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结局+番外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结局+番外

月藏云那里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徐静安赶紧收拾东西,拿上饭盆去食堂打饭。食堂在教学楼的西侧,一路小跑着就过去了。不然去晚了人多,排队等的时间长不说,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汤多菜少。等她拿着饭盆冲到食堂的时候,前面队伍已经有不少的人了。徐静安也很无奈,在打饭这方面她觉得自己够积极得了,却从来没成为第一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她估计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排好队,现在冬天打饭也没什么能挑的。大冬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最多加个土豆,洋葱,胡萝卜(后两个就看运气了)。学校有住校生和走读生。住校生都是离家远的,他们一天三顿在学校吃。这些人户口和粮食关系在学校。每个月这些人给学校交粮食或是钱票,学校发给寄宿学生一大张印好的餐券。从每月的一号到月底最后一天,每餐都...

主角:郭小米徐静安   更新:2025-03-08 16: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郭小米徐静安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徐静安赶紧收拾东西,拿上饭盆去食堂打饭。食堂在教学楼的西侧,一路小跑着就过去了。不然去晚了人多,排队等的时间长不说,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汤多菜少。等她拿着饭盆冲到食堂的时候,前面队伍已经有不少的人了。徐静安也很无奈,在打饭这方面她觉得自己够积极得了,却从来没成为第一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她估计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排好队,现在冬天打饭也没什么能挑的。大冬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最多加个土豆,洋葱,胡萝卜(后两个就看运气了)。学校有住校生和走读生。住校生都是离家远的,他们一天三顿在学校吃。这些人户口和粮食关系在学校。每个月这些人给学校交粮食或是钱票,学校发给寄宿学生一大张印好的餐券。从每月的一号到月底最后一天,每餐都...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郭小米徐静安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徐静安赶紧收拾东西,拿上饭盆去食堂打饭。

食堂在教学楼的西侧,一路小跑着就过去了。

不然去晚了人多,排队等的时间长不说,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汤多菜少。

等她拿着饭盆冲到食堂的时候,前面队伍已经有不少的人了。徐静安也很无奈,在打饭这方面她觉得自己够积极得了,却从来没成为第一名过。

“强中自有强中手”,她估计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排好队,现在冬天打饭也没什么能挑的。大冬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最多加个土豆,洋葱,胡萝卜(后两个就看运气了)。

学校有住校生和走读生。

住校生都是离家远的,他们一天三顿在学校吃。这些人户口和粮食关系在学校。

每个月这些人给学校交粮食或是钱票,学校发给寄宿学生一大张印好的餐券。从每月的一号到月底最后一天,每餐都要出示早餐券、午餐券和晚餐券。

像是徐静安这样的走读生,离家近的回家吃;离家远或家里忙做不了饭的,就只能中午在这里吃。

主食可以在食堂买,但大部分都是自带(天冷的时候,可以放到公用的大蒸笼里,将它蒸热蒸熟)。所以大多数情况是只要打菜就好了。

等她打好菜,再从蒸笼里取回自己的窝窝头,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队伍都排出5米开外了。

徐静安抱着饭盆就扭头找坐的地方。食堂的桌子凳子都是有数的,来的晚的只能站着吃。

墙壁上都是标语:“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徐静安——,徐静安——,这里!”

徐静安寻声看过去,她同学王晶晶正对着她招手。

两个人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但就是那么神奇,对了脾气。现在两人成了说悄悄话的好朋友。

于是徐静安赶忙走过去,王晶晶顺势往里挪了挪位置。“赶紧吃,冬天凉的快!”

两个人谁也没说话,先埋头吃饭。这会儿食堂里乌泱泱的一堆人,喧闹嘈杂声一片,说什么都得喊,不然听不着。

洗完饭盆,两人出来都松了口气,这一路跟打仗似的。

“静安,听我妈说明天她那儿的供销社有不要票的瑕疵布,你要不要?要的话记得上午让阿姨10点多钟过来。”王晶晶圆圆的小脸,靠着徐静安耳朵悄悄的说。

徐静安赶紧说:“要!肯定得要啊,谢谢你晶晶。”

“谢什么呀,咱俩之间用说这个?就是每个人最多只能要3尺,多了不行!”

