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章节阅读》,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朱标朱元璋,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山泽”,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那就多谢先生了。”也是此时,见常氏带太医前来。朱标看向常氏欣喜说道:“刘先生已经愿意教导雄英。”“当真?”看着常氏那一脸兴奋的表情,刘伯温连忙拱手道:“承蒙太子殿下看重,老臣就算拖着这幅病体,也要等到给皇孙上课。”“多谢先生。”常氏闻言,竟微微欠身冲刘伯温......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章节阅读》精彩片段
白粥?
朱标也不知道老朱在打的什么哑谜,没有多想,径直朝东宫走去。
而此时的东宫。
因朱标未到,刘伯温一个外臣是不准踏足东宫的。
见他一直守在门口,太子妃常氏缓步走了过来,温声道:
“刘先生请到殿内落坐。”
“臣不敢.....”
“刘先生,太子视您为师长,本宫自当以长辈之礼待之,先生请坐。”
听到常氏这话,刘伯温跟在常氏身后走进东宫。
只不过还不等他落座,门外便传来朱标的脚步声。
刘伯温闻声,连忙起身迎接。
“臣刘伯温.....”
“先生不必多礼。”
不等刘伯温下跪,朱标紧跑两步,直接将其扶起。
看着刘伯温那白发白须,鬓角灰白似饱经风霜,朱标语气关切说道:
“一别三年,先生消瘦了不少。”
“承蒙殿下挂念.....”
“咳咳....”
也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重疾缠身。
刘伯温刚说两句便跟着重重咳嗽了起来。
“请太医过来给先生诊治。”
常氏应了一声便朝门外走去。
“不敢劳烦,殿下,老臣这身子.....”
没有理会刘伯温的推脱,朱标牵着刘伯温的手让其落座。
“先生,此次既然回京,便不要再走了。”
“你身体不好,留在京都也好医治。”
朱标说完,明显看到刘伯温脸色一僵。
还不等他继续开口,只见刘伯温当即跪在地上,诚恳回道:
“殿下,老臣时日无多,纵然有心为国效力,也觉得力不从心。”
“恳请.....”
“一别三年,先生也学会说场面话了。”见朱标面容阴沉,冷声开口。
“殿下,臣......”
“什么有心为国效力,只恐力不从心。”
“孤看来,是先生想要明哲保身,远离朝堂!”
“殿下......”
“依孤看来,是你刘伯温自恃清高,瞧不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更瞧不上皇位上的父皇与本宫!”
“殿下!”
听到这话的瞬间了,刘伯温狠狠将脑袋砸在地上。
朱标这诛心之论若是传扬出去,就算他刘伯温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惊恐之下。
刘伯温忙用颤抖的声音,高声解释道:
“殿下,老臣断无此念啊,老臣当真....”
“若无此念,那便留在京都,好生调养身体!”
屋内的一幕,也被赶来的朱元璋看的真切。
看着朱标冲刘伯温发怒,老朱虽然觉得有些不妥。
可朱标执意要将刘伯温留在京都,这点老朱还是十分满意的。
“刘先生,李善长刚刚辞官还乡,左丞相之职空缺....”
“殿下,老臣愿意留在京都,可左丞相一职,老臣的确力不从心啊。”
不等朱标说完,刘伯温连忙开口解释。
也是听到这话,朱元璋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在座位落座,假意翻看奏折的同时,冲着朱标幽幽说道:
“老大,刘先生瞧不上左丞相之位,若是他想当,三年前就不会百般推脱了。”
“臣刘伯温,拜见陛下!”
“起来吧。”
老朱白了一眼刘伯温,淡淡说道:
“你们继续,不用理会咱。”
等老朱说完,朱标伸手将刘伯温扶了起来。
“既然先生不愿为我大明丞相,那孤还有另一件差事。”
听到朱标这话,刘伯温虽然依旧极不情愿。
但他还是静静等着朱标开口。
毕竟看朱标还有朱元璋这架势,摆明了是要他留在朝堂任职。
若是他敢继续推辞。
莫说是朱元璋了,恐怕就连朱标都不会饶他。
“殿下请讲,只要老臣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嗯,常氏怀有三月身孕,孤想请先生担任皇孙的老师,为其蒙学。”
被朱标这么一说。
刘伯温目光呆滞,依旧看向朱标,等着朱标给他安排差事。
可过了半晌,却依旧不见朱标继续开口。
“只.....只是如此?”刘伯温不可置信的问道。
而旁边的朱元璋闻言,也有些匪夷所思的看向朱标。
“没错,只是如此。”
看着面前一脸温和的朱标给出确定的回答,刘伯温松了口气的同时,心中愈发疑惑了起来。
就在刚刚。
素来沉稳的朱标对自己发那么大的火,难道就只是为了给还未出世的孩子找一个老师?
