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朱允熥朱元璋 番外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朱允熥朱元璋 番外

古代小王子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应天府,金陵。这日的金陵城,仿佛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街小巷,百官和百姓都行色匆匆,如同被驱赶的蚁群。街道上,披甲带刀的将士们来回巡逻,那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像是敲在每个人心头的鼓点。家家大门紧闭,仿佛这样就能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与惶恐拒之门外。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建立大明的皇帝,朱元璋驾崩了!皇宫内,更是一片压抑的忙碌景象。朱允炆身着素服,面容憔悴却又带着一丝新皇的威严,正在操持着朱元璋的葬礼。周围的太监和宫女们小心翼翼地走动着,生怕出一点差错。而黄子澄和齐泰等人,却在这哀伤的氛围中依然谈论着削藩之事。黄子澄皱着眉头,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劲:“陛下,如今藩王势大,燕王朱棣就颇有野心,湘王那边...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1-21 13: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朱允熥朱元璋 番外》,由网络作家“古代小王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应天府,金陵。这日的金陵城,仿佛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街小巷,百官和百姓都行色匆匆,如同被驱赶的蚁群。街道上,披甲带刀的将士们来回巡逻,那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像是敲在每个人心头的鼓点。家家大门紧闭,仿佛这样就能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与惶恐拒之门外。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建立大明的皇帝,朱元璋驾崩了!皇宫内,更是一片压抑的忙碌景象。朱允炆身着素服,面容憔悴却又带着一丝新皇的威严,正在操持着朱元璋的葬礼。周围的太监和宫女们小心翼翼地走动着,生怕出一点差错。而黄子澄和齐泰等人,却在这哀伤的氛围中依然谈论着削藩之事。黄子澄皱着眉头,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劲:“陛下,如今藩王势大,燕王朱棣就颇有野心,湘王那边...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朱允熥朱元璋 番外》精彩片段


应天府,金陵。

这日的金陵城,仿佛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街小巷,百官和百姓都行色匆匆,如同被驱赶的蚁群。

街道上,披甲带刀的将士们来回巡逻,那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像是敲在每个人心头的鼓点。

家家大门紧闭,仿佛这样就能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与惶恐拒之门外。

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建立大明的皇帝,朱元璋驾崩了!

皇宫内,更是一片压抑的忙碌景象。

朱允炆身着素服,面容憔悴却又带着一丝新皇的威严,正在操持着朱元璋的葬礼。

周围的太监和宫女们小心翼翼地走动着,生怕出一点差错。

而黄子澄和齐泰等人,却在这哀伤的氛围中依然谈论着削藩之事。

黄子澄皱着眉头,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劲:“陛下,如今藩王势大,燕王朱棣就颇有野心,湘王那边也不可不防。”

他一心想要为新皇朱允炆巩固皇权。

同时也想借助此事来彰显出自己的能力。

齐泰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陛下,这些藩王就像一颗颗钉子,扎在大明的土地上,不拔除恐怕日后生乱。”

黄子澄接着说:“陛下,您看那燕王朱棣,兵强马壮,在北方可是威望极高。”

“湘王也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听闻他性格刚烈,这都是潜在的威胁。”

说着说着,黄子澄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眯了起来:“陛下,还有那远在琼州府的琼王朱允熥。”

“虽说琼州府偏远,可那朱允熥毕竟也是先帝的孙子。”

朱允炆听到这个名字,立马眼前一亮。

他心里清楚得很,如今在他眼中,要说对他皇位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哪怕朱允熥早早就请封就藩琼州府,可朱允炆依然放心不下。

朱允炆忍不住询问:“可有琼州府的消息传来?”

他看似平静的询问,实则内心充满了对朱允熥的警惕。

黄子澄和齐泰相视一眼,然后用一种不屑的语气说道:“陛下,自从那朱允熥就藩后,就几乎没有琼州府的消息传回来。”

“那地方荒蛮偏远,去了那边就如同被放逐,能有什么发展?”

