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牧诸葛亮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岚冰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其实我对丞相毕生的功过,简单的八个字,就能概括。”“哪八个字?”“成也诸葛,败也诸葛。”此言一出,诸葛亮愣在当场。下一刻,他又一次剧烈的咳嗽了起来。越发惨白的脸色,吓得李福和正在心中腹诽的杨仪,瞬间全都慌了神。二人上前,急忙扶住诸葛亮。再看诸葛亮,呼吸急促,不断喘息。手中捂住嘴巴的绢布,此时已经沾满了血。“卧槽……”见此,二人脸色突变。刚刚还慷慨陈词的李牧,此时也不觉有些惊惶。自己一番话,居然把诸葛亮给气吐血了。此时的他,彻底陷入一脸懵逼的状态。回想诸葛亮的一生,江东舌战群儒、阵前骂死王朗。类似这样的高光时刻,不胜列举。若论口才,咱蜀汉的诸葛丞相输给过谁?万没想到,今天居然在一个少年人的面前,败下阵来。关键的是,人家李牧的话,你的...
《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其实我对丞相毕生的功过,简单的八个字,就能概括。”
“哪八个字?”
“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此言一出,诸葛亮愣在当场。
下一刻,他又一次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越发惨白的脸色,吓得李福和正在心中腹诽的杨仪,瞬间全都慌了神。
二人上前,急忙扶住诸葛亮。
再看诸葛亮,呼吸急促,不断喘息。手中捂住嘴巴的绢布,此时已经沾满了血。
“卧槽……”
见此,二人脸色突变。
刚刚还慷慨陈词的李牧,此时也不觉有些惊惶。
自己一番话,居然把诸葛亮给气吐血了。此时的他,彻底陷入一脸懵逼的状态。
回想诸葛亮的一生,江东舌战群儒、阵前骂死王朗。
类似这样的高光时刻,不胜列举。若论口才,咱蜀汉的诸葛丞相输给过谁?
万没想到,今天居然在一个少年人的面前,败下阵来。
关键的是,人家李牧的话,你的确也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
“丞相,我……”
“汉兴,你别说了。”
作为父亲的李福,都快哭了。
看着眼前自己这天生反骨的儿子,他目光复杂。此时就差当着诸葛亮的面,给这活爹跪下了。
“气死丞相,这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想我李家,满门忠烈,怎么我就偏偏生出这么个货来?”
“造孽啊……”
李福紧咬牙关,心里气得直跺脚。
此时,他最后悔的事,就是把李牧一同带来。早知道他能惹出这么大的祸事,提前赚这点功勋,图个什么。
别说仕途可以不要,此刻的李福,甚至都有掐死李牧的冲动。
“逆子啊,逆子!!!”
李福心中暗骂,欲哭无泪。
再看李牧,愣在当场,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三国第一舌辩口嗨诸葛孔明,此刻居然被自己气吐血了。
这结果,你敢信。
此刻,他大脑一片空白。说是不害怕,那是纯牌扯淡。就算他天生反骨,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本来诸葛亮已经病入膏肓,病逝那是早晚的事。
偏偏就在此时,自己横插一脚。这结果,可就完全不同了。
“丞相,是我错了。”
李牧双膝一软,此时跪倒在了地上。面对脸上全无血色、不断喘着粗气的诸葛亮,只能选择认错。
“起来,我又没说你讲的不对。”
诸葛亮惨白的脸上,此时反而挤出一抹心痛慰藉般的笑容。
随着李福和杨仪的一番抢救,自己这条油尽灯枯的老命,算是暂时保住了。
“汉兴,起来,快起来……”
“丞相,我……”
李牧吓得魂飞天外,哪里还敢起身。
眼看他不肯听话,诸葛亮目光不禁转而落到李福的身上。
李福苦叹,心如刀绞。
“丞相让你起来,你就起来。听爹的,别再惹丞相生气了。”
“是……”
感觉到李福语气中的恳求,李牧不敢坚持,这才起身。
再看诸葛亮,长长呼出一口浊气。惨白如纸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些许的血色和红晕。
“你们都出去,我想和汉兴,单独聊一聊。”
“啥?”
