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最新热门小说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现已完本,主角是李如意江青云,由作者“冷香忆”书写完成,文章简述:高材生军医穿越成了农家女,用医术救死扶伤,用美食治愈众人。一时间名声大振,上门求亲的人都快踏破门槛啦!某腹黑毒舌男:我们多次相遇,一起经历过生死,这样的缘份,难道还不是命中注定?她莞尔一笑:我怎么角色,这是你的处心积虑……...
主角:李如意江青云 更新:2025-01-23 19:12: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如意江青云的现代都市小说《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最新热门小说》,由网络作家“冷香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现已完本,主角是李如意江青云,由作者“冷香忆”书写完成,文章简述:高材生军医穿越成了农家女,用医术救死扶伤,用美食治愈众人。一时间名声大振,上门求亲的人都快踏破门槛啦!某腹黑毒舌男:我们多次相遇,一起经历过生死,这样的缘份,难道还不是命中注定?她莞尔一笑:我怎么角色,这是你的处心积虑……...
兄弟俩把二百张葱花饼都卖完了,怀揣一大堆的铜钱,满脸笑容,见那个灰衣中年男子还没有卖完,心里均是自豪。
今个李健安比昨晚早半个时辰回到礼村。
除了里正兼王族族长王海的家还点着灯,其余的人家都是黑呼呼。
从村口走到李家这一路又是引来几声狗吠。
有人没有上床睡觉,也是闲着无事,特意飞快的跑出去打开大门瞧看,就看到两个人的背影,不知是哪家人,真是好奇这么晚了出门不怕看不见路摔着碰着?
李福康站在土路上借着月光眺望,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很是激动又有些担忧的问道:“大哥、三弟,咱们家的饼都卖完了吗?”
“回家说。”李健安听到身后刘家的大门砰的开了,真的很想跑过去把李福康的嘴巴捂住。不知道财不能外露吗。
刘宝的媳妇张氏挺着肚子站在大门口,高声问道:“我就说谁这么晚才回来,原来是李健安兄弟从县城卖饼回来了。走的这么快,肯定赚了很多的银钱。”
李英华没好气道:“张婶,快别提了,县城已经有卖饼的,饼的个头比我们家的大。我们的饼卖不出去,到了最后集市都快散了,我们不得已贱卖了。”
张氏有些得意的道:“算你们机灵都贱卖了,不然这么热的天拿回来吃不完得馊掉。”心里暗笑,买卖哪有那么好做的。要是这么容易赚到银钱,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去卖饼。
李福康这会子知道刚才不该喊了,一脸愧疚跟在板着脸的李健安身后。
李英华听到刘家大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这才俯在满脸担忧的李敏寒的耳边用极低的声音道:“我刚才是骗张婶的,咱们家的饼都卖光了。”
李敏寒激动的一蹦三尺,李英华连忙用力的把他的嘴巴紧紧的捂住,一个劲的给他使眼色。
李健安冷哼一声,看来得给三个弟弟好好说道说道财不外露的道理。
一家人关好了堂屋大门,开始算账。
李健安把所有的铜钱拿出来,一枚枚数给家人看,一共是二百九十七枚,特意解释道:“有三个主顾一次性买了九张饼,送一张饼。”
赵氏盯着铜钱,震惊的半晌说不出话来。她的丈夫、小叔子在燕城卖苦力修建城墙,一天合起来四十个铜钱。今个家里的五个儿女卖出三百张饼,除去本钱,纯利润高达二百多个铜钱。
李福康激动的都要哭了,“我们家今个卖出三百张饼,得了二百九十七个铜钱,这是快三分银子了。”
李如意微笑道:“我的好二哥,你别忘记咱们还有本钱、人工。”
李英华眉毛笑弯弯,“我与大哥在路上就算过账了,二十斤白面、二两菜籽油、两斤葱、二十斤柴,这些合起来不超过一百个铜钱。”
李如意问道:“你们的鞋子、咱们家锅的磨损费呢,不算了吗?”
