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全文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全文

朱颜白发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男女主角分别是蓝太平朱允熥,作者“朱颜白发”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在大明的权力中枢,我,以无可比拟的显赫身世,傲然屹立。父亲蓝玉,身兼凉国公、太子太傅与大将军数职,权倾朝野。捕鱼儿海一役,他亲率十五万铁骑,大破北元,那赫赫战功,令朱元璋都不禁将他与卫青、李靖相提并论。可太子朱标竟英年早逝,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将我拖入了万念俱灰的深渊。就在我于绝望中徘徊时,棺木后传来一声稚嫩的呼唤——“舅舅”。这一声,如同一束光,穿透阴霾,刹那间,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在我心中成型。我望向年幼的外甥,眼神中满是坚定与决绝:“外甥莫哭,舅舅哪怕拼上一切,也要扛你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主角:蓝太平朱允熥   更新:2025-02-16 14: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蓝太平朱允熥的现代都市小说《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全文》,由网络作家“朱颜白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男女主角分别是蓝太平朱允熥,作者“朱颜白发”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在大明的权力中枢,我,以无可比拟的显赫身世,傲然屹立。父亲蓝玉,身兼凉国公、太子太傅与大将军数职,权倾朝野。捕鱼儿海一役,他亲率十五万铁骑,大破北元,那赫赫战功,令朱元璋都不禁将他与卫青、李靖相提并论。可太子朱标竟英年早逝,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将我拖入了万念俱灰的深渊。就在我于绝望中徘徊时,棺木后传来一声稚嫩的呼唤——“舅舅”。这一声,如同一束光,穿透阴霾,刹那间,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在我心中成型。我望向年幼的外甥,眼神中满是坚定与决绝:“外甥莫哭,舅舅哪怕拼上一切,也要扛你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全文》精彩片段

“凡离开位置者,席地而坐者,摘盔卸甲者全部淘汰。”
“你们可以回去了。”
蓝太平转头看向蓝守义,对方立刻明白,“开营门。”
“凭什么?是你迟到了。”
“就是,等你一个多时辰了。”
“不公平,你人都没来怎么就开始了。”
那些被淘汰的士兵群情激愤,嚷嚷着就往前走来。
伍同知则大喊一声,“胆敢违抗军令者,杀无赦。”
说罢抽出绣春刀,一众锦衣卫也纷纷抽出绣春刀,虎视眈眈的盯着对方。
面对如狼似虎的锦衣卫,这些群情激愤的火铳兵才清醒过来。
“哼,走就走。老子才不稀罕,回去了。”
几名带头的士兵招呼着就要走。
“慢着!”
蓝太平冷声道。
“大人,让我们走的是您,这又怎么不让走了?”
一名尖嘴猴腮,留着八字胡的士兵问道。
“伍同知,煽动士兵,违抗军令该当何罪?”
蓝太平转头看向伍同知。
“回大人,斩!”
“执行军法吧!”
“遵命。”
伍同知一挥手,锦衣卫立刻冲进人群,把领头闹事的十几名士兵抓了出来。
这其中就有那名尖嘴猴腮的士兵。
“大人冤枉啊!”
“大人饶命啊!”
“噗,噗,噗…”
十几颗人头落地,鲜血从胸腔喷了出来。
点将台下的土都被染红,整个演武场鸦雀无声。
“淘汰者立刻返回各自卫所,违令者这就是下场。”"



环顾四周,发现身边没有人。

“唉,摊子太大了,人手不够用啊。”

他把纸片收入怀中,出门上马向城外走去。

三百名锦衣卫随行,自从上次他遇袭后,伍同知骇的肝胆欲裂。专门挑选出精干校尉三百名,形影不离的保护蓝太平。

一路飞驰,来到神机营。

“大人,您怎么来了。”

“训练的怎么样了?”

“回大人,三段式射击速度提升了不少。但是,火铳的有效射击距离实在太近了。”

伍同知无奈的说道。

他们手里的火铳,有效射击距离也就八十步。比弓箭兵的一百步,还要差一些。

但是,这已经是大明最先进的火铳了。

蓝太平想组建火器局,研发新式火枪,但是现在一没人,二没有钱。

他一时间也没有头绪,“陶潜的火炮队怎么样了,为何没见到他?”

