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高口碑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高口碑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崇祯朱连是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文盲写小说”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主角:崇祯朱连   更新:2025-05-05 05: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高口碑》,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崇祯朱连是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文盲写小说”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高口碑》精彩片段

可以说,他护送的是大明半壁江山。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
高文采拍马走到左都督刘文耀身旁,低声说道:“都督,此去通州不足六十里,臣以为应快马加鞭赶路,缓怕生变。”
“一路颠簸,我怕女眷们无法承受。”刘文耀很是担心。
“李阁老出发前让人在里面垫了厚厚的被褥,不会太颠簸。”
刘文耀思索片刻,点点头:“行,你通知下去,所有人快马加鞭。”
“遵命!”
......
京师,午门外。
看着南迁的车队消失在黑暗中,勋贵和大臣们转身就要离开。
“诸位王公大臣请留步,陛下有旨意。”王承恩一瘸一拐的走上前,大喊道。
众人停下脚步转回身,来到崇祯面前再次施礼。
“诸位,朕今天遇刺的事都知道了吧?京师不安全了!诸位身怀巨贾深夜独行,遇到贼人怎么办?”
“这样吧,为了你们的安全,朕特意在皇城之中圈出一块地方,汝等将马车放到此处,等天明之后朕派人将马车送回去,如何?”
众人听罢先是一愣,随后面面相觑。
陛下这句话是几个意思?
借不到钱,改抢了是吧?
周奎第一个不答应,他躬身施礼:“陛下为国事操劳本就疲惫,老臣就不麻烦陛下了。”
“老臣请告退!”他不等崇祯答应,转身就走。
崇祯能让他得逞?
“王承恩!”
“臣在!”
“去,将午门前和左安门附近的马车全部牵到皇城之中,如遇阻拦,就地抓捕,压到镇抚司。”
“遵旨!”
午门外,安静的有些可怕。
周奎第一个跪倒在地:“求陛下开恩。老臣积攒半生的积蓄都在马车上,陛下若是将这些家产没收,老臣...我生不如死。”
“求陛下看在周皇后为大明生儿育女的份上,放过老臣。”
“这些都是臣的血汗钱,陛下!陛下!”周奎声音悲怆,不忍细听。
崇祯微微摆手:“国丈言重了,朕怎么会没收你的家产?只是朕记得国丈亲口说过,家中贫寒,无钱可用,去年一度向周皇后借钱度日,不知今日这些家财从何而来?”"



“朝廷每年用银缺口尚有五百多万两,如果再免除田赋,今年的用银缺口将达到两千一百万两!”

“田赋乃国家根本,朝廷支柱,一旦免除,朝廷将入不敷出。届时兵无饷,将无粮,别说打仗,就是募兵都没钱。”

“现在内有流贼四处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九边大军缺饷少粮已是常态,此时不加赋已是皇恩浩荡,免全国一年田赋绝不可行!”

李邦华虽然只当了两天内阁首辅,但是对朝廷的钱粮已经心知肚明。他的话虽然很难听,但说的都是心里话。

范景文出班跪倒:“陛下,虽然免赋是体恤民情,关心百姓之举。但这样的免法会让百官心乱,朝廷不稳。如果陛下觉得百姓负担重,可以减免三饷。至于免全国一年田赋...臣以为不可。”

其余阁臣、百官见内阁首辅和次辅均表明了态度,纷纷跪地请求崇祯放弃这个想法。

崇祯摇了摇头:“诸位,你们说的都很在理,朕也知道朝廷缺钱,但各地都有灾,有灾就有难民,这些难民太多了,他们随时可以成为流贼。”

“这也是流贼怎么剿也剿不干净的原因!”

“你们还记得朕说过祖父皇帝给朕托过梦吗?他告诉朕,旱灾今年只剩最后一年,明年各地除湖南外,都将风调雨顺。”

“所以朕打算免除全国一年的田赋,至于用银的缺口,朕会想办法!”

群臣沉默,他们认为崇祯在信口雌黄!

