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全文

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全文

江南烟雨秀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这放到后世已经算得上妥妥的高利贷,对于银行而言更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原因也很简单,银行之间也在内卷,他们的商贷规模放大以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商贷利率自然会随之下跌不少。赵志下意识点了点头,因为赵家的生意里同样涉及放贷,他对这一块并不陌生,只是有些担忧道:“只是利率太低,怕是无利可图。”在赵志看来,这世间做生意总是图一个利字,像自家大侄儿的这种想法,已经属于拿钱出来做善事了。原因很简单,这年头的坏账比例非常高,一旦借债人还不上钱,那债主就得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这也是为何利率奇高的一个原因,只有让更多的借贷人背上高利,才能覆盖那些坏账带来的损失。与之相对的则是同时期的西方,利息普遍要比东方更低,像12世纪到14世纪的意达立,借款...

主角:赵源赵志   更新:2024-12-21 15: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源赵志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全文》,由网络作家“江南烟雨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放到后世已经算得上妥妥的高利贷,对于银行而言更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原因也很简单,银行之间也在内卷,他们的商贷规模放大以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商贷利率自然会随之下跌不少。赵志下意识点了点头,因为赵家的生意里同样涉及放贷,他对这一块并不陌生,只是有些担忧道:“只是利率太低,怕是无利可图。”在赵志看来,这世间做生意总是图一个利字,像自家大侄儿的这种想法,已经属于拿钱出来做善事了。原因很简单,这年头的坏账比例非常高,一旦借债人还不上钱,那债主就得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这也是为何利率奇高的一个原因,只有让更多的借贷人背上高利,才能覆盖那些坏账带来的损失。与之相对的则是同时期的西方,利息普遍要比东方更低,像12世纪到14世纪的意达立,借款...

《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全文》精彩片段


这放到后世已经算得上妥妥的高利贷,对于银行而言更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原因也很简单,银行之间也在内卷,他们的商贷规模放大以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商贷利率自然会随之下跌不少。

赵志下意识点了点头,因为赵家的生意里同样涉及放贷,他对这一块并不陌生,只是有些担忧道:“只是利率太低,怕是无利可图。”

在赵志看来,这世间做生意总是图一个利字,像自家大侄儿的这种想法,已经属于拿钱出来做善事了。

原因很简单,这年头的坏账比例非常高,一旦借债人还不上钱,那债主就得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这也是为何利率奇高的一个原因,只有让更多的借贷人背上高利,才能覆盖那些坏账带来的损失。

与之相对的则是同时期的西方,利息普遍要比东方更低,像12世纪到14世纪的意达立,借款年利率便普遍在20%以下,而到了18世纪后,大部分殴洲国家银行的年利率就已经降低到了6%,像18世纪的波蓝就规定年利率超过8%属于高利贷。

在赵源看来,东西方利率的巨大差距,背后反映的逻辑就是风险控制的缺位,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方更多偏向于抵押贷款,而东方偏向于熟人关系的信用贷款,后者在偿还能力缺失下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相对而言,当铺则更多充当了抵押贷款的角色,但是当铺本身不具备银行的金融属性,同时当铺属于典当行业,抵押物放贷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人们更多会去钱庄贷款。

“低息吸纳存款,三成六年利率贷款,抵押放贷……”

赵志沉吟了一番,感觉赵源所说的这一套体系的确颇为新颖,点了点头道:“看起来似乎可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你这样一来,怕是要把广右账局钱庄往死里得罪了。”

他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大哥赵诚,这事光靠赵家怕是罩不住啊!

同行是冤家,更何况这种赤裸裸抢饭吃的行径?

尤其在广右这个地界上,能做这一行的都不简单,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汇丰银行抢走他们的生意,这也是丽如银行答应跟赵源合作的根本原因——这事外国人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在本地找到足够有分量的合作伙伴。

赵诚微微皱眉,道:“你觉得,这事做到最后能有多大的规模?”

赵源早已经在心中盘算过,低声道:“若是全广右的银子最后都放在汇丰银行,总存银应该能过一万万两,至于咱们自己每年至少能赚上千万两白银。”

听到这话,赵诚都不禁吓了一跳,上千万两银子可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要知道,道咣年间朝廷一年总收入也才五千万两左右,如果能达到一千万两,可就占朝廷收入的五分之一了。

很显然,这是赵家无法完成独吞的生意。

赵志的呼吸都变得粗重了几分,他低声道:“真有这么多?”

