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宗李建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全文》,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现已上架,主角是李承宗李建成,作者“山的那边”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穿越到大唐武德九年,成为皇太孙,结果发现,父亲是李建成?关键是,明天便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之日!距离皇太孙体验时间还有一天,李承宗深思熟虑后,决定黄袍加身!“皇爷爷,我现在节制天下兵马,要你一样东西,你不会不给吧?”“爹,你还年轻,要把重心放在怎么当好太子上,不要总想着谋取皇位,取我而代之,把路走歪了,会毁了你自己!”“世民二叔,别怪我说话直,皇位的水很深,我怕你把握不住,所以我来!”“元吉四叔,你听说过曹操的故事吗?”看着李承宗黄袍加身,坐在龙椅上,接受万邦朝贺,一时间,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懵...
《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全文》精彩片段
李承宗见他们的样子,就知晓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心里一乐,却也没说他们什么。
毕竟,他们是第一天见面。
他们不了解自己,也很正常。
而且,李承宗也没想过要靠他们来解决这件事。
来到皇城朱雀门外,李承宗走下马车,说道:“你们先回去吧,等我消息。”
说完,他带着徐玥和王晊,走入皇城之中。
李纲和魏征站在马车旁边,注视着他的背影。
许久,李纲收回目光,望向魏征,问道:“殿下好像也没有办法。”
魏征叹了口气,“是我期望太高了,说到底,他也只是个孩子。”
说完,他对着李纲勉强挤出一抹笑容,说道:“李少保,我想一个人走走。”
李纲摆手道:“去吧。”
魏征行了一礼,便转身徒步朝着自己居住的永兴坊而去。
李纲望着魏征略显落寞的背影,长长唉叹了口气,心里也有种说不上的感觉。
而此时,朱雀门内,李承宗双手背在身后,优哉游哉走在皇城之内,左顾右盼着。
鸿胪寺,太常寺,宗正寺,太仆寺,左领军卫,右领军卫,跟史册记载的位置对上了......李承宗心里想着。
很快,他凭借着史书对皇城的记载,来到了中书省外。
门口处,站着一名中年属吏,正是昨天“接待”过徐玥的那位,瞧见走在徐玥前方的少年,脸色微变,赶忙迎了上去,躬身行礼道:“拜见皇太孙殿下!”
李承宗有些意外,对方竟然认识自己。
这时,背后传来徐玥的声音:“殿下,昨天奴婢来给封公送信时,见到过他。”
李承宗恍然,对着中年属吏微微颔首,问道:“封公在吗?”
中年属吏连忙道:“封公正在衙署办公,臣带您进去。”
“不用。”李承宗摆了摆手,“我自己进去就行。”
说完,他转头对着徐玥和王晊说道:“你们留在这里。”
王晊和徐玥连忙应了一声喏,站在了门口。
李承宗大步走入中书省内。
而此时,中书省衙署之中。
封德彝悠然看着公文,心情很是愉悦。
一想到早上因为自己,才起到一锤定音效果,让李承宗摇身一变,成为储君,封德彝便忍不住轻哼起来。
衙署内,除了他以外,还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起居郎、右拾遗等人,此时他们正聚在一起,议论着早朝的事。
封德彝没有参与他们的议论,但是竖起耳朵,偷听着他们的谈话,每听到一些让他感到愉悦的字眼,他的嘴角便忍不住勾起。
忽然,衙署内的议论声停了下来。
封德彝正听的舒心,见议论声戛然而止,下意识抬头望了过去,见众人呆若木鸡的望着门口。
他也注目而去。
旋即,封德彝便看到一个身穿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十二岁少年,双手背在身后,站在衙署门口,大吃一惊,立即站起身迎上去拱手道:
“老臣参见殿下。”
衙署内的众人回过神,纷纷上前行礼道:“参见殿下。”
李承宗对他们笑了笑,说道:“都不用拘礼,你们忙你们的,封公,你过来一下。”
“喏”封德彝应了一声,跟在他身后,走在院中。
李承宗看着他道:“封公,你可知京城正在闹粮荒?”
