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阅读全集大明锦绣

阅读全集大明锦绣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锦绣》,超级好看的军事历史,主角是朱允熥朱元璋,是著名作者“岁月神偷”打造的,故事梗概:叔们开刀,似乎是一个树立皇帝权威的最好选择。“等到新皇按耐不住,对藩王们动手,燕王的时机就到了!”“呵呵呵!”朱棣爽朗的笑了起来,“好,咱们等!继续等!”说着,大手一甩,大步前行,“给京里咱们的人,钱财加倍。多设耳目,多招揽大臣!”说完,已经到了林外翻身上马。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硬弓,朱棣朗声道,“儿郎们,跟着我打猎去......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5-14 10: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阅读全集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锦绣》,超级好看的军事历史,主角是朱允熥朱元璋,是著名作者“岁月神偷”打造的,故事梗概:叔们开刀,似乎是一个树立皇帝权威的最好选择。“等到新皇按耐不住,对藩王们动手,燕王的时机就到了!”“呵呵呵!”朱棣爽朗的笑了起来,“好,咱们等!继续等!”说着,大手一甩,大步前行,“给京里咱们的人,钱财加倍。多设耳目,多招揽大臣!”说完,已经到了林外翻身上马。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硬弓,朱棣朗声道,“儿郎们,跟着我打猎去......

《阅读全集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北地的风,来的有些晚。

南方已经是春风明媚,鸟语花香。

这里的绿色刚刚爬满山坡,嫩嫩的枝桠开始在枝头绽放

这是一片梨花林,洁白的梨花在微风中荡漾着枝条,空气中满是清新的花香。

唰!

刀光,忽然在林间闪过。

然而凌冽的刀光却没有破坏梨花的美感,反而给这些娇嫩的梨花,带来些铁血和肃杀。

一个魁梧的在林中不断挥舞手中的长刀,刀光掠过他身上绣着龙纹的锦袍随风轻舞。

这是一个魁梧有力的汉子,浑身好似豹子一样充满了力量,锐利的眼神,浓密的胡须,凌冽的刀法,这些种种在告诉天地,这个男人是多么的不可一世。

手中长刀再次挥舞,呛地一声弱弱却坚韧的龙吟,从刀锋上传出。刀锋所过之处,片片梨花落下。

男人手里的刀,不是什么宝刀。就是大明军中制式的雁翅刀,刀身有些发黑,刀刃却极其锋利明亮,刀身上的摩擦痕迹代表着这把普通刀,痛饮过敌人的鲜血。

男人在林中的步伐越来越快,手中的长刀也越来越快,刀锋之声从一开始的若隐若现,变成了隐隐呼啸。然后从呼啸,再变成了阵阵惊雷。

霎那间,林中满是璀璨地刀光,还有梨花坠落的叶影。

喀嚓!最后一刀停止。

男人将刀掷于地上,锋利的长刀陷入泥土,转身之时锦袍带起阵阵威风。一棵梨树,忽然一刀两断。

啪啪啪,林外传来清脆的鼓掌声音。

一个面容清瘦,目光透彻,身着黑色僧衣的僧人大步进来,“燕王的刀法,越来越精进了!”

被叫做燕王的男子傲然一笑,“雕虫小技,于战阵之中毫无用场,但是私下,可以强身健骨!”

这里是北平,大明的国门。

这个男人,是这里的王,大明燕王,洪武皇帝第四子,朱棣。

朱元璋曾说,诸皇子之中,燕王最为骁勇所以汉家燕云旧地,封给了朱棣。

燕云旧地,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契丹。

从那以后,中华大地开始了数百年的屈辱。

没了燕云屏障,胡人从容南下牧马,战争的铁蹄蹂躏中原。

几百年的屈辱岁月中,代代男儿北望河山血泪凄凉。

几百年的厮杀战争之中,无数豪杰至死仍在眺望北方。

直到大明,三十万大军北上一战破城,攻破了大元的大都,也收复了这片残缺的旧河山。

这里改名北平,北方太平。

这里驻扎着大明最精锐的边军,汉人,蒙古人,女真人在燕王朱棣的统帅下,让这里真正做到了太平。

朱棣和那黑衣僧人,并肩走在林中。朱棣微微在前,僧人隐隐在后。

侍卫们远远的站着,不敢打搅。因为他们知道燕王和这僧人虽然是臣,但也是至交好友。

僧人法号道衍,俗家名字姚广孝,是天下有名的佛家宗师。同时,也是天下有名的博学之辈。

“广孝!”朱棣停住脚步,忽然捏下一朵梨花,开口说道,“京中有消息吗?”

