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小说结局

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小说结局

红楼小郎君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贾政今日照例在工部堂中坐衙,工部侍郎夏元吉来到贾政跟前,贾政见夏元吉来找自己,心下吃了一惊,以为最近公务上有什么疏忽,正踌躇间,夏元吉道:“存周兄大好消息”。贾政本来有些紧张,听闻夏元吉说有大好消息,心里想,贾环的院试还没开始,能有什么好消息?只听夏元吉说道:“令郎的师尊夏大人,昨天宫中,陛下钦点夏大人入阁,又加封兵部尚书衔,今日任命的文书已经发了”。贾政听了夏元吉的话,被震撼当场,全身立刻又被狂喜取代,天可怜见的,他贾政一直在工部员外郎的任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一直无法融入主流的官僚体系中,也没有哪位大佬能会收他当小弟。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自己小儿子的恩师居然又入阁了,一下子就成为了朝堂上的超级大佬了,在这个老师等同于父母的年代...

主角:贾环林黛玉   更新:2024-12-25 10: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环林黛玉的其他类型小说《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红楼小郎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贾政今日照例在工部堂中坐衙,工部侍郎夏元吉来到贾政跟前,贾政见夏元吉来找自己,心下吃了一惊,以为最近公务上有什么疏忽,正踌躇间,夏元吉道:“存周兄大好消息”。贾政本来有些紧张,听闻夏元吉说有大好消息,心里想,贾环的院试还没开始,能有什么好消息?只听夏元吉说道:“令郎的师尊夏大人,昨天宫中,陛下钦点夏大人入阁,又加封兵部尚书衔,今日任命的文书已经发了”。贾政听了夏元吉的话,被震撼当场,全身立刻又被狂喜取代,天可怜见的,他贾政一直在工部员外郎的任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一直无法融入主流的官僚体系中,也没有哪位大佬能会收他当小弟。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自己小儿子的恩师居然又入阁了,一下子就成为了朝堂上的超级大佬了,在这个老师等同于父母的年代...

《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贾环林黛玉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贾政今日照例在工部堂中坐衙,工部侍郎夏元吉来到贾政跟前,贾政见夏元吉来找自己,心下吃了一惊,以为最近公务上有什么疏忽,正踌躇间,夏元吉道:“存周兄大好消息”。

贾政本来有些紧张,听闻夏元吉说有大好消息,心里想,贾环的院试还没开始,能有什么好消息?

只听夏元吉说道:“令郎的师尊夏大人,昨天宫中,陛下钦点夏大人入阁,又加封兵部尚书衔,今日任命的文书已经发了”。

贾政听了夏元吉的话,被震撼当场,全身立刻又被狂喜取代,天可怜见的,他贾政一直在工部员外郎的任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一直无法融入主流的官僚体系中,也没有哪位大佬能会收他当小弟。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自己小儿子的恩师居然又入阁了,一下子就成为了朝堂上的超级大佬了,在这个老师等同于父母的年代,没有比这个更铁的关系了。

工部衙内,其他官员听了,都羡慕起贾政了,夏言的小弟,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况且人家这可不是去当小弟,人家的儿子还是夏言的得以弟子。

贾政内心都被喜悦所取代,他就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

这可是关系到家族兴盛的大事,待下衙后,回到荣国府,贾政便先去了荣禧堂,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贾母。

