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楚云舟慕七月的其他类型小说《野蛮长姐有点怪楚云舟慕七月》,由网络作家“石榴爱番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前讨债的天天上门,这俩老怕被连累,喊着要跟二房断亲!不管不顾的就跑镇上投奔大儿子家,几年都不回村!”“以前他们二房落难的时候,这两老恨不得断亲,如今七月手里有钱了,又巴巴的回来护着了,真不要脸!”“就是不要脸!”……面对村民们的谴责,陈氏老脸一黑,挨个指着骂。“你们这些搅屎棍,见不得我们家好!我们好好的一家人,几时断亲了?少在这里挑拨离间!我们两老跟二房,不知道有多亲!”“真是一个个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七月啊,甭管他们道德绑架,你拿命换来的银子,凭啥要拿出来做慈善啊?盖学堂全村受益,那就人人都得掏钱,各家几个孩子读书就出几份钱,这才公道!”陈氏说着三两步走过去,拉着七月和吕氏就往家走,“走走走,饭也吃了,咱们回家去!这顿饭...
《野蛮长姐有点怪楚云舟慕七月》精彩片段
“以前讨债的天天上门,这俩老怕被连累,喊着要跟二房断亲!不管不顾的就跑镇上投奔大儿子家,几年都不回村!”
“以前他们二房落难的时候,这两老恨不得断亲,如今七月手里有钱了,又巴巴的回来护着了,真不要脸!”
“就是不要脸!”
……
面对村民们的谴责,陈氏老脸一黑,挨个指着骂。
“你们这些搅屎棍,见不得我们家好!我们好好的一家人,几时断亲了?少在这里挑拨离间!我们两老跟二房,不知道有多亲!”
“真是一个个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七月啊,甭管他们道德绑架,你拿命换来的银子,凭啥要拿出来做慈善啊?盖学堂全村受益,那就人人都得掏钱,各家几个孩子读书就出几份钱,这才公道!”
陈氏说着三两步走过去,拉着七月和吕氏就往家走,“走走走,饭也吃了,咱们回家去!这顿饭算我们冤大头,盖学堂的事!咱们可不能再掏了!”
慕七月无语。
这盖学堂的钱又不是她掏的,是卖了土匪那些马换的钱,可这钱来历不大光彩,不能明说,所以村长才挂她的名头出这笔钱。
毕竟她刚卖了一头虎,又分得半头熊瞎子的钱,是村里最富有的,她出这钱合情合理。
只是没想到,她家爷奶突然回来横插一杠,这事儿闹得,有些难堪了。
“阿奶,您别闹了,这钱我挣的,我自愿拿出来修学堂,这事儿对我们家也有好处。以后小天小宝小慈,还有三叔家的花儿果儿都能上学了!”七月想好言相劝自家阿奶。
可陈氏不领情,七月这丫头现在硬气,她专挑软柿子呢。
她转头对吕氏呵斥道:“老二媳妇,这事儿你得拎清些,七月这丫头年纪小不懂事,你这个当娘的还不懂事?
七月挣的钱那也是咱们家的钱!你阿爷还没死,这个家还是他说了算,赶紧的把钱交给你阿爷保管,以后看谁还敢打咱们家的主意!”
陈氏说完,朝着自家老头挤眉弄眼的暗示。
慕大松自然是明白媳妇的意思,想着这笔钱要是交到他手里,少说也有二百银子!往后养老的棺材本可不就有了?
于是急忙说道:“七月,这件事你阿奶说的对!捐钱修学堂,咱们不出这冤枉钱!小天他们想读书,咱们按读书的人头捐就行。”
村里的人听了,纷纷指责这两老多事。
人家七月的钱,她可以捐,他们凭啥不同意?他们二房早分家了!这两老管不着二房的钱咋个花!
见人多嘴杂,不好拿捏,陈氏想着先把这两个败家的扯回家,再好好调教调教,让他们晓得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
可七月这丫头,死倔死倔的,扯都扯不动,还顶嘴!