“回大人的话,陶千户的火炮队正在训练。大人是否有兴趣看看,就在旁边的钟山上。”

蓝太平摇了摇头,“我还有事问你。”

“上次让你调查那些反对我的指挥使,怎么样了。”

伍同知立刻掏出一张纸递过去,“大人,属下打探到这十三个指挥使有四个是曹国公李景隆门下;六个是魏国公徐辉祖门下;剩下三个则是宋国公冯胜的部下。”

“宋国公?”

蓝太平眉头紧皱,这些事冯胜到底知不知情。

他那日在大殿上说已完全掌控,五军都督府所属的在京四十八卫,这是有夸大成分的。

他当日所调动的京卫,都是蓝玉的中军都督府和傅友德的后军都督府所掌控的军队。

至于其他京卫,他要求一律按兵不动即可。

那些官二代虽然平日里敬他,但这是捅破天的事。难保不会有人中途倒戈,所以他只用了最信任的自己人。

现在看来,还好他当时的选择明确。

“通知锦衣卫,拿人。”

“遵命”

伍同知领命退了出去。

很快,一骑人马从神机营大门飞驰离去。

晌午时分,锦衣卫衙门大开缇骑四出,直奔各处京卫大营。

蓝太平知道,这样一定会得罪很多人。

索性,他直接让伍同知回锦衣卫坐镇。

自己则留在神机营,指导士兵的火铳三段式射击训练。

看着士兵在校场里射击,他觉得还不过瘾,直接把神机营拉到金陵附近的钟山上进行演习训练。

一时间,钟山上枪炮声不断。

而锦衣卫衙门也颇为热闹,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辉祖,还有宋国公冯胜的侄子冯诚齐聚一堂。

伍同知苦着脸,这刚从大营回来,还没来得及洗个澡放松一下就被堵门了。

“各位大人,我家大人不在。”

“少废话,让蓝太平出来见我。”

魏国公徐辉祖怒气冲冲的说,别人怕蓝太平,他可不怕。

“对,凭什么就随便抓人?”

李景隆也愤愤不平,他手底下本就没几个人能使。

那四个指挥使,都是他父亲李文忠的老部下了。

“这,我也是奉命行事。”伍同知无奈的说。

“那罪名总有一个吧?”

冯诚也开口了。

“据锦衣卫调查,这些人有通敌嫌疑。”

“通敌?”

“这怎么可能?”

伍同知的话一出,让徐辉祖,李景隆,冯诚几人异口同声的惊呼。

“把证据拿出来。”徐辉祖第一个反应过来说道。

“对不起魏国公,暂时保密。”

伍同知双手一摊,“待查明实情后,我家大人会上报陛下。”

徐辉祖,李景隆互相看了一眼。

他们没在说话,这通敌在大明朝可是大罪。弄不好,可要牵连成千上万人。


“他们怎么可能带兵逼宫?”

蓝守义的一番话,让一众乱军安静了下来。

那几名在前面的百户,互相递了个眼神,其中一人大呼,“别听他的,别忘了咱们的指挥使大人还在锦衣卫诏狱呢。”

“事已至此,咱们今日不除掉他,来日咱们也没好果子吃。”

“杀了他。”

经这几人一鼓动,安静下来的乱军又躁动起来。

蓝雄山拔出刀,紧张的护在蓝太平身前。

在酒楼偷窥的李增枝,嘴角上翘,这是他希望看到的。

“该有人带头冲了。”他心中暗想。

突然乱军中两名百户对视一眼后冲出人群,挥刀冲向列阵防御的虎贲左卫。

见有人领头,几十名士兵也要跟着。

“唰,唰,唰…”

上百只箭羽射向二人,一瞬间二人直接被射成了刺猬。

蓝太平见状忍不住想笑,因为脑海里出现四个字“草船借箭”。

这俩人如同草船借箭里,扎在船上的稻草人一般。

那几十名要冲上来的士兵,吓得忙停住了脚步。

“轰,轰,轰…”

城墙上的火炮连响二十声,震得所有乱军都一激灵。

这是射向空中的空炮,里面没填炮弹和铁砂。

正阳门下,出现了诡异的一幕。数万人的乱军安静无比,守城的士兵也大气不敢喘,手心里全是汗。

“都不说话了?那该本大人说了。”

蓝太平从椅子上起身,直接站到椅子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他,只见他缓缓从怀里掏出一物举在空中。