朱允炆听了,缓缓地摇了摇头,像是在自言自语:“皇爷爷去世,父亲也去世了。”

“如今,外面虽有不少叔叔,但真正的亲人没有几个。”

“琼王再怎么说也是我三弟。”

黄子澄和齐泰何等聪明,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

无非就是朱允炆害怕皇位被威胁,想找个由头把朱允熥弄回金陵。

黄子澄眼珠一转,借机说道:“陛下,先帝驾崩,琼王作为嫡子嫡孙,理应回金陵祭拜。”

朱允炆听了,点了点头,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那就这么办吧。”

“虽然路途遥远,三弟没办法及时赶回来,但回来在皇爷爷面前哭一哭,表达一下孝心,想必皇爷爷泉下也是开心的。”

……

金陵城外一处小村落,看似平平无奇,就像大地上无数个普通的村庄一样。

然而,这里实则暗藏玄机。

所有人都是锦衣卫,这是锦衣卫的一个秘密聚集地。

中间那座看似普通的房屋里,气氛却透着一股神秘的压抑。

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小心翼翼地推开门,那动作轻得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

门开后,他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上,声音低沉却充满敬重:“参见皇爷!”

在屋内的椅子上,躺着一位老人。

他闭着眼睛,像是在休憩,又像是在沉思。

听到宋忠的声音,他缓缓睁开眼。

只见他虽然已经年迈,头发花白,但那双眼眸却犹如深邃的寒潭,透着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难以掩盖的帝王之气。

这位老人,正是外面已经被传着驾崩了的朱元璋!

朱元璋端坐在椅子上,虽已暮年,但犹如一条暮龙,身上散发着威严的气息。

他目光如炬,声音铿锵有力地问道:“宋忠,金陵城如今是何情况?”

那声音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让整个屋子的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

朱元璋虽假死藏身于此,但对金陵城的关切丝毫未减。

宋忠低着头,不敢有丝毫懈怠,如实回答道:“陛下,金陵城无大碍,百姓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朝廷都是按照流程走,一切都正常进行,但是……”

说到此处,宋忠的声音微微一顿,像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继续说。”

宋忠咽了咽口水,接着说道:“齐泰和黄子澄等人提出了扫藩的建议。”

朱元璋一听,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怒火,那股愤怒仿佛能将周围的空气点燃。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扶手,怒喝道:“朕当初封藩王,本是为了拱卫大明,他们怎敢如此!”

老朱之所以封这么多藩王,是想让朱家子孙分布各地,成为大明江山的守护者。

藩王们手握重兵,如同大明的坚固壁垒。

可如今这些臣子却要削藩,这无疑是在动摇大明的根基。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的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他缓缓说道:“朕相信允炆,他自幼聪慧,肯定不会被这些臣子轻易忽悠。”

宋忠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陛下,太孙已经下了旨意,让琼王回京。”

朱元璋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原本就严肃的面容变得更加冷峻。

他之所以假死,就是想看看自己死了之后,这大明会变得如何。

没成想,他“前脚刚走”,这些人紧接着就露出了尾巴。

除了看看大明会变成什么样,还想看看朱允炆到底是不是合格的继承人,召回琼王,这件事让朱元璋有些失望。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朱允熥的身影。

他的这位嫡子嫡孙,身份比朱允炆还要尊贵。

可在他的印象里,朱允熥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太过软弱。

这让他甚是不喜,所以才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缓缓回过神来,眼神中带着审视,声音沉稳地问道:

“可有琼王的消息?”


杀朱允炆和吕氏等人!

就在这时,有士兵匆匆忙忙跑进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说道:

“陛下,有急报传来。”

朱允熥微微抬眼,平静地说道:“讲。”

士兵赶忙回答:“燕王朱棣等藩王的勤王部队已经汇聚,先锋部队已经到达长江以北,看那架势,来势汹汹。”

朱允炆和方孝孺等人听完后,眼睛里顿时闪过一丝光亮,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朱允炆忍不住大声说道:“哈哈,朱允熥,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你以为这皇位你能坐得安稳?如今藩王们起兵前来,看你如何应对。”

方孝孺也跟着说道:“琼王,你这篡位之举本就不得人心。”

“如今藩王们前来勤王,正是顺应天意。”