刘伯温虽自信有几分谋略,可他却不敢说自己的学问最好,最适合当皇孙的老师。
宋濂、高启,这二人在学问方面甚至要胜过他。
詹徽,詹同,还有吕本,这三人有学问、有官声的同时,也比他刘伯温要更加年轻。
在刘伯温看来,他绝对不是教导皇孙最合适的人选才对啊。
“殿下,皇孙尚有七月才能降生,蒙学的话也要等到五岁之后。”
“老臣是有心教导皇孙,可六年之后.....”
“恐怕老臣早就换成一捧黄土了。”
“那就请先生留京好生调养身体,等到皇孙能够蒙学后,为其教导。”
朱标看了眼一旁的朱元璋,随即冲刘伯温玩笑说道:
“若是先生早一步先走,那应当算是欺君之罪吧!”
尽管朱标语气平和,没有半点威胁之意。
可刘伯温依旧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殿下,让老臣留在京都,可还有其他吩咐?”
“孤方才不是说了吗?仅仅是教导皇孙这一个差事。”
将刘伯温扶到座位上坐好,朱标愈发温声说道:
“既然先生没有官身,每月也就没有俸禄。”
“孤便在京都给先生置办一处宅院,府中用度每月由太子府支应。”
“而且皇孙还不能蒙学之前,先生也不必久居京都。”
“先生这几年大可以游历我大明的大好河山。”
“只不过还请先生记住与孤的承诺,还请先生记住,京都有先生的家。”
此话一出。
刘伯温似被戳中了什么一般,眼角竟莫名滑下几滴清泪。
情绪激动的同时,竟又跟着连续不断的咳嗽了起来。
“太医还没到吗!”
听到朱标催促太医,刘伯温忙伸手阻止。
“殿下,臣这病,治不好了。”
“不过臣一定多活几年,无论如何也要为皇孙上一堂课。”
“那就多谢先生了。”
也是此时,见常氏带太医前来。
朱标看向常氏欣喜说道:
“刘先生已经愿意教导雄英。”
“当真?”
看着常氏那一脸兴奋的表情,刘伯温连忙拱手道:
“承蒙太子殿下看重,老臣就算拖着这幅病体,也要等到给皇孙上课。”
“多谢先生。”
常氏闻言,竟微微欠身冲刘伯温行了一礼。
可就在刘伯温一脸惶恐,起身回礼之时。
旁边的朱标却跟着继续说道:
“爱妃,既然刘先生愿意收雄英为学生,那你就替雄英先行了拜师礼如何?”
马甲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山泽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已写881290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55章.蛛丝马迹,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穿越、历史、历史古代、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主角塑造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机器人,冷冰冰的,按照程序执行,一丝不苟。
真是失望至极,朱标一储君见谁不懂都要解释一下用意,从古至今,无论如何,谋反都是罪不可恕的,还搞金蝉脱壳这一套,就算他田虎是穿越者一心为国都不行,一旦开这先例,就和李世民造反夺位一样
还有那个系统是拿来干嘛的?感觉是多余的,你把系统改一改最好
热门章节
第179章.坏账,暗刀
第180章.太子,还不接旨?(补加更)
第181章.朱标:娘,您可要给儿子做主啊!
第182章.胡逆案结束?刚刚开始罢了。
第183章.宽待朝臣,严治三军
作品试读
常茂、常升,特别是蓝玉。
他们几个打仗自然是没的说。
只不过他们三人是标准的莽汉武夫。
既没有徐达的持重谨慎,也没有汤和急流勇退的魄力。
可淮西武将之中,却不缺聪明人。
正如常氏方才所言。
常茂、常升还有蓝玉,他们三人很可能成为别人的手中刀。
所以朱标也已经打定主意,等此次北伐大军班师回朝后,要好好敲打敲打他们。
而且在处置勋贵不法之前,也要让这三人外出练兵,躲开众人的目光。
“对了兄长。”
在朱标低眉沉思的功夫,常氏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问道:
“兄长可还记得今日早朝前,臣妾提及的吕本、詹同二人?”