众人定睛一看,这是调兵的信物“虎符”。

“都看清楚,这是陛下赐予我的虎符。”

蓝太平举着虎符,数年战场上积累的杀气散发开来。

他从一个翩翩贵公子,气势陡然转变为征战沙场的将军。

“本官受陛下所托,节制京师内外兵马。就是因为有图谋不轨者,藏匿在这军营之中。”

蓝太平扫视一圈乱军,接着说,“尔等不明真相,被有心人所利用,你们今日聚集于此就是叛乱。”

“根据我大明律,犯上作乱者是要诛杀三族,枭首示众的。”

此话一出,乱军又是一阵骚动。

又有一名百户站了出来,“兄弟们,事到如今退也是死,进…”

“唰,唰,唰…”

话没说完,上百只箭羽全射在他身上。他被射的仰面朝天倒在地上,身上密密麻麻全是箭。

叛军们吓得都忙后退几步,生怕跟这几人一样变成“刺猬”。

蓝太平颇为满意,自己这支虎贲左卫果然是精锐。

“进一步必死无疑,退一步既往不咎。”蓝太平运用丹田之力,让所有乱军都听清和这句话。

“你们也看到了,这大炮的炮口是朝天的,炮弹是没装火药。只要你们不越过本官底线,我保你们平安无事。”眼见一众叛军由慌乱变成犹豫,他暗中松了口气。

“本官这几年一直在前线杀敌,深知道一名普通士兵的不容易。”蓝太平放下举着虎符的手,调整一下情绪继续说,“我一直想为咱们当兵的做些什么,以前我没能力。”

蓝太平跳下椅子来到两军之前,“但是现在,身为中军都督府同知,节制京师内外兵马的我,有这个能力了。”

两边的士兵都看着他,只见他大手一挥,持盾防御的虎贲左卫士兵立刻收盾起身,向后退去。

蓝太平彻底暴露在乱军面前,还有他身后的三十只大木箱子。

嘴角露出一丝邪笑,你们也要跟我玩“兵谏”?

你们也配?


“放肆,那吕氏是赐了金册,入了宗籍的太子妃。她的儿子朱允炆,自然就是咱的嫡孙。”

朱元璋愤怒的一拍龙案,站起身怒斥蓝太平。

看到朱元璋大怒,叱责蓝太平。

一众文官纷纷窃喜,淮西勋贵们则暗中捏了把汗。

“陛下恕罪,末将有话说。”

“自周朝伊始,就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那么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血脉,嫡次孙朱允熥殿下,身上流淌的是先太子和开平王之女的血。”

“这才是最正统的嫡出血脉,朱允熥殿下才是最尊贵的嫡子。”

“她吕氏不过是前朝降臣之女,东宫的一个侍妾而已。这样的出身,即使被扶正了,又如何能跟开平王之女相比?”

“她所生之子又怎么配称嫡子?”

“皇次孙朱允炆殿下一个庶子,又如何配立为皇太孙?”

蓝太平环环相扣,一番话说得奉天殿内文武百官皆是目瞪口呆。

这家伙以前就是一纨绔子弟,即使这几年在战场历练,可在文官眼里他也不过是一个武夫而已。

但是,他竟然能引经据典,还说的环环相扣又合情合理,让人无法反驳。

这,真的是蓝玉那个大老粗的亲儿子吗?

不理众人的疑惑,洪武大帝朱元璋脸直接变成绛紫色,他双目喷火,手不停的颤抖。

所有人都在暗想,这蓝玉的儿子是疯了吧。

沉闷的气氛被一声怪笑打破,“好,好,真是虎父无犬子啊。他蓝玉真是生个好儿子,能文能武啊!”

朱元璋用手扯了扯腰间玉带,让它滑落到腹下。

见此情景,文臣武将都吸了口凉气,这是要杀人的节奏。

“蓝太平,你跟咱说这是你的意思,还是蓝玉的意思?”

