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明史看到一半,我穿成了崇祯帝!完整阅读
现代都市连载
《明史看到一半,我穿成了崇祯帝!》,是网络作家“崇祯王朴”倾力打造的一本古代言情,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我是历史系研究生,周末在图书馆看明史时,被炸雷劈到穿越成崇祯帝。睁眼就在紫禁城东暖阁,老太监哭着喊皇爷,太医说我受惊吓气血不畅。得知此刻是崇祯14年松山大战时,大明危如累卵。我深知责任重大,强压震撼,模仿帝王口吻安抚众人,从此刻,我要以崇祯身份,力挽狂澜救大明。...
主角:崇祯王朴 更新:2025-07-16 15:4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朴的现代都市小说《明史看到一半,我穿成了崇祯帝!完整阅读》,由网络作家“流于你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明史看到一半,我穿成了崇祯帝!》,是网络作家“崇祯王朴”倾力打造的一本古代言情,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我是历史系研究生,周末在图书馆看明史时,被炸雷劈到穿越成崇祯帝。睁眼就在紫禁城东暖阁,老太监哭着喊皇爷,太医说我受惊吓气血不畅。得知此刻是崇祯14年松山大战时,大明危如累卵。我深知责任重大,强压震撼,模仿帝王口吻安抚众人,从此刻,我要以崇祯身份,力挽狂澜救大明。...
说起来,这吴彬为官倒也很有责任感,天启年间,他当众直言批评魏忠贤的种种恶行,因此被投入大狱,还遭了获罪去职的惩处。直至崇祯登基,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后,又重新启用他。
念及此,崇祯神色稍缓,轻声说道:“都起来吧,朕并未说要怪罪你们。如今国家天灾不断,建奴又时时侵扰边境,朝廷实在是财力匮乏,拿不出钱来。朕知道,你们也有难处。”
崇祯目光一转,看向身侧的王承恩,微微点头,沉稳下令:“抬进来吧。” 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底气。
原本跪在地上的众人听闻此言,满心疑惑,彼此交换着诧异的眼神,皆猜不透陛下此举的用意。
须臾,工坊外传来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只见数百名锦衣卫列成方阵,步伐铿锵地走进来。稳稳地抬着三十个巨大的箱子,箱身泛着古朴的色泽。
随着队伍在工坊中央站定,锦衣卫们利落地打开箱盖,刹那间,刺目的银光倾泻而出,满满三十箱,全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众人眼前一片亮堂,工坊内瞬间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声 。
众人望着那三十个装满银子的大箱子,一时间瞠目结舌,工坊内鸦雀无声,唯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崇祯看着众人的反应,微微扬起嘴角,声音清朗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这里面,是朕从内帑中拨出的三十万两银子。今日带来,便是要解军器局的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工部主事吴彬眼眶瞬间泛红,再度 “扑通” 跪地,声音哽咽:“陛下圣明!陛下此举,实乃我军器局之幸,大明将士之幸啊!” 其余官员与工匠们也纷纷跟着跪地,高呼 “万岁”,声浪在工坊内回荡,满是激动与感恩。
崇祯摆了摆手,神色恢复冷峻,目光扫过众人:“银子虽有了,但朕要的是成效。主事吴彬,朕命你即刻重新规划经费使用,优先确保材料采购,召回之前离走的老工匠,补发月俸。
吴彬重重叩首,额头撞在地上发出沉闷声响:“陛下放心,臣纵使拼尽全力,也定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又看向负责采购的官员:“你也听好了,拿着银子,去寻最好的精铁、硫磺与硝石。若有人敢以次充好、从中克扣,朕定将其满门抄斩!” 那官员吓得浑身颤抖,连声称是,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接着,崇祯转身面向众人,高声道:“今日起,军器局将新设监督一职,由锦衣卫充任,每日巡查生产。若有懈怠、渎职之人,严惩不贷。今日在场的工匠当场补发所欠月俸,后面每月发双倍俸禄!”
