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道观,实现暴富从收山货开始李老歪王大山全文

重生道观,实现暴富从收山货开始李老歪王大山全文

幼儿园大爷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转眼来到了第二天,这天,是李老歪头七的日子。说是头七,其实并不是人死后的第七天,而是人死后的第六天,因为按照习俗,死后的当天算第一天。这天一早,爷孙二人起床,破天荒没有做早课,只是锻炼身体便各自沐浴更衣。做法事之前要沐浴更衣斋戒,表示对鬼神的尊重和对祖师敬重。王大山换上了一身青袍法衣,头戴黑色九梁巾,脚踩一双双脸鞋,看起来庄严华贵,颇有天师二代的风范。再看王正风,一身紫袍,头戴黄色五老冠(夜间法事或超度法事时所带的道冠),脚下一双黑道靴,既仙风道骨,又祥和威仪。没错,王正风是有资格穿紫袍的。道家一门,最讲究传承。王家先祖在嘉靖朝就为大洞法师,受二品籙了,是有资格穿紫衣的。二人穿戴完毕,又用了素斋便下山往李家屯子走去。到了屯口,只见路...

主角:李老歪王大山   更新:2025-03-30 12: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老歪王大山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道观,实现暴富从收山货开始李老歪王大山全文》,由网络作家“幼儿园大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转眼来到了第二天,这天,是李老歪头七的日子。说是头七,其实并不是人死后的第七天,而是人死后的第六天,因为按照习俗,死后的当天算第一天。这天一早,爷孙二人起床,破天荒没有做早课,只是锻炼身体便各自沐浴更衣。做法事之前要沐浴更衣斋戒,表示对鬼神的尊重和对祖师敬重。王大山换上了一身青袍法衣,头戴黑色九梁巾,脚踩一双双脸鞋,看起来庄严华贵,颇有天师二代的风范。再看王正风,一身紫袍,头戴黄色五老冠(夜间法事或超度法事时所带的道冠),脚下一双黑道靴,既仙风道骨,又祥和威仪。没错,王正风是有资格穿紫袍的。道家一门,最讲究传承。王家先祖在嘉靖朝就为大洞法师,受二品籙了,是有资格穿紫衣的。二人穿戴完毕,又用了素斋便下山往李家屯子走去。到了屯口,只见路...

《重生道观,实现暴富从收山货开始李老歪王大山全文》精彩片段


转眼来到了第二天,这天,是李老歪头七的日子。

说是头七,其实并不是人死后的第七天,而是人死后的第六天,因为按照习俗,死后的当天算第一天。

这天一早,爷孙二人起床,破天荒没有做早课,只是锻炼身体便各自沐浴更衣。

做法事之前要沐浴更衣斋戒,表示对鬼神的尊重和对祖师敬重。

王大山换上了一身青袍法衣,头戴黑色九梁巾,脚踩一双双脸鞋,看起来庄严华贵,颇有天师二代的风范。

再看王正风,一身紫袍,头戴黄色五老冠(夜间法事或超度法事时所带的道冠),脚下一双黑道靴,既仙风道骨,又祥和威仪。

没错,王正风是有资格穿紫袍的。

道家一门,最讲究传承。

王家先祖在嘉靖朝就为大洞法师,受二品籙了,是有资格穿紫衣的。

二人穿戴完毕,又用了素斋便下山往李家屯子走去。

到了屯口,只见路旁搭起了一座白色灵棚,灵棚中摆着三口棺材,两大一小。棺材盖并没有盖上,而是留了一个缝隙,供亲朋好友最后瞻仰遗容。

棺材前面放着供桌,供桌上面有一青一黄两个牌位。青色牌位上写“先考李公讳志成府君生西之莲位”,黄色牌位写“先室李母柳氏闺名秀君生西之莲位”。

按照习俗,夭折的婴儿是没有牌位的,若母子双亡,则只能母子同穴且不能进祖坟。横死之人也是不能埋进祖坟的。

所以李老歪一家三口,只能埋进山里,不能葬进自家地里。

牌位前供着鲜花供果、三茶四酒,三荤四素,香宝蜡烛,米饭馒头,还有一些要烧的纸钱。灵棚四周挂着招魂幡,李援朝与他母亲披麻戴孝,正在灵棚前烧纸。看见王正风爷俩到了,赶忙嚎了起来。