“禀陛下,家父在漠北杀敌自然不知今日之事。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法,立嫡次孙朱允熥殿下为皇太孙既合乎祖制礼法,又顺应天下人的民心。”

说罢蓝太平挺直腰板,目光平静,轻抿的嘴角表达了内心的坚定。

朱元璋看向淮西集团,这群武将虽然没有言语,但都目光灼灼的盯着他,没有以往的那种恭顺。

他猛地打个冷颤,后脊被冷汗浸湿。

他在瞧向文官那边,一个个神色犹豫,似乎有所忌惮。

“唉…”

他内心叹了口气,“今天先到这,此事等太子葬礼后再议。”

殿前太监立刻上前高喊,“退朝。”

朱元璋出了奉天殿,向乾清宫走去。

“如果咱的妹子要活着多好,咱也有个人商量该咋办。”

他停下脚步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一阵落寞。

咱的妻子,儿子,大孙子都离自己而去。现在两个孙子又要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总有一个要成为牺牲品。

咱到底做错了什么,上天为何要这样苛责于咱。

“咱是皇帝,是天子,咱一定有办法避免悲剧发生。”

朱元璋空洞的眼神恢复坚毅,大踏步的向后宫走去。

“去,把蒋瓛给咱找来。”

身后的大太监王景弘身子一颤,立即躬身答道,“是。”

“三舅,我不想当什么太孙。”

朱允熥正兴致勃勃的逗着一只鹦鹉。

经过太医的精心调理,朱允熥已经全好了。

在凉国公府花园里,蓝太平陪着朱允熥在遛鸟,俩人随意的聊着。

“太孙之位本来就是你的,你不要别人也拿不走。”

蓝太平轻轻捏住鸟嘴,朱允熥则小心翼翼的帮鹦鹉的舌头脱皮,“嚯,终于下来了。”

朱允熥长出了口气,随即笑呵呵的轻抚鹦鹉。

“闹儿,你现在说话就不大舌头了。”

这金刚鹦鹉身高三尺余,喙坚爪利,浑身都是宝石蓝,威风凛凛。

这是当年蓝玉远征云南时,从元军梁王府里缴获。据说是海外小国进贡的,蓝玉见之称奇,带回府中赐名“蓝闹儿”。

“谢谢太孙,谢谢太孙。”

“闹儿”摇晃着小脑袋,很是满意朱允熥的帮助。

“哇,三舅。它竟然叫我太孙!”

“你看,连鹦鹉都认可你了。”

蓝太平宠溺的摸摸他的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可是,这样母妃会不高兴,允炆哥哥也会不高兴。”

朱允熥顿了顿,“皇爷爷,可能也不会高兴。”

这句话像针扎进蓝太平心里一般,在家里只有不被重视的孩子,才会这样小心翼翼的看所有人的脸色。

“傻孩子,从现在起你不用管别人,只要你自己高兴就好了。”

“咱们谁的脸色也不看,属于你的一切,三舅会帮你拿回来。”

蓝太平把朱允熥搂在怀里,这一刻他心意已决。

“自己高兴,自己高兴…”

“闹儿”重复着,浑身宝石蓝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竟泛起五颜六色的光彩。

明媚的春光中,朱允熥在花园里追着鹦鹉“闹儿”嬉戏。

蓝太平则依靠在假山前,看着他们玩耍。

一名身穿黑衣,面戴恶鬼面具,头戴黑漆兽盔,腰佩弯刀,身披黑色披风,脚踏马靴的男子出现在假山的阴影中。

“少主,消息已经送到,这是主人给您的回信。”

那名黑衣人恭敬的递上信札,然后身体隐入假山阴影。

蓝太平打开信札,是父亲蓝玉的回信。

“为父已知晓。”

只有简短五个字,蓝太平嘴角勾出一抹笑意。

东宫太子府内,吕氏一脸怒容,“这个蓝太平,平日里没看出来,竟然敢公然顶撞当今陛下。”

“母妃,他是铁了心要支持三弟了。”

朱允炆一脸愁容。

“哼,只要你皇爷爷支持你,别说他一个小小指挥佥事,就是他爹凉国公来了也没用。”

“母妃说的是,皇爷爷一直都很喜欢我。三弟不学无术,他如何能够跟我比?”

朱允炆眼神中恢复了光彩。

“我们绝不能功亏一篑,你多去你皇爷爷那露露脸,趁着朱允熥住在宫外这段时间,你要牢牢抓住陛下的心。”

吕氏神色激动,面容有些扭曲。

“母妃放心,我明日就去陪皇爷爷。”

朱允炆紧紧握着拳,今日朝堂上的事黄子澄已经跟他说了。

血脉!嫡出!庶子!像一把把利剑狠插他的心脏。

“只要皇爷爷选我,谅你们这群武夫也无可奈何。”

“更何况,文官都站在自己这边。朱允熥,你这个纨绔子弟拿什么跟我争?”

