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烨符存的现代都市小说《李烨符存结局免费阅读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番外》,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些人都算是郑畋老部下,让他格外失望。李业见到郑畋时这位老人到了长安城外,甚至已经换了甲胄,一副紫袍乌纱,却已然神情萧索。须发显得更加花白,身形佝偻见到李业前来,才勉强打起精神“子烨啊......”“相公,城中已乱,巢贼还在霸上,距此不过一日路程,听闻城中乱起,必然要杀回来,此处已然不安全,还请相公回凤翔暂守。”郑畋闻言,长叹一声“唉,悔没有听子烨你所言啊。”但李业倒是明白,这事其实很难算得上郑畋的责任毕竟郑畋就算想要约束唐军,也不可能。李业干脆单膝跪地,请命道“相公!长安局势恐怕已无可挽回,为今之计,还是先回到凤翔,稳住关中西面!否则一旦巢贼乘胜突袭得手,便是万劫不复啊!”这话是在劝说郑畋因为以李业对郑畋其人的了解,经过如此大起大...
《李烨符存结局免费阅读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番外》精彩片段
这些人都算是郑畋老部下,让他格外失望。
李业见到郑畋时
这位老人到了长安城外,甚至已经换了甲胄,一副紫袍乌纱,却已然神情萧索。
须发显得更加花白,身形佝偻
见到李业前来,才勉强打起精神
“子烨啊......”
“相公,城中已乱,巢贼还在霸上,距此不过一日路程,听闻城中乱起,必然要杀回来,此处已然不安全,还请相公回凤翔暂守。”
郑畋闻言,长叹一声
“唉,悔没有听子烨你所言啊。”
但李业倒是明白,这事其实很难算得上郑畋的责任
毕竟郑畋就算想要约束唐军,也不可能。
李业干脆单膝跪地,请命道
“相公!长安局势恐怕已无可挽回,为今之计,还是先回到凤翔,稳住关中西面!否则一旦巢贼乘胜突袭得手,便是万劫不复啊!”
这话是在劝说郑畋
因为以李业对郑畋其人的了解,经过如此大起大落的打击,很可能会存了死志。
所以他就是在向郑畋表示
事情还没完呢,长安的失败不等于全盘皆输,关中北面、东面,王重荣、李克用、李玄礼等大军已经抵达。
只要坚守住凤翔和京西藩镇,事情还有转机,届时四面围困住长安,黄巢坚持不了多久。
“可这边......几万人,不可能就不管不顾了吧?”
郑畋皱眉迟疑道
李业等的就是这句话
主动请缨
“末将所部建制尚全,愿留在长安西郊,接收溃兵,再往西行至凤翔,与相公会合!”
郑畋闻言感动
毕竟虽说对于李业而言,是为了壮大实力,但这其实相当危险,毕竟黄巢一旦打回长安,整个长安周边就都成了险地,届时李业一千多兵马,还不够孟楷等巢军大将塞牙缝呢,一个不小心,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但李业却是笃定,因为他清晰的记得,唐军攻入长安后陷入混乱,而巢军打回来以后,也没有好到哪去......
“这样,老夫提你为都知兵马使,再给你些空白告身,凡兵马使以下,可以自行任命!”
郑畋稍稍思索,便下了决断
他也不是优柔寡断的人,李业说得不错,当下之急,还是要先回去稳住凤翔,以免巢军回师后,乘胜攻打凤翔,届时京西沦陷,巢军就能以此堵住蜀中北上的道路。
届时正在蜀中的皇帝,假偏安也得变成真偏安了。
而是要能稳住京西,再继续号召联络各路勤王兵马,就算不能立马收复长安,也可先把黄巢围困在关中。
李业当即领命
郑畋看着眼前年轻人,长叹道
“挽救社稷,到底还是要你们这些新人,子烨,这数月之间,我将你连升三级,并非是因为偏袒于你,只是如此乱世,如尔这般识大体,明忠信的藩镇将佐实在太少了。”
“谢相公栽培!”
李业诚心拱手一礼
郑畋却是摇头
“非是老夫栽培你,而是我大唐需要你这样的人啊。”
“此番你也算第一遭作为军使,独立统领大军吧。你部可有军号?”