王正风爷俩走上前去,上了三炷香,又绕着棺材转了一圈,才走到李援朝母子前道了一声节哀。

李援朝对着王正风咣咣咣磕了三个响头,请王正风开坛做法。

王正风看看时辰,已经快到6点,此时已经陆续有人过来参加丧礼,时间差不多,便开始设坛。

超度法事,传统的叫法叫做黄箓斋,或者是炼度道场。黄箓是登记仙人名字的籍簿,黄箓斋的意思就是使亡人度为仙人。

一般来说,超度有四种法事,超度的对象不同,做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第一种:超度十方孤魂。即设坛建醮将十方各类孤魂野鬼召集至坛下超拔接引,使其离苦得乐,往生极乐。

第二种:超度历代宗亲、祭拜先宗列祖。历代宗亲的超度与否,安稳与否,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后代的发展轨迹,以及承负果报。

第三种:超度冤亲债主。超度前世今生的冤亲债主,因果承负均因人的举动而时刻变化积累。所谓一念而动劫,一切孽缘劫难、疾病难安、小人邪祟、灾祸无常、运势起伏动荡者,皆因累世的、今生的冤亲债主而起,所以超度冤亲债主是结善缘福缘,断恶缘孽缘、斩邪祟缠身附体的上等途径。

第四种:超度有缘无份的小婴灵。婴灵,是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因父母没有帮助为他做超度,魂魄无依,无法往生,弥留现世,产生无尽的怨气恨意,故此循着血缘的感应密码找到亲人,纠缠作祟,造成父母兄弟姐妹的伤害、意外,甚至失去生命,造成家庭的不安,社会的恐惧等。对父亲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财官两运不稳,事业低迷;对母方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身体难安,妇科沉疴,惊梦失眠。

王正风领着王大山设立法坛,法坛分阴阳,阴坛李援朝已经设好,就是供奉死者的香案。王正风与王大山只需设立阳坛即可。

阳坛,是法师做法画符的香案。

只见王正风先取出一幅高约1米宽约60公分左右的太乙救苦天尊的画像,悬挂于灵棚一侧,又搬来一张八仙桌,铺上黄色的桌布,围上布幔。

桌子上放着一个香炉,一打符纸,一碗朱砂,一支符笔,一把雷击枣木剑,一把三清铃,一方三清印。桌下还有四个蒲团。

吉时已到,王正风领着王大山三跪九叩太乙救苦天尊,上香三炷。王大山起身,跪坐于旁边的蒲团之上。

王正风左手三清铃,右手枣木剑,脚踩乾坤步,口中念念有词。

如此,超度法事正式开始。

先拜鬼王,由步虚经开始: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再转吊挂经:救苦天尊坐东方,手执杨柳洒琼浆,身骑九头青狮子,拔度幽魂早生方。遂后启叩一元无上萨祖,高功赞济炼教主萨翁真君,大道慈悲,俯降玄坛,证盟炼度,羽众虔诚礼诰奉行.......

待到王正风吟毕,到王大山起颂:坛存八卦,内按墩玑,二十八宿,分布四围,上开天门,下闭地户,先留人门,次通鬼路,卤秽消散,道气分布,一如玄科,禁坛律令并踏罡斗,先步阳斗、阴斗,后步三台罡......

此时王正风左右摇铃,右手掐诀,口念:

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头顶华盖,足摄魁罡,神通光严,目运金光。

王大山念太乙救苦天尊,高功上香。香赞曰:一念精诚达上苍,仰瞻天花祝玉皇。今宵启建松花会,稽首先献一炉香。

王正风提起符笔,蘸上朱砂,欻欻欻,一气呵成,连写三张符纸。

拿起新符,王正风坐上蒲团,一摇三清铃声,吟诵声响起:此座此座非凡座,救苦天尊曾坐过。今宵说法度亡灵,一切地狱都解脱。

金炉添炷返魂香,梵音空中声韵长。圣号已闻金阙下,幽关咸睹玉毫光。三途五苦离长夜,十类孤魂赴道场。享此无边甘露味,自然热恼化清凉......

大约过了三刻钟,王正风与王大山吟诵完毕,王正风手中符纸一抖,无风自燃。

待得符纸燃尽,弃于火盆之中。

至此,超度仪式便已经算完成了。

王大山大喊一声,盖棺。

因李老歪一家人少,李老歪的侄子侄孙倒是来了不少,给李老歪披麻戴孝。

老李家一众子侄合力把棺盖合上。李援朝一手拿着一个棺材钉,一手拿一把锤子,对着李老歪的棺材,噔噔噔钉了一根。然后李家子侄再钉其他的钉子。

李援朝钉完一根,又走到柳秀君的棺材前,给柳秀君的棺材钉钉子。

李援朝把钉子对准钉槽处,举起锤子就砸了上去。

谁知道这时,突然刮过来一阵大风。大风呼嚎而来,吹的人睁不开眼睛,招魂幡发出猎猎声响。

李援朝一锤子就砸在了手上,顿时鲜血直流,钉子锤子都掉到了地上,抱着左手直跳脚,疼的倒吸冷气,冷汗直流。

见此情景,来参加丧礼的人不由大惊,议论纷纷不止。

这个说: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柳秀君不想投胎?