闻言,李福和杨仪全都蒙了。
反观诸葛亮,明眸闪动出别样的辉光。尽管没再说话,却让二人下意识各自后退一步。
“诺。”
二人齐声回应,恭敬般的欠身告退。
再看李牧,一脸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父亲李福,经过他身边的时候,还不忘狠狠瞪了他一眼。
“逆子,待会儿回来,我再和你算账。”
李福紧咬牙关,把声音压得很低。
李牧尴尬一笑,觉得父亲八成得对自己动家法。然而,对此他却一点都不怕。
毕竟自己留下,能不能活着走出去,现在都是个未知数。
反观诸葛亮,尽可能在帅椅上坐直了身体。如今缓过来的他,突然明眸一闪,似乎又想到了什么。
“杨仪。”
“是,丞相。”
听到诸葛亮的呼唤,杨仪立即止步。
刚刚转回头来,不想就迎上了诸葛亮一双如同利剑般的眸子。
杨仪一颤,刹那心生畏惧。
反观诸葛亮,静静凝视着他,不怒而威。说话的语气,尽管仍旧虚弱且无力,可言语间却透出难以言喻的煞气。
“今日之事,止于我们帐内几人。你是聪明人,相信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此事我不会说,李仆射父子更加不会。日后若有风声传扬出去,你可要小心了。”
说着,他用颤抖的手,轻轻指了指自己头顶的帽子。
既是官位,似乎也是人头。
就那股气势,让呆立一旁的李牧,突然心生畏惧。
都说诸葛亮领兵,最擅长的就是治军。照这情况看来,似乎还真的是这样。
想到这里,李牧越发害怕。
刚刚的诸葛亮,和眼下的状态,好像完全判若两人。
自古有言,慈不掌兵。
诸葛亮仁慈如是,威严自然也不用说。
“诺。”
闻言,杨仪脸色惨白,声音颤抖。
很显然,诸葛亮的敲打,把他吓得不轻。
下一刻,他紧跟李福的脚步,二人头也不回的退出了大帐。
随着二人的离去,空旷的大帐内,此时就只剩下诸葛亮和李牧二人。
李牧站在原地,有些尴尬。
诸葛亮松了口气,目光转向李牧的瞬间,刚刚面对杨仪时候的威仪顷刻退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完全慈祥的面孔。
“汉兴,你没有什么要对我说的么?”
“说?我还说毛线啊?”
闻听此言,李牧心里骂娘,此刻死的心都有。
好歹刚刚大帐内还有人,能给自己做个见证。如今人都走了,这要是再把诸葛亮给气吐血了一次,只怕自己有十条命都不够赔的。
想到这里,李牧又一次跪在地上。
“适才妄言,罪在不赦。此时汉兴,愿意听凭丞相处置。”
既然躲不过,不如开门见山。
闻言,诸葛亮笑了。
“汉兴,这可就有些不像你了。”
“没办法,丞相一人安危,关系甚大。汉兴年少,其他都可以不顾。然父母养育之恩,莫大于天。”
一句话,诸葛亮为之动容。
此子不凡,还知孝道。小小年纪,实属难得。
“起来吧,我又没有说要怪你。”
诸葛亮看着李牧,此时老迈的双眸,难掩心中对于他的喜欢。
李牧不敢违命,站起身来。诸葛亮随即目光示意,让李牧到他的身边坐下。
“刚刚我敲打杨仪的话,你听到了。却不知,你作何感想?”
“这……”
李牧屁股刚刚碰到椅子,差点又因为诸葛亮的一句话,惊得直接站起来。
“这老登,要不要再说得明白一点?”
此刻,李牧心中腹诽,却仍旧强装镇定。思量片刻,这才小心翼翼的开了口。
“丞相对于杨长史,似乎有些成见。”
“呵呵。”
闻言,诸葛亮开心地笑了。
目光中流露出的欣赏,此时真切的告诉李牧。或许诸葛亮一直等得,就是自己的这句话。
“只是,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李牧蹙眉,心中不解。
只见诸葛亮长长呼出一口浊气,突然话锋一转。
“汉兴,你之前讲了那么多。但是,你想不想听听我的故事?”