“你现在怕是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了。”

齐泰、黄子澄、郑赐和陈瑛等人也相互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希望。

“没错,这皇位本就不该你坐。”

“藩王们起兵,定是看不惯你这等篡位的行径。”

“琼王,你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就是你妄图夺取皇位的下场,你将被众人唾弃,被藩王们的大军踏平。”

“你这逆贼,之前还耀武扬威。”

“现在藩王们一来,你就等着被赶下皇位,接受惩罚吧。”

“这天下还是正统的天下,不会让你这等小人得逞太久。”

朱允炆等人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然而,朱允熥听完后却很淡定。

他坐在皇位上,身体微微向后靠,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慌张。

一旁的赵谦和郑和同样如此,他们站在朱允熥身后,表情平静。

朱允炆等人笑完,看到朱允熥一脸淡定,顿时又很懵逼。

他们心中满是疑惑,怎么听到各地藩王的兵马来了,这家伙一点反应都没有?

朱允熥则是一副看二傻子的表情,看着朱允炆等人。

“我早就料到会如此了,所以我早就做了准备。”

“毕其功于一役!”

“一次性把你们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全都给拔除,朕才能好好的治理大明。”

紧接着,不等朱允炆等人反应,朱允熥便转头问赵谦、郑和:

“朕之前吩咐之事,准备的如何?”

赵谦向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陛下,一切皆已按照您的吩咐准备妥当。”

“只要他们敢来,即便是把金陵城围起来,也定然让他们有来无回。”

“金陵城如今防御森严,城墙坚固无比。”

“士兵们日夜操练,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精锐。”

“而且城内粮草军备充足,足够支撑长时间的坚守。”

郑和也跟着说道:“陛下,臣这边也安排了人手密切监视藩王们的动向。”

“一旦开战,咱们还能顺势乘船直接把他们的王府拿下来。”

“臣已经安排了精锐海军,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就能沿着河道,海路直捣藩王们的老巢,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这段时间,他们可没有闲着。

紧接着,赵谦和郑和又汇报了其它的情况。

“陛下,按照你的吩咐,被摧毁的金陵城墙已经用水泥快速的修复。”

“武器也已经再各个城门布置完全,还有相应的各种武器。”

“金陵城外的长江防线也已经被我们牢牢的控制。”

“战舰船只也陈列在上面。”

听完这些汇报的情况,朱允熥点了点头。

但是下方的朱允炆等人则是依然嘴硬,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朱允炆梗着脖子,眼睛里带着一丝倔强和不甘,大声说道:“朱允熥,你竟然妄想以一城之力对抗全天下,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黄子澄和齐泰在一旁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脸的疑惑。

不过,黄子澄很快就镇定下来,他上前一步,恭敬地对朱允炆说道:“陛下不必担心,琼王这是谋反。”

“琼王殿下远在琼州府,他一直对陛下您继承皇位心怀不满。”

“在琼州府那边天高皇帝远的,谁知道他这些日子都干了些什么。”

“说不定他早就心怀不轨!”

“这一次,他必定是暗中筹备良久,私自扩充军队,打造战船,制造武器。”

“他这样做,就是妄图推翻陛下您,自己登上皇位。”

齐泰也赶忙附和道:“琼王此举实在是大逆不道。他利用琼州府的资源,偷偷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那军队说不定是他蛊惑了当地的百姓,或者是拉拢了一些不法之徒组成的。”

“那些船嘛,琼州府靠海,他很可能强征民夫,耗费大量钱财打造战船。”

“至于武器,也许是他勾结了一些工匠,私自制造的。”

“陛下,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尽快想办法应对。”

黄子澄和齐泰的反应体现了他们在危机面前的迅速判断。

尽管这种判断更多是基于政治上的猜疑和对自身地位的维护。

但却为朱允炆提供了一种看似合理的解释。

朱允炆听完之后,觉得非常的有道理。

他刚准备说些什么,就见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来,跑得气喘吁吁的,还差点摔了一跤。

小太监一到跟前,就慌张地汇报了刚才在码头上看到的一幕:“陛下,奴才刚刚在码头看到,琼王殿下的海军那战船一艘接着一艘,密密麻麻的,就像海里的鱼群一样多。”

“而且那些船上的炮,那威力可大了。”

“一炮下去,海面上就激起巨大的柱,那水柱比咱们皇宫的城墙还高。”

朱允炆震惊地说道:“这么大的威力?”