李敏寒激动的忍不住开口道:“那也没有多少成本。今个纯利达到了两分银子。”
李如意便道:“还有我们的人工呢?我们是五个人干活。每人算十个铜钱。”
李健安望着妹妹表情认真的小脸,笑道:“人工哪有这么贵。要有的话,也就是你的人工能值十个铜钱,像我们四兄弟这样的人工,到处都有,根本不值那么多。”
突然间,赵氏失声道:“每天能卖出三百张饼,我们一个月能赚五两多银子。”
以前赵家每个月所有的收入就是这么多,能供三个人读书考上童生还略有富余。
李家在礼村的开销比赵家少。如果月收入五两白银,应该可以供四个人读书。
赵氏内心一下子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想着让四个儿子读书,丈夫与小叔子跟着女儿做买卖。
“娘,不能这么算的。”李如意清了清嗓子,柔声道:“老天要是下雨,咱们就出不了摊,那一天就赚不到银钱。”"
“你们两个坏蛋。我今天真是要被你们气死了。我罚你们把菜都切了。”李如意前世没有过儿女,脸羞得一红,给两个哥哥一人一脚,心里却是一暖,嗔怪道:“我的方子多了去了,你们休想为了躲懒不学做泡菜。”
金鸡镇的方向与长平县相反。礼村正好在一镇一县的中间位置。礼村距离金鸡镇十里。
金鸡镇是北方几大城府至燕城及南地的必经之地,朝廷在此设有驿站,时常有贵人下榻留宿,久而久之成了大镇,居民近二百户,拥有两条主街三条辅街。
主街有布铺、粮铺、铁铺、杂货铺、首饰铺、酒楼、茶馆、当铺、药堂等。辅街九成是居家户,还有一成的房子是学堂、书铺、钱庄。
镇里的人生活条件比村里农民强许多,大部分是一日三餐。
早晨,金鸡镇大部分的人家都起床了,勤快的就自家做饭,懒的就到小酒馆或是馄饨摊买早饭吃。
李健安、李福康带着一大篮子的葱花饼赶至,站在镇口吆喝。
“香喷喷的葱花饼,一大张只要一个铜钱。”
“葱花饼好吃又便宜,一个铜钱一张饼,买九张送一张。”
很快,就有一个穿着七成新宝蓝色长裙红光满面的老妇人走过来,询问了几句,在尝了一块葱花饼之后,掏出三个铜钱买走三张饼。
一个街坊刚吃完馄饨,抹嘴付钱,见老妇人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葱花饼,便追了过去问道:“刘婶,你今个怎么没吃馄饨?”
刘婶扭头瞧到馄饨摊的老头在忙着往热气腾腾的锅里下馄饨,神神秘秘的道:“素馄饨一碗两个铜钱。我与老头子每人吃一碗就得四个铜钱。今个我买了三张葱花饼才三个铜钱,还省了一个铜钱。”
街坊闻到一股子葱香味,盯着饼子问道:“这饼可好吃?”
“好吃。比我做的好吃,不然我怎么会买三张。”刘婶望了街坊的额头布满密密的汗珠一眼,有些幸灾乐祸的道:“瞧你吃的满头是汗。”
大热天的吃刚出锅的热呼呼的馄饨,不出汗才怪。
街坊伸手把脑门上的汗都抹掉,问道:“卖葱花饼的明个还来吗?”
“我没问。你可以去问问。”刘婶着急给家里的那口子送饼吃,快步走了。
街坊是个没了老伴的老头,大名贺东风,家里的良田三十几亩全部租出去了,两个儿子都争气日子过得好,每个月各孝敬他五百个铜钱,两个女儿逢年过节的还给他银钱。
贺东风身上有银钱,又有大把的时间,闲着无事就走到镇口,见两个少年已经被买饼的人围住了,也不着急,等人少了,方问道:“两个小娃娃,你们明个还来卖饼吗?”
李健安见贺东风穿着八成新的丝绸长衫,就知道是个有钱的主,笑道:“老爷爷,明个要是天晴,我们兄弟肯定来。”
正在付铜钱的胖中年人有意无意的道:“贺伯,这饼我尝了一块,比我家婆娘做的好吃多了,你不来一张尝尝?”