狂怒般的谩骂,顷刻响彻整个军帐。外面的军卒听到声音,此时全都不知发生了什么。
为了保护丞相的安全,他们带到佩剑,立即冲进帐中。
不想凑巧正看到诸葛亮发疯的场景,顿时面面相觑,心中升起难以言喻的诧异。
“丞相不是病了么?”
“是啊,看这样子,似乎还挺精神。莫非军中传言有虚,丞相又在深谋考虑着什么?”
几人彻底蒙了。
反观诸葛亮,心中怒气难平。
“谁让你们进来的?”
“滚出去!!!”
此时的他,心头苦闷也是无处宣泄。素来对兵卒极好,今日竟是格外的反常。
闻言,军卒们脸色突变。
彻底被吓住的他们,哪里还敢多问。纷纷稽首,一溜烟般的跑了出去。
眼看军卒皆退,诸葛亮终于恢复了些冷静。
然而想到司马懿用心的险恶,此时的他仍旧被气得不断喘息。再看李牧,一脸震惊的望着自己。
诸葛亮蹙眉,不觉有些诧异。
“你这么看着我干什么?难道司马老贼如此险恶,你就一点都不愤怒么?”
“愤怒自然如实,可我现在更在意的,还是丞相你的身体。”
“嗯?”
闻言,诸葛亮顿时醒觉。
回想刚刚,自己一口老血,非但没有被气得昏过去。反而羸弱的身体,又蹦又跳。
换做之前,哪有这种力气。
便是多说几句话,都觉得羸弱的身体,不堪重负。
“我,我的病情……似乎好矣。”
突如其来的发现,瞬间冲淡了诸葛亮对于司马懿的咒骂和怨毒。
此刻,他不断活动着自己腐朽的身体。猛然觉得,好像和之前的确很不一样。
对此,李牧尴尬一笑。
此时说是不恨司马懿,那显然是假的。然而诸葛亮历经几日自己的调养,如今身体的康健,属实也让他倍感惊讶。
“食疗同补、起居有序……”
“这功效,那么大么?”
此刻,李牧自己都有些怀疑了。
再看诸葛亮,重获新生的他,显然比李牧还要开心。
“汉兴,我病体痊愈,皆你之功。”
“啊……”
李牧满脸错愕的点了点头。
突然觉得,诸葛亮好像本身应该没什么病。如若不然,短短几天不可能康复的这么快。
不过,他好了,自己也就稳了。
“天大的喜事啊……”
此时的李牧,脸上露出可亲般的笑容。
反观诸葛亮,此时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刚刚的事态。如今他心绪逐渐平稳,这才又坐回了帅案。
“汉兴,你治好了我的病,真是我的福星。奈何……”
诸葛亮明眸突又黯然,忍俊不禁的苦叹一声,脸色不觉在此时又沉了下来。
“我虽赚得天数,奈何却改变不了我蜀汉的命运。如你所言,司马懿,我真的是低估了他。此等人物,通晓兵机。若非他有意对我示弱,可能战场用兵,我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诸葛亮无奈摇头,突然做出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
“汉兴,我决定撤兵。虽然有些遗憾,但空留此地,的确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徒劳无功,不如早归治理蜀中。也好让百姓们,不再受战争拖累,就此获得些许喘息的机会啊。”
“丞相,这……”
闻言,李牧一脸颓然。
感觉到他似乎有话要说,诸葛亮不禁再度将意味深长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汉兴,你莫非还有什么事?”
“唉……”闻言,李牧苦叹。沉吟良久,不禁尴尬一笑:“我本有击破司马懿之计,刚刚不过阐述分析。如今正待要说,却不想丞相已有退兵之意。”
“什么?!?”
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
八月,萧瑟的秋风,吹灭了主帐内的明灯。同时也让风烛残年的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看到了属于自己的落幕时刻。
是夜,蜀营寂静。
伴随着远方骑疾而近的马蹄声响起,守夜的蜀军,立即警戒。
“何人?”
