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退位让贤全本阅读

退位让贤全本阅读

朱允熥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经典力作《退位让贤全本阅读》,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朱允熥朱允炆,由作者“朱允熥”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都更强。他们个个都是了不得的人精,不是寻常人能比的。但朱允熥却有信心,与朱允炆这个废物比,强过他十倍还是有多的!“荒唐!”黄子澄再次跳了出来,指着朱允熥道:“你又做过什么事,如何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威望,才干,都远超二皇孙呢?”“父亲大人若还在世,我不需要做事。”朱允熥淡淡道:“若非万不得已,我实在不愿担这江山重担。”......

主角:朱允熥朱允炆   更新:2025-02-24 17: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现代都市小说《退位让贤全本阅读》,由网络作家“朱允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经典力作《退位让贤全本阅读》,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朱允熥朱允炆,由作者“朱允熥”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都更强。他们个个都是了不得的人精,不是寻常人能比的。但朱允熥却有信心,与朱允炆这个废物比,强过他十倍还是有多的!“荒唐!”黄子澄再次跳了出来,指着朱允熥道:“你又做过什么事,如何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威望,才干,都远超二皇孙呢?”“父亲大人若还在世,我不需要做事。”朱允熥淡淡道:“若非万不得已,我实在不愿担这江山重担。”......

《退位让贤全本阅读》精彩片段


轰!

雷声再度炸响。

震天的声音,刺得耳膜都隐隐作痛。

然而,炸天般的雷声中,老朱平淡的声音,似乎更惧威压之气。

帝王一怒,伏尸千里!

直面帝王之怒,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朱允熥面无变色,身形不动如山。

“这倒不是!”

他轻轻摇了摇头。

“皇爷爷诸子中,二叔秦王、三叔晋王、皆有领兵之才。”

“然他们两人,为人过于性情暴虐,喜怒无常,对身边人尚且经常加罪,难以治天下。”

“唯独四叔燕王,有怀德之心,领兵之才,治天下之能。”

“若皇爷爷立他为储君,他当能守住大明江山社稷。”

“我亦愿做一逍遥王爷,从此不争不抢。”

此言一出,一直在旁边站着看戏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皆是脸色大变。

他们三人,都是朱标死后,赶回来奔丧的。

心中自然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

朱标在的时候,没有人想过要争太子之位。

毕竟,谁也争不过朱标。

对此,几人也都有自知之明。

但如今朱标死了,那可就争一争了。

只是这番心思,可以在心底想想。

却万万也万不敢在老朱面前有半分吐露。

更别说还当着满朝文武大臣了。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两人还好。

虽然被侄儿当着朝臣的面,说自己性情暴虐,喜怒无常,有点面子挂不住。

但,也仅此而已。

当此时刻,两人虽然不高兴,却都懒得出来争辩。

但燕王朱棣可再也站不住了。

你朱允熥自己找死,拉我做什么?

说我可以继承大位当皇帝?

父皇听了会怎么想?

朱棣连忙站了出来,跪拜在地。

“父皇明鉴,儿臣绝无争夺大位之心。”

“允熥这小子一派胡言,父皇千万莫往心里去啊!”

朱允熥嘻嘻一笑。

“我是说你若能为帝,当可以治理好天下,又没有说皇爷爷会传位于你,四叔,你急什么呢?”

“四叔虽然有才,却并非嫡长子。”

“上面还有二叔三叔,这帝王宝座,怎么也轮不到四叔!”

他提高音调道:“正因为如此,孙儿才不惜生死,挺身而出。”

“春秋有言: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孙儿之母,乃是明媒正娶的太子妃。”

“依礼法,大哥死后,孙儿我才是嫡长子。”

“二哥虽年龄长我一岁,却非嫡子。”

“皇爷爷立我为皇太孙,名正言顺,天经地义。”

“然皇爷爷虑我才能不够,不能压服群臣,不能驾驭武将。”

“故而才扶正吕王妃,欲选二哥为储君。”

“却不知此举大错特错。”

“二哥之能力,不足以治国。”

“二哥之威望,不足以服人。”

“二哥之才干,不足以处政事。”

“若皇爷爷立二哥为储君,付以江山,大明危矣!”

“孙儿不能见大明江山于险境而不闻不问,不得不以死相谏。”

哗啦啦!

又是一道闪电亮起。

却不闻雷声。

明亮又忽暗的视野里,空气宛如凝固,呼吸都变得犹为困难起来。

大殿内,众人的心跳都仿若停止。

一个个皆紧张无比。

“你说你二哥的能力、威望、才干惧不足,可是认为自己远远胜过他?”

