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已完结
现代都市连载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主角刘琴刘勇,是小说写手“真威武”所写。精彩内容:我竟然重生了!重生到了老二娶媳妇的这一天!上辈子的今天,也是我最屈辱的日子。因为媳妇家要888元的高价彩礼,同时打听到他们一家人品不行,劝老二算了,这样的家庭,以后会成为他的负担。可老二就像是着了魔一样,一定要娶她。我拗不过他,也只有捏着鼻子答应了。但我不知道老二把这些话都告诉了他媳妇,她弟弟为了出气,故意在结婚这天,闹我这个喜婆婆,要收拾我。我扫视一圈,看到老大也跟着大家一起在笑。原来上辈子,老二和老大看到我这样也在笑吗?后来他们结婚后没多久,我在被二儿媳推倒摔断腿后,直接被几个孩子们丢进了养老院。因为没子女来看望,还缴费不及时,饿肚子活得生不如...
主角:刘琴刘勇 更新:2025-06-03 20:57: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琴刘勇的现代都市小说《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已完结》,由网络作家“真威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主角刘琴刘勇,是小说写手“真威武”所写。精彩内容:我竟然重生了!重生到了老二娶媳妇的这一天!上辈子的今天,也是我最屈辱的日子。因为媳妇家要888元的高价彩礼,同时打听到他们一家人品不行,劝老二算了,这样的家庭,以后会成为他的负担。可老二就像是着了魔一样,一定要娶她。我拗不过他,也只有捏着鼻子答应了。但我不知道老二把这些话都告诉了他媳妇,她弟弟为了出气,故意在结婚这天,闹我这个喜婆婆,要收拾我。我扫视一圈,看到老大也跟着大家一起在笑。原来上辈子,老二和老大看到我这样也在笑吗?后来他们结婚后没多久,我在被二儿媳推倒摔断腿后,直接被几个孩子们丢进了养老院。因为没子女来看望,还缴费不及时,饿肚子活得生不如...
“货车,好大的货车。”
“上面都是家具。”
“全都是新家具。”
孩子们围着货车跑,叽叽喳喳地叫着。
大人们的目光,则是带着探究,审视,极个别也带着羡慕和嫉妒。
“姑娘,你今天就搬来了呀?”昨天说过两句话的白发大娘,笑着跟李老太打招呼。
李老太笑着应了一声,又冲着其他邻居道:“我姓李,叫李书萍,我还有一个女儿叫林小玉在上学,以后跟我一起住这里,还请诸位邻居多多关照。”
今天搬过来了,还是要跟邻居们打个招呼。
这新搬来的都笑着打招呼了,23号院的邻居们也笑着跟她打了招呼,客套了两句。
李老太也知道这些邻居的姓名。
李老太和王大妈一起,把两个大包袱先从货车上下了下来,拿进屋里。
何帅和开车的司机在外头下家具,23号院的邻居们,也就站一旁看着,也没一个人主动上去搭把手。
李老太和王大妈放下东西后就出来帮忙,家具下到一半,赵大妈来了,也加入了进来。
李老太和王大妈抬着桌子搬进屋,赵大妈跟在后头提着两个凳子。
“这23号院儿果然是名不虚传,你家具这么多这么重,这些邻居连个搭把手的都没有,就干站着看热闹。”赵大妈小声吐槽道。
李老太不在意地道:“人家跟我无亲无故的,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
她觉得这没啥好说的。
王大妈:“话是这么说,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嘛。你像我们院儿里,但凡来了新人搬进来,那个不去问一声需不需要帮忙的。”
“就是。”赵大妈点头附和,又看着李老太道,“你这个人一直就是个老好人,性子又软。到了这里,可别再看到别人有要帮忙的,就冲过去帮忙了。要多几个心眼儿,别吃亏被人占了便宜。”
李老太知道她们都是为她好,才跟她说这些话。
她以前确实是这样,一直都是别人眼里的老好人,特别怕得罪人,也特别怕跟人有矛盾。
不管是跟家人还是跟邻居同事,她都是这样,上辈子也没少被邻居和同事占便宜吃亏,背地里更是没少被人说窝囊。
她以前都用吃亏是福来自洽,但上辈子她饿死在养老院,子女不孝,无人送终,可见这吃亏不是福。
吃亏分明就是,你自己的福气都被别人吃没了。
重活一世,她绝对不会再活得像上辈子一样窝囊!
