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军到达边境时,南诏国国王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南诏国本以为可以通过袭击使者团来要挟大周,没想到大周反应如此迅速,直接出兵。
南诏国的军队与大周相比,实力悬殊,根本无法抵挡大周的进攻。
大周军队在边境安营扎寨后,并未立刻发动进攻。
周启希望给南诏国一个机会,让他们主动认错求和。
南诏国国王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大周军营求和。
南诏国的求和使者来到大周军营,见到了周启。
使者跪地请罪,说道:“陛下,我南诏国一时糊涂,冒犯了天威,还望陛下恕罪。
我国愿意停止在边境的一切挑衅行为,向大周称臣纳贡,永为大周藩属。”
周启看着使者,严肃地说道:“此次朕暂且饶过你们,但下不为例。
若再有冒犯,定不轻饶。”
南诏国使者连连称是。
周启接受了南诏国的求和,命大军撤回。
经此一役,周边其他小国纷纷收敛了野心,不敢再轻易挑衅大周。
国内整顿,权力制衡解决了边境问题后,周启将目光转向国内。
他按照苏然的建议,开始着手整顿国内势力。
周启利用豪门贵族之间的矛盾,巧妙地引导他们相互制衡。
他扶持一些新兴势力,与老牌豪门贵族形成对抗之势。
同时,周启大力培养自己的心腹力量,选拔有才能的年轻官员进入朝堂,充实自己的智囊团。
在这个过程中,周启也遇到了不少阻力。
一些豪门贵族察觉到了周启的意图,他们联合起来,试图阻止周启的行动。
他们在朝堂上弹劾周启的心腹官员,在民间散布不利于周启的谣言。
周启并未退缩,他一方面在朝堂上与豪门贵族据理力争,揭露他们的阴谋;另一方面,派遣亲信暗中调查豪门贵族的不法行为。
经过一番努力,周启掌握了一些豪门贵族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证据。
周启在朝堂上公布了这些证据,引起了轩然大波。
百姓们对豪门贵族的行为极为愤慨,纷纷要求严惩。
周启借此机会,对这些豪门贵族进行了严厉打击,削弱了他们的势力。
经济发展,商业繁荣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周启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上。
他深知,只有国家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大周的盛世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