言罢,他带着王承恩转身离去。待皇帝身影消失在工坊外,众人仍久久跪地不起,心中满是震撼与干劲。
吴彬起身,迅速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始商讨经费分配与生产计划,工坊内瞬间忙碌起来,敲打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
众人摆驾回宫,李若涟凑过来,神色凝重地问向崇祯:“陛下,如今松山局势确实岌岌可危,但是只有火药没有火器,这可如何是好。我们与建奴交战,火器本是我军一大依仗。”
他微微顿了顿,思绪飘回到过往战场,继续说道:“每逢对阵,前锋营将士会率先列阵,手持鸟铳、三眼铳严阵以待。待建奴骑兵如潮水般冲来,相距约百步之时,前锋营便会依令齐射。鸟铳响声清脆,喷出的铅弹如疾雨般射向敌阵,虽难以瞬间阻挡骑兵冲锋之势,却能打乱其阵形,惊散马匹,不少建奴骑兵会在这第一轮齐射中栽落马下。
与此同时,后方的佛朗机炮也会发出沉闷巨响。炮手们迅速装填炮弹,调整角度,将一颗颗炮弹精准地砸向建奴密集之处。
那佛朗机炮发射间隔较短,且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能带着数百发子弹,如霰雪纷飞,在敌军阵中炸开一片血雾,所到之处,人马俱碎,有效遏制建奴骑兵的冲锋节奏。
若是在城防战中,红夷大炮的威力便尽显无疑。陛下,您还记得宁远之战吧,那红夷大炮居高临下,对准攻城的建奴狂轰滥炸。其炮弹威力巨大,一炮下去,便能在敌群中轰出一个大坑,周边数丈内的建奴非死即伤,城墙下的攻城器械也被炸得七零八落,令建奴胆寒。”
李若涟说罢,抬眼望向崇祯,眼中满是忧虑:“可如今,军器局火器产量锐减,松山前线将士们怕是难以再依靠这些利器御敌,这战局……”
“朕何尝不知!可现在不是缺银子嘛。抄这几家得来的银子有一半要充当军饷,还要拿出一部分买粮赈灾,如今不仅军器局要银子,兵杖局那边也要大把银子制作铁甲、刀剑。”
崇祯眼神缓缓看向前方呢喃道:“光有火药,这仗也不是不能打.....”
回到东暖阁的崇祯的指尖无意识地在龙案上轻敲,思绪忽而飘回幼时——
年节的雪地里,他偷偷拆开十几个炮仗,将火药倒进竹筒压实。点燃引线的瞬间,"轰"的一声爆响震得耳膜生疼,碎竹片深深扎进三丈外的老槐树。
明朝火器技术中确实存在类似现代炸药包的雏形武器,但受限于技术和战术思想,其使用方式与近代炸药包仍有差异。
"若是..."他眸中精光乍现,突然抓起案头《武备志》,翻到"火器篇"看到了自己所想的东西。
《武备志》卷123:"(万人敌) 陶罐/木桶内装10-30斤火药,掺铁蒺藜、碎瓷片,外裹油布防潮,
火绳延时(约5-10秒)或投掷后由火箭引燃。
崇祯看的入神,呢喃道“崇祯15年开封守军炸毁李自成军地道的应该就算这东西。”"
晨光微熹,崇祯搂着周皇后刚睡醒,穿戴整齐踏出寝殿,便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动。王承恩小跑着近前,袍角还沾着夜露,脸上却掩不住喜色:
"皇爷!大捷啊!"老太监压低的声音里带着颤抖,"李大人连夜把事办妥了——成国公朱纯臣的轿子刚过棋盘街,就被埋伏的缇骑按在了巷子里!"
他递上一卷染血的密折:"成国公府兵不血刃就拿了,倒是在定国公府负隅顽抗,徐有祯在突围程中被当成打死。"话到此处突然一顿
崇祯会意沉声道:"咱们死了多少人?"
"折了二十七个弟兄..."王承恩凑近耳语,"但抄出好东西了——成国公定国公府衙里有大量的白银和粮食,李大人还在清点呢,预计有数百万两!"
