,同样手持战刀,朝黄巾小将大喝道:“难道这就是汝等渠帅的待客之道?”

“先生请回吧!”

小将不理会那人,面色凝重道:“吾等应渠帅之命,在此护卫先生,还请先生莫要让吾等难做。”

“是在下考虑不周。”

荀彧制止了手下,面上扯出一抹笑容,放低姿态道:“在下此去,只为吩咐下面的人备点吃食,还望将军莫要见怪。”

“先生请!”

黄巾小将闻言,心底也松了一口气。

“回去吧!”

荀彧深吸口气,朝着侍者摆了摆手,转过身后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因为此时的荀彧。

终于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粮食是为军中命脉。

而在黄巾严重缺粮的情况下,他一路走来,黄巾各部相安无事,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说黄巾的新任渠帅。

只是一个有赤子之心的天真之人。

他如何能说服黄巾各部?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黄巾的新任渠帅,放出粮草只为收拢人心,更是准备着破釜沉舟,同朝廷背水一战。

想到这里,荀彧不由浑身发冷。

想到在无盐城内殷殷期盼的主公,想到如今的无盐城,兵不过两万,而且大多是新兵的情况下,真要面对破釜沉舟的黄巾。

主公还有胜算吗?

临近子时,室外传来了动静。

就在荀彧以为,是张靖来了的时候,只见小将领着人,为他带来了吃食。

看着桌案上热气升腾的粥食。

荀彧面色有些发蒙。

他好歹也是世家出身,如今带着五千石粮草出使,结果主人家竟然拿这玩意给他作为饭菜。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

在来时的路上,那些百姓分到的吃食,也是这样的热粥。

“先生趁热吃吧!”

那名小将出言道:“莫要怪主公招待不周,咱们军中都吃这个,主公连日以来的吃食,也是吃这个。”

“玉衡将军也是以粥为食?”

荀彧听了不由心中一突,面上不动声色的看着小将。

“那是自然。”

那名小将一脸狂热道:“俺可是中军宿卫,主公说如今条件艰难,要同咱们共济时艰,主公说到做到。”

“玉衡将军当真贤明。”

荀彧听完艰难的咽了咽口水,看着那热气腾腾的粥食,心下愈发绝望。

他怎么也没想到。

为了收拢人心,这新任的黄巾渠帅,竟然能做到这一步。

“那是当然!”

小将闻言一脸自豪,旋即出言道:“先生趁热吃吧,主公等会儿就来了。”

说完,小将也不理会荀彧,自顾向外行去。

“嘶~”

在小将离去后,跟随荀彧而来的侍者,看着热粥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吃惊道:“黄巾最大的渠帅,每天竟然吃这个?”

在侍者看来。

黄巾哪怕再如何落魄,那叫张靖的渠帅,也是掌控百万百姓,手握数十万青壮的大人物。

不提娇妻美妾。

每天吃点好的总不难吧。

没曾想,对方吃的还不如他一个侍者。

荀彧没说什么,自顾就着小菜,喝起了热粥,虽说味道一般,但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

其思绪,却早已飘向了远方。

同时对张靖,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

任他如何也没想到,直到次日丑时,他才等到正主出现。

“想必这位便是文若先生了!”

张靖带着程昱走了进来,面上挂着一丝歉意,朝荀彧拱手行礼道:“军中事务繁忙,却是让先生久候了!”

“将军客气了!”

荀彧精神一振,回礼道:“将军初掌大军,公务繁忙也是理所应当,今在下不请自来,将军莫要怪在下唐突才好。”

“咕噜~!”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肚子发出的咕噜声在房中响起。

“来人!”

张靖闻声面色一黑,出言道:“将随先生而来的诸位送去侧室,备好吃食好好招待。”

“喏!”

随着张靖话落,一队士卒快步入内,就要将随荀彧而来侍者请走。

“如此,在下先行谢过将军。”

荀彧看着一脸笑意的张靖,又看了看不苟言笑的程昱,心中不由一沉,然人在屋檐下,他也不敢同后者撕破脸皮。

“先生无须如此。”

张靖朝主位而行,轻声道:“莫要怪在下招待不周才是,先生请坐,仲德也坐。”

“谢过将军!”

“谢过主公!”

