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全集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

全集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

一只绿耳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是作者大大“一只绿耳”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刘晓陆杨。小说精彩内容概述:”说来说去还是家里穷。若是可以,刘晓也不会去亏待家里的哪一个孩子。看着刘晓眼里的水光,陆杨沉默地点了点头。等刘晓拿着鸡食出门后,陆杨把鸡蛋给了铁蛋他们。让他们分着吃之后,陆杨回房继续抄书。陆杨没有午休,直接抄到了陆大石几人出门。去厨房喝了点凉开水后,陆杨又回房继续抄书。傍......

主角:刘晓陆杨   更新:2024-03-31 20: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晓陆杨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由网络作家“一只绿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是作者大大“一只绿耳”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刘晓陆杨。小说精彩内容概述:”说来说去还是家里穷。若是可以,刘晓也不会去亏待家里的哪一个孩子。看着刘晓眼里的水光,陆杨沉默地点了点头。等刘晓拿着鸡食出门后,陆杨把鸡蛋给了铁蛋他们。让他们分着吃之后,陆杨回房继续抄书。陆杨没有午休,直接抄到了陆大石几人出门。去厨房喝了点凉开水后,陆杨又回房继续抄书。傍......

《全集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精彩片段


陆杨直接略过煮熟能吃这一个功能。

毕竟煮熟的过程太麻烦了。

他的目的是赚钱,能简单点赚钱最好。

陆杨打算把这桃仁晒干之后卖到药铺里。

这么一大片桃林,总归他也能赚到一点启动资金的吧?

陆杨做好决定之后,挑了一些好看成熟的毛桃摘下来。

打算拿回去给那几个小孩酸酸嘴。

片刻后。

陆杨手里捧着一顶草帽,草帽兜里放着满满的毛桃。

捧着还有些重。

陆杨看了看周围,打算照着原路往回走。

山坡不算陡,但总归还是有些滑的。

陆杨小心地慢慢走下去。

路上看到那些松树时,陆杨没忍住又多看了几眼。

这都是银子啊!

有了银子,最起码他以后就不用为钱发愁,进京赶考的钱也有了。

说不定努努力,到时候在京里买个院子,以后就能过着咸鱼般的生活了。

陆杨想得好,不知不觉就下了山。

除了屁股处多了些脏污外,这上山下山倒也没有那么辛苦。

此时山脚下已经没人了。

太阳热烈。

在山上有树挡着还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他不过晒了一会,就觉得背后有些出汗了。

拍了拍屁股后面的泥土残叶,陆杨快速往村里的方向走去。

路过早上那块地时,陆大石几人已经不在那了。

田里割下来的稻谷也已经不见了。

陆杨也不清楚自家的田地都在哪里。

而且看这天色,再过一个时辰也差不多要吃中饭了。

想了想,陆杨决定先回家。

这一大片桃林,光靠他一个人摘桃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等家里的稻谷晒干后,他爹和三个哥哥就要去县城找零工了。

这桃仁也不知道药铺收不收。

他也不好让他爹几人忙活了几天,最后发现这桃仁药铺里根本不要。

这样的话,那就亏大了。

想了想,陆杨决定先去县城的药铺里了解情况之后,再跟家里人商量后面的事。

一边想着后面的安排,陆杨快步往家里走去。

陆杨回到家时,招娣和二牛正背着一背篓的水草回来。

陆杨颠了颠手上捧着的草帽,笑道:“看叔给你们弄什么好吃的东西回来了?”

二牛一喜,背篓都没有放下,直接蹦到陆杨面前。

“小叔,快让我看看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经过昨晚的猪肉,二牛倒是不怕陆杨了。

陆杨把草帽放低,让二牛看个一清二楚。

二牛看着那些还没有他拳头大的野毛桃,不解地抬头看向陆杨。

“小叔,这毛桃不是好吃的东西。”

招娣放下背篓也走了过来。

听到二牛的话后,招娣也看了一眼草帽里面的毛桃。

招娣以为陆杨没吃过这东西,便解释道:“小叔,这野毛桃山上有很多的,一点也不好吃,我们都不摘的。”

陆杨见二牛和招娣真不吃之后,又把视线看向一旁正在玩耍的几个小孩。

“你们吃不吃?”