“那给我一张饼。”贺东风就花了一个铜钱买了一张,这一吃就停不下嘴了,吃完之后,连连点头,高声道:“明个我大女儿一家要来,我预定十张葱花饼。要是下雨,你们能给我送到家吗?”
胖中年人嘀咕道:“他们家是礼村的,来回可得十几里路。”
李福康急忙给李健安使眼色,让他赶紧接下这个活。
李健安自是不会放弃这笔生意,问道:“爷爷家在哪里,我们兄弟得认个门。”
贺东风和颜悦色的道:“我姓贺,我家就在钱铺旁边,大门门上贴有门神画像。”
李健安继续问道:“明个何时给你送饼?”
“比今个再晚半个时辰送来就行。”贺东风见兄弟俩没有要定金,也没有主动提出来,毕竟他们是第一天来卖饼,镇里人都不认识他们。
兄弟俩又站了一会儿,篮子里的葱花饼就卖光了。"
李如意咯咯娇笑,又问道:“坏的呢。”
“咱们菜地的葱只剩下几根。”
“我当是什么事,原来是葱没了啊,这太好办了,我们可以从许家买,许家买完了,从跟我们家关系好的人家买。”
许家就是五狗子的家。
许家的许正、马氏也是十五年前逃难到的礼县。夫妻跟李山、赵氏关系一直很好。
这不前些天许正去燕城找李山一起修建城墙。
李如意记得五狗子说过许家的菜地种了许多的大葱。
“我们跟娘说一声,让娘去找马姨买葱。”李健安这就去找在后院散步的赵氏。
赵氏听了此事,当即带着李健安拿着十个铜钱去了许家。
许家与李家距离二、三十丈,就是一排六间茅草屋。
此时,马氏正坐在前院梨树下做绣活。
以前马氏的绣活很一般,是赵氏手把手教她,她为了给家里添进项也肯下功夫,这样学了两年终于学出来,绣的花样可以卖到镇里的布铺。
马氏见到赵氏跟见到亲人一样,在心里她也确实把赵氏当成娘家的妹妹看待,大嘴笑得合不拢,“你怀着身孕呢,有什么事叫我过去就行,还专门跑一趟干什么?”
赵氏笑道:“我家葱没了,到你家来买葱。”
“还说什么买,直接拿走。”
“我家要的量很大,你家的葱多半是要留到冬天吃的卖的,我家怎能不花银钱就拿走。”
“你要给我银钱,我就不让你去我家菜地。”
“这是干什么,唉,早知道我就不来你家买葱。”
马氏朝家里吼道:“六狗子、七狗子,耳朵聋了,赶紧去菜地给你们姨拔葱!”
后院传来两个小家伙的叫声,“姨,你等着,我们很快的。”“姨,你好久没来我们家了。”
赵氏拉着马氏去了堂屋,“这些天我们家里做买卖,几个孩子忙的脚不离地,我厨艺不好想帮忙都帮不上,就在家里呆着,好歹能让他们有个主心骨。”
“这个我听五狗子说了。”马氏停顿一下,感激道:“你们家如意真是好的,教五狗子识草药挖草药。”家里已经吃了好几顿的凉拌马齿苋、苦菜等,以前这个时节爱上火嘴巴里生口疮,现在都不生了。
“如意那是闹着玩的。不过,五狗子认识些草药,有几个治小病的药方傍身也好。”
马氏语气里充满了羡慕与感慨,“五狗子要是能有如意的一成本事就好了。”她是知道李家卖的饼是李如意做出来的。
许家的孩子动作很麻利,七岁的六狗子、五岁的七狗子每人双手抱着一捆葱,从后院走至,把葱放在了李健安的脚下。
六狗子仰着流鼻涕脏兮兮的小脸,问道:“哥,够不够?”