先不管托梦是真是假,朝廷每年两千万两银子的缺口怎么填?

用什么填?

这不是二十万 ,更不是二百万,而是两千万两!

他有什么办法?

哪怕拉出的屎能变成银子,满朝文武也得拉上几年才行。

看着质疑的群臣,崇祯淡淡解释道:“朕说过,京师有坏人!他们吃着朝廷的饭,拿着朝廷的银子,私下里干的却是改朝换代的事!”

“朕岂能容他?”

“李若琏!”崇祯声音陡然一变,从原来的慵懒变成了愤怒。

“臣在!”

“将你查到的证据全都拿出来!”

李若琏伸手拿出一本书还有一摞信,书上写着论语二字,在崇祯的示意下将论语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一脸茫然的接过论语,翻看书页。

目光快速扫过后,李邦华眉头皱了下:“李指挥使,这...不是论语,是一本账册?”

“不错,李阁老请往后看。”

李邦华一目十行的快速翻看,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害怕。

翻到最后一页时倒吸一口凉气凉气!

“这...这怎么可能?”"



除了范景文,其他人都慌了。

因为只有范景文说了实话。

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同时出班跪倒。

不等他们求情,崇祯伸手制止:“众卿莫急,先从王侍郎开始。锦衣卫和东厂办事快的很,朕估摸着一个时辰就能回来,到时候还王侍郎一个公道。”

公道?

王正治心如死灰...

魏藻德眯着眼,明白了崇祯的想法。

不管朝廷缺不缺钱,崇祯都会以这个的名义抄家他们的家,治他们的罪。

既然这样,那就退一步!

家产不要了,辞官归乡。

他先是朝他的党羽使了个眼色,随后朝崇祯叩首:“陛下既然要抄我等的家,臣愿奉上全部家产辞官归乡。”

张缙彦跟着跪倒,说出了同样的话。

“不准!”崇祯毫不犹豫的否决,“朕必须查明真相给你们一个公道,届时再辞官还乡不迟!”

李邦华见状决定再添一把火,他出班拱手说道:“臣李邦华弹劾内阁首辅魏藻德,德不配位,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欺君罔上!请陛下明察。”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李邦华的带领下,二十多个复读机同时出班,请求查办魏藻德。

魏藻德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以为用辞官能明哲保身,没料到崇祯要赶尽杀绝。

怎么办?

魏藻德目光在朝堂上游走,寻找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他不会轻易认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想办法自保。

当他看见跪在地上的成国公朱纯臣时,顿时大喜。

明朝侯爵、伯爵无数,公爵却少之又少。除了开国六公爵外,其余基本是燕王朱棣清君侧时册封而来。

成国公朱纯臣世袭公爵,家族底蕴丰厚,在朝中关系错综复杂。

有他挡在前面,崇祯绝不会把事情闹大。

想到这,他朝朱纯臣递了个眼神。

朱纯臣也被点了名,正愁不知如何应对,见内阁首辅朝他使眼色,顿时大喜。

达成统一战线后两人同时站起身。

魏藻德抱拳拱手,朝被点过名和没点名的官员说道:“诸位,流贼犯境,京师告急,正是用人之际。没想到,皇上竟要抄我等的家筹措军饷。”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今天缺饷抄我家,明天缺饷就会抄尔等的家,等满朝文武被抄光了,他是不是要挖祖陵了?”

“君乱于上,臣治于下,不救其祸,则败亡矣!”

“可悲,可怜,可笑!”

“我死不足惜,希望诸位王公大臣把此事记下来,后世人自有公道!”

魏藻德没什么真本事,却因为能说,竟然在崇祯年间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可笑不可笑?

