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选集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选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画凌烟”的《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但愿皇帝不要让督察院掺和进来,一旦督察院都掺和进来,必然就会大力查军饷空额的事情了。心中还是不安,张维贤干脆着了官服,一路向宫里赶去。......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12-06 16: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选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画凌烟”的《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但愿皇帝不要让督察院掺和进来,一旦督察院都掺和进来,必然就会大力查军饷空额的事情了。心中还是不安,张维贤干脆着了官服,一路向宫里赶去。......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品选集》精彩片段


你看看,这位阎尚书多么的不要脸。

朕记得你可是标准的阉党啊,还打算给魏忠贤修祠堂,怎么转眼就开始咬魏忠贤了!

“你先起来。”

“臣不敢!”

“那你就给朕老老实实跪着!”

阎鸣泰心中顿时一沉,卧槽,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阎鸣泰绝对是有利用价值的,虽然滑头,油腻,但却是最适合做兵部尚书的。

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

这个位置的人,需要懂得变通。

李邦华确实是个人才,但还不适合做兵部尚书的位置,他那个人太过耿直,能够深入军政的细节中,做兵部侍郎是最合适不过的。

“朕已经把李邦华招入京中做兵部右侍郎,你有没有意见?”

“天子圣明,臣也觉得李邦华是难得的人才!”

狗屁!崇祯心中暗骂一句,你阎鸣泰心里那点小九九朕还不知道!

“朕要你兵部牵头,让李邦华来,协同吏部和户部,把军饷亏空的问题好好整顿整顿,朕不养闲人!”

“是,天子圣明,臣即刻去办!”

阎鸣泰屁颠屁颠就跑出去了,等出去的时候,背后都全部汗湿了。

狗日的,那群通州卫,害死人啊!

这阎鸣泰刚出去,就看到李邦华进了宫,他对李邦华点了点头,好歹接下来也是自己的副手,皇帝亲自任命的兵部侍郎。

李邦华也非常客气作揖:“阎大人。”

“快进去吧,天子在等你。”

“下官先去了。”

李邦华这个人很有个性,他的性格比较铁!

不是讲义气,是钢铁的铁,就是硬的意思。

据说袁崇焕也很硬,但李邦华是更硬。

袁崇焕之才能在于统领打仗,而李邦华之才能在于整顿军务,严肃军纪。

李邦华入了崇祯的御书房:“臣参拜天子!”

“李爱卿速速免礼,赐座。”

李邦华微微一怔,怎么在皇帝的御书房,还有座位了?

他不敢坐,依然站在一边。

“无妨,坐着说。”

李邦华这才坐下。

“李爱卿,朕等你等的好苦!”

“让陛下久等是臣之过。”

“无妨,你来了,朕就心安了。”崇祯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

“能为天子分忧,是臣的荣幸。”

“李爱卿,你对大明军务有何看法?”

这李邦华是在军区里待过的,他自然是深有体悟。

但崇祯不确定啊,史书上记载这人很厉害,总得实际再问问吧?

李邦华道:“回禀陛下,大明的军务之弊在于三点:一、虚额太多;二、操练废弛;三、军田税高,致使不少人弃田逃走。”

“这虚额太多表现在,军官故以过去兵额来领军饷;操练废弛又导致军纪涣散,普通百姓通过一点钱财便能进入军中占一个名额混吃等死;军田税高又导致需要军人放弃了自己的军田,大大影响的粮食产量。”

“臣以为,当立刻肃整源头,从军官开始查起,需要吏部配合,三十五岁以上的普通士兵,一律发放一笔抚恤,让其回家。”

“制定新的军规,严肃军纪,重整军田。”

“好!”李邦华言简意赅,说到崇祯的心坎儿上去了,“这重整军纪的事,就交给你,朕是希望军队不仅仅有纪律,还要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李邦华突然就不太理解崇祯说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了。

这怎么理解?

“让儿郎们待在队伍里,像回家一样,大家都是同袍!”

“至于价值感,儿郎们保家卫国,不仅仅朝廷当立忠烈祠,邸报上还要大肆赞扬戍边将士,对其家人也要有抚恤和奖励!”