那个说:就算不想投胎,也不能伤了他老爷们的手哇。

又有说:这是心里不甘啊,不想走,想留下报仇。

反正三人成虎,众人说着说着,不由得感觉浑身发凉,似乎柳秀君的鬼魂就在身边。


中年男人虽是官场中人,一看就知道权利心较重,但也是个敢作敢当的有心之人。这点,王大山还是比较满意的。

若要是给一个不信你又不讲规矩的人测字批命,你就算是算准了他也说不准,为了赖几块钱的算命钱就敢耍赖污蔑,这种人迟早会遭报应的。

但他遭不遭报应无所谓,影响你的心情那就罪莫大焉了。

中年人参拜完三清祖师,就跟王大山告辞离开了,王大山看看中年人的背影,默默的摇了摇头。

都是红尘中人,对权力有着近乎于病态的渴望。

但权力,有可能成就一个人,也有可能毁掉一个人。

王大山上一世,也对权力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到最后,既缺失了一个男人该有的婚姻的幸福,又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活到最后还不是一帘幽梦。

希望这个中年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王大山如是想。

送走中年人,王大山并没有在意,只是继续拿起书看了起来。

看了没一会儿,又传来了咣咣咣的拍门声。

王大山走出诊室一看,原来是给李援朝盖房子的泥瓦匠李大抹子。

这个李大抹子是个外号,真名王大山并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与李援朝一个屯子的,与李援朝有点亲戚关系。

李大抹子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泥瓦匠,不但干活实在,一手抹灰的本事那更是一绝,他抹的墙灰又平整又光滑,凡是请他盖房子的东家,无不交口称赞,至此,就落下个李大抹子的外号。

见王大山出来,李大抹子先开口了:“东家,援朝跟我说,后山盖房子的定钱东家来给,让俺来给你说说盖房的料钱与工钱。”

“李叔,你说吧,我听着。我就一个要求,房子除了结实外,还必须要美观漂亮,保留咱们当地农村建筑的传统特色,该用的料用上,该抹的灰抹上。”王大山道。

王大山未来其实是想将道观扩建,再将药材种植、野味养殖、酿酒、养生保健品生产、民宿、农家乐等一起结合起来,建成一个清风山庄。

大白山又处在温泉带上,到时候再打一口温泉,把温泉引入到民宿酒店当中,就能形成集旅游观光、中草药种植、野味养殖、保健品生产为一体的观光式产业园。

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前来,带动整个大白山的发展。毕竟重生一次,怎么也得为家乡的发展出一分力气。

当然,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王大山计划用20年的时间,把清风观及周边打造成特色山庄,形成热门的旅游产业。

嗯,任重道远。

所以,王大山要求现在的建筑一定要美观,保留当地农村的建筑特色。未来李援朝的房子就是药材种植基地的用房,也是旅游观光的一部分,不能马虎。

李大抹子听完,说道:“东家放心,你要说建别的房子俺还不会呢,但建咱们农村的房子,那是手拿把掐的。

援朝说一共建四间房,两间正房,一个灶房,一个茅房,再挖个地窖,俺算了一下,如果让俺包工包料包木匠活,一共是1200块钱。得先给俺3成的定钱去买料,等房子建成了主体,再给5成,最后完工东家验收没问题,再付剩下两成。

要是东家包料包木匠活,俺只要个工钱,就按照1人1天2块钱算,俺来10个人,大约20天能完工。只要干活才算钱,不干活不算钱。


今年的5月31日,大领导在同最高层负责农村工作的人员谈话时,肯定了徽省的农村改革。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总的说来,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

解放思想!

有了大领导这句话,事情也许会有转机。

于是王大山让爷爷请靠山屯的老支书来道观吃饭,想看看屯子里的态度。

王正风并不知道王大山的计划,有些以疑惑的问道:“好端端的,请老支书吃饭干嘛?”