“阿爷阿奶,我们二房早就分家了,你们无权干涉我们的决定!修学堂这件事儿,我做定了!你们谁一阻止不了。”七月笃定地表明自己的决心。
希望爷奶别再闹下去了。
可谁料,她低估了自家阿奶的泼辣程度。
那老太婆见来硬的不行,就赖在地上不起来了,哭天喊地的哀嚎。
“哎呦儿,我的命咋这么苦啊!操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几个儿子拉扯大,又辛辛苦苦挣钱给他们成了家,这一个个的有了媳妇孩子就忘了娘了啊!”
陈氏坐在地上,哭天喊地,全村人都指指点点。
慕天贵看着自己亲娘闹得如此难堪,实在看不下去了,走上前去拉她起来。
说罢,她便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去,仔细挑选,不一会儿功夫,捡了五六块木板,估摸着应该差不多够用了。
于是站起身来,再次向三爷表示感激之情,“多谢三爷爷,这些木板足够了。那我就先走啦,等我回头有空的时候再过来探望您哈。”
慕七月正要走,身后突然传来三爷的声音:“哎,等等,七月呀,那个上下铺的木床图纸你可画好了?”
慕七月连忙停下脚步,应道:“画好啦,三爷爷,我这就拿给您看。”
她腾出一只手来,伸进衣兜摸索一番后,掏出了一张折叠整齐的图纸递给三爷。
三爷接过图纸展开一看,瞬间双眼放光,忍不住啧啧称赞起来:
“哎呀呀,妙极了!简直妙不可言呐!如此精妙的构造设计,真不知道你这个小脑袋瓜里到底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哟。”
面对三爷的夸赞,慕七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其实我是在书上见过这个样式,大概记得就画下来了。
三爷爷,村长他们还急等着这批木材用呢,我得赶紧回去帮忙干活啦,您就按照这张图纸先做着,等以后咱们有空了再慢慢细聊哈。”
说完,慕七月抱紧怀中的木板,急匆匆地朝着自家房子跑去。
经过一整天敲敲打打,房子修补得七七八八了,除了院子的围墙还没补。
“围墙最好用石块砌起来才结实。”村长看着他们家的土围墙,上回被催债的人推倒一大片,实在是太不结实了。
“上哪儿去找那么多石块啊?”慕七月也想把围墙砌高一些。
“在下河湾那边有很多大石块,只是道路崎岖难行,牛车无法通过。要是请人工搬运,耗时耗力,不划算。”村长说完摇摇头。
“下河湾?那我过两日瞧瞧,想办法搬一些石头回来。”慕七月说道。
“那就等你什么时候有石头了,我再带人过来帮你修围墙。”
“好,那先把今日的工钱结算给你们,材料加人工多少来着?”慕七月大概算一下。
村长跟她一起对数。
今日她包了一顿午饭,三捆晒干的茅草是他们带来的算三十文,工钱每人三十文,三个帮工加上村长,四人工钱一百二,算上材料钱总共一百五十文。
慕七月掏出一百五十文结算给村长,“今日辛苦你们了,要不留下来吃个晚饭再回去吧?”
村长笑着推脱道:“不用不用,活都干完了,晚饭就不在你这儿吃了。”
他们得了钱,麻利收拾完工具就走了。
“阿姐,那我去做饭了。”小天撸起袖子,准备进厨房。
“好,我去屋里歇会儿。”她累得快散架了。
晚饭的时候,阿娘醒来精神很好,起来跟大家一起吃饭,胃口极好,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大家看了都很高兴。
“阿娘喝了李郎中开的药,这两日精神好多了,看来是药对症了。”
“再过两日李郎中就过来复诊了,阿娘的病会很快好起来的。”
晨风清朗,阳光和煦。
慕七月起了个大早,匆匆吃了早饭,拎着斧头,往后山走去。
刚到山脚下,远远就看到张猎户家的肉摊前有几个人在买肉。
看样子,张猎户家刚宰杀好了一些野味,村里的人赶早过来,图个新鲜。
“七月?你这是要上山啊?”
