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全文免费

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全文免费

月藏云那里 著

其他类型连载

4号,徐静安开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两个星期下来,徐静安把同期入职的人员了解清楚了。怪不得韩主任那天挑眉:一个是妇联主任的儿子;一个是化肥厂厂长的外甥女;一个是公安局局长老婆的娘家侄子;还有一个是粮站站长前妻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一个就是气运之女——徐静安。因为她对外说是运气好,刚好听说这里招人就来了。徐静安就像误入了鹤群中的鸡,感觉自己特别显眼。张哥每次见她,都不得不感叹,运气的重要性!跟张哥熟了之后,趁着放假休息,到底请了一回客。桌上摆着红烧肘子,糖醋排骨,四喜丸子,土豆炖牛肉,4个大菜,米饭3碗。当时把张建军吓了一跳,太丰盛了,说什么也不敢吃。徐静安好说歹说才坐下。“妹子,你有什么事,好好说,想让哥干啥?你要不说,哥不敢下筷子。”“...

主角:徐静安徐建设   更新:2024-12-27 14: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静安徐建设的其他类型小说《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4号,徐静安开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两个星期下来,徐静安把同期入职的人员了解清楚了。怪不得韩主任那天挑眉:一个是妇联主任的儿子;一个是化肥厂厂长的外甥女;一个是公安局局长老婆的娘家侄子;还有一个是粮站站长前妻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一个就是气运之女——徐静安。因为她对外说是运气好,刚好听说这里招人就来了。徐静安就像误入了鹤群中的鸡,感觉自己特别显眼。张哥每次见她,都不得不感叹,运气的重要性!跟张哥熟了之后,趁着放假休息,到底请了一回客。桌上摆着红烧肘子,糖醋排骨,四喜丸子,土豆炖牛肉,4个大菜,米饭3碗。当时把张建军吓了一跳,太丰盛了,说什么也不敢吃。徐静安好说歹说才坐下。“妹子,你有什么事,好好说,想让哥干啥?你要不说,哥不敢下筷子。”“...

《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4号,徐静安开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两个星期下来,徐静安把同期入职的人员了解清楚了。怪不得韩主任那天挑眉:一个是妇联主任的儿子;一个是化肥厂厂长的外甥女;一个是公安局局长老婆的娘家侄子;还有一个是粮站站长前妻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一个就是气运之女——徐静安。因为她对外说是运气好,刚好听说这里招人就来了。

徐静安就像误入了鹤群中的鸡,感觉自己特别显眼。

张哥每次见她,都不得不感叹,运气的重要性!

跟张哥熟了之后,趁着放假休息,到底请了一回客。桌上摆着红烧肘子,糖醋排骨,四喜丸子,土豆炖牛肉,4个大菜,米饭3碗。

当时把张建军吓了一跳,太丰盛了,说什么也不敢吃。徐静安好说歹说才坐下。

“妹子,你有什么事,好好说,想让哥干啥?你要不说,哥不敢下筷子。”

“张哥没别的就两件事。一个谢谢这些日子的照顾,分宿舍也好,告诉我其他人的家庭背景也罢,我心里都记着呢。”

张哥——张建军点了点头,“还有呢?”

“还有就是,哥,咱们这个单位什么时候能转正?”

“就这个?没了?”张建军看着徐静安。

“没了!”徐静安无语的看着张建军。“我就想谢谢张哥你,又不是难为你。”

张建军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一般有3个月的,有半年的,还有1年的。但每年都有指标,不可能招多少个都能同一年转正。”

徐静安仔细的听着,时不时的给茶杯添点水。

张建军吃了一碗又端起第二碗米饭,“你们这批人的跟脚,你也知道了,都是硬茬。”

喝了口水,接着说:“在你们之前还有没转正的,轮到你估计最早也是1年之后了,3年之内都算不错的!”