“吾为尚书仆射李福,今奉天子召自成都而来,专为探问丞相病情。现有天子诏书,尔等若是不信,尽可查验以示端详。”
言毕,率领一队骑兵走在最前面的李福,先将手中的天子召高高举过了头顶。
火光照亮诏书,巡夜蜀军一颗悬着的心,此时也终于平复。
丞相久病,眼下日益恶化。
今蜀国全师,尽在渭水南岸。相隔不远,曹魏大都督司马懿,则率领魏国精锐背水筑营。
危难之际,丞相身体羸弱,不能理事。
蜀汉军心摇曳浮动,现在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魏国趁势来袭。不过,好在司马懿被丞相吓破了胆。
毕竟不久前,诸葛亮才在上方谷,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番设计。
眼看一场大火,便可将司马懿父子尽数烧死。谁想皇天不佑,突降般的大雨,覆灭了蜀汉北伐的最后希望。
司马懿父子三人,趁势逃出生天。
计划付诸东流,成为了蜀汉乃至后世,所有人心头的意难平。
诸葛亮亦因此操劳过急,身染重病之下,如今命不久矣。
“大人稍候,我等这就去通报。”
言毕,守军快步如飞便去。
反观李福,一声哀叹。目光弥留之际,也不禁朝着自己的身边顺势望去。
火光之下,一匹白马,马背安坐一个风度翩翩的锦缎少年郎。
少年五官俊秀,目若朗星。
他是李福的儿子李牧,字汉兴。
年方不过十七岁,还未仕官。今随李福一并而来,按照李福原本的意思,就是让他提前赚得一些必要的功勋和经验。
一旦自己完成皇帝使命,回返成都。身边随从,多少都会有些政治封赏。
李福觉得,这样的功勋,不要白不要。
正好为儿子李牧日后开启的仕途,做些铺垫。
然而,李福打算虽好,心中仍有担心。他担心的不是旁人,正是自己这不孝的儿子。
此子聪慧,却一身反骨。
“汉兴,我警告你。待会儿随我见了丞相,不许你胡说。只跟在为父身边,哪怕充当个哑巴也好。”
“……”
“你说话啊,莫非聋了不成?”
“父亲不是让我当个哑巴,哑巴哪里会说话的?”
闻言,李福的脸色,瞬间铁青。
本想责难,不过想想,倒也罢了。时值此时,这个天生反骨的东西,不给自己惹事,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唉……”
李福无奈,一声短叹。
就在此时,刚刚跑去的军卒,如今回来了。随着“吱呀呀”一声响动,紧闭的营门终于开启。
“仆射大人,久侯了。我乃丞相长史杨仪,今奉丞相之命,请大人营帐内相见。”
“哦,原来是杨长史,失敬失敬。”
“哪里。”
面对杨仪的恭敬有礼,紧跟李福身后的李牧,目光中却不禁闪过一丝阴冷的寒芒。
主帐内,诸葛亮稳坐帅案。
这是李牧自从穿越的有生十七年以来,第一次见到丞相。
此刻,他动容了。
大帐内昏暗的烛光,映衬着诸葛亮因为过度劳累、形如枯槁般的面孔。
他眼窝深陷并且消瘦,如今一脸病态,全无半点血色可言。
“难以想象,蜀汉实权的掌控者,居然会是如此模样。”
李牧的心,仿佛被狠狠的揪了一下。
他下意识低头,隐忍着沉默不语。而看到丞相的容颜,作为父亲的李福,此时不禁潸然泪下。
“丞相……”
“哦,李仆射,快请这边来坐。”
诸葛亮苍白的脸上,挤出一抹笑容。
尽管此时的大帐内,格外安静。然而他身体的虚弱,还是让说话的声音,显得是那么的苍然无力。
闻言,李福上前,坐在诸葛亮的身边。
李牧见此,只是低着头紧随父亲的脚步,之后在李福的身后默默的站着。
“丞相,陛下闻丞相患病,万分震惊。因此,特派我前来探望。”
“唉……”闻言,诸葛亮一声长叹:“我……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
此刻,他的声音,无力中透着唏嘘。
反观李福,心如刀绞。
“丞相,言重了。”李福心中感慨,用手下意识擦拭眼角难以抑制的泪光,说道:“丞相一生奉献,为我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百年之后,亦当受后世万代敬仰。”
“嗯……”
闻言,诸葛亮消瘦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突然目光一转,落在李福身后站定沉默的李牧身上。
“李仆射,这位是……”
“哦。”
李福赶紧起身,将站在自己身后的李牧,推到诸葛亮的面前。
“此我之子,李牧,字汉兴。”
“汉兴?”
