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毒士御史,老朱劝我收敛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毒士御史,老朱劝我收敛》是作者“宅博士”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白辰朱元璋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白辰穿越成了洪武朝的一个小官。他本以为自己会在明朝活一辈子,没想到因为多次向朱元璋献上毒计,却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老朱:“贪官太多,朝廷没钱怎么办?”白辰:先重用贪官,诱其贪污,养肥宰了,资产全充国库。朱元璋:那些经常骚扰边疆的元人呢?白辰:投放瘟疫即可。朱元璋:文臣武将相互勾结,威胁咱的帝位该咋办?白辰:简单,吾有一计,名为二桃杀三士!!百官纷纷不解,白辰为什么年纪轻轻能当上帝师的时候。朱元璋:“此子太过歹毒,须高官厚禄拉拢,放走了,咱大明就完了!”...
主角:白辰朱元璋 更新:2025-03-09 21:3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白辰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毒士御史,老朱劝我收敛》,由网络作家“宅博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毒士御史,老朱劝我收敛》是作者“宅博士”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白辰朱元璋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白辰穿越成了洪武朝的一个小官。他本以为自己会在明朝活一辈子,没想到因为多次向朱元璋献上毒计,却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老朱:“贪官太多,朝廷没钱怎么办?”白辰:先重用贪官,诱其贪污,养肥宰了,资产全充国库。朱元璋:那些经常骚扰边疆的元人呢?白辰:投放瘟疫即可。朱元璋:文臣武将相互勾结,威胁咱的帝位该咋办?白辰:简单,吾有一计,名为二桃杀三士!!百官纷纷不解,白辰为什么年纪轻轻能当上帝师的时候。朱元璋:“此子太过歹毒,须高官厚禄拉拢,放走了,咱大明就完了!”...
如今,大明立国不久,政局不稳定。
朝堂上波诡云谲,各自为派。
而身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也对这群曾经陪他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们头疼不已。
这些老杀才抱起团来,什么违法乱纪的事都敢做。
恰巧他们又是建国的肱股之臣,不像这些没用的督察御史说杀就能杀的。
如果白辰真有离间他们的计策,那就能各个击破,保证这些杀才日后个个听话的不得了!
念及此处,朱元璋眸光中不断闪烁着锐芒。
“二桃杀三士?二桃是哪二桃,三士又是哪三士,还有,该怎么杀?”
朱元璋一连串抛出了三个问题。
二桃杀三士的毒计,他是知道的。
在春秋时期,齐景公想除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勇武骄横的功臣。
于是,齐相晏婴出了一计,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
结果三人争论不休,以致于都弃桃自杀了。
“此计放到如今也能用?”
眼见朱元璋逐渐来了兴致,白辰不急不缓的淡淡一笑道:
“陛下,您似乎忘记了一件事。”
“正所谓人心不古,千百年来,人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在于人性。”
“只要是针对人性施展的毒计,除非对方是无欲无求的圣人,否则就一定能中计!”
嘶!!
白辰话落,引得一众都察院同僚倒吸凉气。
利用人性的计谋?好歹毒啊!
而且还是建立在二桃杀三士这个千古毒计上的计谋,这白辰是有多狠啊?
不仅是一众都察院同僚,就连朱元璋也是有些上头了。
“该咋做,快说,有道理的话咱提拔你!”
白辰耸了耸肩,有些无奈。
提拔什么的,他可没兴趣,只要能献计完成系统任务,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陛下,在实施这个计策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目标是谁。”
朱元璋白了白辰一眼,没好气道:“还用你说?不就是胡惟庸和蓝玉那帮家伙?”
“非也!”白辰一口否决了朱元璋的说法,后者的面子顿时挂不住了。
“那你说,目标是谁!”
白辰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眼神瞄向了同僚,眼神出现了一抹难色,欲言又止。
朱元璋瞬间明白其意,大手一挥,就散退了众御史。
原地,只剩下待罪的韩清,以及白辰和朱元璋三人。
而御史同僚们则在几丈开外的地方,恭敬躬身,只能窥探到皇帝的脸色变化。
两人相谈什么,他们无从得知。
而在一众同僚走后,白辰这才放放心心的打开天窗说亮话道:
“我朝初立,虽不如前元那般朝堂争斗不断,可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以胡相和李相国为首的淮西派,以及刘基刘大人为首的浙东派,当然了,还有陛下所恼火的蓝玉、费聚、陆仲亨那帮淮西武将派。只是武将不参与朝堂斗争,平时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姑且可看做另一派系。至此,朝堂之上的三派形成。”
“而这三派,恰恰是下官所代指的三士!”
