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傅景臣姜瑜曼的其他类型小说《说好的受苦呢?我快被宠上天了傅景臣姜瑜曼》,由网络作家“牛腩焗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傅望山虽然没开口,眼神也一直看向这边。虽然儿子儿媳妇的关系看起来有了很大的缓和,但还是两人亲口说出来更让他们安心。“爸妈,我都和景臣说好了。”姜瑜曼认真开口:“我们一家人一起下乡。”说完又语气惭愧道:“之前是我害怕自己下乡做不来农活,所以无理取闹,让爸妈担心了。”“现在我已经彻底想好了,只要我们都在一块儿,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说话的时候,她面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愧疚与无措,傅母一下就心疼了。“哪里是你无理取闹,是我和你爸对不起你们。”她抹着泪道:“好孩子,你说的对,我们在一起,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傅望山也语气激动,直接开口承诺:“闺女,你放心,有我们一家子在,绝对不会让你吃苦受罪的。”“对对对。”傅母更是连声道:“景臣这么高的个子,还...
《说好的受苦呢?我快被宠上天了傅景臣姜瑜曼》精彩片段
傅望山虽然没开口,眼神也一直看向这边。
虽然儿子儿媳妇的关系看起来有了很大的缓和,但还是两人亲口说出来更让他们安心。
“爸妈,我都和景臣说好了。”
姜瑜曼认真开口:“我们一家人一起下乡。”
说完又语气惭愧道:“之前是我害怕自己下乡做不来农活,所以无理取闹,让爸妈担心了。”
“现在我已经彻底想好了,只要我们都在一块儿,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说话的时候,她面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愧疚与无措,傅母一下就心疼了。
“哪里是你无理取闹,是我和你爸对不起你们。”她抹着泪道:“好孩子,你说的对,我们在一起,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傅望山也语气激动,直接开口承诺:“闺女,你放心,有我们一家子在,绝对不会让你吃苦受罪的。”
“对对对。”傅母更是连声道:
“景臣这么高的个子,还有我和你爸,你小妹。我们这么多人,还能养不了你和孩子?”
“虽然不能像现在过得这么舒服,但是以前你在家里什么样,下乡后你在家里就还是什么样。”
姜瑜曼一听这话,好一阵汗颜。
原主之前在傅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了睡,睡了吃,啥都不干。
没想到一家子对她的要求这么低、这么纵容。
直接在她面前承诺,哪怕下乡了,还能维持之前的待遇。
不过……这话也恰好符合她心中的想法,要是真让她下乡去种地,她才是真的吃不消。
有这样的老公和婆家,她就享福去吧。
“妈,凭啥?!”
刚从厨房端着粥过来的傅海棠刚好听见这话,肺都要气炸了:
“谁家娶儿媳妇像咱家似的,哪里是媳妇,分明是祖宗!”
以前就算了,家里有保姆。
结果现在都要下乡了,爸妈还要这么纵容这个坏女人!
“住口!”
傅望山沉下脸来,“你嫂子不嫌弃咱家,要跟着咱家一起下乡吃苦,你说凭啥!”
闻言,傅海棠不服道:“那也不能啥也不做。”
她是要跟着吃苦了,但是自己长这么大,也一直都是司令家的小姐。
自己都没说啥都不干,她下乡后还要在家当祖宗啊。
傅望山将碗筷重重放在桌上,呵斥道:“你还想你嫂子做啥?”
“你想让她来伺候你,那你想不想要我和你妈天天来伺候你?”
家里出了这种事,儿媳妇不离不弃,这样的恩情他们一家人都要记得!
人家闺女受了这么大的罪,他们要讲良心。
傅海棠看着自己爸难看的脸色,咬着嘴唇不敢顶嘴。
在家里,她最怕的就是傅望山了。
只有将眼神看向傅景臣,期盼着自己哥哥能说两句公道话。
谁知道一看过去,发现自己哥哥正将一盘菜端到姜瑜曼的面前。
还略微抬起眸子,“还要不要其他的?”可真是体贴入微。
“不用了。”姜瑜曼摇了摇头,甚至还担忧朝着自己看了一眼。
看到这一幕,傅海棠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这个女人真的就是狐狸精,不仅把自己爸妈哄的团团转,上楼一趟,就连自己哥哥也被她忽悠住了!
自觉孤立无援的傅海棠,只能恨恨戳了一下碗里的饭菜。
等着吧,狐狸尾巴总有露出来的一天。
她一定会提高警惕,她就不信姜瑜曼真的转性这么快!