李邦华连忙站起来,行大礼道:“陛下圣明!”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少年皇帝的想法居然如此贴合实际,仿佛自己在军中待过了一样。

“另外,朕听说军饷的发放也成问题,这事朕会让阎鸣泰去解决!”

阎鸣泰那根老油条,别的不行,东挪西凑的找资源是把好手,这就是朕让他继续做兵部尚书的原因。

能保证军队不饿肚子的兵部尚书,那就是好的兵部尚书!

“李爱卿,这大明的军务,需要你好好给朕去整治一番,就先从三大营开始!”

明朝的三大营指的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基本是步兵,是主力军。

而三千营则是标准的骑兵,是最精锐的军队。

神机营就是火器营,有炮兵和火枪手。

在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军队编制不是这么玩的,这三营是朱棣搞出来的,直接听命于皇帝。

北直隶的二十六卫就是属于三营的。

这三营在明初的时候,哪一个不能打?

把蒙古人打得哭爹喊娘。

可到了崇祯这里,就特么成了搬砖的了!

朕花那么多钱养搬砖的做什么?

一想到今天看到的场面,崇祯就恼怒。

张维贤那个老家伙,仗着自己是英国公,就带着京卫腐败,实在太让朕失望!

“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点了点头:“你放心大胆去办就是,有任何难题去找孙承宗,来找朕也可以。”

“是!”

此时,还在英国公爵府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的张维贤,突然听说皇帝把李邦华调来做兵部右侍郎了,立刻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李邦华,皇帝怎么把他给找来了,而且还要开始整顿京卫的军务!”

张维贤深深知道,这家伙不是省油的灯。

他在天启年间,就去过易州和天津整顿过军务,他整顿军务的手段非常过硬,当时在朝堂上还闹出不小风波。

若不是魏忠贤打压他,估计那把火就烧到京卫来了。

可现在,这明显就是要把火往京卫里烧啊!

京卫现在一大堆的烂账,张维贤简直不敢看,辣眼睛。

这事若是被皇帝知道了,估计皇帝会发飙。

前面有孙传庭练御林卫,现在又来了个李邦华整顿军务,看来小皇帝是铁了心要好好收拾收拾这顺天府的军务了啊!

想到这里,张维贤突然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即便是魏忠贤祸乱朝纲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担心过。

但愿皇帝不要让督察院掺和进来,一旦督察院都掺和进来,必然就会大力查军饷空额的事情了。

心中还是不安,张维贤干脆着了官服,一路向宫里赶去。


“还有,凡涉事官员,给朕查出来,朕会让吏部派人协助调查,你明白了吗?”

杨所修连忙匍匐在地上,他知道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

山西八大家,和多少官员牵扯在一起了,若真是要彻查,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

像他这种人,最多也就是秉承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在做副都御使,这样的案子,平时他绝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的。

但现在他已经承诺下来了,不接也得接。

其实就算他没承诺,皇帝让你接你敢不接?

这种事,锦衣卫都已经把证据收集齐全了,明摆着皇帝是不想私审,而是要交给督察院立案公审。

而这种大案子,必然还会有刑部和大理寺加入进来。

这叫三司会审。

“臣必负陛下所托。”

王承恩拿回所有的供书。

“你起来吧。”

“谢陛下!”

杨所修心事重重离开了皇宫。

他无法猜测皇帝的用意。

这其中有一点他想不明白。

为什么要让自己来牵头,曹思诚现在是督察院的一把手,自己不过是二把手。

杨所修回去之后,下半夜没有睡着觉。

没睡着觉的何止是他,魏忠贤也没有睡着觉。

山西出事了。

魏忠贤刚因为客氏的事情,担惊受怕了几天,他现在没太多要求,就只是想保住东厂提督的位置,老老实实跟着皇帝混。

但最近这些事出得有些让他心惊胆颤。

现在又闹出了山西这么一件事,让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魏公公真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啊!

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副都御史杨所修,弹劾山西巡抚牟志夔勾结建奴,卖国求荣。

朝野震惊!