正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了慕七月的耳中。她转过头去,只见三婶正笑盈盈地朝自己走来。
她又砍了两棵大树,然后修整、锯断,收进空间里,只三棵树的木料,储物空间装不下了,才收拾东西下山。
为了不暴露空间,慕七月特意将砍下的木头藏匿在半山腰一处茂密的野林子里。每次只扛两段木头下山,直奔三爷的加工棚那儿。
她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汗水湿透了衣衫,终于把所有的木头全搬回来了。
“呦,一下砍回来这么多木头呢?七月,你也太厉害了!”三爷赞许地看向她。
见她又累又渴的模样,给她倒了一杯茶水,解解渴。
“多谢三爷爷。”
“哎呀,这么多好木料,应该够用了!”三爷瞧着新搬回来的那堆木料,喜笑颜开。
“那接下来,我定做的那些家具,就拜托三爷爷了。”慕七月放下杯子,抹了一把额头的汗。
“好说好说。”三爷连连点头。
材料和定金都到位了,他又可以大显身手了,招呼两个学徒过来帮忙,然后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慕七月回家吃了个午饭,发现小慈蹲在院子里的一堆稻草堆里发呆。
“小慈,你在做什么呢?”
她走过去才发现,原来稻草堆里有一窝鸡蛋,正是她上次在山上捡到的那一窝。
“阿姐,我在等小鸡孵出来。”小慈悄悄说道,好像生怕吵醒鸡蛋里的小鸡似的。
慕七月拿起其中一个鸡蛋,对着阳光照一下,里面有一团黑影,其他的八个也一样,都有黑影。
“阿姐,您在瞧什么?”
“我在确认鸡蛋里,到底有没有小鸡!”慕七月笑笑。
“怎么确认?”慕小慈学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鸡蛋,对着太阳照一下。
“里面一团黑乎乎,什么也没有啊。”
慕七月笑笑,“那团黑乎乎的东西,就是没出生的小鸡仔。”
“啊?真的吗?”慕小天感觉自己又长见识了?每个鸡蛋都照一遍,每个都一样。
“里面真的是小鸡崽?那要多久才能孵出来呢?”
“放心吧,再过几日就出来了。”
慕七月趁机教她认了一个新字,鸡蛋的“蛋”。
慕七月考考她,蛋字怎么组词。
小慈脱口而出:蠢蛋、傻蛋、王八蛋!
一旁的小宝也不甘示弱,“这题我也会!铁蛋、狗蛋、牛蛋,他们是村里的三兄弟。”
“哈哈哈……”
慕七月被他们逗乐了。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了庭院之中,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阿娘悠悠转醒后,用过了午餐,便由小天扶着在院子里慢慢走一圈,散散步,走累就找了一处舒适的位置坐下,静静地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
这两日,阿娘精神好多了,昏睡的时间明显缩短了许多,每次醒来都能够坚持半个多时辰之久,就坐在院子里,看看小慈他们几兄妹,心里高兴。
慕七月看着阿娘那逐渐好转的状态,心中满是欢喜。
她突然想给阿娘定做一把摇摇椅,那样一来,阿娘累了可以舒舒服服地靠在摇摇椅上眯眼休息,还能晒晒太阳。
慕七月正在心里琢磨着,突然听得一声清脆的呼喊打破了这份宁静。
“呦,二嫂出来晒太阳呢?今日精神不错哦!”
众人转头去瞧,只见安氏怀抱着一大摞崭新的衣物,笑吟吟地走进了院子。
“三婶,新衣服做好了?”慕七月走过来,把衣服接过去。
小慈原本正蹲在稻草堆里玩耍的,听到有新衣服,立刻丟掉手中的稻草,飞快地跑过来,兴奋问道:“三婶?是不是我的新衣服也做好啦?”
“滴血认主,绑定成功!”
慕七月听到这么一个提示声,顿时震惊地瞪大眼睛。
“难道……这是传说中的空间戒指?”