傅海棠的举动,姜瑜曼都看在眼里。
但是她并不担心。
原书剧情中,傅海棠嘴硬心软,因为恶毒嫂子的关系,对后面女主的敌意都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姜瑜曼醒过来的时候,傅景臣已经不在床上了。
她想着他要去办下乡的事,下楼的时候也没多问,吃了饭也出门去了。
这时候对投机倒把抓的很紧,经常有戴着红袖套的人到处抓。
要是被抓到就要蹲号子游街,所以黑市开市都很早。
想着今天要去黑市,姜瑜曼还特意放了围巾和帽子在空间里。
等从家里一出来,找条小巷子将围巾帽子往头上一戴,只露出两只眼睛。
接着再穿上灰扑扑的外套,挎上盖着布的篮子,再出来的时候,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篮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主要是障眼法,到时候从空间里拿钱的时候,可以装作是从篮子里拿出来的,免得惹人怀疑。
提着篮子,乔装打扮过的姜瑜曼直奔黑市。
不同于其他街道热热闹闹的,这里人虽然多,但是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的乔装打扮过,像姜瑜曼这样只露出两只眼睛的不在少数。
也是巧了,姜瑜曼刚走进去,就看见路边上有个大娘在卖鸡蛋。
鸡蛋是个好东西,煮、炒亦或者是蒸都行。
还可以拿来码肉,炸肉圆子,用处多多。
据大娘说,这些鸡蛋都是土鸡蛋,家里的鸡吃粮食下的。
听到这里,整整两大筐鸡蛋,姜瑜曼直接全部包圆了。
这年头鸡蛋可是稀奇货,大娘本来还好奇姜瑜曼为什么买这么多鸡蛋,但是看着她挺着个大肚子,顿时不说啥了。
孕妇生了孩子要吃鸡蛋补身子,要这么多鸡蛋也正常。
还是城里媳妇儿会吃,她们乡下女人生孩子,最多两天吃一个鸡蛋!
两筐鸡蛋,足足有60斤!
姜瑜曼借口说自己男人等会儿来,让大娘将鸡蛋搬到了一个小巷子里。
接着她伸手进篮子里摸,实际上是从空间里把钱拿出来数给了大娘。
等大娘一走,立马就将鸡蛋全都收进了空间里。
这些东西放进去不怕坏。
昨晚上她已经用开水试探过了,晚上放进去是什么样,早上拿出来就还是什么样。
在空间里,时间是静止的。
两筐的鸡蛋当然满足不了一家人下乡两年的用量,但目前先这样,以后有需要再买。
出了小巷子,姜瑜曼继续在黑市里溜达,想看看能不能买到肉。
她运气不错,转头恰好看见有个小伙子从小巷子里扛着半扇猪肉出来。
在黑市来的人都盯着肉和细粮,几乎是这人刚出来,大家都用唯一露出来的眼睛紧紧盯着。
姜瑜曼赶紧上前,压低声音:“多少钱一斤?我全要了。 ”
小伙子一愣,“你全部要了?”语气有些不可置信。
“对,就这点我还嫌少呢。”
听了这话,其他跟上来想问的人顿时散开了。
人家全包圆,哪里还有他们的份儿。
同时忍不住暗暗咋舌,这可真是大手笔啊,这么多肉还嫌弃少。
他们最多买一斤,还得抹上盐,分成三次吃。
小伙子道:“姐,这猪肉原本是一块钱一斤,你要是全要,我这边就给你算九毛五。”
姜瑜曼点了点头,原主在供销社上过班,这价格确实比供销社高。
但是供销社的肉可不是那么好买到的,要是不去早点排队,买到的肉品质很差。
哪像面前这半扇猪肉这么新鲜。
小伙子看姜瑜曼这么爽快,还压低了声音,“姐,我家里还有半扇猪肉没拿来卖,那些你要不要?”
一整天下来,腰都要折了,回来还要洗漱做饭。
这种情况下,就算瞧见边上的房子里新来了两家人,大家也都累的提不起劲儿看。
周芸倒是有心想和这些知青打好关系,见知青们开始生火做饭,赶紧拿着东西也去了厨房。
傅家没去凑这个热闹,在屋子里刚吃完饭,姚振江便提着几袋粮食过来了。
进门便将几个袋子放在屋里,“咱队里现在也不宽裕,这些是咱们队上给的补贴,一共有六十斤玉米面,六十斤高粱面,白面五斤。”
“等秋收后还会分粮食,你们明天跟着上工,到时候也按照工分和人头给分粮。”
闻言,姜瑜曼在心里盘算:秋收一共就这么短的时间,就算他们这期间努力下地,没参与之前的播种,也没多少工分。
关键是他们和知青一样,都是外来人员,分粮食肯定没有村民们分的多。
就算是按照最乐观的算法拿到粮食,一家子想撑到夏收分粮,也得勒紧裤腰带。
这也幸好是自己有空间,不然分的粮食一家子哪里够吃?