几个小孩闻言围了过来,见是毛桃之后,说了句“不吃”就跑了。

陆杨见几个小孩真不吃后,干脆让二牛和招娣把草帽里的毛桃砸烂,然后把桃仁弄出来。

“别把桃仁弄坏了,叔有用。”

二牛和招娣也不知道陆杨要这桃仁有什么用。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按照陆杨说的去做。

陆杨在旁边看了一会,见两个小孩弄得挺好的,夸了两句后便回了房。

他要去县城药铺里询问,去县城就得花钱。

他倒是可以走着去县城。

走着去的话,一去一回的,要两个时辰。

如此一来,他光是去县城一趟,什么都不卖的话,就有些亏了。

一边想着,陆杨一边拿出抄书所用的东西。

陆杨先是打开《三字经》认真地看了一遍。

把每一个字都和记忆中的字结合后,陆杨摊好纸张,拿起毛笔开始写字。

不用一边看书一边抄,陆杨倒是写得入神。

挥笔的动作也是快速。

不知过了多久,一张张纸摊在书桌上以便晾干墨水。

桌上慢慢地摊满了纸张。

陆杨放下笔开始收干透的纸。

一边收,陆杨一边检查,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好在收完之后,陆杨也没有发现错别字。

果然还是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等抄完书,到时候他进城换了钱之后,也能买点东西回来。

如此,也不枉他走了两个时辰的路去县城。

就在陆杨放好手上的纸张后,陆大石几人也回来了。

刘晓中午弄的还是杂粮野菜饼,还有一个猪油渣野菜汤。

满满两大盆,吃完之后陆杨按照习惯去院子里走一走。

陆大石和陆柏三人回房休息。

赵梨花三人收拾好碗筷之后也回房休息。

刘晓在院子里弄着鸡食,搅拌后拿去后院喂那三只母鸡。

这三只母鸡可是陆家的宝贝。

一天起码有两枚鸡蛋可以捡。

不过陆家的鸡蛋都不是用来卖钱的,而是用来给陆杨补身体的。

比如说现在,刘晓洗完手后,从兜里拿出两个鸡蛋递给陆杨。

“杨子,过来拿着。”

陆杨一愣,看着刘晓手里的两个水煮蛋,默默地走过去拿着。

“娘,以后留着炒鸡蛋吧。”

家里虽然有鸡蛋,但是炒鸡蛋的次数却是很少。

原主是不缺鸡蛋吃的。

每次原主回家,刘晓总会给原主塞两个水煮蛋。

若是原主太久时间没回来,家里的鸡蛋攒多了才会拿去卖钱。

刘晓听了陆杨的话,浅浅地笑了笑。

“娘知道你的意思,你读书辛苦,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给你补补身体,这些鸡蛋你娘心里有数。”

说来说去还是家里穷。

若是可以,刘晓也不会去亏待家里的哪一个孩子。

看着刘晓眼里的水光,陆杨沉默地点了点头。

等刘晓拿着鸡食出门后,陆杨把鸡蛋给了铁蛋他们。

让他们分着吃之后,陆杨回房继续抄书。

陆杨没有午休,直接抄到了陆大石几人出门。

去厨房喝了点凉开水后,陆杨又回房继续抄书。

傍晚,陆杨把院子里的那一小堆桃仁收进房里。

刘晓几人看到了院子边上晒着的果仁,问了几句之后都被陆杨忽悠过去了。


陆大石无奈地拍了拍刘晓的手,“放心吧,他们会有分寸的。”

陆杨年龄摆在那里,年轻就代表着有很多希望。

陆大石其实不是很担心陆杨,毕竟陆杨才十四岁。

只是......