姚广孝微笑,“还是那些消息,陛下封朱允炆为淮王,封朱允熥为吴王。”说着,顿了一顿,“咱们都看走了眼,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孙,居然突然之间,深得陛下的宠爱!”

“吴王!”朱棣笑笑,“老爷子还真是宠他!”

说完,朱棣于山坡上眼望南方,目光清冷中带着深沉的意味。

太子故去,他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

龙生九子,都想成龙。

他朱棣上马治军,下马牧民,文治武功在诸位皇子中出类拔萃,为何不能坐那个位子?以前有大哥朱标在,他只能把这样的想法深埋在心中,但是大哥现在走了,坐上那个位子的想法一发不可收拾。

他天生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天生就有一股百折不挠的气概。

少年投军入大将军徐达帐下,冲锋陷阵从未堕了朱家的威风。成年之后执掌边地,无论是北元余孽,还是高丽小国,都要避其锋芒。

大明,除了他,还有谁更配得上那个皇位?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然长刀向北横扫八方。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定文治武功万国来朝。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让百年积弱变成历史,麾下男儿皆是虎狼。

朱棣收回失望的目光,脸上带着些肃杀,“京中没消息?就是说,老爷子对皇储到底立谁,还在犹豫?”

“可能是犹豫,也可能是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姚广孝依旧微笑,“暂时不愿说而已!”

“你说,老爷子会不会选我?“朱棣正色问道。

姚广孝摇摇头,”燕王,您是四子,您头上还有哥哥,无论嫡长都轮不到你呀!“

”哼!“朱棣冷哼一声,梨花在手里变成碎末,”他们可没我强!“

说着,目光忽然一变,“既然不是我,也不可能是我的哥哥,那会是谁?”

“皇孙!”姚广孝吐出两个字,“为了诸王之间的平衡,陛下一定会选择皇孙,立皇太孙!”

“黄口小儿,安能高居大位?”朱棣怒道,“他凭什么?吴王?淮王?哼,我北征漠北的时候,他们还吃奶呢!”

“还是那句话,为了平衡!”姚广孝说道,“如果皇位从诸子之中挑选,无论您,还是秦王,或是晋王,都不会满意。陛下是担心,百年之后,诸位王爷大起刀兵,相互征伐!”

“立个皇孙他也镇不住我们!”朱棣冷笑道,“除了大哥,我们谁也不服!”

“但是有大义!”姚广孝正色道,“如果是太子嫡子继位,那就有君臣大义,秦晋二藩不敢受千夫所指,挑战中央!”

“我敢!”朱棣继续冷笑。

“那就等!”姚广孝微笑,“静待时机!”

说着,姚广孝向前几步,看着朱棣,“陛下最反感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燕王虽然深受陛下宠爱,但是也不能在此时跳出来。要知道陛下之所以没说皇储的人选,就是等着有人跳出来!”

朱棣默然,姚广孝说的对。

他太了解那个父亲了,正如那个父亲了解他自己。

他的权威不容侵犯,他的选择也不容侵犯。

他先是一个皇帝,才是一个父亲。

在天下大局面前,亲情只能稍稍靠后。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朱棣的眼中有些不甘。

“新皇登基!”姚广孝目光落在梨花上,忽然一笑,“新皇登基,诸位手握重兵的藩王,他必不能容。”

是的,哪个皇帝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手握重兵。哪个皇帝又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麾下有无数虎狼之士。

皇孙年轻,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总是想出头,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拿自己的叔叔们开刀,似乎是一个树立皇帝权威的最好选择。

“等到新皇按耐不住,对藩王们动手,燕王的时机就到了!”

“呵呵呵!”朱棣爽朗的笑了起来,“好,咱们等!继续等!”

