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环林黛玉的其他类型小说《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红楼小郎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因贾府有公共的大食堂,府中人的饭菜每日都是小丫鬟从大食堂取的,当然有些院子中也有小食堂,菊香院就有一个,只是有时贾环嫌费事,仍让彩云取大食堂取饭。贾环和贾琏二人一起出了菊香院,因是贾环做东,所以贾环早早就让赵国基套好马车候着了。贾琏带贾环到了他平日里常来的一家酒楼,贾琏知道贾环去年分红得了两万多两银子,也不跟贾环客气,便点了一桌子好菜,然后又叫了一小坛子大乾天酿。这酒楼中一小坛天酿大约是二斤的样子,却要价三十两银子,整整多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这酒火到了何种程度。贾环穿越以来也是第一次在这种高档的酒楼吃饭,这雅间环境又好,在二楼靠窗的位置,视野也好,还有就是有些饿了,不由食欲大增。不一会,一盘盘菜就开始端上来了,二人便开始推杯换盏,吃...
《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因贾府有公共的大食堂,府中人的饭菜每日都是小丫鬟从大食堂取的,当然有些院子中也有小食堂,菊香院就有一个,只是有时贾环嫌费事,仍让彩云取大食堂取饭。
贾环和贾琏二人一起出了菊香院,因是贾环做东,所以贾环早早就让赵国基套好马车候着了。
贾琏带贾环到了他平日里常来的一家酒楼,贾琏知道贾环去年分红得了两万多两银子,也不跟贾环客气,便点了一桌子好菜,然后又叫了一小坛子大乾天酿。
这酒楼中一小坛天酿大约是二斤的样子,却要价三十两银子,整整多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这酒火到了何种程度。
贾环穿越以来也是第一次在这种高档的酒楼吃饭,这雅间环境又好,在二楼靠窗的位置,视野也好,还有就是有些饿了,不由食欲大增。
不一会,一盘盘菜就开始端上来了,二人便开始推杯换盏,吃喝起来。
贾环是走科考路子的,本来与贾琏不是一路人,但贾环应该本身是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待人处世的感觉让贾琏很是喜欢,所以二人渐渐就成了无话不聊的朋友了。
这一顿酒二人一直喝到快傍晚末时,也就是下午三点左右,方才罢休,期间二人一坛子就喝完了,贾琏又叫了一坛子,这顿饭花了贾环快一百两银子,当真是奢侈了。
出了酒楼,赵国基忙赶着马车过来了,将二人扶上马车便回了荣国府。
彩云见贾环喝的醉醺醺的,忙给贾环宽衣解带,把身上擦洗一番,贾环便倒头睡了。
贾环这一觉睡到第二天的中午才醒,这是他穿越来头一次睡这么久。
贾环计划等踏青回来后就开始认真准备院试,虽说县试案首是必点秀才的,但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举之路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大后天放榜,贾环打算今明两天将出去游玩的准备工作都做好。
这个时代已经有帐篷了,只是不像穿越前都用来野外露营用的,但效果大同小异。
贾环让赵国基在城里寻了两顶帐篷,又备了些柳枝,准用来串羊肉串,又让彩云备了些小薄饼,一些小葱段,想着像前世淄博烧烤那样,一夹一拽,一口小酒,那滋味,想想都美滋滋。
还有炉子,桌子,水壶等等,皆是让彩云暗暗备下了。
贾环感觉准备差不多了,只有肉类和蔬菜因保鲜问题还没有买。
想着也该去跟宝钗和迎春说下,至于惜春,就看她每次来菊香院都想彩云带她出去玩,这种事,估计高兴都来不及。
贾环从梨香院边上的角门进了大观园,过了一个小桥便是蘅芜院,如今正是春天,园子里一片柳暗花明,生机勃勃的景象,真像是一方优雅宁静的小天地,贾环都有些羡慕宝玉了。
贾环敲了蘅芜苑的门,开门的是莺儿,莺儿见是贾环,便笑着说道:“自打我们姑娘搬进园里,三爷还是第一次来呢,我们姑娘可是常抱怨”。
贾环没想到宝钗还抱怨过他没有来串门,不觉心里有些愧疚,人家可是来来回回去了菊香院好多次了。
贾环尴尬一笑,只得说道:“跟你们姑娘说,以后会常来串门”,莺儿便开心的领着贾环进了院子。
王婆子见贾环要请王熙凤过来,心里有些惧怕起来,如今王夫人不怎么管事了,府中大小事务都是王熙凤在管理,整个荣国府上下就没有一个管家婆子、丫鬟不怕她的,想到王熙凤那雷霆手段,王婆子的腿都有些颤抖了。
他见司棋就要出门,忙上前抱住司棋的腿,说道:“姑奶奶,你就饶过我这一次吧”。
司棋刚刚已经被王婆子气坏了,本不想饶了她,奈何这时候迎春说:“他到底是我的乳母,教训一下就是了,何苦再叫凤姐姐来?”