他的脸色变得煞白,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心中的担忧更甚。

他原本以为朱允熥就算是率领军队前来,金陵城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众多的守军,也能够抵挡一阵。

可是现在听到对方舰队火炮的威力如此巨大,他开始担心金陵城是否真的能够抵御得住。

黄子澄和齐泰等人听了小太监的描述,也被吓坏了。

黄子澄的嘴唇微微颤抖,他喃喃自语道:“这……这可如何是好?”

“这琼王的势力怎么如此强大,之前真是低估他了。”

“这可如何是好?我们之前可没料到朱允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齐泰的额头也冒出了冷汗,他在心里默默盘算着金陵城的防御力量,却发现与朱允熥的大军相比,似乎显得有些薄弱。

一时间,他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不确定金陵城能抵挡得住朱允熥的大军。

……

朱允熥这边,正在船上的甲板上惬意地吃着烧烤。

那烧烤的香气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混合着海风的咸味。

此时,赵谦和郑和也坐在一旁,他们手中拿着烤好的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赵谦咬了一口滋滋冒油的肉串,嘴里满是食物,含糊不清地说道:“这香料是真不错,下次可以多弄点。”

郑和也点头称是,他咽下嘴里的食物后说道:“这香料可是好东西,在海外贸易里也是紧俏货呢。

朱允熥听了,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种霸气说道:“不用弄,下次直接打下来,占下来,变成咱们的就好了。”

他的话语虽然简短,却彰显出他的雄心壮志。

在他眼中,海外领地不仅仅是贸易资源的来源,更是他大展宏图的新天地。

赵谦和郑和对视一眼,然后都笑了起来。

他们俩心里都很清楚,朱允熥可不是在说笑。

之前消灭陈祖义就是为了开拓海外贸易和海外领地,他们有着宏大的计划。

要不是忽然发生了先帝驾崩,朱允炆下令召朱允熥回京,朱允熥一生气直接打过来这事,按照原本的计划,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对海外展开行动了。

赵谦一边继续吃着烧烤,一边满脸钦佩地夸道:“琼王殿下真是心善,还提前通知一下,给百姓撤离的时间。”

在他看来,朱允熥在战争中还能考虑到百姓,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

朱允熥则一脸淡然地说:“都是我大明的百姓,皇室之间的斗争,能不殃及就不殃及。”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不想让无辜的百姓因为皇家的纷争而遭受不必要的苦难。

赵谦和郑和听完,心中对朱允熥的敬佩又多了几分,更加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紧接着,朱允熥站在船头,眼神坚定地挥了挥手,让手下继续喊话。

他的手下深吸一口气,运足了中气大声喊道:“金陵的百姓们,琼王殿下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后,琼王殿下就要进攻了。”

“这是皇室之事,琼王殿下不想牵连无辜,你们尽快撤离!”

那声音随着海风飘向金陵城,让城中百姓们的心再次揪紧。

……

在金陵城的另一边,朱元璋静静地坐在屋内,宋忠正战战兢兢地汇报着自己的所见。

朱元璋皱着眉头,眼神中透着疑惑与震惊。

他缓缓开口问道:“宋忠,你可看仔细了?这真的是允熥那小子的舰队?”

他的疑问并非对宋忠的不信任,而是他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宋忠赶忙回答:“陛下,臣看得真真的,绝不敢有半句虚言。”

“那舰队上旗帜飘扬,印着琼王殿下的徽记,臣不会看错的。”

朱元璋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踱步,他的脚步略显沉重。

“他在琼州府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难道朕真的老了,对自己的孙子都看不透了吗?”