说着,大手一甩,大步前行,“给京里咱们的人,钱财加倍。多设耳目,多招揽大臣!”

说完,已经到了林外翻身上马。

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硬弓,朱棣朗声道,“儿郎们,跟着我打猎去,今天必要打到一头黑熊,咱们吃熊肉!”

如狼似虎的侍卫们大喊,“跟上燕王!”


目前阶段,大元只是被赶走,并未被消灭。

从徐达和常遇春两位大明功臣,攻破元大都之后,大元丧失了在中原地区的合法统治,成为了丧家之犬。

但是逃到了塞外,并且依然拥有众多兵马的北元,在辽东和草原上仿佛找到了当初祖先那种征战天下的感觉,对新生的大明虎视眈眈。

朱元璋或许在后世被许多文人诟病,但是在军事上,没人能质疑他出色的军事天赋。

从建国开始,朱元璋就把北元当作大明唯一的,也是最难对付的敌人。大明从徐达开始,无数能征善战之将军,率领大明开国的虎狼之师连年北伐。

其中固然有不亚于霍卫之功的捕鱼儿海大捷,蓝玉打得北元皇帝和太子单骑逃走。还有傅友得,宋晟,冯胜等人先后大破北元军队,踏平多个辽东部族。

使得野心勃勃的北元,不敢正面应对大明的锋芒。

咚咚咚!皇城之中,天子召集诸将的鼓声在天地间回荡。

那面鼓,就是朱元璋当年征战时惯用的军鼓,一共有两面,一面竖立在皇城之前,称之为阙。用于天下遭受不平的百姓,鸣冤告状。

另一面竖立在紫禁城的宫墙上,用来召集京城中能征善战的将领。

咚咚咚!鼓声还在回荡,天地之间满是肃杀之气。

这鼓声是如此的令人心潮澎湃,以至于坐在朱元璋身边的朱允熥竟然有些热血沸腾,再也坐不住,直接站了起来。

咚咚咚!鼓声还在天地间回响,像是龙吟不肯散去。

朱元璋御案旁,那落在架上,陪着他征战数十年的宝刀,在鼓声中微微摇晃,似乎要挣脱刀鞘的束缚,亮出不可一世的锋芒。

数不清的锦衣卫士,还是铁甲重卒,于奉天殿外肃穆而立,他们的目光锐利,身材挺拔,仿佛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就会翻身上马,奔向四方。