白辰这番侃侃而谈的分析,让朱元璋不禁面色惊讶。
想不到,眼前这小子年纪不大,官位不大,却能把朝堂局势分析的这么清明!
这一刻,朱元璋的心态已悄然发生了些变化。
原先那洋溢在脸上的杀意,不知何时消散不见了。
这时,一旁的韩清也稳不住了,连忙问道:“那二桃呢,二桃是指爵位?”
白辰摇了摇头。
眼见没答对,韩清不死心,继续道:“那就是财帛?”
韩清话音刚落,朱元璋上去就是一脚将其踹翻在地。
“钱钱钱,你咋就知道钱?咱大明的功臣,连小小的钱财都经受不住?”
“你这是在变着法的说咱这个做皇帝的抠门是不是?”
韩清赶紧爬起来,跪在地上求饶道:“非,非也,臣只是实在不知道还有何物能够打动这些大人......”
原本火冒三丈的朱元璋,听了这话,也是蓦地蔫了气。
是啊。
大明立国之初,这些功臣们就捞到了不少的钱财。
而且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他这个做皇帝的,既赏银钱,又分田地的。
可以说,无论是官职亦或者是钱财,都不能打动他们!
既然打动不了他们,引起不了三方派系的争抢,那这二桃杀三士的局,岂不就白费了?!
眼见朱元璋的怒意,再次被韩清勾起。
白辰赶忙解释道:“陛下,无需多虑,臣已然想好了对策。”
“这天底下,有一物比财帛和爵位更能打动人心,引起英雄相争!”
“哦?”朱元璋眼前一亮。
想不到,这个白辰已然把计谋想的这么长远了?
一旁的韩清,也是摸不着头脑的问道:“还有比财帛和爵位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何物?”
白辰:“......”
白辰白了眼身旁这个猪上官,简直无语了。
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保他,结果这家伙净拆自己台子。
“陛下,并非臣故弄玄虚,而是此地人多耳杂,不宜在此说出来。”
朱元璋也明白,毒计一旦说出来,就不管用了,因为对方会有防范。
特别是,当下还有韩清这个蠢蛋在。
于是,这位大明皇帝,竟然亲自走到了白辰身前,附耳倾听。
“这里就咱俩听得见,说吧,你有何良策。”
在韩清等一众御史惊愕的目光中,白辰更是将嘴对准朱元璋的耳朵,随后低声述说着什么。
而原本一脸杀气的朱元璋,在听闻白辰说的毒计后,嘴巴咧的跟荷花似的,根本合不上。
“好,好计策!”
朱元璋重新直起身,扫视着这些低头拜着自己的都察院御史,眼里头那叫一个嫌弃。
“传咱旨意,即日起,罢黜韩清右都御史职位,返回原籍地。”
在听闻这位洪武爷只是罢黜自己官职,原本心头一直悬着的韩清,终于是落了下来。
只是,不等他松口气,朱元璋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他备受打击。
“擢升白辰上任右都御史一职,从一品,年俸一百二十四两!”
说罢,朱元璋便迈开大步,大笑着离开了都察院大堂。
而原地,只剩下满脸错愕的一众督察御史。
这白辰到底给陛下说了什么毒计?竟然能让这位一向铁血的洪武皇帝,为他罢黜上官,并且一举从正六品的小小监察御史拔擢到了从一品的右都御史?
要知道,这官职在都察院内,就仅次于左都御史刘伯温!
仅献一计,便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啊!
白辰所说的二桃,究竟是为何物?!
很快,白辰被提拔成右都御史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南京城。
中书省,左丞公廨内。
胡惟庸正优哉游哉的品茶享乐。
在韩国公李善长退隐后,他这个中书左丞便是实际上的百官之首,也是默认为的淮西勋贵领头人。
今年仅有五十岁的他,在这个年纪,确实算得上是春风得意。
而一个人一旦得意起来,就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把所有人都不当一回事,包括如今坐在龙椅上的那位。
这也是他胡惟庸,为什么要交好蓝玉等一众淮西将领的原因了。
大权在握,就一定要抓住兵权,方能有机会洞悉那张至高宝座。
而在他看来,能坐上那把椅子的人,只有自己,并非那个叫花子和尚。
就在胡惟庸暗暗得意的时候,一名心腹下官匆匆闯了进来。
“胡相,不好了,陛下那边提拔了官员,旨意已经传到中书省了!”