王大山想了想说道:“爷,您不是想种草药吗?既然要种,咱们就把草药种大,以后卖给药材公司或者制药厂。等咱们有钱了,我还想把咱家的道观扩建一下,好将咱家的道观发扬光大。

现在地都不是咱的,万一林场把地都收回去,到时候咱们种的草药就白瞎了。所以,咱要先把地给圈下来,只要土地手续合法,谁也不能拿咱们怎么样。”

“你想扩建道观?你就不怕被扣上一个封资反修的帽子?”王正风虽然有点心动,但还是十分担心,便问道。

如果道观能在他活着的时候扩建,那也算是对祖宗有了个交代,他当然心动,可又担心政策不允许。

“爷,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已经两年了,上面的政策会变得越来越宽松,再也不会有什么封资反修了。徽省那边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不信您就看吧,再过两年,就连宗教信仰也要自由了。”

王正风摇摇头,有些听不明白。他不太懂,但既然孙子想去折腾,就让他去吧,大不了这把老骨头就早点去见儿子。

想着想着,王正风就下山去请老支书了。

因晚上要请老支书吃饭,王正风赶忙喊来了李红军,让李红军骑上自行车下山去供销社买烟买酒。酒要好酒,2块钱一瓶的白山大曲,烟也要带过滤嘴的牡丹香烟,5毛钱一盒。

王大山亲自下厨,先取出一个拔了毛洗干净猪头煳上,又把飞龙野鸡兔子什么的按各种做法做了。忙活了一下午,弄出了六菜一汤。

酱猪头肉、糖醋排骨、野鸡炖兔子、辣椒炒鸡蛋、油炸花生米、拍黄瓜、松茸飞龙汤。就这几个菜,在这个年代,妥妥的省部级标准,用来招待老支书,足够了。

到了下午5点左右,老支书就来了。

老支书姓熊,名叫熊宝山。比王正风小四岁,年轻的时候在家里行二,屯子里比他低一辈的都叫他二大爷。

但王大山不能这么喊,熊支书与王正风同辈,王大山得叫他一声二爷。

“二爷,您来了?快坐,饭马上就好,您先抽根烟喝口茶。”说着王大山就给老支书上茶递烟。

老支书接过烟,低头看了看,冲王大山说道:“大山小子,最近发大发了吧?听说进了两次山打了将近3000斤的猎物,可卖了好几千块了吧。现在发烟都发带过滤嘴的了?”

“瞧您说得,就发了一点小财,再说那猎物也不是我一个人打的,还有两个朋友一起呢。这烟这酒啊,都是特意买来孝敬您的,我跟我爷又不抽烟。”王大山小嘴很甜,说得特别好听。

“哈哈,你小子说话我爱听。去忙吧,我跟你爷说会子话。”老书记抽了口烟说道。

王大山应了一声,赶忙到厨房忙活去了。


然后王大山将死掉的7头梅花鹿拖到了一起,开膛放血,又用松枝盖住,牵着四只小鹿就回道观了。

回到道观也才下午3点多,四只小鹿也被牵回了后院,小鹿们看见大花吓得瑟瑟发抖,来自豹子血脉的压制。

但王大山还是把它们牵到大花旁,对着大花说道:“大花,你不许咬它们知道不知道?以后他们也是我们一家人了。”

大花闻了闻四只小鹿,又晃了晃尾巴。

王大山还是怕大花兽性大发,又把四只小鹿牵到了前院,拴到了红松树下。

现在没有功夫管他们,又赶紧去后山找爷爷,让爷爷去靠山屯叫人搬运猎物。

来到后山坡见到了王正风,说明了情况,又对爷爷说道:“爷,这次你跟乡民们说,肉就不给他们了,凡是来帮忙的乡民,一人给2块钱。”

王正风答应一声匆匆忙忙的走了。

王大山把李援朝和李红军都叫回了家,趁还有时间,又熬了一锅,还在粥里加了些麦乳精,然后对李援朝说道:

“援朝哥,这次去山林搬运猎物,你就别去了,你在家看着锅,等锅里的粥熟了,你就喂给前院的四只小鹿。

咱们把小鹿给养起来,让小鹿下崽,等养的多了,以后就卖鹿茸鹿肉还有鹿血酒。

你让李大抹子在后山脚下再盖一座鹿圈,盖成暖房形式的,到冬天就不会冻死了。人手不够就让它加人手,让他们放心,钱不会短了他的。”

“成,我知道了。”李援朝点头应道。

过了一会儿,王正风就把靠山屯的青壮都带了过来。

靠山屯是距离清风观最近的屯子,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严格说起来,清风观在行政划分上也是属于靠山屯子的,王正风和王大山都算是靠山屯的村民。

王大山打量着众人,又是上次的人,很好,大家配合默契,出发。

这次速度很快,只用了6个多小时,王大山就带着青壮们将7只梅花鹿和一头野猪都搬回了道观。

王大山也没有食言,让李红军数出了40块钱付给了领头的乡民,让他们自己分了。

青壮们看王大山已经给了钱,就都下山回屯子去了,一边走还一边羡慕王大山的运气。

谁能一个人一次打7只梅花鹿和1头野猪呢?肯当是王大山的运气好。

并没有人觉得王大山打猎厉害,都是年轻人,我们还比你大,谁能比谁差?