“这才是堂堂的开国气象!”朱允熥心中暗道。

看看身边轻抚宝刀面带笑容的朱元璋,发现后者也在看着他。

“小子!”朱元璋沉声道,“爷爷教你怎么打仗!”

~~~~~

鼓声落下,殿中群臣站成一列。

殿外,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传来,头发花白的将军,手持宝剑身着铁甲昂然上殿。

“臣,傅友德参见陛下!”

“臣,冯胜参见陛下!”

“臣,虎威军指挥使!”

“臣,龙威军指挥使!”

“景川侯曹震!”

“定远侯王弼!”

“鹤寿侯张翼!”

“和州伯王虎!”

一声声慷慨的吼声在奉天殿中响起,百战的将们对龙椅上的老人下跪行礼。

“臣,同知都督耿炳文!”

“臣,殿前军指挥使李景隆!”

“臣,武定侯郭英!”

“臣,安陆侯陈百胜!”

“臣,龙骧军指挥使平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吼一般的声音响起,殿下的人都是大明开国的名将。

许多人已是白发苍苍,但站在那里,却依然有着蔑视天下群雄的气势。

朱允熥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郭英小名郭小四,是朱元璋的卫士出身,耿炳文是耿君用之子,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

还有那些壮年的,从小就跟随父辈在军中效力,见证大明崛起并且百战百胜的将军们。

这些人,只是大明开国将领的一部分,在边关在边地,还有着大量大明的优秀将领。

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正是朱元璋,也正是大明,敢于出兵塞外,马踏胡地的底气,也是守卫大明疆域,最牢固的根基。

朱允熥在看着他们,他们也在看着朱允熥。

看到朱允熥坐在朱元璋的边上,几位老臣如宋国公,冯国公等人都是一愣,随即马上低下头。

只有一人傻乎乎的,目不转睛的看着朱允熥,

朱允熥一看到此人,脑子的记忆显出此人的名字,顿时就乐了。

千古第一废物点心,大明战神李景隆!他带领的五十万大军,不但被朱棣追着屁股打!还因为嫉妒手下部将,在手下即将攻破北平城门的时候,下令收兵。

而且此人还是历史上出名的二五仔,建文帝朱允炆对其的信任可谓千古难遇。在他丧权辱国的时候,建文帝的老师们拼命的上书要杀他以正军心,都是建文帝都不许。

可是他最后是怎么报答建文帝的信任呢?

在朱棣大军兵临应天府城下的时候,李景隆和被朱棣事先买通的宫人太监们,作为内应打开了城门。

更讽刺的是,在朱棣登基为皇帝后,叙功,他李景隆竟然是靖难的第一功臣,位置在百官之首。

朱允熥想着,对李景隆微微点头,后者顿时咧嘴大笑,好像毫无心机一样。他那人,长的也是仪表堂堂,一副好皮囊。

他俩是亲戚,按照辈分,朱允熥还要叫李景隆一声表哥。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当成儿子养的外甥。

朱元璋对李文忠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亲儿子吃醋的地方。朱元璋少年饥寒,常受到姐夫李贞的救济和帮助,后来天下大乱,李贞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

见舅如见娘,李文忠拽着朱元璋哭着喊舅舅。朱元璋热泪纵横,让马秀英好好抚养。

李文忠长大之后,也对得起朱元璋对他的培养,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朱元璋当了皇帝,封李文忠的母亲,就是李景隆的奶奶,已故朱元璋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爹李贞为恩亲侯,

后来在没有任何战功的情况下,李景隆的爷爷,李贞又封为曹国公。他死之后,朱元璋因为当年受过李家的恩惠,又追封李家三代陇西王。

这可是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没有的礼遇。

而对自己的外甥,朱元璋更是做到了,娘亲舅大。不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在李文忠死后封为岐阳王,并且因为李文忠英年早逝,一怒之下,杀光了所有给李文忠看病的医生。

后来爱屋及乌,对李景隆这个草包也是恨不得当成亲孙子。给他找老师,给他找媳妇,给他加官进爵,看他成家立业。

想到这些,朱允熥心中冷笑。

老爷子一辈子对亲人都不错,就是对这个李景隆看走了眼。

殿中的武将越来越多,奉天殿中一片金戈铁马之气。

这时,殿外,有几人先后而来。

“臣,徐辉祖!”

“臣,徐增寿!”

徐达的儿子,一门两国公,也是千古佳话。

朱允熥又想笑,那看着人模狗样的徐增寿,可是燕王从小的死党。后来因为私通朱棣,被建文帝一剑捅死了。

此刻,又有几人上殿堂,朱允熥站了起来,遥望前方。

“臣,督军府大都督常升!”

“臣,神机营指挥使,佥院都指挥常森!”

舅舅们来了,常遇春的儿子们也到了。

”臣,蓝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舅老爷也来了!

三人行礼抬头,看到朱元璋身边微笑的朱允熥顿时愣住。

随后三人低头入列,脸上都带着狂色的笑容。

”人齐了?“朱元璋淡淡的,却带着威严的声音响起。

”回陛下!京中指挥使以上将领,全来了!“老迈却依旧雄风在宋国公冯胜说道。

”有个事儿!“朱元璋身子往前靠靠,手托在下巴上。

殿中的虎狼之士,侧耳静听。

”有人,找事儿!“朱元璋淡淡笑道。


朱元璋不只是人生赢家,可以用一个更牛叉叉的词来形容,位面之子。


他还是小兵的时候,因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被当时的造反头子郭子兴看重了。

郭子兴的想法是,你小子有前途,老子要把闺女嫁给你。

马皇后虽然是郭子兴的养女,但是马皇后他爹和郭子兴可是磕头过命的把兄弟,而且郭子兴的军中很多马姑娘老爹的袍泽旧将。

从那以后朱元璋有了一个好媳妇,也有了一个好老丈人。

从那以后,朱元璋起飞了。

家乡那些儿时的乡亲伙伴纷纷来投,那些人也都是泥腿子,可是一到了朱重八的麾下爆发出巨大的,令大元铁骑惊骇的战斗能力。

徐达,汤和,周德兴,耿君用等等等等。这些这人跟他南征北战,一次次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次次的帮助朱重八战胜强敌。