王婆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个劲的央求迎春,银川本就是心软的性子,又见王婆子哭得凄惨,便心软下来。
贾环却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原著中说,这个王婆子将迎春的首饰偷去赌博,并不是只有一回,欺负迎春是庶出,有性子软,每日里在迎春处像个霸王一般。
但迎春既然开了口,贾环也还是要尊重迎春的选择,便上前踩着王婆子的胸口说:“见离两日内将二姐姐的首饰还回来,以后不许你再进二姐姐的院子,如若不然,我便告到老太太那边去,拼着我这脸面,也要将你赶出去,不信的话,你可以试一试”。
王婆子见贾环戾气十足,且被一只脚踩在胸口,他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子,登时便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地道:“是是是”。
贾环见状,便说道:“都滚出去”,王婆子和他的儿媳妇便灰溜溜的走了。
这时,迎春和她的几个丫鬟,还有宝钗看着贾环的眼神都有些崇拜了,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担当的男人对女人的引力还是很大的。
贾环对司棋说:“以后再有人欺负二姐姐,你只管来菊香院寻我”,司棋忙应了下来。
贾环的一席话,让迎春瞬间就泪眼婆娑,连带着宝钗看贾环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司棋见大家都在外面站着,便将众人引到屋里面喝茶,贾环对迎春说:“二姐姐,今天我和宝姐姐来,是想请二姐姐带着惜春后天一起去城外踏青,东西,我那边已经收拾好了,到时候来接二姐姐就好了”。
迎春听了,便说道:“都听三弟弟的”,贾环和宝钗又在迎春处坐了一会儿,二人便回去了。
今天是府试放榜的日子,贾环和上次一样,没有吃早饭吃就坐上赵国基的马车看榜去了。
等贾环到了考院门前,榜下已被堵的水泄不通,贾环和赵国基二人合力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
贾环知道自己必定可以中榜的,就从第头开始看,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只见榜单上赫然写着“第一名,江宁府贾环”。
贾环瞬间就被惊喜所笼罩,没想到自己府试又中了案首,如果自己院士还是案首的话,那就能集齐“小三元”这种传说中的荣誉了。
贾环和赵国基在喜悦中又从人群中挤出来, 此时贾环心满意足,他让赵国基将马车赶到上次吃早餐的地方,跟上次一样,点了豆浆、油条和两笼包子,就着咸菜,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因为贾府上次报喜给的赏钱多,所以报喜的人看到这次府试贾环又中了,而且还是整个江宁府的第一名,想来这次赏钱更不会少,就都一窝蜂的朝贾府去了。
就在贾环同赵国基吃早餐的时候,贾府的大门前已经吹吹打打地聚集了很多报喜的人,每个人都喊着:“恭祝贾府少爷府试高中江宁府第一名”。
赵姨娘今日起了大早,寅时就去了小厨房给贾环安排早饭,早早就让小鹊送去了菊香院。
贾政这一天也早早醒了,心里有些踌躇,近日贾府的子弟中终于又有一人参加科考了,这个人还是他贾政的儿子,这让他心里多了几份念想。