“大胆!来人,把魏藻德给我拿下!”王承恩第一个站了出来,身为崇祯内臣,他必须维护皇上的尊严。

门外的锦衣卫推门而入,见王承恩让他们抓的人是内阁首辅,纷纷停下脚步看向崇祯。

此时事关重大,没有皇帝的指示决不能轻举妄动。

他们可以无视王承恩,也可以无视吴梦明和李若琏,但必须对那个男人言听计从。

一众朝臣的目光,也在崇祯和魏藻德之间游荡。

他们在等。

这些人不在乎魏藻德被抄家与否,在乎的是崇祯会不会为了筹措军饷挨个抄家。

若是那样,不如趁早联合起来对抗。

崇祯也知道,这些人在等。

在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可以随时随地剥夺臣子、百姓的一切,包括生命。

但是有一个前提。

罪名!

只要罪名合理,就能堵上百官,堵上读书人,堵上天下老百姓的嘴。

想清楚这些,崇祯冷冷一笑。

扣帽子这事他熟啊。

他甩了下衣袖,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般在众人的脸上扫过。

“诸位,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朝臣。”

“你们当中有的人以勇著称,有人能说善道,有的生性谄媚,有人生性奸诈。有人爱财,有人好色,有人恋权,有人图名。”

“朕只有一个人,该相信谁呢?”

“为了取得朕的信任,有些人就联合起来欺骗朕;另一伙人为了自保,也只能联合,于是就有了党争!”

“阉党也好,东林党也罢,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朕也都知道。只要能给朕办实事,真心真意为大明好,你们私底下那些爱好朕可以假装看不到。”

满朝文武都是聪明人,他们听出了崇祯话的意思。

在皇帝眼里,没有一个干净人。

只要他愿意,可以治任何人的罪。

想到这,满朝文武同时低下头。

“但是!”崇祯话锋一转。

“魏藻德,你自崇祯十六年入阁至今,一无建白,仅倡议令百官捐助。如此无才无德之人,既不能以天下为己任,又不能想出治国之策,在其位不谋其证,误君误国,岂不该死?”

“擢升内阁首辅后,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欺君罔上,口出狂言,大逆不道,本应凌迟处死!朕念你为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了你机会。”崇祯继续罗列内阁首辅魏藻德的罪证。

“朕让你捐钱,不捐也就罢了。向你借钱,不借也罢。”

“朕问你家里有多少现银,你说的是什么?”

“没钱!”

“朕一没想抢,二没想夺,你怕什么?”

“内阁首辅年俸禄折银不过百两,你入朝为仕仅四年,数万家产从何而来?”崇祯猛地一挥衣袖,目光落到魏藻德身上。

魏藻德脸色巨变。

对他来说,财产是最大也是唯一的问题。

不用锦衣卫,随便找两个太监都能查出他的家产和俸禄都对不上数。

可大明朝的官都贪,他不贪便是不合流,会遭到其他人排斥,更坐不到首辅的位置上。

崇祯继续说道:“为君着,父也!身为臣子,当为君父解忧。你无视君父,朕要你何用?”

“若是平时,朕会罢你的官免你的职。”

“但现在...呵呵,”崇祯冷冷一笑,“数罪当诛!”

“来人!”崇祯倒背着手,目光中尽是杀意,“将魏藻德拉出去,缢死后斩首示众!灭三族,家产抄没充公!”



京师,皇城外。

在锦衣卫和勇卫营的护卫下,崇祯离开了皇宫。

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古代的城池。

目光所至,皆是荒凉。

太破旧了。

偌大的北京城,大明朝的国都,路上铺的竟然是黄土......

没有混凝土和沥青也就算了,红砖青砖什么的总有吧?

然并卵!

脚下的黄土混合着白灰,前面的太监洒水降尘,地上的尘土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慢慢沉淀。

一条条这样的道路在北京城内横纵交错,筑就繁华的同时,也昭示着百年沧桑。

崇祯没有乘坐銮驾,他骑在马背上,朝戊字库方向缓缓前进。

内府有十库。

分别是内承运、甲、乙、丙、丁、戊,追赃、广积、广惠、广盈库。

内承运库归大内太监掌管。

乙字库属兵部。

甲字库,丙字库,丁字库,追赃库,广惠库,追赃库归户部管。

戊字、广积、广盈库属于工部掌管。

戊字库挨着安民厂,安民厂的前身是王恭厂,天启六年发生大爆炸后改名搬迁至此。

搬迁的原因很简单:之前离皇城太近,皇帝没有安全感。

不过王恭厂这个地方确实邪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炸过一次。

戊字库负责储存火器盔甲,京师三大营的家底都在这。

能不能守住京师,全靠这些火器!

