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青青王志的其他类型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冷香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次日早晨,卯时三刻(大概六点四十五),李青青起床时,除了三个小孩子外,其余的人都起床了。她竟然比王桔都起来的晚。王老汉已经把茅房的粪水挑出来兑了清水,浇了山坡上一片南瓜地。刘氏已经去菜地摘了黄瓜、莴笋等青菜并清洗干净。王志用扁担水桶去村口挑井水,来回十几趟,把家里的两口很大的瓷缸全部挑满。张氏把鸡放出来,又扫了家里及院子的地。王亮煮饭,王桔烧火,已经焖了一大锅白米饭,打开锅盖盛出来放凉。这可不是早饭吃的,而是用来做青菜饭团的米饭。以前李青青在娘家时,李家人也是这么勤劳,但是仍然穷的叮咚响。古往今来,农民若没有好的点子,只靠着地里的农作物可赚不到钱。李青青迅速的把尿桶的水倒到后面的菜地洗干净,然后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听到弟弟、妹妹向她...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次日早晨,卯时三刻(大概六点四十五),李青青起床时,除了三个小孩子外,其余的人都起床了。她竟然比王桔都起来的晚。
王老汉已经把茅房的粪水挑出来兑了清水,浇了山坡上一片南瓜地。
刘氏已经去菜地摘了黄瓜、莴笋等青菜并清洗干净。
王志用扁担水桶去村口挑井水,来回十几趟,把家里的两口很大的瓷缸全部挑满。
张氏把鸡放出来,又扫了家里及院子的地。
王亮煮饭,王桔烧火,已经焖了一大锅白米饭,打开锅盖盛出来放凉。这可不是早饭吃的,而是用来做青菜饭团的米饭。
以前李青青在娘家时,李家人也是这么勤劳,但是仍然穷的叮咚响。
古往今来,农民若没有好的点子,只靠着地里的农作物可赚不到钱。
李青青迅速的把尿桶的水倒到后面的菜地洗干净,然后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听到弟弟、妹妹向她打招呼声,微笑道:“我教你们做青菜饭团。”
“好。”王桔羡慕李青青的厨艺。同样的食材,刘氏、张氏做出来只是熟了,远不如李青青做的。不过,王桔最羡慕的是李青青的医术,这可是能救人命的大本事。
“谢谢三嫂。三嫂最好了。”王亮的嘴巴很甜。
李青青把黄瓜、莴笋切成丁,莴笋用开水烫了一下,黄瓜、莴笋丁放少许盐,撒在米饭里搅拌,然后揉搓成一个个圆圆的大小一样的青菜饭团。
雪白的大米饭,青绿色的黄瓜丁、莴笋丁,散发淡淡的米饭香、青菜清香,这就是简单低脂的青菜饭团。
王亮搓了一个,没搓紧,不好看。王桔也搓得不好,不敢再搓,怕浪费米饭青菜。看来青菜饭团也是需要技巧。两人望向李青青的目光更加尊敬。
不到半个时辰,二百多个青菜饭团做好,用底部铺有深绿色棕叶的背篓装好。
王志背上背篓与王亮这就出发去县城售卖。
王志是成年人,但是性格内向憨厚,卖东西有点放不开。王亮虽未成年,性格外向放得开,脑子灵活。兄弟俩正好互补。
这时,又一锅米饭蒸好了,李青青等米饭凉了些,又做了二百多个青菜饭团,“爹、娘,你们先吃几个饭团,再去县城。对了,让大哥、弟弟也吃饭团。别饿坏了。”
自家就是卖青菜饭团,这青菜饭团又不是很贵的吃食,没道理自家人不能吃。
“老头子,快吃,吃完了走人。”刘氏边催促,边往嘴里塞饭团。
“青青,你也吃饭团,别饿着。”王老头刚才想了又想,到底没说青菜饭团怎么分利润。
他想把青菜饭团的利润多分给李青青一些,但是家里他不管钱,所有的钱都是刘氏管着。
大唐国男尊女卑。王村大多数人家是男人管钱,女人想用钱就向男人要。
王家却是相反。
原因说来话长。当年,王老头的六位亲人相继去世,被人传成天杀星,会克死一切活人。别说是娶媳妇,就连交个朋友都困难。
后来刘氏派媒婆跟王老头传话,要是婚后让她管钱就嫁了。
当时,王老头给亲人看病、安丧,把银钱都用光了还卖了两亩地,除了三排房子几亩地,一个铜钱也没有,二话没说就同意。
这般两人成亲。婚后刘氏管钱。
刘氏对儿女一视同仁,也不重男轻女,更不会嫌弃和前夫生的有残疾的王志。
同母异父跟同父异母是有区别的。王志兄弟姐妹五个就被刘氏教育的重感情,团结友爱。