“这就不少了。”

现在这年头,能买到不要票的布就是占了大便宜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徐静安把手上的水往身上擦了擦。

“嘶~咱们赶紧进班,外边是真冷!” 两人拉着手,缩着脖子,一路小跑着回了教室。

到了楼上,两人分开,徐静安回到座位,趴在桌子上,把脸扭到靠墙的这面才算松了口气。

徐静安来到这个世界有3个月了。

来之前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就是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一睁眼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

懵逼了一会儿,随着家里人的匆忙的脚步声,催促声,赶紧起床,帮着收拾屋子,洗碗,做着一些琐碎的杂事。

原主二姐徐静萍不停地催促:“老三,快点,快点,迟到了!”

徐静安赶忙抓着书包,跟着老二徐静萍一路跑着进了学校。

学校两侧墙体上写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进校门,两人就分开了。她跑到墙角,看了看书上的名字和班级,才知道是高一3班徐静安。

找到座位,认真听课,提心吊胆的过了一个多月,才算松了口气。

老徐家的日子不好过。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有补助,可以申请学费免费或半费。徐静安本想申请一下,可谁知打听了一圈才发现,比徐家还穷的人家有的是。

徐静安就是一个普通人,原主也是。

徐家是机械厂的,家里四个孩子,她排第三。前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后面一个弟弟。

虽说有些忽视,可孩子多了家家都一个样。在一个家中总有个不被父母看中的。

原本徐静安也没当回事,今年是63年,到高三毕业正好是66年。她想着毕业的时候赶紧找个工作,正好不用下乡。

家里人之间关系不亲近,那就按不亲近的走。到时候各过各的日子就是了。她一个出嫁女也跟她扯不上多少关系。

没想到昨晚她大哥说有对象了,是国棉一厂的临时工叫许多多。

她当时就觉得耳熟,好像在哪儿听过。

徐母到是高兴的不得了。没办法家里穷。

一家子只有徐父徐母两个人上班。两人都在机械厂,徐父一个月30块左右,徐母在食堂一个月18块钱。

可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奶奶家每月固定五块钱的养老钱;姥姥家也隔三差五的病上几回。回回叫人捎信给徐母,让抽空回去看看。也不说别的,谁要问怎么回事,那就是想姑娘了。

徐母也只能三五不时地拎着东西回去看看。没办法,谁让弟媳妇和侄子侄女们,都在街口等着呢。

那是见谁和谁说,“孩子他姑回来看老人了。”

“我婆婆最是疼闺女,几天不见就想得慌!”

街坊邻居们都看着,只要老娘还活着,徐母也只能捏鼻子认了,不然呢?

这天下所有偏心儿子的母亲,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出嫁的姑娘身上捞好处。

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同事家的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养活四个孩子,家里就没存下什么钱。

不然当初不会让老大徐建国去制氧机厂当个学徒工。早托人去钢厂或是现在的机械厂当正式了,毕竟大厂福利好。

徐建国现在每月也是不到20块的工资。再加上家里的房子也就不到30平米,隔成了3个卧室,刚刚够住。

也就没有多余的房间做婚房,所以老大的结婚对象不好找。

谁知徐静安当天晚上就做起了梦!


报纸上时不时的有断绝关系的通告。

徐静安能感觉到周围有无数双眼睛,在时不时的注意着、观察着身边人的异动。

面对现在这样的混乱局面,对大多数人来说心里都充满了不安。

可对于某些不择手段想往上爬的人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哪有一步登天来的快?

***************************************

“小吴、小徐,这是今年要退休的人员名单,把他们的资料单独提出来放好。这张是今年被评为劳动模范的名单,你们做好登记,把他们的材料补充完整。”黄主任吩咐道。

“好的,主任。”徐静安接过名单,马上和吴素芬忙起来。一忙起来就是一上午,登记,备份,补充好材料,把退休人员的资料提出来单独放好。

在资料室工作要的就是认真仔细,注重细节不能有丝毫马虎。

工厂里敲锣打鼓的给退休人员戴上大红花。十多工人排成一排,面带笑容,挨个和厂领导握手,接过《光荣退休》的喜报。以后厂里要是效益好,逢年过节的还能领到厂里的慰问品。

徐静安看着羡慕,算了算她离退休还早呢!