一般而言,在藩镇体系中,到了兵马使、军使这一级,便算作军头或者说小军阀了。
拥有自己的独立武装,便有了自己的军号。典型如历史上李克用的“横冲都”,杨行密的“黑云都”等等(这些大帅们审美都挺中二的......)
“还未有名,请相公赐下!”
郑畋思量后,言道
“尔为宗室,当忠诚王师,为国羽翼,以效其命”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
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
荣华富贵转头空,
恰似南柯一梦。”
诗曰:“救济生灵须圣主,保全民命靠英雄。
何时一点天瓢水,洗尽中原战血红。”
——《二十一史弹词·说五代》明,杨慎
-------------------------------------
大唐,乾符六年,夏,长安,平和坊
并不算宽阔的街坊内,人群耸动,声音鼎沸,街道两侧,数以百计的小摊小贩,叫卖不绝。
摊贩之间,十六七岁的少年郎,面上覆着一顶草帽,躺在地摊后面自己临时“发明”的简陋躺椅上。
口中无力叫卖
“草帽草鞋,质量上佳,童叟无欺啊......”
其实按照严格的大唐律法,这种民坊之间是不让摆摊的,商家市集应该集中于东西两市。只是这个年岁,朝廷纷争变换不休,地方战乱不断,藩镇割据,所谓律法,不过一纸空文。主持城内的太监们,巴不得你多摆摊,好收钱呢。
李烨听着耳旁喧闹,怔怔望着天空
乾符六年!
残唐之末,五代之初
所谓“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所谓“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
此时长安已经陷了三次,皇帝逃了三次。
这就是乱世啊!按照历史,还有不到两年,黄巢就要杀进长安,正式拉开残唐五代的血雨腥风......
军阀混战、血流漂杵、乱兵纵横,奸淫掳掠、杀人屠城,这是真的“吃人的年代”,物理意义上的吃人!别说你是老百姓,就是世家大族,也难逃破家灭门。
他已经来到这个时代数月了
李烨,父李颌,原是神策军小校,大概也就是个队副级别的小军官,管一二十人的那种。
两年多前,王仙芝、黄巢在濮阳起义,波及河南诸州,朝廷让宰相王铎领军平叛,按例会派遣神策军军士扈从。
经过几十年的堕落,神策军早已沦为长安宦官和权贵手中玩物,纨绔子弟们纷纷走门路避开。很显然,家道中落,没啥背景的李颌成为了牺牲品。王铎一介书生,哪里有平叛的本领,于江陵大败,弃军而逃,数万大军尽受屠戮,江水为之一红,李颌也不幸亡于此战。
只剩下孤儿寡母二人,母亲张氏本就病弱,一年后也相继病逝。只剩下刚满十七岁的李烨一人。
说起来,李烨一家是正儿八经的李唐宗室,论辈分,李烨应是太宗李世民第九世孙,属魏王李泰一系。
只是,此时距离太宗朝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王朝末年的所谓宗室,也就是个老百姓,大概从李烨曾祖父的爷爷那代,他们家没有半毛钱官职爵位了。(唐代宗室不是世袭罔替,要推恩的,一般四代以后就没爵位了,五六代以后庶支连宗谱都未必有。)
总的来说,他这个宗室身份,大概和刘备那个“中山靖王之后”半斤八两。
得,现在还开始“织席贩履”,更像刘皇叔了,好像论辈分,嗯,自己的确算得上当今天子的“皇叔”。
他前世是一个刚从警校毕业,工作不到两年的基层民警。
在一次意外发生的突然暴恐袭击之后,醒来就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
父母逝去后,李烨先是花了近半积蓄埋葬母亲,紧接着就不知道该干啥。
乱世将至,想要逃命,又该往哪逃呢?
“李三!你还敢在这卖草鞋?五爷前日言语,你居然敢不来!”
就在李烨盖着草帽,躺椅子上出神,原本熙攘的街道前突然传出惊声,本来还以为是买东西的,结果斜眼一看,却是几个老相识。
四个短打麻衣,手持短棍、长匕之类的汉子,正向着自己怒目而来。
李烨懒得理会,直接一挥手,仿佛没看见,随声道
“不买就滚犊子!”
