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全文+后续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全文+后续

石头会长大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由网络作家“石头会长大”近期更新完结,主角张建国何玉芳,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为争一担水,父亲被野蛮的村民活活打死,而他全家因为父亲的死,最后忍气吞声落了个家破人亡。再睁眼,他重生回到了五十年前。他拉着父亲的手就是一堆劝阻:“爸,你千万不能和别人打架,会出人命的!”扭转父亲死亡的结局后,他又奔向了前世在家中发现的地下溶洞。在洞里各种食物粮食应有尽有,这下不愁饿肚子了!...

主角:张建国何玉芳   更新:2025-04-17 20: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的现代都市小说《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全文+后续》,由网络作家“石头会长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由网络作家“石头会长大”近期更新完结,主角张建国何玉芳,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为争一担水,父亲被野蛮的村民活活打死,而他全家因为父亲的死,最后忍气吞声落了个家破人亡。再睁眼,他重生回到了五十年前。他拉着父亲的手就是一堆劝阻:“爸,你千万不能和别人打架,会出人命的!”扭转父亲死亡的结局后,他又奔向了前世在家中发现的地下溶洞。在洞里各种食物粮食应有尽有,这下不愁饿肚子了!...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全文+后续》精彩片段


张建国没有理会他们这些人,而是专心的把那些从水井里面挖出来的石头扔掉。

他倒石头的时候,一直都很小心,还特意用棍子扒了扒那些石头,有人看到张建国那动作,根本没人能理解,说他疯了,有没有水源,看水井里就知道,看石头干嘛,还想在石头里找到金子吗?

“爸,继续挖,这里有红石头,我找到红石头了……”

此时的张建国居然喊了一句,因为他看到红石头,就是在他家地窖下面挖出来的红石头,

这水井底下居然也有?

这发现让张建国精神一振,看来自己猜测的还是正确的,这边的水井和地下暗河估计是相通的,只是挖的不够深而已。

果然张元顺听到儿子的话,立刻精神抖擞,这会也在水井下面发现那些红色的石头,他也十分高兴,因为这只有他们知道,红石头下面应该就有水。

两人确定这件事后,就没有别的想法了,一个劲的挖,轮流着往下挖。

又接连着挖了一天,这会村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开始还有人在说各种风凉话,后面就听张元顺惊喜的喊了一声。

“有水了,水来了……”

就是这一句喊,让本来还在观望的村民们一下子沸腾了,不住的往水井边挤去,有人还不相信的一个劲喊,让他看看。

等到带着泥浆的石头被挖上来后,所有人都激动起来,不少人都要帮着下去挖水井,而原本在水井上面冷眼观看的那些人,一下子都热乎起来,纷纷来帮忙。

许多人连外衣都脱了,争先恐后的要下井帮着挖井,而张元顺被人当成英雄一般,直接给请上来了,甚至有人要把他抱起来欢呼。

实在是赵家村久旱无水,大家吃水太难了,这要是这口水井出水了,则村里所有人吃水的问题解决了!

大喜事,这是天大的喜事!

张元顺被人端来一大碗的糖水,还有人端来一个洗脸盆,有人在下面代替他挖井,有人给他搬来凳子,也有人给他打扇子问他下面水井的出水情况。

“有水渗出,就是不多,我琢磨着还往下面挖个一两米,也许就够乡亲们吃水用了……”

张元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人众星捧月般的簇拥在中间,连黄三都挤不到他身边来。

一边的张建国看到这一幕,笑眯眯的打心底里高兴,父亲应该从来就没有过像这样的高光时刻,这辈子,他一定要好好活着,活成自己心底的那道光!

张建国父子两人和黄三发现新水源的时候,在赵家村成了最劲爆的消息。

全村所有人,都像是看热闹一般,全围上来了,哪怕到了天黑,所有人都举着火把,不愿意回去。

因为这口井的出水量,关系着全村人吃水的问题。

在大旱之年,实在是太重要了,甚至这消息已经传到乡里去,乡里都派人来检查挖井的工作。

而此时村民已经在黄三的安排下,分成了几班倒,每两个人下水井挖几筐泥沙,一个人举着火把,一个人负责挖,渗出的水已经有半米深,按照以往的经验,几乎不用继续挖等着出水就好了。