徐静安听到这里不由倒吸了口气,怪不得到现在系统都没给奖励。现在转不了正,以后更难。临时工说解雇就解雇,到时候她还得下乡。

吃完饭,把剩下的菜打包装好放到布兜里。张建军拎着布兜出了包间回家去了。

徐静安回到宿舍关好门,拉上窗帘,回了空间。

随便煮了点挂面吃了,静下心来想着出路。她知道转正不容易,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时间拖的太久了,久则生变。看来还是要选择第二种方案,速战速决。

韩主任出身农村,曾在军队里任职。受伤后转了文职工作。去年10月转业到了地方,当了市政府的人事部主任。

老婆和孩子还在他原来当兵的地方没跟来。不是不想来,他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也想老婆孩子。

可他家庭负担重:老家爹娘不能不管,兄弟姐妹都等着他撑腰呢。别的不说,加起来20多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结婚他总要给钱吧?

当初出任务时就说好了:活着的人要照顾牺牲战友们的家人。不能这话说过就忘了吧?

他每月往外邮出的钱都有一半工资。老婆给他生了7个儿子,再加上部队里面的人情往来,时不时的捐款,还能剩下什么? 60年那会儿闹饥荒,他们部队驻扎在当地的老百姓都跪在军营前面求口饭吃。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把自己兵营里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一部分。不然看着他们死在军营前?那时当兵的自己都饿得直打晃。

老家的来信也是封封带着血泪。那是到了难处,可他能怎么办?

家里有了她媳妇的那份工资,才让家里的孩子都活下来了。在家里,他媳妇的话比他好使!

到现在他转业到这里以后,工资比起在部队的时候还降了。他都不知道什么是存款,他是月月光啊!

部队当时照顾军嫂,他老婆也有小学文凭,所以在当地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当时那份工作找的也不容易,现在要是随他一起过来,原来的工作就得卖了。可到这里她的学历太低,再找一个好点的工作很难。没工作都过来了吃什么?儿子越来越大了,更得花钱,老婆舍不得钱!

组织上也说可以给与照顾,给安排工作。他自己本就是刚到地方,可以说空降到单位里的新人,多少双眼睛盯着,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张这个口!生怕别人找不到借口使绊子吗?再加上现在的形势,不好说啊!


一路上火车晃晃荡荡的,出了火车站再坐公交车回到学校。老师才让同学们各自回家。

徐静安偷偷看了下时间4点10分。赵晓芳一下午一直心不在焉,时不时的注意着大门口。

徐静安他们一进校门口,她就知道了。

赵晓芳赶忙向班主任老师请了病假。然后悄悄地跟着徐静安去了钢厂。找到郭厂长拿到录取名单,《财务室招工名单》上——徐静安的名字赫然在列。

赵晓芳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两人把工作的事情弄好,赵晓芳又一再的谢过郭厂长才出来。

明天《招工告示》上,录取的名字就换成了赵晓芳。跟徐静安没有半点关系。

“叮——”脑海里响了一声,紧接着空间变大了,变成了10米*10米*3米。

果然徐静安猜的没错:只要改变了书中与自己有关的事,就会有奖励。

徐静安把赵晓芳递过来的毕业证放入书包再偷渡到空间。然后跟着赵晓芳来到她家附近。

“静安,你看我家就在二楼楼口。”赵晓芳指着,紧挨着西墙第一排的那栋家属楼。

“今晚7点,钢厂里放电影。到时候,楼里九成的人都会去。”

“我会跟他们说,要等同学晚点再去。你7点多的时候,直接来搬东西。”

徐静安点了点头:“行,我记住了。现在我先回家,吃了饭再来。”

赵晓芳看着徐静安离开后,也脚步轻松的往家走去。

…………………………………………………………………

徐静安一进家属院就有人打招呼。

“静安回来了?”

“考得怎样?”

“省城跟咱们有什么不一样的?”

“那里好玩吗?”

