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盛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由网络作家“九剑本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盛李世民,讲述了杜如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李二可是他读遍史书也找不到几个同类的那种模范皇帝,向来体恤民生。这几万甲胄兵器要花多少钱,他可是太清楚了,大唐百姓的税负起码上升一成。这一成看似很少,但对一些家中劳力较少的家庭,可是重重一击啊。这等事,要是李元吉李建成辈知道了,多半是摆摆手说不必多虑,要相信百姓能够努力坚持下去。......
《全文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精彩片段
猪仔之事完成。
李二看着这间别出心裁的圈栏,越看越是满意。
这事要是成了,百姓岂不乐开了花。
肉价能降一半,我李二就不信这事不能上史书。
想了想,李世民忽然说道,“这圈栏真不错,干脆给我在皇城里也整一个!”
李二这么一说,杜如晦,房玄龄,乃至李靖,双眼顿时就瞪大了。
“陛下,您说什么?”
“养猪的圈栏?皇城?”
“陛下,此事有伤物议,恐为清流所讥啊!”
三人说的都是真实的问题,这作为君主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当然了,养猪这事要是真能成,那也好说。
什么清流议论,事有成效自然就打脸了。
但是这个养猪之法,虽然精妙,可是毕竟是头一遭……谁敢说一定成功。
所以三人本能的都是反对。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
李二眉头皱起,露出不悦之色。
“就这么决定了。便有清流物议,等猪养成,自然消去。对了!”
“不但要养猪,还得以民间之法给我建一个养羊的圈栏。届时高下立判,我看谁来议论!”
“清流”都是些什么人,李二可太清楚了。
方今时期乱世刚过,有条件读书识字当“清流”的哪个不是出身当地望族,一大半都是五姓七望这些门阀出身。
这清流能有啥好话就见鬼了,反正养猪之法肯定奏效,到时候直接打脸不香吗。
见李二如此坚持,三人也不可能一直劝。
房玄龄和李靖对视一眼,都觉不可思议,
怎么好像陛下十分肯定……这事能成一样?
接着不约而同的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的神情则有些古怪。
“克明,这其中莫非有什么文章?”
李靖好奇的问道。
房玄龄则想到了最初的点。
“克明,陛下似乎对养猪之法十分信赖,这背后高人究竟是谁啊?”
被两人围着问,杜如晦只露出一个微笑。
“是什么人,这一时半刻的我也不知。不过总之,是个了不得的大才!”
房玄龄:……
李靖:……
无语了,老杜你这分明是知道内情的啊。
不过既然杜如晦也和陛下一样信任养猪之法,二人也只好姑妄听之。
横竖清流今天不骂点这个明天也要骂点那个,那便由他们骂去吧。
万一真成事了打脸了呢,虽说总是可疑就是了。
……
事情算是安排上了。
虽然结果不确定,但是李二,包括杜如晦,都对李盛的法子有信心。
李二是对孩子的无条件信任。
杜如晦则是真的相信李盛的法子——那把猎刀,给他的印象太深太深了。
接着,李二忽然看向杜如晦。
“对了克明,锻铁之事安排的如何了?”
“陛下,臣已移请工部办理此事,现已召集了长安附近最好的铁匠二十人研究锻铁之法,当下正在工部待命。不过……”
“怎么了,可是有何难处?”
“呃,玄甲军目前人数好几万,换甲胄兵器,恐怕开支有些……”
李二秒懂了杜如晦的意思。
花钱!
搞军备,这种事怎么可能不花钱。
但国库的钱,那都是百姓手里收上来的。
要制作军器,岂不就得给百姓加大负担。
杜如晦的意思很清晰了。
这个事,花钱太多,恐怕未必能匀出财政来办啊。
李二眉头皱了起来,这就有些麻烦了……不过思索了一下,他还是摇了摇头。
“不,克明,此事还是要办。”
“陛下?”
杜如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李二可是他读遍史书也找不到几个同类的那种模范皇帝,向来体恤民生。
这几万甲胄兵器要花多少钱,他可是太清楚了,大唐百姓的税负起码上升一成。
这一成看似很少,但对一些家中劳力较少的家庭,可是重重一击啊。
这等事,
要是李元吉李建成辈知道了,多半是摆摆手说不必多虑,要相信百姓能够努力坚持下去。
但李二对待百姓,不可能这么随便啊。
所以他觉得有点奇怪。
虽然强力的军备他也很想搞,毕竟自己也是兵部尚书嘛。
但这个事,要是李二这江山还打算稳稳坐下去,那其实是没得商量的。
此时,
房玄龄,李靖。
作为当朝一线的大臣将领,自然也注意到了二人谈话。
“陛下恕臣斗胆,这是打算做什么?”