“敢问兄长,他们二人官品、官声如何?”
“还不错。”朱标知道常氏的意思,继续说道:“吕本现居礼部侍郎,詹同乃是吏部尚书,这二人都算老成持重。”
见朱标对吕本二人还算满意,常氏眼中闪过一抹晶光,忙开口说道:
“他们二人都有一女现待字闺中。”
“吕家的丫头聪明伶俐,知书达理,颇有贤名。”
“詹家的丫头生的国色天香,实乃是一位妙人儿。”
“若兄长有意,我待会便去求母后,将这二人叫来宫中让兄长挑选一番?”
尽管此时的常氏一脸平静,甚至还装出几分高兴期待的样子。
可朱标与她从小相熟,自然知道她正经高兴时,不是这副样子。
当注意到朱标表情古怪,紧紧盯着自己。
常氏无奈叹了口气后,只好低头承认道:
“兄长莫要如此看我,我心中自然是不想你纳妾的。”
“可你是大明的太子,哪怕是为给皇家开枝散叶,也要迎娶不少侧妃。”
“若你不愿,孤不娶就是了。”
“那怎么行!”常氏当即说道:“皇室传承尤为重要,莫说兄长您还是大明的太子,就算是其他藩王皇子,也绝不可不纳妾。”
常氏本不是擅妒之人。
朱标毕竟是大明的太子,她也从没想过要独享朱标的恩宠。
之所以心中有些落寞,乃是因为她与朱标的感情实在太特殊了些。
两人在还未出世之时,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便同常遇春定下了这份娃娃亲。
朱标出世,跟随常遇春练武。
每一次常氏都在旁边看着,而且每一次都准备好茶水。
有次朱标被宋濂留堂,耽误了练武的时间。
常遇春这个愣头青竟要用军棍杖责朱标,也是常氏挡在朱标跟前,保护朱标。
他们二人,朱标像是大哥一直照顾着常氏。
而常氏则像一个懂事的妹妹,一直跟在朱标身旁。
直到十四岁两人结婚,兄妹之情变为夫妻之情。
可这对早就互生情愫的两人来说,非但没有半点尴尬,反而婚后愈发举案齐眉。
大有老朱与马皇后的伉俪情深。
可正是这样青梅竹马的感情,如今要为朱标迎娶侧妃,常氏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兄长,我现在就去求母后,让吕家、詹家的丫头下午进宫。”
生怕和朱标多说一句,朱标便为了她不再纳妾。
常氏说着起身便要朝门外走去。
可不等她走出两步。
常氏只感觉手腕一阵温热传来,紧接着眼前一转,自己竟直接栽在了朱标的怀里。
“兄...兄长....”
“你当真要我迎娶侧妃?”
被朱标这么一问,常氏心中莫名生出几分感动。
不过很快便正色说道:
“兄长身为大明太子,自当为皇家开枝散叶。”
“加上臣妾现在已有身孕,不能服侍兄长,为兄长纳妾也是臣妾的本分。”
“孤还是那句话,若你不愿,孤可不纳侧室。”
看着朱标一脸严肃的样子。
常氏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继续说道:
“兄长说笑了,臣妾怎会不愿意?”
“再者说了,父皇与母后伉俪情深,母后不也没有阻止父皇纳妾立妃吗?”
“与母后相比,臣妾虽然愚钝,可该懂的道理还是懂的。”
见常氏如此识大体,朱标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这个时代,若自己真的提出不纳妾的话,恐怕在老朱和马皇后听来便是大逆不道。
甚至朝堂内宫还会非议常氏心胸狭小,容不下太子纳妾。
“兄长,臣妾这就去禀明母后。”
“好。”
等常氏一走,朱标便继续坐在案前,计划着该如何让原本洪武十三年爆发的胡惟庸案提前。
正午时分。
朱标前往坤宁宫用膳。
一见到朱标前来,朱元璋便当即说道:
“标儿,咱仔细看过内阁制了,很不错。”
“你计划着裁撤丞相的那套法子也很妥当。”
“只不过咱觉得有些奇怪,你好像认定胡惟庸是大奸大恶之人了。”
被老朱这么一提醒,朱标这才反应过来。
作为穿越者,他自然知道胡惟庸的人性。
可现在只不过是洪武七年,胡惟庸甚至都没有独掌中书省。
但朱标却将胡惟庸定为必死之人,这着实有些奇怪。
“父皇,今日朝会时的情形您也看到了。”
“明摆着是胡惟庸为了能够进位中书左丞,驱使涂节等人弹劾刘伯温。”
“可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的诬告,朝堂之中无人为刘伯温喊冤。”
“就连与刘伯温相熟数十年的宋濂、高启二人也怕引火烧身,不敢出言。”
“胡惟庸在朝堂中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仅凭这一条,他就该死!”
