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
金陵城的秋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街道上行人匆匆,仿佛连天地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醉仙楼内,李三郎正与几位文人雅士品茶论诗,谈笑风生。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汪词源坐在自家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自从李三郎在醉仙楼声名鹊起后,他便一直心怀嫉妒。
如今,他再也无法忍受李三郎的风光,决定彻底毁掉他。
“王五,”汪词源低声唤道,“你去找苏大人,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王五点头应下,转身离去。
汪词源冷笑一声,喃喃自语:“李三郎,这次我看你如何翻身。”
吏部尚书苏大人是朝廷重臣,手握大权。
他早已对李三郎心生不满,认为李三郎的诗作中暗含对朝廷的讽刺。
当汪词源提出合作时,苏大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苏大人,”汪词源站在苏府书房中,恭敬地说道,“李三郎的诗作中多有隐喻,我们只需稍加篡改,便可将其定性为反诗。”
苏大人眯起眼睛,冷笑道:“汪公子果然心思缜密。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的计划行事。”
汪词源点头道:“我已命人将李三郎的诗作稍作修改,加入了一些暗示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的词句。
只要将这些诗作呈给皇上,李三郎必死无疑。”
苏大人满意地点头,道:“好!
此事若成,本官定会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几句。”
几日后,金陵城内流传出一则消息:李三郎的诗作涉嫌谋反,甚至有人拿出证据,称他的诗句中暗含对朝廷的不满。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李三郎的名声彻底崩塌。
醉仙楼内,秋娘听闻此事,心急如焚。
她找到李三郎,关切地问道:“公子,外间传闻可是真的?”
李三郎苦笑一声,道:“秋娘姑娘,你也信那些谣言吗?
我李三郎虽不才,却绝不会做出谋反之事。”
秋娘点头道:“我自然信你。
可如今流言四起,公子可有应对之策?”
李三郎沉吟片刻,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我只需继续创作,用实力证明自己。”
然而,事情并未如李三郎所愿。
流言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他的品行,称他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
李三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