大河村是个杂姓村。

当初因为遭遇天灾,他爹娘带着他们三兄弟来了这里。

他是大哥,身体强壮,熬过来了。

他那两个弟弟,一个在路上没熬住,一个到了村子之后,水土不服,去了。

他爹娘熬了两年后,也走了。

好在陆大石咬牙坚持过来了。

不过这也造成陆家在大河村有些势单力薄了。

村里虽然是个杂姓,但是也有一些姓氏是偏多的。

大河村一共三十五户人家。

赵姓就占了十六户。

其次就是王姓,有十一户。

当初赵姓和王姓抢村里的管理时,他们陆家为了以后的发展,是投了赵姓的。

如今是赵姓在管着村子。

若是实在撑不下去,他便去求求赵家族长好了。

陆大石幽幽地叹了口气。

赵家族长和王家族长之前倒是一直想让陆杨进他们的族里。

他那时候觉得自己供陆杨也能供得起,便没有同意。

毕竟到时陆杨真考上了秀才,那改换门楣的便是陆家。

若是陆杨认了别姓的祖宗,即使还是姓陆,那也不是陆家人了。

陆大石心里清楚这个事,硬撑着供了陆杨这么多年。

而赵家族长和王家族长见陆杨两次都没有考上县试之后,最近也来得少了。

陆大石倒是没有遗憾,但也难免有些唏嘘。

刘晓一听陆大石那叹息声,便知道陆大石又在想那些事情了。

她叹道:“放心吧,杨子下次肯定能考上的,我们再坚持坚持。”

陆大石过了会才回:“我知道,快睡吧。”

大房这边。

赵梨花一边轻拍着三岁女儿丫丫,一边轻声问陆柏。

“大郎,你说杨子咋变了这么多呢?”

明明之前是一个那么话少的人,怎地现在就变得爱笑又爱说话了呢?

赵梨花想不通。

陆柏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赵梨花,皱眉道:“杨子变了,估计也是被那县试落榜给闹的,你可别傻傻地去问杨子。”

赵梨花点头,“我晓得。”

想到陆杨给铁蛋几人买的冰糖葫芦,赵梨花笑了笑。

“杨子给铁蛋他们都买了冰糖葫芦,若是之前......”

赵梨花顿了顿,接着感慨道:“杨子就算是变了,那也是变得有人情味了。”

陆柏也深有体会。

“若是杨子说的酿酒方子真能酿成松针酒,以后家里也能松快些了。”

赵梨花想到铁蛋这些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就没买过几件新衣服后,嘴角的笑意变得酸涩了起来。

“杨子现在可努力了,以后定会熬过去的。”

“嗯,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赵梨花点头。

二房和三房屋里讨论的话题也是陆杨。

众人皆是感慨陆杨变得懂事了,以后日子总归还是能过下去的。

第二天天还未亮,陆大石几人就起来了。

陆杨昨晚睡得早,听见院子里的响动后,便也跟着起来了。

把陆大石几人送走之后,天也差不多要亮了。

陆杨知道自个的身体有些差,做了一套广播体操后,便在院子里跑了起来。

直到太阳出来,陆杨才停下了脚步。

拉伸好后,陆杨吃过早饭,便回房看书。

这些天,陆杨针对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

先把四书五经认真地看一遍,然后把夫子以前布置的课业拿出来重新做一做。

等差不多了之后,再巩固一下。

有时间再看看其他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了计划之后,陆杨放下杂念,沉下心来认真看书。

靖朝有四书五经,应该是个平行世界。

陆杨之前认真地理清原主的记忆,发现靖朝的历史只记载到了宋朝。

不过奇怪的是,这些朝代跟陆杨所认知的朝代有些不一样。

不管是哪一方面,跟陆杨知道的都有些差别。

但不管怎么样,往后他若是想写诗的话,得小心点才是。

可别一不小心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陆杨把这事记在了心上。

翻开《中庸》,陆杨开始逐句翻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人的自然禀赋就叫性......”

等翻译过一遍之后,陆杨起身开始背书。

等背完后,陆杨也运动完了。

去厨房喝了碗水后,陆杨开始抄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时候你背得再多,写起来时不一定能写对。