闻言,诸葛亮黯然的双眸,闪过一抹不朽般的光芒。
“汉兴,这名字,属实起的好啊。”诸葛亮看着面前的李牧,不禁由衷感慨,却又忍不住潸然泪下:“如此年少,却一脸英气。便是我死,我蜀汉未来,后继有人矣。”
说着,他颤抖着伸出自己枯枝般的手,突然很想和这个名叫汉兴的孩子亲近一番。
复兴汉室,一直以来,都是他的毕生所愿。
然而,面对诸葛亮的主动亲近。李牧原本低着头一言不发,此时却猛然身体一颤。
他下意识后退一步,躲开了诸葛亮的双手。
同时抬起头,双眸一股凌厉般的寒光,瞬间让诸葛亮感觉到了莫名的冷意。
“这孩子,为何对我如此疏远?”
诸葛亮感到震惊,不自禁看向李福。
反观李福,面对李牧刚刚下意识的反应,此时就像是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逆子,安敢对丞相无礼,还不给我跪下。”
李福恨得紧咬牙关。
飞起一脚,直接把李牧踹倒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诸葛亮万般心痛。
“李仆射,岂可如此对待一个孩子?”
他急忙拦住李福,同时也把自己眼中蜀汉的未来,下意识的护在了自己的身后。
“丞相,可是这逆子……”
“凡事必有因由,为何不能让他说来我听。”
老迈的诸葛亮,难得气愤。李福看在眼中,此刻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才好。
反观诸葛亮,再度看向李牧。
此时,他伸出颤抖如同枯枝般的双手,将李牧扶起。眼神中,却不禁透出难以言喻的疑惑。
“孩子,我们见过么?”
“……不。”李牧摇了摇头:“我和丞相,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会对我……”
“丞相,当真想听实话么?”
“你尽管说。”
诸葛亮蹙眉,此时仍旧不失耐心的看着李牧。
反观李牧,缓缓抬起头。此时,他直面这个实际年龄只有五十多岁,但却已经须发皆白、犹如风中残烛的老人。
虽然诸葛亮的积劳成疾,让他内心酸楚。
然而,沉吟片刻,李牧还是将自己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
“因为……你是千古罪人!!!”
此刻,李牧望着诸葛亮老迈双眸,突然想通了很多东西。
“丞相远离川蜀,西向扫清南蛮叛乱之后,似乎一直都带兵驻守在汉中。而你拿到兵权时候,岂非正是先主病故,朝中各家派系势力动荡之时么?”
“随着先主病故,当时的你,应该也知道荆州拿不回来了。”
“所以,你一面对外实施多年以来秉承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另一面,把国中的军权握在手里。”
“和曹操昔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你并不想当权臣。只是想利用兵权,震慑住朝中的派系斗争。因为你知道,只有掌握了兵权,才能镇住权贵。阻止我蜀汉内部,可能发生的动乱,是也不是?”
简单的一席话,让诸葛亮为之动容。
他双眸微眯,看着眼前的李牧,突然身体颤抖了一下。
“汉兴,你和我说实话。刚刚的言论,到底是谁告诉你的?”