贾母听了,也是喜出望外。贾母心里想,难道家族的未来最终落在了贾环身上吗?心里也对贾环愈发重视起来。

凤藻宫中,抱琴进了正殿对元春道:“娘娘,有好消息,咱们府上三爷的老师,被陛下重新启用,昨儿已入了阁,如今管着朝廷的兵部”。

元春听后喜道:“如此甚好,在朝中也算是有个依靠了”。

抱琴笑道:“可不是嘛,以后看哪座宫里还敢小瞧我们”。

在元春没有进宫前,抱琴就是元春的大丫头,最后也只有她跟着元春进宫苦熬,可以说,抱琴几乎就是元春的亲人了,甚至比贾母、王夫人也不遑多让。

只有抱琴在身边,元春才能感受到一丝温暖,抱琴几乎就是元春在这深宫中唯一的依靠了。

进宫的这些年,许多针对元春的冷枪暗箭都是抱琴挡下的,她早已经见惯了这深宫中的尔虞我诈。

可以说,抱琴比元春都更希望贾府能够重新崛起,如果荣宁二位老国公还在世,这后宫中哪一处敢小觑他们,如今府上的三爷开始出息了,她心里也替元春感到高兴。

元春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欣慰,贾家在朝中又添了一份倚仗,终于有了一点点中兴的兆头了,这是近些年没有的,而这一切都是贾环带来的。

自从年初贾环参加科考以来,府上像是转了运一般,经常有喜事传到宫里。

贾环接连中了案首不说,至正皇帝来凤藻宫的次数也多了,与元春聊天,每每会提到贾环。

元春这些年在宫中见惯了刀枪剑戟,可以说没有一个强大的母族,在这深宫中,简直就是被人任意欺侮,想要争宠,更是比登天还难,元春这些年肚子一直没个动静就是例证。

说到夏言,元春也是知晓的,只是不曾想是环哥的老师。

正与抱琴说着话,宫女进来道:“禀娘娘,陛下来了”。

元春赶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带着抱琴迎了出去。


菊香院与梨香院紧挨着,宝钗知道今日是贾环搬来的日子,早早的便备下了礼物,一支胡笔,两块徽墨。

薛宝钗对薛姨妈道:“母亲,今日环兄弟搬来菊香院,以后就是邻居了,咱们少不得要去祝贺一番,方不失了礼数”。

薛姨妈道:“还是你想得周全,如今环哥不似以往,还得了老太太、二老爷看重,将来科举真考出点什么也未可知,若真是如此,贾府将来少不得要指望他,礼不能太轻薄了”。

薛宝钗回道:“是,母亲”。

宝钗与薛姨妈说完,便往菊香院去了。

却说彩云见薛宝钗进了院门,便忙上前迎接,道:“宝姑娘来了”,宝钗对彩云道:“你家三爷可在家?”

彩云道:“宝姑娘请进,三爷在东厢房读书呢,姑娘先在正房歇息,我去叫三爷”。

说着便让坠儿上茶。

贾环得知是薛宝钗来访,便放下书本往正房去了,却说这还是贾环第一次见红楼中的大女主,心里不由得有些激动。

待贾环到了正厅见到正在喝茶的宝钗,不由得有些愣神,无他,真是太美了,这红楼中“艳冠群芳”的金陵十二钗之首,果然名不虚传。

却见宝钗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原著中描写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且天资聪慧,博学宏览”。

贾环忙上前见礼,道:“常听姨娘提起宝姐姐,说是天仙一般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宝钗盈盈一笑,也回了礼道:“哪里能当得起姨娘的称赞,听闻环兄弟今日乔迁之喜,特来祝贺”,说着接过莺儿手中的胡笔和徽墨递给贾环。