两人分而落座,荀彧听到仲德二字,心下也不由犯了嘀咕,看向程昱面色有些复杂道:“敢问这位先生,可是东阿程立,程仲德先生。”

程立的大名,荀彧是听说过的。

因为对方的名字,在自家主公那里,可是挂上号的,连自家主公都以寿张令一职,意辟这位出山相助。

要知道寿张可不是什么小县。

“东阿程昱,程仲德见过文若先生。”

程昱面色坦然,也没有过多解释,施礼道:“若无意外,先生口中的程立,便是在下。”

“先生为……”

荀彧闻言心底震动不已,到嘴边的话,被他硬生生的咽了回去,因为他记得,方才这位仲德先生,可是称黄巾渠帅为主公。


对乞活军没有任何威胁。

“末将领命!”

司马俱抱拳应是。

兖州,东郡。

发干县,徐州兵营。

陶谦听完属下的汇报,一时间也有些愣神,面上满是意外道:“你说曹操败了,还是坐拥重城,却被黄巾赶了出去?”

“回主公。”

属下将领一脸感叹道:“据麾下斥候来报,的确如此,听曹操的溃兵说,黄巾掌控了一种攻城利器,其威力更甚发石车百倍。”

“属下也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消息属实可能性极大。”

“这群贼兵。”

陶谦眉头紧皱,喃喃道:“竟然有此等本事?”

“曹豹。”

回过神来的陶谦,面上带着一丝为难道:“你说,咱们要不要发兵渡河,同曹操一道,共击黄巾?”

“主公万万不可!”

曹豹闻言赶忙道:“如今外面天寒地冻的,实在不宜行军,况且咱们此行,是为助拳公路公,而曹操明显的袁绍的爪牙。”

“咱们攻打黄巾。”

“看似占据朝廷大义,实则必陷主公于不义也!”

“主公不妨想想。”

“若是那曹操收降的黄巾,岂能会让吾等屯兵在此,说不定还会同袁绍合兵,将咱们赶出兖州。”

曹豹是徐州大族出身。

客居作战本就没有安全感,现在让他去攻打兖州黄巾,他觉得完全没必要,纯粹是出力不讨好。

“理是这么个理!”

陶谦想了想,开口道:“这样,你下去后传信左将军,若左将军出兵兖州,吾便发兵配合。”

“主公英明!”

曹豹闻言恭敬应是。

“去吧!”

陶谦出言道:“往后密切关注兖州局势,大军时刻备战,不容半分懈怠。”

“末将领命!”

曹豹闻言抱拳领命离去。

对于出战黄巾这种事,陶谦也是在部下面前装装样子,毕竟他还是朝廷的徐州刺史嘛。

也正如曹豹所言那般。

若曹操得胜,定然容不得他陶谦留在兖州,双方兵戎相见是为必然。

青州,平原郡。

高唐城,刘备兵屯漯水河畔。

“曹操败了?”

刘备看着报信的将领,眼中满是疑惑与震惊。

“大哥!”

一旁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体型壮硕的张飞大叫道:“俺看那曹操,也是外强中干,中看不中用的货色!”

“你看就在月前!”

“青州数万黄巾兵围北海都昌,咱们只用三千步骑,就将那些黄巾,杀得抱头鼠窜。”

“兖州的黄巾。”

“还不是咱青州过去的!”

“那曹操号称有数万精兵,结果守着城池,还被黄巾击溃,当真是个废物!”

“在数月前,曹操败给了黄巾,当时大哥还在为曹操辩解,如今大哥又有何话说?”

“……”

张飞一番话,直接把刘备整沉默了。

“大哥!”

见刘备不说话,身长九尺,美须髯,身着青衣绿帽的关羽,赶忙解围道:“只要你给我三千步骑,再加五百刀斧手,我定能杀入兖州,解那曹操之围。”

“我二弟天下无敌!”

刘备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出言道:“为兄自是知晓,然吾伯圭兄长月前败于袁绍,正值兵力艰难,吾客居于兄长麾下,又岂能轻易出兵?”

“况且久闻曹操。”

“与那袁绍乃穿同一条裤子,吾此际出兵为曹操解围,岂不是让兄长难做?”

“哎!”

说着说着,刘备似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道:“也不知道我刘备,要到何时,才能有一块立锥之地。”

“哼!”

张飞见刘备难过,当即一脸不忿道:“大哥,要俺说啊!”

“那公孙瓒就是不信任咱们!”

“你看他攻打冀州,让田楷当青州刺史,让单经当兖州刺史,还让严纲当冀州刺史!”