乾清宫内,身穿绯色飞鱼服的蒋瓛跪在案前。

“禀陛下,各地王府安插的探子来报均无异常。”

“另外,大将军蓝玉已经基本扫清残敌。据军中探子来报,大将军欲在当地征兵,讨伐朵甘,百夷之地。”

朱元璋黑着脸,他手里拿的正是蓝玉的八百里急递。

奏折中蓝玉想要征讨朵甘,百夷之地。

“拟旨,命大将军蓝玉不许征讨此二地。在扫清残敌后固守西番边地,无诏不得回朝。”

“遵旨。”

王景弘立刻去拟旨。

“那些公爵侯爷,有没有什么小动作?”

“回陛下,目前并没有发现。”

“哼,那他们在朝议上如何口舌一致。”

蒋瓛闻言汗流浃背,忙解释道,“其他公爵府上都有锦衣卫的人,只是凉国公府的府军皆是蓝玉义子。”

“我们只能府上下人中安排探子,但根本无法接近议事厅。”

“砰!”

朱元璋一拍桌子,“废物,咱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给咱监视所有人的一举一动。”

“末将遵旨。”

蒋瓛跪伏在地上,抖如筛糠。

“滚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三孙朱允熥品格贵胄,天资聪颖,宽厚仁德,敏而好学,温文得于天纵,孝友因与自然。式稽令典,载焕徽章,祭告天地,恭诣太庙,授予册宝,立为皇太孙,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奉天殿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朱允熥,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

太子妃吕氏和朱允炆则在东宫内禁足,令其闭门思过。

宫门已经打开,城外的兵马也都返回了各自驻地。

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一切似乎都没有变。

只有官场里的人知道,权力阶层发生了“剧震”。

立皇太孙的圣旨,由礼部通过驿站急递发往全国各府县。

与此同时,另一道圣旨也发到了五军都督府。

“擢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明威将军蓝太平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兼任虎贲左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授太子少保衔,柱国,特进光禄大夫。节制京师内外兵马,三品以下武官任免,无需请旨。”

“开国公,左军都督府佥事常升,兼任府军前卫指挥使。”

“擢升金吾后卫镇抚傅让为金吾后卫指挥使。”

蓝太平此时体会到一个词,叫做“权倾朝野”。

这次事件中,朝野上只死了一个人,就是蒋瓛。

蒋瓛因欺君罔上,构陷忠良,制造冤狱,判处死刑。

这蒋瓛可谓血债累累,在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子上,他是人见人怕的“恶魔”。

但是一旦失势,就是被痛打的落水狗。

圣旨刚宣告完,还在奉天殿内,不知在谁的带头下,满朝文武直接动手群殴他。

不论是大汉将军,还是府军前卫的人,都只是看着。

朱元璋张了张嘴,但看到冷眼旁观的蓝太平,还有已经红了眼的一众官员,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待到众人散去,蒋瓛早已经一命呜呼。

可怜一代特务头子,竟然落了这么个下场。

凉国公府

“太平,不是老叔说你,哪有造反造一半的?你可不要低估咱们这陛下,他能从一个要饭的和尚,成为当今天子,这一路走来靠的可不全是运气。”

傅友德忧心忡忡的说。

“傅叔叔,我并没有想造反,最多算是兵谏吧。”

“我只想帮允熥拿回属于他的东西,让咱们淮西父老能够安享晚年而已。”

蓝太平诚恳的说道。

“唉,但是在任何朝代兵谏跟造反性质都一样,结果也是不成功便成仁。一旦陛下重掌兵权,就是你我的死期。”

“陛下仍坐于堂,如利剑悬于颅啊!”