“知道。”封德彝心头一动,先是点了点头,旋即问道:“殿下想要解决粮荒之事?”
李承宗点头,“没错,不过我找不到解决办法,所以过来问问你。”
封德彝沉吟道:“这个事,要说解决,也好解决,据老臣所知,眼下京城之中,有一个人,手里攥着数十万石粮。”
常何将圣旨接到手中,低头打开看了一眼内容,瞳孔猛地一缩,太子和齐王,就地拘押?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正当他震撼想着,李承宗的声音响起:
“常何,考虑好了吗?”
常何抬起头,迎上李承宗的目光,思考片刻,先将圣旨还给他,然后眼神坚定道:“秦王对我恩重如山,恕臣难以从罪!”
李承宗并没有因为常何的拒绝而恼怒,而是凑到他身边,一脸严肃的说道:
“你刚才说,我二叔对你恩重如山,那你就更应该效力于我。”
“否则,不只是我二叔秦王,秦王府一众僚属,还有你和被你用钱收买的禁军,所有人都会被我皇爷爷治罪。”
“到时候抄家灭族,大祸临头,你就是再有忠心,又有什么用?”
常何低着头,不为所动。
李承宗见状,继续劝道:“常将军,你是我大唐的良将,应该知道我大唐的处境,北边有大敌突厥,西边有吐谷浑,东面有高句丽,大唐正是用人的时候,少你一人,大唐就少一份力量,难道你想看到中原大地上再发生一次五胡乱华的惨状吗?”
常何立即摇头道:“不愿意。”
李承宗点头道:“那就是了,我也不愿意,但是现在,咱大唐的朝局是什么样子,你也知道,东宫和齐王府联手,与秦王府同室操戈,到最后蒙受损失的是谁?是我大唐!获利的是谁?是突厥,是吐谷浑,是高句丽!”
“所以,我必须平息京城的乱象,不给外患可乘之机!”
听到“平息京城乱象”几个字眼,常何脸上露出吃惊之色。
李承宗趁热打铁,伸出十二岁的小手,握住常何宽大的手掌,情真意切道:
“常将军,我知道你的顾虑,你是担心你效力于我,会害了我二叔秦王?”
“你如果这样想,便是大错特错!你以为我平息的手段,是杀人吗?我的目的,不是杀,而是保!”
“我不仅要保我的父亲,我的四叔,还要保秦王,以及秦王府的一众僚属!”
李承宗握紧常何的手掌,认真道:“我更要保像你这样的良将!”
看到常何脸上露出深思的表情,李承宗当即拿出圣旨,再次趁热打铁,指着圣旨,正色说道:
“看到这份圣旨了吗?这就是我的底气,现在朝堂上,只有我有这个手段,有这个能力,保住所有人!”
“而你,常将军,我需要你像封公和王晊一样,站出来帮我!”
李承宗严肃道:“你帮我,才是在回报秦王的恩情,不帮我,就是置秦王于死地!”
“我已经跟我皇爷爷请旨,如果我没有平息庙堂上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乱象,我便以死谢罪!”
常何闻言,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他。
李承宗则发出一声低喝和不忿:“常何,我这个皇太孙,为了大唐,为了所有人,已经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你还在犹豫什么!”
这是十二岁少年的嘴吗,这么能说......封德彝在旁边听得都恨不得表忠心。
常何沉默几秒,旋即眸中闪烁着几分坚定,对着李承宗单膝跪地,抱拳道:“只要皇太孙殿下能说到做到,臣常何,愿听命于皇太孙,为国尽忠!”
李承宗露出惊喜之色,认真道:“有常将军帮忙,我这心,一下子就安了。”
常何站起身,注视着李承宗,问道:“殿下需要臣做什么?”