贾环见是胡笔和徽墨,很是惊讶,原因无他,这个着实有些贵重了,国朝文人间素有“一两徽墨,一两金”的说法,反正在贾环眼里,他肯定是用不起的。

贾环忙推辞道:“宝姐姐,这太贵重了”。

宝钗道:“我在闺阁都听闻环哥的文采,所谓宝刀配英雄,这墨只有在环哥这才不会埋没了,将来若是春闱高中,这其中也有姐姐的功劳不是”。

贾环推辞不过,只得让彩云收了。

就这样,贾环开始继续与宝钗尬聊着,边心里想,以后这屋里一定要添置一些围棋之类的,来个人也好对弈一番,不至于在这里尬聊。

正巧这时彩云进来说:“三爷,二姑娘、四姑娘来了”。

说着,就听道小惜春有些奶声奶气的说到:“三哥哥,我和二姐姐来给你道喜来啦”。

贾环和宝钗忙起身将二人迎了进来。

迎春和惜春不想宝钗也在这里,忙见了礼,惜春道:“三哥,昨你说今日带我买糖葫芦的”。

贾环有点哭笑不得,只是昨天在贾母处随口跟惜春提了一句,今天居然还记着找来了。

因为菊香院在荣国府东北侧的角门处,菊香院有个小门外面通着荣宁街,于是贾环便让彩云带上两个婆子出去买糖葫芦去了。

薛宝钗见到这一幕很是惊奇,因为这个年代讲究长兄如父,所以大户人家的兄长都极为严格,根本不会像贾环这样这么宠妹妹的,一瞬间,有一些奇怪的感觉在薛宝钗的心头萦绕。

过了一会,便见小惜春带着五只糖葫芦回来了,给了贾环、薛宝钗、迎春每人一支,又给了彩云一支,自己留一只便坐在椅子上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大家见状都哭笑不得,惜春进来的时候,见她嘴角还有红色的糖块,明显是在外面吃了一支的。

大家聊了一会,气氛很不错,待到快午时了,宝钗、迎春、惜春等方才起身告别,贾环送至院门处,忽然叫住了迎春。

道:“二姐姐,以后你那边有什么难处,或有什么可恶婆子刁难。尽管来寻我”,又对惜春道:“你二姐姐面子薄,有时说不出口的,你这做妹妹的要来及时告诉你三哥”。

惜春眼珠子滴溜的转,好似在思考贾环今日为什么肯为二姐姐出头,但她素来和二姐姐亲近,便忙应道:“好的,三哥,我以后再见到有有可恶的人欺负二姐姐,就来告诉三哥”。

迎春此时已是红了眼眶,她是贾赦与妾室所生,和贾琏是同父异母的妹妹,母亲早早便没了,贾赦和贾琏从没有关心她过,给过她一丝温暖。

如今贾环却说今后要为她出头,让她如何不感动,一瞬间,贾环就像夜空中的流星,在迎春的心中高大了起来了。

待离了菊香院,宝钗便暗暗思量起来,都说传言不可信,没想到竟如此荒谬,今日见了贾环,哪有一丝传闻说的不堪,简直是个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尤其是最后贾环对迎春的话,简直让她打开了一扇大门,世上还有如此的哥哥,她心里想,如果薛蟠有贾环一半的好,就谢天谢地了。

贾环送离了众人,便回东厢房思索起未来的计划。

贾环细细盘算着,目前他的全部身家只有20两银子,又没有其他的进项,不管是将来的科举道路,还是应付今年后的那场巨变,这都是不够。

远的暂且不说,就说眼前,自从搬进了菊香院,无一处不需要花钱的,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去跟贾政或者王夫人开口他是不敢妄想了,所有贾环现在急缺一个赚钱的门路。

贾环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若说赚钱的方法,他能说出很多,但是若是想出一条切合当下的赚钱路子,一时半时还真没想到。

肥皂、牙刷、玻璃、酒……都是不错选择,并且贾环也知道配方,贾环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从酿酒下手,原因无他,这个时候的酒已经普及了,大乾朝不管是文人士大夫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饮酒之风盛行。

只是现在的酒因为提纯技术的限制,酒体浑浊不说,度数也很低,如果将现在的酒水加以提纯后售卖,想来定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这个想好了,就是找合作的人了,这件事靠他自己肯定是办不成的。


在王夫人心里,宝玉只是被那些莺莺燕燕的迷了眼睛,如果正经请了先生来,想来宝玉这一两年的功夫也能下场了。

打定主意,回来便对贾政说:“老爷,如今环哥眼看着举业有望,宝玉读书还是个半吊子,也该给宝玉请个正经的先生了,环哥的老师是个翰林,也给宝玉请一个翰林做老师”。

贾政此时正在洗脚,听了王夫人的话就有些无语,对王夫人说道:“你老爷我平日里想请翰林见一面都难,哪位翰林能给一个勛贵人家的纨绔子弟做老师?休要有这些妄想”。

王夫人仍不死心,说道:“环哥怎么就能寻一个翰林做老师,不过是多给些银子罢了”。

贾政差点把一个洗脚盆踢翻,站在脚盘里说道:“趁早死了这个心思,免得让外人知道了看笑话”。

在这个时代,哪一个翰林都是泰斗级的人物,不要说给一个纨绔子弟做老师,人家给皇子当老师都不一定情愿,给皇帝做老师都够格了。

在贾政眼里,能请个春闱落第的老举人也就烧高香了,但凡科举还有望的读书人,都不会给一个勛贵人家的子弟做老师,那样会被其他读书人不齿的,以后再想走仕途这条路就是一个污点了。