“真有这么多,看看G州十三行就知道了。”

赵源这话并不夸张,光是G州十三行巅峰时期,潘、伍、卢、叶四大家族哪一家家产不是过千万?尤其是像曾经号称首富的潘启和伍秉鉴,曾经拥有的财富都至少在三千万银元,堪称富可敌国,伍秉鉴甚至还是鹰国东茵妒公司的最大债权人。


出头之机遇

灵堂中,只听见一声沉重的木鱼声响起后,和尚们的念经声音也逐渐汇聚在一起,他们低着头,谁也听不清在哼着什么,只觉得充满了神秘。

一旁跪着的赵诚、赵志以及赵楷兄弟三人,则是在感谢着祖宗保佑,让赵家的嫡长孙赵源得以平平安安。

等到法事结束后,赵家三兄弟重新回到了书房,相对而坐。

赵志有些担忧地说道:“大哥,按照朝廷的礼制,你这一次怕是没办法丁忧了。”

所谓的丁忧,指的是朝廷官员在工作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那么无论这个人身在何方、官职如何,都必须立马回到家乡为父母守丧三年。

这一制度来源于儒家,正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大丧也’。

在大青,同样也有着相关的丁忧制度,不过这一制度也出现过多次变化,其中康熙时期规定无论満猛汉,皆丁忧三个月。其中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是,过去武人政治地位低下,且身负要职,因此不得已回家奔丧丁忧,而在康熙继位后,则是将武人也纳入了其中。

按照康熙时期的规定,赵诚就得老老实实在家丁忧三个月,才能再去绿营上班。

然而,到了乾隆年间以后,丁忧制度就出现了新的变化,即规定武将当中只有副将以上的官职才可以遵循丁忧,参将即以下都不得丁忧。

很显然,年仅四十岁的赵诚刚好被卡在了这一条线上,使得他在办完丧事以后就得马上回衙门去了。

对于这一制度,赵诚自然是百般不爽,可又有些无可奈何。

谁让官做得小,后台还不够硬呢。

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要授人于柄的好。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老二,这一次也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带回来个洋大夫,我还真有些不放心儿。”

赵志轻轻摇头,道:“大侄子出了这么个事情,我这个当叔叔的自然不会袖手不管,不过大哥,眼看着源儿要长大了,你将来有什么打算没有?”

没等赵诚开口,一旁的老三赵楷张嘴了。

“大哥,二哥,这还用说吗?我们赵家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进士及第,还是让源儿继续读书,走科举的路子,这才是正途。”

赵诚点了点头,他颇为同意老三的话,道:“没错,咱们赵家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爹虽然走了,可是咱们家的读书种子却不能绝。不过源儿在学业上进步甚慢,主要还是没有找到个好师傅,咱们可得好好物色物色。老三,你怎么说?”

尽管赵老三在学业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秀才,连举人都还不是,但的确是整个赵家文化水平最高一人,他沉思了许久,道:“大哥,眼下东塾先生在学海堂授学,不如让源儿就拜在东塾先生门下吧。”

赵诚顿时眼前一亮,连忙开口道:“好,我这就派人准备厚礼,一定不能失了我赵家的礼数。”

一旁的赵志也笑道:“我早已听说过东塾先生的大名,据说门下可是出了不少人才,让源儿拜在老先生门下,可是一件好事。”

这位被赵家三兄弟都称赞的东塾先生可了不得,此人名叫陈澧,是G州府番禺县人,祖籍哲江绍兴,原本的道咣十二年的举人,只可惜科业不兴,连续六应会试不中,于是东塾先生也就彻底死了心,开始将精力放在了读书育人上,在四年前受聘为学海堂学长。

想到这里,赵诚便打算派人去将赵源叫过来,却没想到此时赵源却主动来到了书房,给父亲和二位叔叔行了大礼。

赵志有些心疼自家这位大侄子,道:“源儿怎么不好生修养?”

赵源恭声道:“二叔,亨得勒大夫已经说了,我身体已经没事了,还得多谢二叔费心。”

一旁的赵诚微微点头,他平日里虽然溺爱赵源,但是在弟弟们面前还是摆出一副做父亲的威严,道:“既然你身体无事,那也该下床走走,还有你的学业也要重新提上日程,可不能耽搁了。”

赵家好歹也是出过进士公的家族,族教学质量相对而言还是不错的,在赵源过去的十年里也曾笔耕不辍,打下了一定的根基。只是他想要学业再进一步发展,就得访名师了。

赵源点了点头,道:“莫非父亲已经有打算了?”