那为首壮汉,诨名唤作张癞子的,原是京中宦官,董余义子,董五爷的手下,专门替主家干些见不得人的活,此番正是催债而来,哪里受得了一个半大少年这般态度?
直接挥起杯口粗细的四尺短棍,“咔嚓”几声,就把少年的地摊砸得四乱。
随后棍子呼啸便往李烨头上来!
此时四周早就围有许多看热闹的,但常住居民都能认出,动手的是董五爷手下,可不敢多管闲事。
在这年头的长安城里,若问声名显赫,或许能数出几家宰相,几家勋贵,但论何人能嚣张跋扈、无所顾忌。
这长安,还真就是太监的天下。
上则谋杀天子,废立皇帝,下则屠戮朝臣,勾连军将,与之相比,后世大明那些个八千岁、九千岁,也配叫宦官专权?
所以街道旁众人虽然围观,却无一人敢上前阻拦劝说,哪怕人人都知道,这张癞子向来作恶多端,以破家灭门为乐。
但那少年却恍若未闻,只是将覆在面上的草帽摘下
紧接着,原本看到那大汉的短棍已经快要打到少年头上,眼见便是头破血流的架势,围观的几个妇女甚至都掩面不敢继续视之。
却忽然听闻
“锃!”
犀利金戈之音响过
却是一柄刚出鞘的四尺横刀,刀锋就顶在那张癞子的喉咙前!
那少年竟是忽得从草席下抽出长刀,拔刃相向
“再进一步,杀了你。”
张癞子原本狰狞的面孔突然仿若石化,根本不敢再动分毫
只是强自壮胆,口中威胁到
“李三,你若敢杀我,五爷会放过你?有种就动手!”
言尚未落,却只觉脖颈初稍有凉意,血珠滴落
那雪亮横刀轻轻滑动半寸
张癞子再也不敢出声
少年盯着他眼睛,不屑笑道
“你小爷我现在无父无母,了无牵挂,杀了便杀了,最多不过一死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旁观的人群看到这一幕都呆了
街坊间相熟的人倒是没太多奇怪,这李三本就是平和坊有数的“恶少年”,十一二岁就跟着年长孩子到处打架,现在父母双亡,没人管束,自然是更无惧无畏。
“恶少年”或者说“轻侠”,本就是汉唐之时,关中最为常见的社会团体之一。
汉唐之时,民风彪悍,重武尚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言不合,拔剑杀人之事屡见不鲜,不然真以为李白的《侠客行》是凭空而来?这就是唐代普遍的社会风气。
就在二人对峙之时,街道另一侧才传来声音
“何人斗殴?还不快快住手!”
原来是巡查街坊的“不良人”,为首的也是个十七八岁,高大青年,手按横刀,皱眉而来。
那双盖住眼睛的浓眉,尤为显眼。
所谓不良人,当然不是后世艺术作品里的什么特务机构,唐代特务机关另有其名,而不良人,职责是“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
翻译翻译:协警、城管,没编制的那种
张癞子看到是不良人,顿时大为松气,连忙示意
但怕李烨动手杀人,故而又不敢出声
只期望这几个不良人,能帮自己脱身,并且拿住眼前的小贼
却没成想,那浓眉青年却是直接让左右,把自己手下三人全都缴械!
然后才看向执刀少年,口中淡然道
“行了,杀了他也不顶用,董五照样能找其他人,没意思。”
少年闻言瞥了一眼早已战战兢兢的张癞子
缓缓点头,然后收回刀刃
还没等张癞子松懈下来,却是“砰”的一声,迅速被对方反手用刀背抽到在地,满嘴是血,恐怕牙齿没了好几颗。
然后少年冷言
“滚吧!”
......
在围观人群指指点点的议论声,和张癞子等人匆忙离去的脚步后
李烨恍若未闻的收拾起地摊
“今天是卖不成了......”