“不,没有任何人告诉我。”
李牧凝视着诸葛亮复杂的目光,此时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
“其实,我也是通过丞相刚刚的讲述,偶然得到的想法。你和先主,素来交情莫逆。昔日伐吴,先主尚能为了国家,不顾自己后世的名声。同样的事情,我觉得丞相你,应该也做得到。”
闻言,诸葛亮惊住,之后就是良久的沉默。
此时,他看着眼前义正言辞的少年,内心五味杂陈。刚刚拭去泪痕的老迈双眸,此刻又一次不自觉的湿润了。
“……还有什么,你继续说。”
诸葛亮提了提鼻子,仿佛强行压住心中的激荡。
他的反应,让李牧有所感知。
那就是自己突发奇想的猜测,或许真的就是当年诸葛亮面对蜀中不堪政局,最为真实的写照。
“兴兵北伐,看似是你毕生的穷兵黩武。实则,你也有属于自己的无奈。”
“你掌握兵权,驻军汉中。”
“即便你远离成都,但朝中的反对派系,只怕还是不肯放过你。”
此刻,李牧仍旧试探性的做出猜想。
毕竟诸葛亮的存在,可是他们这些权贵的大敌。
他一天不放下手中的兵权,这些人就一天睡不安稳。
自古掌握兵权的人,尽管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但也最容易,被扣上谋反的大帽子。
至少,远离国家管控,拥兵自重、图谋不轨是跑不了的。
“因此,他们上书朝廷,想要借此削你兵权。只要你手里没有了兵,各方派系以及权贵就可以在朝中肆意妄为,谋求复辟。”
“然而,丞相你很清楚他们的野心。所以你不能放下兵权,但不放下,就必须给自己找个合适的理由。”
话到此处,李牧自己甚至都有些不敢想象。
然而,他只是稍稍顿了顿,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个理由,就是借助先帝复兴汉室的大梦以塞悠悠之口,而后不断的……北伐!!!”
话音很轻,却在大帐内久久回荡。
诸葛亮紧蹙眉头,听到最后,眼泪已经止不住的流。然而,他却隐忍着一言不发。
难以想象,这个已至暮年的老人,当年到底背负了怎样的压力。
他是诸葛亮。
可他是人,并不是神。
如今形如枯槁般的瘦弱之躯,难以想象长达十几年的执政,到底让他都经历了什么。
伴随着老迈双眸的紧闭。
诸葛亮的一行热泪,此时再也控制不住的划过脸颊。
“悠悠苍天,何人能知我心?”
“不想,居然会是一个少年人……”
此时的诸葛亮,激动的由衷感慨。而他的话,也让李牧的内心又一次掀起难以言喻的惊涛骇浪。
事实证明,自己猜对了。
可这也就意味着,之前他对诸葛亮的指控,全部化为泡影。
或许就像诸葛亮说的,活在当下,每个人都有无奈。
刘备如是,关羽如是。
他诸葛亮,也同样如此。
不得不说,他的北伐,看似穷兵黩武。实则其中的利害,作为老牌政治家的诸葛亮,显然也比谁都明白。
北伐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
可是不北伐,结果又会怎样?
国中的派系斗争,他一个丢了土地、没有了背景的丞相。如果没有了手中的兵权,他还压得住么?
是,十年北伐,掏空了国家。
期间,蜀国更以一州之力,强行悍动曹魏九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举动,令区区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国家,如今民生凋敝。
然,那又如何?
不断北伐,打穷的是国家。可是不打,诸葛亮就必须要选择放下手里的兵权。
一旦兵权放下,整个蜀汉,也就彻底乱了。
届时,蜀中黎民深陷战乱,再遭涂炭之苦。
“相比之下,死人和受穷,到底哪个更严重?”