“我晓得 ,我肯定不会让人占我便宜。”
王大妈和赵大妈却不太信,以前她们也没少说她,她每次也都是知道了,以后肯定不会让人占便宜了。
但上回赖老太让她把裁好的衣服,拿到厂里去给她车一下,她还不是拿着去了。
被领导发现,还挨了批评,临把工作转给林建设前,还在厂里丢了个人。"
这些天他和国栋在厂里,都成了大家调侃笑话的对象,在厂里连头都抬不起来。
要是让厂里的人知道李书萍还去摆起了地摊,还不得笑话死他们。
林国栋拧着眉道:“我晚上去劝妈回家跟爸复婚,这个地摊是绝对不能让她再摆的。”
“爸你也别跟我妈生气了,就接受她回家吧,你是男人大度些。让她在外头,指不定还要折腾出来多少事来让我们丢人。”林国栋劝道。
林永年本不想那么快原谅李书萍,但觉得老大说得对,为了全家人的脸面,他这个当男人的就大度些,不跟她一个女人计较了。
“行,你去吧,我也不跟她计较那么多了。”
李书萍可不知道林家人盘算着劝她回去,一双手飞快的包着饺子。
包好的饺子都已经卖完了,现在是现包现煮了。
看着摊子前排着的人,李书萍只恨自己没能多长出两只手来。
林小玉和秦野走到巷子口,就看到了小摊前围着的人,两张小桌子坐满了吃饺子的人,还有几个端着站在旁边吃。
“这生意也太好了吧!”林小玉诧异地说着,见她妈忙不过来了,连忙跑过去帮忙。
“妈。”
李书萍见女儿回来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小玉你赶紧把手洗洗帮妈包饺子,妈忙不过来了。”
“好。”林小玉撸起袖子,洗干净了手,就开始包饺子。
她包饺子的技术也是李书萍教,包得也是又快又好。
有了林小玉这个帮手,李书萍顿时轻松了很多,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出了几碗饺子。
秦野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就抬脚回家了。
顾振远到的时候,摊子前都还排着几个人,看到这么好的生意,他也有些意外。
他走上前,排在了队伍后面,一身橄榄绿的公安制服,和高大挺拔的身躯格外的打眼,不少人都偷偷打量他,还有人小声议论。
“这公安同志也是来吃饺子的?”
“是吧,都排着呢,总不是来撵人的。”
“看来人说摆摊不会被撵,被抓,还真是真的。”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政策放开了……”
“你的饺子。”李书萍把碗和筷子饺子递给排在最前头的人,余光看到了队尾的顾振远。
“顾队长!”他还真来了,自己的饺子魅力真的有这么大吗?他还连着来吃两顿。
顾振远微微颔首,“你忙,我排着就行。”
李书萍:“那你等会儿。”
排在前头的人,听李书萍喊他队长,都要让他先来,但都被顾振远拒绝了。
终于到了顾振远,顾振远把装着三个饭盒的网袋递了过去,“给我打包三份饺子。”
李书萍接过网袋,问:“你家离得远不?”
“开车要半个小时。”
李书萍:“半个小时拿回家都凉了,饺子一凉,再加热味道都不对了。我给你装生的吧,一份多给你几个,你拿回家煮熟,跟在这里吃是一样的。”
顾振远想了想,点着头说:“行,那就要生的。”
李书萍一份给他装了二十个,三个饭盒都装得满满的。
装好了,又装进网袋里递给顾振远,“你拿好。”
顾振远伸手接过,又往装钱的铁盒子里丢了一块钱,“不用找了。”
说完,人就头也不回的走了,李书萍都没来得及开口叫他。
李书萍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差不多二十斤的馅儿,二十斤皮,包出来七八百个饺子,不到六点半过就卖光了。
母女二人看到已经空空如也的两个大盆,相视一笑。
成功了!
……
“可怜我的舒舒,才三岁就走失了,在那样混乱的环境下,也不知道有没有好心人收养她,是不是还活在世上。”
顾振远提着饭盒走进家门,就又听见老邻居余阿姨,在跟他妈讲她那个解放前,为了躲避敌人追捕,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混乱而丢失的女儿了。
解放后余阿姨一家人,一直在努力寻找丢失的女儿,但一直没有音讯,大概率是凶多吉少了。
“算命的不是说过吗,舒舒是一个福大命大的孩子,她肯定还活在这个世上的。”顾母不厌其烦的安慰着好友,这些年,这些话她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了。
“妈,余姨。”
“振远回来了啊。”白发苍苍的余老太太,忙用手抹了抹脸上的眼泪,她这满脸是泪的样子可不能让晚辈瞧见。
“嗯。”顾振远点头。
顾母扭头看向儿子,“就等着你回家开饭呢,打包了什么吃的回来?”
