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江婉宁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枕边鬼语江婉宁热门大结局》,由网络作家“赵苏合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会变成她……”录音戛然而止,像是被剪断了。江婉宁脸色发白。她的脑子像被猛地敲了一锤,血涌上来,耳鸣阵阵。她忘记了太多事了。或者说,她刻意不去记起的那些“童年片段”,早就被封在了潜意识的角落。可现在,它们开始像水一样从裂缝渗入现实,无法阻挡。她开始翻旧物,一件件撕开那些她曾经“断舍离”的人生拼图。最终,她在储物间的旧皮箱里找到了那张老照片。一张她和另一个女孩并排坐在公园秋千上的照片。那女孩眼神躲闪,头发杂乱,穿着和她一模一样的衣服。背面用儿童笔迹写着:“婉宁和妹妹——她是秘密,不能告诉别人。”她突然想起来了。她有个双胞胎妹妹。一直被家人藏着,说她身体不好,不宜外出。小时候,她们曾共享一个房间,一张床,一堵墙。那堵墙,就是她现在听“晚音...
《枕边鬼语江婉宁热门大结局》精彩片段
会变成她……”录音戛然而止,像是被剪断了。
江婉宁脸色发白。
她的脑子像被猛地敲了一锤,血涌上来,耳鸣阵阵。
她忘记了太多事了。
或者说,她刻意不去记起的那些“童年片段”,早就被封在了潜意识的角落。
可现在,它们开始像水一样从裂缝渗入现实,无法阻挡。
她开始翻旧物,一件件撕开那些她曾经“断舍离”的人生拼图。
最终,她在储物间的旧皮箱里找到了那张老照片。
一张她和另一个女孩并排坐在公园秋千上的照片。
那女孩眼神躲闪,头发杂乱,穿着和她一模一样的衣服。
背面用儿童笔迹写着:“婉宁和妹妹——她是秘密,不能告诉别人。”
她突然想起来了。
她有个双胞胎妹妹。
一直被家人藏着,说她身体不好,不宜外出。
小时候,她们曾共享一个房间,一张床,一堵墙。
那堵墙,就是她现在听“晚音”的那一面。
妹妹不爱说话,总在深夜哭,说墙后有人看着她,说她梦见一个未来的自己躺在血泊里,说那个“未来的自己”让她不要长大。
江婉宁一开始只是陪她,安慰她,后来变得不耐烦,开始逃避,最终彻底装作“没有这件事”。
直到有一天,妹妹失踪了。
家里对外的说法是她“病重去世”,可她一直没见到妹妹的遗体,甚至不允许她参加葬礼。
她接受了这个说法,因为她想忘记。
她以为,时间久了,“妹妹”会真的从她世界里消失。
可现在,“晚音”回来了——用她熟悉的语气、她曾经逃避的方式,讲着她们共同压抑的那段痛苦。
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晚十点半“晚音”才出现。
那是妹妹失踪的时间。
十点半,是门锁响的时间,是最后一次妹妹出现在她梦里的时间。
是她亲手锁门的时间。
她瘫坐在地上,手脚冰冷,眼泪却一滴也流不出来。
她终于不敢再说出那个问题: “她是不是……从来没有离开过?”