王老头自是愿意儿女关系融洽,只是王志夫妻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张氏这一胎怕又会生女儿,村里人跟王老头提议让他把王志一家五口分出去单过,别让王志一家五口拖后腿。
王老头是琢磨过此事。他的亲生长子王浩为了这个家去当兵,远离家乡吃苦,还有很大的凶险,亲生儿媳妇李青青为了这个家弄出咸蛋赚钱。
唉,他希望李青青手里能多点钱,这样以后等王浩回来,不用再费心力去赚钱。
王老头给继儿子王志娶妻生女、给继女王月嫁妆嫁出去,已经做的很好。现在他想为亲生儿女着想是人之常情。
官道边,刘氏朝着背着竹篓的王老头高声道:“老头子,你想什么呢,我跟你说话,你都不应!”
王老头两道浓眉一挑,道:“青菜饭团赚了钱多分给青青一些。”
刘氏在家里时也跟着学做青菜饭团,做的比王亮、王桔还做的丑,心里是佩服三儿媳厨艺高,这么好的点子在娘家没有用,竟是便宜了婆家也是她们王家,就冲这点得奖励。笑道:“那是当然,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
王老头还怕刘氏不同意呢,没想到刘氏也是这么打算。老头认为刘氏喜欢李青青,偏向王浩,那就是对他生的儿子好,对他比前夫爱意多。不由得哼上当地的小曲。
刘氏不知道王老头高兴哼小曲是因为多情脑补了那么多,道:“难得天公作美,今天又是大晴天。希望我们家的青菜饭团全部卖光。”
老夫妻来到和县城门时,在官道两旁的长长的集市走了一圈,竟然没看到王志兄弟,就以为他们跑到昌镇去卖青菜饭团。
眼下是上午,正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附近村子的村民把家里的东西拿到这里卖给县城的居民。
当地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正值秋季,鸡、鸭、鱼、肉、蛋、青菜、野兔、鹅都有,还有人卖驴肉。
卖辣椒的人最多,今天的价钱比昨天还略低些。
王老头想到家里的辣椒,贱卖了太亏,不卖自家吃又太多,要是给李青青做剁辣椒……
“香喷喷好吃的青菜饭团,不用生火不用下厨,直接当饭菜吃,一个只需两个铜钱,买五个送一个,快来买。”刘氏不怕被人笑,大声喊起李青青教的话,招呼进出的路人。
昨天卖咸蛋,她就是这么喊的。可比王老头能放开多了。
旁边卖鸡蛋的皮肤黑黑的村民刚来一会儿,望着老夫妻竹篓里的青菜饭团挺诱人,只是价钱卖得太贵。
秋日黄昏,夕阳给王村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纱,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村子中间坡上的一户人家,三排破旧的茅草房,每排几间,前院二百多平米的地上铺满了红彤彤的辣椒,第一排几间房的屋顶上也铺满了辣椒。站在远处望去红房子红地,很是喜庆。
三个穿着打补丁衣服身体瘦弱的小女孩拿着小树枝站在院子里,驱赶想要偷吃辣椒的鸡。
这三个小女孩是三姐妹,最大的今年六岁,名叫王盼弟,中间的四岁王招弟,最小的两岁多王求弟。
她们是这户人家家主长子长媳的女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辣椒是她们和家里的长辈从地里的辣椒树上摘下来,洗干净摊开到打扫干净的地上晒。
这么多的辣椒都是秋辣椒,用来做干辣椒,一部分自家吃,一部分卖掉。
空气里充满辣椒呛人的气味,三个小女孩不时的打喷嚏,不过,她们的脸上没有不耐烦的表情,因为晚饭不喝稀稀的粥,而是吃大米饭。
王家人口多地少,产粮食少,一天两顿饭,早饭吃糙米和精米混合煮的米饭,菜还不放油,晚饭吃糙米熬的寡淡的粥,连最简单最省钱的凉菜都没有。
自从王家家主的二儿媳李青青进家门说服家主后,早饭的饭是纯精米,炒菜要放油,晚饭从稀粥变成了糙米和精米混合煮的米饭还有菜。
米饭吃进肚子,半夜不会饿醒了,也不会饿到胃疼难受,还有新鲜放了盐的菜吃,生活有滋有味,幸福感倍增。
老二王招弟生着一张小圆脸,小鼻子单眼皮,皮肤微黑,头发稀黄,梳着小辫,目光有点怯懦,瞟了几眼厨房,从那里面已经飘出来猪油香味,小肚子再次咕噜叫,忍不住道:“我看见婶婶拿了好多辣椒还有一点大蒜,晚上是不是吃辣椒啊?”