李承宗说道:“我要你听从秦王的安排,秦王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到了关键时候,你就明白我的用意。”
常何抱拳道:“是!”
李承宗收起圣旨,笑着道:“常将军继续当职吧,就当我没来过,如果有人问起,我来做什么,就说我癔症犯了。”
“诺!”常何重重点了点头,随即注视着李承宗、封德彝、王晊离去的背影,随即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经过刚才的谈话,常何已经意识到,秦王府败象已定。
毕竟,连他这般隐秘的秦王暗棋,李承宗都知晓,常何不敢想象他还知道多少。
常何闭上眼睛,消化掉内心的震撼,旋即睁开眼,望了一眼秦王府方向,没有选择迈出脚步去通风报信,而是默默收回目光,继续当职。
而此时,皇宫之中,李承宗双手背在身后,走在路上,一想到原本的死局,现在已经被他盘活了大半,他便感到愉悦,终于不用死了。
封德彝、王晊跟在他的身后,此时还沉浸在常何的事情当中。
许久,封德彝率先回过神,问道:“殿下,你怎么知道常何是秦王的人?”
我要是不知道常何是秦王的人,我史书不就白读了吗......李承宗咧嘴一笑,当然,实话不能告诉他,面露神秘说道:
“秦王有眼线,难道我就没有?”
封德彝不敢置信道:“可是,你才十二岁啊。”
李承宗笑道:“秦朝的甘罗,也是在十二岁时,凭借才智,替秦国赢得十几座城池,从而被嬴政拜为宰相。”
“他十二岁能当宰相,我也是十二岁,我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些常人所不能及之事?”
封德彝哑然,旋即感慨道:“殿下口才了得,老臣佩服。”
王晊连忙道:“臣也佩服。”
李承宗笑纳了二人的恭维,望向东宫方向,说道:
“走吧,去东宫。”
该做的已经做完了,现在该跟李建成和李元吉摊牌了。
封德彝、王晊没有多想,跟在他的身后,往东宫而去。
东宫,位于太极宫的东侧。
三人刚刚抵达东宫的嘉富门,便看到一名身形高挑,肤色白皙的貌美宫女,一脸欣喜的朝这边挥手。
“殿下!”
李承宗一眼认出那女子,正是徐玥,笑吟吟走了过去,直接说道:“咱们没事了。”
徐玥眼眶一红,听懂了他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主仆二人不用住在太医署了。
这时,封德彝的声音响起:“徐玥,殿下不是让你拿着那一沓东西,找个距离秦王府近一些的地方候着吗,你怎么待在这里?”
听到徐玥的话,王晊吓了一跳,看着和他有相同际遇的宫女,提醒道:“慎言。”
徐玥连忙闭上嘴,低头小心翼翼看着李承宗。
李承宗笑了笑,说道:“在我面前,你们都不用拘谨,徐玥,你是想说,此事牵扯到后宫,我要是出面解决粮荒一事,后宫之中,有人会在我皇爷爷那里说我坏话?”
徐玥连连点头,“奴婢就是这个意思。”
李承宗小手背在身后,目望前方,轻声说道:
“百姓喜闻乐见的,他们算老几?”
徐玥闻言,暗暗咀嚼着他的话,眸光闪烁着光亮,说道:“殿下说的真好!”
殿下是要跟那些人斗到底啊......王晊却听出他言语中的另外一层意思,心中一荡,目光满是崇敬看着他,这份果敢勇毅,丝毫不弱于秦王。
就在此时,一阵车轮声响荡而起。
三人闻声望去,只见魏征穿着一身绯红便服,赶着一辆马车,朝着这边而来,稳稳的停在了李承宗身边。
魏征跳下马车,行礼道:“殿下。”
车帘紧跟着被人撩起,李纲穿着一身紫色袍服,看着李承宗笑道:“殿下,咱们坐马车去?”