因为她知道,那堵墙背后,不是“另一个人”,也不是鬼。
是她自己。
是那个被她亲手困在回忆深处、在无数个夜晚里不断哭喊、挣扎的自己。
那个再也回不到阳光下的自己。
最终章 回声十点半。
墙后终于不再低语。
整个屋子静得仿佛连心跳声都能传出回音。
下去了。”
那一刻,江婉宁的呼吸急促得像快要断裂。
她的脑海里闪过一个模糊的画面:一双湿淋淋的眼睛,在某个深夜,透过浴室的镜子死死盯着她。
那双眼睛不是别人的,是她自己的。
那天之后,公寓里的一切变得越来越“错位”。
冰箱里的食物会在她出门时被换成从没买过的品牌;书桌上多出一本她从没写过的日记,封面与她用的黑皮日记一模一样,只是里面的内容,全都是用她的口吻,讲着她不记得的故事。
墙面上的凹痕开始蔓延,从床头延伸到门边,每一道都像指引。
她试着打电话联系朋友,电话接通的那一瞬,对面传来的是另一个声音:“你又回来了。”
她一把挂断,手机像死了一样黑屏,彻底不能再开机。
她终于意识到—— 她的世界,正在悄悄被“晚音”的故事吞噬。
而她不确定,是不是自己曾经就已经讲过这个故事,只不过,这次……她是听的那个。
第四章 揭示江婉宁开始做梦,梦里自己是另一个人。
她穿着初中校服,背着旧书包,走在一条模糊得像油画边缘的小巷。
天是阴的,墙上湿漉漉地贴着破旧的寻人启事,上面模糊的脸影像她,却又不完全是她。
她总在梦里追着一个声音跑——不是“晚音”,而是更早、更尖锐、更惊恐的哭喊。
“我不要进去……我不想留下来……”她从梦中惊醒时,发现自己的床铺湿了一大片,汗水打湿了被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东西。
她低头一看——是录音带。
是那种已经很少见的老磁带,外壳泛黄,纸壳标签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几个字:“你不该忘的。”
她不知道磁带从哪里来的,更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自己手里。
她在屋里找了整整一小时,终于在书柜最下层的角落翻出一个旧录音机。
插上电源,按下播放—— “咔哒——”一声脆响,接着,是一片空白噪音。
然后,她听见一个声音:“现在是……2009年3月6日,今天我不想再装了。”
那声音尖细、压抑,语气很熟悉,却不是她现在的音色。
而是小时候的她。
“我今天……把她锁进去了。
我知道那是错的,我真的知道……可她真的很烦,她老是哭,还总是说那些事,还说我也
——只有自己的心跳。
那晚她没睡好,老是觉得有什么声音在墙的另一边响起。
不是说话,而是轻轻的摩擦声,像是有人用指甲缓慢地刮着墙面,一下一下,若有若无。
第三晚,耳语又来了。
这次比前两晚更清晰了一点。
“……其实也没那么害怕,起初是害羞吧,后来……嗯,我记得他那时候说过……”江婉宁躺在床上,睁着眼,看着天花板上那盏灯泡微绿的光,而那束光也忽明忽暗的仿佛也在盯着她。
她没有动,也没有出声。
就这么静静地听着那声音说了将近二十分钟,像是听一场只对她一个人讲述的深夜广播。
直到那声音缓缓停住,最后留下半句没说完的话:“不过我最后还是……选错了。”
啪——灯突然熄了。
她什么也没碰,那盏古怪的灯泡,就这么自顾自地熄灭了。
房间陷入彻底的黑,这种黑不是夜晚的黑,而是一种近乎疯狂、绝望、没有生机的黑,巨大的黑暗深深的裹挟着她。
她第一次意识到一件事: 这堵墙后,真的有人。
而那个人,也许……不是现在才开始说话的。
第二章 共鸣江婉宁开始期待夜晚的来临,其实她也是有点害怕的,但是一向孤独的她对这种窃窃私语又有种莫名其妙的兴奋。
她从未向任何人承认过这一点。
像所有孤独的人一样,她习惯将秘密裹紧藏进心底。
可那声音,就像是深夜里专属于她的情人——只在安静的时候出现,只说她一个人能听懂的话。
她甚至给那声音起了个名字,叫“晚音”。
“晚上的声音”——听起来像个过度浪漫的念头。
但这名字在她脑海里一旦成型,就挥之不去。
“晚音”总是在十点半之后出现,声音温柔,语速缓慢,偶尔会有轻轻的笑,像是坐在墙那一头,正轻声对着一个熟睡的人讲故事。