早期边军的火器均出自工部,由于路途遥远不便运输,再加上工部制作成本太高,在边军的强烈要求下,他们拥有了自制火器的权利。

不能怪边军,工部制作一把火铳的成本是二两半银子,。

边军自制火铳性能与工部一致的情况下,仅需一半两。

可见贪腐多么严重。

工部尚书范景文早早带着工部的官员在戊字库门前迎接崇祯。

这些人里面,有两个人脸上写满了焦虑。

其中一个中年人,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脸的络腮胡子,面目略显狰狞。初春时节寒风尚冷,他却仅穿了一件薄衫,袖子挽到手肘处,露出两条孔武有力的臂膀。

另一个人身材高大皮肤呈微棕色,满头金色的头发,高鼻梁眼神深邃,颧骨突出。

范景文带头施礼:“臣等参见万岁!”

“免礼,朕只是随便看看,众卿不用迎接,各司其职即可。”

“是。”

除了范景文和这两人外,其余人迅速离开。

朝堂上的事早已传遍京师,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陪在皇帝身边,伴君如伴虎的例子数不胜数,说错半句话就会招来杀人之祸。

“陛下,工部员外郎焦勖,工部主事汤若望奉旨听宣,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范景文朝旁边挪了一步,给焦勖和汤若望留让出位置。

“陛下。”两人再次施礼,低着头不敢多言。

他们怕啊!

换谁都会害怕,早朝的时候刚砍了内阁首辅,他们俩一个从五品,一个从六品,分分钟能治他们的罪。

“朕来瞧瞧火器,你们不要多虑。”

“陛下,请这边来。火器都在仓库里面存着,不便搬运。”范景文接过话,伸手指向戊字库的大门。

“都长锈了吧?”

“啊?”范景文老脸一红,“陛下说笑了,仓库内干燥异常,不会长锈。”

“朕是说,仓库里火器该拿出来试试了。”

“是,臣这两日就差人试火器。”

“这两日?”崇祯想大嘴巴抽他,“等流贼打到京师还试个屁!”

范景文自知说错了话,急忙跪地求饶:“陛下恕罪,臣这就安排。”

一行人走进戊字库的院子,匠人们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



由于有了养马的任务,他们的徭役和田赋便被朝廷免除了。

成化年间,随着赋役折银制度的开展,本质上是属于徭役的马政制度也开始通过各项途径向白银转化。

于是向朝廷交马的任务可以折算成银子进行缴纳。

马户不养马却有免徭役和田赋的特权,太仆寺便向这些人征收草料银。

空着的牧场租出去同样可以收银子。

久而久之,太仆寺的职位便成了肥缺。

王正治先是担任太仆寺卿,随后担任户部侍郎,在他家中仅仅搜出十五万两银子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王之心想了想说道,“觉得少的话,一会可以从朱纯臣身上找补!”

“两码事!”吴梦明提高半个声调警告道:“我观陛下今日与往常不同,莫要因为这点钱而失了宠信。”

“你不说,我不说,陛下怎么会知道?”

吴梦明被噎了一句,叹了口气转移话题:“下一个就轮到成国公府了,有什么打算?”

王之心阴笑道:“我等是陛下的刀,让杀谁就得杀谁,别说成国公,就是嘉定伯也不在话下。”

嘉定伯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崇祯的岳父。

吴梦明被王之心的话吓到了,他伸出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噤声状,“王提督要小心,言多必失啊!”

吴梦明并非真的关心王之心,他能坐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全靠王之心提携。

如果王之心获罪他也会受到牵连。

王之心根本没放在心上,他指挥厂卫们将财产一分为二,一部分登记造册交接给户部,另一部分搬到东厂秘密仓库等待分配。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成国公朱纯臣的府门前......

