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由网络作家“秋光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确实好吃,平时吃的都是软的,这个竟然是脆的。”“这是鸡翅?怎么做的,色泽艳丽,鲜香嫩滑。”众人七嘴八舌的边吃边发表感想。大人和夫人桌上,众人吃的比较矜持,衙役这边就放得开了,刚开始还斯文的用筷子夹,后来彻底放开,直接用手拿着啃。春琼不动声色观察众人的反应,看着衙役们啃的起劲,心里彻底放心。“这都是杨姑娘自己研究做出来的?小姑娘小小年纪,没想到如此聪慧能干!”酒足饭饱之后,赵师爷抚着圆滚滚的肚皮,毫不吝啬地夸赞春琼聪慧能干,县丞大人亦随声附和。“是啊是啊,杨大人好福气。”“过奖过奖,小姑娘家家,自己平时爱琢磨。来来,喝酒。”杨县令拉着同僚继续喝。在不间断的好评声中,宴席持续到深夜才散,中途春琼又加了几次卤菜,最后都被吃完。杨县令自是...
《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精彩片段
“确实好吃,平时吃的都是软的,这个竟然是脆的。”
“这是鸡翅?怎么做的,色泽艳丽,鲜香嫩滑。”
众人七嘴八舌的边吃边发表感想。
大人和夫人桌上,众人吃的比较矜持,衙役这边就放得开了,刚开始还斯文的用筷子夹,后来彻底放开,直接用手拿着啃。
春琼不动声色观察众人的反应,看着衙役们啃的起劲,心里彻底放心。
“这都是杨姑娘自己研究做出来的?小姑娘小小年纪,没想到如此聪慧能干!”
酒足饭饱之后,赵师爷抚着圆滚滚的肚皮,毫不吝啬地夸赞春琼聪慧能干,县丞大人亦随声附和。
“是啊是啊,杨大人好福气。”
“过奖过奖,小姑娘家家,自己平时爱琢磨。来来,喝酒。”杨县令拉着同僚继续喝。
在不间断的好评声中,宴席持续到深夜才散,中途春琼又加了几次卤菜,最后都被吃完。
杨县令自是喜不自胜,拉着杨夫人的手感慨道:“夫人,你瞧咱们闺女多有本事,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此前虽遭退婚又何妨?看今天多少人夸的,就连一向说话不好听的赵夫人都没得话说。”
春琼听闻此言,心中满是感动,原来父亲是因为自己被夸了高兴,希望自己慢慢崭露头角后,父亲母亲心里自己被退婚的疙瘩能彻底消除。
一夜无话,第二天下午,宋牙人把铺子一应手续送来了。
春琼开始着手装修铺子。
参照上一世偏古典的装修风格,画好图纸交给林木,由他安排装修事宜,春琼收拾行李,准备去庄子。
装修要一段时间,庄子上玉米的生长问题,需要时时关注。
拜别爹娘,春琼在娘亲眼泪花花的目光下,带着大伯踏上马车离去。
杨县令看着妻子的泪眼,心里也不好受,揽着她肩膀道,“云娘,咱们女儿眼界格局不输男儿,她如今自己有想法,也想去做,我们就好好支持吧!与其让她天天躲在后宅院子里发呆,我宁愿她多出去走走看看。”
杨夫人拭泪,”我也不是要阻止,就是心疼,琼儿这一个多月,一直没闲下来过。她肯定还是因为退婚伤心了才不愿闲下来。“
杨县令果断反对,“夫人,不会的,咱们女儿什么性子,会因为那小子伤心?年前两家一起吃饭我看琼儿对那小子不是很耐烦的样子,还担心两人婚后会同床异梦。放心吧,咱们琼儿的心眼小着呢,旁人没那么容易入她的心。”