赵诚总感觉赵源这一次生病后,仿佛换了一个人,变得聪慧多了,便解释道:“我打算让你摆在东塾先生门下,你到时候可要好好就学,不能贪玩误课。”

“东塾先生?可是上陈下澧的东塾先生?”

赵源顿时一愣,这一位他还真不陌生。

在后世,赵源曾经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参观过粤秀山下的学海堂书院,对这位陈澧印象颇深。

要知道,但凡能够留名后世的大家,都不是一般人物,多少有两把刷子,陈澧便是这样一位大儒。

此人乃广右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任务,前后执教数十年,提倡朴学,造就者甚多,门下曾经出过梁鼎芬、桂文灿、廖廷相、陈伯陶、陶福祥、温仲和、黄绍昌、文廷式、于式枚、汪兆镛、谭宗浚等干才,形成了广右大名鼎鼎的“东塾学派”。

当然,以目前的时间线来看,这位陈大家也才刚刚告别科业,年纪应该也不过三十多岁,还没有后来那么崇高的地位,过去拜师应该很简单。

赵诚点了点头,不容置疑道:“过两天,我亲自带你过去。”

赵源恭声道:“是。”

赵志轻声笑道:“源儿过来,可是还有什么事情?”

赵源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报纸递给了二叔,道:“二叔,这是亨得勒大夫送给我的报纸,我看了一下上面的内容,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于是,赵源便将丽如银行和柯拜船坞的信息简单说明了一番。

赵志没有理会什么银行和船坞,反而一脸惊讶地举起了手中的报纸。

“源儿,你居然会读夷文?”

在这个时代,擅长英文可绝对是一件足以让人惊讶的稀罕事,即便是常年在外经商的赵志,也只擅长几个简单的单词。

至于一旁的赵诚和赵楷顿时像看怪物一样,盯着面前的赵源。

赵源早已经想好了解释,他笑道:“这都是亨得勒大夫教给我的,有些我也不懂的,都会去问他。”

赵志顿时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但是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两件事很重要?”

赵源继续解释道:“因为眼下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我们赵家想要兴旺发达,就必须抓住这一次跟洋人做交易的机会。”


赵源皱了皱眉头,看来又是一桩封建婚姻害死人的悲剧。

“这件事莫非是令尊做的主吗?”

潘清菡摇了摇头,低声道:“我爹平日里只知道读书作画,却是姨娘做的主。”

赵源点了点头,安慰道:“那你这一次去香江,可有人接应你吗?”

潘清菡点了点头,道:“我有个舅娘在香江,原本这次去香江就是投奔她,可是没想到我姨娘竟然派人来追索,连我们的船舱都没放过,无奈之下只能仰仗公子。”

赵源轻声道:“无妨,这只是一件小事。”

潘清菡偷偷看了一眼赵源,羞声道:“多谢赵公子了。”

傍晚,船只停靠在了香江岛的一处码头前,至于后来大名鼎鼎的维哆立雅港位于香江和九隆之间,还没有被香江人所掌握。

下船以后,两名鹰国人手中拿着一块牌子,上面似乎写了一些字。

亨得勒看了一眼,连忙道:“罗伯特派人来接我们了。”

赵源犹豫了一下,望向一旁的潘清菡,道:“清菡,你要不先跟我一起,等这边事情结束后,我送你去你舅母那里。”

少女情怀总是诗,潘清菡原本就有些不舍,此时更是连连点头,道:“一切都听赵大哥的。”

赵源呵呵一笑,看来他的装扮确实比较成功,至少没人再将他当成十六七岁的少年看待了。

丽如银行前身为西茵妒银行,总部设立于茵妒蒙买,今年才在香江设立分行,分行地址正位于总督府哦旁边的上亚厘毕道,附近便是金钟域多利军营。

赵源后世也曾经多次去过香江,只是与后来繁荣的香江相比,此时的香江显得格外荒凉,说是小渔村也不为过。

一行人走进丽如银行后,迎面而来的便是一个大腹便便的鹰国胖子,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赵,你终于来了!”