对,一定是王大山的运气好。

王大山和李红军晚上从山上回来,随便对付了一口,又点灯熬蜡的把鹿皮剥完,已经到了凌晨2点,赶紧洗漱睡觉了。

李红军也没回去,跟王大山一个床上睡了,准备等明天把梅花鹿拉到林场卖了。

第二天一早,王大山准时起来练拳早课,吃完早饭就又去睡回笼觉了。但李红军一觉睡到上午9点才起床。

起床后,李红军拉着6只梅花鹿去了公社,找到了林主任。

至于为什么是6只,因为王大山留了一只,准备做成鹿肉干自己留着吃。

林主任看到梅花鹿欣喜若狂,主要是这年头,想吃点肉太难了,食堂里也不能总是清汤寡水的。

昨天7月1号组织生日,场部只给组织内部人员发了猪肉,那些没有加入组织的人是没有吃到肉的。食堂里的肉也不多,根本就不够吃的。今天王大山又送来了一车鹿肉,怎么能不让林主任高兴。


林主任给到李红军一斤1块5毛钱,一共850斤鹿肉,总共卖了1275块钱。

林主任又让李红军给王大山带话,有时间去林场场部找一下他,有话对王大山说。

卖完猪肉,李红军又把鹿皮拉到了许建国家,许建国一张鹿皮给了150块钱,六张又卖了900块。

等到东西都卖完了,李红军回家吃了一顿饭,又赶着骡车来到了道观。

王大山和李红军把钱分了,这次因为李援朝没有进山,就没有分给他。

李红军分了218块,剩下的都是王大山的,还有1957块。

李红军觉得没有出力,不想要钱,但让王大山一眼就给瞪了回去。

不是开玩笑,将军的眼神中天生就带着命令。

分完了钱,王大山又想起了前院的鹿,这鹿是要养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后山的地都不是自家的,就算是给李援朝建房子的地都不是自家的。

虽然现在鼓励开荒,谁开荒了地就是谁家的,但山林不是,白龙沟的山林地大部分还是属于靠山屯子的。

得想办法把地都圈过来,不然以后扩建山庄再买地太不划算。

但怎么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把地都圈过来,得好好的计划计划才行。

刚好林主任让王大山去找他,到时候再把林主任和刘主任聚到一块好好的请教一下才行。

接下来几天,王大山并未进山,也没有去公社找林主任。

反正林主任也不急,王大山也想等一等再找他。圈地的事情还要先问问靠山屯的老支书才行,看看需要什么样的章程。

这几天王大山没事就上后山李援朝的房子那看看工地,又跟李大抹子商量鹿圈在哪盖,盖成什么样的。回来之后就喂喂大花和四只小鹿,坐坐诊看看书,有时候还跟着爷爷他们一起去后山开开荒,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但王大山并没有停止思考,他将清风观与靠山屯的关系捋出了一条脉络:

清风观是属于靠山屯的,虽然清风观到靠山屯的距离有些远,但清风观确实是属于靠山屯的户籍编制,王正风和王大山的户口都在靠山屯。

但问题来了,靠山屯的耕地其实不少,靠山屯靠山屯,只是屯子背靠着山,但屯子前面临着关东平原,耕地并不少。

1962年,根据当年发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规定,由生产大队或生产小组划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分配给社员家庭作为自留地,长期不变,用于开展家庭副业生产。

由于清风观处于山中,王正风一家主动放弃了耕地。一是距离较远,耕种起来比较麻烦,二也是王大山正值壮年,靠打猎坐诊也能维持生计。

村里只是将清风观的附近的一小片山林划给了王正风,用于开荒种些蔬菜。

但是1963年,林业部成立的国营林场总局,将林地全部划归林场所有,也就是这一年,大白山林场成立。

也就是说,从1963年开始,实际上王家道观的自留地已经就已经没了,从法理上来说,属于林场的了,村里人说得不算了。

真是一笔糊涂乱账。

该怎么办呢?

但王大山仔细想了想,也不是没有机会。

从1978年徽省小岗村那18名勇士偷偷的包干到户开始,对于农村土地,最高层实际上已经采取了放开的态度。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