“真是如此那就好了。”
“琼儿去庄子了,铺子装修夫人多费心。我要去府城拜见知府大人,要提前准备一下,别到时候知府大人一问三不知。”
杨县令给杨夫人找些事做,免得她一个人胡思乱想。每个人都忙着,就连丽清都有自己的事做,上午读书练字,下午习武。只有杨夫人一个人呆在内院,除了安排他们一日三餐,似乎无所事事。
“知道了,夫君去忙吧。”杨夫人收拾起心情,打发杨县令回前衙。
这次去庄子,只有春琼和杨大伯两人及各自伺候的丫头小厮,丽清已经开始跟着林木习武,就没有跟着。
春琼坐在马车上,撩开车帘,一路边走边看。万物复苏,地里的庄稼都长出了绿芽,一路过去,到处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之象,倒春寒的影响似乎没有特别大。
希望接下来一直风调雨顺,今年能来个丰收年。春琼心里祈祷。
大江就是刘庄头。
以前在农村老家时,给谁家干活就在谁家吃饭,春琼爽快答应,“好,晌午一定过去。”
又去看了杨家地里佃农的堆肥,春琼回去沐浴更衣,让刘庄头在地里盯着。
里正家午饭准备的非常丰盛,鸡鸭鱼肉齐活了。
里正媳妇姓余,叫爱英,大家习惯称呼为英婶子。大儿媳是她娘家侄女,叫翠萍,看起来温温柔柔的。到了里正家,春琼着重盯着里正家的大孙子打量了好几眼,发现小伙子长得挺健康结实的,也没有智力问题。
春琼悄悄腹诽,里正家运气挺好,近亲成亲,孩子难得挺健康。
英婶子性子爽朗,见到春琼,一把将人拉住,“哎呀,杨姑娘来了,婶子听当家的传信回来您答应来吃饭,激动地一直在门口望,总算盼来了姑娘。”
春琼一向对热情的人招架不住,“给英婶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难得有机会叫您来家里吃顿饭,婶子高兴。”英婶子一直拉着春琼的手不放开。
还是她大儿媳看出春琼的不自在,拉开婆婆,帮春琼解围,“娘,外面晒,请姑娘屋里坐吧。”
“对对。”英婶子松开春琼,婆媳两人将人迎进屋,“萍儿陪杨姑娘聊聊天,我去厨房看看。”
翠萍怀里抱着个几个月大的奶娃娃,厨房是英婶子和其二儿媳莲香在忙活。
春琼和翠萍并不熟悉,两人坐在屋檐下,有点无话可聊。春琼一边玩着翠萍怀里的小奶娃,一边看路口来往的人。有个年轻的妇人背着一大捆青草,手里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颤颤巍巍的路过。
“那个姐姐是?”春琼对这个妇人没有印象。
“这是村尾刘尚的媳妇,隔壁张家村的张盼儿妹妹。”翠萍拢了拢怀里的娃娃,叹着气,“也是个可怜人。小时候小小年纪没了娘,还有个酗酒的爹,在娘家一天福没享过,好不容易嫁人了,却又碰上一个不着家的丈夫,刘尚那小子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她一个人又要带娃又要种地。”
“村尾……”春琼想了片刻,“是那个长得挺秀气的孤儿?我好像见过一次。”有一次去找大伯,路过那家门口看到过人。
听说两年前成亲的,只是那个媳妇,春琼一直没见到过,原来孩子都生了。
“对,就是那家。刘尚小时候就没了爹娘,吃村里百家饭长大的,这几年说是在哪个木材铺里当学徒,具体哪家也不知道。杨姑娘,县里有几家木材铺?”
“三家。他既在铺子里干活,想必手里有银钱,怎么不等女儿大点再让媳妇种地?”