“……朕近日得了一锻造之秘法,决定打制一批新的甲胄兵器。可是……唉,国库就这么些钱,让玄甲军全部换军备,还是勉强了些。”
李二有些为难,但作为一个好皇帝,有事他是不瞒着大臣的。
房玄龄一听,看向杜如晦。
李靖也侧耳倾听,毕竟甲胄兵器他作为将领也得关心。
于是杜如晦便细细说了一番李二的计划。
为所有玄甲军士卒,更换新的强力甲胄,强力刀剑!
房玄龄、李靖一听。
再次愣住。
“所有玄甲军?玄甲军总数至少五万,全部更换?这……这开销太大了吧??陛下,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何不徐徐图之呢?”
“陛下。”李靖也极为认真的一拱手。“兵家之道,一曰人心向背,二曰韬略谋算。陛下昔年也是带兵的老将,远胜微臣,何以依赖起兵器优劣来?再说……”
“玄甲军的兵器甲胄,已是天下少有的良品了,为何还要更换?”
李靖知道李二这个人是个非常理智的人,因此有话直说。
李二张了张口,想要告诉他们猎刀之事……
但思索了一下,直接说恐怕没什么用,人家一点感觉都没。
因此李二想了想,
“这次的锻铁之术非同小可,药师,你的佩剑给朕用用。”
现在是在长安街角,皇城宫廷之外,李靖是和皇帝出游附带着护驾之责,身上的确带着佩剑。
皇帝要用,自然解下呈上。
李二接过李靖的佩剑。
有些锈迹,抽出一看,还有大量划痕,一看便是老将之剑。
但李二没有在意这些,“药师,这佩剑品质如何?”
“陛下,此剑乃是微臣少时所打,跟了微臣快四十年了,从未有卷刃缺口等情事。”
李二点点头,“看得出来,是老师傅打的精品。但是药师,今日朕可要得罪你一回了。”
“陛下?”
李靖有些懵逼,什么情况,他没听懂李二的意思。
但杜如晦听懂了,有些同情的看着李靖……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
李世民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惊悚的感觉。
联系到这孩子的生活环境。
从小无人照顾,却能把生活打理的如此美好。
此时他下意识的抬头,掀开珠帘,看向马车之外。
在李盛的宅院附近……
农田之中,有大人在忙着耕种,不知名的庄稼。
有孩童在嬉闹,也有的在朗声读书。
“克明,你来看。”
“陛下。”
“这……陛下,这……”
“克明,你怎么看这个村子?”
李二,此刻十分认真的看着杜如晦。
杜如晦也知道陛下是认真的,低头沉思了片刻。
“……民无饥馑,面有笑容。”
“虽在农田,衣着却十分干净,微臣甚至看到了花纹。”
“书籍昂贵,这里的孩童居然看得起书……”
杜如晦也十分认真的一拱手。
“尧舜之世,不过如此罢了。”
尧舜之世,也不过如此!
李二吸了口气。
不过此时,一个有些微颤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臣妾……想问问陛下,一件小事。”
“观音婢,且说无妨?”
此刻李二心情好到不能再好,现在皇后提什么要求,他都能答应。
“咱们何时……”
“何时能与盛儿相认?”
……
这个问题一出。
仿佛一盆冷水浇到了李二头上。
相认,相认……
他不用转头也知道,杜如晦立刻眼神给了自己一个警告。
不可操之过急!
眼下是什么时候。
自己才登基不过二年。
百姓自东汉倒下,魏晋篡权。
后来神州陆沉,经历了多少动荡?
前些时日的玄武门之变。
李盛虽然说,宫中的宿卫是支持他的。
李二自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更知道,即便有不少人支持自己,可政变这种事依然让天下人提心吊胆。
隋炀帝杨广,当年可不就是一场夺嫡大战耗费了大量元气,后来修建运河才力有不逮,开始强征的么。
更不必说两汉的宫廷内斗了。
两晋,更不必说。
一场玄武门,多少百姓回忆起了司马懿夺权之事?
现在谁不是提心吊胆,生怕再来几百年乱世。
李二只能苦笑。
“观音婢,此事……怕是只能先等等了。”
“你也知道……太子已立,盛儿却这么出色,届时若是……”
长孙皇后怔了怔,低头抽泣起来。
失散了十几年的亲骨肉啊。
她多想和孩子相认,听他叫一声母后……不,叫一声娘亲?
但夫君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她想和孩子相认,但也更怕孩子回了宫,玄武门之事重演啊。
一时间,
因为不能即刻接李盛回宫。
整个马车之内,气氛都十分沉闷。
不过李二的双眼,微微一亮。
“皇后,此事却也不必心急。”
“……哦?陛下可有想法?”