“是吗?”长姐王盼弟长脸小眼睛大鼻子,鼻梁还有点塌,皮肤比王招弟还要黑些,目光没有神采,身材比同龄孩童瘦小,语气有些担心的道:“可是辣椒要卖银钱。”
前两天她娘张花也就是张氏,做了炒辣椒,只炒了四个,都装不了一盘,就被爷爷、奶奶骂了。她担心李青青被爷爷、奶奶骂。
“吃辣椒。我要吃婶婶做的辣椒。”三妹王求弟身高不到三尺,瘦干肤黑,淡黄稀疏的头发扎个朝天辫,像个发育不良的小豆芽,年龄很小,说话已经流畅了,只是一说辣椒,就馋的忍不住流口水。
“一会儿就能吃到大米饭、辣椒。”王招弟自言自语,内心欢喜笑了。
王盼弟特意道:“要等爷爷、奶奶、爹回来才能吃。”
她们的娘张氏腆着大肚子从堂屋里走出来,朝她们高声骂道:“天要黑了,还不知道把辣椒收起来?眼里这么没活,蠢死!”
张氏今年二十六岁,跟王志已是第三婚。
她头婚嫁的是木匠,可惜木匠短命,新婚半年就去世了,连个孩子都没留给她。
二婚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屠夫,这个屠夫有一个女儿,她对继女挺好,可是这个继女小小年纪竟然会说谎,污蔑她虐待,屠夫偏听偏信打她,有一回把她打的昏迷一天一夜,她为了活下来不得不跟屠夫和离。
三婚嫁给了比她小两岁的王志。王志家境贫穷,身有残疾,是主母刘氏初婚带过来的,王老头的继子,不过好在王志没成过亲是头婚。
婚后,两人一开始感情挺好,后来张氏一连生了三个女儿,王志生气没有儿子,对张氏心生不满,不怎么去张氏娘家,对三个女儿也不怎么搭理。
如今张氏又怀了第四胎,她和王志极其盼望这一胎是男婴。
“收辣椒。”
“快把簸箕拿过来。”
“簸箕好大,我拿不动。”
三姐妹丢掉小树枝,拿来簸箕,把地上的辣椒捡到簸箕里面。
张氏有些费劲的蹲下来跟着女儿一起捡辣椒,还不时的赶一赶过来凑热闹偷吃辣椒的鸡。
这群鸡二十三只,不到两个月,公鸡的冠子还没长起来,就会打鸣了,吃不到辣椒气愤的喔喔打鸣,鸣声不长声音低,像个太监。
母女四人收辣椒的时候,厨房的李青青、王桔正在生火做饭菜。
李青青今年十六岁,穿着打有补丁的青色棉质长裙,腰上系着一根灰布带,显出纤细的腰身,身材瘦高,浓密的乌发梳着圆髻,戴着一支雕有蝉纹图案的木钗,长着鹅蛋脸,皮肤微黄,柳叶眉、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眉清目秀,目光有神,容貌比张氏好看许多,在王村数一数二。
她出身贫寒,娘家在几十里外山脚下的小泉村,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一个弟弟。
娘家为了给她三个哥哥弟弟娶媳妇,把她们三姐妹的聘礼全部扣下来,没有给她们嫁妆,连嫁衣都没有,就这么让她们嫁人了。
李青青微薄的嫁妆还是两个已经出嫁的姐姐想尽办法凑的。
以她的容貌,摊上这样贫穷的娘家,嫁不到镇子上,只能嫁到村子。
好在王村比小泉村富裕些,王家好歹能够吃饱,不会饿肚子。
王桔是李青青的小姑子,也是王家家主最小的女儿,穿着破旧的灰色衣裤,今年八岁,大圆脸,身体干瘦,两道粗眉毛,大眼睛凹陷,看上去脑袋大身子小,营养不良。