傅家其他人的想法和这差不多,但还是接过粮食道:“行,同志,真是麻烦你了。”
“没事。”姚振江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因为还要赶着去给周芸家送粮食,说完话就出去了。
他前脚刚走,后脚傅望山就把五斤白面的袋子单独拎了出来,看着傅景臣说道:
“景臣,你拿着这些去队长家,跟他说一下儿媳妇不上工的事儿。”
下乡之前,一家人就下决心不让姜瑜曼上工。最近正是最累的秋收,更不敢让她去。
儿媳妇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呢,要真是上工,累出什么事情了可怎么办?
闻言,傅母也赶紧去将包里带的肉干拿出来,一并放在桌上,“这些都拿上,就说我们几个都上工,让曼曼不去。”
傅海棠忍不住道:“爸妈,她不上工,咱们去上工了,回来难道还要做饭伺候她啊?”
她也没下地干过活,今天在驴车上看见那么多人在地里累得满头大汗,心里也慌。
难免有些不平衡,语气也冲。
“海棠,你……”
傅母虎着脸,话还没说完,姜瑜曼就道:“妈,别生气。我本来就想好了,我在家里做饭。”
“不行。”傅母下意识拒绝,“你在家里也没做过,妈来做。”
姜瑜曼下意识朝着傅景臣的方向看了一眼,看清楚了他眼底的担忧。
语气安慰道:“妈,我不会做农活是真的,但是做饭我会。”
“之前在家里有人做饭,所以我没做。现在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我只是做饭而已,累不到的。”
她空间里的那些东西,当然要自己掌勺才有机会拿出来。
这两年,姜瑜曼才不想亏待自己和一家人的嘴。
“闺女,你妹妹不懂事,你别听她说的。”傅望山沉声开口,还看了傅海棠一眼。
“爸妈,我真的会做饭,这样吧,我就先在家里试试,如果我不想做了,就跟你们说。”姜瑜曼有些无奈。
又是一番好说歹说,几人才松口。
但即便松口了,傅望山夫妻俩也眉头紧皱,活像是遇到了大难题。
……
天黑下来后,院中知青都回了屋里,傅景臣拿着东西去了大队长家里。
姚安国听傅景臣说了来意,皱眉道:“你媳妇不上工,就分不了粮食,也没有人头粮。”
大队里很多女人怀孕也会下地干活,他是觉得没什么必要。
傅景臣轻咳一声,他还是不太习惯被姜瑜曼这么称呼,欲盖弥彰般上床休息。
姜瑜曼暗自笑了笑,也没拆穿他,伸了个懒腰,跟着一起上床,打算一起眯个午觉。
只是上床后,肚子里的孩子一直在凑热闹,动的她毫无睡意。
“怎么了?”傅景臣察觉到她一直在翻身,睁开眼问道。
“没事,就是宝宝一直在动,我睡不着。”
闻言,傅景臣转过身,将手贴在她圆滚滚的肚子上,垂睫轻声道:“不要闹妈妈了,快睡觉。”
姜瑜曼屏息等待了一会儿,有些惊讶,“真的不动了哎,它真听你话啊?”
傅景臣唇角微扬。
姜瑜曼盯着他看了看,也把手放在傅景臣手上。
傅景臣有些疑惑看向她的时候,只见她眨了眨漂亮的眼睛,“谢谢爸爸。”
她茂密的头发随意压在脖颈间,更衬得脖子雪白,看得傅景臣微微移开了眼。
有些口干舌燥。
可是媳妇肚子里还有孩子,也做不了什么。
……夫妻俩一起睡了个午觉。
直到外面有人喊着上工了,傅景臣才轻手轻脚起床出门。
两点钟的时候太阳正毒,上工路上的众人就像被晒焉的小白菜似的,个个有气无力。
干的活又累,吃的东西也没有油水,能有力气才怪了。
看着这些村民,傅家人想起自家中午那一顿,心情都好了不少。
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就算苦日子也能变成甜日子!
周芸看着走在自己面前精神抖擞的傅家一家子,眼神纳闷。
等到了地里,她就忍不住找知青点几个人说话,“对了,小芳,你们今天中午看见他们出来做饭了吗?”
说话的时候,眼神瞟了瞟傅景臣一家人。
女知青徐芳想了想,摇头道:“我没看见,我做饭早,可能人家在后面。”
“我也没看见。”另外两人也摇了摇头。
这就奇怪了。
一家人没来厨房做饭,难不成没吃饭不成?