山西巡抚,地方大吏,主管的一个省的民政啊!

二品大员!

一时间,京师风起云动。

人们看到的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曾经的阉党成员、政治投机分子杨所修从新皇登基以来,为了和魏忠贤撇清关系,一直致力于要搞死魏忠贤。

从他开始对魏忠贤的第一狗腿子崔呈秀的猛攻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这一次据说是有人举报了牟志夔,举报人是谁呢?

一个叫王涌的人。

这货是谁?

山西的一个举人!

但是这个举人为什么要举报朝廷二品大员?

他脑袋是被门挤了,还是闲的蛋疼不要命了?

当然不是,他是在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的一番“感化”下,突然明白了“人间大义”,所以义无反顾的举报了牟志夔。

举报牟志夔三大罪。

第一条:贪污受贿。

第二条:私通建奴,卖国求荣。

第三条:欺君罔上,鱼肉百姓。

每一条罪都是死罪,尤其是第二条罪,该死一万次!

按理说,这种举报方式,以前也有,例如魏忠贤当政的时候,全国无数读书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写举报信给朝廷举报魏公公。

但没有一封是真正到达皇帝那里的。

即便是当时的朝廷重臣杨涟举报魏忠贤,也是困难重重。

可这位举人举报山西巡抚牟志夔,却一路畅通无阻。

举报信完好无损,一个字不差的摆在了崇祯的御案上。

朝堂上,副都御使杨所修跪在正中央,一脸大义凛然的样子。

但心里已经吓得差点原地爆炸了。

因为他知道,牟志夔还只是开始,这是一桩牵涉几万人的大案。

想到那些名单,他的手都不由得发抖,冷汗直冒。

而魏公公则在旁边瑟瑟发抖,因为牟志夔就是著名的阉党,在山西还给魏忠贤修了祠堂。

崇祯按照程序看完了所有早就已经知道的内容后,勃然大怒:“岂有此理!无耻!查!督察院给朕立案,彻查!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一起审,必须给朕一个交代,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朕只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办不好全部给朕去菜市口挨刀子!”

“是!”

明朝的行政效率一项都是很低的,不过若是掉脑袋的危险降到头上来,就不一定了。

就说这山西大案,据说锦衣卫没有插手,从拿人到审问,都是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

至于拿人,第三天牟志夔就被弄进了京师。

听说督察院拿人的时候,牟志夔还在小妾房间里和小妾一起谈论人体的构造,一帮人突然就闯进牟大人的房间里。

还听说,当时牟大人吓得当场就低下了头。

之后,就到了天牢里。

再之后,督察院、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表现出了空前高度的工作热情。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审问后,于是半个太原炸了。

事情已经不是一个朝廷二品官员犯罪这么简单了。

据说波及到了山西八大富商,这八大富商各个富得流油。

分别是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按理说,在大明的官场上犯了事,只要银子给得够,就算是天大的事,那也压得下来。

可是,这一次,这八个人无论往上塞再多的钱,都压不住了。

京师的人也传消息过来了,皇帝亲自盯着这个案子,谁敢拿钱谁就准备下地狱吧。

这个案子审得非常快,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难得这么快达成一致。

大概是谁都不愿意表现出和牟志夔有半点关系吧。

天启七年年底,最后一次上朝。

杨所修将全部的审案资料递交给了皇帝。

杨所修在朝堂上大声道:“陛下,臣以为,这些人卖国求荣,当诛九族!”

他此话一出,所有大臣闻言都是一怔。

诛九族太狠了,这样杀会让皇帝有损圣德的。

崇祯也是言简意赅:“准!”

刘宗周立刻出列道:“陛下三思,卖国求荣自当杀,但若是要诛九族,会有损天子圣德,于社稷不利。”

崇祯仰天大笑道:“刘大人说笑了,社稷是靠朝堂诸公一起勤勉执政撑起来的,不是靠朕的圣德。”

按理说,大臣夸赞皇帝圣德,历代皇帝都非常高兴,也爱听这话。

但崇祯却不同啊,他是21世纪的人,他才不迷恋圣德那一套。

你就算夸得再天花乱坠,饥荒解决不了,军防解决不了,都是白扯啊!