王夫人还不死心,心里想着找自己的哥哥王子腾试试,如今的王子腾刚刚升任九省都检点,已是四大家族中扛鼎之人了,在王夫人的眼里,王子腾就是万能的,去求他必定行的。

打定这个主意,一夜无话,都睡了。

往后的两日,众人每日仍到荣禧堂中吃酒听戏,足足热闹了三日。穿越至今,贾环也是第一次这么放纵,怪道那些世家大族传了几代后就都是些纨绔子弟了,这种享受的生活任谁都会沉迷其中的。

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过这几日也不是全没有收获,贾环觉得与宝钗的感情好了很多,甚至他隐隐能感觉到宝钗的心意。

宴会结束后,贾环又进入了苦行僧一般的读书大业中来了,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古至今,勤奋读书都是很苦的,但只要你肯吃苦,时间也会给你丰厚的回报。

贾环按照夏言的要求,将四书中所有可能出题的地方,都列了下来,按照是每天写两篇文章,其实说白了就是刷题。

因为贾环在读书,菊香院与其他处不同,每日都是静悄悄的,因为彩云交代了,小丫鬟们平日里都不敢大声。

当初来菊香院的丫鬟都是类似于被发配来的,例如彩云、坠儿,就是王夫人不要的,才塞过来的,尤其是那两个老婆子,都是在别处被排挤,最后更是直接发配来了菊香院。

但是如今不同了,菊香院的人出去都是昂着头的,尤其是小吉祥,在哪里都能抖起来,因为她自小就跟着赵姨娘,所以别看年纪小,颇得了赵姨娘的真传,在菊香院里只服彩云,在外面更是不得了,但因为贾环的缘故,都不跟她计较。

彩云如今是心满意足了,在她心里贾环简直就是最完美的主子,性格又好,又是读书人,科考更是接连中了第一名,连几万两的体己银子都是她收着的,菊香院里面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她一手操办的。


今日贾环去了夏言府上,师徒二人从诗词歌赋、人文地理聊到天下大势。

贾环毕竟来自21世纪,经历过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洗礼,对许多事情的看法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不是这个时代所能比拟的。

所以,师徒二人的谈话极为投机,甚至有些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正巧今日夏言的儿子夏敬承从国子监回来,夏言便留贾环中午在府上吃饭。

夏敬承今年大约十七八岁,已在去岁中了举,但仍留在国子监读书,国子监是按照“旬假”的,故而每十日放假一天。

夏敬承对贾环说:“每每听闻我父亲夸赞他新收的弟子,很是好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贾环笑道:“大师兄谬赞,今天见大师兄仪表不凡,心里心向往之”。

只半日的功夫,贾环就与夏敬承混熟了,二人以师兄弟相称,夏敬承此人仪表堂堂,为人谦卑、友善,很有古代的谦谦君子之风,贾环见了这位师兄,就很是欢喜。

夏敬承也对这个有灵性的师弟极为喜爱。

夏言对贾环说:“等你过了县试,也去国子监读书,你们师兄弟二人要相互照应,环哥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也尽可以去问你师兄”。

贾环和夏敬承应了声:“是”。

其实这里夏言是有私心的,夏言这些年在官场浮浮沉沉,做到了内阁“阁老”的位置,眼力是极为了得的。

通过这些时日的接触,他对贾环的评价极高,格局、见识都极为了得。在贾环这样的年纪,他从未遇见过如此人物,这样的人,蛰伏几年,定会一飞冲天。

自己的儿子跟贾环是师兄弟,又是同窗,又有科举领路的情谊,将来发达了,定然也会帮衬着夏敬承。

直至傍晚,贾环方才与师父和师兄告别,坐上赵国基的马车,回荣国府去了。

待贾环回到赵姨娘处,才知道这府中上下已是炸了锅,原来府中已经传开了,二老爷求老太太给环三爷单独拨了“菊香院”来读书,老太太居然允了,而且二太太反对都被老太太驳回了。

