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备诸葛瑾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舍弟诸葛亮,劝刘备入荆州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神之小贤”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诸葛瑾则道:“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奇才不少,左将军又何必为了一个贾诩而伤神?用人首重德行,若不懂忠义仁孝,即便再有才能,也只是留下了一个潜在的危险。”贾诩有才,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有才不意味着就会对刘备尽忠,若不能尽忠就可能让刘备再次重蹈覆辙。徐州失了,尚且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南阳若是丢了,刘备的机会就更少了。张飞也闻言而道:“两位军师言之有理!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关羽虽然未出声,但那双丹凤眼中却是多了几分对城头贾诩的蔑视。刘备整肃心情,不再去想让贾诩效力的事:“既然不能招降,那就只能强攻了。按计划,三面强攻,留下北门让张绣和贾诩撤兵。”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刘备也不是优柔寡断的人,在众人劝谏后很快就恢复了战场上...
《三国:舍弟诸葛亮,劝刘备入荆州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诸葛瑾则道:“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奇才不少,左将军又何必为了一个贾诩而伤神?用人首重德行,若不懂忠义仁孝,即便再有才能,也只是留下了一个潜在的危险。”
贾诩有才,这是无可争议的。
然而有才不意味着就会对刘备尽忠,若不能尽忠就可能让刘备再次重蹈覆辙。
徐州失了,尚且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南阳若是丢了,刘备的机会就更少了。
张飞也闻言而道:“两位军师言之有理!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关羽虽然未出声,但那双丹凤眼中却是多了几分对城头贾诩的蔑视。
刘备整肃心情,不再去想让贾诩效力的事:“既然不能招降,那就只能强攻了。按计划,三面强攻,留下北门让张绣和贾诩撤兵。”
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刘备也不是优柔寡断的人,在众人劝谏后很快就恢复了战场上的杀伐果决。
见刘备要强攻,裨将魏延立即出列请命:“末将魏延,请为先登!”
军功诸功,以先登、破阵、斩将、夺旗四军功最高,而先登,往往指的是能第一个登上城楼且活下来的勇士!
但凡敢主动请命为先登的,无一不是军中悍卒!
似那种攻城先上炮灰是很愚蠢的,死的人多了会极大的影响士气,毕竟入伍参军的精神信仰就是立军功,谁也不想当炮灰!
倘若主将不将士卒当人看,那么很可能会被士卒砍了首级送给敌人,亦或者如某个车夫因为没吃到肉就将主将送到敌营一般。
善养士卒的主将,即便要攻城,用的也是最骁勇最善战的勇卒,然后给勇卒穿上最厚的甲胄!
换而言之,若是你穿个甲胄攀登云梯都没力气就别瞎起哄了,军中没那么多甲胄让一个废物当先登。
魏延刚出声,傅肜、刘邕、郝普等裨将也纷纷请战。
这些都是刘备在新野新招募的勇卒,平日里又受刘备厚养,魏延等人正等着立功的好机会,自然是个个奋勇争先!
当刘备集结披甲勇卒向城池三面推进时,城楼的张绣和贾诩也看明白了刘备的意图。
兵法有云:围师必阙。
通常而言,陷入包围中的士兵会做困兽之斗,因此善战者会在包围敌人的时候,给被包围的士兵留一条生路,以减少伤亡;如果留下的生路道路崎岖,还有机会在崎岖的道路上埋下伏兵。
宛城北面一马平川并不适合埋伏,刘备也不认为贾诩会轻易中埋伏计,也不认为宛城的守军会连一天都守不住,因此刘备只下令三面围城。
为了给新野新招募的勇卒立功的机会,刘备同意了魏延、傅肜、刘邕、郝普等裨将的请战,令魏延等人率三百悍卒为先登,强攻宛城南门。
同时,关羽和张飞各率一千兵分别攻打宛城的西门和东门,刘备则是引剩下的兵马亲自在南门督战。
智者斗智,勇者斗勇。
趁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用兵无暇南顾的时机出兵宛城、日趋百里打了张绣一个措手不及、招降博望、西鄂、雉县和堵阳等城池的长吏让宛城变成孤城一座。
这都是诸葛瑾和庞统在战略战术上的成功部署。
作为军师和副军师,诸葛瑾和庞统已经用各自的智力给刘备赢得了战机,剩下的就得靠刘备及麾下将士的武勇来对宛城进行军威上的震慑了。
“曹公让将军坐镇宛城的用意,本就是为了提防刘表,想图谋宛城的是刘备还是刘表,并无区别。”
执金吾贾诩,虽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矍铄如旧,举手投足间儒雅不凡,目光流转间炯炯有神,尽显儒生英气。
张绣心中稍安:“若刘备来袭,如何抵挡?”