李承宗果断的坐上了马车,转头对着魏征道:“魏学士,你也上来。”
魏征立即坐到车厢之内。
王晊和徐玥则分别坐在车夫位置上,王晊赶着马车,调转马头。
车厢内,李纲手持拐杖,打量着李承宗,见他没有一丁点架子,和他那喜欢摆谱的老子大不一样,尤其是听得进去话,执行力还强,心中很是满意,问道:“殿下,你打算去哪里微服私访?”
李承宗摸着下巴道:“先去东市看看。”
说完,他对着赶着马车的王晊说道:“去东市。”
王晊应了一声喏,操着缰绳,驱赶马车前往东市。
长安城,分为皇宫,皇城,外郭城。
外郭城内的街道两侧,都设排水沟,并种植榆、槐等行道树。
京城的正门,也就是南门,共有三处,东门和西门亦是有三处。
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便是京城的主干道,宽度大都在百米以上。
最宽的要数朱雀大街,足有一百五十五米,是京城的南北中轴线。
京城以朱雀大街为分界,城东属于万年县,城西属于长安县。
城东和城西加起来共计一百零八个里坊。
另外有两个市,在城东的名为东市,在城西的名为西市。
马车缓缓而行,行走在城东主干道上。
两刻钟后,马车便抵达东市的北门。
就在此时,马车外面,响起了一道叫骂声。
“你个混账东西,真是活腻了,连刘家的粮你都敢偷,等会到了县衙,打不死你!”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这叫拿!”
李承宗听到声音,撩起车帘,往外一看。
只见两名佩刀衙役,押着一名手脚戴有镣铐,左脸乌青的布衣青年,从旁边经过。
李承宗望着那名青年,见他虽然一脸的狼狈,却昂首挺胸,丝毫不觉得自己偷了东西,便对着王晊说道:
“王晊,停车。”
王晊赶忙停下马车,回头看到李承宗注视着从旁经过的两名衙役和被捕的青年,明白他的意思,当即跳下马车,拦住三人,问道:“你们等一下!”
两名衙役望了一眼王晊,又看了看马车,知晓对方非富即贵,立即顿住脚步。
布衣青年此时也回头看向了马车,见一名身高一米六,穿着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帅气少年跳下马车,朝这边走来,眸光闪烁了两下,暗暗思忖少年拦住衙役的用意。
李承宗指了指布衣青年的对面空位,说道:“请坐。”
于麟默然不语坐下。
下一秒,他看见李承宗指着白发苍苍手持拐杖的老头,问道:
“你知道他是谁吗?”
于麟摇头道:“不知。”
李承宗缓缓说道:“我给你介绍一下,他是当朝太子少保,李纲。”
于麟闻言脸色一变,蹭的一下站起身,吃惊的看着李纲,连忙拱手行礼。
正在自顾自饮酒的布衣青年也吓了一跳,连忙放下酒杯,站起身对他行了一礼。
这时,李承宗又指了指旁边的中年男人,说道:
“这位呢,是太子洗马,魏征。”
于麟再次一惊,赶忙又对着魏征行了一礼。
布衣青年此时也跟着行了一礼。
李承宗笑着道:“他们两位的大名,你应该有所耳闻。”
于麟强忍着心中震撼,重重点头,敬佩的看着二人道:“何止是有所耳闻,应该说是如雷贯耳。”
说完,他望着李承宗,小心翼翼道:“不知您是......”
李纲开口道:“他是皇太孙殿下。”
于麟喉咙攒动了一下,立即作揖到底道:“拜见皇太孙!”
李承宗笑着道:“不用拘礼,坐下说。”
等他坐下,李承宗神色一肃,说道:“刚才是我冲动了一些,下了你的面子,你不要往心里去。”
于麟连忙摆手,“不敢不敢。”
李承宗接着道:“你能秉持独善其身的想法,这很好,但是,你要明白,在百姓们需要你时,你就不能独善其身,而是要站出来。”
于麟知晓他说的是什么事,苦笑了一声。
李承宗又问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父亲,要把你送进国子监?”