他是既有好媳妇,又有好兄弟。

媳妇是贤内助,无怨无悔的操劳家庭,生儿育女,甚至在后来他做大被老丈人视为威胁的时候,出面化解。

而在老丈人死后,媳妇还帮他娶了自己的小妹妹,顺利接管了老丈人生前的一切力量。

不但如此,因为朱重八少年家中剧变,导致成年的男丁就他一人,后来加上他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他们朱家也就剩下这三个男人。

为了朱家的子孙昌盛,马皇后在辛勤持家,养育自己的儿女,养育那些他们收养的义子的同时,还为朱重八广纳妻妾。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只要是美人,朱元璋就划拉到家里。

郭惠妃后身边,几个站在床边小心和皇帝说话的妃子们,虽然也都四十多岁了,可容颜依旧有几分美丽。

除了这些人,朱元璋还有一个让全天下男人都羡慕的能力。

超强的生育能力!

朱元璋一生,截止到现在,儿子二十六个,女儿十四个,中间还有几个夭折的。

四十多个儿女,试问一下,古往今来哪个皇帝能生这么多?

而且终其一生,朱元璋和儿子们,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父子猜忌反目,儿子们兄弟明争暗斗的事。

“你们几个书读得怎么样?”

朱元璋看着几个小屁孩藩王,板着脸说道,几个藩王瑟瑟发抖,眼神一直往朱允熥这边飘。

“过几天咱去学堂问问,你们几个再不学好,少不得一顿打!”朱元璋哼了一声。

“那个.......父皇!”沈王朱模脑子比较活泛,开口说道,“这些日子熥哥儿不在学堂里,儿子们惦记,所以课业上有些疏忽了!”

随口找个理由之后,看看朱元璋的脸色,鼓起勇气显摆他细细胳膊上的二头肌,“不过儿子最近武艺可没落下,您瞧瞧儿子现在能拉开大弓了!”

这几个都是幼子,也是老来子,朱元璋心中疼爱但是面上不表露,这年月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老子见着儿子直接上脚才是常态。

“练武是好事,可是读书也是大事,大明也用不着你们打仗!”朱元璋随后说道。

站在母亲身后的唐王朱桱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父皇,以后儿子要去打仗!”

朱桱的母亲贤妃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伸手就去制止儿子。

“你别管!”朱元璋呵斥贤妃一声,“你过来告诉咱,你要去打谁呀?”

“谁不服,就揍谁?”朱桱早就被朱允熥带坏了,扬着拳头,满眼都是光,“番邦不服,揍他。漠北不服,揍他。把他们的金子银子,粮食牛羊,全抢过来!”

年岁稍小的郢王朱栋也跟着喊,“儿子也去,抢他们!”可能是刚刚换牙,这孩子说话还有些漏风。

男人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匪气,就是那种只能老子欺负你,不许你还手的匪气。几个儿子天真的言语,让朱元璋咧嘴大笑起来。

儿子们有想法,总比没想法要好,他朱元璋的儿子,只能是狼不能是狗。

“儿臣.....也去!”撒完尿的朱楠见气氛热烈,也跟着凑热闹。

“你还穿开裆裤呢,你去能干啥?”朱元璋由衷的大笑。

老皇帝,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过了。瞬间,似乎病痛都没有了。

“儿臣......”朱楠咬着手指头想了半天,“儿臣,尿他一床!”

“哈哈哈!”朱元璋笑得前仰后合。

寝宫中的贵妃们,和公主们也都捂着嘴笑了起来。

“你们几个!又是打又是抢地?跟谁学地?”朱元璋笑问。

“熥哥儿!”沈王一指偷着乐的朱允熥,“他说的,儿子们与其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不如为大明开疆拓土,把能占的地方都占了。”

说着,沈王两眼冒光,“熥哥儿说了,日月所照之地,皆为大明之土。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看谁不顺眼,抡起大嘴巴就抽他!”

“胡闹!”朱元璋笑着对朱允熥说道,“以后不许再教你几个王叔不着调的玩意儿,你都是当监国的人了!”

“是,孙儿记住了!”

几个孩子这么一闹腾,寝宫中连日来的压抑去除不少。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哒哒哒,马蹄落在深宫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喀喀喀,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脚步铿锵如同战鼓。

朱允熥胯下一匹纯白色,没有任何杂毛,温驯的战马,缓缓走出宫门。

他身后,无数锦衣卫铁甲侍卫浩浩荡荡,排成长龙。

而在他的身前,他出宫门那一刻,又有无数的骑兵兵丁,在前面开路。

宫城外,那些宫人和杂役,马上背过身面对紫禁城的城墙,大气都不敢出。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凡人是没有资格,没有权力见到贵人的。当遇到贵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开。

那些准备进宫陛见的官员们,看了朱允熥的仪仗先是一愣,随后马上跪于路边。

朱允熥回头看看高大雄伟的紫禁城,又看看眼前宽阔的街道。心中豪气万千,意气风发。

吴王的队伍渐渐出宫,朱元璋背着手在城墙上收回目光。

“咱这个孙子,像咱!”慢慢朝城墙下走,朱元璋满脸笑意的沉思。

这个大明在他手里二十多年,刚刚步入正轨。已故的太子正值壮年,正是执掌河山,带领并稳固大明江山最好的人选。

可惜太子走了,大明的江山的继承人空悬。

但是看到自己这个英气勃发的孙子,朱元璋心中又有了别的念头。

似乎大明帝国,由一个豪情万丈,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带领。在岁月中乘风破浪,并且超越父祖的功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想着想着,再次回望宫墙外,朱元璋对身边亲卫说道,“让蒋瓛来见朕!”(瓛,huan)

蒋瓛,大明锦衣卫指挥使。