见朱标眼神异常果决,朱元璋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儿子已经打算提拔他为中书左丞相,而御史台依旧交给胡惟庸的学生涂节掌管。”
“如此,胡惟庸在朝堂便真是一人之下,到时您好好看看他究竟是什么心肝!”
“好,那就按你说的办,你打算何时动手?”
“不急,起码要等上三个月。”
“三个月?”朱元璋瞳孔放大,有些不满的看向朱标。
“你都计划的这么详备,竟然还要等这么久?”
看着朱元璋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
朱标心中暗暗苦笑一声。
自己这位老父亲当真是心急。
丞相制度毕竟传承上千年,一朝裁撤,自然要找个站得住脚的借口。
最起码也要将胡惟庸扶上首相之位。
让其手中权力达到顶峰,松懈之时才好动手。
“父皇,三个月久吗?丞相制已经存在上千年了。”
“三个月和上千年之比,时间久吗?”
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愣了几秒,随即失声笑了起来。
的确,丞相制传承了上千年,眼下再等三个月的确不算太多。
“你们爷俩,过来吃饭了。”
听到马皇后的话,朱标和老朱便也不再多说,径直朝饭桌走去。
虽说老朱现在当了皇帝。
可一家人吃饭,终究还是没有那么多礼数。
就连常氏也坐在朱标身旁,一同用膳。
“重八,标儿准备纳妾了。”
听到马皇后这话,老朱当即高兴说道:“好事儿啊,纳妾是好事儿,哪家的丫头?”
“回禀父皇,臣妾觉得吕本、詹同两家的姑娘德才兼备,所以求母后今日下午召他们入宫。”
“好!好!”
老朱刚一说完,可随即想到了什么一般。
登时放下碗筷,抄起手中筷子便朝朱标打去。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兄长所言极是,雄英尚未出世,刘先生便愿意收雄英为徒,臣妾自然要替雄英行拜师礼。”
常氏说着,竟直接半跪在刘伯温跟前。
见此一幕。
刘伯温连忙跪在地上,不敢受礼。
“太子妃身份贵胄,臣怎能受的起啊。”
“无妨无妨,这是常氏替雄英行的拜师礼。”
朱标说着便将刘伯温搀扶了起来。
可即便如此,刘伯温依旧不敢受礼。
惶恐之下,刘伯温忙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一旁闭口不言的朱元璋。
“既然是老大两口子的意思,那你就受了吧。”
即便老朱也这么说。
可刘伯温依旧侧着身子,不敢正面接受常氏的三拜。
也是在常氏刚起身的瞬间。
刘伯温表情严肃,庄重整理完衣袍后,冲朱标、常氏恭敬一拜。
“殿下,娘娘,臣刘伯温肝脑涂地,也要拖着这副残躯病体,直到皇孙殿下蒙学的年纪。”
“若天不假年,老臣福德浅薄没有荣幸亲自为皇孙蒙学。”
“臣也愿将毕生心血录之成册,敬献给皇孙殿下。”
“如此便有劳先生了。”
朱标说完看向一旁的太医。
“从今以后,你便留在刘先生府上,一应开销由东宫支应。”
“臣遵旨。”
面对刘伯温那一副受尽礼遇,诚惶诚恐的感激模样。
朱标亲自将他送出了东宫。
可直到走出太子东宫,刘伯温却依旧觉得方才发生的一切有些不太真实。
他本以为召他前来东宫,朱标和朱元璋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强迫他担任中书丞相,去制衡胡惟庸。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
朱标仅仅是让他给尚未出世的皇孙当老师。
听说过指腹为婚,定下娃娃亲的。
可刘伯温还从未听说过,指腹为师,提前预定好老师的。
和刘伯温一样。
目睹方才发生的一切,老朱虽然不理解朱标为何如此。
但老朱能够确定,朱标这么做,定然有他的理由。
“说说吧,你们两口子打的什么算盘!”