所以他干脆就不要脸起来,圣德算个屁啊,别老往朕身上甩!

“刘大人,这江山社稷靠的可不是朕一个人的圣德,靠的是你们在场的所有人,若是你们当众有人烂了,要投敌了,朕就算天天在孔老夫子的画像面前,也于事无补啊。”

一时间,刘宗周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崇祯却不依不饶继续道:“以后你们也少跟朕谈什么圣德,朕要的是粮食,这八个人抄家,灭九族,粮食全部运到陕西赈灾,所有家产充公!”


“驿卒怎么了,卫青当年不也是给汉武帝养马的吗,后来一样打得匈奴人抬不起头来!”


这话倒是真的,古代的人才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并不是说你读书越多,你就越是个人才。

古代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没有后世那么高。

就说大明朝朝堂上那些大官,哪一个不把孔孟倒背如流,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但把自己的学识全部用在抬扛和党争上了。

像李自成这种从小给地主放羊的,没有读过书,但也听过民间故事说卫青,当然知道卫青是汉武帝的大将军。

皇帝拿自己跟卫青比,这让李自成有些受宠若惊。

“李自成,朕有一件事要交给你来办,你要给朕办好。”

“天子吩咐便是,草民一定全力去办。”

李自成内心是一千个疑惑。

“朕要在陕西重开马监,交给你来负责,你觉得如何?”

李自成是一个小小的驿卒,就是那种听人使唤的,身份地位都非常低。

现在皇帝开口就要他来负责养马,这可是给官做啊!

李自成有些没反应过来,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找上自己这个小驿卒。

“你觉得如何?”崇祯又问了一句。

噗通……

李自成直接跪在地上,激动道:“草民愿为陛下养马,一心一意的养马,把马儿养的又壮又有力。”

崇祯听得有些好笑,果然不是和官员们那样文绉绉的,李小哥说话比较憨。

“起来吧,这事朕就交给你了,后面会有人来配合你,朕对战马充满了期待!”

“是!”

历史上的李小哥暴走终极原因还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按照现在这个安排,他造反的概率,几乎为零了。

而且,大明的马政,确实很操蛋,需要补充进来新鲜的血液,需要大大的改制。

主要还是土地兼并太严重,大家都不愿意养马了。

这一块也是需要大刀阔斧的来整顿的。

朕还准备提着刀子去草原上砍人的,这没有马儿哪行啊!

不过涉及到土地改革,是一个大工程,那是一定会动用军队去镇压的事情,这是后话。

崇祯打算将马政归类到军制革新的体系里,让李邦华来做统一规划,李自成给他来管便是了。

李自成的性格还是很不错的那种,不油腻,不狡诈,性格刚强、坚韧。

翻历史书,他的大顺军军纪严明,这一点绝对不是像毛文龙那种兵痞子能玩出来的。

把李自成安排完了,陕西的局面基本上是成型的,就等后面一系列的执行出结果了。

这个时候,崇祯也不打算再待下去了。

毕竟他是皇帝,朝中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处理,他负责的不仅仅是陕西,更是整个大明。

现在已经是崇祯元年六月了。

六月,崇祯元年的六月发生了一件大事。

蒙古林丹汗冲击大同镇,杀死大明军民数万人。

这是历史记载的。

不过这位穿越回来的崇祯,早就已经安排人去和林丹汗谈判,避免大同镇的时候发生。

说起来影响整个大明的己巳之变和这件事还有一点的联系。

加强军事实力,肃整军队纪律,已经刻不容缓。

不知道现在蓟镇的防御工作做得如何了?

新的官员已经补充上来,陕西左布政使都任和右布政使陈琦瑜都回了西安,连施凤来也回来了。

崇祯向他们交代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之后,就带着人马,离开了陕西。



崇祯觉得他的班子正在顺利搭建起来。

短短两个月时间,他把孙承宗、徐光启、毕自严、孙传庭都召回来了,连袁崇焕都在路上了。

这一步步,慢慢他崇祯自己的重臣就会定下来。

把这些人用好了,第一步的改革,才能开始啊!