老朱的声音,似乎平淡了许多。

不再蕴含威压和杀气。

他脸上无任何表情变化,只是不知道,心中究竟如何想了。

“自然!”朱允熥极为自信的答道。

封建社会的帝王,自小接受皇家教育,其中能力出众者,不在少数。

现代人除了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具备相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之外,真要论心智,论计谋,论为人处事的能力,能胜过那些帝王的,实则寥寥无几。

人精就是人精,不因时代而改变。

但,朱允炆是例外。

如果要列一个历史上最蠢皇帝排名,那朱允炆必定高居前三。

自古帝王有残暴不仁的,有生性好杀的,有不顾百姓生死,只图自己享乐的……

如此种种,史书中斥为“昏君”。

然而,大多数昏君要么是耽于享乐,要么就是时势所迫,无可奈何……并不表示个人能力很差。

朱允炆并不是那种贪图享受的人,但他却是一个没有能力的蠢人。

这种人当皇帝,才是真正的灾难。

朱允熥作为一个穿越者,也并没有自傲的认为,自己比老朱以及朝堂上一干老狐狸,一众能臣猛将都更强。

他们个个都是了不得的人精,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但朱允熥却有信心,与朱允炆这个废物比,强过他十倍还是有多的!

“荒唐!”

黄子澄再次跳了出来,指着朱允熥道:“你又做过什么事,如何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威望,才干,都远超二皇孙呢?”

“父亲大人若还在世,我不需要做事。”朱允熥淡淡道:“若非万不得已,我实在不愿担这江山重担。”

“如此说来,你是自认为自己能力才华盖世,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机会出来了?”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

朱允熥没有接言,算是默认。

这个时候,他无法去否认。

只能见招拆招。

“笑话!”

黄子澄跪拜老朱,道:“陛下,既然三皇孙自认才能盖世,臣愿意出题考他,也好让他心服口服。”

“准!”

朱元璋应声。

黄子澄喜出望外:“臣遵旨!”

他站了起来,转而望向外面。

此际,外头暴雨倾盆而下。

“陛下让微臣出题,仓促之际,也无法让你们二人办事较量。”

“既然如此,不如就来作诗赋文。”

“虽无法衡量治国之能力,却也能窥见才华一二。”

朱允炆拱手,恭敬道:“全凭黄先生作主!”

“好!”黄子澄摸了摸胡须,轻轻点头:“今日外面狂风肆虐,电闪雷鸣,暴雨倾盆……”

他的话还未说完,朱允熥打断问道:“莫非你要我们以秋日暴雨为题写诗作词?”

此时已是秋天九月,雷雨天其实很罕见。

黄子澄闻言,心中一凛。

他刚才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但看朱允熥的神色,不由得心念一转,莫非他早有准备?

虽说这场暴雨来得很快很猛,但未必没有钦天监的人早点看出来。

如果对方事先准备好了诗赋,以此出题,就正中他的下怀了。

朱允炆自幼饱读儒家经典书籍,写诗作文亦是其长处。

压过朱允熥应该不难。

可对方若是早有准备,以有心算无心,就难说了。

一念及此。

黄子澄连忙摇头,话锋一转。

“不!”


“去岁冬日,我有友人自北方寄信而至,言及长城边上,大雪茫茫,蔚为壮观。”

“两位皇孙虽自幼在南方长大,未曾去过北方,却也都见过雪景。”

“便以这长城之雪为题,作诗或词一首,以一柱香的时间为限,看谁能写得更好吧。”

黄子澄说完,嘴角边掠过一抹笑意。

一般而言,命题作诗大多都是即景即情即事。

他怕朱允熥早做了准备,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出的题目,离此十万八千里。

如此一来,就算朱允熥有备而来,也完全用不上。

更重要的是,黄子澄此前教导过朱允炆功课,刚才就写过咏雪的诗。

此时正好拿来用。

他出完题,深深地看了朱允炆一眼。

朱允炆立时会意过来。

当即故意做出沉思状。

朱允熥却是轻轻摇头,问道:“二哥莫非想好了?”

朱允炆愣了一下。

不是一柱香的时间吗?

怎么才刚刚开始,就在问了呢?

难道这小子,真有诗才不成?

若是让他抢在前面,那就不好了。

一念及此,朱允炆微微笑道:“却是有一两句,只恐登不得大雅之堂。不过,既然三弟相问,那二哥便献丑了。”

朝堂上顿时一阵阵窃窍私语。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传为千秋美谈。

想不到二皇孙竟也有如此本事。

才刚刚出题,这么快就想好了?

不过,也有人看了看黄子澄,立即就明白过来。

毕竟,黄子澄是东宫的人,曾在朱标手下办事。

听闻素来与朱允炆的关系不错。

此时故意出此题,想来是之前朱允炆早就写过的。

由此看来,朱允熥多半要输!