那浓眉青年遣散了两个跟班,然后也帮起忙来
青年名唤符存,河南人,是个这时代标准的游侠,前两年游历关中,现在于长安城里当不良人“打工”。
不良人作为衙门里的无编制打工仔,主要就是由这些游侠或者街面上混混兼职。
作为警校毕业的基层干警,前世李烨的格斗技巧就不错
重生后李烨发现,自己这具身体虽然才十七,但力气却颇为可观
更为惊喜的是,他前世在大学里就迷上了弓箭,还为此参加了体队,成绩相当不错。而现在他发现,自己这具身体,对于此道极为精善,无论是专注力还是反应速度都快于常人。
他前世是个历史爱好者,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马上就意识到在这个时代生存的第一依仗。
刀把子
在残唐五代乱世,没有什么东西比武力重要
可他虽然善于弓箭,却短于兵刃搏杀,毕竟在前世,哪怕是军警,也很少用到刀剑之类,更别说马槊之类长兵器。
他也是因此认识了符存
当时李烨刚刚埋葬母亲,家中财货短缺,把父亲生前所用两副弓中一副叫卖。
符存路过,兴许是为了砍价,就对这一石强弓的可靠性发出质疑。
然后,他就目瞪口呆的看着李烨张弓对着五十步外不到碗口粗的小杨树,连发九矢,具皆命中。
二人遂为好友
符存让李烨教他射艺,而李烨也需要一个兵刃老师,教他使用这些不太熟悉的兵刃。
这年头能打的武夫不少,读书明理的文人也不少
但能读书明理还能打武夫,可就真不多了。
两人俱是此等人物,相谈甚欢。
符存帮着李烨收拾完摊子,问道
“董五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理?不可能就这样等着人家上门吧?”
董五虽然说是太监董余义子,但实际上,其实就是帮着董余在长安城内敛财做脏活的。
晚唐宦官跋扈不假,但太监内部也要分三六九等
如董余,为神策左军孔目官,在宦官的权力体系中,大概只能算中层,三四十名开外的那种。
李烨虽是宗室余脉,却早就落寞,几代人前就出了宗谱,所以其父才会变成牺牲品。而本来作为神策军将校,阵亡之后应有抚恤,但董余作为管后勤的孔目官,不仅吞没了李烨亡父的抚恤,还趁机以他父亲曾在江陵向军中“借贷”为由,索要李家仅剩的二进宅院。
这宅子本是李烨曾祖留下的,那时候李家家境尚佳,所以算是此时李烨手里最值钱的家当了。
而董五便是其七个义子之一,这年头,宦官和武将都热衷于认义子,来达成某种主仆关系,其实就是亲信的意思。
李烨把四尺横刀收鞘,而后回应道
“你觉得呢?”
符存审毫不迟疑
“杀了”
“杀谁?”
“董五”
李烨闻言,丝毫没有惊奇的表情。相识数月,他早已了解,这厮就属于胆大包天的那号人物。
但是,李烨细细想来,还真是个办法
符存更是接着道
“我知道你本来就打算出京,这些天又是变卖家具,又是在这摆摊,想凑钱是不?”
“正好我也要走,长安待着没意思,我欲往河南投奔河阳节度使,去军中打拼。”
“既然如此,你不若和我一起去!咱们临走前,把那董五剁了,改名换姓,直接出京!”
面对符存这个颇具诱惑力的提议,李烨还真越想越绝对可行
归根到底,之前还是他那现代人遵纪守法的潜意识,与这个乱世融合之后,还没有完全适应。
宦官很了不起吗?又不是神策军中尉或者枢密使,区区一个孔目官的义子罢了。
杀了也就杀了,兵荒马乱的,往那些个节度使地盘一钻,能奈我何?
李烨与符存分别,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
看着正堂内,悬挂着的,自己父亲遗留下的强弓
他家这一支,中落后,自他曾祖父开始,就在神策军中供为小校。
故而家中却是弓刀俱全,只是战马之前跟着父亲在江陵没了。
他从来到这个世界的几日后,就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离开长安!
这既是出于黄巢之乱历史预见的判断,也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想要活下去,活得安稳,什么最重要?