傅友德久经官场,又跟随朱元璋多年,深知他的心狠手辣,铁血无情。

“陛下已至暮年,他所想不过是大明江山的传承。他不愿立允熥为太孙,不过是怕我们这些外戚过于强大。”

“现在木已成舟,他还的指着我们为允熥保驾护航。所以,傅叔叔不用忧虑。”

“咱们不是说了吗?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目的达到了。”

“您放宽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蓝太平波澜不惊的说道。

“既然大侄子都计划好了,那你就放心大胆的干。我跟你冯叔叔都坚定的支持你,咱们淮西后辈里你是最能成事的。”

傅友德说的冯叔叔,正是宋国公冯胜。

“多谢傅叔叔,这些日子您也辛苦了。早点回去歇息,有什么事我让傅让跟您说。”

“好嘞,傅让那兔崽子老叔就交给你了。”

在送走傅友德后,蓝太平靠在椅子上揉着太阳穴。

第一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之所以不杀朱元璋一个是情感上不想。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重塑中华居功至伟。

另一个就是现在不能杀,否则大明必会天下大乱。这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否则跟朱棣的靖难之役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明需要平稳的权力过渡,从而避免快速衰落的结局。

“唉,有些事真是急不得。”

蓝太平盘算着,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他记得在洪武三十一年时朱元璋驾崩。

还有六年左右的时间,我必须稳中求进。

这第一件事,就是拥有一支最强的军事力量。

翌日早朝

朱元璋依旧端在龙椅上,朱允熥也穿着明黄的团龙服立在一侧。

他现在位居东宫,需要学习治国理政了。

武将以蓝太平为首,文官则以刘三吾为尊。

大殿上气氛怪异,朱元璋神色阴郁。

朱允熥显得不知所措,求助的看向蓝太平。

蓝太平则暖心一笑,示意他不要紧张。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殿前太监唱道。

“陛下,老臣有事上奏。既然太孙名分已定,那皇次孙朱允炆殿下也到了该册封的年纪了。”

“还望陛下早日册封,让皇次孙殿下就藩,也好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听完刘三吾的话,朱元璋表情微动。

“哦,你有何建议?”

“臣以为,可封朱允炆殿下为吴王,封地为凤阳。”

朱元璋听完,斜眼看向蓝太平。

只见他面无波澜,似乎没有听出其中深意。

“可有人有不同意见?”

面对朱元璋的问话,蓝太平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朱允熥也是低着头不说话。

倒是其他淮西武将纷纷不满,但见蓝太平没有任何表示,也只能干着急。

“臣赞同。”

黄子澄第一个跳出来同意。

齐泰,詹微等文官也纷纷表态支持。

朱元璋略一思量,“好,那就封允炆这孩子为吴王,封地就选中都凤阳。”

“吾皇圣明。”

刘三吾等人沾沾自喜,忙着谢恩。

“末将有事启奏。”

蓝太平突然出列。

“你有何话说?”

朱元璋没有好脸色的问。

“陛下,末将想筹建火器局。”

“末将从征数年,发现我明军火铳有诸多劣势,发射慢,威力小,射程短,怕阴雨天气。”

“在与北元对战中,常因火药返潮无法发射而贻误战机,导致伤亡惨重。”

“少将军,这火器本就怕潮湿。草原天气无常,特别是夏季雨水充沛,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

工部侍郎严震直说道。他分管“兵仗局”,军械的制造归他管,这其中就包括火铳,火炮。

“严大人所说不错,所以末将想把火器制造从兵仗局分离出来,成立火器局,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毕竟造出的火器都是军队使用,由我们主导会更利于火器的研发和改进。”

蓝太平可谓言辞恳切。

“这,这不合规矩吧。而且,这样以来每年工部的预算也不好做。”

严震直官声不错,只是有些刻板与保守。

“预算方面严大人不必操心,五军都督府会负责火器局所有的预算支出的。”

“那老臣无话可说,一切请陛下圣裁。”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办吧。”

朱元璋兴致缺缺,摆了摆手。

“退朝。”

殿前太监唱道。

蓝太平走出午门,刚上马车常升也掀帘子进来了。

“你怎么不骑马了?”

蓝太平疑惑的问道。

“这不找你有事吗?你是咋想的,封朱允炆为吴王,你为何不反对?”

“难道你不知道,这吴王可是陛下当年的封号。而且,还给他的封地竟然是凤阳。这可是大明的中都,龙兴之地啊。”

面对常升机关枪式的连问,蓝太平不以为意的拿起茶壶喝了口。

吴王又如何,历史上建文帝封朱允熥为吴王,还不是一直被圈禁。即使后来朱棣当了皇帝,依然是被圈禁至死。

“让他们母子早日离开东宫,岂不是更好。允熥都是太孙了,给他个吴王还怕他能掀起什么风浪吗?”