“大哥赴任高唐有三年。”


“只要渡过三年之艰。”

“主公定能立万世之基,待发兵中原,天下诸侯莫有能阻!”

“小子王粲。”

说到这里,王粲朝程昱躬身拜道:“愿为主公推行此策,还请先生应允。”

如果说在此之前,王粲对张靖的了解,只出自于程昱和他人的口中。

并没有太过直观。

心底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

那么现在则完全不同。

毕竟有汉一朝,对土地的议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各种改革之法。

但真正实行起来。

确是千难万难。

也没有手中文书的鞭辟入里,抽丝剥茧般的简明扼要,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而现在的王粲。

是真的想要加入进来,他很想看看此策,到底能够爆发出多大的魅力。

眼下在兖州施行此策。

在王粲看来,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在。

“仲德先生!”

众人看过公文之后,面面相觑恭敬行礼齐声道:“吾等愿为主公推行此策,还请先生应允。”

他们心思各异。

有人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也有人如王粲一般,想看看此法的效用。

加之他们被程昱唤来。

又将此法公开,他们也明白程昱的心思。

“见诸位如此,吾心甚慰。”

程昱一脸欣慰道:“汝等下去后,命人将此策抄录三百份,吾会安排人手,将其向将士与百姓传达。”

“明日点卯。”

“吾会安排诸位前往各县,清丈土地,就近分与百姓,并登记造册。”

“到时自会有将士辅佐,还望诸位能尽心尽力,莫要让主公失望。”

说完,程昱端起茶汤抿了一口。

“吾等领命!”

颜敫王粲等人闻言,不少人心潮澎湃恭敬行礼应是。

一个时辰后。

随着将士陆续宣传,无盐城内一片欢呼。

“分田地咯,分田地咯,俺们家终于有自己的田地了!”

“每人十亩田产,那得是多少啊!”

“将军真的不要人头税和算赋,每人十大亩良田,竟然只交六石粮食,就再也不用交其他任何赋税!”

“将军真是圣人啊,兖州遍地是沃土,一大亩良田,最少能有两石粮食,丰年能有三石,而且只按两石收取,剩下的都是咱们自己的。”

“嘶~哪怕年产二十石,也能剩十四石那么多!”

“对呀,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地丁合一,增人增地,少人减地,实在是太好了!”

“快分地吧,俺已经等不及了!”

“……”

得知消息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对于十亩交六石的地税。

他们没有任何抵触,反而强烈赞同,因为他们心底都有一笔账。

比起朝廷的各色税种。

将军把田分给他们,还只收地税,已经非常仁慈,说是圣人也不为过。

只要努力农耕。

就不愁家里没有余粮。

次日一早,在程昱的安排下。

王粲等近二十人,被暂时任命为县令,各自带着三百将士,前往东平、济阴两郡各县,展开分田划地等事宜。

十二月中旬。

兖州,东平国。

张靖领大军归来,程昱率将校出城相迎。

“程昱恭迎主公得胜归来!”

见张靖的大纛由远及近,程昱上前恭敬行礼大喝。

“吾等恭迎主公得胜归来!”

其身后一众将士闻言,纷纷面色激动恭敬抱拳齐喝。

“哒哒~”

“哒哒~”

“哒哒~”

张靖见状越众而出,行至程昱身前,翻身下马将后者扶起,面带笑意满眼真诚道:“仲德,不过数日未见,你倒是憔悴了不少,这段时间辛苦了!”

“比不得主公辛苦。”


“开!”

典韦大手一挥道:“俺决定了,就加入黄巾,以俺的本事,难道还当不得一方渠帅,到时候逍遥快活,总比跟那些狗官卖命强!”

“楼上的守将,你到底降是不降!”

此时城楼下的小将,心中满是无语,有些气急败坏道:“你倒是给句痛快话啊!”

“降,俺这就降!”

典韦闻言赶忙回应。

“行,不降是吧……嗯?”

小将回过神来,双眼放光道:“楼上的兄弟出言当真?”

他怎么也没想到。

本来只是例行公事的他,真有一天能让陈留这样的重城投降。

“俺说话算话!”

典韦一脸豪迈道:“这就让人打开城门!”

“竟然是真的~哇哈哈哈!”

小将闻言面露狂喜之色,开口道:“快~快去秉明主公!”

“属下领命!”