“噢?”胡惟庸放下茶碗,面色没有流露出太多表情。
似乎这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也难怪,当一个独揽大权的重臣,向兵权伸手的时候,作为帝王肯定会有所动作的。
因为站在帝王的高度来讲,他自然希望是文武不和,有利于统治。
而帝王的反击手段也简单明了,那就是提拔自己的亲信。
于是,胡惟庸再次端起茶碗,吹散茶水表面的浮沫,漫不经心的问道:“是提拔了信国公,还是武定侯,亦或者是其他近臣?”
“都不是......”
“噢?都不是?”胡惟庸有些意外,问道:“那是谁。”
就见下官心腹,恭敬回答道:“是一个叫白辰的监察御史。”
“陛下一举将他提拔为了右都御史......”
“荒唐!!”不等对方把话说完,胡惟庸直接拍案而起,怒斥道:“朝堂有朝堂的规矩,陛下怎能如此?”
“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六品官身,怎能一跃到一品?这般行径,跟祸害朝纲有什么区别?!”
没错,胡惟庸公然在自己的公廨内不满朱元璋的做法。
不过很快,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便又狡黠的笑了起来。
“老皇帝真是活糊涂了,想提拔一个后辈来对抗本相?”
“本相岂是能被轻易扳倒的?!”
说着,胡惟庸把目光放向了眼前心腹身上,道:“去吧,按照陛下的旨意,下发调令。”
“另外,把这个叫白辰的背景递来一份,天黑前我要见到!”
......
另一边,诚意伯府邸。
仙风道骨的刘伯温,此刻也在院内品茗。
不过,他跟胡惟庸不一样。
此刻他眉头紧锁,喝的是苦丁茶,似乎是心事重重。
“你是说白辰献了一计,就让陛下为了提拔他,不惜将韩清贬走?”
儿子刘琏在一旁伺候道:“是啊,父亲,一举跨越了五品,历朝都罕见的事啊。”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眼见儿子还没明白什么状况,刘伯温索性也不藏着掖着了,明了的说道:
“陛下,这是要提拔这个年轻人,对抗胡党!”
“啊?!”刘琏闻言大惊:“就这么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能够对付得了那帮老狐狸吗?”
刘伯温摇了摇头,叹息道:“为父不知,或许此人是个替死鬼也说不定呢。”
就在刘伯温父子商讨朝中局势的时候,一名宫廷太监进了诚意伯府,并且宣旨让父子二人明日务必上朝,不得以病情推脱。
这下,就连刘伯温都摸不着头脑了。
今日提拔白辰,明日就要召自己上朝,这陛下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难道,他真的相信白辰的计谋不成?
这可是一个年仅二十来岁的小子啊!
......
翌日,奉天殿上。
今日文武百官,早早的前来。
文官左列,武将靠右。
白辰身为右都御史,自然也不能缺席这趟早朝。
当他迈入奉天殿的时候,无数道目光向他投来,极为不善。
或许他们不知道白辰到底对皇帝老爷说了什么,但他们知道,此子必然要帮皇帝一起扳倒他们!
无论是淮西文官派,亦或者是淮西武将派,都对白辰恨之入骨。
至于浙东派,也是对这位顶替了韩清的年轻右都御史不感冒,再加上刘伯温一向对朝堂之事不过问,也就别指望浙东派关键时刻站出来说好话了。
浙东派、淮西文官和淮西武将勋贵,几乎把控了整个大明初期的朝堂。
如果说,这三方势力想同时排挤一个人,那这人多半是完了。
甚至有些心地善良的,对白辰这个新晋的右都御史表示惋惜。
然而,面对众臣不善的目光,白辰却是不露声色的在心里乐了起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今天的重头戏可不是自己,而是在座的各位。
当然了,这些话白辰还是憋在了心里的。
随着太监的一声吆喝,朱元璋从内殿中缓缓走出。
他踏着那双草龙花纹方头朝靴,一步一步踏上御阶,最后坐上了那至高的宝座上。
像往常一样,他让下方官员有事直接呈奏。
作为大明朝最勤勉的帝王,大臣们所呈奏的事,他大多立刻就解决了。
只有极少数棘手的事,才会留到日后商议。
在解决完一系列呈奏的事宜后,朱元璋将目光扫视了群臣一眼,神色冰冷。
下方的众臣,不由的后脊背一阵发凉。
难道,这位皇帝陛下听了白辰的计策,要开始清算他们了?
可下一秒......
“哈哈哈,你们不必紧张,咱啊,今日是要奖赏各位!”