可大家伙缺水都缺怕了,这会都在坚持挖,希望水井的水能多涌出一些。

这样也够大家吃水用了。

一直到夜深了,最后一拨人浑身湿淋淋的爬上来后,说水井里面的水,已经有一米深了,黄三这才命令人们不用下去,现在派几个民兵晚上不休息,一直守在水井边。


带着这些小鸡,张建国又买了五十斤大米,还有五十斤的面粉,主要是想着今天有毛驴,可以多拉一点东西。
他几乎买了半车东西,花了一百多块钱,可把张元顺心疼死了。
路上还在埋怨张建国瞎花钱,因为他花了八块钱买了一个搪瓷罐子,打算用来装猪油的。
看着是很漂亮也很大,但是要八块钱呀。
太败家了!
张建国没吭声,其实这两天他和父亲卖鲢鱼的钱都有上千块,腰包里鼓鼓的,只要他们不被人抓住,就这样偷偷地隔三差五的捞点鱼卖,那日子立马就能好起来。
可是,很多时候日子还得悄悄的过,出头的房梁先烂,这个年代有时候还会有些运动,还没恢复高考,万事小心一点好。
有毛驴走得快,天还没亮他们就到家了。
下车搬东西的时候,好像听到点动静,有人咳嗽一声,把张元顺吓一跳,连灯都不敢点燃,那是悄悄的摸黑进的屋子。
幸好这会有点月光,他们借着月光把大门给关上,先进了前面的院子,然后把板车放好,像四周看了看,没看到谁家点了煤油灯和手电筒,这才蹑手蹑脚的把买回来的东西都搬进屋子里。
何玉芳这才点了灯。
一眼就看到桌子上的搪瓷罐子,高兴的不得了,用手摸了又摸,真光滑真好看呀,用来装猪油那可是好东西。
“妈,这解放鞋子,一人一双,回头你给妹妹们做两件衣服,我给他们弄了点棉布……”
这年头衣服都不是买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缝的,或者用缝纫机做又快又好。
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寥寥无几。
“你买了小鸡,好,趁着天黑把小鸡放到母鸡窝里面,试试,看那母鸡能不能把这些小鸡带好,要是母鸡不肯带,那这些小鸡就要遭罪了……”
何玉芳看着儿子带回来的小鸡,眼睛里满是笑意。
农村人没有不喜欢养鸡的,因为没啥收入,鸡蛋能卖钱能直接换盐或者其它的东西。
有人就笑那是鸡屁股银行,只要有鸡好像啥都有了。
今天回来的早,何玉芳又给他们煮了鸡蛋,趁着许多人没起来,去溶洞里面把张建国买回来的板油炼成白花花的猪油。
还多了一大盘油炸。
何玉芳心疼男人和娃辛苦,一狠心在这油炸上面撒了一些红糖,等稍微冷一点味道小点,直接给他们吃。
“你们多吃点,这一晚上没睡熬的也辛苦,可不能把身体累坏了……”
何玉芳弄的手擀面,加了一大勺猪油,再撒一把葱花,让那擀面一下子变得香喷喷的。
猪油让整碗面条变得无比的润滑,吃一口让人觉得异常的满足。
还有红糖油炸,张建国咬一口又脆又好吃,他看着一边刚醒的美子眼睛瞪的大大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赶紧把碗里装的油炸递过去。
“吃吧,赶紧尝尝,甜的……”
这个年代的人缺油不缺糖,这油炸又有糖又有油的,实在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张红月吃的满脸都是幸福的感觉。
这实在是太好吃了。"


三百多块钱,听到的村民都用一种很惊叹的眼神看着张建国,妈耶,也就张家只有这样一个儿子,要是换成别的人家,骨头都敲鼓了,就算是舍得花三百多块去医院,那也得有钱才行呀。
没想到张家还真的挺有钱的!
也有人酸溜溜的说,这怕是张元顺把给儿子娶媳妇的攒的钱都拿出来了。
而这会,张建国在村里转一圈后,就回家弄了一条三四斤的鲶鱼,用蛇皮袋子装好,打算出门办点事。
路上,他还在想,万一别人问起这鱼从哪来的,他该怎么说?
黄三看到张建国送的那鲶鱼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劲的说太贵重了,这是受之有愧呀!
“三哥,你这么客气干嘛, 我家上次去县城,看到有卖活鲶鱼的,不要票也不算是很贵,当时就买了几条带回来养着,正好给你尝尝……”
张建国说的轻巧,但是黄三却知道。
眼前这么大的鲶鱼,怕是有三四斤重,说是不要票,但是可比猪肉难买多了,毕竟今年大旱,水都没有,哪来的鱼?
他们家已经很久没尝过鱼味了。
“这要不咋说,县城好,这么稀罕的鱼也就县城能买到,你既然送来了,今天就别走了,我把我叔叔喊过来,咱们爷仨个晚上正好喝一杯……”
黄三也很高兴,这么大的鲶鱼也算是难得的荤腥,正好把自己叔叔喊上,一起喝一杯。
张建国刚好有事想探探黄三的口气,吃饭喝酒就刚好。
黄三是村里的民兵连长,加上他自己还有一辆毛驴车,有时候会租给村里人用,有时候也能帮着拉点货赚点钱,所以他家的条件在村里算是很不错了。
吃饭的时候,黄大爷也过来了,见到张建国很高兴,还特意问了一下他伤势咋样,叮嘱他一定要养着,千万被太累着了。
桌子上放的是白米饭,一大锅的鲶鱼,里面放了些雪白的豆腐,还有一把碧绿的小葱,看起来让人食欲大开。
鲶鱼的肉极其鲜美,而且没什么刺,鱼肉紧致,煮起来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都是香味。
他们还没吃饭呢,就有人从屋外张望,探头探脑的问家里煮的什么这么香?
“家里来了客人,从县城里带来一条鱼,我们也算是有口福……”
黄三的媳妇含含糊糊的回了一句,农村就这点不好,每家挨得近,谁家煮点好吃的,半个村子的人都能知道,有人就喜欢打听。
来客人了有鱼吃?
真是让人羡慕呀,不少人都暗自羡慕,黄三的日子过的可真是好。
也有人猜测,黄三县城亲戚不得了,都能弄到鱼来,这天旱少水,村里许多人大半年都没吃过鱼是啥味了。
大人还好一点点,许多小孩子闻着味道,都跑到黄三院子外面围着往里面张望,不过没多久就被各自的大人喊回去了,怕被城里人看到了笑话。
张建国见屋子里只有他们三个男人在桌子上吃饭喝酒,而黄三的媳妇,还有两个孩子都在厨房里,不让出来。
农村很多这样的习惯,女人忙着做饭,饭菜做好端上桌子,她们却是在厨房灶台跟前招呼孩子。
嘴里还说着,厨房里有特意留的鱼肉,其实张建国眼尖,早就看到了厨房里鱼肉都端上桌了,留下的只有两三块小豆腐以及一些鱼汤。
物质匮乏的年代,有点好菜也是留给客人的。
“嫂子,这里有一碗菜,你和孩子们吃,你的这手艺可真好,鱼做的特别鲜,你们也尝尝……”"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