“这小子,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他在琼州府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他开始反思自己对朱允熥的了解是否太过浅薄。

宋忠小心翼翼地说:“陛下,臣也不知琼王殿下是如何做到的。”

“只是这舰队看起来是经过精心打造和训练的,想必是筹备已久。”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着宋忠,目光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心里想:“允熥此举,必定是谋划多时。”

“他是不是觉得朕对他不公,才会如此大动干戈?”

“可他这样做,是要把大明置于何地?这孩子怎么如此莽撞,难道就不顾及兄弟情义,不顾及这大明的江山社稷了吗?”

嘴上却说道:“他竟然一点消息都未曾传回金陵,这是要瞒着朕做大事啊。”

宋忠低着头,不敢吭声,只听朱元璋又问道:“那金陵城现在情况如何?百姓们可都知晓了?”

宋忠回答道:“回皇爷,百姓们已经听到琼王殿下的喊话,现在城中一片慌乱,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撤离。”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重新坐回椅子上,眼神中满是忧虑。

他心里想道:“朕一生征战,打下这大明江山,本想让子孙后代安稳度日。可如今,允熥这孩子却要挑起内乱。”

“他这是要把朕辛苦建立的基业毁于一旦。”

“可他如今有这样的实力,也说明他有一定的能力。”

“朕是该怪他的莽撞,还是该欣慰他有此等手段?”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重新坐回椅子上,眼神中满是忧虑:“这孩子,怎么就走上了这条道路。他难道不知道这会让大明陷入动荡吗?”

他的长叹是对当前局势的无奈。

他的忧虑不仅仅是对朱允熥的行为可能带来的破坏,更是大明的未来。

他在亲情与社稷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朱元璋久久没有说话,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朱允熥的样子。

他还是有点无法想象,自己这个当年自请就藩琼州府的大孙子,居然偷摸地干了这么大的事情。

关键是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

宋忠汇报的时候,也是心惊胆战。

要不是亲眼所见,他都不相信琼王朱允熥这么厉害。

朱元璋再次看向宋忠,眼神中满是不满与恼怒,怎么看,怎么觉得宋忠不顺眼。

气的朱元璋 “嗖” 地一下站起来,二话不说,狠狠的给了宋忠一脚。

宋忠被这突如其来的一脚踹得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但他也不敢有丝毫怨言,只是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

朱元璋怒喝道:“立刻去把琼王到琼州府之后做的所有事情调查清楚,一点细节都不许遗漏,否则朕定不饶你!”

宋忠急忙点头,声音带着一丝惶恐应道:“皇爷放心,臣这就去办,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然后转身匆匆离开。

他心里清楚,这事他真得调查清楚,不然,他心里也不踏实。

毕竟,这关乎到皇位归谁。

自从朱元璋假死后,那些官员就一直怂恿朱允炆裁撤掉锦衣卫。

尤其是那个黄子澄和齐泰。

宋忠十分的害怕丢掉权势后被清算。


朱允熥宣布登基的消息传遍各处。

远在北平的朱棣听闻此讯,立刻将姚广孝召入密室商议。

朱棣皱着眉头,眼神中透着果断与决然,说道:“道衍,如今朱允熥宣布登基,这可是起兵勤王的绝佳时机。”

“他这般仓促登基,定是有诸多不轨之处,我等若此时起兵,名正言顺。”

姚广孝双手合十,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应道:“王爷所言极是。此时天下人心浮动,各方势力都在观望。”

“王爷您素有威望,若以勤王之名起兵,必能一呼百应。”

“而且其他藩王对朱允熥登基之事也定有不满,此时正是天赐良机。”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微微点头,然后坐在书桌前,挥笔疾书,给其他藩王写信。

信中言辞恳切,陈述朱允熥登基的种种可疑之处,表明自己起兵勤王的决心,并约定发兵的时间。

信件被快马加鞭送往各地藩王手中。

宁王朱权收到信后,眼神一凛,他握紧拳头,对身边的将领说道:“四哥说得对,如今正是我们维护大明正统的时候。”

“传我命令,整兵待发,随时准备响应燕王。”

辽王朱植看完信后,把信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大声说道:“好!我等藩王岂能坐视不管。”

“这朱允熥妄图篡位,我辽王府的将士们早就摩拳擦掌了。”

