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蒋文康蒋靖安的现代都市小说《精修版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由网络作家“三月含芳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蒋文康蒋靖安是其他小说《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三月含芳菲”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妯娌两个快速的整了厢地,将红薯按蒋禹清教的方法种了下去。这些红薯看起来多,也不过只种了小半厢地而已。不过也不打紧。待长出苗来,剪了藤蔓插扦就能活。这东西健,不挑地,搁哪都能种。只要稍加管理,一亩地随便产个四五千斤不成问题。在华夏,亩产七八千斤那是常态,个别管理的好的,上万斤也不是没有。种好红薯......
《精修版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精彩片段
红薯又名番薯,北方一些地方也叫地瓜,西南一些地区还有叫红芍的。
这东西,在华夏的历史上,曾经扮演了无比重要的角色。
因其高产的特性,活人无数。直至她身死的时候,仍然是华夏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
上辈子,养育她长大的福利院,后院的那片地里,院长妈妈带着孩子们每年都会种上一块。
因而,每到收获日子,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如果能在这个世界把它推广开来,也不枉她重活一朝。
她寻了块尚未来得及种东西的土地,将那袋子番薯倒出来。冲着陆氏大声喊:“娘,种、薯薯。”
陆氏看着空地上凭空出现的,这堆或大或小或长条或团状的红色果实,便知道约摸又是女儿从“仙界”倒腾出来的。
遂好奇的拿起一个问女儿:“乖宝,这是什么?”
“红薯。薯薯,种、结多多。肚肚,不饿!”过了周岁后,她口齿更清晰了些。
当然现阶段最长也仅限三个字而已,再多舌头就打结了。
“乖宝,你的意思是这个叫红薯的东西,会结很多果实对吗?”
“嗯嗯,结多多,很多!”她怕大人们不相信,还伸手比了个大大的圆:“这么多!甜!”
长辈们都被她的可爱举动逗笑了。
陆氏亲了亲宝贝女儿红润的脸蛋,宠溺道:“好,种薯薯,给我们乖宝吃。”
即是宝贝女儿从“仙界”拿出来的,肯定不会有错。种就是是了。
妯娌两个快速的整了厢地,将红薯按蒋禹清教的方法种了下去。
这些红薯看起来多,也不过只种了小半厢地而已。
不过也不打紧。待长出苗来,剪了藤蔓插扦就能活。
这东西健,不挑地,搁哪都能种。
只要稍加管理,一亩地随便产个四五千斤不成问题。
在华夏,亩产七八千斤那是常态,个别管理的好的,上万斤也不是没有。
种好红薯,老胡氏的黄瓜架子也搭了个七七八八。正忙着,忽而听到一阵唢呐和锣鼓声由远而近,几个女人对视一眼,丢下家什就往前院跑。
小小的一只奶团子,头上顶着几根青草叶,小手里还抓着一只肥嘟嘟的菜青虫,孤零零的站在菜地里。
对着远去的娘亲奶奶和伯娘,陷入深深地怀疑和自我怀疑中。
你们是不是忘了什么?
说好的两百年唯一呢?
就这?
所以爱是会消失的吗?
蒋禹清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把肥青虫顺手揣兜里,小心翼翼的走到地边,小脚脚在青砖边缘来回蹭了蹭,刮去鞋底的泥土,这才慢慢悠悠的往前院走去。
走到前院的时候,正好听到有人拉着嗓子唱:“贺——青州县蒋文渊蒋老爷高中进士三鼎甲探花。”一连唱了两遍。
哦,原是爹爹中了探花。
中了探花。
探花?
啊——我爹爹中了探花!不仅要学问好还要长的好才能当的探花。
四舍五入就是探花最牛逼!
爹爹是最牛逼的探花郎!那我就是最牛逼的探花郎的闺女。
四舍五入我就是最牛逼的闺女!
奶团子已经高兴疯了。疯到自己给自己封了一堆莫名其妙又巨好笑的头衔。
那模样,像极了前世的某些追星少女。
她娘陆氏已经喜极而泣,抱着她奶一边流泪一边说:“娘,您听见了吗,夫君他高中了探花,是探花郎。”
她奶也哭:“我儿出息了,是探花郎,我是探花他娘。”
然后,她爷爷,她大伯大伯娘,他二伯二伯娘,还有那些从学校赶回来的哥哥们,她外公,她外婆,她舅…… 都高兴坏了…….