鹰国胖子似乎远远就看到了赵源,他热情地上前来用力地拥抱了一下。

赵源有些不适应这胖子的热情,望着一旁的亨特,无奈道:“这位就是罗伯特吗?”

亨特笑道:“没错,他就是丽如银行的总裁罗伯特先生。”

罗伯特松开了手,笑道:“赵,自从上次亨特跟我说了这件事以后,我就对你很感兴趣,或者说,我对你说的那个计划非常感兴趣。”

“我相信,这一次你来到香江,一定不会失望的。”

谈判交锋

实际上,第一次鸦骗战争前的鹰国人对待龙国的态度本身就不一致,他们渴求打开东方古国的庞大市场,希望能够从中攫取大量的利润,但是总体来说,他们更希望用擅长的贸易手段来实现,而非战争。

在没有动手之前,鹰国人对于万里远征这样的一个古国并没有太大的信息,甚至在战前的国会投票阶段,鹰国政府也最终只是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军事行动,且始终没有正式向青廷宣战,因为他们认为这一次军事行动只是报复,而非战争。

鹰国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认为只要能给大青一次教训,让大青乖乖打开市场,那么以鹰国的工业实力就足以实现倾销,获取大量的利润,但是与这样一个亿万人口规模的大陆帝国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甚至会毁灭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

因此,在鸦骗战争刚开始的阶段,鹰军也在极力控制战争规模和范围,主要还是围绕着G州进行。


绿营现状

清晨。赵府。

数十名绿营兵在门前列队,他们人人一律穿着黑色号褂,上面写着一个‘兵’字,衣着相对窄小,有些紧绷,脚上踏着长脸山底黑布靴,身上则背着火绳枪,腰间悬挂着长刀,显得一脸精神抖擞。

赵诚则是穿着一身黑色袍褂,上面绑着一面护心镜,头戴尖顶盔,上面还插着一束流苏,腰间则配着一柄长刀,不怒自威。

“有了,都站好。”

“是,大人。”

一面写着“赵”字的旗帜高高竖起,显然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前来门前相送的赵源瞧着这一幕,他原本还以为绿营已经腐化得不成样子,可光从眼下这情况来看,似乎还没有那么糟?

旁边一同相送的赵老三赵楷似乎看出了赵源的诧异,便解释道:“这些人都是我赵家的骨干家丁,自然不比那些寻常的绿营丘八。”

赵源顿时明白了过来,这些人在表面上属于绿营兵,恐怕实际上拿的是赵家的钱。

也就是说,他们压根就是赵诚的私兵。

如此一来,赵源心中的疑惑顿时便解开了,苦笑道:“看来真正的绿营已经腐朽得不成样,否则也不至于面对英夷如此不堪一击了。”

尽管赵源的声音并不大,可依然被正在整理衣甲的赵诚听了个明明白白,他当即走了过来,决定将其中的关键好好给赵源讲清楚。

论学识,赵诚比不上赵楷;论见识,赵诚也比不上赵志。

但是若说起军中的这些事,赵家所有人加一块,都不如赵诚了解。

在整个广右省上上下下,他这个参将算是当得最没有水分的一个了。

赵诚咳嗽了一声,不屑道:“绿营烂归烂,一个月一两银子就想让人卖命,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再说当初打英夷的时候,绿营确实一触即溃,可是深受朝廷厚养的八旗又如何?还不是打成了一个笑话。”

说是笑话,其实赵诚的脸上却没有笑,他似乎想起了数年前的这一场战事,脸上反而带上几分落寞。

对于龙国儿郎来说,外战之耻往往是比内战大上许多的,在数年前的青鹰战争中,鹰国人以少量兵力在龙国大地上如入无人之境,就连G州也一度几乎落入鹰国人之手,最后还是靖逆将军奕山花了六百万银元的巨额代价,才让鹰军撤离G州。

对于当时就在G州的赵诚而言,这自然是极大的耻辱。

在这壹战当中,青军也并非没有人誓死抗争到底,可是他们的战斗力却与胜利彻底绝缘,面对鹰军毫无还手之力,而负责镇压各方的守备八旗也没有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

赵诚似乎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懑,他低声道:“我大青绿营号称六十万人,按道理来说,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将那几千英夷淹死,可实际上真打起仗来的时候,却反而是我绿营屡屡以寡击众,最终不敌。”