贾政想,贾环这次县试有夏言之前的评价,想来是不成问题,科举之路开头艰难,贾环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又有名师教导,贾政心里对贾环多了许多期待。
王夫人昨晚的的话,贾政还是听进了一些,心里盘算着给宝玉请个先生。
宝玉年纪也不大,自幼聪明伶俐,想来这二三年也能下场一试,自己两个儿子如果都能考取功名,光是想想就浑身得劲。
贾环吃了小鹊送来的早饭,拎着考蓝就出了门,赵姨娘昨天给他准备的东西是一件都没有带。
出了菊香院,贾琏已经在门外等着了,贾环也没想到贾琏会亲自来。
忙上前道:“还劳烦二哥亲自过来,弟弟自己过去就好了”。
贾琏道:“如今这东西两府只有你这一位科考的读书人,二哥可得来沾沾文气”,说着便上前接过贾环的考篮,二人一起进了马车。
马车一会就到了考院前停下,此时院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考生。
此时,时间还没到,考院的门还没有开,只有一些衙役在维持秩序。
贾环对贾琏道:“琏二哥,我去寻作保的人,好拿牌子,二哥先回去睡个回笼觉”。
贾琏道:“无妨,左右今日也无事”,便让马夫将马车赶到墙角处,坐在里面闭目养神。
贾环下车后拎着考篮,找到了师兄夏敬承的同窗,二人一起去排队取考牌。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只听一声铜锣响,考院的大门咯吱咯吱的开了,一声吆喝传来:“考生进场”,贾环领了考牌便随大部队进了考院。
院门口的兵士见贾环神情自若,不像是有夹带的,只搜了考篮、衣领、衣袖等要紧处,便放贾环进去了。
贾环进了考院,见考院中间只有一个大水缸,别无他物。
考院周边是一大圈考舍,小小的一间间,正门对着有一处搭好的棚子,正好可以看到整个考院的情况,想来是主持县试的县官之处。
进了考院,分了考舍,幸而没有分到屎号,这让贾环觉得很庆幸。
过了一会后,一位军士举着牌子上面写本场的考题:“是故学为君子者,莫大于致知”,一面四处游走,一面大声诵读。
这是《大学》中的一句,意思是:对于那些想要成为君子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会这些知识。
这个题目属于常规题型了,贾环在老师夏言家中就做过这篇文章,并且还得了夏言的修改。
所以贾环此时胸有成竹,下笔有如神助,飞快的写了起来。
县试的要求是一篇文章大概七百字左右,一般不得超过,所以贾环很快就打好了一篇草稿。
虽然是草稿,但贾环也写得极为认真,不敢错一个字,这是夏言教他的。
草稿写完后,贾环又从头细细读了一遍,看看有无错别字和犯忌讳的地方,这个极为重要,贾环看了皆没有问题,就开始往试卷上抄录了。
贾环将试卷铺好,用的是宝钗送他的胡笔,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抄录起来,抄录完后,贾环又确认了一遍没有犯忌的话,便招呼考院内的衙役交了试卷。
衙役将贾环带至主考官处,将贾环的试卷呈了上去,本次县试的主考官为江宁县令郭淮。
郭淮见贾环十分年轻,且第一个交卷,便起了好奇之心,便看了贾环的卷子。
只见卷子的字迹极为工整娟秀,已然是入门了,又见贾环的文章,行文流畅极有见解,颇有前任阁老夏言的文风。
因夏言极受当今士林之人推崇,郭淮也是读了许多夏言的文章,一下子就对贾环的好感多了起来。
郭淮点了点头,对贾环说道:“县试这一关你算是过了”,贾环闻言大喜,忙大礼拜道:“多谢大人提点”。
郭淮见贾环年纪轻轻,又一表人才,顿时爱才之心更甚,便说道:“仁者处斯世,久思有以易天下,如何破题?”
