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东岳庙用的是国库的银子,还是三百万两巨款,相当于整个大清一个月的税收,不能随意败。
胤䄉拍着胸脯道:“这话计我熟,肯定办得漂漂亮亮的。”
苏策丽:“主要还是三百万两巨款的事情,你查清楚那笔钱到了哪里,东岳庙是大了些,可三百万两银子肯定是够用的,怕就怕有人起了不该有的念想。”
胤䄉:“前两年不是打过一次贪官吗?他们应该不敢再来吧?“
苏策丽:“小钱小利当然没人动心,这次的不一样。”
第二天下了朝,胤禩与胤䄉并排走。
胤禩:“十弟,听说你昨天没过去东岳庙那边?你去哪了?”
胤䄉:“我回家了。”
胤禩:“你初入朝堂,正是要出成绩的时候,怎能对差事如此不上心?”
胤禩是有些急了,康熙发下来的差事半年多没有动静,再拖下去,康熙要不高兴了,到时他得落个无能的名声。
胤䄉摇了摇头,说出了他的经典口头禅。
胤䄉:“我跟你们不一样,家里只有苏策丽一个女主子,我得多陪陪她。”
胤禩一口气堵喉咙里不上不下的,谁府里不是只有一个女主子,胤䄉怎么就跟他们不一样了。
胤禩:“不管怎样,皇阿玛安排的差事要紧,你上些心将材料弄回来。”
胤䄉应了下来:“钱在哪里?”
胤禩:“在工部,找到愿意卖材料的皇商,钱就能拨下来了,我们找了几个皇商,你去跟人谈一下。”
胤䄉去找了皇商,得知材料比他原先知道的价钱高了几个倍,还谈不下来。
胤䄉转头又找了几个皇商,依然是一样的价钱。
按皇商给的物价,三百万俩银子根本不够用,得让康熙加钱了。
苏策丽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们应是受了别人的招呼,特意卖高价给皇家,中间的差价要提出来给特定的官员。”
“你找几个外地人,让他们以其他地方修庙为借口去找其他商人将你要的材料分批买了运回来。”
“等你拿到材料样品检验合格,再将皇商特意抬高价钱的事情捅出去,让相关人受到惩罚,方能警示后人。”
民不与官斗,那些商人纵使有心卖材料,有人与他们特别打过招呼,他们也不敢低价将材料卖出去。
只能说朝廷的官员是越来越会钻营了。
从前是从国库里提了钱,将自己的一部分扣出来,余下的钱交到下面去。
通过层层克扣,真正用在项目上的钱能剩个三四成已是最好的结果。
有了胤䄉的一顿搅和,京外的影响没这么大,京里办事就得多注意一些,最起码得消停一段时间。
但肉到了嘴边不咬上几口肯定不行,于是京官们想了个新招,将钱给到最后一关,再派专人从材料商手里拿钱。
如此一来,既减少知道他们贪的风险,又能拿到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