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柯小浪的其他类型小说《归墟林柯小浪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莫加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设置,准备再次进行数据采集,但每次潜航器接近那个虚无的边界,显示屏上的时间就会发生诡异的变化——屏幕上原本显示的精确时间,瞬间回到了进入这个区域之前的时刻。“这不可能……”林柯喃喃自语,盯着显示屏,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恐惧。他深吸一口气,决定更深入地分析数据。潜航器的仪器可以检测到极微小的物理变化,于是林柯让其开始记录这个异常区域中的波动数据。这时,潜航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通常,海水的压力随着深度增加而线性变化,但在这片区域,潜航器似乎无法按常规规律感知压力的增大,反而在接近“空洞”边界时,仪器检测到的压力开始不规则地波动,表明周围的海水压力与潜航器所在的空间不完全匹配。这使得林柯更加确信,这个区域不是简单的物...
《归墟林柯小浪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设置,准备再次进行数据采集,但每次潜航器接近那个虚无的边界,显示屏上的时间就会发生诡异的变化——屏幕上原本显示的精确时间,瞬间回到了进入这个区域之前的时刻。
“这不可能……”林柯喃喃自语,盯着显示屏,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恐惧。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更深入地分析数据。潜航器的仪器可以检测到极微小的物理变化,于是林柯让其开始记录这个异常区域中的波动数据。这时,潜航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通常,海水的压力随着深度增加而线性变化,但在这片区域,潜航器似乎无法按常规规律感知压力的增大,反而在接近“空洞”边界时,仪器检测到的压力开始不规则地波动,表明周围的海水压力与潜航器所在的空间不完全匹配。
这使得林柯更加确信,这个区域不是简单的物理空洞,而是空间本身发生了某种扭曲,可能是某种未知的物质或能量场在扭曲周围的时空结构。
这正是现在发生的事情。潜航器每次试图突破那个边界,显示屏上的时间都会重置,就像是一个计算机程序不断卡在错误的循环里。
他想起了乌托邦空间,如果这个地方真的有什么,给出这个地方的坐标,就能知道下面的情况了吧,目前就这个条件在这个地方也是无能为力,除了这个奇怪空间,并没有发现太多的线索。
他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觉得还是先回自己的渔场看看,那里才是他熟悉的地方,是他的生活。从退休之后,林柯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深海渔场的管理与发展中。这片渔场是他多年来的心血结晶,也是他赋闲后生活的主要重心。此刻,他驾驶潜航器缓缓上浮,心中充满了百感交集。他一边回忆着刚才的经历,一边低头看着渐渐远去的海底空间。那里深邃而神秘,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但一时之间,他却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当潜航器终于突破海面,林柯感到一阵轻微的颠簸。海风夹杂着淡淡的腥味扑面而来,他抬头看去,一群海鸥在远处盘旋,发出一
声声清脆的叫声。看到这一幕,林柯嘴角微微扬起,因为他知道,离自己的渔场已经不远了。
渔场的轮廓渐渐出现在视线中,那熟悉的样子让林柯的心安定了不少。
渔场的核心是一座巨大的深海养殖网箱,结构牢固,宛如漂浮在海中的一座城堡。网箱上设有一个宽阔的平台,平台上装备着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方便日常操作和维护。林柯为渔场配置了先进的监控系统,能实时观察网箱内的情况,并根据鱼类的生长需求对网箱各区域的海水参数进行精准调整,包括温度、盐度、溶氧量等。这套系统既高效又环保,充分利用了周围的海洋资源,同时为养殖品种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在回渔场的海上,林柯的思绪仍然飘回那片区域。那到底是什么呢?