贾环思索一会,道:“因污隆而起变化,无可无不可也”,郭淮笑道:“善”。
又说:“夫学于圣门者,皆以仁为本,如何破题?”,贾环答道:“三子者今之所能若是,后日之进未已也”。
郭淮抚掌大笑,说道:“大善”,郭淮左右督考、提学等人都笑着祝贺道:“恭喜大人得一良才”。
郭淮又对贾环说道:“你且去吧,认真准备府试”。
贾环恭敬的行了一礼便退了出来,待贾环出了考院,见贾琏还在马车内,便说道:“琏二哥,弟弟考完了”。
贾琏见贾环是第一个出来的,还以为出了什么状况,便赶忙问道:“三弟,考的如何?”
贾环笑道:“托琏二哥的福,郭淮郭大人已当场点了弟弟,可以准备府试了”。
贾琏惊喜道:“好,好,咱们先回去,等两日后咱们去吃酒庆祝一番”,贾环进了马车,与贾琏一起回荣国府去了。
今日贾政心里念着贾环县试,早早便下衙回了家,待贾环进了菊香院,就有贾政派的小丫头在院里守着,见贾环回来,便对贾环说:“三爷,二老爷说三爷回来了,便让三爷去老爷书房”。
贾环听闻贾政叫他去书房,放下考篮等物,便往贾政的梦坡斋去了。
进了梦坡斋,贾政便问贾环考得如何,贾环便将主考官郭淮已经当场点中他的事情告诉了贾政。
又说道:“父亲,儿子已经了已准备府试了”。
贾政听贾环说已被当场点中了,高兴到几乎老泪纵横,兴奋说:“快将文章默写出来给为父看看”。
贾环便坐下将今日县试所写的文章细细默写下来递给贾政。
贾政接过看了,果然是文采斐然,某些地方令人拍案叫绝,喜道:“这样的文章当没问题的”。
贾政看贾环气宇轩昂的站在自己面前,眉宇之间竟有些英姿勃发的感觉,贾政是越看越喜欢了。
心里想,如今环哥是真的不同了。
贾政又问了贾环今日的一些事,便让贾环回去了,临走时还不忘叮嘱要好好准备府试。
等贾环出了梦坡斋,又拿着刚刚的文章美滋滋的看了起来。
贾环心下欢喜,今天学堂里吵闹的环境他确实已经受够了,如今贾代儒允许他在东厢房读书,心里喜无可无不可的。
中午学堂里提供一餐,一素一荤,不像有的族中子弟挑挑拣拣,虽是大锅饭,贾环却吃的极为香甜。
下午贾环就搬去了学堂的东厢房,房间不大,只有一张书案,一把椅子,和一个书橱,其他别无装饰,但贾环很满意。
贾环小心的把书匣打开,拿出目前他四书中唯一拥有的中庸,开始细细研读。“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贾环轻声一遍遍诵读起来。
这里要说一下,贾环手里的这本中庸是他小的时候从便宜老爹贾政书房里顺来玩的,正好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贾环无疑是今天的主角,甚至于今天他的表现是炸裂的,一直畏畏缩缩,顽劣不堪的环老三今天居然在学堂对先生说要参加科考。
更夸张的是,贾代儒的提问贾环居然对答如流,甚至贾代儒老先生还让贾环单独一个人到东厢房读书。
上午的消息早就被跟着少爷的小厮传了出去,等下傍晚下学时,整个贾府都知道了环三爷今天的炸裂的表现,待到下学,经过荣国府的正大门时,看门的家丁对贾环都莫名尊敬了两分。
贾环回到赵姨娘处,小吉祥便屁颠屁颠的迎了上来,一个劲的念叨着:“三爷,三爷,今天大家都说三爷要参加科举了,人家说参加科举就能当大官了”,看着小吉祥兴奋到红扑扑的脸庞,贾环莫名心里一暖。
贾环知道,赵姨娘处压抑太久了,骤然间成为了话题的中心,而且是自己主子跟科考有关的话题,小吉祥显得尤为兴奋。
可能别人谈论贾环励志参加科考,都是带着乐子去调侃的,就是那种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的意思,但是小吉祥不顾别人如何想,就是很开心,一整天像是吃了蜜似的。
赵姨娘见贾环回来,也笑盈盈的迎了出来,说道:“环哥今天可是争气了,也让老娘在人前着实显摆了一回”。
她今天才知道读书功名的好处,想着以后贾环科考中了,那又得是何等的风光?想到这,赵姨娘的心里就像是有千万只蚂蚁在爬,痒痒的不行。
贾环不忍心扫了赵姨娘的趣,就对赵姨娘说:“娘请放心,儿子这一考必定给您考一个状元回来”。
赵姨娘听了,瞬间喜上眉梢,仿佛贾环已经中了状元。
主仆三人正在说话,这时彩云走了进来,道:“姨奶奶、三爷,二老爷那边请三爷去书房”。