钱财、粮食、官爵?都不是
关键是兵马!没有兵马,哪怕你是皇帝,照样难逃一死,有了兵马,哪怕你是贼寇匹夫,一样能问九鼎轻重。
长安是宦官和世家大族的地盘,自己想要混出一支保命的队伍,根本不可能。只有跑到边军、藩镇去,才有机会。
次日天一早,李烨便佩刀负弓,找到符存居处
“符兄你说得对,我欲杀董五,而后出京!”
一见到其人,李烨开门见山,直接道
符存当即豪爽大笑
“这才是大唐男儿行事!”
“税捐?那唐将脑袋被驴踢了?”
细石会看着眼前来报信的族人,先是愣住良久没反应过来,接着才不屑笑道。
大帐内其他族人均大笑起来,一副欢快的气氛。
宥州,长城北侧的河套草原
聚集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党项部落
多者有数千户,少者也有百余户。
细石部落是数十年前,党项八部之一,细封氏分出的小支,一直在怀德堡和归仁堡之间的草原游牧耕种。
经过几十年繁衍,已然壮大到了六百户,在党项诸部中,算是中游水准了。
从乾符年间之前,他们就没听说给唐军缴纳捐税这回事,毕竟眼下连宥州刺史,都还是党项人拓跋思恭担任呢。虽然拓跋氏和其它几部关系不太好,但对这种事情也是默许支持的。
更何况,怀德堡有多少唐军?
一百?两百?
只是自己细石氏,就有三百步骑!
缴纳捐税?自己没找唐军要上贡就算不错了吧。
帐中七八人,都是一同聚餐饮酒的族中头人
此时也是各自打趣嘲笑
“听说那怀德堡新来十将,连二十都不到,也不知还是不是个雏!”
“哈哈”
众人俱皆欢笑,桌上酒杯横洒,就连细石会本人也是不以为然,依旧饮酒不停。
只是让身旁的党项女子给自己斟酒不停
这银质酒盏、酒具可是前年他从盐州汉人大户劫掠而来,珍视不已。只可惜一同抢来的小娘去年上吊死了,只得让个党项侍女充数。
只在这上下欢愉,权当有人放屁之时
帐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细石会刚皱起眉来,起身欲呵斥,那帐帘已经被掀起
“族长,打来啦!唐军打过来啦!”
众人一时无言
而后轰然
“怎么可能?”
但还没等他们表达自己的疑惑,外面发生的事情已经回答
冲天喊杀声,兵刃交错声,箭矢以及火焰燃烧爆裂声,迅速传开
还有那明显是汉话的嚎叫
“杀贼!”
“到底怎么回事!”
细石会再也没有刚才的从容,方斟满的酒盏慌乱中洒了一身,恍若未觉只是揪着报信者衣领,面色苍白喝问。
“小的不知道啊!那些个唐人太狡猾,好几十骑兵都穿着咱们衣服,突然冲进来,后面还有好几百步卒,个个都跟夜叉似的!”
细石会仓皇之下,勉强稳住心神,大声呵斥帐中头人各自约束部署,勒令族中青壮迎战。
此时正值傍晚,党项人生火做饭之时。
二十多员党项装扮,内衬甲胄的唐军骑士突然冲入,烧杀放火
紧接着,就是唐军步卒大队密集阵型
杀声动地,火光滔天
一身膻腥味浓重的羊毛袄子下,李业勒马持弓
胯下骏马,不断在人群和帐篷间穿梭
“嗖嗖”
任何敢拿起武器的人,无论老幼,在他眼中都是靶子
待冲杀回到步兵队列前,浑身染血的符存审握刀拱手
“子烨,基本已经定了!那细石会带着几个头人负隅顽抗,已经让三弟带着秦彦、赵岳他们堵在大帐前!”