但他们这么精神抖擞,显然不太可能。
她今天在屋里嚼着难以下咽的高粱饼子的时候,一直在琢磨刚进厨房闻到的肉香味。
那股味道很香,她不可能闻错。
联想到傅家一家人没有出来做饭吃,这股肉香味绝对和他们家脱不了干系。
难不成那个懒媳妇偷偷在家里吃肉了?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周芸,你磨磨蹭蹭干什么呢?你看这一圈就你最慢。”
记分员走了一圈回来,见周芸在走神,忍不住开口说道。
她早就注意到周芸了,干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偏偏就喜欢拉着人说话。
“好,我快点。”
周芸不敢得罪记分员,只能赶紧拿起镰刀抓紧割。
但是心里已经暗暗把这事记下了。
那肉味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必须要弄清楚。
……
姜瑜曼不知道周芸还在琢磨这件事。
不过也因为听了周芸在厨房里说的那些话,她多长了个心眼。
在屋子里睡完午觉起来,就拿着食材去厨房里准备做饭。
因为中午做了个大菜,晚上她就准备做的清淡些了。
拿了三个番茄和五个鸡蛋出来,炒了个番茄炒鸡蛋;又宰了一截猪肋骨,做了个玉米萝卜排骨汤。
这道菜主要是为了喝汤,清淡又滋补。
晚上没有做白面馒头,做的是玉米面馒头。
玉米面馒头是所有粗粮面里面,姜瑜曼最能接受的一种,细腻不卡嗓子。
而且吃起来还有股玉米香味。
这道声音听起来格外耳熟,姜瑜曼下意识朝着发声的方向看了一眼,果然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正是火车上一直坐在她对面的那个事儿精,周芸。
姜瑜曼没想到这么冤家路窄,本来以为只是在火车上萍水相逢的路人。
没想到他们也是一家人下乡,还能分到一个大队里。
看见姜瑜曼夫妻俩,周芸也愣了愣,随即翻了个白眼,抱着孩子不情不愿上车。
因为心里不乐意,上车的时候动静故意很大,弄得车板一阵摇晃。
赶车的年轻人“哎哟”一声,瞪着她道:“大姐,你能不能轻点?等会儿把咱村上的驴车弄坏了。”
周芸嘟囔道:“位置就这么点,我们也有一家人,他们坐那么宽,我们要挤一挤,当然要动。”
抱怨归抱怨,到底不敢太嚣张,带着孩子、公婆和男人上车,拿着板凳坐在后面。
见傅景臣伸手将姜瑜曼圈着,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
年轻人没管她嘀咕什么,见人坐好了,就驾着驴车朝着石碾子大队走去。
驴车不如小轿车,走起来摇摇晃晃。
好在没什么山路,半个小时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石碾子大队。
石碾子大队不在深山里,一路走来还算平坦,此时正值秋天,田里一片金黄。
地里抢收的村民们看着驴车走过来,还热情打招呼道:“振江,你这是又被大队长叫去接人了啊?”
这么几年,城里人下乡屡见不鲜,村民们早就习惯了。
姚振江笑道:“是啊叔,刚从火车站接到人。 ”
“你爸也真是的,自己不去接,回回都喊你去……”
听到这里,姜瑜曼下意识看了驾车的年轻人一眼,振江,姚振江?
书里女主姚思萌的三哥,也是家里最会偷懒不干活的人。
按照书里所写,这会儿姚思萌应该还在地里,他来接人确实算得上是偷懒了。
旁边,一路上没个好脸色的周芸听出姚振江是队长的儿子,暗自后悔刚才路上没套近乎。
很快,驴车在知青点停了下来。
石碾子大队的知青点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好几间房子,其中有两间屋子还是砖瓦房。
姜瑜曼知道这就是姚家,原书里,队长家就在知青点里,所以姚思萌才能经常见到傅景臣。
不知情的周芸看见这间砖瓦房,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眼睛都亮了亮。
没等她开口问,砖瓦房里走出来了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人。
姚振江叫了一声爸,众人才反应过来:这就是石碾子大队的队长,姚安国。
姚安国简单和众人交谈了几句,接着才说起了正事:
“咱大队知青点就只有两间屋子了,刚好在两个边上,你们一家一间。”
“现在知青们都在地里没回来,我简单跟你们说一下,房子里没有单独的灶台,你们如果想搭可以自己搭。”
“大队补贴的粮食,晚上我让人给你们送来。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我,我家就住在这里。”
姚安国接到过通知,知道这次来的傅家人有点关系,所以尽量为他们行方便。
“谢谢队长了。”几人连忙道。
“没事儿,你们累了一天了,赶紧回去休息收拾,明天早上就要跟着一起上工。”
姚安国说完,就转身回了屋子。
两家人不敢闲着,趁着知青点的知青还没有回来,都将行李朝着队长分配的屋子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