干净整洁的大街,高耸的院墙,气派的府门映入眼帘。

成国公府,定国公府,英国公府都在这一条街上。

王之心咬着牙,吩咐一声:“崽子们,硬骨头来了。这可是成国公的府邸,咱大明第十二代成国公,办好了没功劳,办不好全是苦劳。”

“知道该怎么办吗?”

“全听厂督的!”

“好!一会儿进去后只搜家,不抓人,尤其是女眷,绝对不能动!但凡有违抗命令的,杂家直接砍他的脑袋!”

“遵命!”太监们齐声回答。

王之心咽了口唾沫,迈步走上台阶。

正要拍打府门,被身后的马蹄声打断。扭头看去,两骑快马从同一个方向疾奔而来。

看来人的服饰可以分辨出一个是锦衣卫另一个是东厂厂卫。

他们分别来到王之心和吴梦明身边,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

王之心和吴梦明同时变颜。

“陛下遇刺了?”王之心木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再说一遍!”吴梦明也以为自己听错了,让传信的锦衣卫又说了一遍。

天子遇刺?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天大的新闻。

不,是天大的丑闻!

如果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些大臣和勋贵会把他们这帮负责皇帝安危的人活活碾死。

确定消息无误后王之心率先反应过来,他大喊道:“小的们,有人敢行刺陛下,随杂家前去抓捕刺客!”

“遵命。”

吴梦明抽出腰间的绣春刀举过头顶喊道:“锦衣卫!”

“在!”

“有贼人行刺陛下,据可靠消息,刺客就藏在定国公府上,你们立刻将那里死死围住,苍蝇都不能放走一只。”

“听到没有?”

“遵命。”

定国公府!

有死人?

勇卫营千总李左的手一抖,装着金锭的布袋悄无声息的掉到了地上。



唰——

乾清宫内,一片安静。

朝堂上的消息还没传到后宫,所有人都认为崇祯会亲自南下,没想到皇上竟然要留在北京守城。

这怎么可以!

太子朱慈烺虽然年少,却非常明事理,马上跪倒哭求道:“儿臣年幼,尚不能监国,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永王和定王也先后跪倒:“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其余众妃嫔见状也纷纷跪倒,“请陛下移驾应天府!”

“陛下,三思啊!”

眨眼间,偌大的乾清宫顿时哀求声一片。

“肃静!”王承恩得到崇祯的眼神后,声音颤抖着喊道。无论崇祯做什么决定,他都无条件支持。

这是他的使命!

嘈杂的乾清宫很快再次恢复安静。

“朕意已决!”崇祯冷着脸,不容置疑。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被身旁的周皇后伸手制止。没人能改变皇上的想法,尤其在这种时候。

“陛下!”周皇后向前迈出一步,声音虽然柔弱,语气却无比坚定,“臣妾要留在京师,与陛下共抗流贼!”

周皇后并非那种标准的古典型美女,古人多以肥为美,明朝时这个肥不是胖是结实的意思。周皇后身材稍瘦,皮肤如玉般洁白光滑。五官精致如画,穿着一身白色裙衫,流露出一股端庄典雅的国母气质。

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崇祯之前没怎么在意,看到周皇后如此美貌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

袁贵妃见周皇后不走,也向前迈出一小步说道:“陛下,女儿也不走!(周皇后为了争宠,只允许自己在崇祯面前称臣妾,其余妃嫔皆自称女儿。)”

她倒没有周皇后那般见识,只是觉得兵荒马乱的不太平,万一路上遇到流贼,或者负责护送的士卒哗变,她们这些女眷下场会很惨。

就算逃到应天府,也是孤独终老。

有什么意义?