赵姨娘吃了一惊,贾政一年也不会叫一次贾环,想来这次贾政听到了今天的传闻,叫贾环过去问话,赵姨娘便催促贾环赶紧过去。
贾环跟着彩云就往贾政的书房梦坡斋去了。
梦坡斋在荣国府的东北侧,一路上亭台楼阁、富丽堂皇,好一个公侯世家。梦坡斋大体上有对苏东坡的尊崇之意和仰慕之情,苏东坡最后被贬海南,不知道原著中是否有暗示贾政的结局。
进了贾政的书房,贾政侧着身子在看书,见贾环进来,便抬头打量了一番贾环。见贾环不似往日的畏畏缩缩,气度上倒显得几分不凡,心中已有了三分喜欢。心里暗暗思量,“难道今天的传闻不假,环哥开窍了?”
“听说你开始读四书了,打算明年下场?”,贾环忙答道:“是的父亲,近来在读中庸,想明年下场一试”。
贾政是贾代善的次子,从小酷爱读书。只因贾代善临终前的一本奏疏,至正皇帝封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断了贾政的科举之路,这是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贾政一心希望家族中可以出现一个真正靠科举入朝为官的人,而不是依靠着祖宗余荫,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今的大乾朝已进入太平盛世,勛贵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了,在朝中也没什么话语权了,走科举路子的士子对勛贵子弟很是瞧不起。
所以听了贾环的回答,心下便有七八分欢喜了。
贾政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何解?”
贾环答道:“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贾政见贾环理解的十分透彻,显然已算是通读了。
又道:“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以下如何?”,贾环答道:“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贾政见贾环对答如流,显然是下了功夫的,今天学堂的事情贾政心下已信了十分,便道:“你有这个志向颇为难得,要好好用工,一切以四书通读为要,去吧”。
贾环便恭敬的道了一声:“父亲,孩儿知道了”,便出了梦坡斋。
贾环回了赵姨娘处,便命小吉祥在西厢房点灯,拿出那本他视若珍宝的中庸,细细的读起来。
古代科考对书法的要求也极高,一手好字绝对是一个加分项,岂不闻吴敬梓老先生《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因为范进的字极为潦草不堪,才数次落榜,由此可见一手好字有多重要。
贾环铺下一张纸,把中庸里一些心得注释细细的写在白纸上,穿越前贾环原本的字很不错,唯一就是要适应毛笔书写,所以多下些功夫抄写,权当是练字了。
贾环晚上足足读了两个时辰,一直到亥时末,在赵姨娘的再三催促下,贾环才吹灯歇息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卯时初贾环就起床往学堂去了,此时天还是黑的,宁荣街上空无一人,贾环到了学堂,直接只去了东厢房的小间,贾环今天比昨天还早了小半个时辰,所以贾兰还没有到。
贾环将书匣放下,点上灯,摊开书,又开始苦读起来,有时候贾环就会想,如果穿越前有现在一半努力,也不会只上个大专。
一个时辰后,天渐渐亮了,吹了灯,贾环伸了懒腰,在房间里活动一下,练了一套穿越前中学时做的广播体操。
一套练完后,贾环感觉身体轻松了不少,学堂东厢房内东厢房内别无他物,只有书案右手边的一个书橱,贾环随手打开,却见里面有一个墨黑色的书匣,上面还落了一层灰,看模样在这已有些年头了。
贾环拭去灰尘,打开书匣后,里面却是一套四书五经,贾环见状大喜。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贾环之前烦恼怎么去搞一套四书,这就来了,难道自己也有主角光环了?