……

徐静安一路嘴就没停过:“婶子”,“大娘”,“嫂子”的回应着。

这个年代没有隐私,但凡哪家有点什么事。一会儿的功夫,就会传得哪儿都是。

徐静安回到家,徐母也是刚进家门。她拿着徐静安买回来的东西,高兴的不得了。

颜色漂亮的花布,图案明显跟本市百货商场的不同。

还有这里不方便购买的点心,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买的!

徐母好高兴,这下不就有面了吗?

徐静安接过厨房的活,赶快做饭。她还没忙活完,徐母不断的催促,要她把买东西开的票据和剩下的钱交还回去。

吃饭的时候,徐建国和徐静萍两人明显心情不错。看来,这次从省城买回来的东西,很是符合两人的心意。

“听我同学说:钢厂今天7点放电影。”徐静安吃了口咸菜,“要看的话要早点去。”

“我去,我去!”

话音刚落,老四徐建设就马上接话,然后端起大海碗大口大口喝粥。

家里的其余人也都加快速度,看样子是都想去。也是,现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场电影放了又放,就这也很难经常看。

不到7点,家里人都出去了。只听外面你喊我,我喊你的,成群结队的往钢厂方向走去。

徐静安照例留下来收拾家务。

估摸着时间到了7点多钟,徐静安也把门锁上。随后慢慢悠悠地朝赵晓芳家走去。

到了大门口,赵晓芳已经等在那里。

她诧异的问:“就你自己来?”东西不少,重量也不轻。有好多家具还有一台缝纫机。

一个女同学得搬到什么时候?动静太大,到时候弄的人尽皆知。

虽然她赵晓芳不怕,可好说不好听,再传出什么来,让她不好收场。

徐静安马上回了一句:“还有人,他们在后面,一起走怕人太多让人看见。”

赵晓芳提着的心才有了安慰,没那么紧张了。

两人一进家,赵晓芳立马就关上大门。从脖子里拽出一把钥匙,打开嫁妆房的门锁。

开门的时候,徐静安还看到有不少灰尘从门框上落下来。

屋子本身就不大,东西又多,挨挨挤挤一个摞一个,都贴着房顶,感觉这个屋子都满了。

“你们先搬着,我得去后妈她们跟前露下脸,不然她非杀回来不可。”

徐静安:“行,你快点回来,我这里也快。”

赵晓芳从出去到返回来用了一个多小时,头上都冒汗了。

徐静安也早把东西装到空间了。里面放着箱床1.8*2米一张,4扇门的大衣柜一个,4个大樟木箱子,一个梳妆台,一个脸盆架子,一张八仙桌,椅子5张,书桌一张,高凳子一张,矮点的小凳子6个。缝纫机连包装都还在上面。

衣柜,箱子还有箱床里面装满了东西:大到4条八斤重厚的棉被,2条五斤重的棉被,2条四斤重的褥子。2条粉色毛巾被,床单2条,蚊帐一顶,棉布各种花色颜色十几种,装粮食和咸菜的大大小小5个缸和坛子,一个套一个;小到日常用品,做饭用的的大铁锅、蒸锅,炒菜锅,菜刀2个,坐水壶,10个碗、大小不同的盘子,2个暖壶,喝水用的军用水壶,红糖2罐……冯春草把能想到,能买到的都给女儿准备好了。

徐静安还发现坛子里竟然还装着一个小木匣子。木匣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是一对水头极好的紫色飘花翡翠镯;第二层是一对玻璃种帝王绿的手镯。她把两对镯子拿出来敲了一下,声音清脆动听。

坐水壶里有两对用红布包着的金手镯。

徐静安心里由一开始的震惊和兴奋,到现在的酸涩,说不上来的难受。“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再来找我。”

赵晓芳没说别的,抱着徐静安呜咽的说:“谢谢你,静安。”

徐静安安慰地拍了拍对方的后背:“我想我们现在已经是朋友了,不是吗?”

“对,我们是朋友。”赵晓芳抹着眼泪,肯定的说道。

等户口和工作的一切手续都搞定,再搬过去也不迟。省的打草惊蛇,让她们有了防范!