朱元璋突然画风突变,开怀笑道:
“大明承平日久,海内外升平,百姓民安居乐业,国朝气运也是蒸蒸日上。”
“朝堂内外之所以有这么一片祥和之景,全凭在场各位的本分守职。”
“所以......”说到这儿,朱元璋脸上露出一抹让人难以察觉的冷笑:“咱决定再封赏诸位一样好东西,这样就足以印证咱们君臣一体,相互连心!”
嘶!!
朱元璋这话,顿时引得后方一众督察御史倒吸凉气。
终于还是图穷匕见了吗。
究竟是什么样的好东西,能让这些百官在明知道是设好套的情况下,还愿意往里面钻?
毕竟昨日之事,早已走漏了风声。
二桃杀三士。
只要这桃子不管用,那三士就不用争抢。
这毒计自然不攻自破。
当然了,所有人都这么想,除了白辰外。
此刻的白辰,嘴角早已翘的比月牙还弯了。
此计便是他出的。
而且他坚信,只要老朱把封赏的那玩意儿公布出来,这些朝堂臣子们,都会趋之若鹜,互相争斗!
一个高明的毒计,就是在对方明知道自己被算计的情况下,却还是心甘情愿的入套,这才是真正的毒计!
很显然,白辰对自己的毒计很有自信。
准确来说,他对自己设的两颗桃很有自信。
不怕百官知道毒计,就怕知道之后,他们杀得头破血流,反而损了自己的阴德。
就在朱元璋说要封赏百官的时候,胡惟庸这时候却反常的站了出来。
“陛下,为大明谋福祉,乃臣等本分。”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内有张士诚、方国珍余党,外有强敌北元虎视眈眈,臣等何德何能敢再请封赏。”
“陛下如果能够口头褒奖,便算是臣等的福分了!”
为了稳妥起见,胡惟庸还是推辞掉了朱元璋的封赏。
倒不是他怵了。
而是为了确认,朱元璋是否是真心实意的封赏。
毕竟,老朱这个人苦日子过惯了,一顿饭都吃的抠抠搜搜的,不是鸭血粉丝汤就是烧饼,一块银钱恨不得掰成两块花。
要是他执意进行封赏,这其中就必然有诈。
而早在上朝前,他也就提醒过手底下的那帮人,不要入套。
只要不入套,一切都白搭。
果然,不出胡惟庸所料,朱元璋仍旧执意要封赏。
“胡相言之有理,只是咱这次心意已决,不能寒了朝臣们的心。”
“所以,咱决定拿出两份奖赏给诸位。”
说着,他便朝一旁的随身太监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立刻去内殿拿了出来。
与此同时,胡惟庸也回头朝手底下的众人使了一个眼色。
意思很明了,待会儿无论朱元璋拿出的什么封赏,他们都不要去抢。
管他是财帛,爵位,女人亦或者是田地,都没有用。
对于他们这些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勋贵而言,家里什么样的封赏没有?明知道对方下套,还往里钻,这不是傻子吗?
朱元璋这边,随身太监也从内殿折返了回来。
在他手里,既没有土地登记的册薄,也没有银票之类的玩意儿。
从远处看,似乎是两块方形的铁皮疙瘩。
待到随身太监走近,他们这才发现这铁皮疙瘩上竟刻着字。
正方面,赫然是四个大字——免死铁券!
而在这四个字的下方,又有密密麻麻的无数小字,上面写着:
“朕闻自古帝王创业垂统,皆赖英杰之臣,削群雄,平暴乱......朕闻自古帝王创业垂统,皆赖英杰之臣,削群雄,平暴乱......朕念尔勤劳既久,立功最大。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
没错!
白辰献给朱元璋毒计中的二桃,正是免死铁券!
原历史上,朱元璋就是认为手底下的这帮兄弟们封无可封。
于是搬出了免死铁券,以此来表彰他们。
谁知,这群家伙自持功高,加上又有免死铁券加成,就无所忌惮的搞事。
到最后,被满门抄斩的时候,都抱着手中的那块不免死的免死铁券。
可以说,这玩意儿对那帮老杀才的诱惑,简直是无限的!
这就是白辰所说的人性!
昨日朱元璋在听完二桃代指的是免死铁券之后,他就知道,此计必成!
千百年来,人性一直未变。
他们有的喜欢女人,有的喜欢财帛,也有的爱上了名望。
可不管他们爱什么,都必须在朝廷规定的法治下去做,不能扰乱朝纲!