李业看着傍晚暮色下,火光映天,微微颔首
“男丁凡持兵器者杀!但有抵抗者,不留俘虏。”
就在昨日,李业了解到细石氏是怀德周边最大的一股党项部落。由于这支党项人多次劫掠周边,故而当地汉民百姓最为了解。
其部经常在此处袭击盐州北上商队
今日下午,李业就让符存审带着李弘义、秦彦部假扮商队,吸引一支党项人,随即击溃全歼后,夺马、换装,拷问俘虏,行军三十里,飞速奔袭细石氏驻地。
对于部下的表现,李业还是颇为满意的。
诸部当中,自己三兄弟直属的最为精锐,其次为秦彦,李弘义和霍兴、姚长奇部则居其末,此战伤亡,主要也是出现在这三队。
-------------------------------------
哪怕是在过往的战斗中,边镇唐军对党项、回鹘的战力比,往往也达到一比二以上。
在这个时代,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真正能对唐军威胁的,其实也就只有吐蕃,以及更遥远的大食。
只可惜,大唐军队主要精锐和注意力,大都不在外部。
李业三百唐军,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有六百多户人口的细石氏,彻底击垮。
斩首二百三十五,俘虏九百余,其他还有大量散落余部逃窜,毕竟唐军人数不占优,无法做到全歼。
但自身伤亡仅三十九人,十七人阵亡,而细石氏的族长细石会,还有几个主要头人均已授首。其部落已经没有再聚集起来的可能,那些散落在外的余部,大概率也就是被其他党项部落兼并。
李业倒不担心,甚至说,这样的话,可最快速度,把自己这一夜“丰功伟绩”传播周边全部部落。
怀德军的威名,就此竖立!
当然,此战最直接的成果,还是缴获
马一百九十余,牛二百,羊二千三百余,皮毛无算。
还有细石会以及几个头人,大概是以前劫掠而来的百余贯钱,八十匹绢,金银十数斤,这些比起牲畜来说倒只是添头了。
李业倒是慷慨,当然,也不能不慷慨,毕竟战前自己许诺过的。
除了马匹不能分,其余均大举赏赐。
只是以往赏赐军士,大多用铜钱或绢帛,这两个才是大唐朝的通行货币。
而此时缴获,基本都以牲畜为主
李业也向所有军士表明,如果愿意要牲畜的,可以直接拉走,如果执意要钱帛,那就先向盐州、夏州变卖,换成钱帛。
至于缴获的那些铜钱、布帛还有金银,一点不留,全部用于抚恤阵亡伤残将士。
军士们都能理解,这还是李业这大半年,苦心经营的信任在起作用,本地出身将士大多选择牲畜,而外地来的更倾向于钱帛。
还是老规矩,兄弟三人亲自出面,召集全军军官,当着所有军士面,一一细数宣读各自斩获军功,如有异议,当堂质询。
然后分配奖赏
分完以后,还剩下八十头牛,九百头羊,以及全部马匹。
至于缴获的甲胄、兵械等,虽然质量大都不佳,但按照规定,也不在奖赏之列。
李业从马匹中精选出四十匹可供骑乘,肩高足够的,作为战马使用。
边镇军士大多会骑马,但距离骑兵还需训练,这个任务李业交给符存审负责。
而杨师厚那边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九百多号俘虏,其中六百女子,一百多孺子,以及两百男子。
倒也不稀奇,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逃出去的,大多是青壮。
如何处置这些俘虏?杨师厚每天都得带着上百人看押。
对此三兄弟商量了许久,最后决定
军中未有婚配的,可以分予女子,当然,要折扣部分奖赏。
剩下的,和男丁一起,贩卖盐州或夏州,那里有不少商贩收,专卖关中为奴。
李业虽然对这种行为有些反感,但身处此时,身处此地,自己就没有其它选项。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关于那一百多童子,但凡其母在俘虏中的,必须跟其母一同买卖。
其实是李业多虑了,相较于女子,这年代的边镇百姓,也热衷于收买男女儿童。
作为家生子,可以培养为未来劳动力。
缴获丰厚的怀德军,大胜而归
沿途数不尽的俘虏以及缴获,让许多百姓围观,指指点点。
自乾符以来,宥州三堡的唐军就很少能对周边党项部落下手了。
当然么大多数汉人百姓还是高兴,或者说冷眼旁观的,毕竟他们也饱受其苦。
但很快,李业当众宣布的另一项决定,却立即引发了所有人欢呼
“自即日起,怀德周边大小村镇,捐税只取其半!”