她是早产儿,从生下来至今老生病吃药,家里在她身上花了许多银钱。
常年生病花钱,导致她的性格内向沉闷。不过,她跟刘氏、张氏一样勤劳,眼里有活,哪怕身体不好,也不会闲着,干力所能及的活。
农家生火小孩子都能干,不过,李青青炒菜对火候有一定的要求。
这两个月来,姑嫂二人做饭,小姑子生火,嫂子做饭菜,配合挺好。
李青青把煮好的大米饭从锅里盛出来放进木盆里,再用木盖盖上防止凉了,近十口人的饭,木盆又重,她双手把木盆端到堂屋的八仙桌上,返回时王桔已经手脚利索的把大铁锅洗干净了。
家里只有一个灶眼一口铁锅,又做饭来又炒菜。新媳妇李青青愿望之一是添一个灶眼添一口铁锅。
“妹妹,把火弄小点。”李青青语气活泼,还有点小激动,今晚要用辣椒做一道新菜给家人吃。
王老头夫妻早就立下规矩,家里产的粮食、菜卖多卖少,钱都是要交给他们夫妻。
今天的辣椒没有卖到一百五十个铜钱,李青青大气的很,给王老头夫妻算这个数额。
一千零二十一个铜钱减去一百五十个铜钱就是卖咸蛋的钱,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李青青与王老头夫妻对半分。
李青青得到了435个铜钱。
她的嫁妆才86个铜钱,两个多月,她就赚到了5倍的钱。
就算把王家所有的辣椒卖掉,也卖不了这么多钱。
王亮发自内心的敬佩,夸赞道:“三嫂真厉害,赚了这么多钱。”
李青青从眼前桌上的属于自己的铜钱堆里数出几个铜钱,道:“大哥,你和四弟跑一天辛苦了,给你六个铜钱。”
王志又惊又喜,连忙摇手,道:“使不得。我怎么能拿你的钱。”
他身有残疾,当不了兵,服兵役只能王浩去,他又生了三个女儿,马上张氏又要生一个孩子,每天他们夫妻与孩子都得吃饭,付出的很少,没有为家里做贡献。怎么能要弟媳的钱。
李青青硬是把钱给了王志。
王亮一脸的羡慕,谁知李青青又道:“四弟,给你五个铜钱。”
“三嫂好,谢谢三嫂。”王亮嘴巴笑的合不拢。
“你们两个臭小子也有钱了。”王老头把碎银攥在手里。
刘氏看到堂屋门口有人影,不用问就知是张氏,高声道:“张花,你先去睡。”
张氏应了一声就消失了。
王桔把三个侄女带走去睡。她们姑侄一个房间一张床。
王亮问道:“三嫂,你做的青菜饭团很好吃,明天你能不能做青菜饭团,我们去县城卖?”
他们四人在回家的途中就商量过了,明天卖辣椒、青菜饭团。
别看刘氏大大咧咧,但是她却是心里清楚的很,她是婆婆,若是开口跟李青青说,有点仗势压人。
王老头就更不开口提此事。家里面两个儿媳妇,长子媳妇是他继儿媳妇,又生了三个女娃,三儿媳妇是他的亲儿媳妇,一来没两个多月就弄出咸蛋为家里挣了钱。
他自是重视李青青。可不想让李青青难做。
李青青缓缓道:“青菜饭团做法简单,是个人看了就会做,卖不了几天。”
青菜饭团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只怕在县城卖一天,第二天就有人效仿。
王亮便道:“辣椒不能卖了,只能卖青菜饭团。青菜饭团能卖一天是一天。”
李青青当然想赚钱,柔声道:“我并没有不同意。那就明天你们去卖一天青菜饭团,后天再说。”
王老汉兴奋的道:“好!”