“说的也是。”常升夺过茶壶“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又把茶壶塞给他。

紧接着掀起帘子,“我回东宫布置一下,这些日子要加强防范。”

常升跳下车,朝着东宫走去。

蓝太平欣慰一笑,常升这舅舅越来越称职了。

“公子,回府吗?”

蓝雄山在帘子外问道。

“去城外,虎贲左卫大营。”

“是。”

蓝雄山挥动鞭子,马车向城外走去。

筹建“火器局”的同时,他要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神机营”。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火器很快将成为战场的主角。一支能够熟练运用火器,并且装备精良的军队,将是无敌的存在。


“否则。”伍同知尴尬笑了笑,“就算元妃真活着,谁又敢拿她来触大将军的霉头呢?”

蓝太平一愣,随即点点头,“如果真她真活着,有人敢把她卖到青楼,那么陛下也不可能放过他。”

“应该没人有这么大的胆子。”蓝太平也确信这就是一噱头。

朱元璋一直很重视民族团结。

蓝玉这事,就违背了他当初团结北方民族的政策。

天亮之后,二人准备出去吃点早饭。

一名锦衣卫跑了进来,“大人,这是凤阳来的急递。”

蓝太平接过来,撕开火器拿出信件一看,原来是左英千户来信,表示已经到了凤阳的吴王府。

凤阳卫,凤阳左卫,凤阳右卫的指挥使已经见过吴王。

目前吴王府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请求进一步的指示。

蓝太平思索片刻,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四个字“吃喝玩乐。”

当年,吕氏为了养废朱允熥,用的就是这招。今天,他也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待那名锦衣卫信使走后,蓝太平转头说道,先跟我去一趟东宫。

二人来到东宫,常升正在喝茶。

见他来了喜出望外,“我说兄弟,你又忙什么呢?”

忙拉着他坐下,给他倒了一碗茶,“你给我留在这鸟笼子里,是不是自己出去快活了。”

“太孙呢?”没理会他的质问,蓝太平反问他。

“还能去哪,现在文华殿上课。”常升拿起茶碗,一脸不满,“蓝铁心陪着他去的,天天上学把孩子都折磨成啥样了。”

现在整个皇宫都是他们的人,蓝太平倒是不担心。

“像你这舅舅一样,不学无术就好了?”蓝太平白了他一眼。

“我说你这小子,怎么说我也是你表哥,说话能不能客气点。”常升放下茶碗假装生气。

“既然这样,那我给你赔不是。作为补偿,今天带你去个好玩的地方。”

蓝太平站起身准备往外走。

“咦,有这好事?”常升忙跟着起身,拉住他的胳膊,“去哪里,这不用我看着了?”

“我会留下一百名锦衣卫,这以后就不用你操心了。”蓝太平笑了笑,“东宫虽然不用你常驻,但是这府军前卫你要掌控好。”

“他们都是姑父的旧部子弟,他们就交付给你了。你作为姑姑家的男人,你要把这个家顶起来。”蓝太平盯着常升,“二哥,允熥以后还要指望咱俩给他保驾护航呢。”

“你这突然的深情。”常升哽咽着,“让我有点想哭。”

“别哭红了眼二哥,待会我还要带你去逛青楼呢。”蓝太平狡黠一笑。

“咳咳咳”常升直接咳嗽起来,眼泪吸进鼻腔里了。

“我就说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正经过。”一边笑骂,一边擦着眼泪。

“走,咱们先去看看吕氏。”

“看她干嘛?”

“我有好消息带给她。”蓝太平神秘一笑。

常升带着他来到看管吕氏的冷宫,门口站着两名侍卫。

打开宫门,吕氏端坐在床边。

“末将参见太子妃殿下。”蓝太平嘴上说着,人却纹丝不动。

“呵呵,怎么敢让节制京师兵马的大将军劳驾来这冷宫里。”吕氏一阵冷笑,“哦,应该是少将军。毕竟,你爹蓝玉才是大将军。”

“我来呢,是告诉你好消息。”蓝太平没搭理她的嘲讽。

“朱允炆已经到了凤阳,住进了吴王府。”

蓝太平的话,让吕氏紧张起来。

“我让陪同的锦衣卫千户,每天陪他就做四件事。”蓝太平故意顿了一顿,“吃,喝,玩,乐。”

“你,你,你这是要毁了我儿。”吕氏指着蓝太平,咬牙切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