于麟道:“他想我能光耀门楣。”
李承宗肃然道:“可是,在需要你挺身而出时,你选择独善其身,这如何能够光耀门楣?”
李承宗耐心道:“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一辈子,都在努力的进步,他们努力了无数次,而进步的机会,只会出现在这其中的一两次,把握住了,一步冲天,没把握住,将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
“于麟,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进步的机会,就在你面前,你想进步吗?”
于麟浑身一震,迎上李承宗的目光,噌的一下站起身,激动道:“臣太想进步了!”
“不知臣能为殿下做些什么。”
李承宗很满意他的态度,笑着道:“我需要请你父亲过来。”
李纲、魏征闻言心头一动,殿下是打算从这位青年身上找到突破口啊。
于麟也意识到这一点,咬了咬牙,抱拳说道:“臣现在就去请我父亲过来!”
李承宗笑着点了点头道:“去吧。”
于麟微微作揖,旋即转身离开。
清风楼大堂之中,十几个食客一边打量着这边,一边思忖着李承宗的身份,竟然能使唤的动国子监助教。
而此时,李承宗这边的饭菜上齐,看着一桌有酒有肉的饭菜,将自己没用过的筷子当成公筷,夹着菜送到李纲和魏征碗里。
李纲、魏征顿感受宠若惊。
李承宗又用公筷夹着饭菜,放在了徐玥和王晊的碗里。
二人见到连连道谢。
布衣青年此时打量着这一幕,有些惊奇,这个少年皇太孙,竟然没一点架子。
而此时,徐玥一边吃着饭菜,一边说道:“殿下,我刚才以为你要收拾他。”
李承宗莞尔,“我收拾他干什么。”
魏征笑道:“殿下现在是储君,亲自收拾他一个没有品级的国子监助教,有失身份。”
李承宗笑了笑,这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的他,是皇太孙,更是大唐的储君。
李元吉忍不住道:“他都是储君了,还没变化?”
魏征看了一眼李元吉,语气平静说道:
“今日之前,我大唐有储君,今日之后,我大唐还是有储君。”
“京城粮荒问题,已持续一月有余,今日之前,没有得到解决,今日之后,臣不知能不能得到解决。”
魏征问道:“如果今后粮荒问题依旧存在,这不就是没有任何变化吗?”
李元吉挑眉道:“莫非你是觉得,靠他一个孩子,能解决这么大的事?”
魏征低头默然不语。
他也不知怎的,忍不住对着李承宗提出了眼下朝廷所面临的困难。
或许是李承宗在一天之内,平息三王之争乱象,给了他一点幻想,觉得面前这个十二岁少年,或许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李承宗有些意外,京城居然正在闹粮荒?还拖了一个多月没解决?开口问道:
“地方上闹粮荒,京城调粮过去便是,京城闹粮荒,从其他地方调粮便是。”
“难道现在各个地方都在闹粮荒,导致京城无法从地方上调来粮食吗?”
听到李承宗的询问,不等魏征开口,李纲先叹了口气道:“殿下有所不知,这京外的粮食,有,而且很多,但是调不进来,即便调的进京城,粮价也压下不去。”
李承宗疑惑道:“为何?”
魏征沉声道:“因为吏治。”
“我大唐眼下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吏治问题,吏治现在很坏,朝堂之中,从上到下,都在腐败,这也是粮价下不去的主要原因。”
话音甫落,李纲立即提醒道:“魏学士,慎言!”
魏征抿着嘴唇,凝视着李承宗,看他会不会追问。
李承宗沉吟道:“你不妨把话说明白一些,什么叫从上到下?”