不止如此,李业还拿出缴获剩下的牛羊,表示可以用低价售予周边汉民。
对细石氏的突袭,以及随后的灭亡,很快传遍周边百里
附近众多党项部落,再也不敢把李业这支唐军不当回事了。
然后,李业再亲自领着步骑甲士,一一上门要求缴纳税捐。
并且以往年均未缴纳的名义,要求一次交清三年。
此时刚好入秋,正是草原牲畜肥美之时,怀德军可谓是盆满钵满。
数以千计的牛羊从中转手,运往各地,闻讯而来的夏州和盐州商队,挤满了军堡门前。
按理说,宥州除了怀德堡外,还有归仁、延恩两堡。
他们此时应该羡慕,乃至一一效仿,或者向李业恭贺才是。
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其余两堡听闻消息,顿时惶急,连忙派人让李业收手,见李业已经“酿成大错”,更是做出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表示要上告宥州刺史和节度使,表示“血别溅我身上”。
在他们看来,李业不知是哪里来的傻子
以前他们不敢打,是因为打不过吗?是没想过吗?
党项又不是只有几百户的小部落!
就说细石氏,乃是八部之一的细封氏分出来的。
李业这么做,一旦有近万步骑的细封氏找上门来......
而明明距离不算远的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奇沉默的态度,也让人感到害怕。
但是很快,细封氏和拓跋思恭,还没找上门来呢
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已经从南面传来
广明元年九月
黄巢大军度过淮河,攻入中原,东都危急
十一月
洛阳沦陷!
黄巢大军,正式向关中挺进
潼关危急,长安危急!
李业站在怀德堡,按刀眺望草原星空
身后,刚刚收到消息的诸将佐,宛若炸了锅般七嘴八舌讨论着
时代的序幕,拉开了!
一旁旁观良久的李振、敬翔二人,见状也是心中思虑良多
敬翔不禁侧身对好友低声叹道
“此子,有王霸之才!”
李业到底有无王霸之才暂且不论,但咸阳桥战后,效节军一下子,就变成了长安以西,整个关中西北部最有战力的藩镇势力。
虽然此时,战后清点完伤亡,效节军仅有两千八百多能战军士。
可李业坚信,此时的两千八百多人,反而比之前那三千五战力更强。
至于人数,扩编就是了!
反正黄揆死了以后,黄巢在东边的主力,黄邺、朱温等人没有回援之前,都是没法染指京西的。
李业有大把的时间兼并地盘,扩充队伍。
他显然已经不满足于控制咸阳一地了,倒不是贪心,而是因为既然要扩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地盘来养。
如果他记得不错的话,黄巢入长安后,与唐军之间的战争先后延绵长达三年
这才半年都没过去呢,持久战还在后面,必须先找一个落脚地。
于是乎他派遣敬翔、李振,前往奉天(今乾县)、醴泉(礼泉)接管府库衙门,当然,他的图谋不止于此三县,而是北面的邠州,邠州作为邠宁镇的核心州府,又在京畿之侧,是相当富庶的。而程宗楚、唐弘夫死了以后,邠宁、泾原两镇节度出缺,邠州局势混乱,只剩少量残兵驻守。
不过此时,李业又深感自己手中人才不够用,武将虽多,但能帮忙打理地方政务,钱帛粮草,征收捐派,又能稳定人心,知道怎么对付那些地方豪族,和升斗小吏的经济之才,却太少了。
得到两敬翔、李振,就按着往死里用,二人现在都是身兼数职,当然李业也不亏待,工资也发几份的。
而现在,原先一县之地马上就要扩张数倍
于是乎,李业就在西逃聚集于咸阳的长安士民,和本地士民间张贴告示,表示临时聘用二十名文员,用以参赞庶务,虽然暂时没有官职,但俸禄照发,甚至有奖金,并且只要表现合格,可以上报朝廷补发告身。
有了这二十人,加上部分留下还没跑路的本地官吏,基本也就够用了。
这事,当然还得敬翔、李振负责,最后只得让李振先去醴泉接管衙门,敬翔留下招人。
没成想,这告示才张出去没多久,就有大鱼上钩了。
“韦庄?”