听到老朱的话,朱标轻笑一声,很是坦然说道:
“如父皇所见,拉拢刘伯温。”
“拉拢刘伯温?”
对于朱标这个回答,老朱很是不满。
心中不悦甚至已经写在了脸上。
“臭小子,你是太子,是咱大明将来的皇帝。”
“刘伯温仅仅是个臣子,值得你如此拉拢?”
“你还让常家丫头给刘伯温行拜师礼!”
看着极为不满的朱元璋,朱标轻笑一声,道:
“父皇所言极是,儿子身为太子,自然不需如此拉拢一个臣子。”
“可儿臣真正想要拉拢的,是天下士子之心!”
朱标神情一凛,严肃说道:
“父皇,自从洪武二年的科举之后,朝廷便没有再设恩科。”
“如今我朝中官员的选拔,甚至还沿用先前的察举制。”
“对此,民间早有微词。”
“世家之人更是诽谤父皇您这位朱皇帝轻视文人士子。”
“而那些文人士子没有接触朝堂的资格,自然偏听偏信,听信世家传出的谣言,对您敬而远之。”
听到朱标这话。
老朱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对待读书人,老朱倒是没有太大的偏见。
可对于那些世家大族,老朱是打心底里厌恶。
至于世家大族诽谤自己轻视读书人,老朱自然也是知道的。
之所以没处置他们,只不过是现在还没腾出手罢了。
“所以呢?世家诋毁咱,咱就要给他们让步,求他们不要继续诋毁咱?”
此时老朱眉头紧皱,眼眸之中满是不容置疑的骇人杀意。
“当然不是。”
“给世家让步,他们也配!”
“父皇您应当清楚,刘伯温在士林之中的威望,甚至可以说,刘伯温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
“儿臣方才如此礼遇刘伯温,正是为了告诉天下士子,朝廷、父皇您,以及儿臣这个太子,对待天下读书人都是格外的优待。”
见老朱眉头微皱,低眸沉思。
朱标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今日朝会时的情形您也看到了。”
“如今我大明朝堂少有敢说真话的正臣,不少官员甚至紧紧抱住胡惟庸这根大树不愿松手。”
“纵然刘伯温的品性世人皆知,可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敢为刘伯温仗义执言。”
“甚至可以说,你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而胡惟庸则是站在百官跟前的皇帝!”
“砰~”
被朱标这么一说。
老朱怒火攻心,一拳狠狠砸在面前的案桌之上。
今日朝堂的景象,老朱也感觉到自己皇帝的权力被胡惟庸这个丞相冒犯。
对朱元璋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的确,如今我大明的官场着实晦暗沉闷了些,所以你打算如何改变?”
见老朱认同,朱标跟着说道:
“官场晦暗,究其根本便是如今沿用察举制推选官员。”
“察举制是不错,将地方有名望、德才兼备的人推举上来,入朝为官。”
“可这些人恰恰是被名声所累,没有锐意进取之精神。”
“他们只有名声,因此他们最在乎的也就只是名声。”
“为了保留这点可怜的名声,这些人便抱团取暖,相互勾结,没有半点锐意姿态。”
“然而科举却是不同,科举上来的学子大多年少,意气风发。”
“凌然少年气,更不愿同官场黑暗同流合污。”
“如今我大明的官场,就是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
对于朱标所言,老朱也很是认同。
“你这是打算重设恩科?”
“不错,儿臣打算今年便重设恩科,举行秋试。”
“一方面,是整顿眼下朝堂晦暗的官场。另一方面,则是为我大明储备官员。”
“储备官员?”朱元璋有些疑惑,低声喃喃。
“父皇,丞相制传承千年之久,你不会觉得只杀一个胡惟庸便能顺利裁撤丞相制了吧。”
“嗯.....”
就在老朱犹豫之际,朱标眼神一凛,沉声说道:
“丞相制传承千年,突然裁撤势必反对声一片。”
“所以儿臣以为,既然要办,索性就办的惊天动地。”
“将来把胡惟庸连同其党羽门客,一并揪出来尽数斩首。”
“只有杀的人够多,才能证明胡惟庸罪孽滔天,才能证明朝廷震怒。”
“只有让天下人看到,胡惟庸这个丞相的党羽遍布朝野,天下人才能明白,父皇您裁撤丞相乃英明之举!”