与其承担风险,不如陪在崇祯身边,生死与共。

袁贵妃同样长得国色天香,姿色虽然比周皇后差了些许,但胜在年龄小。男人嘛,从始至终爱好都很单一,只喜欢年轻漂亮的。

崇祯没心思想这些,见两位爱妃都表明不走,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挥挥手说道:“王承恩通知仁寿宫,请懿安皇后收拾一下准备去往南京。”

懿安皇后是崇祯的皇嫂,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原配皇后。天启死后她被崇祯尊号为懿安皇后,原本住在慈庆宫。崇祯十五年朱慈烺大婚时,懿安皇后从慈庆宫主动搬到了仁寿宫。

“遵旨。”王承恩不敢怠慢,亲自跑去慈庆宫送信。

“其余人等离开,太子留下!”

众人不敢违逆,表情沉重的离开乾清宫。

不多时,乾清宫里只剩崇祯和太子。

崇祯看着朱慈烺目光复杂。

平白无故多了个大儿子,直接喊对方儿子会不会太嚣张?

“父皇!”太子朱慈烺叩拜。

崇祯想了想,问:“慈烺,如果北京城守不住,城破朕亡,你会怎么做?”

“父皇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佑,定能守住北京城!”

“别废话,回答问题!”崇祯有些无奈,这些古代人就会拍马屁,如果皇上都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护,那改朝换代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太子被崇祯的语气吓懵了,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不敢说话。此情此景,身为太子的他,说错一句话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既然你不知道,朕告诉你。”崇祯双手倒背在身后,帝王之气充满全身,“如果朕死了,第一时间不是替朕报仇。”

太子朱慈烺浑身一震,不解的抬起头:“父皇,儿臣不懂。”

崇祯没有立刻解释,而是说道:“决不能联合建奴抗击流贼,要先灭建奴,再灭流贼,”

“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可是父皇...”太子朱慈烺更加不理解了。

按理说,如果父皇死在李自成手上,朱家和李自成的恩怨会上升到家仇国恨的高度。

大明自开国以来便推崇以孝治国。

他举倾国之兵讨伐李自成,在天下人眼里便是尽忠孝之道,可以说名正言顺。

就算他不找李自成的麻烦,满朝的文武,天下的百姓能同意吗?

“没有可是!”崇祯恶狠狠的瞪着太子,怒斥道:“亡国可以,灭种不行!建奴一旦入关,你觉得李自成是八旗兵的对手吗?”

太子朱慈烺不说话,在他看来李自成既然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战斗力肯定不俗。辽东的建奴虽善骑射,但兵士加起来才十万人。

李自成号称五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建奴淹死。

看着朱慈烺不服的表情,崇祯恨铁不成钢。他脑子里装满了大明史,李自成的底细他门清的很。

先不提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有多少水分,里面至少五成乌合之众。

冷兵器时代精锐和乌合之众有天差之别。

精锐部队在士气上更加稳定,能够承受更多伤亡而不退场,在逆风情况下可以继续作战,甚至发起反冲锋。

李自成这些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荒野作战一旦陷入劣势,溃败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别说五十万,就是百万大军也是白搭。

他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最重要的原因是没遇到硬茬子。

打的也都是攻城战,很少野外作战。

八旗兵最擅长的是野战!

崇祯想了想,试图举例子说明:“你可知宁武关的周遇吉?”

“儿臣知道。”

“他只有几千兵马,流贼攻下宁武关伤亡近八万!”

想起周遇吉,崇祯又叹了口气。明末武将死的死,降的降,现在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宁武关本就易守难攻,流贼损失巨大也在意料之中。”朱慈烺不服气的说道。

呵!

崇祯终于明白,历史上的崇祯帝为什么不让太子单独去应天府。

他根本挑不起大明的半壁江山。

崇祯狠狠地跺了一脚:“你枉为一国储君,流贼善攻城守城,不善野战。面对建奴,李自成除非死守,否则会不堪一击。他胜了还好,如果败给建奴,北方会落到建奴手中,届时将给我华夏带来灭顶之灾!”

见父皇发怒,朱慈烺吓得不敢再说话,只能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良久。

崇祯眼神闪烁,叹了口气。

罢了,朱慈烺才十六岁,需要时间成长。

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时间培养这位大明太子了,只能想办法多给他安排一些能人志士辅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