到时候,她赵晓芳办个存折,每月工资存起来,随身带着。到时候吃家里的,住家里的,多好!

过段时间,后妈知道算计了半天,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她知道的真相时,她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赵晓芳一想到后妈的那张脸,就感觉通体舒泰的不得了。

徐静安走后,赵晓芳把房间打扫干净。屋子里就剩下一辆自行车和一块儿手表了。赵晓芳又把门锁上转身出去找楼下邻居罗奶奶。

记得罗奶奶家有2套房,祖孙三人中孙女还没有找到工作,问问情况。

徐静安走出钢厂筒子楼,就加快脚步往家赶。

她还要趁现在家里没人,好好琢磨一下怎么能更好的利用空间。能不能分成不同房间,到时候做个厨房,卧室之类的。


转眼又过了4天。

徐静安早上刚到单位,跟她在同一办公的张环张大姐就问:“静安,听说了没?

徐静安一头雾水:“听说什么?我刚来。”

“韩主任的爱人来看他了。”张环把凳子往她这里拉了拉,悄声说着:“今天韩主任都请假了,两口子是真不容易。”

“韩主任是什么时候来单位的?”徐静安也低头悄声回话。

“去年十月,”旁边接话的王美丽是去年招进来的。

“对!过年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人在单位过得。据说他老婆要来,但是主任没让。说是带着7个孩子坐火车不安全。”张环加以肯定。

“年下都想回家过年,可不就火车站人多嘛!”徐静安接话道,“这两口子就这么分居两地?”

“人倒是好过来,这属于夫妻投靠。可工作就不好安排了。”张姐从柜子拿出茶缸倒上水。

对面的焦大姐也端着茶缸,吹了吹,轻吸了一口接着说:“所以现在面临着两种局面:想夫妻孩子大团圆,就没工作。不舍得工作的,就得牛郎织女鹊桥会。”

接下来一上午,办公室里都在讨论韩主任两口子。

宿舍楼

“要不,我和孩子们还是过来吧。”韩主任的老婆郭彩霞,心疼的看着丈夫:“你看,你都瘦了。”

“舍得工作了?”韩义微笑地看着自己妻子。

“不舍得也不行啊。咱们两口子还能一直这样?”郭彩霞把洗干净的被面往晾衣绳上放,韩义在旁边搭把手。

“孩子们也都想你,每天都问什么时候能看到爸爸?”

韩义往周围看了看,低头在老婆耳边悄悄地问:“那你呢?想没想我?”

郭彩霞笑着瞪了一眼,胳膊肘轻轻顶了下丈夫的腰,扭身进了宿舍。

韩义眼睛弯弯,满脸带笑地跟了进去,锁上门…

中午下班后,约莫着时间,徐静安回宿舍拿上饭盆。出来的时候,正好和郭彩霞在宿舍楼的拐角处迎面碰上。

徐静安朝对方笑了笑:“是郭大姐吗?”

“对,妹子你怎么称呼?”郭彩霞说话也和气。

“大姐,我叫徐静安,这个月刚来。您叫我小徐就成。”

“行,小徐,今天食堂中午有土豆炖鸡块,快去吧!”

“谢谢郭大姐,不耽误您时间,我现在得去打饭。回头我再找您说说话。”

郭彩霞听后,眉头动了动,也笑着回话:“我这两天都在,你什么时候来都行。”

郭彩霞一回到宿舍把这事告诉丈夫韩义。韩义拿毛巾帮媳妇把手上的水擦干净:“不用多想,总会知道的。”

郭彩霞想了想:“那今天晚上,我下去走走,你晚点下来。”

两口子之间的默契尽显,韩义点头表示明白。

吃过晚饭,徐静安站在窗边看着窗外。天色渐暗,看到郭彩霞一个人出来,赶紧下楼假装偶遇。

“郭大姐,巧了,咱们俩一块走走?”