“海水北流注于渤海,渤海之水注于归墟,归墟之水乃复归流。” —《山海经·海内经》
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脸颊,林柯站在深海网箱的平台边缘,紧了紧身上的防风外套,目光注视着不远处的监控屏幕。屏幕上,水下养殖网箱中的鱼群呈现出一种怪异的状态。平日里这些鱼群会在网箱中悠然游动,按照特定轨迹聚散,像一场优雅的水中芭蕾。但今天,监控中的鱼群变得躁动不安,甚至有些鱼接连撞向网箱边缘,搅得水面泛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
林柯皱起眉头,沉思片刻。他已经在这片深海养殖场工作了十多年,自认对鱼群的习性了如指掌,但眼前的情况让他心里有些发紧。“低氧?水温变化?”他自言自语着翻查了监控屏幕边的水质数据,然而一切显示正常,氧气充足、水温稳定,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他叹了口气,吹了一声清脆的哨音。哨声刚落,不远处的海面忽然涌起一道水花,一头光滑的灰白色海豚破水而出,像一支灵活的箭矢滑向林柯的方向。这是林柯养的运输海豚,名字叫“小浪”,是养殖场不可或缺的助手之一。林柯摸了摸“小浪”的背鳍,手掌触及那温暖的皮肤,他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些。“小浪,今天得辛苦你了。”
林柯将一条肥美的石斑鱼抛给小浪当做奖励,海豚灵巧地接住,用头轻轻顶了顶林柯的手臂,算是回应。随后,他转身熟练地操作机械臂,将一只装满刚捕获鱼类的大型网箱固定在小浪背上的运输装置上。网箱里约有一百斤的石斑鱼和金鲳鱼,这些鱼是亚特兰蒂斯一号城的高端餐厅急需的货物。
“小浪,老地方交货。”林柯轻声说道,同时按下了运输装置的启动按钮。
小浪像是听懂了,发出一声欢快的鸣叫,摆动尾鳍缓缓下潜,很快消失在蓝得透彻的深海中。林柯站在平台上目送它离开,目光转回屏幕。这片养殖场是林柯的责任区,养殖的鱼群是他的生计所在,也是他与这片海洋维持微妙关系的纽带。但今天的异样让他心里隐隐不安,像是某种看不
光束中停顿片刻,然后缓缓消失在深邃的海洋中。林柯无法解释眼前的一切,这种感觉熟悉却又陌生。
亚特兰蒂斯一号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海底城市,它诞生于上世纪。城市内部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怀旧的北欧风情,外层是一个巨大的耐压透明罩,整个城市看上去就像一个水下的玻璃球工艺品。
这个地方曾是一个繁华的海滨城市,这里的人们曾过着宁静的生活。那时人们对气候变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还是比较乐观,觉得按照自然的步伐,对沿海城市的威胁不会那么迅速。
在人类掌握了原子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间达成了某种默契,保持着一段大体上和平快乐的时光,直到核能小型化的初步商用,这种能持续释放能量的小型核能电池最初被用在了船舶动力上面,可能正是这样才能瞒天过海,直到政府发现了在南极冰川下由极端分子布置的成千上万个这电池驱动的热能装置已经过了十年了。
最初,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并不显著,但随着一些小型冰川的崩塌,气候系统发生了急剧变化,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海平面在短短十年内上升了整整三十米。地球上的沿海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只有少数几座城市做好了向海底适应的打算,力求保持原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大部分城市则放弃了原来的地方,往海拔更高的地方迁移,亚特兰蒂斯一号城就是由四周所搭建的耐压防水材料所包裹的一种城市方案。
这个城市的能源主要由周围的离岸风场所提供,大概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仍执着于传统能源的地方了。
林柯驾驶着他的潜航器,来到这片巨大的离岸风机的钢铁树林,穿过这片区域就到家了,周围风机的低频振动和他此刻慌乱的内心产生了某种共振。他一般上午出发去渔场,下午早早的就回来。他喜欢这个时段的海水,温暖又透明,但今天不一样,四周的海水仿佛参杂着灰色的墨汁,传感器显示这是某种硫化
轻易放弃,潜航器并不深,他决定尝试一下,看看能否突破这片异常的空白区域。他开始调整潜航器的航向,试图将它引向那个声波回避的区域。
随着潜航器慢慢向下沉,林柯的心跳也不自觉地加速。他看着显示器上的数据,潜航器的深度渐渐增加,但仍旧无法突破那层无形的“屏障”。不管如何调整航道,无论他将潜航器向哪一侧偏移,似乎始终有某种力量在将它推回。
“难道真的是墙?”林柯愣住了,他开始思考,水下居然会有这种无法解释的现象。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控制着这片海域?而这个“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忽然,他想到一个可能性——这片海域,或许隐藏着一些未知的人工构造,或者更令人震惊的,某种遗迹,或者是外星文明的遗址。想法一闪而过,但林柯很清楚,这个思路无法被轻易验证。他再次下达指令,打算尝试用更强的探测信号扫描,但是每次信号发射之后,回波始终无效。
“这不可能!”林柯猛地抓住操纵杆,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冷静下来。他看了一眼窗外那漆黑的海水,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将潜航器的动力推到最大,试图直接冲击这个无形的屏障。潜航器开始加速,水流猛烈地撞击着外壳,发出一阵阵轰鸣声。林柯感觉到船身剧烈晃动,但依旧无法突破那片区域。
当林柯的潜航器到达那个异常区域时,他的心跳加速,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测深声纳发出的回波信号原本应该准确地反射出海床的形态和深度,但在这里,声波却仿佛被某种力量无形地吞噬,消失在了那片空白区域中。再仔细一看,林柯发现那并非单纯的空洞,而是完全没有空间存在的状态。潜航器被推至边缘,无法再向前移动,每当它接近“边界”时,无论怎么调整航道,都会被强制推离,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场在控制着它。
最初,林柯以为是设备故障,但很快他意识到,这种现象不是机械上的问题,而是空间本身出了问题。他重新调整仪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