崇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数百万两白银和粮食,可解当下朝廷燃眉之急。
这时,王承恩轻声道:“皇爷,抄没了这两家,朝中恐有波澜。”
崇祯神色一肃,沉声道:“朕心里有数。这成国公与定国公,勾结叛匪,私藏钱粮,本就是罪大恶极。朕此举,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王承恩在一旁小心道:“皇爷,接下来如何处置这两家?”崇祯思索片刻,道:“徐允祯与朱纯臣按律当斩,府内下人无罪者发放少量钱粮释放,与府内贪腐有干系者,严重的杀,轻微的充军,体弱充不了军的让他去京城周边种土豆。”
王承恩连忙应道:“皇爷圣明。只是那抄没的钱粮,是否要立刻调配?”崇祯目光望向远方,说道:“先拿出30万两救济京城周边的流民,把这些流民组织起来,把这些日抄没的田地重新造册,多出来的全部分于他们,一定要把番薯,和土豆给推广起来,稳定民心。这件事你去找李侍问,让他亲自去做。
其余的,暂存国库,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传朕旨意,让户部官员尽快统计此次抄没的具体数目,包括前些日周延儒同党的,要做到账目清楚。”
王承恩领命,刚要退下,崇祯又补充道:“此事要尽快昭告天下,让百姓知道朕整治贪腐的决心。同时,安抚好朝中大臣,莫让他们心生恐慌,告诉他们只要奉公守法,朕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王承恩恭敬地回道:“皇爷放心,老奴这就去办。”说罢,便匆匆离去。崇祯望着王承恩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此次抄没两家,虽能解一时之困,但大明的危机远未消除,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难题等着他去解决。
——接连两日无事——
施粥啦!
京城外围,一座座粥篷如雨后春笋般搭建起来。这一回,每个粥篷的大锅里,都熬着浓稠厚实的粥,其间还卧着大块的番薯。这些番薯,可是户部官员们向从福建来的一个粮商花大价钱购买的。
流亡的百姓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长队,他们的眼神中,依旧残留着历经苦难后的惶恐与对未来的迷茫。然而,当看到排在前面的人领到满满一碗,粥都快要溢出来时,那黯淡的眼眸里,又悄然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李侍问正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官员们,妥善安置这些流民。
瞧着领到粥的百姓们,都纷纷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大快朵颐,李侍问也盛了一碗粥,随后提高音量,高声喊道:“百姓们,都先往这边看!”
蹲在地上喝粥的百姓们,被这洪亮的喊声吸引,纷纷抬头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红袍的大官,稳稳地站在高处,手中夹着一块红薯,大声说道:“乡亲们呐,这物件叫做番薯。放在粥里一同煮,是不是滋味绝佳,好吃得很?
这番薯的吃法可多了去了,能水煮着吃,能架在火上烤着吃,甚至洗干净了,直接生吃都没问题!它个头大,吃了特别管饱。最最关键的是,这东西产量极高,生长速度还快,约莫四个月的时间,就能迎来收获。只要用心精耕细作,一亩地的产量能高达十余石呐!”
百姓们先是一阵交头接耳,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在人群中散开。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放下手中的粥碗,颤颤巍巍地站起身,目光紧紧盯着李侍问手中的番薯,声音略带沙哑却充满渴望:“大人,您说的这亩产十余石,可是真的?咱这穷苦百姓,就盼着能有填饱肚子的好法子啊。”
话落,周围一片附和声,众人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这时,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从队伍中挤了出来,挠了挠头,憨笑着问道:“大人,这番薯真能生吃?咋个生吃法呀?”
李侍问笑着将手中的番薯递给他,说道:“你咬上一口便知。” 小伙子犹豫了一下,随后大口咬下,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惊讶,紧接着转为惊喜,一边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嘿,还真甜,口感也脆生,这可真是稀罕物!”
周围的百姓见状,眼中流露出好奇与羡慕,不少人开始小声嘀咕着,想象着生吃番薯的滋味。
人群中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带着哽咽说道:“大人,若真有这等高产的作物,往后咱日子可就有盼头了,孩子们也不用再饿肚子了。” 说着,她抱紧了怀中瘦弱的孩子,孩子睁着大眼睛,懵懂地看着众人手中的番薯,嘴角还挂着未吃完的粥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