贾诩言简意赅:“能挡则挡,不能则退。”
“若是退兵,岂不是让司空怪罪?”张绣瞪大了双眼,本以为贾诩会有奇计来击退刘备,却不曾想贾诩直接来了句“能挡则挡,不能则退”。
贾诩双眸如鹰,似乎能看穿人心:“抵挡刘备,是将军在向曹公尽忠;撤出宛城,是为了将宛城的兵马用于防守许都。这属于战略性撤退,曹公又岂会怪罪?”
张绣低头一琢磨,顿觉贾诩说得极有道理。
以曹操如今的兵力部署,即便张绣遣人向曹操示警,曹操也不可能再分出兵马来增援宛城,不是不愿死守宛城,而是为了更好的防守许都。
还未等张绣开口,贾诩又补充道:“虽然不用向曹公示警,但依旧需要将刘备图谋宛城以及将军的防守方案送给曹公参详。如此一来,曹公不仅不会怪罪将军,反而会称赞将军识进退知大势。”
张绣不敢居功:“这都是文和先生的功劳。”
贾诩却是轻轻摇头,不居功也不想担责:“老夫是执金吾,暂居宛城。将军问策,老夫献策,如何进退,皆由将军一言而决。”
人常言,五十而知天命。
贾诩如今五十有三,对仕途早已看淡。
更何况,贾诩近些年行事结下的仇人不少,功劳越大地位就会越高,地位越高就越容易被仇人盯上,自然也就越危险。
深谙明哲保身的贾诩,是不会轻易将自身置于危险的旋涡中的。
即便是董卓掌权的时候,贾诩都选择了远离洛阳和长安的旋涡,待在董卓的女婿牛辅军中当一个小小的平津都尉。
后来董卓被诛,有个叫王允将贾诩列入了必杀名单,结果短短几个月,王允就被迫自尽了。
其原因也很简单,王允想要贾诩的命,贾诩自然得先要了王允的命才能明哲保身。
而在李傕郭汜掌权的时候,贾诩也选择了低调行事,高官厚禄都不要,只想不被人知晓存在。
如今投了曹操,贾诩同样不想太高调。
能挡住刘备固然好,不能挡住刘备,贾诩也不想死守宛城去搏一个尽忠而死的名号。
“天下乱了有高个儿顶着,何必老夫舍身赴死?”这就是贾诩的真实想法。
有了贾诩的谋划,张绣心中也有了底气。
虽说退路有了,但张绣也不敢怠慢,即便守不住可以选择退,但也得在尽力抵挡后才能选择撤退。
很快。
张绣就将刘备图谋宛城以及防守方案以战报的方式撰写好,遣信使快马加鞭的送往许都。
“刘备竟敢在新野囤粮练兵,图谋宛城?”得到战报的曹操,那双锐眼中尽是寒气,张绣的信使更是连抬头的勇气都不敢有,立在曹操面前瑟瑟发抖。
曹操最近意气风发。
不仅在白马津斩了颜良,更是在撤回官渡的途中用计斩了文丑。
初交锋,袁绍的两员上将军就被斩杀,这极大的振奋了曹营将士的士气,回到许都的曹操,那浑身上下散发的威势和凶名也让许都心向袁绍的文武公卿不敢轻举妄动。
这可将贾诩给惹毛了,于是贾诩跟刘协的亲信侍中刘艾私下会晤,将前来助李傕的羌胡大帅三言两语就给劝走了。
羌胡大帅一走,李傕的军力大减难以跟来劝和的张济对抗,被迫同意刘协东迁洛阳;若李傕不惹怒贾诩而是对贾诩言听计从,以贾诩的谋略,刘协又如何能寻得机会东迁洛阳?
有李傕的前车之鉴,张绣可不敢在贾诩面前自恃武勇。
老老实实的当个乖宝宝,还有机会活命,不听贾诩言,吃亏就在眼前。
“文和先生息怒,我这就下令紧闭城门。”张绣不敢再多言,立即令亲信胡车儿率兵紧闭四门,不许任何人进出。
宛城的反应,被刘备的探子探得。
庞统不知贾诩的狠辣,不由感到一阵惊讶:“我军距离宛城尚有三十里,张绣现在就紧闭城门了?”