她急忙跑到小溪边,用水冲把戒指上的泥土洗干净,再用衣角轻柔地擦干净,这才拿起来,仔仔细细地查看。
这是个灰扑扑的戒指,不知是什么材质做的,简单的环形,没有镶嵌其它样式,不过细看之下,发现戒指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图腾和字符。
她没见过这种图腾,也不认识这些字符,不知道刻在上面代表着何种含义。
她拿着戒指,集中精力,感应一下它。
眼前出现了一个半透明的储物空间,大概四五平方,虽然有些小,不过能随身携带,也很不错了!
她试了一下,将手里的打火石收进空间,只需要集中精力就能收进空间里。
慕七月激动不已。
“哈哈,有了空间,以后就方便多了!”
她走到那只死透了的老虎旁边,触摸它的身体试了一下,眨眼功夫把整只猎物收进空间里。
慕七月大喜过望,“这实在太方便了!”
她把戒指戴在手指上,瞧着有些太显眼,而且容易丢失。
要是能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就不容易丢了。
她从衣角扯下来一条细布条,把戒指串起来当项链,挂在脖子上,然后再藏在衣服里头。
妥了!
她高兴地捂着胸口,隔着衣服也能感应到空间,随时打开或者关闭空间,十分满意。
只是一静下心来,闻到自己身上一股难闻的腥臭味,看看衣服上残留的老虎血迹,不由眉头一皱。
她看看附近确定没人,把外衣脱下来,把衣服和臭烘烘的头发都洗了,只穿着一身薄薄的里衣。
她从小溪边洗干净回山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夜里天凉,她往火堆里添了一些柴,用树枝把衣服撑起来,放在火堆旁烤。
然后坐在火堆旁烤火,直到头发烤干了,衣服也干了,她这才穿上衣服,靠在石壁旁眯眼睡觉。
一整晚都睡得不踏实,还做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梦。
一会儿梦见前世,她浑身是血的在丧尸堆里苦苦拼杀,一会儿又梦见在古代自己被老虎扑下悬崖……
失重的感觉,让她猛地从梦中惊醒,发现天已经亮了。
她钻出山洞,伸了个懒腰。
天边一片朝霞光芒万丈,看来今天是个好天气。
她到小溪边洗把脸,整理一下乱糟糟的头发,束了一个高马尾,整个人精神多了。
最后清理一下山神庙里的火堆,确定所有的火星都熄灭了,这才启程离开。
慕七月沿着小溪往外走。
路上见到水深的溪流有鱼,停下来抓了几条鱼,两条大鱼收进空间里,小点的鱼烤熟了垫垫肚子,再继续赶路。
她沿着小溪七拐八弯,走了大概两个时辰,终于到了官道。
正巧官道上有一辆牛车拉着几麻袋东西缓缓驶来,她悄悄从空间里拿出一条鱼,用茅草串着拎在手上。
等牛车近了,她招手拦住牛车。
“这位大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能不能捎我一程?”
赶牛车的大爷上下打量她,说道:“去县城,搭车三文钱。”
“大爷,我身上没带钱,这条鱼是在小溪里抓的,你看能不能抵车钱?”
大爷看着这条比巴掌还大的鱼,急忙笑着接过去,“行啊,快上车吧。”这条鱼拿到县城,少说也能卖十几文钱。
“那就多谢了。”慕七月爬上牛车。
牛车在路上晃晃悠悠,走了半个多时辰,终于到了县城门外。
入城需要交两文钱的入城费。
慕七月身上没钱,只能在城门外逗留想想办法。
城外也有一个临时集市,摆了不少地摊,一些挎着菜篮子的妇人在地摊前挑挑拣拣。
“卖野菜,一文钱一把。”
“卖草药,五文钱一袋。”
“促织,十文一只!”
“卖河鱼了,十五文一条。”
……
慕七月找了个偏僻的角落,从空间里拿出最后一条鱼,开始叫卖。
“卖山泉鱼了,肉质鲜嫩,刺少肉多,营养丰富,是老人孩子补身体的佳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慕七月大声吆喝着。
兴许是她的广告打得好,一下子围过来两三个妇人。
“姑娘,你这花斑鱼怎么卖?”
“这么大的花斑鱼,在哪里抓的呀?”