想到这里,李牧陷入沉思。
历史的真相,有时候迫于世间的规则,注定将被永远雪藏。
这个道理,李牧明白。
就像关羽、刘备,有些黑锅,他诸葛亮也必须得背。
“唉……”
李牧一声长叹。
此时,他也终于明白。看似连年的北伐,实则根本不是对外宣称的扩张战争。
复兴汉室,固然如实。
然而更多,则是为了稳固蜀汉内部的派系斗争。
想通这一点的李牧,突然对眼前已至暮年的诸葛亮,心中萌生起了难以言喻的愧疚。
“丞相,汉兴年少。之前狂言,错怪您了。”
面对诸葛亮,此刻的他,双膝一软跪在地上。
这一跪,既是歉意,也是敬仰。同时也是他对诸葛亮默默承受多年心中的苦闷,或许唯一能献上的东西。
眼看李牧如此,诸葛亮老泪纵横的脸上,露出止不住的欣慰笑容。
“汉兴,起来,快起来。”
此刻,他充满激动的伸出双手。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尚且稚嫩青涩的李牧,难掩心中无法言喻般的激动。
此子年少,太过不凡。
无论胆魄、睿智、洞察力,全都无以复加。最重要的是,这举一反三的能力,即便诸葛亮也都为之叹服。
“皇天,厚土。”
“我蜀汉,后继有人矣。”
此刻,诸葛亮内心激动,几乎想要叩谢苍天。
如今的蜀汉,正值人才凋敝之时。让诸葛亮都没想到,时至自己暮年,居然迎来这样的一个可造之才。
“没错,他是我大汉的救世主,是复兴之梦未来的希望。”
“此我蜀汉之幸,天下之幸也。”
“丞相,我……”
“哦,都处理了些什么公务啊?拿来我看。”
“诺。”
李牧不敢有违,立即把所有帅案上的文书,全都搬了过来。
“军中各营所报的事务,都在这里。我按大小分类,彼此分开来放。其中,大事要务,未敢轻动。只待丞相醒来,再做决断。至于小的,基本眼下全都处理妥善。剩下一部分,难分伯仲。没有丞相的君旨,也未轻易敢动。”
“嗯……”
诸葛亮明眸微沉,轻轻点头。
此刻,他表面冷若凝冰。内心却不禁对李牧的安排,暗生惊喜。
“这小子,倒还挺会安排。”
他看着李牧,一声浅笑。目光随即一转,又落在李牧搬过来的公务文书上面。
“哪些是你处理过的,拿来我看便是。”
“这些都是。”
“哦?”
诸葛亮闻言,不觉面露惊诧。
此刻,他看着三堆分类的文书,其中最大的一堆。不得不说,这小子的工作效率,属实还挺高。
仅仅一天学习,基本就能和一半的自己比肩了。
“此子不凡,前途不可限量啊……”
诸葛亮心中感慨,此时的他,急切的想看看处理的结果如何。
刚刚拿起一份文书,不想就在此时,大帐的帘笼一挑。姜维端着一支热气腾腾的锅子,信步走了进来。
“哦,丞相醒了。”
“伯约?此时你来,却是为何?”
诸葛亮看到姜维,一脸鄙夷。反观姜维,满脸笑容,此时疾步般的走上前来。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先将手中烫手的锅子放在了帅案上。
“回禀丞相,维此来,特地给丞相送来晚膳。”
“哦。”
诸葛亮点头,倒也并不在意。
此时的他,说是不饿,那是假的。
然而相比于吃饭,此时的诸葛亮,显然还是对李牧处理公务的结果更感兴趣。
“先放在那儿吧,我待会儿再用,也不迟晚。”
“诺。”
姜维没有拒绝,拱手施礼之下,却顺手掀开了土锅的盖子。
刹那,一股异香,在大帐中弥漫开来。诸葛亮心神一荡,感觉原本手中要看的军务,也都瞬间不香了。
“嗯?此为何物?”