按庞统的想法,是要趁着宛城士民返回城池的期间,暗中令军士伪装成外出砍柴的百姓混入宛城,伺机里应外合的。
然而张绣的反应却快得令庞统献策的时间都没有。
“士元切勿小觑了张绣,张绣虽然粗莽,但宛城的贾诩却是狠辣果断的人。”诸葛瑾深知贾诩的个性。
以贾诩的个性,在觉察到刘备日趋百里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刘备军中有善谋的智者。
既然来的是善谋的,那就要用对付智者的方式来制定防守策略。
紧闭城门不让士民进出,就是为了避免刘备派遣探子打探宛城内部情报,同时提防刘备派遣军士伪装成百姓潜入宛城。
虽然对宛城外出的士民不公平,但战争就是这样残忍,不要指望守城的人是个心慈手软的。
刘备的眼神也变得凝重:“宛城紧闭四门,张绣这是准备固守宛城了。我军来得匆忙,并未准备太多的攻城器械,若是就地打造,不仅延时费日,也会令士气受挫。”
好歹也是西凉悍将,守城不出也太怂了些。
诸葛瑾目光泰然,并未对张绣采取防守策略而惊讶:“张绣如此迅速的紧闭城门,城外必然还有不能及时入城的士民。左将军可遣军士扮作百姓,在宛城外支起三十口大锅,熬上稀粥给士民充饥。”
“同时再遣一军伏在后方,若张绣遣兵出城驱赶,则挥军掩杀;若张绣不出城,再给那些不能入城的士民发放营帐,让他们在宛城城下宿营。”
庞统抚掌而笑:“子瑜兄这是要用攻心计来乱宛城的军心,妙啊!贾诩虽然狠辣果决,但不顾城外的士民安危就会失去人心。人心若散,城内的士民就不会助张绣守城。”
刘备也心中一松。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若有机会用攻心计,就不能错过战机。
刘备环视诸将:“谁愿率众去假扮熬粥的百姓?”
众将面面相觑,若是披甲先登,冲锋陷阵,这群骁将自然是敢于争先,可这假扮熬粥的百姓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诸葛瑾扫视诸将的表情,遂出列自请道:“要假扮熬粥的百姓,就不能挑选长相凶恶的,否则宛城的士民即便再饥饿也不敢近前。”
“既然这策是瑾提出来的,就由瑾来率众假扮熬粥的百姓,也可趁机寻找宛城的防守漏洞。”
刘备有些担忧:“子瑜是军中军师,身系三军之重,岂能轻易置身于危险的地方?”
诸葛瑾抚掌而赞:“士元此计甚妙!疑兵计再配上乱军心的计策,今夜宛城的军士就睡不安稳了!”
刘备闻言,面色顿时一松,笑道:“两计并用,即便是贾诩也会感到吃力的。”
当即。
刘备调来了一百五十名军士,按诸葛瑾的用意分成了三组,又令军中文吏抄写了百余帛书绑在箭头上。
待得子时三刻。
众军士奉令来到宛城的西门、东门和南门下。
刹那间。
鼓声响起,喊杀声如惊雷般打破了黑夜的宁静。
“刘备要夜战?”惊闻战鼓声,张绣脸色大变。
白日的激战,张绣同样疲惫不堪,结果刚倒头没睡多久,城下就响起了急促的战鼓声。
惊魂不定的张绣,一面穿甲戴胄指挥军士上城头防守,一面遣人通知贾诩。
待得张绣和贾诩登上城头,却不见刘备军士袭来,只听见刘备军中响起了铜锣声。
“闻鼓而进,鸣金而退。刘备玩的一手好疑兵!”贾诩那炯炯有神的双眼中多了几分赞叹:“将军可留下少许军士,若刘备军再来,就让军士在城头鼓噪呐喊。”
张绣心中惊疑不定:“可万一刘备识破了城头的防务,真的来攻城呢?”
贾诩冷笑:“白日刘备三面强攻,军力早已疲惫。若不令军士休憩,明日又如何有力气来攻城?”
“城下军士不会超过百人,目的就是为了让将军疲于应对,让宛城的将士今夜难以酣睡。”
“明日一早刘备军必定会再次强攻宛城,若宛城的将士彻夜未眠,如何能挡得住刘备的强攻?”
“此等小计,又岂能瞒得过老夫?将军切勿疑虑,去营中安心休憩就行了。”
张绣仔细想了想,顿时后怕不已。
本来白日里宛城的将士防守就很疲惫了,今夜若不能好好休息,明日如何防守城池?
想到这里,张绣的冷汗都冒出来了:“若不是文和先生提醒,我必中刘备诡计!”