跟随而来的乞活军士卒,赶忙领命离去。

“嘎吱……”

不一会儿功夫,陈留城东门大开。

“俺就是城中守将!”

就在乞活军小将一脸警惕之际,典韦带着百十号人,从城内走出,大大咧咧道:“俺已经降了,准备加入黄巾,你们准备给俺什么职位?”

“……?”

小将虽然见来人没有携带兵刃,但心底还是有点小慌,可他听到对方的话以后,大脑还是差点宕机。

“小兄弟!”

典韦来到小将身前,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一脸豪爽道:“往后咱们就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弟兄了,俺叫典韦,你叫什么名字?”

“廖化!”

小将抿了抿嘴,算是回应了典韦。

此时的他只觉脑瓜子嗡嗡的,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两人之间到底是谁降谁。

乞活军中军。

张靖听到来人的禀报,心中也有些意外,他还以为会有一番苦战,却没想到张邈直接跑路了。

留下的守将竟然开城降了。

如果说守将没有战心,跑路什么的都能理解,可开城投降的操作,倒的确有些离谱。

毕竟他虽然立下乞活军。

但世人却依旧当他们的黄巾贼寇,这种做法一旦传出去,那名声可就毁了。

以往哪怕是小县。

哪怕没人镇守,也不会有人开城投降。

这对于张靖来说。

那也是头一遭的事情。

“来人!”

张靖并没有过多纠结,沉声道:“命徐和率三千弟兄入城,待探查清楚,可将大纛立于城楼。”

“喏!”

一名小将领命离去。

华灯初上,乞活军大纛立于城头。

张靖这才率领大军入城。

“启禀主公!”

就在张靖入城之际,廖化上前恭敬抱歉道:“末将劝降之际,幸得陈留守将典韦献城,其人欲加入我军,还请主公定夺。”

“你劝降陈留,乃大功一件。”

张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向那名小将道:“当重赏,你叫什么名字?”

“末将廖化,南郡人氏。”

廖化闻言面色激动,恭敬抱拳道:“乃徐和将军麾下,左部右曲中屯队率。”

“不错!”

张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旋即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即日起,你为中军司马,至于典韦,待吾入主府衙,你再将其带来见我。”

“末将领命!”

廖化闻言大喜过望,单膝跪地恭敬抱拳道:“廖化愿为主公效死!”

周围的乞活将士见状。

眼中满是羡慕之色,眼前的廖化,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如今因为劝降陈留,竟然直接连升三级。

这种运道,也是没谁了。

“嗯,我看好你!”

张靖微微颔首,开口道:“先去安排吧,今陈留初定,万不能掉以轻心。”

“喏!”

廖化一脸振奋抱拳应是。

“小兄弟,你家主公怎么说?”

待张靖远去以后,典韦来到廖化身前,出言道:“是不是封俺为将军?”


“渠帅,一定要胜啊!”

“渠帅万胜!”

张靖行军在卢城与肥城的官道上,沿途百姓纷纷将目光投向大纛,眼中满是期盼与忐忑。

自发为大军送去祝福。

“将军!”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在官道旁大声道:“俺也要从军。”

“好,汝可留下姓名!”

战马上的张靖闻言,朝那名少年望去,只见少年生得魁梧,便高声应道:“待大军归来之际,汝可入营,为太平盛世征战四方。”

说完,便头也不回。

随着大军远去。

“将军!”

少年见张靖回应自己,当即大受鼓舞奋力高喝道:“俺叫潘璋,您可莫要忘了啊!”

“记住了!”

张靖也不回头,背对着潘璋挥了挥手。

“潘璋?!”

待张靖回味过来,才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原来是他……”

待思索片刻,张靖总算知道潘璋是何许人也,这位可是后来的东吴名将,兖州东郡发干人氏。

年少之际家境贫寒。

后来举家迁入扬州吴郡,于四年后结识在阳羡任县长的孙权,从而起家。

“也就是说,这小家伙如今,并没有举家迁往吴郡?”

想到这些。

张靖稍作沉吟,便不再多想。

“璋儿。”

在张靖远去之后,潘璋身边的一名中年,面色难看低声道:“难道你真的决定要加入黄巾,要知道那可是反贼,万一此役输了,可就麻烦了!”