贾环拿出一本论语打开,惊喜的发现里面还有大量的注释和心得,就爱不释手的看起来。
赵管家进来后,薛姨妈将贾环的图纸和配方交给他,并交代制造玻璃的事情一定要保密,伙计必须要找那些老实可靠的。
赵管家知道主家这次造的是玻璃,简直比上次酿酒还要震惊,酿酒提纯还在他的接受范围内,这造玻璃可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赵管家心里,玻璃这种美轮美奂的宝物也是能造出来的吗?
但他毕竟是薛家的老人了,知道什么事该问,什么事不该问,很快就压下了心里的震惊,领命出去了。
薛姨妈看着赵管家出去了,便对宝钗道:“去告诉环哥,这边已经派人去城外的庄子上造那个炉子了,想来有几日便会有结果”。
宝钗听了,拜别了薛姨妈,便往贾环的菊香院来了。
薛家在金陵城外有一处庄子,薛家因为是皇商,家里本就不缺银子,所以这处庄子的收租很低,所以庄户们对薛家都是感恩戴德,一个庄子,被薛家经营得铁桶一般。
这也是薛家上一任家主,也就是薛姨妈的夫君定下的规矩,目的就是怕哪一天薛家有难,也有一群死心塌地的人跟着,上次酿酒,和这次的造玻璃,薛家选的都是这个庄子上的庄户。
宝钗到了菊香院,知道贾环正在东厢房读书,心道自己还没去看看贾环每日读书的地方,不由心下好奇,便也不用彩云去通报,便推门进了东厢房。
宝钗见贾环正在专心写文章,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进来,不由得玩心大起,悄悄的走到贾环身边,只见贾环正专心的在白纸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文章,字迹极为工整。
都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是最帅的,原来认真写字的男人也是很帅的,况且贾环本来就长得不错,宝钗不由得有些看痴了。
东厢房内没有什么摆饰,只有几排书架,整整齐齐得放着一排排书,虽没有什么装饰,但让宝钗觉得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可能就是书香气息了。
宝钗本就是博学多才,在她得世界观里,男人就应该读书科考,所以贾环这种读书上进的男子,宝钗很是赏识。
贾环听到身旁有动静,抬头一看,发现宝钗正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
他有些吃惊,忙起身施礼道:“宝姐姐,你怎么来了?”
宝钗笑道:“我来看看你读书的地方,来菊香院这么多次,还没来看过呢。”
贾环也笑着说道:“这里简陋得很,怕怠慢了姐姐。”
宝钗摇摇头,“这里很好,简洁而有书卷气。我方才见你写字,字体工整,文笔流畅,想必学问又精进了不少。”
被人夸总是让人开心的,被一位美女夸就更让人高兴了。贾环听了宝钗的夸赞,心里也是美美的,说道:“哪里值得宝姐姐如此夸,不过是认真点罢了。”
宝钗拿起贾环写的文章,细细读来,才知道贾环文笔功力已经非同小可了,字里行间已有了大家的风范。
宝钗道:“环哥自谦了,这样的文章,如果还不值得夸,那天下真没有值得夸的文章了。”
贾环与宝钗在东厢房又聊了一会儿关于科举文章的事,知道宝钗来是说玻璃之事,便领着宝钗去正房喝茶。
彩云见宝钗和贾环一起从东厢房出来,心下不由得有些惊讶,但也没有多问,便忙去上茶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