“要是有钱给她们母女就好了,那小子说学徒期间没有工钱,回来还要找媳妇要钱!”说到此,翠萍愤愤不平了,“盼儿妹妹不仅要种地,还要想办法赚银子,姑娘可能不知道,她背上的草,正是要卖给您家的。您家庄子养的家禽牲畜多,需要大量的猪草、鸡草。徐婶见盼儿妹妹实在可怜,翠儿又忙不过来,就让她帮着割猪草,三文钱一筐。”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这点小事,徐婶没告诉她,“回县里了我让人去打听下刘尚在哪家木材铺子,哪家铺子几年学徒了还不给工钱?常年做白工,留妻女在家受苦,这算怎么回事?”
“麻烦姑娘了。”翠萍被春琼义愤填膺的模样逗笑。
春琼摇头,她最烦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男的了,尤其是为了面子,不顾家人死活的。
刘庄头他们很清楚,儿子一旦到县令身边做事,未来无论怎样肯定差不了。
春琼点头,“我自是信得过你们。最近,咱们便开始着手食肆的筹备事宜。我已拟好了些面食和卤菜的方子,等忙完了就在这庄子里先试着做起来,熟悉熟悉手艺和流程。”
翠儿兴奋地说道:“姑娘,我都等不及了,好想赶紧开始。”
徐婶轻拍翠儿一下,嗔怪道:“急什么,得跟着姑娘好好学,可不能砸了姑娘的招牌。”
高兴完徐婶忽然想到庄子里的事没人管了,担忧地对春琼道,“姑娘,到时候我和翠儿去铺子了,家里的猪和鸡怎么办?老头子种地还行,喂养这些就不行了。”
春琼闻言,蹙眉考虑了片刻,“刘伯要管着地里的庄稼,家里禽类牲畜,再在村里找人帮忙。你们有合适人员也可以推荐。”
庄子里养的猪数量不少,也是家里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能不重视。每天割猪草就需要不少时间,刘伯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
好在喂养家禽牲畜不是什么技术活,随时能找到替代人员。春琼想着,这几天多留意,赶紧招一个帮工。
解决好铺子的用人问题,春琼打算去地里看看玉米的长势。
杨家栽苗的这片玉米,长势跟其他地里玉米苗泾渭分明,其它地里的苗才刚冒出头三四寸长,而她这片,苗已经长到成人膝盖高了。
“姑娘,移栽的苗长得非常快,比刚栽下去那会儿长了一倍不止。我每天一行行查看,都没有死的。”刘庄头跟在春琼后面,在玉米地里边走边聊。
春琼暗自点头,育苗基质肥沃,玉米苗肯定长得快。
“就连地里的草都长得好,别的地里草还没怎么长出来,这一片草都绿了。”刘伯又是高兴玉米长势好,又是苦恼杂草长得快,“要是有办法能不长杂草就好了。
“……”
春琼闻言沉默不语,有只除草不伤庄稼的办法啊,但可惜那是自己的知识盲区,这时候春琼又遗憾自己不是理科生了,农药真不会配。
春琼安慰刘庄头,“基质肥,给庄稼提供了营养也杂草也受益了。到时候多请些人来清理吧。”
没有技术手段,就靠人工解决。
春琼看着别的地里低矮瘦小的玉米苗,路上过来的时候还觉得绿油油的一片长得挺好,现在有她的苗对比着,看起来惨不忍睹,这瘦小娇弱营养不良的样子,又能结出多大的玉米棒来?
有机肥的制作,刻不容缓啊!
“刘伯,我看村里好像就我们养了猪,其他人怎么不养?”羊粪是最好的有机肥材料,但是郧乡县根本没有养,就用其他的粪便代替吧。
“……”刘庄头沉默了一会儿,才回道,“姑娘,猪仔贵,又不容易活,一般人家买不起的。”
“……”
她怎么忘了,这里不像她曾经所在的农村,没有兽医,更没有预防针。
“一个猪仔要多少银子?”当初要在庄子里养猪,她只是跟她娘随口一说,之后都是杨夫人安排的,她并不清楚。
“十斤以内的四百文,十斤以上的六百文。长得越大越好养活些。”
这价格确实不是一般人养的起的,“咱们家养猪,成活率如何?”