甚至贾母还让王夫人给贾环屋里拨了一个大丫头,两个小丫头。

这东西两府这么多爷儿、哥儿的,在读书的也多了,却唯独单给贾环拨了院了,这不由得让那些势利眼的嬷嬷、丫鬟震惊了。

此时赵姨娘的房中又是另一幅光景,赵姨娘初闻这个消息,震惊的都摔了一个杯子,半天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随后又是惊天的狂喜。

小吉祥的开心最是纯粹,因为年纪小,不明白那些大人背后的算计,只知道自己以后要跟着贾环去独立的院子了,开心的蹦啊跳啊。

这一天是赵姨娘扬眉吐气的一天,这件事连带着,所有人见了她都略有些恭敬了,所谓母凭子归,将来贾环真是考出点啥名堂出来,那她就发达了。

等贾环进了屋子,赵姨娘只是抹眼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小吉祥却不管这些,欢快的围着贾环转呀、跳呀,叽叽喳喳道:“三爷、三爷,明天我们要搬去菊香院了耶”。

其实,赵姨娘虽然在外面撒泼打诨、不可理喻,但是对下人真的还不错,尤其是以前谁都看不起她,只有小吉祥陪在身边,一直以来对小吉祥着实不错,所以这时的小吉祥是幸福的。

彩云和坠儿已经去了菊香院,并且收拾了起来,对彩云来说,来贾环屋里她是愿意的,因为宝玉身边的姑娘太多了,就算她去了,也没有出头的日子。

而且贾环素来待她不错,她来菊香院马上就是首席大丫头了,将来少不得要被抬做姨娘的,所有她现在做起事情来格外用心。

贾环还挺佩服贾政的办事效率,昨晚才说的事情,今天就搞定了。心里也暗暗佩服贾母,这老太太还真是眼光毒辣,办事果断呀。

搬院子是大事,说不得要去回了贾母和王夫人才能动身。

次日一早,贾环先去了荣禧堂,认真的给贾母磕了头,起身道:“幸得祖母垂青,让孙儿搬去菊香院读书,孙儿定然认真苦读,不辜负祖母的疼爱”。

贾母已经有些日子没有见贾环了,今天见了,果然如贾政所说,眼神坚定,竟有些风神俊朗的感觉,气质与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贾母对贾环道:“乖孙儿,你要好好读书,有事情尽管来寻我这老太婆,去见你母亲吧”。

贾环忙给贾母行里礼,道了一声:“是”,便往王夫人处来了。

王夫人见了贾环,恨得牙根痒痒,心里想,如今这小畜生竟成了气候了,着实可恨,但面子上却不能发作,只吩咐了几句,便打发贾环出去了。

贾环出了王夫人处,便往菊香院去了,路上他的脚步都轻快起来了,他穿越红楼世界这些时日,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了。

菊香院是一处二进的院子,院子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

菊香院的大门在院子的东南侧,进了大门左手边是“倒座房”,便到了外院,外院东西两侧有“屏门”和“影壁”,外院正中便是“二门”,进了二门便是“内院”,内院的正前方是“正房”,正房东西两侧各有“耳房”,内院的东西两侧有“东厢房”和“西厢房”,东西厢房南侧分布的是“厨房”和“茅房”。

贾环进了菊香院,对菊香院极为满意。

彩云见贾环进来,便领着坠儿和两个婆子来跟贾环见礼,都恭敬的道了一声:“见过三爷”。

如今贾环可不比往日,菊香院渐渐有成为“香饽饽”的潜力了,原因无他,这个时代的科举在人们心中太伟岸了,今后贾环如果真的考出点名堂,他在贾府中的地位甚至可能超过宝玉。