仅仅用了几句话,赵诚便点破了绿营的最大弊处,那就是兵力分散太开,真打起仗来根本不能有效集中优势兵力。

所谓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通常在不考虑军队的士气和精锐情况下,到最后往往比拼的就是谁的人更多。

可是,这一次的青鹰战争中,却出现了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明明战争爆发在大青的国土上,可是青军反而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去迎敌,反而让鹰军处处击破。

大青地方省份的兵力都被分散得非常厉害,像地方官职中的总督和巡抚都各自为营,也各自率领一支标军,通常是两个营到五个营不等,再往下便是地方上的提督和镇标,一般也就两三个营的规模,而每个营通常也只有几百人不等。

目前绿营中统领一营的军官有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四级,从正三品到正五品不等,可实际上他们的权力都十分有限,绝对不能逾越,倘若剿贼的时候,也不能带领自己麾下的军队跨过防区追赶,否则就会被朝廷同样当成逆贼论处。

由此可见,整个大青的兵制体系已经变得破碎不堪,兵力之分散更是难以想象,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汉军造反,可也让绿营上下军令难以协调统一,战斗力严重不足。

赵诚介绍到这里,也算是揭开了青鹰战争真相的一角——明明账面上青军数量更多,可实际上打起来,却常常是鹰军兵力更占据优势,这样的战争不输才怪。

不过,这一消息对于赵源而言,却算得上一个好消息。

他常常有所预感,迟早有一天会反了这个大青朝,那么在此之前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整个大青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

送走了赵诚后不久,亨得勒便带着两个洋人带来了赵府,前来面见赵志和赵源。

在机器厂这件事上,赵志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了解,对于前景也不再怀疑——于是,这件事从一开始支持侄子的想法,开始转变成好好营生,将它作为赵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看,于是便亲自抽出时间来一起谈。

亨得勒指着两个洋人,主动介绍道:“赵,这位是我找来的枪械专家弗里德,这位是钢铁专家弗兰克。”

说完,也用英文向两个洋人熟练地介绍了赵志和赵源的身份。

在得知面前两个人是老板以后,弗里德和弗兰克脸上堆起了笑容,毕竟能开出这么优厚条件的老板可不多见,他们能来到东方,也是为了发财来的。

实际上,正如赵源所判断的那样,像弗里德和弗兰克这样的技术人员,放在东方可谓是罕见的宝贝,但是真放在西方国家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拿到的薪水并不算很高,而且也缺乏出人头地的机会。

赵志点了点头,道:“你们将来好好干,赵家绝不会亏待你们。”

弗里德和弗兰克能来龙国,自然也懂一点龙文,连连点头道:“赵,你放心,机器厂交给我们,一定不会出问题。”

赵志点了点头,便让亨得勒将二人先带下去签订劳动契约。

站在一旁的赵源忽然开口道:“二叔,弗里德和弗兰克两个人主要还是作为技术顾问的身份加入,咱们赵家必须亲自派个人去机器厂里盯着,这个人得足够机灵,要多学多看才行。”

当然,还有一个隐藏的条件赵源没有提,那就是对赵家足够忠诚。

赵志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赵家的人才虽然多,可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可供选择的余地就不太大了。


没什么是不能谈的

眼看气氛变得凝重起来,亨得勒连忙向赵源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让他不要再继续说这个话题。

赵源摇了摇头,道:“不,约翰,你错了,我对你的船舶修缮生意并不感兴趣,更不是无聊到亲自上门收取保护费。反而,我对船舶制造和机械制造感兴趣,我可以出钱,但是需要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来做这件事。”

约翰听到这里顿时有些惊讶,在他的印象里,像这些卑劣的龙国人一向唯利是图,就像他们的官员一样贪得无厌。

“你是说开造船厂和机器厂?”

约翰转了转眼珠子,如果有机会,他自然希望将生意扩大到利润更加丰富的造船厂上,但很明显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才能去做这件事,而眼下的柯拜家族光是为了这个船舶修理厂就费尽了心思。

赵源继续道:“随着东西方贸易的持续增加,相信G州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恐怕会有大量的运力需求,而外商们千里迢迢从西方而来,不能及时购置增加船只,相信一定会有大量购置商船需求,以及对机器的需求,而这一部分在目前的大青还是空白的,所以我认为将来的生意一定会很不错。”

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青廷虽然刚刚经历了鸦骗战争的惨败,但是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反思失败的原因,他们内心里依然瞧不起胜利的西方人,将他们的一切都视作为君子所不为的奇技淫巧,因此并没有几个人去主动学习西方。