~~~~~

咚咚咚!

朱允熥的仪仗还未到应天府外,大明京营大明的大军,天地间肃杀的战鼓声,骤然响起。

战鼓澎湃,如怒潮一般一浪高过一浪,这汹涌的战鼓震撼在男人的心头,如疾风骤雨一般。

但是这迅疾的战鼓却没有让人感到心悸,反而是热血澎湃不能自己。繁华的大明都城,似乎瞬间变成了塞外的金戈铁马之地,脑海中全是男儿欲要奋力杀敌,和大胜之后的欢呼。

胯下温顺的战马,在听到鼓声时鬃毛乍起,嘴中发出和战鼓相和的嘶鸣。那些锦衣卫士和铁甲士兵更是在瞬间,握紧手中的兵器。

”呼!“朱允熥呼出一口气,让澎湃的心潮冷静下来。他知道,接下来他要见证的,是风华无双的大明,最为骁勇的军队。也是打走大元,甘于奋勇战死的华夏男儿。

轰轰,鼓声落下大地颤抖而起。

远处一阵奔腾的马蹄声传来,大明战旗之下,无数铁甲骑士如蛟龙一一样,在战马带起的硝烟中,疾驰而来。

”吁!“骑兵之中最前面胡须浓密的骑士拉动缰绳,战马前蹄腾空不住踢腾,而马上的骑士却稳如泰山。

见到这些人如虎马如龙的骑士,朱允熥笑了。

”臣,蓝玉!“

”臣,王弼!“

”常升!“

”毛宁!“

”俞通渊。“

”参见吴王殿下!“

马蹄轰然停止,马上的骑士在铁甲发出的摩擦声齐齐下马,整齐的在朱允熥驾前叩拜。

得知朱允熥前来,军中自蓝玉之下,所有的大明将领亲自出迎。

朱允熥跳下战马,亲自把蓝玉扶起来,笑道,”我一个晚辈,竟然劳大将军亲自出迎,惭愧惭愧!“

”您是吴王,俺们做臣子的迎接您,应当应分!“蓝玉大笑道。

蓝玉身后腰挂双刀的五旬男子,容貌伟岸,这也是大明一员虎将。当初跟随蓝玉征讨塞外,在捕鱼儿海建立功勋的定远侯双刀王弼。

接下来是朱允熥的舅舅,然后有几个生面孔,其中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

见朱允熥的目光打量自己,老将朗声道,”臣,俞通渊见过吴王殿下!“

朱允熥大惊,“可是河间郡公幼子,虢国公之弟,越嶲(xi)侯,俞通渊老将军?”