张绣遂按贾诩的计策,只留下少许军士提防刘备军,其余军士则返回城内休憩。
过了一个时辰,刘备军再次鼓噪而来,鼓声呐喊声在城下再次响起。
而城楼的军士也依照张绣的命令鼓噪呐喊,双方虽然都只有少许军士,但这鼓噪呐喊声却如同真的在激战一般。
“贾诩果然老谋深算,这么快就有了应对之策。”诸葛瑾闻讯而笑,遂让军士在第三次鼓噪而进的时候,将绑有帛书的箭矢射向城头。
疑兵之计被识破,但乱军心的计策却不会因此而受阻。
当百余帛书随着箭矢射向宛城的西门、东门和南门三面城楼,宛城的将士纷纷疑惑不已。
有识字的当场念出了帛书的内容:“曹操在官渡征战不利,荆州刘表和江东孙策正举兵往许都而去,曹操必败无疑!宛城已经是孤城,何不速速投降?”
守城的将官看到帛书的内容,当即脸色大变,一面下令众军士不得私下讨论,一面急急将帛书送到张绣手中。
听了贾诩的建议安心入睡的张绣,再次被惊醒,带着浓重的起床气恶狠狠儿的盯着守城的将官,似乎要吃人一般。
然而。
当守城将官将帛书递给张绣后,张绣的困意瞬间消失殆尽了。
“曹公在官渡征战不利?”
“刘表和孙策偷袭许都?”
“这怎么可能?”
“难道是刘备故意想乱我军心?”
张绣惊疑不定,完全判断不出这帛书内容的真假。
连陈寿在记史的时候,都说的是魏延本意不在于向北降魏而是为了诛杀杨仪。
蜀人杨戏在《季汉辅臣赞》更是称赞魏延“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被朝中人信任是因为平日里个性孤傲导致的。
然而,对于一个武将而言,骁勇善战不结党营私,这简直就是帝王最喜欢的战将。
诸葛亮在的时候,就时常维护魏延,诸葛亮死了,杨仪这种小人就仗着平日里跟同僚关系好公报私仇。
令人遗憾。
杨仪这个人,原本是曹操的荆州刺史傅群麾下主簿,后来觉得不受重用投奔关羽,在诛杀魏延后,杨仪更是觉得自己能替代诸葛亮主政,甚至还让都尉赵正卜卦来给自己正名。
而诸葛亮生前就有密奏,认为杨仪性狷狭,不适合主政,于是让蒋琬主政。
杨仪觉得自己被冷落了,竟然对费祎说“当初丞相死的时候,我如果举兵投魏,肯定比现在地位高”。
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
魏延在新兵营的表现,很快就传入了刘备的耳中。
刘备虽然令庞统招募新兵,但也经常会在新兵营中对这些新野的勇卒嘘寒问暖,偶尔还会赠送亲自编织的草鞋。
虽说草鞋并不能御寒,但礼轻情意却重。
一个左将军,亲自编织草鞋送给一个新兵,代入新兵的视野,这草鞋的分量远比金银珠宝更贵重!
魏延就是有幸得到刘备亲赠草鞋的幸运儿!
不仅如此,刘备见魏延无字,还专门给魏延取了个表字“文长”。
用意就是希望魏延平日里能多读书,不仅要用武勇,还得懂文事,文武兼备才能当上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军。
哪怕魏延是个不轻易流泪的粗莽武卒,在刘备这一套真诚组合拳下,也忍不住在被窝中落泪。
“士为知己者死!左将军待我如此,我又岂能不效死力!”这是新兵营时,魏延的真实想法。
傅肜、刘邕、郝普等受到刘备礼遇嘉奖的勇卒,亦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既然选择了入伍,就没人不想当将军!
在笼络人心方面,刘备的手段堪称一绝。
若非如此,又岂会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至死不渝的跟随刘备?
七月初。
刘备在将新兵和老兵整合后,决定对宛城用兵。
之所以选择这个节点,是因为袁绍开始进兵许都了!
在四月份折损颜良文丑后,袁绍拒绝了沮授“持久战”的战略,自后方征调了大量的骁将勇卒,准备跟曹操来一场大决战。
曹操见袁绍要决战,紧急抽调了兖州、豫州、徐州、关中等地的兵力,在官渡立下坚寨抵挡袁绍。
换而言之,刘备现在要打宛城,张绣不会有一兵一卒的援兵!
这是十分难得的战机!
刘备留下诸葛亮守新野负责三军的钱粮调度,以诸葛瑾为军师、庞统为副军师、关羽张飞为将、陈到为中军都督,以魏延、傅肜、刘邕、郝普等十余人为裨将,亲率马步军五千人向宛城进兵。
新野到宛城仅有百余里,刘备采纳了庞统“兵贵神速”的提议,令军士一日疾行百里,在距离宛城三十里外安营扎寨。
虽说兵法中有“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的说法,认为日行百里可能会折损上将军,日行五十里军士可能只能抵达一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