在历史上,直到第二次鸦骗战争结束后,痛定思痛的青廷统治者才开始决心学习西方,1869年两广总督瑞麟在G州文明门外聚贤坊筹建广右机器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制造枪炮火药,成为广右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厂,比起江南制造总局晚了四年左右。

至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黄普船局,则更是到1876年才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利用的船坞也是柯拜、陆顺等黄普船坞。

正因为如此,赵源眼下做的这件事,的确是开大青之先河。

约翰却又摇了摇头,道:“想要投资一座初具规模的造船厂,需要的资金可不少,少说也要八万两银子。”

赵源听到这个数字,顿时有些犯难,这一笔钱可真不算少了。

别看后世书上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几百万两白银,就以为钱不值钱,实际上大名鼎鼎的江南制造总局一开始也只是一座价值四万两银子的铁厂,直到后来才逐渐发展壮大。

况且,这八万两白银也只是前期购买设备的钱,后面想要真正生产船只,至少还要投资十几万两进去才行。

赵源果断先放弃这一计划,转而求其次。

“如果只是一个机器制造厂呢?”

老约翰顿时有些失望,他还真以为赵家家大业大能拿出这笔钱呢,顿时就有些泄气,道:“赵,如果只是一座机器制造厂,那么只需要一万两就足够了,但是这也要看你想做什么。”

赵源点了点头,道:“我打算从船舶零件制造开始,给你的柯拜和其他船厂提供,另外我打算做枪械。”

听到枪械一词,众人都为之一愣,但是也只是一愣。

在后世看来,私人制造枪械简直是厕所里打灯找死,但是放在这个时代,却又没那么忌讳。

大青律规定:各省深山邃谷及附近山居驱逐猛兽,并甘宿、兰州等府属与番回错处毗连各居民,及滨海地方应需鸟枪守御者,务须报明该地方官,详查明确,实在必需,准其仍照营兵鸟枪尺寸制造,上刻姓名、编号,立册按季查点。

意思很简单,民间只要向官府上报,就能依法制造并拥有火铳。

正因为如此,佛山大规模冶铁,处处都有铁匠铺,而这些铁匠铺大部分都具备制造鸟铳的实力。

只要赵源能制造出品质足够的火器,那么就不缺相应的买主,无论是G州官府也好,还是香江的鹰国人也罢,都属于潜在客户。

约翰沉思了片刻,道:“如果你能拿出钱来,我可以跟你合作,不过我要占五成股份。”

听到老约翰狮子大张口,赵源摇了摇头,道:“五成自然是不行的,就算不跟你合作,我相信去香江也能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实在不行我可以派人去奥门找。”

约翰也知道自己要得有些多,便试探道:“实在不行,也可以四成,但是不能再少了。”

“三成。”

赵源伸出了三根手指头,“我既要负责场地,还需要购买机器,雇佣人员,连同后面的销售都需要我来,而你只需要负责技术部分,所以只能给你三成,这是一个公平的比例。”

约翰上前伸出手,笑道:“成交。”

当然,赵源跟约翰达成的只是一个初步协议,正式合同以及相关细节需要等后续完善后送过来。

在回程的路上,亨得勒想到今天发生的事情,至今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他盯着面前的少年,道:“真的很难相信,你今年才十六岁,可是你的表现,却远远超越了年龄。”

赵源微笑道:“商业上的事情,自然可以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约翰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并非不能取代,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柯拜船坞,我还不一定跟他合作呢。”

在后世人看来,技术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一家公司的成败。

可是在这个不禁止技术流通的时代里,技术传播速度是相当快的,且不具备太高的门槛,倘若赵源有这个耐心,他甚至可以派人去香江专门学习。

春桃一脸崇拜地望着赵源,道:“少爷你可真厉害。”

赵源还有些不太适应少爷这个身份,他脸上挂着些许腼腆的笑容,摆了摆手。

“亨得勒,听说你在G州人脉很广,尤其是那些老外那里,你基本上都认识,要不你给我介绍一个顾问过来吧。”

亨得勒摇了摇头。

“我的少爷,难道你觉得我不合格吗?”

赵源微微一愣,解释道:“可是你也有自己的事情,不太可能长时间待在我这里,要知道接下来我可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亨得勒微微一笑,道:“只要价钱合适,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