陆杨不想在县试里出错,多抄几遍还是很有必要的。

他没有别的退路。

心里有了破釜沉舟的感觉之后,陆杨倒是能一门心思地做着自己的事。

若是在以前,他这会早就捧着手机瘫在座位上哈哈大笑了。

果然离开了手机之后,时间都变得多了起来。

时间充足,能做的事也多了。

陆大石几人来来回回了很多趟。

陆杨看到时便去搭把手,顺便休息休息。

摘松针这事简单。

而且十斤糖也酿不了太多酒。

当天晚上那十斤糖便都用了。

一共酿了三大坛子的酒。

弄完松针酒后,陆松和陆榕也投入了摘毛桃的队伍。

家里的几个孩子和刘晓就在家里砸毛桃。

陆杨看书看累了,便也会去砸一会。

如此忙碌了十天,陆家知道的那几片桃林里的毛桃都被摘完了。

村里也不是没有人看到。

只是问起陆家人时,陆大石几人就说想弄点桃肉酱。

村里人表面上没说什么,暗地里早已不知把陆家说成什么样了。

刘晓出门时,村里人看她的眼神都是怪怪的。

不过刘晓也习惯了,自然不会主动上前询问。

在村里人看来,陆杨读书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陆家人也不会去解释。

大家都坚信陆杨肯定能行。

后来刘晓为了堵村里人的嘴,还真弄了一大罐子的桃肉酱出来。

因为里面放了糖,中和了那股涩味。

酸酸甜甜的,配着杂粮野菜饼吃,倒是挺不错。

为了赶在约好的时间里交上桃仁。

刘晓虽然可惜那些被砸烂的桃肉,但也没有再做桃肉酱。

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看点十足。《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这本连载中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穿越、种田、历史、佚名穿越、种田、历史、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773章 番外四:陆杨,已经写了1749576字,喜欢看穿越、种田、历史、 而且是穿越、种田、历史、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书友评价

他连种田文都不算,就穿于过去家里穷的不行,整了个酒有俩钱就没了。之后每天就吃饭,吃饭,吃饭。这100多章除了吃饭就是没有营养的废话,和抄写的古文!就是流水账日记本!垃圾的不行!

结局了!意料之外的烂尾,结局的很突然。

挂着架空的名头写年代文?

热门章节

第154章 年轻就是资本

第155章 身世

第156章 入不了人家的眼

第157章 能有五百多人的差额

第158章 唉,你不懂

作品试读


老大夫一听,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陆杨。

“没晒好你还敢进来问,挺大胆的啊。”

陆杨嘿嘿地笑着装傻,“小子实话实说,不敢骗大夫您。”

老大夫轻笑一声,随后伸手抓了一把桃仁仔细看了起来。

桃仁个头确实是上乘的,桃仁皮也没有破损。

可见少年的家人也是用心做事之人。

老大夫眼里透露着一丝满意。

这桃仁收是能收,就是这个量......

老大夫把桃仁放下,看着陆杨期待的眼神,淡笑道:“这桃仁倒是好的,只是这个量有些多了,我这焕春堂可收不下这么多。”

陆杨理解地点头,“大夫您这收多少桃仁呢?”

老大夫先是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账簿,翻了翻之后,才道:“你往焕春堂送一百斤过来先吧。”

一百斤?

陆杨心下一喜,一百斤也不少了。

就是不知道这价钱是怎么算的。

陆杨自觉扬起一个甜美的微笑,问道:“大夫,这桃仁价钱怎么算呢?”

老大夫看了一眼账簿,随后回道:“一百斤就是二百文钱。”

一百斤二百文钱,这属实是有些低了。

不过陆杨也没有说什么,左右这桃仁生意也做不长久。

这毛桃也是山上自个长的,他赚的就是那个辛苦钱。

二百文,总比没有好。

不过......

陆杨看向老大夫,问道:“大夫,您知道哪里还收桃仁吗?

老大夫没有犹豫便点头了。

“知道是知道,不过你直接过去的话,可能他们不会收。”

说完,老大夫打量着陆杨,没有再说话。

陆杨别的不会,最是会看人脸色。

他笑道:“在下不才,不知大夫可能帮忙引荐?”

老大夫摸了摸胡子,淡笑道:“引荐谈不上,倒是可以给你写封信。”

陆杨一听,先是猜测了一番老大夫话里隐藏的意思。

见实在是想不出来,陆杨直接问了出来。

“不知大夫需要我做些什么?”

