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我儿厉害!”
许永祥一脸的骄傲。
儿子厉害,当老子的面上也沾光。
现在他到哪里人家都客客气气的对他,许永祥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
要是搁以前,他可不敢随便借别人东西。
李长乐不争气,他走到哪里都觉得好像欠了别人钱一样,见面就矮三分。
如今长歌回来了,苦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扬眉吐气了。
“别乐了,脸都成褶子精了。”
郑翠花笑骂了一句,催促道,
“以后儿子给你长脸的地方多的是,该吃饭了,快去洗漱!”
因为惦记着要去城里,许长歌随便吃了个窝窝头,又喝了一碗玉米粥,就骑着自行车要走。
“长歌,你等等。”
郑翠花喊了一声,急急追出屋子,手里还拿着一个包好的窝窝头。
“把这个带上,你刚就吃了那么点,万一路上饿了咋整。”
当父母的心里总是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
父亲如此,母亲同样如此。
许长歌点点头。
伸手接过热烫的窝窝头,放到里衣,感觉心里也被烫了一下。
他正要离开,转头就撞到两个妹妹一脸期盼的小眼神,
“放心吧,等晚上我就把课本给你们带回来。”
“哥哥最好啦!”
两个妹妹顿时喜笑颜开,欢呼雀跃。
许长歌笑了笑,骑上自行车径直离去。
“叔,早上好啊。”
“长歌,你这是要去哪啊?”
“去城里给妹妹买课本。”
“这当哥哥的可真不错啊。”
……
出村子的路上,许长歌碰到不少早起忙碌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婶,也都笑着打了招呼。
所有人都对他热情回应,目送他远去的背影,大家不住的感慨。
“长歌真有礼貌啊。”
“要不说是文化人呢,看着就让人舒心。”
“比那气不打一处来的李长乐强多了!”
有灵力的加持,许长歌一路没有停歇,很快就进了城。
依照记忆里的路线,直接骑车来到了百货商店门前。
这个年代的百货商店,受苏联建筑影响,多为对称式布局,门面方正,高大的立柱和拱形门窗凸显出庄重感。
这样的建筑,放在后世人眼里可能有些老气,但在这个年代却十分的新潮,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去处。
百货商店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许长歌停好自行车,顺着人流走进百货商店。
商店里的商品种类比代销点多出数倍,各类商品按照类别划分区域,有食品、布匹、五金日杂等等。
穿过人山人海的布匹柜台,许长歌来到稍显冷清的文具柜台。
有顾客走过来,营业员招呼都不打一下,还在和旁边柜台的营业员有说有笑的嗑着瓜子。
没办法,这个年代的营业员就是很牛逼。
八大员之一,工资不受营业额的影响,直接由国家发放。
人家端的是铁饭碗,根本没有顾客是上帝一说,逼急了就一句话爱买不爱。
你不买有的是人买,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供不应求,即使有钱都可能买不到东西。
甚至买不买得成,还要看营业员脸色。
“同志,你好,我来买些文具。”
许长歌的态度很客气。
柜台里的营业员大姐眼皮一掀,看是个相貌端正的年轻人,原本漫不经心的态度也软化了几分:“你要哪些文具?”
许长歌买了些粉笔、练习本、铅笔等常用的教学物资。
大姐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很快算好了价格。
交完钱,许长歌拿着装有教学物资的布袋,出了百货商店,又走进了隔壁的新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