长孙皇后双目微亮,难道丈夫有办法?
却见李二轻轻一笑。
“要正式迎皇子回宫,这做不到。可……盛儿不也说了么,他想做闲王!”
“闲王……陛下的意思是……”
似乎猜到了李二要做什么。
长孙皇后面上隐隐露出按捺不住的惊喜之色。
“没错。朕前些时日出游,被一农家少年所救,不图回报,可见此子德行上佳。”
“外加有诸般奇术,利于民生。”
“我就找机会封他做个闲王,让他入长安,不也能相见么?”
长孙皇后呆了呆,随后抱住了李二,轻轻啜泣起来。
李二说完也看向了杜如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还是要商量着来。
杜如晦思索一番。
点了点头。
“方今陛下登基不久,百姓犹在惶恐余波之中。此时正需要陛下设立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必须与政争无涉,但却要足够讨喜,能让百姓看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殿下……正是最佳人选!”
杜如晦考虑问题一向周详,他能肯定,就一定是考虑过各种情况。
“不会引起怀疑猜忌,引起祸患?”
“这便是天公作美,缘分所在了。若是陛下登基了好几年,那么突然设立闲王定然惹来非议。但现在不过贞观二年,百废待兴,陛下有些不守陈规的举措,谁也不会怀疑的。”
李二双眼放光。
那就太好了!
先以义子的名分收了盛儿,再暗中给他安排力量。
如此时日一长,再与盛儿相认,相信也不会引起天下哗然……乃至要改立盛儿为储,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李二一旦决定的事,轻易不会再变,至于李盛的王府建在何处,反倒是小事,无需多虑。
比起这些……
李二倒是也没忘了今日上午过来,宝剑被一斩而断之事。
这宝剑是他收藏于凌烟阁的,原本是清河崔氏所献,谓之曰天子器,请陛下收下。
对于清河崔氏的礼物……
李二是真不想收,但也不得不收。
不想收的原因,和“不得不收”的原因,其实都是同一个。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一。
东周开始便绵延下来的千年世家。
但同时,崔氏和整个五姓七望的其他世家一样。
他们根本就不是他李二的人。
而是和李渊,李元吉,李建成这群人一伙的。
这也是李二与父亲矛盾最大之处,也是他软禁李渊至今最关键的原因。
……
昔年李渊建唐,
一切草创,总怕这刚一统的天下,又步了隋朝的后尘。
没有安全感的李渊,选择了同各路门阀世家合作。
所以武德七年,也就是玄武门血战的前两年,李渊恢复了九品中正制,断掉了寒门士子晋身的机会,同时大加封赏,曾经一天之内封官许愿,口授两千多人。
在李渊看来,
只要自己对这些世家荣宠有加,总不至于再招来反叛。
但李世民的观点,完全相反。
你对他们荣宠有加,就不会招来反叛?
魏武对司马家不够好吗?
两晋对世家门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
结果呢?
国祚五十年都不到,直接衣冠南渡?
所以李世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横竖自己这边的人都是秦琼尉迟恭这些寒门子弟,或者魏征这些文人圈子边缘的山野散人。
自己本来就不是靠这些世家,
打下江山又不靠他们,干嘛给他们好脸色?
但他这么想,自然就不为李渊所喜。
一来二去,如今的李世民,和世家门阀之间表面君臣,实际完全是水火不容的态势。
杜如晦以汉代为例,给出了一番独特见解。
其中更是从权责对等一系列现代理念出发,理清了东汉宫廷中的诸多问题。
对于如何避免黄巾董卓结局,李二、杜如晦等人作为当朝君臣,平时怎么可能没聊过。
结果竟与他们这个治国班子内部的意见暗暗相合。
但却更加精确,简直是妙到巅毫。
李二心中大慰。
这孩子失散这么多年,自己有不养不教之失,说是没资格做这个父亲都不为过。
但谁知,这孩子自立自强,更是自己成长的这么厉害了!
长孙皇后眼中都蒙上了一层水雾。
孩子争气……真好啊!
只有杜如晦眼底一抹震惊。
两汉历史门清,政治理解如此深刻。
wdnmd,你管这,叫猎户???
……
不过杜如晦情商还是高。
现在才哪年,贞观二年,意思就是陛下刚刚登基两年而已。
天下甚至说不上稳定。
在杜如晦看来,先不说这位失落的殿下,要不要让陛下考虑立储的问题,一旦曝光恐怕对大唐对李二,乃至对殿下本人都未必是好事。
所以杜如晦适时打断道,“老爷,公子有此大才,即便做不得王公,但若有些财富家底,当个富家员外亦不失为好啊!”