“这鱼是在山上泉水池的石缝里抓的,费了好大劲才抓到一条,稀有品种,营养丰富,还鲜活着呢!”慕七月双手一捧,鱼儿还崩了几下。
“二十五文卖不卖?”其中一位妇人问。
慕七月也不知道值多少钱,见好几个人问,而鱼只有一条,说不定能卖更高些。
慕七月笑着摇头,“再加点吧。”
那妇人还没来得及加价,被人抢先了。
“这条花斑鱼五十文,我要了!”是路过的一位老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
几位妇人见了他,急忙让开一条道来,恭敬地打招呼。
“周管家,您怎么也出城买菜呀?”
“最近我们老爷想吃些野味,寻了好几日都没买着,我便想出城来瞧瞧。”周管家应道。
慕七月一听,心里乐了。
野味?她有啊!
周管家掏出一小串铜板,递给慕七月。
“五十文,你数数。”
“多谢周管家!”
慕七月接过钱,数了数正好五十文。
她把钱收进兜里,小跑着追上那位准备进城的管家,“周管家,请留步。”
“嗯?小姑娘,可是钱数不对?”周管家微微皱眉。
“不是,钱数对了。”慕七月凑近了小声说道:“我听说您家老爷想吃野味,我家昨晚猎到一头猛虎,不知……”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周管家打断了,“姑娘,你家住何处?可否带我去瞧瞧?”
“可以,不过我有急事要进城去办,半个时辰后您来这城门口,我带您去。”
“好好。”周管家见她要进城,便跟她一道儿。
进门的时候,守城的门卫对着周管家点头哈腰的,也没问身边的慕七月要进城费。
慕七月暗暗惊讶,看来这周管家背后的老爷,在县城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慕七月在街上逛了一圈,到木匠铺打听一下定制家具的行情,比县城那儿的便宜一些。
定制一张木床包工包料,要四百八十文,八仙桌一百文,柜子二百文。
她打算回村里问问,村里那个老木匠的手艺也不错,十里八乡的人做家具都上门来找他。
她一边吃一边逛街,时间临近午时。
她想着下午还要还村里的债,除了欠钱之外,他们家还跟村里的人借了不少米粮。
多数是陈米和糙米,她得足斤足两还回去,于是去一趟粮铺,称了十斤糙米十斤陈米带回去。
最后去了一趟菜肆,买了十斤猪板油和一些煮菜的酱料,路过包子摊,买了五个馒头打包回去。
她赶到镇口时,村里的人已经坐在牛车上等他了,见她大包小包的拎着,身上背布包也塞得鼓鼓囊囊的,纷纷跟她搭话。
“呦,七月,大包小包的,买那么多东西呢?”
“这是猪板油,你一下买那么多?少说也有十斤重吧?”
慕七月点点头,“是啊,家里的油罐子额早就见底了,这次就多买一些,肚子没有油水饿得慌。”
“七月,猪板油今日卖多少钱一斤?”
“八文一斤。”
“人齐了,启程回村了!”村长牵着牛车调头,走出镇口。
每人给他交了一文钱,启程回村了。
回程感觉很快,半个时辰就回到村里了,大家在村口陆陆续续下车,慕七月坐到家门口才下车。
小慈和小宝在村里的晒谷场撒欢玩,远远瞧见村长的牛车邻进村,急忙一路跑回家啊。
“阿姐回来了!”
“阿姐赶集回来了!”
刚进门见慕七月大包小包的,其中有几包糕点,馋得跟了一路。
“这里有酥饼,你们两个小馋猫要不要吃呀?”慕七月笑着逗他们玩。
“要要!我要吃酥饼!”
“我也要吃酥饼!”
慕七月把散装的酥饼放出来,他们兴奋地围上来,一人一个吃得津津有味。
“大哥,快来吃酥饼,阿姐赶集回来了。”小慈吃得开心,还不忘招呼一下屋里的小天。
慕七月把东西放下,然后把小天叫进屋来。
“小天,今日我要还村里的欠债,你知不知道,家里欠了哪些人的钱?”