就说孙传庭,崇祯打算让他来做新军的都督的。

上次崇祯去京卫看了一遍,对北京城的京卫是失望透顶了。

孙传庭这家伙能文能武,而且为人比较忠烈,又还年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是最适合最新军统帅的。

崇祯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叹气道:“实不相瞒,孙爱卿,朕之所以睡不着,是因为朕看到京卫之后睡不着,京卫原本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但现在,他们堕落了,他们的刀生锈了,连敌人的衣服都砍不动了,这大明谁来守护啊!靠那些勋贵吗?他们提着刀,怕是连马背都上不去了!”

孙传庭听下来,也不由得感到悲哀。

当年太祖初定天下,京卫乃是大明精锐中的精锐,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哪是现在这副模样。

崇祯道:“所以,朕现在决定重建一批新军,让你来做新军的都督,你意下如何?”

孙传庭顿时有些呆住了,他猛地抬头看了崇祯一眼,但发现这样看皇帝是不敬,连忙低下头道:“多谢陛下垂怜,臣何德何能,恐怕难以胜任此位。”

“朕说你可以就可以!”

这孙传庭可是明末最能打的将军之一。

“陛下,臣……”

之前孙传庭不过是吏部稽勋清吏司郎中,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权就辞官回家。

现在皇帝突然跟他说让他来都督新军,他确实有些震撼。

这就相当于,从五品官,直接跳到了和京卫指挥使司的英国公张维贤一个级别的官了。

三品大员啊!

直接跳了两级。

要知道,在明朝,升官本身就是一件很慢很慢的事情,吏部郎中,和打仗带兵不靠边,却被称为指挥使这样的职位。

这在别人看来,却是有些荒谬。

不过,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会打仗。

孙传庭就是这种人,对战场非常敏感。

“孙爱卿,你这牛肉也吃了,朕也见了,朕话也说了,位置跟你留了,你可不能辜负了朕啊!”

孙传庭连忙跪下来,惶恐道:“陛下,臣不敢,只是臣以为从未打过仗,怕是……”

“怕什么,朕说你可以就可以!”

孙传庭连忙道:“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崇祯将孙传庭扶起来:“孙爱卿,以后我们君臣一心,将新军托付给你,朕放心,朕会让兵部来协助你安排兵额。”

“谢陛下!”

接下来,崇祯又将自己对新军的想法也都说了一遍。

他的这套完全就是后世那套军队管理体系。

听得孙传庭是一愣一愣的。

时间过得飞快,毕自严忙着调整税收和屯田,徐光启正在加紧组建自己的核心班子,同时也在兼顾着去加固蓟镇的防线。

孙传庭则接受了新军指挥使的官职,开始马不停蹄组建新军了。

听说皇帝在组建新军,新军叫御林卫,英国公张维贤紧张起来。

这大明都两百多年了,驻守北京的军队就是京卫,怎么又整出了个御林卫了?

崇祯这小子难道是要恩将仇报,把老夫排挤到一边?

当初继位的时候,可是老夫拥戴了你啊!

张维贤心中颇为不爽,但也不敢说出来。

他是一晚没有睡着觉,第二天,挂着个大黑眼圈,被他儿子张之极看到了,便询问原因。

这一问下来才知道皇帝现在成立了新军。

“爹,陛下成立新军,这是要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当然是对你爹我不满了。”

张之极是越想越气,当然,他不是气皇帝,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他气的是京卫里那帮子王八蛋,整天只知道游手好闲,赌博玩女人样样精通,就是他娘的不会打仗。

一个个的,长得肥头大耳!

他气不打一处来,怒道:“爹,最近一段时间您别管,儿子去京卫去看看,看哪个狗日的最近还敢赌博玩女人的!”