他放下手中的书简,突然目光又看向帅案上的土锅。
姜维见此,立即把土锅拿起,端到诸葛亮的面前。
是粥。
白米为主,五谷为辅,看似并不太过浓稠。除此之外,还有肉眼可见的一些绿色,置于其上。
“这是……”
“当地挖的一些野菜。”姜维回答:“摘取之时,询问过当地的一些百岁老人,他们全都常吃此物。”
“哦?似如此,倒是奇特啊。”
闻言,诸葛亮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
时值此时,自己天寿将近。闻听长寿老人都吃这种野菜,不觉让他心头洋溢起些许的异色。
寓意好,关键还是民众所食,格外亲切。
中国自古,民以食为天。即便是堂堂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也逃不过千年传承的真香定律。
此刻,他放下手中的书简。突然对眼前的美事,趋之若鹜。
“汉兴,你曾经怎么和我规定来的?饮食起居,需当遵循你制定的规范。似如此,我先吃饭,应该也不过分哈。”
“是,丞相请便。”
李牧多聪明,此刻顺坡下驴。
闻听此言,早已嘴馋难耐的诸葛亮,如蒙大赦。
浅浅吃了一口,沁人心脾的滋味,就让他越发欲罢不能。
“嗯,香,真香。”
此刻,堂堂蜀汉丞相,化身干饭小能手。
看着他的模样,姜维望了一眼李牧。满心的欢喜和感动,全都写在了脸上。
“这东西,不像是营中的火头军做的么。”
“……是我做的。”
“啥?”
诸葛亮蒙了。
此时吃得满胡子米粒的他,不禁抬头有些错愕的望向李牧。
“汉兴,你居然还通厨艺?”
“……”
经他这么一问,李牧明显还有些不好意思。
再看诸葛亮,马上低头,继续干饭。自从前线战事吃紧,他难得胃口这么好。
一番猛如虎的操作,整整一土锅的粥,就被一扫而空。
“啊,舒服。”
享用完美食的诸葛亮,仰头长出了一口气,此刻满脸都写着说不出的满足。
“没想到区区野菜,竟也能做出这等美味。似如此,也当让我军中的将士们,满足这等天籁般的口腹之欲。”
“这可就难了。”
闻言,姜维一脸为难。
看着诸葛亮鄙夷投来的目光,他忍不住尴尬一笑。
“毕竟这等饭食,可不单单只是有些谷物和野菜而已啊。除此之外,新鲜的活鱼、河里现捞的虾蚌,全都不可或缺。捕获的野鸡,去肉取骨,以此吊汤。加上米酒陪衬,熬煮起码三个时辰,才能完工。”
“这么复杂?!?”
闻言,诸葛亮彻底惊住。
此刻的他,有些仓皇般看着面前的土锅。愣是沉吟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嘶!”
猛然,诸葛亮倒吸一口冷气。
再度抬起头的他,一脸惊呼错愕的又把目光落在李牧的身上。
“这锅白粥,果真是你做的?”
“说是做,倒不尽然。我只交代了方法,随同兄长,一并走访了附近的乡民。至于采集野菜、捕鱼捉虾、擒蚌猎鸡,其实都是营中军士们付出的辛苦。我只负责监工,而后处理各种食材,仅此而已。”
闻言,诸葛亮愕然。
突然,他一把拉住李牧的手。
“汉兴,你和我说实话。你对公务的处理,是从何时开始的?”
“……大概是,下午吧。也可能是晌午,具体记不清了。”
李牧应答,憨憨一笑。
反观诸葛亮,无比震惊。
他原本还以为,如今李牧完成的工作,是耗费一天的成果。万没想到,仅仅只是半天而已。
如果是这样,他岂非仅仅只是一天学习,基本就能和自己比肩。
“这小子的工作效率,还能在恐怖点儿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下一刻,他立即松开了李牧的手。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李牧完成的工作成果上去。
一份份书简,被诸葛亮悉心阅读。
所有留在绢布上的批示,基本也都被他细致入微的核对谨慎。
完成这一切后,老迈的诸葛亮彻底哑然。
他双手颤抖,目光迥然。
伴随着一个不经意的失神,手中最后的一份书简,也“啪”得一声落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姜维和李牧,全都傻了。
只见诸葛亮,突然身躯一震。原本失神的他,此时也终于恢复了些许的常态。
他双目微寒,看向李牧。
一时间愤怒,惋惜、心痛……
总之,种种复杂,仿佛一股脑全都涌上心头。
沉默许久,他语气阴冷。说话的声音,更是如同出鞘的刀锋。
“伯约,你先出去。现在我有话,要单独和汉兴说。”
“槽,又特么来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