这兄弟两个一唱一和,惹得满屋子人轰堂大笑,也弄的蒋文渊夫妻哭笑不得。
奶团子正在吃饭。好几日不见爹娘,着实有些想念。因此在他们进门的第一时间,便放下了勺子,麻利的溜下椅子,跑过去同娘亲好一阵贴贴。完了又扑到爹爹怀里贴贴,亲香够了这才在爹爹的膝头坐下,重新抱着自己的小碗吃饭。
自打勉强能拿勺子的时候,她就不肯再要大人们喂饭。虽说因为年幼,肢体不协调总会弄得满桌都是,但总能把自己喂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勺子拿越来越好,虽然时不时还会洒些出来,但比起最开始要好太多了。
就算被闺女弄一身的饭粒子,蒋文渊也丝毫不嫌弃,乐呵呵的,时不时给宝贝女儿擦擦油乎乎的小嘴,或是往她的小碗里夹一两筷子她可以吃的菜,奶爹当的不易乐乎。
吃完晚饭,见时候还早,蒋文渊把一众子侄们叫到书房,挨个抽查了这几天的课业,又点评了他们的不足,方才起身往前厅走去。
此次回来,除了接孩子,还有两件大事。
一是建族学。
一个家族想要长久的兴旺,需要人才。而教育是重中之重。不指望所有人都能考状元中探花,起码不能当个睁眼瞎。他的初步设想是自己家出银子建学堂请先生,再买上百来亩田产,作为族产。只要打理得当,后续田里所出足够维持族学的运转。
二是修路。
西津渡到县道这段足有五里多,全是泥巴路。晴天还凑和,到了雨天走的人和车一多,全压成了烂泥,连他的马车就陷进去好几次。他打算和村里商量下,由他出银子买材料,村里出人力。一起把路修修,扩至可容两辆马车并行的宽度最好。
蒋文渊同家里人通了气,蒋老头和两个哥哥都举手赞成。一来村里人得了实惠,二来他们家也落了名声。而名声,在官场上极为重要。
事情易早不易迟。蒋老头当即派人去请了里正和族长及几个德高望重的族老来。
来的时候,大家以为是新县令要颁什么政令。待听说,蒋文渊想要给村里修路和学堂,一群老头儿激动得差点没晕过去。
蒋文渊考上探花,村里也只是名声上听着更好听了些。如今,他提的这两件事,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为村里人谋好处了。
一番商量下来,同蒋文渊设想的大差不差。
一是学堂。学堂的建设费用和前期请先生的钱及书本笔墨这些,都由蒋文渊负担。后期族田产出后,则由族田的出息维系。族学归属蒋氏族人,但凡蒋氏族人只要年满5龄,无论男女都可进学。
村里的外姓人也可进学,无须承担学费,但笔墨之类则需自己承担。另外,先生的饭食则需要所有学生轮流负担。
二是修路。
要么不修,要么就修好些。现有的路扩宽至可容两辆马车并行,用石灰拌河沙及碎石做三合土压实。这样修出来的地面,不仅平实还十分坚硬,用上二十年也还带坏的。人工的话,就一家出一个。左右现在田里的事情也算不忙。
西津渡紧临青江。前朝的时候,青州县城在上游还没搬下来,来往的商贸船只,很多都在这里停靠补给,时间一长,也就得了这么个名。
蒋禹清选了一根粗壮的长长薯藤,示意他剪下来。亲自从薯藤根部起搂,摘掉三根叶片,往后留两片叶片,示意他剪下。之后又挖了软泥堆了条小小地垄,将剪下的薯藤挖了个小坑埋进去,拍了拍:“节节,种种,叶叶,留留。”
蒋文渊是个懂农事的,立即就明白了,红薯可以插扦。这样一来,便可大量繁殖。想到这,他立即两眼放光。又问了女儿大概的栽种距离,便跑回去同他爹商量去了。
从前也没种过这东西,后面地里的剪下来能种多大面积,大家心里都没数。
所幸家里还有两亩田,因为地势高不好灌水,放在那里一直没动,正好拿来种红薯。能种多少种多少,剩下的种些黄豆豌豆什么的,总不会浪费了。
蒋家的爷们个个都是种田的好手,包括蒋文渊在内,有一个算一个,卷了裤子下田。犁田,耙土,起垄,下基肥,不过两天时间就把两亩田归整好了。
这期间,秦珏带着景衍又来找过蒋文渊一回。当舅甥两个看到新出炉的探花郎,卷着裤腿撅着腚,抡着锄头在地里刨土时,下巴都快要掉来了。
结结巴巴道:“伯益兄,你、这是干嘛呢?”(伯益,蒋文渊的字。秦珏比蒋文渊小一岁。)
蒋文渊放下锄头,拿袖子随意抹了把汗水道:“你怎么来了。我这翻地呢,打算种点红薯。”
“红薯是什么?我怎么没听过这种作物?他在青州三年,田间地头没少去,自认寻常的粮食作物还是认得的。
蒋文渊道:“我之前无意间救了一位老道长,他送我的种子。说是海外番邦之物,产量很高。
我打算试试看,若是种出来了,百姓们也能多一种果腹的粮食。
那苗子我已经育好了,在就我家后院,观之若是想看,直接去我家后院看看就是。”
秦珏点头:“我自当去瞧瞧。”
两人回到家,谈完了事。蒋文渊果然领他去了后院看红薯。
看到满地翠绿的藤蔓,秦珏疑惑道:“这玩意也没见着有多特别啊,况且这藤萝都铺满地了,也没见它开花结果。你该不会是让人给诓了吧?”
蒋文渊摇了摇头,煞有其事道:“应该不能吧。
那老道长说,果实是长在地下的,大概每年九、十月间成熟。哎呀,反正也就试试,就算不成也没什么,了不起吃叶子了。”
既然种地的都这么说了,秦珏自然也没再当回事。
家里来了小客人,哥哥们又都不在,蒋禹清便自告奋勇的招待景衍。当起了小导游。
先是带着他去后院摘黄瓜,两人一人摘了一根大黄瓜,拿回去洗了,抱着黄瓜,排排坐在屋檐底下啃。啃到一半儿,听到院子外头竟然传来蝉鸣声。
蒋禹清耳朵一动,顿时黄瓜也不啃了。跑回去找她娘要了把巴掌长的小铲子和一个罐子,领着景衍跑到家门外头的大香樟树,挖知了去了。
蒋禹清上辈子就挖过不少知了幼虫,拿回福利院用油炸了,就是孩子们难得的美味。
经验还在,吭哧吭哧的刨了一阵,竟然真让她挖出了好几只。
几个小男孩儿从旁边经过,好奇的看着两人。其中一个胖小子朝她的罐子里看了看,咧着漏风的门牙道:“小胖妞儿,你们挖了不少啊。一起玩呗!”
蒋禹清瞪了他一眼:“你,胖!”明明自己都快胖成球了,是怎么好意思说她胖的。而且,她这是婴儿肥好吗?婴儿肥,懂不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