中年正是潘璋的父亲。

他们一家本是东郡发干人氏,原本一家过得不说衣食无忧,但勉强够上温饱还是可以。

可随着兖州局势变化。

加上徐州陶谦客居发干,上来就毫不客气,在发干各地开始征粮,致使发干百姓苦不堪言。

眼看兖州越来越乱。

听闻扬州显有战事发生,他们一家就有了迁往扬州的念头。

谁曾想途经卢县的时候。

遇到太平道施粥,本着家里不富裕,占点便宜就走的念头,他们一家也同其它百姓一般前来取粥。

于是就麻烦了。

他们领了粥以后,便被一群黄巾盯上了,在后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言语下,他们所携带的粮食,被尽数充公。

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

现在他们想走都走不了。

除非愿意饿死在路边。

“输赢不好说。”

潘璋正色道:“以孩儿这两天对黄巾的观察,其青壮的神采面貌,远非其他贼寇可比,有此强卒,同曹使君的成败,尚在两可之间。”

“不过咱家如今,已然无路可走。”

“若黄巾得胜,咱家可分田地数十亩,远超在发干之际的田产。”

“而且此地离发干不远。”

“说不定咱家的田地,还能分到祖地附近也说不准。”

说到这里。

潘璋面带不甘道:“至于黄巾战败,那咱家只能听天由命了,若亡于战祸之中,那也只能是命该如此。”

“哎!”

中年父亲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都怪我,若非是我贪心,潘家又哪能有今日之祸。”

“不过为父还是有些担心。”

“就算黄巾一时得胜,毕竟他们是乱党,恐怕难以持久,早晚会被朝廷剿灭,到时候又该如何是好。”

“万一黄巾赢了,又不分良田该怎么办?”

“……”

“好了父亲!”

听着父亲的絮絮叨叨,潘璋有些心疼,又有些不喜道:“如今无论黄巾成败,咱们潘家都没得选,不是吗?”

“哎~都怪我!”

中年父亲闻言,面色一阵变幻,最后还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日中之际。

张靖行至肥城。

“主公!”

阙宣恳求道:“末将请战,此城可由元绍代为镇守,有青壮十余万,定能保肥城无虞。”

“阙宣。”

张靖开口道:“如今我军老卒悍将尽数出征,肥、卢二城乃我军命脉,不容有失,父亲在世之际,就属你最为沉稳。”

“肥城亦比不得卢城坚固。”

“由你镇守此地,吾才能安心出征,出战之议莫要再提了。”

“若此行顺利。”

“明日便有捷报传回,若汉军敢攻取此城,你可出城配合我军,前后夹击汉军,本将允你相机而决。”

肥城距离卢城,约五十里左右。

而肥城距离无盐,也就六十里左右。

也就是说。

如果肥城遭受袭击,在攻打无盐的张靖,可以尽快做出安排,应付起来比之卢城要轻松得多。

但肥城城高不过两丈余。

也就是五米上下,由泥土夯实而成。

这也给攻城方。

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守城方面要比卢城难得多。

不过张靖并不担心城池会被攻破。

不提数万青壮在内。

他还给攻城方准备了一份厚礼。

“末将领命!”

阙宣见主公话都说到这种程度,当下也不再强求,恭敬抱拳铿锵道:“誓死与肥城共存亡,愿主公早日得胜归来。”

“安心便是!”

张靖微微颔首,拍了拍阙宣的肩膀,随后打马出城。

待张靖领军离开城门。

阙宣在城楼上方,望着大军远去的身影,举起右拳高声喝道:“主公万胜!”

“主公万胜!”

听闻此言的城内士卒,也纷纷放声齐喝。

“主公万胜!”

“主公万胜!”

远在城外的张靖等人,也察觉到了身后的动静,麾下的将士也受到感染,纷纷齐喝出声。

“主公,一定要胜啊!”

得到回应的阙宣,脸上也闪过一丝紧张,非是他对大军没有信心,而是黄巾历来鲜有胜绩。

哪怕有着投石车。

他心底还是有些担心。

申时三刻。

乞活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无盐城二十里外的章县,于汶水河畔屯兵。

城内曹操自然早早得到消息。

“哼,张玉衡好大的胆子!”

听到斥候的汇报,曹操面色铁青道:“章县离此地不过区区二十里地,其竟敢在那落营,当真是胆大包天,显然是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主公!”

一旁陈宫提议道:“黄巾军中并无知兵之人,您看是否遣步骑五千,趁黄巾立足未稳,发兵奇袭,定能斩获颇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