老将大笑道,“想不到吴王殿下也知道臣的名字!”

朱允熥肃然道,“大明英烈,朱家后人怎能忘记!”

俞家,当得起大明英烈这四个字。

俞氏一族的一将二相三侯”,都是明朝初期的开国重臣。

俞通渊的父亲俞廷玉在朱元璋渡江攻打应天的时,带水军归附,后来为了大明慷慨战死,死后被追封为河间郡王。

俞廷玉的长子,俞通渊的大哥俞通海,在历史上更是大名鼎鼎。

朱元璋登基之前最大的敌人不是大元,而是雄踞湖广之地,拥兵百万的一代枭雄陈友谅。

当年双方在鄱阳湖发生大战,朱元璋国号为吴,陈友谅国号为汉。陈汉水军船坚炮利,都是几十丈高的大船,朱元璋的水军不能敌。

危急之时,是俞通海挺身而出,杀出一条血路拼死帮朱元璋反败为胜。是役,俞通海壮烈战死。后来常遇春等人奋勇,杀败陈友谅。朱元璋抱着俞通海的尸体,失声大哭。

而这位俞通渊在历史上也绝对算得上英烈,建文帝即位之后,不待见这些老将,让他回家养老。然而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朝廷无人可用。

建文帝下旨,让俞通渊领兵。

在最惨厉的白河沟一战当中,南军溃败,朝廷的兵马让朱棣杀得落花流水。

俞老将军须发花白,言称要报太祖皇帝厚恩,拒不投降,毅然战死在白河沟中。朱棣亲自为老将军收殓尸体,隆重下葬。

闻听大明英烈四个字,俞通渊先是一愣,随即双眼通红,郑重下拜,哽咽道,"得吴王如此称赞,吾父吾兄,死得其所!“

”老将军,快快请起!“朱允熥亲手扶起老将军笑道,”折煞晚辈了!“

”吴王殿下礼贤下士!“蓝玉称赞道。

军中武人们纷纷咧开大嘴大笑,其中有人大喊,”还是吴王殿下对俺们好!“

”那是,吴王殿下是太子爷的嫡子,跟太子爷一模一样,最是体恤咱们这些粗汉!“

”吴王殿下是常大将军的外孙,身上也有咱们武人的血!“

朱允熥的舅舅,常升笑道,“请吴王殿下入营,检阅三军将士!”

朱允熥点头,“上马!请诸位带我见见,咱们大明的好男儿!”

~~~

“杀!杀!杀!”

“吾国大明战无不胜!吾君洪武,天下布武!”

震撼天地的呐喊声,让朱允熥胯下的战马不安的扭动身体。

也让朱允熥刚刚冷却下来的血,再次沸腾。

视线中,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战旗,是一眼看不到边际的铁甲方阵。

这些方阵,就像一座座大山矗立在天地之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撼动他们。

初夏的阳光热烈,但是在大明男儿雪亮的盔甲面前,阳光黯然失色。

他们的盔甲上,他们的兵器上,他们的头盔上,反射出令人心悸,又带着澎湃战意的光芒。

那种光芒叫做锋芒,这些人就是大明屹立于华夏天地之中,最锋锐的锋芒。

这些士兵像是一把出鞘的宝刀,杀气腾腾。

“吴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校场上,无数士卒的呼声中,朱允熥挥手赶开要搀扶自己下马的侍卫。纵身从马上跳下,然后双手扶着腰间玉带,缓缓走上点将台。

“下次再来,我要穿盔甲!”

朱允熥边走边想,走到点将台上。

蓝玉站在朱允熥身边,抽出长刀,大声嘶吼,“儿郎们!检阅式,开始!”

~~~

--

作者有话说:

新人新书请大家支持,如果您喜欢请您点赞收藏,谢谢您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