她看到了儿子顾振远手里提着的饭盒。
“韭菜鸡蛋饺子,我中午吃了味道很好,就买了些生的回来,让陈姐煮一煮就可以直接吃。”
顾母起身接过,又冲着厨房喊保姆小陈。
保姆用围裙擦着手从厨房走了出来,顾母把饺子给了她,让拿厨房去煮。
“我爸呢?”顾振远问。
“在楼上书房和你厉叔叔下棋呢。”这两个老头都是棋篓子,凑到一起就是下棋。
顾振远:“那我上去打个招呼。”
余老太太:“又不是外人,不用特地上去打招呼了,他们也该下来了。”
行吧,顾振远没上去了,而是在单人沙发椅上坐着等吃饭。"
书桌是房子窗户下的,光线好。
李老太看女儿这么高兴,心里也欢喜,“以后你看书写作业,就在书桌上写。”
“对了,还有衣柜。”李老太拉着女儿的手往里走,拉开隔断的帘子,指着双开门的大衣柜。
“左边放的我的衣服,右边放你的衣服。”
林小玉拉开衣柜,就看见自己不多的衣服,整整齐齐地摆在衣柜里,她的衣服终于不是全部堆在床上了,她也有衣柜了,虽然是跟妈共用的。
“真好。”她说。
李老太摸着衣柜说:“这衣柜确实好,才二十五块呢。”
也就是衣柜后面有个不平的坑,根本不影响用。
林小玉说的并不是衣柜,而是搬出来真好,她有了自己的书桌,还有了可以放衣服的衣柜。
“你写作业,妈去炒菜。”李老太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就去厨房炒菜了。
林小玉看着身后的双层架子床,用手摇了摇,很结实的床都不会晃,比她在家里和三哥睡的床好。
林小玉在床前看了一下,就去书桌前写作业,她白天在学校写了一些,并没有多少。
林小玉写着作业,闻着饭菜香,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
她妈在厨房煮饭,她在写作业。
以往放学回家,妈都是让她去厨房帮忙,要不就是把爸和哥嫂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了。
她都是吃完晚饭才能写作业,写一会儿爸妈就说灯开着费电,让她早上早点起来写。
她只有早上,早点去学校写。
林小玉正回忆着,一张满是皱纹的脸,突然出现在窗户前。
“啊……”她吓得大声尖叫。
“怎么了?”李老太拿着铲子从厨房里跑出来,就看见袁大娘站在自家窗户前。
不用说,肯定是她站在窗户前把小玉吓到了。
袁大娘:“书萍啊,不好意思哦,我看你家闺女在写作业,就站着看了一下,没想到把你家闺女吓到了。”
“小玉别怕,这是一号房的袁奶奶。”李老太跟女儿介绍。
林小玉深吸一口气,起身打招呼,“袁奶奶好。”
“诶,乖。”袁大娘笑眯眯地看着林小玉,一脸的慈爱,又跟李老太说,“书萍,你家这闺女长得真好,又乖,回家就写作业,学习成绩不差吧?”
李老太一脸骄傲地道:“不差,回回都是年纪前二十。”
“那可真是好,不像我家那孙孙,学习一塌糊涂,回回不及格。”
“大娘,你有啥事儿吗?”她从一号房走过来,应该不是特地来看小玉的吧。
袁大娘:“我家酱油没了,想借你家酱油用用。”"
“呀,都八点二十了,得赶紧去上班了。”张娇看了一下手表就说。
他们三个人上班的时间都是九点。
林国栋看了看儿子,看着林永年问:“我妈不在家,俊俊谁看?”
林永年想了想,“送到钢铁厂的托儿所吧。”
张娇虽然不想送儿子去托儿所,但眼下家里没人,也只有这样了。
李老太跟着王老太到了家具厂,跟门卫说了一声,没过多久王老太的大女婿何帅就跑出来了。
“妈,李婶,你们怎么来了?”
王大妈眉眼弯弯,“你李婶想买些家具。”
何帅:“可以呀,我们厂正好有一批有瑕疵的家具,要低价处理,上头正让我们号召自己的亲戚来买呢。”
“别看是有瑕疵的,但用还是一样用,价钱便宜一半呢。”何帅看着李老太说。
李老太:“那可太好了,还让我捡着便宜了。”
“走,进去选。”
何帅领着两人进了厂子,李老太挑了一张一米五的上下床,上层窄点有一米二宽。
一个双开门的衣柜,一套桌凳,一张书桌,一个五斗柜,一个洗澡洗衣服用的大木盆。
架子床和衣柜稍微贵一点,但比市场价也便宜不少,加起来花了一百二十五。
李老太加了五块钱,厂里的车可以直接送到家里去,何帅跟着一起送货。
李老太和王大妈也挤上了货车,坐着一起回去。
货车路过18号院的时候,李老太让停了车,和王大妈一起下车。
李老太和王大妈一起把两个大包袱从家里搬了出来,又用钥匙把门锁上。
“书萍你这是要搬家了?”赵大妈从家里走出来问。
李老太点头,“是呢。”
“要搬哪里去?”赵大妈走上前,一起住了几十年的老家妹,要搬走了, 还真是舍不得。
“就23号院,有空了去找我玩儿。”
赵大妈皱眉,“怎么搬到哪里去了?听说那个院儿里的人可都恶得很。”
李老太:“这不是住房紧张吗?能租上那个院儿里的房子都还是我运气好呢”
“要是在那边受了欺负,就回来找我们,我们去跟你撑腰。”赵大妈特别仗义的拍着胸脯说。
李老太心中一暖,“行。”
赵大妈说要过去帮忙,但货车挤不下了,她就让李老太她们先走,她走路过去。
货车停在23号院门口,动静引得院儿里没班上没学上的大人小孩儿,都跑了出来看热闹。"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