现在天气热了,徐静安也不能再挤奶给孩子喝,容易坏。她只能每天中午抽时间回家喂奶,可是沈家离得远,中午往返时间不够。所以沈母白天就带着孩子搬到了徐静安的房子里,这样中午喂孩子方便。

期间再给孩子适当添补点辅食。大名叫沈言,小名叫“壮壮”的小家伙,在沈母的照料下果真长的壮实。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徐静安再骑着自行车,带着沈母和儿子回沈家。

不论是现在这个年代,还是五十年后徐静安生活的那个年代,女人总是在家庭生活中付出较多的一方。

徐静安这辈子就不打算活的那么累。回到沈家,沈和已经把饭做好。沈父赶忙接过孙子,一天没看到想的不行,也让沈母好好歇一歇。

爷孙两个咿咿呀呀的说着话,“对了,老大来信了。”

“老大说没说,什么时候能有探亲假?”沈母敲着胳膊回到。别看孩子没多重,抱着这一路胳膊都酸了。

“说是今年年底带着对象回来,”沈父一提起来就高兴。儿子都29了,可算是要结婚成家了。

沈母也一脸的笑容问:“说没说儿媳妇是干什么的?”

“那倒没说,等儿子回来再问吧!”沈父想了想,儿子信上确实只顺嘴提了一句,别的没说。

沈母听后眉头皱了皱,心就沉了下来。这情况不对!她是过来人,年轻人结婚谈对象是什么样,心里清楚不过。远的不说,就老二谈对象结婚是什么样的,可是近在眼前。

徐静安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沈母提起沈岳要过年带对象回家的事。

为了心安,用空间搜索查找一遍。结果距离太远了,什么消息也查不到。现在这种情况,最怕变数出现,徐静安也只能暂时放下心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徐静安感觉奶已经不够了。孩子从出生时领的奶粉票,现在用上了。看孩子奶粉喝的不错,等壮壮周岁的时候,徐静安干脆给他断了奶。

壮壮小朋友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适,很快地就接受了。

生怕孙子会哭闹的沈母笑着说:“你这小子倒是皮实,好养活。”

壮壮以为奶奶和自己玩,还乐呵呵的冲着沈母笑,“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地叫个不停。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徐静安回来的时候鞋都湿透了,双脚冻的冰凉。

她抽空回房间又换了一双。虽然是单鞋,但也比穿湿鞋强!

把湿透的鞋,靠在炉子上烤着。

晚饭又是一家人齐聚一堂。好不容易一月吃一回肉,全家人都盼着呢!

红烧肉一上桌,一家人都高兴坏了。徐建设兴奋地拿起筷子,等着父母发话好出手:“可算是吃一回肉”。

“行了,行了,”徐母笑着打趣,“跟没吃过似的”。拿起筷子把肉,先给徐父往碗里拨了1/4。

“都吃吧,趁热。”徐父一发话,桌上的肉就下了一半,筷子都要都飞起来。

“你也吃”,徐父看徐母不舍得夹肉,就把自己碗里的肉给了徐母一半。

“够了,够了”,徐母紧拦,“你多吃点,咱们家就你最辛苦。我吃点就是了!”

当然这吃肉的人里面是没有徐静安的。

她夹着桌上其它的菜,赶快吃了起来。不然一会儿等他们吃完肉,菜就轮不到自己了。

在徐家,每次吃肉、吃鸡蛋的时候,只要徐静安往里伸筷子,那么徐母总会想起来有什么事没做让她去。

等她回来,自然是什么都不剩了。

一次两次的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可谁也不傻!时间一长,原主就自然明白徐母是什么意思了。

每次这种事过后,徐母又总会说:“吃东西,多少是个够?”

“好日子就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作为一个姑娘,首先要学的就是勤快、会过日子!”

原主明白,徐母嘴里的那番话,就是让她听的。

一个家庭的资源是有数的,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并不怎么富裕的普通家庭!

而此时又处在这样的年代!东西就那么多,谁都盯的死死地!

徐静安过来后,也没做出什么改变。

不就是鸡蛋和肉吗?这些东西几年不吃也死不了。

刚过来的那段时间不改,是没摸清周围情况不敢;现在不改是没必要!

她需要这种平稳和不被过多关注的隐形生活。

只有不被注意、不被提防,到时她才好出其不意地离开!她才能过自己的好日子。

自己当家做主,多少好东西吃不得?

收拾好饭桌,等徐静安洗完衣服从外面进来,刚才的欢乐、热闹都消失不见了。

……

徐建国又低垂着头不说话。徐静安不用问就知道,肯定是关于他和许多多结婚的事。无非就是工作的事没谈拢。

徐静萍和徐建设两人,一看情况不对早就跑了。

徐静安也同样把自己当空气,悄悄溜回房间。毕竟这是徐老大自己的事和别人无关!