“也是因此,到时候受胡惟庸牵连的官员定然不在少数。”
“将他们尽数斩首,朝廷官职必然出现空缺。”
“儿臣重开恩科,举行秋试,正是为大明储备人才,弥补官职的空缺!”
朱元璋闻言,心中陡然一惊。
不过让他高兴地是。
此时朱标眼中的果决杀意,竟和他年轻时一般无二。
朱元璋原本还担心朱标过于仁慈,将来恐怕会被朝中大臣欺瞒诓骗。
可现在看来。
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了。
凭朱标这份果决,就算借给那些大臣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诓骗朱标。
更重要的是。
饶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认,朱标的目光长远,比他尤甚。
他只想到裁撤丞相时,反对的声音自然不小。
为了平息这股反对的声音,老朱或许也会杀一大片官员。
可他却没考虑到屠杀官员过后,会给朝堂带来官职空缺的问题。
然而这一切朱标都考虑到了。
从方才朱标对刘伯温礼遇有加便能看出。
朱标从一开始,便已经计划好了一切!
“所以礼遇刘伯温,只是你向天下士子证明大明朝堂广纳贤才的手段?”
“正是。”朱标毫不掩饰,直接说道:“刘伯温虽然爵位不高,官位也不过正三品,可他在文人士子中的形象却异常高大。”
“方才儿臣所为,很快便会传遍整个大明。”
“大明太子未出世的孩子拜刘伯温为师,太子妃代为行拜师礼的消息,很快便会在士林之中传为美谈。”
“而儿臣这个太子在士子万民心中的形象,也自然成了礼贤下士,厚待读书人仁厚储君。”
“如此一来,重设恩科之时,前来应试的士子读书人定然再无顾虑,云集影从!”
然而能来奉天殿参加朝会的官员哪个不是人精。
见詹同三缄其口,而且一大早的脾气如此之大。
自然也都猜到他家女儿没有服侍朱标的福气。
所以众人很自然的撇下詹同,围在吕本身旁轻声祝贺着。
一时间。
詹同孤零零的站在原地。
而在他不远处,吕本正接受着其他官员的祝贺。
只不过在詹同听来。
吕本那边每一句的恭贺声,都像是一个个巴掌,狠狠抽在他的脸上。
自家女儿同吕本家的女儿一同进宫。
吕本的女儿嫁给太子朱标,可他的女儿却没被选上。
对他来说,对他女儿来说都是奇耻大辱。
同样。
吕本自然也想到了这点,在接受众人恭贺的同时,时不时提高音量。
为的就是打詹同的脸。
“诸位大人过誉了,小女无非是聪慧知礼一些,和寻常女子并无区别。”
“哼~”
詹同当然知道吕本这话是在嘲讽他家女儿不如吕家女儿。
冷哼一声后,便朝奉天殿大门的位置走去。
可他刚一抬腿,耳边便传来吕本几人高昂的笑声。
“时辰已到,各位大臣进殿......”
随着司礼太监话音落下。
胡惟庸、詹同、吕本,以及其他官员怀着不同的心思缓步走了大殿。
而等众人刚刚站定。
只见高处的朱标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
“胡惟庸!”
“臣....臣在!”
胡惟庸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出班跪在大殿中间。
“胡惟庸忠君体国......”
“擢,进位中书左丞相!”
话音落下,百官中不少人都是面露惊异。
毕竟昨日他们刚听到刘伯温任职皇孙老师的消息。
他们还以为左丞相之位会是刘伯温的。
可没想到,竟然是胡惟庸担任中书左丞相。
同样。
胡惟庸同样一脸茫然,始料未及之下,竟然半晌都没反应过来。
“胡惟庸,还不接旨?”
听到朱标再次提醒,胡惟庸方才回过神来。
下一秒。
只见胡惟庸恭敬再拜的同时,朗声回道:
“臣,胡惟庸,叩谢陛下!”
看着下方五体投地的胡惟庸。
朱标表情淡漠,很是平静的注视着他。
数秒过后,朱标再次开口道:
“涂节、谢诚!”
“臣在!”