“儿呀,他们要那样你也管不着啊,老实说,咱们家虽然是除了老朱家外大明朝最显贵的,但咱们是手中待着兵的,所以当年的刘瑾和魏忠贤,都不敢动咱们家,那些丘八虽然都是流氓,痞了些,但足以让咱们在朝堂上说话有底气,能不动就不动了。”

张之极道:“爹,都什么时候了,陛下现在成立御林卫,明显是对咱们京卫非常不满意,若再这样下去,迟早被替换掉。”

张维贤这样一听,顿时急了:“那现在怎么办?”

“交给儿子便是,您这几日就在家中休息。”

说完,小公爷张之极带着人便出去了。

他首先是到了御林卫指挥使司,一进去就看到孙传庭正在亲自指挥修建校场。

御林卫居然已经调了一些兵过来了,正围着校场的空地,整齐划一在跑步。

看那气势,颇为雄壮。

有板有眼。

小公爷张之极立刻掉头,又到了京卫指挥使司。

那里几个军官没干别的,正在赌博,笑声非常具有穿透力。

小公爷是大怒,一进去就开始破口大骂。

几个人立刻从桌子上飞跳起来,一副像是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

“小公爷!”

“你们他娘的还敢叫老子小公爷,你们看看你们,京卫成什么鸟样了!”张之极就是一鞭子朝一个镇抚抽去,打得他惨叫了一声。

张之极道:“以后再让我看见哪个王八蛋还敢在这里赌钱,我就废了他!”

他今日倒是开了眼界,这洛阳城里居然成了这番模样了。
这位福王世子还真是胆大包天了,光天化日下杀人不说,还强迫民女。
骆养性立刻带着人奔了过去,他怒吼一声:“大胆!”
朱由崧吓了一跳,慌张望过去,心中大怒,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洛阳碍老子的好事。
他定眼一看,却见来的这批人,骑着马,穿着飞鱼服,拿着绣春刀。
“锦衣卫!”朱由崧不由得一怔,再看骆养性还穿着红色蟒袍,立刻认出来此人是左都督指挥使,他脑海中还在想着左都督不是田尔耕吗,自己以前还见过一面,怎么变成这个人了?
但眼下来不及多想了,他连忙道:“敢问是锦衣卫哪位大人?”
“本官乃是锦衣卫右都督骆养性。”
朱由崧笑道:“原来是骆大人,失敬,你来洛阳有什么事?”
“尔莫要转移话题,你在大街上杀人行凶,还强抢民女,可将大明律法放在眼里?”
“哈哈哈。”朱由崧大笑道,“本世子可是福王的儿子,大明律法还管不着!”
骆养性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遇到了福王的世子,他神色一凝,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怎么!”朱由崧脸色一沉,“骆大人要抓本世子不成!”
“抓你又如何!”骆养性怒吼一声,“将此人拿下!”
“大胆!”朱由崧怒吼一声,他周围的护卫也全部拔刀。
锦衣卫则一起拔出绣春刀,那杀气,岂是王府这帮普通护卫能比的,顿时他们就有些发怂了。
“拿下!”骆养性一声令下,锦衣卫翻身下马,持着绣春刀便冲过来。
一刀下去,便将一个王府护卫直接劈了脑袋,鲜血飞溅,惨叫声起。
大街上瞬间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锦衣卫也不愧是常年为皇帝办事的,虽说现在不比明初了,但要剁起这帮人,还是如同切白菜的。
不一会儿,王府的护卫都被杀了十几人,其余人哪还敢再动手,纷纷往后退。
朱由崧吓得面色发白:“骆大人,我可是福王的世子,陛下的堂兄,你想怎样!”
骆养性一把提起朱由崧的衣领道:“锦衣卫乃天子亲军,你敢袭击锦衣卫,你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
他又道:“走吧,跟本官去一趟福王府,天子有圣旨给福王。”
待锦衣卫带着朱由崧走了,那一车车粮食却留在大街上,周围的百姓立刻一哄而上,将粮食瓜分。
福王府。
朱常洵肥硕的身体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身上趴着一个身材曼妙的女人,这个女人肤如白雪,眼眸勾人,颇有几分姿色。
她时而发出诱惑的声音,真是香艳动人。
三十八岁的福王朱常洵身体肥胖,像一头猪一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