小天想了一下,说道:“阿姐,咱们先还三叔家吧,前两日我还听见三婶跟人借钱,说三叔在矿上已经拖两个月没发工钱了。”
“行啊,先还三叔的,我们家好像跟三叔借了好几回了,不知道总共欠他多少钱。”慕七月眉头紧锁。
有些钱是以前阿爹借的,也不知道总数多少。
“我这儿有清单。”慕小天从荷包里翻出半张纸,上面写着他们家借了村里人多少钱粮。
“纸条?这是你写的?你认识字?”慕七月看着清单上工整的文字,有些惊讶。
印象中,小天他们几个都没上过学堂。他怎么会识字?还写的如此工整。
小天摇摇头。
“我不认识字,只是大概记得。这纸条是村长写的,我们借村里太多钱和米粮,村长怕时间长了我们忘记,他那边做了个登记,顺便给我抄了一份。”
“给我看看。”慕七月拿过来仔细看,数一数,不由震惊。
慕家村一共四十七户,他们家都借了大半了,连村头的孤寡老人王婆婆家也借了三斤糙米,欠债总额差不多四两银子,粮食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有十几斤了。
还真是……欠债大户啊!
慕七月从前身的记忆中,这些债有一半她是不知情的,这些钱有些是他爹娘借的,有些是小天借的,前身也跟村长借过好几回。
她仔细算一算,家里跟三叔借的钱,总共七百文,还有陈米两斤,糙米五斤。
慕七月用米斗量好了两小袋,又拿一贯铜钱,数出来二百七十个,重新绑好钱串。
“小天,我先去三婶家还钱,你按这张清单把铜钱分好,等我回来,我们就一起挨家挨户的还债去。”慕七月说着,先掏三贯铜钱,放在桌子上。
“好好!”小天惊讶地瞪大眼睛。
他第一次见这么多钱,心里有些激动。
两三贯钱啊!
一贯一千个铜板,三贯就是三千个铜板!
“你慢慢数,我去三婶家了。”慕七月把数好的钱串揣进兜里,手里拿着两小袋米和一包酥饼糕点出门去了。
“三婶,在家吗?”
慕七月进了三婶家,在院子里见到堂妹花儿果儿在玩石子。
“七月姐姐。”两堂妹喊了她一声,又继续低头继续玩。
“在呢,七月,我在屋里,你进来吧。”三婶从屋里回应道。
慕七月走进屋里,看见三婶正在一张长桌上裁剪布料。
“三婶还在忙呢?快歇一会儿。”慕七月把两袋米和一包糕点放在桌上。
三婶放下手里的剪刀,扶着腰走过来坐一会儿,看看桌上的米和糕点,有些疑惑。
“七月,怎么还带糕点过来,找我有啥事吗?”
“糕点是今日在镇上买的,带一些过来给花儿果儿她们吃。”
慕七月说着,拿出一串钱放在桌上。
“三婶,多亏你们这些年,一直接济我们几个。这些米是以前借的一共五斤,现在还回来,还有这些钱一共七百二十文,您看看数目对不对?”
“哎呦,七月,这笔钱真是及时雨,下个月我肚子里的这个小的就要生了,这阵子你三叔在矿上总拖欠工钱,我原本还想去矿上讨些工钱回来请产婆呢。”
提起三叔,慕七月想起一件事来。
“对了,三婶,您叫三叔不用回来了,在矿上干活累,一来一回挺耽误工夫的。”
“没事,反正他也两个月没回家了,孩子们天天念着找爹!”三婶乐呵呵地把钱收起来。
现在这笔钱,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可是能解燃眉之急呢。
慕七月笑着,起身告辞,“三婶,你再歇歇,我还得去别家走一趟。”
“好好,你忙去。”三婶笑着把她送出门。
慕七月回家后,先拎着一包酥饼和三斤糙米去了一趟村头的王婆婆家,把欠的米粮都还清了。
接下来,她让小天去请村长做个见证,三人一起挨家挨户地还债,也好把村长那边登记的数目给清零了。
大家收到还款,还有一包酥饼糕点,心里十分高兴,都夸七月是个能干懂事的孩子,都能替爹娘担起这个家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