陆杨不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帮他。

如果有,那就是他运气爆棚,遇到好人了。

老大夫摇头,看了一眼陆杨之后,便从旁边拿了张纸和毛笔,然后写了几个字。

陆杨没有凑上去看,而是等老大夫给他之后,才低头看了一眼。

纸上写了焕春堂齐老五个字。

陆杨收起心里的沉思,向齐老道谢。

“多谢齐老相助。”

齐老笑了笑,“老夫也是看你机灵,日后也是有大造化的,行了,你快去怀仁堂吧。”

说着,齐老低头,继续忙着店里的事。

陆杨再次拱手道谢,看见齐老挥手之后,才转身离去。

怀仁堂陆杨也进去问过,门面很大。

差不多有三个焕春堂那么大。

陆杨这次过去,顺利地与怀仁堂谈妥了生意。

怀仁堂所给的价格跟焕春堂一样,也是一百斤二百文。

不过怀仁堂没有规定所要的斤数。

也就是说,他能把剩下的桃仁都卖到怀仁堂来。

跟怀仁堂约好送货过来的日子后,陆杨直接去了一趟杂货铺。

现在是午时,杂货铺里没什么人。

陆杨进去之后,直接买了十斤糖。

糖是蔗糖,叫石蜜,三十文钱一斤。

光买这十斤糖,陆杨便花了300文钱。

付钱时,陆杨一阵肉疼。

不过想到一会要去静香书坊交抄好的三字经,多少能回些血后,陆杨也就不心疼了。

想他以前花钱从来不为钱发愁。

现在买点糖都要心疼好一会。

他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没钱是当不了咸鱼的!

陆杨再次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收好杂货铺伙计递过来的石蜜后,陆杨刚想转身离开。

余光却瞥到了石蜜下面摆放着的白面。

家里虽然有刚收的稻谷,但那要用来换杂粮和银子的。

陆杨摸了摸荷包里的银子,算了一下账。

不算抄书所得,他手里还有400文钱。

白米五文钱一斤。

白面四文钱一斤。

陆家人太多,买米不划算。

买点白面,再加点家里的杂面,一家人就能吃顿软乎香喷喷的包子。

这几天吃那杂粮野菜饼,陆杨也是有些吃吐了。

这偶尔吃吃还行,一天到晚的吃,陆杨是有些受不了了。

想到这,陆杨又跟伙计说道:“伙计,来三十斤白面!”

付好120文钱后,陆杨放好白面,便去了静香书坊。

陆杨过去时,并没有看到书坊掌柜。

不过接书抄的册子上记录着陆杨的名字。

陆杨把《三字经》和纸张递给那位先生。

等那位先生检查完后,陆杨拿到了二百文钱。

陆杨没有再接书抄。

在书坊里买了些便宜的纸张后,陆杨便想去买些肉回家包包子。

想着上次猪肉里的膻味。

陆杨脚步一转,就进了药铺。

有些香料是能入药的。

陆杨之前在杂货铺那里也没有看到什么香料。

想来在药铺里应该是能找到一些香料的。

药铺不大,里面有一个年轻人在忙活着。

陆杨连忙上前询问。

“这位大哥,我想问一下这里有没有茴香之类的香料?”

“大茴香,小茴香都有。”

陆杨又问了其他的香料。

最后花了五十文钱在药铺里买了八角,茴香,桂皮,陈皮,香叶等常见的香料。

这些香料就算包包子不放,煲汤也可以放进去。

陆杨一边想着,一边往屠户那里走去。

张屠户已经认识陆杨了,见到陆杨之后,直接问道:“小哥今天来买什么?”

陆杨看了看木板边上的骨头。

又看了一眼那还有半扇的猪肉,笑道:“屠户大哥,这些骨头若是没人买,就卖给我吧。”

张屠户爽快地应道:“你要我就给你包起来。”

骨头比上次多一点,张屠户只收了陆杨三文钱。

陆杨接过包好的骨头后,又看向那扇猪肉。

五花肉包包子最好吃了。

“屠户大哥,帮我切两斤五花肉吧。”

张屠户点头,手起刀落,直接给陆杨切了两斤整的五花肉。

五花肉是十四文钱一斤。

陆杨想着家里的油罐,又让张屠户切了两斤肥肉。

数好五十八文钱给张屠户后,陆杨直接捧着三包东西往城门那走去。

他这么逛来逛去的,已经到了未时了。

该办的事已经办完,陆杨也没有必要在这里走来走去的。

路上陆杨看到有卖冰糖葫芦的,便花了八文钱买了八串。

虽然有些小孩吃不了一串,但陆杨还是选择一视同仁。

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