“来人,立刻整军,粮草兵器都给本王准备好,只等约定之日,便向金陵进发。”

其他藩王们也纷纷响应。

一时间,各地藩王的领地内都是一片忙碌的整军备战景象。

……

然而,朱允熥却丝毫没有被外界的动荡所影响。

登基大典前一天的晚上,月黑风高。

方孝孺、郑赐和陈瑛等人在一处隐蔽的角落会合。

他们个个表情严肃,眼神中却透着一丝紧张与兴奋。

方孝孺压低声音说道:“二位大人,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咱们现在就前往皇陵救人。”

郑赐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方大人,这一路上怎么如此安静,安静得有些反常,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陈瑛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方大人,我也觉得这顺利得有些可怕,会不会有什么陷阱?”

方孝孺自信地一笑,说道:“二位莫要担心,我都已经安排好了。”

“这一路上的岗哨,我都已打点妥当,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我方孝孺做事,向来是滴水不漏的。”

郑赐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方大人,您可千万别大意。”

“那朱允熥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筹备登基大典,说不定早就料到我们会有这一手,在这周围设下了埋伏。”

方孝孺皱了皱眉头,说道:“郑大人,您这是信不过我吗?”

“我可是派人仔细探查过了,周围绝无异常。”

“您要是这般畏首畏尾,还如何成就大事?”

陈瑛见两人有些争执,赶忙打圆场道:“方大人莫要生气,郑大人也是谨慎起见。”

“不过方大人既然说安排好了,那我们就放心跟着您走便是了。”

陈瑛的圆场暂时缓和了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郑赐听了陈瑛的话,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紧张了,便说道:“方大人,是我多心了。”

“您向来足智多谋,我自然是信得过您的。”

“咱们抓紧点时间吧。”

于是,他们一行人朝着朱元璋陵墓的方向悄悄前行。

一路上,果然如方孝孺所说,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顺利得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陵墓附近的小黑屋。

方孝孺走上前去,对着看守朱允炆的护卫轻声说了几句,那护卫点了点头。

方孝孺回头招呼郑赐和陈瑛,说道:“快,咱们开始救人。”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方孝孺先去解开绑着朱允炆的绳索。

他的手因为紧张和激动有些微微颤抖,嘴里念叨着:“陛下莫怕,微臣来救您了。”

郑赐则在一旁帮忙解开黄子澄的束缚,他一边解一边轻声说道:“黄大人,您受苦了。”

陈瑛跑到另一边去解救齐泰,他手脚麻利地解开绳索,说道:“齐大人,我们来晚了。”

朱允炆被绳索绑得有些久了,手脚有些麻木,方孝孺扶着他慢慢站起来,关切地问:“陛下,您感觉如何?”

朱允炆虚弱地摇了摇头。

方孝孺、郑赐和陈瑛赶忙跪在朱允炆面前。

方孝孺一脸愧疚地说道:“微臣救驾来迟,让陛下受苦了,请陛下恕罪。”

“陛下您在这暗无天日之地,定是受了不少委屈。”

郑赐也赶忙说道:“陛下,臣等无能,未能早日将您解救出来。”

“这每一刻的延误,臣等心中都如同油煎。”

陈瑛跟着说:“陛下,您看您都消瘦了许多。臣等真是罪该万死,不过好在现在您脱离险境了,臣等定会拼尽全力辅佐陛下重登皇位。”

朱允炆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你们也是历经艰辛才到此地。”

“现在,你们且与朕说说,眼下情况如何?”

方孝孺恭敬地回答道:“陛下,眼下金陵城内已经准备妥当。”

“城外耿炳文将军等人也时刻准备夺取反贼朱允熥的船只和武器,只等明天他登基大典之时,就可以一起行动。”

“到时候,定能将那朱允熥一举拿下,还陛下皇位。”

朱允炆听完方孝孺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满意地说道:“方爱卿,你等此次办事得力,朕甚是欣慰。”

“待朕重登皇位,定当重重赏赐你们,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

方孝孺赶忙恭敬地跪下,说道:“陛下,为陛下效力是臣等分内之事,不敢奢求赏赐。”