王亮耶的叫了一声。刘氏、王志也是哈哈直乐。
李青青体贴的让四人先去洗漱歇息,王志却不肯,非要他自己最后一个洗漱,三弟当兵不在家,他得照顾三弟媳。
李家共有三排房子。
第一排四间房子,堂屋(大厅)兼饭厅、厨房、王志夫妻的卧房、王盼弟三姐妹和王桔的卧房。
第二排四间房子,分别是王老汉夫妻的卧房、王浩夫妻的卧房、王亮的卧房、王月的卧房。王浩当兵不在,李青青独守空房。王月嫁人了,她的房间空着。
第三排六间房子,分别是两间杂房,两间粮房,一间茅房,一间猪圈。以前王家养过猪,有一年猪生瘟病死了,赔了好多钱,就再也不养了。猪圈空着。
三排房子的后面是一大片菜地,王家吃菜很方便。菜地再后面就是山。
往日王家人早就睡了,今晚已是亥时(21点),整个村子夜深人静,王家人还没睡。
李青青用热水烫了脚,摸黑把水倒在房间木制的粪桶里,半夜就在这桶里小解。
这间房面积约三十平米,放有一张新的柳木床、一套旧的桌椅、一个旧的木柜。
柳木床是王老头特意花钱请人给亲生儿子王浩成亲做的。这也是王家最新最贵的家具。
桌椅、柜子都是王浩用过多年。
柜子里面放有几本书籍、文房四宝,证明王浩曾经在学堂里面读过几年书。
除此之外,还放着李青青从娘家带来旧的不能再旧的衣服,以及刘氏送给她的旧衣服。
她成亲的嫁妆爹娘、哥嫂没出一个铜钱。两个嫂子还想把她的旧衣服留下改小了给儿女穿,她不同意。
小泉村的人家嫁女,没有像她家这么寒酸。不过,这样也好,她不欠爹娘、哥嫂。
在旧衣服的里面有一个新的上了锁的木盒,这是王浩留给她的成亲礼物。
王浩说以后木盒里放她的嫁妆钱和她们两个人的积蓄。
木盒的钥匙李青青随身携带,她把木盒的锁打开,把今天得到的铜钱从布袋里取出然后放进去,木盒变沉了,微笑道:“王浩,承你吉言。”
说起来,她现在还是黄花闺女。
原来成亲那天,王浩在众目睽睽之下掀开盖头,看到容貌秀美的李青青,顿时异常欢喜,喜宴上对于族人敬酒,来者不拒,喝的大醉,被王志和一个堂哥扶起洞房,倒下就睡着,结果一觉睡到天亮,错过良辰吉日……
木盒就是王浩离家时满脸愧疚懊恼特意送给李青青。
李青青躺在床上,不由得再次想起洞房花烛夜呼呼大睡的王浩,忍不住嘴角上翘。
虽然王浩年轻英俊,相貌堂堂,但是李青青还没做好心理准备跟他洞房,再者,李青青因为营养不良,至今没来过月经,还没有发育好,不能行房事。
万籁无声。
突然间从隔壁房间传来起伏的鼾声,那是王老头打的,一会儿,传来微弱的鼾声,这回是刘氏。二老年纪大了,向来早睡早起,今天走了一天的路非常辛苦,睡的又晚,脑袋沾上枕头就睡着了。
王老头夫妻这对公婆,对李青青很好,从未骂过,更没打过,还主动提出来跟她合伙做买卖。
王家人又善待她,这更是她的幸运。比起小泉村同龄的女孩子,李青青嫁到王村王家,算是好的。
李青青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来到大唐国,能很快接受李家女的身份,同样能够接受王家媳妇兼军嫂的身份。
她闭上眼睛,很快进入梦乡。
“好。”坐在灶炉前的王桔点了点头,扭头看到了李青青直接把小半簸箕绿油油的辣椒倒进了锅里。
王家的地里种的辣椒,一种绿色,一种红色。
两种辣椒都是肉较厚的那种,个头快有成人巴掌长。
这样的辣椒辣度没有小米辣椒高,但是亩产量高,且大多数人的肠胃能承受,在天气阴湿的当地很受欢迎,家家户户都爱吃。
往年王家把大多数的红辣椒晒干卖掉,绿辣椒自吃、送亲朋好友或卖掉。
王老头、刘氏都是过日子特别节省的人,舍不得吃可以卖钱当人情送的辣椒,哪怕是绿辣椒也舍不得。
今晚李青青炒菜用的就是绿辣椒,半簸箕大概两斤,要是拿到集市能卖几个铜钱。
于是,王桔也担心李青青会被王老头夫妻说道,忍不住提醒,“三嫂,这么多辣椒全炒了?”