徐静萍坐在书桌前,捧着本书。她听到开门的声音,抬头看了徐静安一眼,又低头继续看了起来。

徐静安也马上抓紧时间写作业。晚了,徐母就又要骂浪费电费了。

半个小时过去了,徐静安都把语文课本换成数学课本了。而徐静萍眼神发直还是保持原来的姿势,动也不动,书都没翻一下。

徐静安就知道她走神了,确切的说徐静萍的心不在这里。

徐静萍心里明白她自己学习一般,考大学没戏。

现在已经进入十二月份,说着就要高三毕业了。可是工作怎么办?

家里条件不好,没钱!更何况老大徐建国现在要结婚,所以掏钱买工作这事就不要考虑了。

内部招工到是简单,可她不知道消息;参加公开的招工考试,竞争的人太多,能不能考上心里没底。

想到这里,徐静萍心里烦的要死,呼吸声都重了起来。

到底该如何为她自己找条生路?

徐母到是有一份正式工的工作,可徐静萍心里明白轮不到她。

别看徐母对她好像不错,起码在这个家里比老三强,那是因为她长得好。

也别看徐父徐母喊着家里没钱,可自从老大提出要结婚,两人并没有特别的紧张在意。

那是因为过了年她就十八了。所有空缺都能从她这里找补回来。

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还有一张不错的脸。

你看!她和老三都读高中,即使老三成绩一直不错。可在徐母徐父眼里那不算什么!因为她没有漂亮的脸蛋儿,那就卖不起价钱!

什么?你说老三聪明,能当大学生?那不是还早嘛?谁知道两年之后她能不能考上?那么远的事谁能看的准?

远的不说,她只要向大哥对象许多多学就够了。

到时候,她也别的不挑,就挑一个能给自己找个工作的人家。

想到这里,徐静萍把心里的几个人选再三盘恒。下定决心后,拿出张信纸写了起来。

……

徐建国一想到对象“许多多”的结婚要求,就心里难受的睡不着。

他要是有能耐再弄个正式工作,还用得着在制氧机当个学徒工?

这不是在为难他徐建国吗?

越想越睡不着,只能在房里不停的翻过来倒过去,破旧的木床也“吱吱”响个不停。

老四徐建设这会儿被吵的没法睡,气的埋怨话张嘴就出。

“徐建国——,你还让不让人睡了?”

“不睡就出去,外边凉快!”

“有完没完?”

徐建设憋了一肚子的火,冲着徐建国就过去了。

徐建国也不耐烦:“怎么跟我说话呢?我是你哥!”

徐建设也不气短:“哥怎么了?不就比我大几岁吗?在这么招人烦,你就是活1000岁都没用!”

“嘿!我说老四,骂我是不是?别以为我听不出来?”徐建国读书少初中文凭,最讨厌别人说话不说全。

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怀疑对方骂他!

“赶紧睡!”徐母的话一传出来,兄弟俩谁也不说了。

徐建国:“我知道了,马上睡!”

屋里安静下来,偶尔还能听到徐父徐母一两句悄悄话。

但这些都和徐静安没关系。

她躺在床上,只把外面的罩衣脱了。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棉衣,盖着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已经结成一块一块的棉被,闭上眼睛。

手放在腹部,摸着钱票,心里一片坦然。


“妈,给炒个鸡蛋吧,一天天的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徐建设边说边往嘴里呼噜呼噜地喝着粥。

从徐建国到徐建设,徐家一家子四个孩子都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就是每天吃鸡蛋、肉、牛奶,也是转眼的功夫就饿了。

而现在的饭菜根本就没有油水,感觉吃多少都没用。更何况还从来没有谁说吃饱过,大部分人家都是吃个半饱!

“就是,就是。”徐静萍赶忙跟上两句。鸡蛋谁不想吃?

“谁不想吃好的,有吗?”徐母不满的说,“有的吃就不错了,啥家庭啊?”

大儿子有对象了过年就二十,马上要结婚了。她也要当奶奶抱孙子了,事是好事,就是钱从哪来,徐母一想就犯愁。

这档口小儿子和大姑娘还要吃好的,可不就急了嘛。

徐建设听见了不高兴,撅着嘴。

徐父看了看,毕竟是小儿子就说:“明天早点去排队买肉吃,行不?”