李业从敬翔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先是有些楞,然后反应过来,这不写诗的那位嘛,《秦妇吟》,就“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这句诗的出处,就是人家写的。
印象中,其人好像在五代十国当过宰相(其实是前蜀政权的丞相),既如此,应该还是有本事的。
于是就向敬翔问道
“你试过了?能力如何?可堪大用?”
李业招人当然不是啥歪瓜裂枣都要的,他让敬翔临时出了些题,当然不是诗词歌赋啥的,又不是科举,就考些数算,钱粮载计的功夫,以及一些常见庶务,能写公文告示。
答出来再面试后,就可以用了。
但敬翔却是摇头,问道
“将军真不知韦庄是何人?”
李业有些疑惑,莫非此时的韦庄,已经是有名的大诗人了?
当然不是啦,敬翔见李业是真不知道,就解释
“将军可闻长安民间有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氏自汉代起,就世居京兆,汉时便有三世三公,到了我朝,前后共出宰相一十七人!”
说到这里,李业就明白了
人家是关中大族的子弟,简单来说京兆(即长安)最显赫的两家世族,韦氏、杜氏,杜氏就是杜牧一族,而韦庄,他曾爷爷也很出名,叫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那位,玄宗朝宰相。
当然,最关键的倒不是他韦庄名门出身,自己就得多重视,这都什么年代了?世家大族有屁用,关键在于,韦氏和郑畋、郑洵的郑氏不同,人家是关中大族。
也就是说,他们家,在李业现在盘踞的地方,乃至于他即将要取的邠州,都很有名望!
这不就能用上了嘛!
李业当即明白了敬翔的意思,二话不说,直接起身,亲自去见韦庄,所谓千金市马骨,总是要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来。
但敬翔却是挡在他的身前,严肃阻止
李业不解
敬翔问道
“将军欲为韦氏鹰犬乎?”
李业不屑笑道
“韦氏有何本事,敢让我做其羽翼?”
敬翔便立即道
“既如此,是韦氏从将军,而非将军从韦氏!”
李业明悟,躬身向敬翔致谢,然后反身端坐在案,敬翔这才出门去唤韦庄参见。
这就是对待不同人才,所该采取的态度了。对于敬翔、李振这种出身一般,没有得志的人才,礼贤下士,当然是好的,能收拢人心,让人家感谢你的看重。
但对于韦庄这种出身大族的人而言,就是另一回事了,你要是还玩那一套,人家还以为你怕他的身份,想要巴结呢!
反而应该摆足姿态,表示,我李业有没有韦氏帮忙,都能在此站稳脚跟,无非时间长短,而你韦家要是没了效节军庇护,明天就得被黄巢细细的剁成臊子。
过了没多久,李业就见到敬翔引着一名四十出头的中年文士进来。
在李业想来,对方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又是名门望族出身,大概应是有些傲气的。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眼前这个中年人,胡子拉碴,袍服破旧,眼看就是流亡颇久了,见到李业竟是就直接躬身下拜
“学生见过将军!”
李业不过十九,对方却已经四十多岁,自称学生,可见姿态之低。
待交流后,李业方知道,对方在战乱中,已经和家人兄弟走散,身边只剩下一个忠仆,此番西逃路上又染了病,幸好被符存审带兵接应西逃士民时所救。
既然如此,李业也就不再客气了,直接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韦庄能暂代京兆府判官,利用韦氏在京畿关中地区的声望,帮他压住那些地方大族,同时协助咸阳、醴泉、奉天诸县征发钱帛、徭役。
看起来官大,其实就是借他一个名义用而已
韦庄当然不会推辞,毕竟他原本也就是准备考进士的,还没考上,现在先混一个藩镇资历也不错。
安排好了韦庄,李业又在敬翔协助下,把二十名新任临时官吏,都一一分派。
然后又任命敬翔为邠州司马,开始了自己兼并邠州的方略
首先第一步,还是要继续扩充人马
咸阳桥战后,缴获了大量军械,再武装三千人都是够的,武器问题倒是不用担心。唯一缺的就是弓箭这一类消耗品,且损坏军械也需修理,李振已经开始组织三县工匠打造。
李业让杨师厚带人,把之前俘虏的三千多巢军和民夫聚集起来,拣选其中体格健壮者,充入军中,得一千五百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