“对。辣椒丰收,咱们家吃饭的人多,我多炒些。”李青青用锅铲在绿油油的辣椒上面挤压,把辣椒的水分挤出来,发出吱吱声,冒出辣椒的呛鼻子的气味,条件反射咽了一下口水。
辣椒是老天赐给生活在阴湿南方老百姓的美食。
虎皮辣椒、小炒肉、辣椒爆炒仔鸡、辣椒炒鸭块、辣椒炒牛柳……独自煎炒、给鸡鸭鱼肉当配菜都好吃。
在没有肉的条件下,李青青做的就是虎皮辣椒。
正宗的虎皮辣椒用的尖椒。那种尖椒当地也有,不过辣度太高,王家没有种,李青青就用王家自种的肉厚辣度中等的绿辣椒。
灶火慢慢燃烧,锅里辣椒的水分已被煸干,辣椒的皮呈虎皮颜色,这时,李青青沿着辣椒边缘放了两块红枣大白色的猪油。
猪油被火融化然后全部被辣椒吸收。
空气飘散着浓郁非常诱人的肉、辣椒香气,王桔口腔里充斥口水,只要张开嘴就会流出来。
放了猪油、盐后的虎皮辣椒表皮亮晶晶,被李青青用锅铲盛到一个直径尺长的大黑瓷盘子。
哪怕是丑陋粗糙的大瓷盘也无法掩盖虎皮辣椒诱人食欲的品相。
王桔忍不住站起来,目光随着虎皮辣椒移动,心里叫嚣着吃掉它!
“四妹,把火弄大。我还要炒一个菜。”李青青把切好的一小把蒜瓣放进直径两尺多的大铁锅里就着虎皮辣椒剩下的油翻炒两下,等飘出蒜香,就把摘了的峨眉豆倒进去。
峨眉豆是豆角的一种,也称白扁豆。《本草纲目》记载它有止泻利、健脾胃、除湿热的功效。
峨眉豆好种植,生长特别快。王家只在后院种了两颗就疯长吃不完。但是峨眉豆需要配着猪肉炒着才好吃。
这不锅里还余有一点点猪油,正好用来炒峨眉豆。
峨眉豆必须炒熟,不然吃生的,人可能轻微中毒。
峨眉豆炒熟香喷喷,盛了半木盆,木盆直径一尺长半尺高,专门用来盛菜盛饭。
灶火被王桔封上了,锅里已经被李青青盛满了水,残余的灶火会把水烧热。热水可以用来洗碗、洗脚什么的。
姑嫂二人做好饭,也不休息,到院子里帮着张氏母女捡辣椒。
李青青踩着梯子上了屋顶,要把屋顶上的辣椒捡进大箩筐,却听张氏在下面高声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弟妹,明天不会下雨,屋顶高,屋顶的辣椒就不用收。”
王村风气纯朴,本村的人不会偷盗,可是会有外面的人摸进来偷东西。
王村的人穷,养狗的没几家,前两天晚上有一家两颗树上价值几十个铜钱的桔子全被外面的贼偷走了。这家人的主母气得站在村外骂了两天,今天早上还在骂呢。
于是这两天全村人都把晒的菜收回家。王家院子里的辣椒若不收,怕被人偷走。
“那省事了。”李青青微笑。她可没有张氏会看天气,便手脚灵活的下了楼梯。
张氏望着李青青苗条的背影,想到李青青美丽聪慧、厨艺高超,再想到李青青刚嫁到王家才两个月就做出新鲜吃食咸蛋卖掉赚到银钱被公婆看重,不由得面露自卑。
李青青倒没多想,把木制的梯子搬回杂屋靠在墙边。杂屋里面飘散浓郁的药味,那是这些天她从山上采的草药制成的生药、药丸所发出的气味。
前世,她是个孤儿,高考进入军医大,毕业当军医,准备在部队当一辈子的兵,后来军队医院归了地方,她倍感失落转业经商,挣了很多钱到处旅游,走到哪里都要品尝当地的美食,有一天走在人行道上被醉酒驾车的司机撞死,再睁开眼就成了架空时代大唐国湘城小泉村将要嫁人的农女。
原身也叫李青青,当时已跟王浩定了亲事。
原身不想嫁,她的心上人是本村的一个考取功名的童生,这个童生对原身也有好感,只是童生的娘说原身没有嫁妆帮不了童生读书考秀才,坚决不同意。
原身非常抑郁得了热伤风就这么去了。
李青青到了之后,对这种包办婚姻也不情愿,只是入乡随俗,也是替原身报答李家二老的养育之恩,就这样嫁了过来。
两个月前,服兵役的王浩利用短暂的探亲假回到王村跟李青青拜堂成亲后就返回军队。
李青青就成了古代的军嫂。前世,她当过军人,自知军人不易,决定当好军属,替王浩照顾家人。
王桔、王盼弟站在院子三尺高的篱笆外,一边低声说话一边眺望村口。
王家的地势比较高,能看到大半个村子。
“姑,不知道辣椒能卖多少钱?”