“行啊,小徐。”两人边走边聊,走到操场,周围一个人都没有。

徐静安知道时间有限,于是开门见山地说:“大姐,今天您一来,办公室里提起您和韩主任的情况,都说你们两口子不容易。”

“现在,谁家过日子都不容易,”郭彩霞丝毫不落人话柄。

“当时我一听您的情况,就有一种感觉——这是命运安排好的。”

“怎么会这么想?”郭彩霞诧异的看着眼前的姑娘。

“我想跟大姐你换工作。”徐静安也回的直接爽快。

“什么?换工作?”郭彩霞怀疑自己听错了。她以为对方想要求老韩办事,她想先看看情况,不管行不行的一律不让老韩粘手。


等徐静安到了街道办的时候,办公室的桌面上放着半个杂面馒头、打开的饭盒,抽屉半开着。

隔壁传来主任说话的声音。说几句,停一会,应该是在接电话。而且可以看出来,这通电话来的很突然。

徐静安往四周看了圈,这会儿没人。她闪身进去,拉开抽屉,把开介绍信用的专用纸撕下几张,拿章一一盖好,放进空间。

再手脚利索的把东西放回原位,退了出去。

在外面等了5分钟,主任才出来。看到徐静安,“这是有什么事吗?”

“主任,我叫徐静安。在二中读高二,明天老师带我们去省城参加数学竞赛,后天回来。这不就来麻烦您开封介绍信。”

“好事啊,”主任笑呵呵。

2分钟后接过信,徐静安谢过主任赶紧离开了。再不走饭就凉透了。

一夜过去……

早晨吃完饭,把东西收拾好,又检查了一遍昨晚徐母给的钱票,都在。

“妈,今天上午上完课,到时候我就直接从学校出发,后天就回来了。”

“到外面别乱跑,看好东西!妈,我知道了。”等徐静安收拾好,家里人都走了。

拿出介绍信,再从空间拿出一张昨天提前盖好公章的空白纸,比照着重新写了一封报名参加招工考试的介绍信。

背上书包,其他的都放到空间,把门锁好。

这时路上的行人很少,往学校的方向走了一段后,坐上了去往钢厂的公交车。

过了一年,她又存下了3分钱的私房钱。嗯,比以前有进步!

到了钢厂往里走,发现有一堆人在那儿排队。赶快跑到那儿排队,拿户口本和招工用的介绍信给工作人员看后,得到了一张报名表。

填完表跟着人群来到一栋楼前,这里贴着告示。徐静安挤到前面才知道,报考的工位不同,考试地点也不同。她想报考的会计在西楼3层。

500多人也乌泱泱的往不同的方向分流。

等徐静安到了3楼,说了自己要考的工位,拿到条子,考完试才松了口气。

说是3天之后等通知,到时候会把录取名单贴在宣传栏里。

徐静安没有停留转身回了学校,学校教学楼后面有片小树林。她一进去就径直往里走,自己要找的人果然在那儿。梳着两个麻花辫,红上衣,黑裤子,坐在地上,背靠大树。

现在正是上课时间,师生们都在忙,外面没有什么闲人除了自己和对面的姑娘。

赵晓芳现在心里十分烦闷,她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打破现在的僵局。她成绩一般,毕业找工作的事近在眼前。

赵晓芳的妈妈就生了她一个,前年生病去世了。她爸爸在别人的介绍下娶了同一工作单位的临时工工人邓桃花。后妈来时带来了一儿一女都比她大。

赵晓芳的亲妈冯春草,曾经在地主家做过丫鬟。少爷、小姐、老太太、太太外加姨太太们,从吃穿到家产,主子们的明争暗斗她也是见过的。

一开始身体不舒服时冯春草没当回事,觉得抗几天就能过去。等冯春草感觉到身体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时候,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赵晓芳。