“当时夫人吩咐后一次性买了十头十斤以上的,最后长大了七头。”
只有百分之七十的成活率,这也太低了吧?
春琼脸红,她这算不算何不食肉糜?
石头找来几个铲子,春琼学着两位老人的动作,将兰花一盆盆移栽到院子里,挖多深的坑,埋多厚的土,浇多少水,全部都有讲究,这比种地,可是难多了,春琼一边干一边感慨。
一直忙到天完全黑透,还剩近十盆,春琼数了数,干脆送给李老周老。
两人一句没有推辞,生怕春琼反悔,李老还确认,“这不能抵消食肆的饭食啊!饭还是要送够一个月!”
春琼笑嘻嘻应道,“前辈放心,一定送够。只是前辈,你们真的要连续吃一个月吗?或者咱们按次数算,你们想吃了就让食肆送,送够九十次?”
两人商量了几句,点头同意。
从别院出来,春琼用装花的马车先送两位老人回家,下马车时,老头嘱咐,“我们那几盆花,你不必管了,明天我们自己去处理。”
“好。”想着总是要搬家,两人刚才走的时候,那几盆花,就还放在别院。
走到县衙后门,正跟准备出门的杨县令碰上,“总算回来了,正要你去接你呢!食肆可是有事?怎么回来这么晚?”
“爹,没事。”春琼挽着父亲的衣袖,两人并肩往屋里去,“大伯在山上挖了很多春兰,我找他朋友帮忙种在了别院。”
“那两个擅长种花的老人家?”
“对,您也知道啊!”
“你大伯难得在县里认识朋友,稍微了解了下。”杨县令虽然忙,对家里的关心却丝毫不少,“对了,你大伯曾给我拿过一些助眠的花茶,说是他朋友配的,功效不错。”
春琼心里暖暖的,家里人总在不经意间互相关注着关心着彼此。
林木出去一个多月,终于回来了。
一起回来的,还有十男十女二十个年纪在八岁至十二岁的孩子,连同一起的还有之前来信要投奔的林木父亲的两个兄弟王强和何兴。
王何两人带着家人一起,王强一家五人,妻子,两个孩子一个七八岁一个四五岁,还有一个老娘。何兴家里人口简单些,就夫妻二人带一个三四岁的男孩。
一行人暂时都安顿在别院,别院虽然不小,但王家和何家都是拖家带口的,跟二十个孩子住在一起,总归不太方便。只能暂时安置,再在附近寻找别的住处。
杨县令下衙后亲自接待了王家和何家两家人,得知王强夫妻二人都是江湖中人后,当即安排王强妻子胡娇儿日后跟在春琼身边。
至于王强和何兴两人,先在别院教这群孩子习武,杨县令出行时,作为随行侍卫。
春琼也在找林木打听王何两家的情况,林木这次专门跑了趟云梦,悄悄查了他这两位叔伯的过往和人品,确定没有问题才一路捡孩子返回。
他跟王何两家是在南阳县城碰上的,当时他们正在跟人问路,林木听到他们是往郧乡县的就留意了,直到从安阳上了到郧乡县的船,林木才表明身份,跟两家人相认。
“姑娘,两位叔伯那边要如何安置?属下没想到他们会来这么多人。”林木有点担忧,家里忽然来这么多人,能支撑的了吗?