魏征见他询问,不假思索说道:“只说眼下的事,长安城中正在闹粮荒,陛下得知此事,降旨要恢复粮价。”
“可是,京城中的粮商,背靠着宫里人,负责打压粮价的官吏,也背靠着宫里的人。”
“他们官商勾结,上下其手,夺民之利,朝堂上的人都清楚,这些人不被喂饱,百姓们就休想有一口粮吃!”
魏征神色凝重道:“据臣所知,城内的几个里坊的百姓,已经在啃树皮了,臣不知道他们吃完了树皮,还能吃什么。”
李承宗拧起眉头,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问道:“为什么不将此事在早朝上奏明我皇爷爷?”
魏征叹息道:“这一个多月来,已经上奏陛下三次了,陛下口谕催了三次,降旨换了两拨稳定粮价的官吏,不起效果。”
“至于为什么不起效果,群臣都很清楚,那就是负责稳定粮价的人,一直以来,都是一类人。”
说完,魏征站起身,对着李承宗作揖到底,朗声道:
“臣恳请皇太孙殿下,能够出面拯救京城百姓于水火,去向陛下请旨,由您来选派负责稳定粮价之官。”
李承宗沉吟两秒,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我皇爷爷这会正伤心着,现在跟他提及此事,不是惹他烦心?不行不行!”
不听吗......魏征顿时失望至极。
李纲抿着嘴唇,也低下了头。
他们二人,也跟李建成说过这事,得到的回答,和现在得到的回答一模一样。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正当二人心中失望时,李承宗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而且,这种小事,何必惊动他老人家,我来处理就行。”
二人闻言浑身一震,抬头同时看向李承宗。
李承宗扶着御座把手,缓缓站起身,背着销售笑着道:
听到少年准确的叫出他的名字,张公瑾眼瞳一凝,愈发惊疑。
他确认从未见过这个少年,也确定少年没有见过他,少年怎知道他的名字。
李承宗见状,笑吟吟问道:“是不是好奇我是谁?常何,你告诉他。”
常何沉声道:“他是皇太孙。”
张公瑾闻言瞳孔猛地一缩。
东宫的人,怎会在这里?
难道......张公瑾越想越心惊,忽然听到身后的城墙楼梯处传来一阵慌乱,回头一看,只见不知从哪又冒出了两千禁军,手持横刀,正将楼梯上的秦王府卫士,和还在城外的秦王府卫士们的刀卸了下来。
张公瑾瞬间意识到出事了,不再犹豫,快步跑到城墙边上,看到李世民正带着人去往埋伏地点,想要大喊示警。
然而,下一秒,身边的常何,忽然快步上前,从后面堵住了他的嘴,将他拖拽着按在地上。
张公瑾一边挣扎着,一边转头瞪视常何,破口大骂:“常何,你敢背叛大王!”
此时冯立也已经带着四名长林兵上前,接替常何按住了张公瑾,常何这才开口道:“我没有背叛秦王,我是在帮他!”
“秦王要做的事,皇太孙已经知晓,秦王已经败了!”
张公瑾浑身一震,顿感遍体生寒,没有再挣扎,眼眶通红望向李承宗,切齿道:“皇太孙,你要替太子,杀死你的二叔吗?”
“如果真是这样,请先让我死在秦王前面!”
李承宗双手背在身后,来到他面前,笑着道:“放心,我二叔死不了,你也死不了。”
“不过,你这会哪都不能去,老实呆在这。”
说完,李承宗转头看着冯立,说道:“把他绑了,扔在一边,叫人盯着,别让他做傻事。”
冯立抱拳道:“喏!”
李承宗走到城墙边上,注视着玄武门内,李世民等人进入了他们设下的伏击地点,站了两刻钟后,轻声说道:“时间差不多了。”
“冯立,你去调兵。”
说完,他转头又对着常何说道:“常何,派人守住这里,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出入玄武门。”
二人同时抱拳道:“喏!”