王桔想到李青青昨晚说米菜越丰收价钱越低的话,不由得摇了摇头。
“我们家的辣椒又大又新鲜,肯定能卖好价钱。”王盼弟对此充满了希望。
张氏从院子走出来,低声问道:“小妹,这回爹娘拿了多少咸蛋去卖?”
前几次王家每次顶多卖五十个咸蛋,中午就回来了,今天竟是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王桔仍是摇了摇头。家里的咸蛋所用的鸭蛋是由李青青和王老头夫妻共同出的,所有鸭蛋的都是由李青青一个人做的,也是由她掌握,如今在家里的人,只有她知道。
王招弟实在是忍受不了饭菜的香气,穿着破草鞋的她噔噔跑了出来,仰着脖颈问道:“爷爷、奶奶、爹、四叔都去卖辣椒、咸蛋,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啊?”
王盼弟小大人般愁眉苦脸的自语道:“是不是咸蛋难卖?”
张氏的孩子多,肚子里还有一个,哪怕终于如愿生儿子,照样没钱养,她一直发愁家里没有银钱,若咸蛋卖不掉,损失掉的本钱会让王家的日子更加艰难,啐了一口,骂道:“乌鸦嘴,死丫头!我们家的咸蛋那么好吃,怎会卖不掉!”
王盼弟被骂,并没有委屈的哭,只是单眼皮的小眼睛目光有些怯懦。她娘就是这个性格,生不出儿子就总是骂她们姐妹。好在没有动手打她们,比村里其他小女孩的娘强多了。
傍晚,王老头夫妻、王志、王亮终于从外面回来了。
四个人数王老头的动静最大,在篱笆墙外就开始哈哈大笑,“我们赶天黑前回来了!”