以为朱标提拔自己老师,必然会对自己大加赞赏。
涂节一脸欣喜,跪在胡惟庸身后。
可让他没想的是。
他刚一下跪,朱标便当即开口说道:
“你二人可知罪!”
在涂节、谢诚,以及其他官员诧异的目光之中。
朱标继续说道:
“孤已经查明,你二人弹劾刘伯温均为诬告。”
“你二人可知罪!”
此话一出。
上一秒还一脸欣喜的涂节,此时脸色骤变,连忙看向身前的胡惟庸。
可胡惟庸似乎明白朱标的意思。
压根没有替他求情的打算。
“臣.....臣涂节.....”
就在涂节结巴,不知如何开口之时。
朱标再次说道:
“胡相,涂节乃是你的门生,他诬告刘伯温,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应当严惩!”
没有理会涂节那诧异的目光,胡惟庸清了清嗓子,正色说道:
“涂节身为御史中丞,诬告我朝老臣,罪加一等。”
“臣请殿下罢免涂节御史中丞一职,留任中书,戴罪立功!”
胡惟庸不是傻子。
在他看来,既然朱标敢让他担任中书左丞相,统御百官。
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必然不可能也交到他的手上。
换句话说,他这左丞相之位,也是牺牲涂节的官途换来的。
“来人!”
胡惟庸说完,朱标看向殿内侍卫,冷声说道:
要么,就等朱标出宫,自己精心策划一场相遇。
虽然这二者无论哪一个都会让吕家全族万劫不复,可只要能嫁给朱标,吕氏还真就不在乎。
而此时的皇宫之中。
对于吕家可能发生的一切,朱标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只不过他还真不在意。
一个吕氏还不足以让他如此挂心。
“老大!”
将一封军报甩到朱标跟前后,老朱怒声吼道:
“你看看,你看看。”
“蓝玉这小子轻敌冒进,致使先锋营一万将士被围!”
看了眼手中战报,朱标倒是没有太多的意外。
因为朱标早就知道此次北伐会以失败告终。
“父皇,蓝玉虽是轻敌冒进,可军报上也说了,他追的王保保一路仓皇逃窜。”
“直到捕鱼儿海,北元援军赶到,蓝玉率领的先锋营这才被围。”
“若是北元援军迟一些的话,没准蓝玉能生擒王保保......”
“放屁!”
老朱一巴掌狠狠拍在案桌上。
“就凭蓝玉还想活捉王保保?做梦去吧!”
“说是北元援军赶到,可谁知道这是不是王保保提前设下的伏兵?”
“如今战线延长,粮草运输的路线也被拉长,就连徐达也只敢在北元以北二百里的地方与元兵对峙。”
“可是这蓝玉!轻敌冒进,孤军深入五百里。”
“如果粮草供应不上,这一万将士的先锋营只会被元兵屠戮殆尽!”
老朱并非纸上谈兵的皇帝。
对眼下的战局,他也能看到问题的关键。
而且!
老朱的军事才能甚至比之徐达、汤和也不遑多让。
就如这一次北伐,老朱本来是不同意的,可徐达、冯胜、李文忠等淮西将领纷纷请命。
甚至还有人立下军令状,言说要毕其功于一役,横扫元廷,彻底解除北方之患。
也是因此,老朱这才同意出兵。
然而现在看来,老朱最开始的想法却是对的。
“父皇放心,徐叔叔用兵如神,想必此时已经解了蓝玉之困。”
“再者说了,军中将士,讲的就是一个勇字。”
“蓝玉敢孤军深入,也算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加上他年纪尚轻,多加历练后应该能成为一员悍将。”
见朱标对蓝玉的评价如此之高。
老朱白了朱标一眼,没好气道:
“你小子如此看中蓝玉,莫不是因为他是常家丫头的舅舅?”
“没错。”朱标也不反驳,坦诚说道:“蓝玉毕竟是自家人,有些毛病将来改正即可,自家人总比外人用着更加顺手一些。”
“胡闹!”