贾府上下这些婆婆、丫鬟、奴仆都猴精着呢,所以最近都开始往菊香院凑了。

贾环免了大家的礼,便对众人说:“以后这个院子里大小事务都归彩云管,她的话,就是我的话,都记住了吗?”彩云听了贾环这番话很是激动。

众人道了声是:“是,三爷,记住了”。

贾环便让大家都散了,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独留下彩云跟他进了正房,贾环对彩云说:“彩云姐姐,以后这院子就拜托姐姐了”。

彩云恭敬的给贾环行了一礼道:“三爷放心就是了,一切都在彩云身上”。


因为菊香院离得近,最先知道外面来报喜了,小吉祥跟坠儿两个人年纪小,最喜热闹,二人便出去看了。

小吉祥二人见是贾环中了,而且是整个江宁府的第一名,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小脸通红,像是喝醉酒一般。

两个小丫头瞬间就抖了起来,几乎是昂着头回去的,到了菊香院,就拉着彩云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

报喜的人吹吹打打地声音甚至都惊动了在荣禧堂中的贾母,贾母忙问鸳:“你听外面热热闹闹的,是不是你三爷中了”,说着便让鸳鸯打发一个小丫头出去看看。

只是打探消息的小丫头刚出去没一会儿,凤姐就笑呵呵的进来了,一面走一面说:“恭喜老祖宗,贺喜老祖宗,环兄弟府试中了,而且还是整个江宁府的第一名”。

贾母听了凤姐的话,高兴的哈哈大笑,说道:“快赏,快赏”。

又对凤姐说:“今儿个凡是来报喜的人,赏二两银子”,凤姐听了,转身安排平儿去贾府门前打赏去了。

今天来贾府报喜的人,每人都得了二两银子,个个都喜笑颜开,每个人都巴不得贾环能一直中榜,那样他们就能一直有银子拿了。一时间,贾府算是在报喜的小圈子里面传开了。

贾环府试又得了第一名,让贾母彻底看到了贾府诗书传家的希望。科举之路,开局艰难,这个道理贾母也懂,如今贾环算是童生,算是真正地走上了科举之路。

贾母又说到:“今儿个凡事到荣禧堂报喜的人,每人赏五两银子”,说着便让鸳鸯去取银子来,底下的小丫头见贾母说,报喜就可以得五两银子,都叽叽喳喳的跪在贾母面前贺喜。

贾母大笑道:“快赏,快赏”,凤姐也笑着对贾母说:“老祖宗,孙媳妇也少不得要来讨老祖宗的赏钱”。

贾母乐呵呵的说:“鸳鸯,也给你琏二奶奶的赏钱”。

不多时,薛姨妈、王夫人、邢夫人、尤氏、李纨,还有各位小姐,连宝玉也被王夫人特意叫来了。

宝玉见众人都在夸贾环,不由得心里有些不爽利,以往这种众星捧月的人都是他,自从贾环开始下场科考后,就好像哪里都有他的影子了,所以宝玉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不过这也是王夫人想要的,想用这种方式激起宝玉读书的热情。

众人的脸上都有说有笑,唯有黄夫人面无表情,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贾母说道“环哥县试就没有好好的办一场,如今府试又得了江宁府的第一名,不热闹一下,说不过去”。

又说道:“今个儿索性学那乡下农家的做法,每个人随份子,拿银子请个戏班,办两场酒,咱们也高兴两天,我出五十两银子”。

薛姨妈笑着说道:“我也跟老太太,出五十两”。

邢夫人对着王夫人说:“咱们自然不敢比肩老太太,出来四十两吧”,王夫人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凤姐、李纨、尤氏等人说道:“我们自然不敢比肩太太,自然矮一等,就三十两吧”。

贾母听完便对李纨说:“你们孤儿寡母的,哪里有这些闲钱,那一份我替你出”。

又说道:“姑娘们也不过应个景,胡乱填一些就好了”。

众人都应了,待鸳鸯统计完后,竟有三百二三十两银子。

凤姐笑道:“老祖宗,如果只是请个戏班,办两桌酒,只怕够四五日的花费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