“只要能助陛下重登皇位,便是臣等最大的荣耀。”

郑赐说道:“陛下圣明,方大人精心谋划,臣等只是略尽绵薄之力。陛下能重登大宝,便是对臣等最好的赏赐。”

陈瑛也附和道:“臣等一心只为陛下,只盼陛下复位之后,能让大明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繁荣昌盛。”

黄子澄激动地走上前,拉住方孝孺的手说道:“方大人啊,您可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我们被困在这暗无天日之处,以为再无出头之日,全靠您精心布局,才让我们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齐泰也赶忙说道:“是啊,方大人。您的智谋和果敢,实在是令人钦佩。”

“还有郑大人和陈大人,若不是你们齐心协力,我们怎能如此顺利地被解救出来。”

“这份恩情,我们定不会忘。”

方孝孺谦逊地说道:“黄大人、齐大人过奖了。”

“我们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的正统。”

“如今陛下还未复位,我们仍需小心谨慎。”

众人正沉浸在这劫后余生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准备离开这阴森的地方。

刚走了没几步,忽然之间,满山的火把一下子亮了起来。

那明亮的火光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朱棣听闻,眉头紧皱,心中暗惊:“这朱允熥竟然如此大胆,敢主动来攻。”

他迅速穿上盔甲,动作十分麻利,边穿边对侍卫说:“去通知其他王爷,速来商议对策。”

他的眼神中透着果断,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他知道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宁王朱权在睡梦中被惊醒,他一下子从床上弹起,差点撞到营帐的顶梁。

他慌乱地穿上衣服,嘴里嘟囔着:“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恐和疑惑。

当他听到外面的喊叫声和爆炸声时,他才意识到是敌袭。

他顾不上整理有些歪斜的帽子,就冲出营帐,正好碰到同样匆忙赶来的湘王朱柏。

朱柏的脸色略显苍白,他的眼睛里透着惊慌。

他一边跑一边系着盔甲的带子,由于手在颤抖,带子怎么也系不好。

看到朱权后,他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急忙说道:“这琼王的军队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神中满是担忧。

朱权此时也是满心的慌乱。

他的心跳急剧加速,脑海里一片混乱,但还是强作镇定地说:“是啊,这琼王真是狡猾。”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沉稳一些。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朝着朱棣的营帐快步走去,耳边不断传来的爆炸声让他们的脚步更加慌乱。

他们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着爆炸声微微颤抖。

他们在路上又碰到了其他藩王,大家都是一脸的惊慌失措。

有的藩王衣服还没穿好,有的藩王手里拿着武器,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互相看着对方,希望能从彼此的眼神中找到答案。

当他们赶到朱棣营帐前时,朱棣已经站在营帐外,看着混乱的大营,眼神中透着忧虑和愤怒。

张玉来向燕王朱棣禀告,他一路小跑过来,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说道:“琼王的海军攻过来了。”

他的声音有些气喘吁吁,显然是一路跑来的。

朱棣怎么也没想到朱允熥竟然敢主动出击。

他看着到处起火、乱糟糟的军营,心中明白想要组织有效的反击是非常困难的。

士兵们在混乱中四处奔跑,有的在寻找武器,有的在扑火,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队形。

湘王朱柏、宁王朱权等人急忙汇聚过来,他们的脸上带着惊慌的神色。

此时,耳边还能传来爆炸的声音,他们心里有些慌。

朱柏焦急地跑到朱棣面前。

他的呼吸有些急促,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问道:“四哥,现在怎么办?”

“我们的大营乱成这样,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宁王朱权也紧跟在后面。

他附和道:“是啊,四哥,你赶紧拿个主意!”

“这琼王的突然袭击让我们毫无防备,粮草都起火了,将士们也都被惊扰得不知所措。”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脸上满是焦虑。

其他藩王也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办法才行。”

“这可怎么好,我们是不是就要死在这里了?”

朱棣无奈地说道:“粮草起火,将士们被惊扰,只能先行撤离,另外再寻找时机。”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但他也知道目前的状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

其他藩王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朱棣等藩王开始指挥着将士们撤退。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