老朱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他想要反驳朱标,可想了半晌却依旧不知该如何反驳。
犹豫之下。
老朱还是将一个精致的盒子拿了出来。
简单操作一番,机关打开,盒子里竟是一张密报。
“看看吧,蓝玉大军所过之处,屠戮敌国百姓。”
“图拉河一战,蓝玉突袭元兵大营,俘虏扩廓(王保保)的王妃及降卒三千人。”
“当夜,蓝玉奸污北元王妃,王妃不堪其辱,自尽而死。”
“三千降卒闻讯,起兵反抗。为平此次叛乱,蓝玉先锋营战死七百人,重伤一千二百人。”
“而且在平定反抗之后,蓝玉更是下令将所有降卒坑杀殆尽。”
看着老朱将密报上的内容尽数说了出来。
朱标可以确定,这封密报远比方才的军报,更早送到老朱手上。
“爹,这是.....”
朱标看了眼桌上的机关盒子,又晃了晃手中的密报,严肃问道。
可老朱也不搭话,就蓝玉的事继续说道:
“蓝玉作战勇猛,倒是和遇春极为相像。”
“若是再找个城府颇深的丫头,天知道将来会有怎样的麻烦。”
“而且我看那詹氏只是紧张,倒也不是天生痴傻之人,性子坦率,相貌也算不错。”
“太子嫔选她,自然更加合适。”
明白朱标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照顾到她,常氏一时感动,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回到府上。
还不等吕氏走进大门,一直在门口翘首以盼的吕本连忙上前问道:
“如何?太子可相中你了?”
看着自家老父亲一脸激动,握住自己胳膊的手也愈发用力。
吕氏很是自信的点了点头。
“很好!”
“很好?”
“太子殿下对女儿说了很好,而且还是两次。”
此话一出,素来老成的吕本此时差点激动的原地跳起来。
在院中兴奋踱步的同时,吕本看向吕氏满脸自豪说道:
“好!太好了!”
“女儿嫁给太子,爹爹我就是皇亲国戚的。”
“将来若是你为太子生下一子,那我就是皇子的外公了!”
“好!很好!很好!”
一想到朱标对自己女儿连说两次‘很好’,吕本只觉心花怒发。
而听到自家老爹方才那话。
吕氏高兴的脸上却闪过一抹冷色。
既然嫁给了太子,那她要的就不仅仅是太子嫔位。
没准将来她还能成为大明的国母......
“爹,您向来都是宠辱不惊,怎么今日还如此失态?”
“爹能不失态吗?你可是要嫁给太子了!”
吕本满心欢喜,冲着自家女儿解释道:
“陛下对太子的信任无人能及,众皇子对太子也是心悦诚服。”
“太子继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咱们那位陛下出身微末,对世家豪族很是不喜。”
“然而我吕家却是数百年的望族,因此爹在朝堂上,整日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因为小错便触怒了陛下。”
“如今一切都好了, 只要你嫁给太子,爹就是皇亲国戚,与陛下也算是亲家,如此一来,今后爹在朝堂便不必继续担惊受怕了。”
说到这里,吕本突然想到与吕氏一同进宫的,还有詹家的詹氏。
心中好奇,当即便看向吕氏问道:
“女儿,太子对詹家丫头态度如何?”
将詹氏一言一行说出来后。
吕本竟直接在院中放声大笑了起来。
“没想到啊,没想到詹家也是百年望族,詹同这个老狐狸的女儿竟然如此痴傻。”
“八字还没一撇,竟然在太子面前自称臣妾.....”
说到这里,吕本笑声愈发大声了起来。
同样。
也是想到詹氏刚才在朱标跟前那一脸冒失惶恐的模样。
吕氏的表情之中满是轻蔑。
痴傻如詹氏,压根不可能是她的对手。
就算朱标让她二人一同嫁入东宫,一起服侍朱标。
那吕氏也自信能稳稳压詹氏一头。
“父亲放心,太子对女儿很是满意,与詹氏相比,女儿绝不会输。”
“好!来人,将老夫存的五十年佳酿拿出来,今天我要喝个痛快。”
另一边。
詹氏刚一到家便连忙冲自己父亲说道:“父亲,女儿闯祸了,父亲赶紧向太子递交请罪折子吧。”
将自己在皇宫发生的一切尽数说完后。
詹氏眼巴巴望着詹同,低声说道:“爹,太子不会降罪咱们家吧!”
“无妨无妨,太子心性仁慈,不会因此怪罪咱们詹家。”
“而且今日也不是你的过失,都是爹平日里对你疏于管教,未曾教你礼仪。”
“爹,太子当真不会迁怒于您?”
看着自己女儿那一脸担忧的模样。
纵然詹同心中也很是失望,不过还是故作轻松说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