李承宗又看向徐玥、王晊,说道:“你们留在这里,我进去见一见我二叔。”
徐玥担心道:“殿下,你一个人去见秦王,太危险了!”
王晊附和道:“是啊,殿下还是带上几个人的好,这样安全。”
李承宗摆手道:“不会有事的。”
说完,李承宗拾阶而下,走入了玄武门中。
而此时,玄武门内。
李世民手握长弓,带着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在玄武门内定好的伏击地点等候着。
“过去多久了?”
李世民开口问道。
房玄龄道:“两刻钟。”
“才两刻钟吗......”李世民喃喃自语了一声,感觉此刻的每一秒都如此漫长,沉声道:“再有一会,太子和齐王,就该到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等他们一进来,宫门一关,太子和齐王,将插翅难逃。”
“咱们的大事,便可成矣!”
听到这话,所有人心中都紧张起来。
李世民心中也紧张了几分,盯视着玄武门大门方向。
不知过去多久,有人瞧见一道身影朝这边而来,低声叫道:“来了!”
众人屏息凝神,仔细望去。
忽然众人察觉不对劲,怎么只有一只人影,尉迟敬德眼尖,惊声道:“大王,进来的人,好像不是太子和齐王,好像是个少年!”
李世民盯着朝这边步行而来的身影,见到对方身上穿着的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脸色瞬间铁青。
房玄龄见状,急声说道:“大王,你知道此人是谁?”
李世民吐字道:“他是李承宗!”
东宫皇太孙李承宗?
众人脸色一变,他怎会来这里?
但此刻,已经顾不上想这个问题,程咬金低声道:“他过来了!大王,我们怎么办?”
李世民闭着眼睛深吸了口气,随即睁开双眼,将手中的长弓递给尉迟敬德,冷静的对众人说道:“你们留在这里,不要出去,本王去看看。”
说完,他翻身上马,朝着李承宗方向而去。
李承宗见到一骑而来,正是李世民,咧嘴一笑,挥了挥手叫道:“二叔,二叔!”
李世民在他面前勒住缰绳,翻身下马,一副若无其事模样问道:“承宗,你怎么来了?”
李承宗笑道:“皇爷爷让我今天也去海池。”
李世民哦了一声,望向玄武门大门方向,问道:“怎么你一个人过来,不见你父亲?”
李承宗问道:“二叔想在这杀死我父亲吗?”
李世民脸色一变,“你在胡说什么?”
李承宗叹了口气,问道:“二叔,我东宫的率更丞王晊,你知道他吧?”
李世民不由的握紧拳头,镇定道:“你提他做什么?”
李承宗认真道:“他被我策反了。”
看着李世民大变的脸色,李承宗又问道:“常何,二叔你知道吧?”
“你......”李世民不由后退两步,不敢置信看着他。
李承宗继续道:“不错,他也被我策反,现在效力于我。”
李世民脸色阴沉下来,此时他可以断定,太子和齐王不会来了,问道:“张公瑾在哪?”
李承宗抬手指了指身后的玄武门,说道:“城楼上面,这会已经被我绑了。”
李世民又问道:“我的人呢?”
李承宗秒懂他问的什么,“你说的是你带来的八百名勇士?我已经命人下了他们的刀。”
“现在没落网的,除了二叔你,就是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程咬金这些人。”
李承宗望向李世民的身后,说道:“他们是不是在那里猫着?我刚刚在楼顶,看的很清楚。”
李世民脸色铁青,忍不住上前揪住李承宗的衣襟,将他提起来,情绪激动道:“太子和齐王在哪里?我既然已经败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藏着?让他们出来!”
李承宗双脚悬空,虽然领口发紧,却一点也不慌张,望着李世民那双满是愤怒的双眼,说道:“二叔,这件事,跟我父亲和我四叔齐王,没有关系,他们在昨天,就被我拘押在了东宫。”
“今天的玄武门,只有我。”
李承宗恳切道:“二叔,收手吧,外面都是我的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