李健安笑道:“这有三、四斤,足够用几天了。”拉着六狗子、七狗子去许家厨房水缸,给他们俩洗脸。每回来许家,这是必做的事情。
马氏不像赵氏爱收拾干净,许家从里到外都脏,许家人从大到小都不干净。
李健安带着两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小孩子出来,马氏把刚才从卧房里上锁柜子里面取出来的一把炒花生塞进他的手里。"
四兄弟把厨房收拾好了,又怕老鼠偷吃饼,干脆留下两人看守。
李英华、李敏寒被两个哥哥赶进了卧房歇息。
天刚蒙蒙亮,刘大人就带着两个随从来了,仍是由王夏至带的路,不过这回没有让后者跟着进李家。
李健安、李福康怕睡着,后半夜—直睁着眼说话呢,听到动静,连忙出堂屋瞧看,正是刘大人与两个随从。
刘大人三十几岁,身材高胖,穿着绿色官袍,精神奕奕,甚至带着几分喜气。
他昨个没瞧清楚李家的人,今个—看才发现这两个少年也是双生子,—开口眉毛就—动—动,开门见山问道:“饼可烙好了?”
“烙好了,等着大人来取饼。”李健安请着三人进了堂屋,“大人,请清点—下。”
李如意特意烙了八百—十张饼,比刘大人要的数多出十张,算是赠送。
刘大人亲自瞧看了放在背篓里的两种饼,大小—样,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十分诱人,此时没吃早饭,真想吃它几张饼。
两个随从见刘大人的左眉毛连着动了三下,立刻上前把背篓背上。
“事情办得不错。这些银钱给你们家,多余的就算赏的!”刘大人笑容满面,豪迈的直接往八仙桌上放下—个钱袋,转身带着随从就走了。
李健安让李福康留下守着钱袋,自个儿把刘大人送出了礼村,直到刘大人三人骑马往金鸡镇奔去瞧不到影子才返回,见王夏至站在家门口—直望着这边,便走过去跟他打了个招呼。
王夏至望着李健安的目光里竟是带着些许敬畏,连着说了两回,“不用谢。”
“小柿子要是回来,让他去我家玩。”李健安丢下这句话就走了,兴冲冲回到家里,见堂屋大门紧闭,吓了—跳,很快从堂屋里面传来弟弟妹妹的笑声,不由得心跳加快,迈大步走至推开了门。
李福康激动的喜极而泣,叫道:“大哥,十二两银子!”
李健安感觉到整个人都要幸福欢喜的飘了起来,叫道:“这么多。”
李敏寒箭般射出去,把堂屋门紧紧关上,叫道:“大哥,这只是今个给的,昨个晚上还给了二两四分的银子呢。”
李英华还在执着的数着摆在八仙桌上的—堆碎银,头都没抬—下,只是不停的咯咯笑道:“不是做梦。好多的银子。”
李如意小脸红扑扑,—边打哈欠—边亢奋的道:“我们家有银钱修建房子了。”
“对啊。我们家可以修建房子。”李英华激动的蹦起来。
李敏寒嘻嘻笑道:“可以给大哥、二哥建成亲的房子。”
李健安、李福康羞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过,这个时候可舍不得离开,还要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
李英华终于不数银子了,全部装进黑色绸缎制的钱袋里面交给了李如意,然后—本正经的问道:“妹妹,咱们家真的要修建房子?”
“真的不能再真了。”李如意把钱袋拿了,起身道:“今个不做买卖了。我们都好好睡—觉,下午就跟娘说修建房子的事。”
四兄弟哪里还睡得着,兴奋的在堂屋说了好—会儿话,想着赵氏快要起来了,李敏寒排行最小就去把赵氏卧房里的尿桶拿出来倒了洗干净。
赵氏心里有事,睡不踏实,醒来穿衣出屋就去厨房,见长子正在做烧水做早饭,问道:“如意呢?”
“娘,我妹妹又去睡了。”李健安笑意浓浓的把厨房门关上,俯在赵氏说了几句。
“我的天。”赵氏伸手按在胸口仿佛要把激动的快要跳出来的心脏按回去,半晌,又说了—句,“竟是这么多。”
“对。妹妹说,类似的事极少,这次是我们家的财运到了而已。”"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