就例如你爱女人,但你不能奸淫妇女,随便扛个女的回家。
有夫之妇的你不能搞,别人不愿嫁的你不能搞,甚至去青楼都只能看看那些只卖艺不卖身的。
喜欢财帛的也一样,你不能卖私盐牟利,也不能贩卖马匹牟利,总而言之,限制很多。
而免死铁券一出来了,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直到铁券被收回。
当然了,这是百官的主观臆断,并不代表朱元璋这么想,该杀的时候还是会杀。
只是,朝堂上的一众文武百官,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因为此刻他们心中认为,这个免死铁券是真的免死!
什么财帛、爵位、俸禄、田地、女人,都没有活着重要!
人走茶凉,人要死了,那就啥都没了!
所以,当朱元璋搬出免死铁券的时候,原本一脸吃定了的胡惟庸,霎时脸色铁青!
这玩意儿一旦拿出,那就真的是二桃杀三士了!
淮西武将派想要、淮西文官派也想要,哪怕一向势弱的浙东党也不甘示弱!
无论哪个团体拿到了这张免死铁券,那他们团体就是既得利益者,朱元璋不会轻易动他们!
霎时间,整个朝堂上一片哗然,就像是闹哄哄的菜市口一样。
“免死铁券?真的是免死吗!”
“你嚷什么嚷,胡相不是交代过,不要争抢这玩意儿吗?”
“俺不管,俺就想要这玩意儿保我命呢!”
“没错,我也想要!他胡相清高,我不管,可不能拦了别人的活路!”
“是啊!有了这玩意儿,兄弟们往后办事,还用什么顾虑?”
“这玩意儿真不错啊,可惜就是太少了,皇爷怎么不多赏两张!”
“就是啊,才两张免死铁券,不够老兄弟们霍霍的啊!”
果然不出白辰所料,这些人真的开始七嘴八舌的抢起来了。
言语间,都透露着火药味。
原本还抱团取火的团体,瞬间就被免死铁券给搞的土崩瓦解。
这就是针对人性的毒计,二桃杀三士!
如果不是白辰身为穿越者,深知免死铁券不免死,恐怕此刻他也是争抢中的一员了!
龙椅上,看着下方已经吵做一团的文武百官,朱元璋心里都已经乐呵的不行了。
好好好!
他想看到的就是这个局面!
那些朋党们为了一张免死铁券而离心离德!
白辰此计,当真歹毒!
不过,身为帝王他还是冷着脸,强行呵斥停了吵闹的百官。
并且,开始颁发第一张免死铁券。
“诸位都是有功之臣,只是这铁券实在太少,咱只能独封两人。”
“这第一份嘛......”
说到这儿,朱元璋故意卖了个关子。
而下方的群臣,则是慌的要死。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希望成为被颁赏的人。
只是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陛下大概率是颁给徐达、汤和这两人,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没理由不把免死铁券颁给这两位。
然而......
“这第一份,咱要颁给诚意伯。”
“真是有了他的帮助,咱才能在鄱阳湖上,大败陈友谅!”
哗!!
大殿上又是一片哗然!
百官们张大嘴巴,脸上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陛下平时不是最讨厌刘基的吗,可为何今天要把如此贵重的东西颁给这老夫子?
不等众人想明白,朱元璋已然开始颁发了他的第二张免死铁券。
“至于这第二张嘛......”
听到这儿,胡惟庸脸色顿时铁青。
之前那股睥睨天下的傲气,此刻,已荡然全无了!
朱元璋还没公布,可他已经知道,这第二张免死铁券花落谁家了!
“咱要颁给胡相!”
“胡相这些年经营中书省不易啊,咱要颁给他,让他继续为咱看好大明这个家!”
“也算是成全咱们君臣之间的一番佳话嘛!”
说这最后一句的时候,朱元璋还不忘朝蓝玉、费聚几个淮西将领的身上扫去。
而这几个将领的面部表情,也被他尽收眼底。
一个个的比吃了瘪还难看。
甚至,蓝玉这个嫩头青忍不住攥紧拳头,仿佛随时都要冲上去狠揍胡惟庸似的。
而胡惟庸拿着免死铁券的手,更是颤颤巍巍的止不住抖。
他花了这么多年拉拢的淮西将领,在顷刻间,就结成了死敌。
布局多年,却被轻描淡写的化解了!
胡惟庸脸色难看至极!
他甚至不忘回头看向白辰所在的方向。
就是这个年轻人,仅用了一计,就轻松把他打败了!
好一个二桃杀三士!
此子这手段,当真是千古毒士也!!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65963】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