徐静安到家,趁着没人把空间里的床、箱子、柜子等都摆好,被子褥子铺好,随手要用的东西和不常用的都归置好。

都说吾心安处即是家,对徐静安来说空间就是她的心灵归处。

躺在床上,闭上眼一会儿就陷入沉睡中。

转过年来就是65年。

很快就到了徐静萍结婚的日子。

当天,徐静萍穿着一身新衣裳,端着新买的脸盆,盆里放着两条新毛巾和一套新衣服。身边的亲朋好友、邻居同事都对她说着祝福的话语,孩子们也笑闹着跑来跑去。

装着旧衣的包袱和旧被褥也被帮着拿走了。在一片喧闹声中,徐静萍被簇拥着走出家门。

往婆家走的路上,徐静萍几次都想回头。她老觉得自己有什么东西落在娘家了,可是心里又明白娘家现在的东西都和自己无关。

耳边不时的传来欢呼声,徐静萍攥紧兜里仅有的10块钱,带着一肚子的不甘和心气儿走向她未来的战场。

徐静萍一出门,徐静安就感到空间一阵晃动。她知道自己猜对了:只要自己改变书中关于自己的事,就能得到奖励。简单来说就是要过的好!

晚上,徐静安迫不及待的进入空间。空间大小没变,就是里面隔出了一个10平米大小的卫生间。

里面不仅有马桶、淋浴、浴缸、洗漱台、洗衣机这些基础设施,连卫生纸、卫生巾、毛巾、浴巾、洗漱用品都有。

打开水龙头,直接流出了温热的水。那还等什么?

洗了整整2个小时,出来后徐静安觉得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

躺在床上舒服的呼了口气。

徐建萍不在,趁着现在房间里就她一个人住,进空间拿出当初买的布,用缝纫机做了几身衣服。从里到外都是新的,可惜现在还不能直接穿出去。

徐静安拿出当初买的新棉衣穿上。外面再套上旧的罩衣裤子。这会儿她才在冬天里体会到温暖。

……

徐建国结婚前,房子收拾好了,家具也一一摆放好,新床也铺上了新做的褥子床单。

老四徐建设盯着这些东西,再看着老大那张洋洋得意的脸,气的直哼哼。

徐静安也正式开始在客厅睡觉。

老大结婚前一天晚上,徐静安走进徐父徐母的房间。

“老三,有什么事吗?”徐父徐母很是惊讶。毕竟徐静安在家里是个透明人,干的多,说的少。

“爸、妈,我大哥马上要结婚了。可是婚后,我做妹子的再帮着给洗衣服,不太合适。”

徐母这时也反应过来了:“对,对,对,我也是忙昏头了”。

想着到时候人来人往的看到之后,闲言碎语的样子,徐母就发懵。

徐父接话道:“老大结婚就是成家过日子,他们两口子的事,你一个姑娘也不好管。”

“好嘞,爸妈,你们也早点休息。”徐静安出来后脚步都轻快不少,少洗好几个人的衣裳能不高兴吗?

徐建国结婚当天,徐静安的空间又升级了。

这次隔出了一个30平米的厨房。

里面的整体橱柜锃光瓦亮,储藏柜,天然气灶,各种型号用途的锅碗瓢盆,案板大小不等都有好几个,刀具也有好几把。蒸箱、冰箱、洗碗机……日常用的这里都有。

一张餐桌配4把椅子,这是实现吃饭自由了!

……

66年2月

从女主嫁进徐家,就和徐母这个当家人开始了婆媳大战。女主把持着徐建国,行事说话是软刀子——刀刀见血。徐母这个婆婆是以势压人——一力破万法。

徐建国每每看着自己老娘和媳妇斗法,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逼得急了,就双手抱头,蹲下去,唉声叹气。

老四徐建设每次看到,对老大都冷笑连连。过后又去安慰徐母,当个贴心的小儿子。现在明显徐父徐母的心渐渐往小儿子身上偏了。

在这样家庭环境中,徐静安却觉得这一年来日子过得比以前轻松,毕竟家务都有人分摊了。

她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爱挑事的小姑子和大姑姐。毕竟只要有主要矛盾一直顶在前面,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