看到小儿子高兴了,也笑了笑。

“老徐,你就惯吧!这嘴,多少是个够?”

徐母絮叨了两句。

其实谁不想吃呢,一个月就吃一回肉,有时还买不上。

现在这年头,钱是固定工资,花钱的地方多的是,除了从牙缝里省,还能怎么着?

到底徐母去厨房炒了仅剩下的两个鸡蛋,端了出来。刚一上桌,瞬间就见了底。

这期间徐静安是一句话没有,只埋头啃着窝头吃着白菜,喝自己碗里的粥。

有鸡蛋她才能多吃几口菜,不然她只能啃咸菜。鸡蛋,肉之类的轮不到她。

正说着话,老大徐建国回来了。

徐静安起身去厨房给他端温在锅里的饭。

“老大,回来了,吃了没?”徐母赶忙问,徐建国垂着头丧着脸。

徐建国:“妈,我不饿。”

徐母诧异的问:“怎么了这是?不是送对象回去了吗?”

谈对象该是好事,可老大的样子怎么看都跟“高兴”这俩字对不上啊!

“嗯,没什么。”徐建国支支吾吾。

“老大,好好给我说话,到底怎么了?”徐父板着脸问。

一家人都看着徐建国。

徐建国丧着脸坐下:“妈,爸,多多说:结婚不要彩礼。”

“这是好事啊!”徐母诧异,“你怎么不高兴?还说什么了?”

“她要一份正式工”,徐建国把话说出来,反而没那么紧张了。

“这怎么办?去哪儿找啊?”徐母也头疼。现在工作这么难找,大家都不说话了。

“要不,再和多多好好说说?”徐母试探的提了个建议。

“我会的妈。”徐建国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多去跟对象谈谈。看能不能换个条件,工作这事他确实做不到。

“那就好赖再吃点。”徐父看说通了老大,把心暂时放下。

徐建国端起碗大口大口吃完,就回房了。

剩下的也没人再说什么话,都进房间各干各的。

徐父徐母上了一天班,累了要早点休息。

老二徐静萍上高三,老四徐建设上初三,都是升学的关键时期。

学校每天下午都加一节课,作业也多,学习紧张。

这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徐家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成了徐静安一个人的了。她连往外推都不知道推给谁。

每个人都有完美推拒的理由。即使大家心里都清楚,徐建设和徐静萍学习成绩一般,考试从来都是刚及格。

更别提老大徐建国了,人家也上班了!

21世纪的时候,男人下班回家一躺什么都不干,像是没长手的多的是!

更何况这个年代,在家不打老婆孩子的都能算得上是少见的好男人。家里有女同志的情况下,全国能有几个男人会下厨做饭、做家务?

这会儿,徐建国心情不好,肯定蒙着被子在床上挺尸呢!等徐静安把家务收拾好,又让大家洗漱了以后,楼道都安静了。

徐静安躺在床上,搓着刚洗完衣服的手。手冻的又红又疼,老半天才缓过来。

同屋的徐静萍已经睡了,她也赶快闭上眼,明天有的忙。

心里有事,第二天一早就醒了。听到徐母已经起了,忙把二姐徐静萍叫起来。

一起出去的时候,老四也打着哈欠起来了。

徐母拿着粮本,副食本,还有票据和钱,老二、老四拿着篮子,面带子,去替换徐父了,毕竟徐父后半夜就出去排队了。

徐静安把帽子,围巾递给徐母。

徐母嘱咐着:“你在家把饭做了,待会儿早点去,别忘了!”

“记得了妈,”徐静安送了徐母出去,马上进厨房熬粥,蒸窝头,切咸菜。

厨房都收拾好,又去了屋里,从衣柜拿出干净但打着很多补丁的内裤。

用针线给本就破旧的内裤缝了个大大的内兜。

拿着徐母给的三块钱和自己的四分私房钱。

把户口本,笔,针线,都放到书包里,再拿上两个窝头,边啃边出了家门。

花了一分钱坐车到了国棉一厂,没错就是女主所在的厂子。

去参加一场招工考试,一场内部人员给自己子女争取到工作机会的公平考试。

因为工作岗位有限,只能招三个,招谁呀?