“没事,我们刚好缺人,不怕他们人多。两位叔叔,爹那估计有安排,婶婶们到时候看他们擅长什么,也可以去铺子做掌柜。我们正好缺上点年纪有点阅历的人。”
春琼现在确实不嫌人多,目前家里都是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打个杂可以,担不了事。
春琼心里暗自琢磨,难道这均州地界盛产兰花?连不常见的春兰都随处可见了。
跟花店掌柜告别,杨大伯兴奋地拉住春琼,“琼琼,这兰花如此值钱,我们可以去牛头山里找,到时候你拉到府城去卖,肯定能赚不少银子。”
“大伯,山里植被丰富,能赚钱的花草药材肯定不少,但是深山危险,我怕我们贸然进山,会吸引村民也跟着进山,我们有林木哥保护,可是村民们手无缚鸡之力,太危险了。”
牛头山里的资源,春琼其实垂涎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办法,能够不让村民冒险。
在安阳渡口歇息一晚,第二天春琼三人乘船回到郧乡县。进城后,马车直接行至同仁堂门口。
春琼进入同仁堂,刘掌柜正在吩咐小伙计什么,见到春琼,停下来跟春琼打招呼。
“杨姑娘回来了。是要买什么药材吗?”
杨春琼将寻找花椒的始末告知,“刘掌柜好。我这次来,还是为了上次的花椒。实不相瞒,我最近出门是去均州府了,但在那里也没找到此物,府衙同仁堂的陈掌柜可以帮忙去川渝寻找,她说有消息了通过同仁堂的渠道将信带给您,到时候麻烦您去县衙给我递个信。”
“好,没问题。””刘掌柜爽快地答应。
他对这种香料的用途很好奇,“姑娘要用它做什么?”
“刘掌柜,容我先卖个关子,等到时候您就知道啦!”春琼狡黠地一笑,在面世之前,她想要保持足够的神秘。
“哈哈哈……好吧,那小老儿就等着啦!”刘掌柜抚着下巴不存在的胡子哈哈一笑,“姑娘刚从府城回来吧,快家去吧,杨大人和杨夫人肯定等急了。”
春琼跟刘掌柜挥手告别,“好的,这就走了。”
马车行至县衙侧门停下,春琼撩起车帘准备下车,一抬头,看到娘亲和妹妹正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她。
春琼惊喜地跳下马车,蹦蹦跳跳地跑到两人身边,“娘,清清,你们是在等我吗?你们怎么知道我今天要回来的?”
“你妹妹前几天天天去渡口等你,县里好多人都知道你最近不在家,所以今天你一进城,就有人来报信了。”杨夫人拉着春琼,一边上上下下的打量,一边回应。
春琼心中暖意融融,被人惦念的感觉着实美妙,拥抱了娘亲,又转身给妹妹一个大大的熊抱,“喔,原来是我们清清想姐姐了呀!”
“哼,大骗子,不是说几天就回来吗?怎地一出去便如脱缰的野马,这都半月有余了。你若再不回来,爹爹便要前往府城捉拿你了。”丽清任由姐姐抱着,嘴里虽满是嫌弃,却难掩思念之情,不住抱怨。
跟老爹聊完,春琼转过来慰问娘亲,“娘,家里最近都还好吧?”
“好,家里没什么事,娘闲得很。”杨夫人奇怪一向无肉不欢的闺女今天怎么不怎么吃肉了,以为闺女是累着了不想吃油腻的,就给闺女碗里夹了一筷子清炒竹笋。
看着碗里晶莹的新鲜竹笋,春琼惊讶,“娘,这时候怎么还有竹笋?”
竹笋是三月至四月初上市的季节性食材,这时候都快五月了,哪里还有新鲜的竹笋?
“这可是你妹妹的功劳。”杨夫人笑看着小闺女,“清儿,跟你姐姐说说。”
“没问题。”丽清放下筷子,拍拍手站起来,兴奋的手舞足蹈,“姐,你之前在庄子里不是把煮好的猪食放罐子里用蜡封着吗,过了十来天,我去闻过了,竟然一点臭味都没有。然后我就把吃不完的竹笋也用水煮了放陶罐里用蜡密封,刘婶说最好放点盐,可以多存放一段时间。今天拆了一罐,竟然真的一点没坏。刘婶炒的时候我就试过了,跟新鲜的一样。姐,你快尝尝,看是不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