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谦虚地笑了笑,“主任过奖了,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他的目光在车间里四处巡视,心中暗自规划着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和这个时代的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
他注意到,尽管车间里的设备已经算是当时较为先进的,但操作方式仍然十分原始,很多工序都依赖于工人的体力和经验。他想到了前世的一些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设备,如果能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当前的生产线上,一定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他决定先从一个小项目开始,一个他有信心能够快速实现改进的地方。他选择了车间里的一个小型装配线,那里的工人每天都要重复数百次相同的动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李建国找到了负责这条装配线的班组长,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工人,名叫赵铁柱。赵铁柱身材魁梧,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显然不明白这个新来的小伙子想要干什么。
“赵师傅,我想和您讨论一下这条装配线的改进方案。”李建国开门见山地说。
赵铁柱皱了皱眉,“改进?这生产线好好的,有啥好改进的?”
李建国耐心地解释道:“赵师傅,我观察了一下,如果能够对装配线做一些小的调整,比如增加一个简单的传送装置,就能减少工人的重复劳动,提高装配的精确度和速度。”
赵铁柱半信半疑地看着李建国,他在这个车间工作了十几年,从未想过还能有什么改进。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小伙子昨天解决技术难题的表现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好吧,你说说看,具体怎么改?”赵铁柱的态度有所松动。
李建国拿出一张草图,上面详细地标注了他的想法。他一边讲解,一边观察赵铁柱的反应。赵铁柱的眉头逐渐舒展,眼中露出了一丝兴趣。
“这……这真的能行吗?”赵铁柱有些激动地问。
李建国点了点头,“我有信心,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方案来,一定能提高效率。”
赵铁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