此子狂勃,不知天高地厚,也该给他一个教训。

……

很快,太监拿来纸笔。

朱允炆当即挥毫写道:

长城雪后更巍峨,一片银装映日多。

古道蜿蜒铺白练,雄关静默裹银波。

寒风吹动旌旗猎,冷气袭来剑戟磨。

此景此情堪入画,千秋万代任人歌。

“好!”

“好诗!”

“二皇孙有才啊!”

朱允炆的诗写完,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赞赏声。

这首诗要说多好,倒也谈不上。

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但命题作诗,根本无瑕思虑,挥笔而就。

再加上朱允炆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有如此才华,当真值得称赞。

至于是不是事先早就写好,大家纵然心知肚明,也不会有人去揭穿的,都只当是临场发挥了。

太监将诗作呈到老朱案前,朱元璋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

朱允炆极尽孝道,好儒学诗文,正是非常适合的守成之君。

朱元璋虽然只识过两年字,但他十分好学。

即使在战争中,也勤读不倦。

论真识学问,老朱当然不是只读两年书的半文盲。

单论文学造诣和修养,老朱看过的史书和诗词歌赋,可是要远远超过后世大学生的。

他望向朱允炆的脸色,露出几分笑意。

自古马上打天下,文才治天下。

朱允炆的特质,很符合老朱对未来江山继承人的期许。

……

“古有曹子建七步吟诗,今有二皇孙挥笔成文,当为千秋美谈啊!”

“二皇孙之才,当世同辈之人,无人能及,可笑还有人说他无才?”

“夏虫不可语冰,有些人见识浅薄,无礼狂妄,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自己有才呢。”

“他如何能与二皇孙相比?”

……

一众文臣议论纷纷。

朱允炆,乃是吕氏之后。

吕氏一族又是文官中人。

他们自然乐意看到朱允炆上位。

至于武将勋贵,他们懂诗词歌赋吗?

文官们评价,他们也就只能在旁边看热闹了!

“三皇孙,你还有何话可说?”

“三皇孙殿下,不知你的诗词可曾想好了?”

“三皇孙殿下,不会一柱香的时间过去,你还写不出来吧?”

众文官一个个询问,充满了戏谑之意。

黄子澄显然不会帮他。

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事先写好。

要在一柱香的时间内,写出一首诗词,还要水平不能低于朱允炆的,这可不是一件易事。

在场的许多人都是进士出身,作诗写词乃是一等一的好手,信手拈来。

但易地而处,纵然他们自己,也未必能轻易写出来。

毕竟时间紧迫。

何况朱允熥不过是一名十四岁的少年而已。

众人都在等着看他出丑。

朱允熥不慌不忙,朗声道:“诗词歌赋,终究只是小道。”

“昔李后主好诗词,笔下有千古名句,仍不免为亡国之君!”

“读书人最重要的学以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本事。”

他的话音刚落,立即就有人反驳。

“刚才还大言不惭,自许能力才华远胜二皇孙,现在却巧言令色,不敢写诗了吗?”

“就是,休得托言多语,还是写一首诗词来证明吧。”

“虽然诗词是小道,无关治国,但却能看出一个人的才气能力。三皇孙是因为才华远不及二皇孙,故而写不出来吗?”

……

众人纷纷出言。

话语也越说越过分,越说越难听。

若非顾及他的皇孙身份,恐怕这帮家伙,早就骂起来了。

朱元璋开口道:“熥儿,既然已经出题,你就该作题,若是写不出来,就乖乖承认自己不如炆儿。”

“皇爷爷有旨,孙儿自当遵从。”

朱允熥道:“诗词我早已在心中写好,可拿笔记录。”

他不打算自己亲自去写。

实在是因为一手毛笔字,写得委实有点烂。

今日既然要表现自己的才华,便不能自爆弱点。

“遵命!”

旁边的小太监连忙备好笔墨。

众人都不再言语,皆一齐望了过来。

但眸中的神光,便已说明了一切。

都在等着朱允熥出糗呢。

朱允熥开口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此句一出,众人顿时皆觉眼前一亮。

这起句倒也算不错了。

此子狂妄,却也有一些才华。

只是不知道接下又如何?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朝堂越发安静,唯有呼吸声起伏可闻。

朱允熥继续念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好!”

蓝玉击掌大赞。

他曾多次出征北漠,见过北国风光。

此时朱允熥的几句诗一写出来,顿觉与自己昔日所见所闻,一般无二。

更重要是用词朴实雄迈,有吞天下山河之气势。

蓝玉虽是一个大老粗,不懂诗词,却只觉得写得好。

一言喊出,却见朝堂上所有人都望了过来,才惊觉自己失态,连忙闭口不语。

文官们也是一个个都不言不语,面色变得极为复杂。

朱允熥高声诵念。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上方,老朱的双眸内,骤然射出两道精芒。

好气魄啊!

想不倒他竟然有如此气魄,以前倒是一直忽视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吐出最后一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皖馨轻阅书号1002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