王老头今年五十岁,个子不高,肩膀宽厚,粗胳膊粗腿,皮肤黝黑,方脸浓眉大眼,眼角布满皱纹,头发灰白,不过昂首挺胸,看上去挺精干。
他是王家的一家之主。
五个儿女当中长子王志、二女儿王月是主母刘氏带过来的,不是王老头亲生。
三儿子王浩、四儿子王亮、五女儿王桔是王老头亲生。
“我闻到饭菜香了。老头子抠门的不得了,把青青给我们做的饭团卖掉不让我们吃。真是饿死我了!”刘氏快人快语,还是大嗓门。
她比王老头小七岁,个子比王老头高半头,皮肤微黄,圆脸细眉,高鼻梁大嘴,性格泼辣。
“呵呵。”王志跟在二老身后,憨笑两声,也不言语。
王志今年二十四岁,他和二妹王月是刘氏与前夫所生,刘氏的前夫并不姓王,刘氏为了让王老头接纳,就把兄妹俩的姓都改了。
王志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右腿比左腿短,走路一瘸一拐,左胳膊比右胳膊细一圈,肉眼就能看出来,哪怕三伏天日头能把人晒死下地干活都不敢打赤膊。
王志长相随了刘氏的前夫,大脸厚嘴唇,塌鼻子,容貌丑加上残疾,当年找不到媳妇,不得已娶了比他大两岁还成过两次亲的张氏。
“三嫂,我们回来了,辣椒卖光了,咸蛋也卖光了。你给我们做的青菜饭团,我手快跟大哥分吃了一个,剩下三个全部被爹卖了。”王亮本是走在最后面,进了篱笆门之后,箭般跑进堂屋,一边跑一边说话,浑身上下透着喜意。
王老汉啧啧嘴巴,很是感慨道:“县城的人可真有钱,一个那么点大的饭团,竟然给我两个铜钱。”
王志特意解释道:“弟妹,爹没打算卖你做给我们吃的饭团,是县城的人见四弟吃饭团就馋了,直接给六个铜钱把三个饭团都买走。”
他们一回来,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卖就卖了。”李青青端着一木盆米饭从厨房走出来。她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此时能吃进一只牛,说话也有气无力,“你们走了一天的路,肯定饿了,快来吃饭。”
米饭原本是放在堂屋八仙桌,后来怕凉了就放在厨房灶上温着。
“三嫂你在厨房啊。”十岁的王亮从堂屋冲出来,差点撞上迎面而来的李青青,连忙闪到一旁贴着墙壁让开路,本想跟李青青表功,看到满满一盆的大米饭,肚子咕噜直叫,恨不得把头埋进盆里大吃一通。
刘氏朝小儿子嗔怪道:“过了冬天你就十二岁了,还这么冒失!”
当地人说的是虚岁。王亮明年虚岁就十二岁了。
王桔端着一盘虎皮煎椒,张氏端着一盆炒峨眉豆跟在李青青身后进了堂屋。
张氏已经听到小叔刚才说的话,所有的东西都卖光,这下好了,家里没有赔钱还赚钱,不由得脸上露出喜滋滋的笑容,想到小桃子大的青菜饭团,就是把用开水烫过的青菜和二两熟米饭揉捏成团,惊讶问道:“一个青菜饭团卖了两个铜钱?”
当地的物价,县、镇比村子略贵。
大米有糙米、精米。一斤稻谷,如果打糙米能出七两多,如果打精米只能出六两。
两斤糙米五个铜钱,一斤精米三个铜钱(古时糙米比精米便宜)。
大米是生的,放水蒸熟了分量会增加。一斤大米能蒸出六、七个饭团。
李青青做的饭团用的是精米。
一斤青菜一、两个铜钱,如果是应季产量多的青菜,最便宜时两斤一个铜钱。
精米、青菜都是王家自产,成本比市价低的多。
王志答道:“对。所以爹不让我们吃,把青菜饭团全部卖掉。”又道:“弟妹的厨艺好,做的青菜饭团看着就好吃。”
张氏跟着点头道:“那是。”心里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饭团竟然能卖那么多钱。
王求弟抱着王亮的大腿要举高高。她人小却敏感的很,知道她爹王志重男轻女,不敢找她爹撒娇,就总是找她小叔叔。
王亮摇着手道:“你叔叔我走了四十几里路,累死了,可抱不动你。”
刘氏笑道:“求弟跟小猫一样轻,你怎么就抱不动她了?”
“婶婶做了好吃的。”王招弟边说边流口水。她早就饿坏了。
“我得喝水。”王老头进了堂屋,饭菜香味扑鼻而来,隐约看到破旧的八仙桌上摆着三个东西,也看不清是啥,犹豫先喝水还是先吃饭菜,听到小女儿王桔说要点油灯,习惯性的道:“不是年不是节,点什么灯。外头月亮大着呢!”
这年头能天天点油灯的都是富裕人家。王家人口这么多,劳动力却少,挣的钱只够活着。
王亮道:“爹,吃饭不点灯看不见。”
“臭小子,以前不点灯吃饭,也没看见你把饭吃到鼻子里。”王老头头摇得像拨浪鼓。他是坚决不同意吃饭点灯。
李青青出嫁前在小泉村的娘家的那几天也是摸黑吃饭洗漱睡觉,嫁到王家仍是如此。心道:何时结束在黑暗中行走的生活?
王亮噘嘴,往肚子里灌了半碗温水解了渴,问道:“三嫂做什么好吃的,这么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