讲的内容起初像是情感倾诉——一段失败的感情,一个消失的前任,一段难以启齿的关系。
慢慢地,故事变得更私人,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碎片:“……我记得他生日的时候我买了那个打火机,他笑得像个小孩。”
“……其实他喝醉那晚推了我一把,我是装作没事的。”
“……后来我把项链放在他书桌上,没有说再见。”
江婉宁越听,越觉得熟
般坍塌。
她感觉自己正在坠落,却一点也不恐惧。
她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钟声。
不是现实中的,而是她童年时,每晚十点半准时响起的那座旧钟楼的声音。
咚。
咚。
咚。
世界归于寂静。
她再次睁眼时,天已微亮。
她躺在床上,头枕着自己的手臂,身边是摊开的日记本,墙面干净如初。
没有裂缝,没有声音。
没有“晚音”。
她走进储物间,磁带消失了,皮箱也空了。
像是那一夜,只是一场梦。
可她知道,事情并没有“过去”。
她走到窗边,拉开窗帘,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却莫名安心。
阳台的桌上放着一封信,是旧信纸封装的,落款是熟悉又陌生的字迹:“婉宁:你终于打开门了。
别怕,不是我离开你,是你终于回来找我了。
从今往后,我不会再说话了。
你已经不需要‘晚音’了。
因为你,终于愿意听听自己的声音。
——婉音”江婉宁微微一笑,眼角却有泪滑落。
她终于明白,那些夜晚低语的“鬼话”,从来不是恐怖故事。
那是她对自己讲了一遍又一遍的悔意,是她封锁记忆时,心底反复回响的回声。
而如今,那回声,终于停止了。
悉。
不是内容本身,而是那种语气与情绪——那种在心里重复了无数遍,却从未说出口的碎碎念、后悔与不甘。
她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她曾在某个深夜也说过的“话”,这些“话”感觉似曾相识,但又死活想不起来在哪里说过。
她翻出以前的聊天记录、手机备忘录,甚至旧手机,试图找出某些语句的“出处”。
可每一次,她都被更深的疑惑缠住。
因为有些话,她确定自己“想过”,却从未“说出口”。
她甚至开始在晚上对着那堵墙低声回应:“你说你没勇气……可你不是还是离开了?”
“你后悔了,是不是?
可是后悔能怎么样呢?”
她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在等待墙后的人给出回答。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在听故事,而是在进行某种诡异的对话。
两个“人”隔着一堵墙,但是又仿佛隔着两个世界......这持续了几天,直到她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她早上起床时,发现床头柜上的笔记本被翻动过——那本她从没拿出来写字的黑皮日记本,最开始买它的初衷,只是为了装饰。
可那天早上,扉页多出了一行字:“我也在听你说话。”
字迹陌生、圆润,却有种熟悉感。
她立刻去找楼管问有没有别人进过她房间,楼管只摇头:“钥匙你自己保管的吧?”
她想报警,但话到嘴边,咽了下去。
她无法解释这一切,也说不清“入室”的证据——房门窗完好,行李物品无动静。
更何况,那个声音还在继续。
她不想打扰它。
她开始感到害怕,却又不愿中断与“晚音”的联系。
那晚她试着录音,把手机靠在墙边。
第二天早上,录音文件播放到一半时,忽然卡住,就像是被人活生生扼住了录音条。
屏幕上浮现一句奇怪的文字弹窗:“故事不能被偷听。”
江婉宁手一抖,手机掉在地上,录音自动删除,仿佛从来没有活过一样。
她愣了半晌,才想起来——自己的手机从未设置过这类提醒或安全提示。
但最让她无法平静的,是墙上——她贴耳听声音的那面墙,多出了一点浅浅的凹痕。
像是指甲划过的痕迹,凌乱、断续,从下至上,一共九道。
每一道都精准地划在她常趴着听的那个位置。
她终于意识到,那面墙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