领导们彼此都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多手段就不方便用了。

大家一起商议之后,就决定干脆统一考试吧,谁考上算谁的。

宣传部的工作岗位多好啊,竞争的人员多的是。

怕有工人举报,就决定今天趁大家都忙着排队买物资的时候,往工厂墙上贴张招工启事。

三十分钟后就摘下来。

如果有人碰上那就是运气好,也能参加考试。

原主就是那个运气好的!

徐静安到的时候正好碰到工作人员李继安准备揭告示。

“同志招工呢?我能参加吗?”

李继安扭头惊讶的看着徐静安,没想到还真有运气好的赶上了!

于是点了点头:“那赶紧进来,马上要开考了!”

“好的,谢谢您同志”。徐静安忙道谢。她也没问怎么大冬天的六点招工考试。

紧随其后进了考场,找个座位坐下,拿出笔,等着发卷。

等了不到两分钟,就发卷考试了。徐静安低着头答卷,一个小时后就要收卷。


之后几天,徐母带着老大徐建国去许家提亲,结果对方狮子大开口。

两家对彩礼具体数目,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锋。

这一个月里,徐母气的心口疼,几次要放弃。

可徐建国非卿不娶,最后徐母还是退了一步。

刚到手还没暖热的缝纫机票,外加150块钱,50斤粮票。

就这还是许多多私下里答应,婚后2年每月给娘家两块钱。

徐母一回家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缓了两天,才去上的班。

由于谈彩礼用的时间太长,只能把婚期订到了65年2月17号,正月十六,比徐静萍晚了近一个月。

“铃——铃——铃”

下午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开始背着书包陆陆续续往外走。

这时从教室外面急匆匆走进来几个个子高高的男生。

“阳子,快走,金子找人和3中的人要打篮球对抗赛。”

“咱们快点去,晚了可就赶不上了!”

“我草——,今天我值日!”徐静安的同桌张向阳急得大喊。

“阳子,你关键时候可不能掉链子!咱们没你可不行。”

“同桌,你也看见了,江湖救急。今天你替我值日,明儿我替你。”张向阳冲徐静安拱手抱拳。

“行,明天你可别忘了。我正好上午有事晚来,轮到我擦黑板了。”

“放心吧,忘不了。”

因为值日的原因,徐静安成了班里最后一个走的学生。

正要关门,“静安,你先别走”班主任唐老师叫住准备回家的徐静安。

“唐老师,有什么事吗?”看着唐老师一头的汗。

“是这样,刚得到通知,后天有个省城的数学比赛,你参加吗?”缓了缓气接着说,“到时有老师带队,就是吃住的费用自己出。”

“老师,我参加。”徐静安马上回答,她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行,那你回去准备下要用的东西。时间比较紧,下午2点就坐车走。”

“记得把介绍信开好了,到时住宿要用。因为后天早上8点考试,当天去肯定来不及。”

“我记住了老师,那我明天上午就不过来了。”

“行,在家把东西收拾好,别落下什么”唐老师点头同意。

从教学楼出来想去趟厕所再回家。刚走到厕所门口,就听到里面有人说话。

“杜鹃,明天你是不是也去参加钢厂内部子弟的招工考试?”

“对,我听我小姨说了,到时咱们一块去。”

徐静安听到里面的人要出来,赶紧躲到一旁。

等人走远后才出来。

看来这就是原主得到消息的来源之处。上了趟厕所赶紧往家走,天都快黑了。

一进门,就看到徐母徐父和老四都在家。老大、老二不在,不用问,肯定跟对象在一块儿。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徐母一进家门冷锅冷的。说实在的,晚饭自从老三接手,她好久没有一下班就干这个。

“忘了告诉妈,今天我值日,”徐静安赶快洗手,去帮忙。

“妈,今天班主任说,让我去省城参加数学比赛。”

“那么远?”徐母皱着眉。

徐静安明白,徐母是怕花钱。

“老师说了,明天下午去,后天下午回来。所有吃住的费用学校都管。”

徐母没说话。

“再说,我大哥和大姐不是要结婚嘛。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去省城百货看看。买些咱们这儿没有的,到时候也有面儿啊,还不用掏路费。”

“行,去吧。”徐母听到这儿马上点头。

“我给你拿户口本,去把介绍信开了。今天正好是街道主任值班!”徐母利索的打开衣柜,把户口本给了徐静安。

徐母不得不承认:老三虽然长相不如老二,但是脑子好使,会读书。最重要的是会过日子这点随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