杜如晦这么一说,长孙皇后也道,“是啊,扯这些有的没的干什么?咱们是来给公子送谢礼的!”
“你这宝剑定是买岔了,我就叫你别买那小贩之物,现在可好?还不给公子另想一份礼物!”
说着白了李二一眼。
这表情让杜如晦有些诧异。
对我也太客气了吧,青霉素这么神吗?
杜如晦只当对方是惊愕于青霉素神效,哪里想得到对方其实是……
不过这一打岔,李二也回过神来。
是了,自己是来看望孩子的,又不是来考校孩子的,更何况也得再了解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了,还未请教公子姓名,年纪如何呢?”
“杜如晦,年纪应该是……如果没有弄错的话。”
“是十六。”
十六?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同时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诧。
失去了自己第一个孩儿的那一年……
正好是十六年前!
胎记,年龄……全都正确了!
长孙皇后差点一个“盛儿”就叫出来了,还好是李二急忙握住她的手,才让她镇定下来。
连李二本人也是忍不住深呼吸了一口。
杜如晦看这二人反应,有些奇怪。
“不知先生和夫人这是……”
“哦,没事没事,我等只是没想到,天下纷乱已久,却还能有公子这等奇才出世。”李二连忙应付起来,哈哈笑着,“医术超群,还会炼制神药。又有炼铁之术,治国之才,难得啊!”
杜如晦撇了撇嘴。
就这吹法,知道的知道你是来道谢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借钱呢!
“公子家中可还有亲眷?”
“这……在下属实不知了。这战乱年月,总之是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爹娘的。”
这一瞬间。
长孙皇后心中完全确定了。
这真的是自己的孩儿。
想想这孩子,这么多年没有大人照料,该是吃了多少苦头。
心中一酸,眼眶霎时红了。
李二轻轻叹息一声,也是缓了一会,才道,“公子不必悲伤。他日若是有缘,总还有机会与爷娘相见……”
杜如晦点点头,这个只能说随缘。反倒是李二说话的方式,再次让他感到了一点奇怪。
这语气就好像他认为……
自己百分之百,以后可以见到爹娘一样。
怎么这么确定?
不过想想这夫妇俩也是成功人士,大概情商蛮高的,或许安慰人也有一套吧!
其实杜如晦倒也很淡定。
他穿越的时候,这身躯才六岁,隋唐大战他是亲历者,和自己一样的战争孤儿太多了。
所幸的是,自己终究是穿越者,想弄点吃喝怎么都有办法。
再加上系统的存在,过的也还不错。
看着夫妇俩共情的起劲,杜如晦不由好笑,“二位就不必感慨了,其实我这小日子不差的。嗯……”
“两位要是不放心我一个未成年人,何妨随我就在这小院子里转转?”
李二等人相视一笑,“正当如此!”
他们也想看看孩子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
东汉以后,神州沉沦多年,人口大幅减少,到处都是荒地。
一旦到了承平时期,只要你愿意,想开垦多少荒地都行。
杜如晦这里,院子、田地自然也开垦的不少。
最近他没怎么打猎了,也是因为开始当员外的缘故,院子内外没有硝制皮草之类的物事,种上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还弄了各种小设施装点庭院。
杜如晦则观察着庭院四处种植的东西。
这都是他从系统兑换来的一些作物,比如土豆等等。
李二一路走一路看。
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了一块大木板。
说是大木板,其实是由许多条形木板组合而成,放置在地面上,更像是一扇门。
但是天下哪有在地上装门的?
而且不知为何,走在这木板旁边,他总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凉意。
在这初春到来,气候转暖的时节,非常明显,让人不得不去注意。
……
李二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公子,这是何物?”
“这个吗?”
杜如晦顺着李世民的目光一看,发现他们是在说地上的门。
“这个地下冷藏库的入口。”
“冷藏库?这是何物?”
“哦,顾名思义自然是用来冷冻物品之处了。这冷库每隔十日更换一次冰块,下面温度很低。你们要是想去看的话……我建议你们还是加点衣服的好。”
“更换冰块?”
李二晃神,没听懂。
地窖这东西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地窖一般是用来储存冰块的。
在大户人家,都有冬天收集冰块,放在地窖深处保存,到了夏天便取出来用。
只要你存的冰块够多,那么甚至一整个夏天都有冰块可以享用。
但,
夏天毕竟是夏天!
即便是在地窖中,冰块也是会融化的。
因此少量的储存没意义,要大量存储冰块,才能确保冰块在夏天过完之前,不会融化干净。
他没想到杜如晦这一处乡间农庄也有这等设施。
更想不通……听盛儿这意思,这地窖的用法不是往外取冰块,而是往里放?
那这冰块从何而来?
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